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地中海贫血是什么】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地中海贫血是什么】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地中海贫血是什么】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地中海贫血是什么】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地中海贫血是什么】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地中海贫血是什么】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小儿贫血对症食疗

       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发展速度;一般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皮肤黏膜苍白,指甲变形(反甲)等表现;较大的患儿可述说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肢体浮肿。心力衰竭等症状。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在于脾胃,同时又受心、肝、肾等脏器的影响。所以脾胃及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理基础,也是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据所在。饮食疗法是缺铁性贫血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症状较轻的宝宝采取食疗即可加速康复,又能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且食物多为美味可口,便于食用,宝宝较易于接受。


  根据中医分型,小儿贫血可分为四型:脾虚气弱型、心血亏虚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各有其症状和不同的食疗方式。


  脾虚气弱型


  症状:表现为面色发白,唇舌色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脉虚而软。


  对应食材:补气健脾。党参、当归、茯苓、陈皮、山楂、鸡内金等


       麦芽鸡内金粥


  原料:鸡内金6克,麦芽60克,粳米适量。


  制作:


  鸡内金与麦芽一起放入锅内,加入粳米与水熬煮成粥即可。


  心血亏虚型


  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干燥,心慌气短,睡眠不实,舌淡脉细。


  对应食材:补虚益血、养心安神。酸枣仁、龙眼肉、鸭血等。


  鸭血豆腐汤


  原料:鸭血250克,豆腐300克,盐、香油、大葱等适量。


  制作:


  先将鸭血用清水洗净,切成1.7厘米见方的血块。


  豆腐切成同样的方块,分别放入开水同焯,捞出控净水。


  汤锅置上火,倒入高汤750克烧开。


  放鸭血块、豆腐块,煮至豆腐漂起。


  加入细盐、葱末等调味。


  待汤再开,起锅装入汤碗内,最后淋入香油即可。


  食谱营养 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饮食宜忌 豆腐:豆腐不宜与菠菜、香葱一起烹调,会生成容易形成结石的草酸钙;豆腐忌于蜂蜜、茭白、竹笋、猪肝同食。


  牛肉桂圆汤


  原料:桂圆150克,牛肉200克,精盐适量。


  制作:


  将牛肉洗净切块。


  桂圆去壳、洗净。


  将牛肉与桂圆放入砂锅同煮,注入清水,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气血两虚型


  症状:表现为脾虚气弱型、心血亏虚型两型症状相兼。


  对应食材:补气养血。茯苓、龙眼肉、红枣、猪肝。


  桂圆炖鹌鹑蛋


  原料:桂圆肉50克,鹌鹑蛋150克,白砂糖10克。


  制作:


  锅置于火上,放入适量清水烧沸。


  锅内磕入鹌鹑蛋,加入桂圆肉和白糖炖至熟透即可。


  肝肾不足型


  症状:多见贫血时间较长,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其表情呆滞、智力低下,手足颤动,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舌淡脉弦细。


  对应食材:滋补肝肾。枸杞子、紫米、黑芝麻、猪肝。


  枸杞猪肝汤


  原料:枸杞50克,猪肝400克,生姜2片,盐少许。


  制作:


  清水洗净枸杞。


  将猪肝、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猪肝切片,生姜去皮切2片。


  将枸杞、生姜加适量清水,猛火煲30分钟左右,改用中火煲45分钟,再放入猪肝。


  待猪肝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缺铁性贫血宝宝的饮食调护

  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口唇、指甲床、眼结合膜处苍白,疲倦无力,食欲不振,大孩子自诉头晕耳鸣等;幼儿慢性贫血时可引起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红细胞体积变小,血清铁下降。

  缺铁性贫血常见病因主要有:①慢性失血,如肠寄生虫病、药物或食物造成的隐性失血。②铁质的摄取量不足,如进食过少,或饮食搭配不合理。③铁的吸收不良,如缺乏胃酸,慢性腹泻等疾病。由于以上原因使体内缺乏铁质,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而致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


  一.需要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鸡血、鸭血、蛋、瘦肉、菠菜、油菜、大豆等,以保证铁质的摄入量 (小儿选用泥状物)。

  二.还要给予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含量高的食物,如橘子、甜橙、柠檬、苹果、青菜、番茄、黄瓜等,以促进食物中铁质的吸收和利用。

  三 .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 ,母亲则要注意补充上述物质。

  四 .忌食过分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饮食。

  宜儿食疗坊


  1. 原料:动物肝脏 15克, 粳米 50克。

  原料采购市场有售。

  制作方法:动物肝洗净,用刀刮成肝泥,肝泥入容器开水蒸 5分钟 ,取出。粳米 50克,加清水煮稀粥,放入肝泥拌匀,再煮数沸。

  服用方法:当日食用 (小儿分餐用 )。与其它补铁质食谱交替食用两周以上。母乳喂养的母亲加倍食用。

  功效:补充铁质,适用于婴幼儿贫血。

  2. 原料:羊胫骨 2根, 红枣 10个, 粳米 50克。

  原料采购市场有售。

  制作方法:羊胫骨敲碎剔取骨髓,红枣 10个去核,粳米 50克,加水煮粥。

  服用方法:当日食完。适用 (8个月以上的小儿 ),哺乳者食用也可。

  功效:补血促进铁质吸收 ,通便。

  适用于贫血伴大便干燥。

      小编总结: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缺铁性贫血,只有真正了解了什么事缺铁性贫血,才能对症下药。而最好的药就是妈妈做的美食啦,所以,妈妈们学会了以上几个美食,给孩子健康食疗,孩子就能够健健康康地成长啦。

捏积治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方法

        小儿捏脊的好处很多,家长要重视宝宝捏脊的问题。可是该如何给宝宝捏脊的呢?如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呢?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国家对婴幼儿保健的重点防治疾病之一,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在不发达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也占有很高的比例。铁的缺乏不但影响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的智力影响也很大,因此要积极防治。


  冯氏捏积疗法主要是从患儿尾椎下开始,术者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推、捏、捻、放、提,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环,方便易行。


  诊断标准


  1.红细胞形态呈明显低色素小细胞表现,MCV<80FL,MCH<27Pg,MCHC<31%,3个月~5岁末梢血血红蛋白<11g/ L,6岁~14岁<12g/ L。


  2.有明确的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缺铁的原因。


  3.血清铁<60μg/L。


  4.总铁结合力>62.7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原卟啉>500mg/L。


  7.血清铁蛋白<16μg/L。 


  8.铁制剂治疗有效,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者。


  符合以上第1条和第2~8条中至少2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该病属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营养性贫血脾胃虚弱证:临床见面色黄,少华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有腹泻便溏,唇舌色淡,苔薄脉弱。


  适应证


  年龄0.5岁~12岁的小儿,属于西医缺铁性贫血中医脾胃虚弱证型者。


  禁忌证


  1.后背有疖肿、外伤或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病损者;


  2.患有某些严重的心脏病,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出现意外险情者;


  3.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患,或后天中枢神经系统因感染、外伤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者;


  4.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者;


  5.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者。


  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的准备


  捏积术应在早晨小儿空腹时进行,如果在进食后施术,容易因哭闹而发生呕吐现象。操作时室内温度要求适中,如果室温过高,患儿容易出汗,影响术者的操作,室温过低,因患儿需脱衣服暴露脊背,容易受凉而发生感冒。


  操作时应避开室内的桌边、床角,以防患儿由于哭闹、挣脱而发生撞伤。


  操作者应对患儿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合作。冬天操作时,操作者的双手不易过凉,避免小儿由于寒冷刺激而发生惊恐哭闹。


  操作前将患儿腰带松解,暴露出整个脊背,体位要求自然、舒适。


  二、操作的步骤及疗程


  冯氏捏积疗法是操作者用双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施术于患儿脊背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的步骤是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操作时应从患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操作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有时还可根据病情将施术部位延至到项后正中发际内的风府穴。这过程为“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患儿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某些背部的脏腑俞穴,以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操作者可用双手的拇指腹部,采用揉、按同时并作的手法,对腰部的肾俞穴揉按数次,至此,操作的过程全部结束。术后应立即给小儿穿好衣服,避免受凉,并嘱患儿休息半小时后,方可进食。每天治疗1次。


  三、详细操作步骤


  将冯氏捏积疗法的捏积术的推、捏、捻、放、提、揉、按等七种手法介绍如下。


  推法:用双手食指的第2、3节的背侧紧贴着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自下而上均匀而快速地向前推。运用时应注意,术者双侧食指在向前推动的瞬间,力量不可过猛,如果力量过猛,容易出现滑脱,或划伤患儿的皮肤。


  捏法:在推法的基础上,双侧拇指与食指合作,将患儿施术部位的皮肤捏拿起来。捏拿小儿皮肤的高度,婴幼儿应以1厘米左右为宜,学龄儿童应以1.5厘米左右为宜,年长儿应以2厘米左右为宜。运用时应注意术者捏拿皮肤的面积及力量都要适中,捏拿面积过大,力量过重,影响施术的速度,患儿也会感到过度的疼痛;捏拿面积过小,力量过轻,患儿的皮肤容易松脱,且刺激性小,影响疗效。


  捻法:在捏拿着患儿施术部位皮肤的基础上,拇指与食指合作,向前捻动患儿的皮肤,移动施术的部位,左右两手交替进行,如果手法娴熟,看上去就像海边的波涛向前滚动。运用时应注意医者左右两手配合要协调,向前捻动时不要偏离督脉,捻动的力量要始终均匀适中,中途不能停顿,也不要松脱,要从督脉的长强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放法:是上述推、捏、捻3个手法的综合动作后,随着捏拿部位的向前推进,皮肤自然恢复到原状的一种必然结果。这个动作的瞬间掌握得当,就可以使整个推拿过程出现明显的节奏感。


  提法:从捏拿患儿脊背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向后上方用力牵拉一下。目的是通过这个手法,加强对某些背部脏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调整小儿脏腑的功能。运用时应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年龄大、体质强的可重一点;年龄小、体质弱的可轻一点。其力量应以小儿能耐受为宜。这个手法如果运用得当,在重提的过程中可发出清脆的声响。针对脾胃虚弱证,选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纳、提高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辅以重提肾俞、大椎穴,鼓动全身阳气,推动气血的运行。


  揉法和按法:术者在捏拿小儿脊背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又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这两个手法在运用时应该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力量过强,患儿会感到异常疼痛。


  四、治疗时间及疗程


  采用冯氏捏积疗法,在前10天,每日治疗1次,后20天,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


  五、关键技术环节


  应注意拇指向下按压的力量不可过强,力量过强因施术面积仅有拇指指腹大小,患儿会感到异常疼痛。


  六、注意事项


  捏积疗法的饮食禁忌:为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要禁食某些影响治疗效果的饮食或调料,如芸豆、醋和螃蟹等。


  总之,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及时调理宝宝的身体,保证孩子的健康。

晚点剪脐带宝宝不贫血

        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4日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最近对安全分娩中何时最适宜剪断脐带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临床医生对目前“孩子一降生,立即剪脐带”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几分钟再剪脐带。


  2011年《英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瑞典一项涉及400名孩子的研究发现,推迟剪断脐带可大大降低婴儿缺铁性贫血危险,进而避免其日后在学习能力和身体运动技能方面发育迟缓的危险。专家认为,新生儿分娩后可等待30秒或更长时间,再剪断脐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缺铁以及潜在的不可逆性发育迟缓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几分钟,即可自主呼吸,这时可以通过脐带从母体胎盘获得更多“输血”,小家伙身体血液总量可增加32%,血铁水平大大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也建议,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最好不要过早剪脐带。
 

竺智伟副主任医师谈贫血:儿童铁缺乏不容忽视

 

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危害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口腔炎、呕吐、腹泻等;


       神经系统:长期、不可逆损害;


       婴幼儿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运动能力的损伤、注意力减退,记忆、推理等学习能力下降;


       影响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焦虑增加;


       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发生率增加。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先天储铁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孕母严重缺铁;


       铁摄入量不足:母乳含铁量低下,长期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或未使用铁强化配方乳;


       肠道铁吸收障碍:腹泻、呕吐等;


       生长发育旺盛,铁的需求量增加:婴幼儿和青春期儿童;


       铁丢失增多:体内长期慢性失血,如消化道出血、青春期女孩月经过多。


不同年龄阶段缺铁和IDA的预防


       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3月龄起,按元素铁60mg/d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补充小剂量叶酸(400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2-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1-2mg/kg,直至1周岁;人工喂养:采用铁强化配方乳。


      足月儿:尽量母乳喂养4-6个月,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


      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搭配,多提供富含铁食物,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肠道铁吸收。


      无论在那个阶段都需要健康教育:指导合理喂养和饮食搭配。

 

铁缺乏治疗和饮食干预


A铁剂治疗


       疗程:应在hb值正常后续补充铁剂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水平,总疗程12周。


       疗效标准:补充铁剂2周后hb值开始上升,4周后hb值应上升10-20g/l以上。


B其他治疗


       一般治疗:合理喂养,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也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微量营养素,叶酸50μg/日,服用维C50-100mg促进铁吸收;预防感染性疾病:HP感染;病因治疗:根据可能的病因和基础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监测铁营养指标。


C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氨基酸、果糖、脂肪酸等,尤其是维生素c、鱼、肉、禽类食物。


      抑制铁吸收:碱性溶液、植物中的植酸、磷酸、碳酸、鞣酸(茶和咖啡)及纤维素。


      了解主要食物中含铁量及其吸收率(如图)。
 


       结尾语:家长们知道贫血程度是如何判断的吗?其实HB筛查可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HB值90-109g/l为轻度,60-89g/l为中度,而<60g/l则为重度了。缺铁血贫血对婴儿总体发育也是有影响的,所以确诊了的儿童,妈妈们要注意了,改善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哦。

宝宝秋季吃柿养肺贫血、空腹都禁食

缺铁宝宝或空腹时,应慎食柿子。

秋天一到,进入甜柿的产季,但在中国大陆却传出有女童吃了柿子竟然猝死。后来发现孩子死于“中毒”,到底婴幼儿能不能吃柿子呢?
 
在中国已流传2000年的柿子,随着时空演变至今,形成了“入秋吃柿”养肝的习惯。而柿子的营养丰富,不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萝卜素、维他命C、葡萄糖与多种矿物质。曾有研究指出,柿子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营养成分都是柿子较多。
 
小儿科医师汪维娜表示,大部分的蔬菜水果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的,但切记任何食物都应以“适量”为主,而患有某些疾病的孩子更应慎用。
 
一、患缺铁性贫血孩童不适合食用:若是孩子是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应避免食用,因柿子中含有鞣酸等物质,易与儿童体内的铁质结合,妨碍铁质吸收,因此贫血儿童吃柿子会让病情更严重。
 
二、空腹时禁食:婴幼儿肠胃道敏感,在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而柿子还有大量的胶酚、果胶与
鞣酸,不易消化,常会使小朋友肚子痛,严重时还可以引起胃出血。
 

什么是宝宝牛奶贫血症

         所谓“牛奶贫血症”是指人工一喂养的宝宝如果长期吃牛奶,并且不及时添加各种辅食,就很容易患贫血。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牛奶的含铁量很少,100毫升牛奶仅含0.15毫克的铁,而且牛奶中的铁吸收率也很低(约10%)。这使得宝宝的铁吸收量很小。


        2.有的宝宝对牛奶过敏,血中含有抗鲜牛奶的不耐热抗体,使肠道经常不断地有少量出血;另外牛奶中还含有容易引起过敏的β -乳球蛋白,也会引起肠道少量出血。
 

如何治疗小儿贫血

        贫血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墨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引起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必须查出原因,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


        不同年龄段发生贫血的原因不同,新生儿期常见严重贫血为新生儿溶血症和出生时造成的出血性贫血。婴幼儿在出生后3个月时可发生生理性贫血。6个月到2岁的孩子易发生营养性贫血。先天性遗传病造成的贫血在6个月至1岁时可出现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在2~3岁以后才出现。有反复感染史的孩子可出现感染性贫血。喂养不当可患营养性贫血。服用化学药物等可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家族史出现贫血可能是遗传病。


        小儿贫血可出现三方面症状: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2.造血器官反应。脾肝和淋巴结增大,查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值。


        3.全身症状。出现心悸、气喘、心率加快。重度贫血可出现心脏扩大、心脏杂音、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患儿食欲减退、恶心、腹胀、便秘。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头晕等。


        小儿贫血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孩子发现有贫血症状,应进一步检查,查出造成贫血的原因,进行治疗。对贫血小儿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其他疾病,加强营养,使用饮食疗法。治疗贫血的药物主要是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也可用中药治疗。重度贫血可用输血疗法。
 

持续性和生理性贫血需要治疗吗?

        2个月的宝宝出现生理性贫血是正常的。这是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宝宝出现生理性贫血,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一般不需治疗。


        等到宝宝满百天后,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红细胞数和血色素就会缓慢增加,到6个月时就可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


        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不在正常值范围内,那么,就有可能患有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是可以预防的: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铁比牛乳中的铁质生物效应高,易被吸收。宝宝吃母乳可以有效地减少生理性贫血的发生。

2岁娃食欲差竟是贫血造成

2岁娃食欲差 竟是贫血造成

一名2岁半的幼童,自从上了幼儿园,食欲就愈来愈差,不仅活动力不佳,更常常生病住院。住院期间抽血时发现,这名幼童的贫血情况严重,确诊为缺铁性贫血,主因竟来自于不爱吃肉造成。台大医院新竹分院小儿科医师李孟如表示,缺铁性贫血会发生在各年龄层,若婴儿进入大脑发育黄金期,长期缺铁将影响大脑和神经发育,可能造成生长迟缓,甚至影响智力发展,应特别留意。
 
据了解,这名幼童本来食量不错,但因为嫌肉硬,所以不太爱吃肉,长期下来造成缺铁性贫血。李孟如表示,形成缺铁性贫血的主因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得血红蛋白合成造成血红蛋白减少,引起小球性贫血。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对幼儿来说,婴儿进入6个月后,对铁的需求较成人高,此时是大脑发育黄金期,缺铁将影响大脑、神经发育,若未能及时纠正,尽管日后贫血改善,但对大脑和神经造成的伤害,已不可挽救。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包括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容易疲倦、食欲不振、活动力差、抵抗力变差等;若是年纪较大的小朋友,则可能有精神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状况,其他较少见的症状,有腿抽筋、嗜吃冰、匙状指等。治疗方式为补充含铁食物和铁剂,针对孩童或锭剂接受度不佳的患者,可选择水剂剂型的铁剂,治疗效果佳。服用铁剂时间,建议连续吃4~6个月,当抽血结果正常后,应继续服用2~3个月,稳定体内的铁储存量。
 
李孟如说,平常可多吃含铁食物,一般颜色愈红,含红血素铁愈高,像是牛肉和羊肉等。此外,也应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类,可增加铁的吸收。值得提醒的是,茶和咖啡会抑制铁的吸收,在补充含铁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若是像这名幼童一样不爱吃肉的小朋友,建议家长,可将肉类用食物料理机打碎,让孩子更好入口。

缺铁性贫血小儿的喂养

        小儿贫血大多数是由缺铁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的主要原料之一,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轻度贫血可无异常表现,血红蛋白低于11o克/升时才发现孩子患了贫血。贫血的孩子面色苍白、唇及眼睑色淡,抵抗力低下,生长发育缓慢。


        对缺铁性贫血主要在于预防,在小儿喂养上应注意以下方面:


        人工喂养的小婴儿及时加辅食。


        因奶中含铁量低,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的需要,而从母体得到的铁,至3~4个月时,都已用尽,因此必须及时补充。


        选择含铁丰富,铁吸收率高的食物。


        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铁吸收率较高,大约20%,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约在10%以下。鸡蛋中的铁吸收率较低,所以不能满足于吃鸡蛋。大豆中的铁吸收率较高,可适量食用。


        对慢性腹泻要彻底治愈,以免铁吸收不良。


        发生缺铁性贫血后,一方面应注意以上几点,调理好孩子的饮食,一方面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防止感染其他疾病。一般经过治疗,血红蛋白可达到正常。
 

婴儿缺铁性贫血,如何选择强化食品

         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出生后4个月以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婴儿体重和身高仍在迅猛增长,血容量增加很快。这个时期婴儿活动量增加,对营养素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尤其是铁的需要量也相对增加,如不能及时供应足量的铁,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是制造血色素的原料,但由于婴儿是以含铁量较低的乳类食品为主,如不能及  时添加含铁高的辅助食品,婴儿将摄取不到充足的铁质,造成体内缺铁。7个月的婴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差,容易引发感染,特别是消化系统感染,引起腹泻、呕吐,会影响铁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也会导致体内铁量不足。因此,这个月龄的婴儿,随着消化能力的逐渐增强、乳牙的萌出,应继续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以补充机体内所需的铁,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含铁较丰富的食物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两大类。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易于吸收,如动物血(猪血、鸡血)、猪肝、羊肝、牛肉等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吸收率可高达20%以上,家长应给宝宝补充动物血、肝泥、鱼泥、蛋黄等食品,每周2—3次。植物性食物中的绿叶蔬菜、豆类和有色水果含铁都较多,但吸收率较低,只能吸收含铁量的1%左右。而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因此,家长也应给宝宝补充含铁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


        对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添加辅食的婴儿,或添加辅食较少的婴儿,家长应注意给宝宝补充经国家卫生部认可的铁强化食品,以满足婴儿对铁的需要。


        为满足人体中营养素的需要,将一种或几种营养素添加到食品中去,从而补充天然食品中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这种经过添加营养素的食品叫强化食品。


        现在强化食品种类繁多,如高碘蛋、维生素AD牛奶、婴儿配方奶、含铁饼干、加钙奶等。由于我国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高,铁强化食品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从铁强化饼干、铁强化奶粉、代乳粉,到含铁糖果、含铁饮料、含铁面包,以及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食盐等。这些食品父母该不该买,又应该怎样选购呢?


        1.提倡给婴幼儿吃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各种食物。婴儿的膳食中,要做到食物品种多样化、数量足、质量高、营养全;食物营养素含量比例合适;烹调、制作科学合理。在良好饮食的基础上,婴幼儿能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通常不会发生营养性贫血。此时,根本不必要吃铁强化食品。


       2.铁强化食品既不是营养药,也不是预防的保健药品,家长不应随意购买,将它当作一般食品给宝宝吃,否则,会引起铁过量。


       3.婴幼儿做健康检查后,家长根据检查结果和饮食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适当服用铁强化食品。服用前,家长要了解食品中铁的含量、每日用量,要避免因家长不控制婴幼儿食量,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铁强化食品而引起的铁中毒。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何调理

        6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长期不加辅食,就会由于食入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而致营养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细胞核发育必需的物质,当身体缺乏时,骨髓中幼红细胞体积增大,故又称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本病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但以9—18个月的婴幼儿更多见。因为母乳含维生素B12很少,且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增大,如有感染性疾病,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吸收和代谢发生障碍,造成维生素B12和叶酸不足,也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原因。本病常表现为婴幼儿不会吃东西或吃东西时舌头震颤、少哭不笑、表情痴呆、反应迟钝、舌面光滑无苔、面部虚肿如泥膏状、头发干枯稀疏、面色发黄、眼结膜苍白,体检时发现肝、脾肿大,血象检查发现贫血、红细胞体积普遍增大、血小板常常减少。治疗本病措施有:

 
        1.特效药物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微克,一次即可。


        2.添加辅食,改进喂养方法。由于婴儿光吃母乳,没按时添加辅食,所以至今仍不会吃东西,当家长将装满食物的勺送到婴儿嘴里时,他会用舌尖把食物推出口外,不会咀嚼,也不会吞咽食物。此时,父母不要失去信心,应有耐心,要从喂米粥、菜泥、水果糊、蛋黄等食品开始,逐渐过渡到喂半固体食物;从一小口开始,逐渐一勺接一勺地喂,直到婴儿会吃食物为止。


        对于本病的治疗,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药物治疗是治标,添加辅食是治本。


        预防本病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按时添加辅食。

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也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为什么生活条件好了,宝宝反而会得营养缺乏病呢?主要与宝宝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和偏食有关。


    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宝宝,而断奶期喂养不当,未及时补充铁质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宝宝在婴儿时期每天需要铁为0.5~1.5毫克,一般母乳含铁约为1.5毫克/升,牛奶为0.5毫克/升;而母乳中的铁有500/0可被吸收。显然如果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铁剂,就必然会导致宝宝缺铁性贫血。


    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如果不及时补铁,可能会出现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细胞免疫水平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易诱发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缺铁还会影响婴幼儿智能发育,使宝宝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缺铁性贫血宝宝大多起病缓慢,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发展速度;一般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指甲变形(反甲)等表现;较大的宝宝还可能跟家长说自己老是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肢体浮肿,心力衰竭等症状。


    如发现宝宝有以上贫血的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做贫血检查,不应擅自盲目用补血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既然缺铁性贫血对婴儿的影响那么大,父母就要帮助婴儿预防缺铁性贫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提高血色素。这些食物主要有瘦肉、猪肝、蛋黄、海带、鸡肝、紫菜、香菇和豆制品等。


    1.鸡蛋黄


    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有3%,但其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他营养素,所以它是宝宝补充铁的一种较好的辅助食品。


    2.动物血液


    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液里铁的利用率为12%,市场上出售的血豆腐,是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一种好食品。


    3.动物肝脏


    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品。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较易被人体吸收。


    4、芝麻酱


    芝麻酱富含各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每100克芝麻酱含铁58毫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和脂肪,可给宝宝添加入餐饭中食用。


    5.黄豆及其制品


    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要多给孩子吃豆制品。


    6.木耳和蘑菇


    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100克含铁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


    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食品。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调理

         贫血的种类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婴儿缺铁性贫血,以6个月~2岁的宝宝多见。凡6岁以下的儿童,血色素低于11克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宝宝从母体获得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个月的宝宝逐渐长大,每天需补充10—20毫克铁,才能满足需要,而无论人乳或牛乳中所含的铁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要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动物肝、瘦肉及绿叶菜等,还可以采用经卫生部门认可的铁强化食品。要定期检查血色素,一旦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采用药物治疗。


         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因此我们提倡合理的添加辅食,否则就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含铁制剂就是用来治疗贫血的,铁剂在胃肠道内以二价铁的形式被吸收入血液中,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常用的含铁制剂有硫酸亚铁、富血铁、琥珀酸亚铁,还有力蜚能溶液(二价铁元素)等等。有些婴儿不愿意吃这些药,或家长嫌麻烦,于是给婴儿服铁剂时用牛奶冲服,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会影响治疗贫血的效果。因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它可以使铁发生沉淀,妨碍铁的吸收。另外,酸性环境才利于铁剂的吸收,所以服铁剂时常与维生素C同服。由于牛奶可使胃液的酸度大大降低,不利于铁剂的吸收,所以含铁制剂不要用牛奶冲服。


    婴儿时期,由于各脏器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解毒功能和耐受能力均不如成人,因此婴儿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发生中毒。


    小儿用药量的计算方法有很多,较常用的有以下计算方法。


    1.按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计算出每公斤体重、每日或每次的用量,按已知的小儿体重计算比较简便,已广泛推广使用。对没有测体重的患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6个月前体重估计:月龄x0.7+出生体重(千克)


    7—12个月体重估计:月龄x0.25+6(千克)


    1岁以上体重估计:年龄x2+8(千克)  (至青春发育期此公式不再适用)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药量/千克/次(或日)×估计体重(千克)


    2.按小儿年龄计算


    以成人剂量折算小儿用药量,可按下列对照表确定小儿用药量,但各年龄组的用药量不是绝对的,可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在所列范围内调整。


    以上折算表只适用于一些常用药物,如抗生素、退烧药、止咳药、助消化药等。


    小儿用药量与年龄及体重有关,也与其生理解剖特点及病情的轻重有关,还与各种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有关,因此小儿用药量最好由医生确定。需注意的是小儿用药的选择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应遵医嘱用药。

为什么婴儿4个月后容易出现贫血

        铁元素是人体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铁摄人不足,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储存在肝脏中的铁只能满足4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6月的婴儿逐渐长大,每天需补充10—20毫克铁,才能满足需要。但无论人乳或牛乳中所含的铁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所以要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动物肝、瘦肉及绿叶菜等,还可以采用经卫生部门认可的铁强化食品。要定期检查血色素。


        婴儿自出生后2—3周即开始服用鱼肝油和钙剂直至2岁。浓鱼肝油滴剂含有维生素 A和D。有些婴儿没有服鱼肝油而是服“伊可新”或“具特令”,这两种胶囊只含维生素D。无论宝宝服哪一种,都是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和正常代谢,以预防小儿患佝偻病。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是维生素类药,吃多了也不要紧,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 400—8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A 1500—2000国际单位,长期超量服用会出现中毒症状。


        维生素A中毒。如果每天摄人维生素A数万单位(比如有一种鱼肝油所含的维生素 A和D的浓度比为10:1,服量在10滴以上则维生素A的量就过大了),经过数月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烦躁、食欲减退,以后会出现四肢骨疼、头疼、呕吐、前囟门隆起、毛发干枯、口唇破裂、肝脾肿大等。


        维生素D中毒。对维生素D敏感的宝宝每天摄入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约服维生素A、D浓度比为10:1的浓鱼肝油滴剂25滴以上),经1—3个月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低热,不仔细分析易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欲称“缺钙”)。逐渐孩子会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由于骨骼、肾、血管均出现相应的钙化而影响其功能,如肾衰竭、心脏杂音等。


        综上所述,为防止维生素A、D过量中毒,在服用维生素A、D时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量服用。“具特令”或“伊可新”每日吃一粒,较易掌握剂量。浓鱼肝油滴剂最好选用A、D浓度比为3:1的(商标“可儿”),每日5滴一般就够了,10滴以内不会中毒。维生素A、D比例10:1的浓鱼肝油滴剂,维生素A的含量较大,如果用来治疗佝偻病,加大用量至维生素D达到治疗量时,维生素A就有可能过量而中毒,当然每日服5~6滴作为生理需要量是不会中毒的。


        当宝宝出现佝偻病时,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维生素D的治疗量和服用方法,家长不要自行加大鱼肝油的用量。

得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该怎么办?

    首先,应加强宝宝护理,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消除发病的原因。


    喂养不当所致铁摄入不足者应改善饮食,给予富含铁的食物,如肉、肝、鱼等或铁强化食品,并且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餐后多给维生素C或新鲜水果,促进铁吸收。民间还有用红枣赤豆汤补血的做法,但临床观察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不明显。这是因为,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吸收率较低,只占1%~7%,而动物肝、肉、血等食物中血红素铁吸收率可高达10%~22%。此外,有慢性腹泻、肠寄生虫、肠息肉等的患者,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血红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间的轻度患者,可通过改善饮食矫治,不用服药。但如果血红蛋白在100克/升以下,就应该服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和乳酸亚铁、富马酸铁、葡萄糖酸亚铁。应按规定的药量服用,这样能使铁的吸收率达到最高限度,超过规定的剂量反而会使铁的吸收下降,还会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吸收。铁剂还不应与牛奶、茶水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较高,茶水含鞣酸,都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果有的孩子服药后副作用比较大,可服用刺激性比较小的葡萄糖酸亚铁,或把药物减至半量,待胃肠道症状消失后再加至足量。


    一般来说,宝宝在服药3~4周后贫血即能被纠正,但此时不宜马上停药,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后再继续用药6~8周,同时应给予宝宝含铁多的食物。定期监测血红蛋白。
 

具体预防贫血的措施

具体预防贫血的措施: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含铁量虽低于牛乳,但其吸收率高,可达50%~70%,而牛乳约10%,母乳喂养的婴儿缺铁性贫血者较人工喂养的少: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鱼泥、肝泥、肉末、动物血等);


    3.及时添加绿色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


    4.选择辅食时应选择含强化铁的辅食:


    5.定期检查血红蛋白,出生6个月或9个月需各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以及时发现贫血。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孕期后3个月最多,而且,刚出生的小儿体内铁的总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早产、双胎及低出生体重儿体内铁总量较少,加上早产儿出生后有一个生长追赶期,必须摄入更多的铁,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早产儿可以于出生2个月起给予铁剂,(每天每公斤体重2毫克元素铁)补充。
 

6个月左右的宝宝易发生贫血

    6个月左右的宝宝特别容易发生营养性铁缺乏与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此年龄段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而胎儿后期贮备的铁消耗利用殆尽,处于血液量增加、铁需求量增加的阶段;如果再有喂养不当、添加辅食不及时、饮食习惯不好、慢性腹泻或其他有关疾病,造成摄铁量不足和吸收不良等,更增加了小儿患缺铁与缺铁性贫血的机会。


    缺铁性贫血对小儿的生长和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临床研究发现,长期贫血的患儿,会出现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体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差、智力发展迟滞等表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婴儿体内储存的铁只能满足出生后4个月~6个月内生长发育的需要,而4个月~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增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也高,因此,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有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长期贫血将影响其终生智力的发育,因此,应防患于未然,积极预防婴幼儿贫血。


    患儿起初大多有轻度贫血的症状,体征不明显,待有明显症状时,贫血多已存在,主要表现为上唇、口腔黏膜及指甲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常常合并感染等。化验检查血中红细胞变小、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
 

新生宝宝只喝牛奶会贫血

    新生宝宝只喝牛奶会贫血

 
   “牛奶贫血症”是指婴幼儿因单一用牛奶喂养、忽视添加辅食而引起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牛奶中的钙、磷、钾含量高于人乳,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妨碍缺铁性贫血的纠正。此外,铜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而某些氧化酶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率。牛奶中的铜含量较人乳低,不易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这也可能是造成“牛奶贫血症”的原因之一。

    避免宝宝患“牛奶贫血症”,要从根本上解决缺铁的问题。首先,如果新生宝宝不能得到母乳喂养,应尽量提供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配方奶粉较之新鲜牛奶,营养更接近母乳。


    其次,宝宝选用鲜牛奶后,每次加热最好使用铁锅,不要让牛奶长时间沸腾,以免造成叶酸、维生素B12等的抗贫血因子流失。以后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应逐步添加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还需特别添加鸡蛋黄、猪肝酱等含铁丰富的食品。稍大些的宝宝可添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品,如米粥、面条、豆腐、鱼泥、肉泥、猪肝、动物血等,饮食要多样化。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