今日要闻

是酸痛 还是运动伤害? 5大警讯自我检测

2019-08-27 19:39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在看诊时,常常听到病人说:“这个痛已经很久了,原本想说休息一阵子就会自己好起来,所以就没有看医生,也没有接受治疗但过了几个月下来,发现根本没有好,所以‘只好’来…

【健康医疗网/编辑部整理】在看诊时,常常听到病人说:“这个痛已经很久了,原本想说休息一阵子就会自己好起来,所以就没有看医生,也没有接受治疗但过了几个月下来,发现根本没有好,所以‘只好’来看医生了。”

从病人的说法中可以听得出来,他并非不想尽早治疗,而是无法尽早发现一个事实:“这不是单纯的运动后酸痛,而是已经受伤了!”很多运动员的病人都是因为这样,才导致延误就医时机。

受伤时拖越久,复原时间就越长!
运动伤害最忌讳的就是“拖”,因为治疗运动伤害就是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如果可以越早治疗,至少损伤的范围就不会继续扩大,而且损伤的范围越小,修复的速度就越快,复健训练就可以越早开始进行。
如果复健训练可以及早开始,肌力就能够比较快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准,因为肌力通常会在休息期间快速流失,如果可以缩短休息的期间,肌力流失越少、就更容易练回来。所以,受了伤却忍着不休息不治疗,或者是害怕一旦休息不动肌力会下降,其实这都是最笨的想法,“拖”只会让伤势越来越严重,让复原的时间越拉越长。
举例来说,发现大腿轻微拉伤三天了,如果可以立即休息好好治疗,可能一周后就会完全复原;但如果忍住痛、继续训练运动,拉伤撕裂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等到肌肉真的出现撕裂破洞的时候,通常都是选手已经痛到影响运动表现,无法正常比赛的时候,如果等到这种时候才要休息治疗的话,那就不是几天的事情了,常常都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够复原。
因此,小伤小痛就要尽早治疗,当机立断停止练习,不要等到拖到大伤大痛,就要休息更长更久的时间,甚至造成无法复原的伤害。不过,到底要如何尽早发现小伤小痛?什么样的酸痛是正常的?什么样的酸痛又是不正常的呢?

从位置和持续时间,分辨是否为运动伤害
运动伤害和一般酸痛有五个最大的不同,只要留意以下的疼痛特征,就可以早期发现,并尽早治疗。
(1) 疼痛不对称出现。
运动伤害刚开始的时候,通常是单侧先发生,身体两侧同时发生运动伤害的概率其实不高。相反的,运动后的酸痛则通常会在身体的两边对称出现,而且疼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运动后感觉身体的某一边特别不舒服,那就很可能不是一般的酸痛,要尽早处理。
(2) 疼痛集中在某个点。
运动伤害因为是某个特定组织受伤,因此疼痛的感受比较明显且集中,也就是可以用一个手指头指出来到底疼痛在哪里。而运动后的酸痛感则是比较大范围,不会集中在某个点,比较难用一个手指确切地指出痛点,疼痛的范围是一整片。如果你的疼痛是很明确的一个点,那么就比较可能是受伤,而不是运动后的酸痛而已。
(3) 痛在关节附近。
当痛点非常接近关节,或者就在关节的韧带或者周围的肌腱上,甚至就在关节腔里面,那通常表示有问题,因为运动后的酸痛,绝大多数会表现在肌肉上,所以只要痛点越靠近关节、就越不妙,有很高的概率是已经有运动伤害了。
(4) 疼痛没有逐渐减轻。
正常运动后的酸痛,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减轻,如果疼痛感没有减轻,而是持续、甚至逐渐加重的话,那就不是单纯的酸痛,而是运动伤害。另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式是酸痛的时间,如果酸痛超过两天,也就是48小时之后还持续疼痛的话,那就是有问题啰!
(5)动作形态因痛而改变。
正常运动后的酸痛大多不会改变动作的形态,如果已经痛到必须要改变动作,那就表示有问题。不过,如果受伤不严重的话,动作形态的改变很细微,不是很容易发现,可能要请专业人员来诊断。
举例来说,当棒球投手的手肘开始受伤发炎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投球的姿势开始改变,例如:身体重心变高、手肘往外开、动作变得不流畅等等,甚至会出现一些多余的奇怪小动作,例如:投每个球与球之间出现甩手的动作、拖延投球的间隔时间等等,当出现这些以前都没有的怪异小动作,那就表示这个投手已经受伤了!
以上五项有关疼痛的类型和位置,对于判断早期的运动伤害非常有效,当然一般人也可以用于判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疼痛,是普通的紧绷酸痛,或是已经有部位发炎了。建议大家可以熟记这五点,就不会忽视一些小征兆,避免因误判而拖延了治疗的时机,对于各位运动员来说,尽早发现伤害、尽早治疗,才能尽早回场喔!

(本文摘自/运动功能修复全书/幸福文化)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