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什么时候喝酸奶最好】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宝宝测体温最好量肛温

网络配图

腋温或口温这两种测量方式都容易低估实际体温,宝宝中暑切忌擅自口服退热药

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段即将到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谭小华介绍,高温模式下,更要当心婴幼儿中暑。这是因为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成熟,对周围环境气温变化适应性差,而且婴幼儿的汗腺不发达、数量少,体内水分贮存也有限。高温天气,如果宝宝在日光下暴露的时间长,吸收了大量热量,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及时的调节温度,又不能通过大量出汗及时排出体内热量,导致体温快速升高,就很可能中暑。谭小华还提醒,给宝宝测体温,最好量肛温,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因为这两种测量方式都容易低估宝宝的实际体温。

如何判断:

天气很热但一直不出汗

谭小华介绍,高温天气,如果宝宝中暑,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一是皮肤发红、发热,而且干燥;二是虽然天气很热,但宝宝一直不出汗,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三是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和脉搏加速,如果宝宝中暑了,通常情况下,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四是较大的宝宝会出现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昏昏沉沉、反应迟钝等症状。

“如果这时宝宝的肛温超过39℃甚至40℃,同时又合并以上症状,更要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性。”谭小华提醒,给宝宝量体温,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因为这两种测量方式容易低估宝宝的实际体温。

如何预防:

吃配方奶的宝宝一定要注意补水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宝宝中暑呢?谭小华提醒,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穿衣适度,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高温天气,成人穿多少,宝宝就应穿多少,不要特别为宝宝加衣。只要宝宝的小手和小脚摸上去不凉,就表明穿得比较适度。但也要注意宝宝的肚皮比较薄,比较容易着凉,引发腹泻。因此,最好给宝宝的胸腹盖上保温的被子或者戴上个小肚兜,尤其是在宝宝睡觉时。同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间去活动,避免高温下运动,同时要保证补充充足的水分。

第二,宝宝衣着要宽松、柔软,衣料最好是薄薄的全棉纱类材质,这样既可使宝宝的皮肤免受刺激和过敏,又可因汗液容易被吸收而感到身上凉爽。

第三,保持室内通风。即使是开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开空调的家庭,要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而且不要让宝宝长期处在空调环境里。因为宝宝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一旦脱离,就很容易中暑。

第四,让宝宝多喝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阴凉环境、出汗不多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饮水,但是,吃配方奶的宝宝,一定要注意补水,一般可以在两次喂奶的间隙喂30~50毫升的温开水。对大一些的孩子,如果活动多,也应当鼓励他们多饮水,或煲一点清凉解暑的汤自然晾凉,让孩子随时饮用。也可多吃一些含大量水分的西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的果蔬。

第五,家中常备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以备不时之需。

如何应对:

切忌擅自口服退热药或抗生素

万一宝宝中暑了如何应对呢?谭小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宝宝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让宝宝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用湿毛巾擦拭宝宝全身或用冷毛巾敷其额头。如果宝宝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及时更换干衣服,同时打开电扇或空调,以便尽快散热。但也要注意降温方式要温和,避免环境温度骤降。此外,注意风不能直接朝宝宝身上吹。

2.药物祛暑。万一宝宝中暑了,可以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还可以在其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但是,切忌擅自给宝宝口服退热或抗生素类药物。

3.饮食调理。在宝宝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让宝宝多次饮淡盐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如果不是很严重或已基本恢复,可进食一些绿豆粥、冬瓜汤或富含水分的水果。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给孩子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及时送医院就诊。如果孩子中暑症状严重,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惊厥、昏迷、抽搐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


再三验证!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地死去,竟然是真的!...


真实记录:没有任何呼喊,孩子“直立着”就溺水了

网友“加州桃子小姐弟”,曾发表过一篇博文《多数父母不知的孩子溺水迹象》 ,详细记录了一段真实的场景:

在一个周末的美国假日,我和桃子好友A的妈妈去小区泳池,桃爸当我们的LIFEGUARD,监督泳池里的四个小孩子们。

我和A妈妈聊的火热,小区泳池里也来了个Z妈妈,是A妈妈的朋友。我们三人很愉快的一起聊天,时不时的瞟一眼泳池。忽然间,Z妈妈眼光异样盯着泳池中央,大喊:小Z(她的孩子)!!!你还OK吗?

小Z站在泳池里,头在水面外,眼睛是睁开的,但是似乎很迷茫的样子。身体在水中是垂直的,虽然泳池很深,她很小,但是她身体是貌似站着,头在水外。没有要身亡的样子。

可是我身边的A妈妈已经二话不说跳入水里了,把小Z抱出水面拖回岸上。小Z猛地吐了一大口水,好像打嗝一样那么响亮,然后就开始大哭了。

众人终于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A妈妈真的是英雄。她笑着说,是桃妈前两天从报纸上发来的“溺水是什么样子的”文章链接给她,她读了才记住了,没想到那么快就用上了。

专家解析:“无声的溺水”往往发生在呛水或扑腾之后

孩子头露在水面外,眼睛睁着,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溺水的呢?

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王亮,有着20多年的水上救生经验,他是这样解析的:

孩子应该是先经历了一个呛水的过程,导致大脑失去意识,随后才出现“直立”的溺水现象。刚呛水的时候,也许孩子也曾扑腾过,但可能因为时间实在太短,并没有引起周围人重视。

一般“无声溺水”发生在会游泳的人身上比较多,这类人会游泳,但泳技不佳,在水里有时掌握不好平衡。水中情况多变,水压、水流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尤其是初学游泳的小朋友,有时在能站得住脚的浅水区也会呛水。

“还有一种情况是长时间憋气。”专家分析,有些人喜欢练习憋气,对自己的能力又没有准确判断,时间过长会造成脑中缺氧,从而丧失意识。

以下十种情形,判断该人是否溺水

各位家长们记住了么。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吃巧克力

  
  孩子多大可以吃巧克力?

  3岁以下儿小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因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孩子吃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好吗?

  不好,虽然代可可脂口感较好,但对心血管系统不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目前市售的巧克力多数含糖分、咖啡因、可可碱、人工香料及色素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影响睡眠及情绪,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所以给孩子吃的巧克力,尽量选择纯可可脂、少添加剂的。

  孩子吃巧克力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坚果类的巧克力尽量不给孩子吃,因为细碎的坚果容易呛入气道,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窒息,还有的孩子会对花生等坚果过敏,所以家长要格外留心。

  给孩子吃巧克力最好别在中午以后,同时尽量距离午饭时间远一些,以免影响正餐。有研究显示,孩子代谢咖啡因的时间一般为7~30小时。如果摄入咖啡因太晚,可能到半夜才只代谢掉一半,影响孩子睡眠。孩子每天吃巧克力的量也不宜过多,最好别超过50克,或者热量别超过200卡路里,以免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处理”就是最好的方式

  婴儿时: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孩子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坐在小推车里,我带着长他三岁的女儿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儿子手里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摆弄着,爱不释手。这时一个小朋友路过,看到玩具,一把抢过去,在那个瞬间,我一下愣住了,竟想不到该怎么办。还是女儿眼疾手快,健步上前,一把抢回玩具,还给还没来得及哭出来的弟弟,抚慰了不知所措的我。当时觉得女儿太棒了--其实现在也是这么觉得的--在最恰当的时间,做了最恰当的事。孩子在所谓的被欺负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两个选择,其中包括讨伐那个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被漂亮玩具吸引的孩子,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好自己。

  幼儿时:接纳事实,相信孩子的能力

  儿子上幼儿园了,和小朋友的互动也越来越多。一天晚上,准备睡觉,躺在床上聊天,儿子低声说:“妈妈,今天xx把我推进厕所了,为什么他总是欺负我?”我一时语塞,觉察到的是自己的担心、对这份担心的不认可、想快点消灭这份担心--进而,我开始接纳,接纳不能随时随地的让他快乐,他的性格中没有的攻击成分,接纳那个小朋友给他的影响。之后,脑子里便映现了一个意思。我开始顺着表达:“妈妈也觉得很不舒服。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可以选择请老师帮助,选择保护自己,离开,或者干脆跟他较量下。”“可是,我没有那个力量。”我爬起来,看着他的眼睛:“妈妈知道也许你现在没有,而且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有的。当有了,你一定第一个知道。”他听到后,眼中亮着光彩。

  上小学:孩子的事,让孩子去解决

  儿子上小学了,有一天回来,手上又有几条血道,鼓起来,还有血干了凝在旁边。看了很心疼,忙问怎么了。“小朋友抓的。”捧着他的小手,亲了亲:“疼不疼?”“嗯,疼。”“……” 我无语,赶忙走开。想着他的手,脑子里虽然有太多理论的支持,知道我现在的感受都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但当时心中有一份真实的对那个小朋友的不接纳。甚至在想,要不打个电话给他妈妈,表达一下吧,替儿子。就在那个当下,心中由然升起一个微笑:噢,对,其实不是替儿子,是替自己。先生回来,跟他说了,他看了看,半开玩笑的说了半句话:“孩子的事……” 没错,这的确是件孩子的事,它只是触发了我的情绪。我的事是处理我自己的情绪。

  又过了几天,和儿子聊天。无意中再次提起那个小朋友,他说:“我已经不跟他玩了,因为他抓我。”心中有分释然。他自然有最适合自己的保护方式。又有点不赞同,仿佛还期待着更美好的方式。于是,抱持着对自己和对儿子的好奇,继续观察。紧接着的一个周末,儿子和好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包括那个抓他的孩子,我看到他们几个又好成一团了,打着,闹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孩子被欺负了,如果不处理也可以是一种选择的话,这将是我唯一的答案。孩子,作为一个人,同样有权利独立面对问题,感受过程,并发展自己的解决之道。我,能做的,只是支持。能给的,除了信任,只有祝福。

儿童酸奶噱头多

  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厂家们因此也推出了号称添加了各种保健因子的儿童酸奶。近日,某网站对6款儿童酸奶进行了测评。专家指出,所谓添加了保健因子的儿童酸奶,其主要营养其实和普通酸奶差不多。

  保健因子效果有限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市面上的儿童酸奶可不少。这些儿童酸奶一般都是以卡通人物作为包装主形象,十分惹眼。有的产品在包装上醒目标注了“专为儿童设计配方”、“DHA藻油”等字样,有的品牌则强调添加了混合果蔬汁、维生素、益生元等。还有很多产品号称其中添加了牛磺酸、叶黄素脂、水解蛋黄粉、鱼油、膳食纤维、坚果复合油等营养素。

  那么,孩子们究竟能从儿童酸奶中得到多少营养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牛奶里有一点外加保健成分未必不好,但很难说在膳食整体上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宣传点而已。

  范志红解释说,牛奶本来不是膳食纤维的来源,也不是DHA的来源,更不要奢望替代其他种类丰富的天然食物。水果、蔬菜和谷物都可以从日常膳食中轻易得到,蛋黄、坚果也无需从奶里获得。牛磺酸、DHA可以从水产品中获取,叶黄素可以从深绿色叶菜里获取,益生元可以从各种豆子和豆制品中获得。孩子养成食用多种天然食物的习惯是最重要的,重视奶里添加的那一点保健成分,只是家长的心理安慰而已。

  热量高过普通酸奶

  据报道,市场调查发现,儿童酸奶的热量大都高于普通酸奶。范志红指出,儿童酸奶热量高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其中加了更多的糖分。

  范志红指出,如果在牛奶原有成分的基础上再加糖,产品的能量就会上升。能量高了,意味着让人长胖的能力更强,而市面上儿童酸奶畅销的秘诀之一就是——“甜”。为了诱惑孩子选择儿童酸奶,其中都添加了糖和蜂蜜之类的甜味物质,有些产品还加入牛奶香精或香兰素等香味剂,让孩子更爱这种口味。

  范志红提醒,孩子的味觉比成年人敏感,而且天生喜欢香甜味道,一旦喝了这种甜味奶,就很不情愿接受不甜的牛奶,于是这类产品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益。但是,目前我国都市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故意加糖让他们喝的牛奶能量上升,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较普通酸奶营养差不多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添加了保健因子的儿童酸奶,价格要比普通酸奶高不少。以一款号称添加了DHA、维生素D和益生元的儿童酸奶为例,一包190ML售价近4元,而普通酸奶同样规格售价则在1.5元到2.5元之间。

  那么,儿童酸奶和普通酸奶的价格差异,是不是主要体现在其营养更好呢?

  家住朝阳北路的刘女士告诉记者,3岁半的儿子不爱吃饭,也不爱吃水果,所以她经常给儿子买儿童酸奶喝,希望借此补充缺失的营养素。

  对此专家指出,想靠儿童酸奶来获得相应的营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酸奶的主要营养在于其中的蛋白质、钙以及益生菌对肠道的益处。虽然儿童酸奶好像更适合儿童。但实际上,儿童酸奶的主要营养和普通酸奶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多加了一点DHA藻油、维生素、果蔬汁等。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永远是均衡的膳食,而不是对某一种食物的偏爱。

孩子得“痄腮”千万别喝酸奶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进入细菌、病毒的肆虐期,流行性腮腺炎成了幼儿的高发疾病。孩子突如其来的“大嘴巴”令家长手足无措。苏北医院新区分院传染科主任顾明华特别提醒,对腮腺炎患儿,家长一定要小心护理,谨防出现并发症。


  症状


  孩子腮帮子鼓得像半个球


  几天前,9岁的真真一觉醒来,腮帮子鼓得像半个球。妈妈徐女士用手摸摸他的腮帮子,感觉有些发烫。“以前,我们班有同学得过‘痄腮’,我怀疑他也是。”到医院一查,果然是流行性腮腺炎。真真后来告诉妈妈,班上有好几个同学都“大嘴巴”,当时还笑话人家的,想不到自己也得了。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痄腮’,多见于4岁至15岁的幼儿和青少年。”顾明华说,脸部肿胀是最典型的小儿腮腺炎的症状,腮腺炎患儿的脸部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扩展的肿,肿大的脸部通常呈半球形,没有明显的边缘界限,用手触摸患儿肿胀的脸部能够感觉到表皮温度较热,并伴随小儿张嘴或咀嚼时有疼痛感。除了肿脸之外,小儿发热、乏力、厌食也是最常见的小儿腮腺炎的症状之一。另外,因为有外来病毒感染,小儿身体自身产生抗病能力,故而以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发烧是小儿腮腺炎的症状之一。


  提醒


  病毒会入侵身体各腺体


  顾明华说,春夏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高峰期。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正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有足够的抵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会自然而愈,正如以前为什么用墨汁涂脸或者贴膏药也有效果。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生或转化为复发性腮腺炎,严重者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


  另外,顾明华提醒,腮腺炎最可怕的是,治疗不及时,其病毒会侵袭身体的各种腺体,比如胰腺、乳腺等。严重时,有的女孩会并发卵巢炎,有的男孩则会并发睾丸炎。至于,有报道称流行性腮腺炎会导致男性不育,顾明华表示这种几率非常小。“不管怎样,及时治疗很有必要,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应对


  别给患儿吃酸性的食物


  针对目前高发的情况,家长们首先要给孩子采取预防措施。顾明华说:“首先,幼儿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正常情况下,一针疫苗至少可以保到孩子10岁左右;其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最后,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对于已经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顾明华则提醒家长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


  第一,要隔离居住,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病发期间至腮腺消肿之前不去幼儿园或是学校,以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第二,病儿要卧床休息,不可过于劳累。注意不要给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如酸奶、杏子等酸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患儿的病情。而要给病儿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减轻孩子吞咽的困难。要多喝开水,以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


  第三,小儿患腮腺炎后,其所用饮食用具要与其他人分开,并进行定时煮沸消毒。病儿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间可拿到室外曝晒,脸盆、毛巾、手绢等物,每天需用开水烫1—2次。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


儿童口腔溃疡最好别用药


  春季是口腔溃疡高发的时候。民间一般称口腔溃疡为上火,是人们日常易患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它多发生在舌部、口底、颊部、软硬腭、前庭沟、上下唇内侧等处。


  专家提醒,儿童出现口腔溃疡的情况多属于单发性口腔溃疡,这属于自愈性疾病,也就是不管用药与否,都是可以自愈的,只是时间快慢的问题,因此不提倡家长为孩子用药。宝宝口腔溃疡有三个比较明显的表现,一是流口水,二是拒食,三是口臭。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宝宝得了口腔溃疡是由于外感邪毒导致的。要保证宝宝的口腔卫生,注意每天给宝宝彻底地清洁口腔;勤给宝宝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防止细菌繁殖;避免给宝宝吃容易上火的零食,多吃蔬菜、水果;此外,还需要让宝宝保持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这是口腔溃疡治疗过程中不可轻视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宝宝多吃素,少吃肉,少吃高蛋白的食品。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真经

  当你顺其自然时,孩子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去做他拿手的事,做得好会促使他更喜欢去做。
 
  为什么有些孩子整天做功课,功课却不好?
 
  从神经学来看,神经对一直不停地进来的刺激有饱和的现象,疲乏了就不再处理它了。这就是为什么“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道理。
 
  孩子在上了八个小时的课之后再去上补习班,继续学同样的东西,神经已经疲劳了,学不进去了。在记忆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Release from Proactive Inhibition”(前向抑制中的主动释放),是指当我们一直在做同样性质的记忆时,记忆的项目会相互干扰。例如记忆花卉的名称,每一次记10种花的名字,当进行到第三个名单时,再去问受试者,哪种花在第几张单子上,受试者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如果这时换成10个家具的名称,受试者的记忆会立刻回复到跟第一次记花卉时一样的好。
 
  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每四五十分钟就得换另一科目来上,就是怕造成孩子学习上的饱和;而且一天不能学得太多,到一定时间就要休息。但是父母在送孩子去补习班时却忘记了这一点。
 
  人不是机器,在疲劳后,反应会迟钝,会“有听没有见”,所以我们常在补习班上看到目光呆滞的孩子,手在无意识地抄着黑板上的公式,难怪会有孩子在桌子上刻下了“我在浪费生命”这句无声的呐喊!
 
  有人做过一个“练习”实验,受试人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他们11个月大时,先训练双胞胎的哥哥走路,然后记录兄弟两人可以独立行走的时间。经过训练的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一些开步走,但是等到弟弟13个月时,他也学会了走,而且后来走得跟哥哥一样好。
 
  先前的练习固然可以使某个行为提前出现,但练习并没有很多的帮助,时间到了,孩子成熟了,行为自然水到渠成地出现。脑神经发展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父母根本不需要特别开发孩子的智力,只要给他正常的家庭环境,他的脑就可以发育得很好;而且父母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不要给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和目标,要让孩子任意去探索。童年时越爱探索的孩子,长大后越聪明。因为他到处跑,到处玩的经验,促进了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而我们现在对智慧的新定义是神经连接的密度。
 
  家长也不要指望高级玩具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最近有个研究发现,3岁时被判定为外向的孩子,11岁时,学业、人际各方面的表现都比内向的好。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内向的孩子是自己玩,而外向的孩子喜欢跟别人玩。对3岁的孩子来说,同年龄的玩伴是最好的玩具,远远超过昂贵的机器人或遥控车。因为后者的变化有限,而前者的变化无穷。无穷的变化会刺激神经的发展,增加神经之间的连接,而现在我们知道记忆、创造力、理解力就是同步发射的神经回路。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能认识到,“顺其自然”四个字是最好的育儿真经。当你顺其自然时,孩子自然就会把天生的长处发挥出来,自然就会去做他拿手的事,做得好会促使他更喜欢去做。这种正回馈会使他天生的长处很自然地显现出来。有了自信,这个孩子才会有勇气去面对未来,才会成功。自信来自他人对你长时间的肯定,不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叫三声“我最棒,我最强,我最好”就可以达到的。
 
  唐代柳宗元借种树的郭橐驼之口说得好,要让树长得好,必须“其根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下去了,就要放平心态,耐心等着,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让它在春风细雨中自然生长,它自然以茂盛的果实来回报你。
 
  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不符合主流的趋势,而被强压抑了下来。更多时候他是忙着补习,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看父母要他看的书,被动地生活学习,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好的智力,也无用武之地。
 
  作为家长,松开你的手,让你的孩子尽情地去翱翔,不要用人力强求,也不需用人力强求。

妈妈不能不知的几个“什么时候”

       宝宝每天总在哭,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  

  在宝宝出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哭泣都会伴随着他每天的成长。2~3周大时,哭泣的情况会开始增加,到6~8周大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少,到4个月时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比较多,因为过了漫长的一天,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 

  当宝宝哭泣时,爸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满足(如尿了、饿了等)。如果不是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为宝宝觉得孤单了,用他喜欢的方式安抚他一下就可以了。

  宝宝什么时候会笑?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会在长到6周时出现,12周时这种微笑会常见起来,等到宝宝6个月,他就会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了。如果宝宝3个月还不会微笑,爸妈最好向儿保科医生咨询一下。因为大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对熟悉和喜欢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在宝宝5个月时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宝宝多多说话,并重复他的名字会对他的理解有帮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当你叫他时,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哦。  

  宝宝总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时候能够说话?

  许多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1个词。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要比会说的多。如果你的宝宝咿呀作语,模仿各种声音,其实他就是在回应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说话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每天要陪宝宝玩多久?宝宝需要独处吗?

  你想和宝宝玩多久就多久,你是他最爱的玩伴。当然,宝宝也需要有时间一个人待着,这样他就能逐渐理解: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你可以找机会把宝宝放在毯子上,并放些小玩具在他旁边,让他一个人待会,这样他就有机会自己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习独处和娱乐自己,但注意不要让他一个人待太久。几周后,你就能知道你的宝宝能够自我独处多少时间。做个会观察的妈妈,读懂宝宝的信号,在他要哭之前先把他抱起来,与他互动。  

  我的宝宝刚出生,到多大时我能让家里来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对着宝宝咳嗽和打喷嚏,就没什么问题。但注意不要让太多人抱宝宝太久,新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宝宝长到1~2个月时,就没必要对外面的细菌这么敏感和警惕了。  

  什么时候可以带宝宝外出兜兜?

  从出生的医院回到家,宝宝已经算是外出过了。这方面妈妈完全可以根据常识加以判断,带宝宝到附近的便利店买东西,或在小区里逛逛都可以。只要外出时宝宝穿戴得当,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就没问题。大多数爸妈在外出时都给宝宝穿得太多了,宝宝会因为太热而发烧,体内的水分也会因此很快流失。  

  什么时候宝宝会开始长头发?

  这很难说,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宝宝的“尖”头什么时候能够变圆?

  不用担心,长长就会好。顺产宝宝的脑袋“尖”或者说呈锥形,是因为经过产道时被挤压所致,他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头型会自然回复。爸妈可以通过经常变换姿势的睡眠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10~12个月后,宝宝的头型就会完全固定。  

  宝宝爱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抚奶嘴比较好?什么时候他才能不吃?

  宝宝通过吮吸来使自己平静,在胎儿时期,宝宝就用这种办法有效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拇指比安抚奶嘴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它不会掉在地上,不用通过奶嘴链(它比较容易钩到其他东西)系在宝宝衣服上,宝宝完全可以自行控制。

  大约在4、5岁,当宝宝找到其他方法安抚自己时,就不会再吃大拇指了。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当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宝宝也会偶尔吃吃大拇指。

  不要强迫宝宝戒除吃手指的习惯,除非他自己准备好放弃了,因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给宝宝和你自己带来困扰。  

  什么时候宝宝会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

  同伴交往也有一个过程,在宝宝1岁以前,爸妈不要对宝宝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岁的宝宝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明显交流,除非当两人都要抢同一个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宝宝们能够一起玩“过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戏,则要到宝宝2岁以后。3岁左右的宝宝才会对“分享”这件事有概念。在他们理解之前,爸妈可能要不停地为宝宝间的争抢作仲裁。2~3岁宝宝更倾向俩人结伴玩耍,而不是组成小分队,和很多人一起玩。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能够记事?

  在宝宝2个月时,宝宝就能识别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声音,特别是天天能够见到的那些。新生宝宝一出生就能听出妈妈的声音,母乳喂养的宝宝1周后就能闻出妈妈的味道,这些可以说是宝宝记忆的开端。3个月的宝宝能够再认1~6天前给他看过的新图片和新玩具。9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更细节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玩具到底放在家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模仿一周前学到的东西,即延迟模仿——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这也显示宝宝出现了一定的回忆能力,14~18个月时他能回忆更多。1岁的宝宝能够理解客体永存,2岁时能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  

  什么时候能知道宝宝是左撇子?

  宝宝到底爱用右手还是左手,在他6~9个月大时能看出些端倪,真正确定要到宝宝2~3岁,因为他开始惯用那只手。有些宝宝在18个月时,就能判断出他的偏好。有些宝宝则两只手都会用,直到5~6岁才会做出选择。这件事和遗传大有关系,如果爸妈都是左撇子,那宝宝是左撇子的概率在45~50%。但无论宝宝爱用哪只手,做爸妈都不要试图去影响或纠正宝宝,如果宝宝确实是个左撇子,非要强迫他用右手的话,不仅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还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困扰。

喝酸奶15个问答

     营养
 

  1.酸奶和牛奶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酸奶的原料是牛奶、蔗糖和乳酸菌发酵剂。酸奶不仅保存了牛奶中所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因为发酵,其中营养素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它在促进生长、改善营养方面的作用比牛奶更为优越。
 

  2.酸奶是不是也有补钙效果?
 

  答: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降低了乳糖的含量,但保留了牛奶中其他营养物质,所以,酸奶仍有补钙的效果。事实上,酸奶中钙的吸收率比牛奶中的只高不低,因为乳酸能促进钙等多种矿物质吸收,另外,酸奶中还有蛋白质分解产生的CPP等肽类物质,也可促进钙吸收。
 

  3.喝牛奶腹泻,能喝酸奶吗?
 

  答:牛奶中的乳糖是导致喝牛奶腹泻的“凶手”。在酸奶发酵过程中,乳糖部分变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减少了“乳糖不耐”的问题;乳酸菌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乳糖酶”帮助人体消化乳糖。因此,即使喝牛奶腹泻的人也能喝酸奶。
 

  4.酸奶越酸,营养越好吗?
 

  答:酸奶的酸度来源,是乳酸菌利用乳糖代谢产生的乳酸,这与发酵剂的菌种和发酵时间等因素有关。制作酸奶必须使用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当中,如果杆菌占优势,酸度就会很强,但这不能说明酸奶的品质更好。
 

  5.果粒酸奶营养价值更好?
 

  答:市面上果粒酸奶的很多果粒成分来自于添加果酱。而果酱经过高温煮制,已经不能和新鲜水果的营养价值相媲美。即便是真果粒,由于酸奶的保质期是21天,放了三个星期的果粒,营养价值也会打折扣,浓郁的香味可能来自水果香精。
 

  安全
 

  6.酸奶中的增稠剂对人体有害吗?
 

  答:酸奶里面大部分都有增稠剂,增稠剂品种很多,包括改性淀粉、果胶、黄原胶、食用明胶等,它们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属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无毒无害,不会引起“血液黏稠”,还有利于延缓餐后的血糖、血脂上升速度,是有利于预防慢性病的有益成分。增稠剂的安全性一般来说都非常高,所以在很多食品中都没有限制其使用量,酸奶中的使用量也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7.放冰箱后,酸奶表面出现淡黄色的水,还能喝吗?
 

  答:这些淡黄色的水是“乳清”,制作奶酪时,占牛奶蛋白质80%的酪蛋白会形成凝冻或凝块,而其余少量蛋白质会随着乳清流出来。制作酸奶时如果不加增稠剂,放一段时间后,也会析出一些乳清,这样的酸奶可放心喝,乳清蛋白粉产品等食品中所添加的乳清蛋白,就是从这种液体当中提取的。
 

  饮用
 

  8.每天喝多少酸奶合适呢?
 

  答:营养学会推荐牛奶每日300克,折算一下大概是一次性纸杯1杯,加上1小盒酸奶(约100克)。建议成年人喝酸奶别超400克,除非是孕妇、乳母或发育期青少年。原则上牛奶和酸奶可等量替换,对于青少年来说,早晚各一杯酸奶,或早上一杯牛奶,晚上一杯酸奶最为理想。
 

  9.什么时候喝酸奶比较好?
 

  答:时间不限。胃酸过多的避免饭前喝;空腹喝酸奶促进排便,便秘者适合,腹泻者则不适合;其他人饭前饭后都可以喝。但不要在吃完很丰盛的晚餐后再来一大瓶酸奶,因为这样额外增加了能量的摄入。若要晚饭后喝酸奶,就要相应减少晚餐,否则会引发肥胖。
 

  10.酸奶能放微波炉里加热吗?
 

  答:如果肠胃接受不了冷饮,可以将酸奶用微波炉加热,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中档火力,半分钟左右就可以加热到常温(25℃)。加热时间过长或者火力过大,除了继续杀死乳酸菌,还会使得酸奶变得稀薄,口感变差。加热后的酸奶应尽快饮用,以免长时间放置变质。
 

  禁忌
 

  11.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吗?
 

  答:研究表明,喝酸奶对预防糖尿病有益。糖尿病人可以每天喝半斤无糖酸奶,担心血脂可以喝低脂酸奶。酸奶中富含钙,而钙能调节胰岛β细胞内外钙池中钙离子的平衡,保证胰岛素的正常释放。另外,酸奶的血糖反应较低,搭配谷物类食物一起食用,可以降低混合食物的血糖反应,利于血糖的控制。
 

  12.高血压病人和脑梗病人适合喝酸奶吗?
 

  答: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摄入乳制品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控,低脂乳制品以及发酵乳制品有利于脑卒中的防控。事实上,酸奶比牛奶的健康作用更加肯定。即便没有活菌能到达大肠,其中的营养素对于控制血压也非常有益。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人都适合喝酸奶。
 

  13.服药期能不能喝酸奶?
 

  答:多数相关学者认为,服抗菌素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也会降低免疫力,更要经常服用酸奶来调整菌群平衡,保护人体抵抗力。在停药之后,继续喝一段时间的酸奶,可以大大减轻抗菌素的副作用,恢复人体正常菌群平衡。服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药品可以用酸奶来送服。酸奶含有脂肪、糖和蛋白质成分,对营养素有保护和促进吸收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其他药物不可用酸奶送服,特别是服用含有重金属的药品和含有碱性物质的药品。
 

  挑选
 

  14.“酸奶”、“酸酪乳”、“妙酸乳”、“乳酸菌饮料”、“酸乳饮料”等,到底谁是真正的酸奶?
 

  答:选购酸奶时,首先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选择蛋白质含量≥2.3%的产品,内容物黏稠或呈冻状,就可以基本断定它属于酸奶。而另外一些产品,呈液体状,但内容物比较稀,蛋白质含量≥1.0%,这类产品是牛奶加水、糖、香精、酸味剂或发酵剂制成的,叫酸乳饮料或乳酸菌饮料,就不能叫酸奶,对人体没有额外的好处。需要提醒的是,某些酸奶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酸奶,大多是因为加了奶油和乳清蛋白,其热量较高,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慎买。
 

  15.超市里外国进口的长保质期酸奶,比国产酸奶好吗?
 

  答:长保质期的酸奶肯定是经过加热杀过菌的,其中的乳酸菌也肯定已经死光了。一般来说,国产冷藏的酸奶都是含活菌的。当然,杀菌酸奶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保健价值会打折,相比较而言,带大量活菌的酸奶更值得推荐。

防抗生素腹泻,适当饮酸奶

    抗生素对治疗细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破坏,益生菌被抑制,少数致病菌和耐药菌趁机异常繁殖,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
 
  为了预防抗生素类相关性腹泻,或者治疗症状较轻的抗生素类相关性腹泻,有一简单易行的饮食疗法,那就是适量饮用酸奶。
 
  酸奶属“发酵型”饮品,发酵过程中培养了数以亿万计的活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益生菌,这些活性菌群能在肠道内定植、繁衍滋生,从而拮抗“有害菌群”,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微生态环境。当肠道菌群恢复到正常的环境后,原有的因种种原因导致的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故酸牛奶可辅助治疗胃肠道不适和多种腹泻,特别是旅游性腹泻和消化不良性腹泻。

喝酸奶的小讲究

喝酸奶的最佳时间

酸奶宜饭后喝

    专家认为,空腹大量饮用酸奶不利健康。医学资料指出,在通常状况下,人体胃液的PH值在1-3之间;空腹时,胃液呈现酸性,PH值在2以下,不适合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生长。只有当胃部PH值比较高时,才能让酸奶中的乳酸菌充分生长,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饭后两小时左右,人的胃液被稀释,这时喝酸奶,对吸收其中的营养最有利。

    此外,如果在空腹状态下饮用酸奶,很容易刺激胃肠道排空,酸奶中的营养来不及被彻底消化吸收就已排出。而饭后喝酸奶则可减少刺激,让酸奶在胃中被慢慢吸收。

晚上喝酸奶补钙

    据研究表明,酸奶是食物中钙的良好来源,从补钙的角度看,晚上喝酸奶好处更多。专家介绍说,晚间12点至凌晨是人体血钙含量最低的时候,有利于食物中钙的吸收。同时,这一时间段中人体内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也较少。虽然牛奶中也含有很高的钙,但与它比起来,酸奶中所含的乳酸与钙结合,更能起到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但专家提醒市民,晚上喝完酸奶后一定要及时刷牙,否则酸奶中的某些菌种及酸性物质会对牙齿有一定的损害。

喝酸奶预防慢性病

    秋天是慢性病诱发的高峰期,专家认为,饮用酸奶可有效预防秋季部分慢性病。专家指出,酸奶中的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具有提高体温、抗寒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对预防和减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性秋冬常见病有帮助。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坚持饮用酸奶,不但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还具有防病保健功能。

    但是酸奶也并非老少皆宜。胃肠道手术后的病人、腹泻患者以及1岁以下婴儿,都不宜喝酸奶。即使是健康成年人,也不能过量饮用,否则很容易导致胃酸过多,影响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欲、破坏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一般来说,每天喝两杯,每杯在125克左右比较合适。

不要用酸奶喂婴儿

 提醒:不要用酸奶喂婴儿!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些妇婴因种种原因不能以母乳喂养,必须代之以牛奶。如不注意,也有可能步入喂牛奶的误区——
  
  误区之一:牛奶越浓越好。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多加奶粉少加水,或者是唯恐鲜牛奶太淡,在其中加入奶粉,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其实,牛奶的浓度应与小儿年龄成正比,其浓度要按月龄逐渐递增。过浓,牛奶的营养成分浓度升高,超过了婴幼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限度,不但消化不了,还可能损伤消化器官,于是就会出现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久而久之其体重非但不能增加,甚至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误区之二:加糖越多越好。牛奶加糖的目的,是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加糖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蔗糖5~8克。过多的糖进入婴儿体内,会将水分潴留在身体内,结果肌肉和皮下组织变得松软无力。这样的婴儿看起来很胖,但身体抵抗力却很差。过多的糖贮存在体内,还成为龋齿、近视、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误区之三:随意用“酸奶饮料”来喂养婴儿。“酸奶”虽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保健饮料,但不能随意用来喂养婴儿。这是因为,“酸奶”中的乳酸菌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但同时亦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给他们喝过多的“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乳酸菌饮料不能代替酸奶

酸奶和乳酸菌饮料有很大的区别:

    酸奶是鲜牛奶经灭菌消毒后加入酸调制而成的,或经中乳酸杆菌发酵制成的乳制品。

    牛奶经酸化后,不仅原先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没有被破坏,而且由于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更小,同时酸奶还提高了宝宝胃内的酸度。

    因此对宝宝的水化吸收更有利。酸菌饮料,虽然也在其成分中标明含有乳酸菌、牛奶等,但实际上其中只含有少量的牛奶,其中蛋白质、脂肪、铁及维生素的含量均远低于牛奶。冰镇的乳酸菌饮料吃多的话会影响食欲,使小儿不愿吃正餐。而且乳酸菌饮料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从营养价值上看,乳酸菌饮料远不如酸奶,绝对不能用乳酸菌饮料代替牛奶、酸奶来喂哺宝宝,否则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宝宝最好的礼物是陪伴

 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低估了孩子,不要自以为懂孩子。这不,这个“爸妈太忙”的孩子希望要一个宠物来陪她;那个“开朗快乐”的孩子说她“心里藏着一个害羞和孤单的自己”。世外小学通过“给圣诞老人写信”了解到的孩子心声,有没有让你吃惊?
  
  在我们这个都市里,大多数的孩子,都不缺物质享受。那些父母事业有成的孩子,更有可能玩具堆成山。他们貌似什么都不缺,缺的,恰恰是父母的陪伴。陪伴成了“奢侈品”,“开朗”的孩子很孤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其实,需要陪伴的,又岂止是孩子,盼孩子“常回家看看”的长辈又何尝不需要呢?
  
  最好的礼物是陪伴,懂得这个道理不难。难的是,忙于打拼、疲于应酬的人们,能不能停下匆忙的脚步,多陪陪孩子和老人。要做到这一条,首先恐怕是要想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曾亲耳听一个身家几十亿的朋友说,他一年只回家吃两顿晚饭——儿子生日和年夜饭。如此这般,他的成功,真的那么令人羡慕吗?
  

是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辅食信号:宝宝好奇地看着大人吃饭

  宝宝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表现出极度的好奇,其中吃饭也不例外。当宝宝开始对大人吃饭感兴趣,大人咀嚼的时候,宝宝会盯着你看,有时候小嘴还会发出“吧唧”声,像只小馋猫。这就是宝宝向你发出添加副食的一个信号。

  当宝宝吃奶已经基本形成了规律,比如每次喂奶间隔时间大约为4小时,每日喂奶5次左右。这时候,就可以说进入宝宝食物添加期了。

  宝宝食物添加期是指宝宝由液体食物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为主过渡的一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液体食物--母乳和配方奶,仍应是宝宝每日营养的主要来源,而泥糊状食物则是过渡的载体,是必须添加的食物。

咀嚼练习对宝宝非常重要

  宝宝添加副食除了是营养的需要外,其咀嚼食物的过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咀嚼可以进一步完善消化吸收功能。通过咀嚼唾液分泌明显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得到激活,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此外,咀嚼有利于出牙;第三,通过反复咀嚼食物有利于头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和强化,不仅有利于日后的语言发育,还可使孩子更漂亮;最后,通过让孩子拿着食物自己吃的练习还可以提高对吃的兴趣,不仅仅是提高食欲,在将食物送入口中的同时还让宝宝产生了他人无法替代的成就感。

育婴温馨提示:辅食添加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要以宝宝的兴趣为转移,不要强迫添加。

酸奶,你喝对了吗?

    酸奶要怎么喝才能保证营养的完全?妈妈们给宝宝饮用酸奶时会有哪些讲究?要知道,某些错误的饮用方法,会让酸奶变得“不健康”。
  
  不要加热
  
  酸奶中的活性,乳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损失殆尽。
  
  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
  
  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腹泻的收敛剂次碳酸、鞣酸蛋等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不要给婴儿喂食
  
  酸奶含钙量较少,婴儿正在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且酸奶中由乳酸菌生成抗生素,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体微生物,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菌的生长条件,同时也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对肠胃炎的婴儿和早产儿更不利。
  
  要鉴别品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的“乳酸奶”,其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
  
  要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
  
  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以下,如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
  
  要饮后及时漱口
  
  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主导作用。

榨果汁最好去籽

自制辅食果汁最好去掉籽

  小豪豪之所以喝了带苹果核和籽的果汁后会出现不适,跟这两种物质所含的氰化物有关。其所含的天然的氰化物会降解生成氢氰酸。氢氰酸大量沉积在身体,会导致头晕、头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但其实,苹果汁中能释放出氢氰酸的量非常少,对于一般的成年人来说,苹果核和籽所生成的氢氰酸不会大量到导致中毒,但是对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肠胃功能较薄弱,身体系统功能发育还未完善,要排出体内的毒素较为困难,尤其是婴幼儿的小朋友,所以要给孩子榨汁或者吃果肉,最好是先把籽去掉。

小心樱桃、李子、桃子核

  一些妈妈会在宝宝渐渐形成咀嚼能力时,让他们尝试水果块。除了水果要切小块外,水果的核也要去掉,像樱桃、李子、桃子等,别看它们核比苹果大就更安全,从而掉以轻心,稍不留心孩子吞下去噎到会更辛苦。除此以外,这些水果的核也含有让人体易产生不适的物质。

  樱桃的果核,李子、桃子等凡是果仁带苦涩味的也有一定的危害物质。其中鲜杏仁的毒性大,杏仁的外皮和尖部是毒性集中的区域。如果婴幼儿误食鲜杏仁10粒以上,就会中毒。

  所以妈妈要注意,在给小孩喂这些水果时,最好去籽以后再吃。而在榨果汁的过程中,桃子等果核较大的水果也并不方便连同果核一起榨汁,还是应该去除果核后再榨水果汁。

宝宝吃水果有4注意

  如果宝宝尝试某种水果没有不适后,可以隔几天再换一种新水果,让品种多样化些,不用很长一段时间都吃同一种水果。

  种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反季节水果,所以一年四季都看到葡萄也不足为奇。但是,妈妈尽量不要给孩子选购反季节水果,不要因为喜欢吃,就不看季节买。妈妈买水果时可以用鼻子闻,有水果自然香气的较为理想。

  在宝宝咀嚼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尝试鲜果,少喝果汁。一方面,果汁中只含有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大量不可溶的纤维仍残留在果渣中,这不利于宝宝摄取膳食纤维。另一方面,同量果汁含有的糖分更高,经常喝果汁容易让孩子摄糖过高,从而埋下健康隐患。

  有一些水果,尤其是热带水果容易引起宝宝过敏,妈妈应该适当延后添加期。在添加后要留心观察宝宝变化。当然喂食也有技巧可循,如芒果要用刀子去皮后食用,否则皮经口咬后易引起过敏;菠萝削皮后切成一片一片,要用盐水浸泡1小时后食用;橘子有时也会引起过敏,妈妈都要引起注意。

宝宝什么时候尝五味?

  “我的孩子半岁了,开始添加辅食了,孩子的饭里能不能加油呢?”“我的孩子一岁了,每天吃多少盐合适呢?”经常会有家长询问何时能吃“油和盐”以及“怎么吃”的问题。

  半岁后可吃植物油

  从婴儿的生长需要来说,越小的婴幼儿对于脂肪的需求越大,因为孩子需要足够的脂肪提供成长所需的热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有关婴幼儿膳食营养的要求,半岁以内的婴儿最好的食物是母乳,孩子通过纯母乳或配方奶粉摄取的脂肪足够用,半岁以内的宝宝就不用额外加“油”了。

  6个月之后,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从添加一些烂饭、烂面条、米粉等辅食开始,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加“油”了。但是,这个油也是有所选择的,麻油、橄榄油等植物油都是不错的选择,其中麻油不仅能提供热能,其含有的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是大脑发育所需要的,麻油特殊的香味有益刺激食欲,还有润便作用。一般每餐加上一两滴即可。

  但是动物油最好不要给婴儿食用,不利于婴儿消化,可能引起消化性腹泻。

 一岁后可吃盐,每天约1克

  一般周岁以内的宝宝的饮食中不用专门添加盐。半岁以前的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粉,加上自身代谢的储存,可以获得生长所需足够的钠。这时,宝宝的消化系统、肾脏功能都不是很成熟,对钠的代谢能力也很低,如果额外加盐,使其摄取过多的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当孩子长到1岁左右,随着孩子肾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的逐渐发育,烂面条、烂饭、软饭变成主食后,可以适当地添盐了。但添加的总量还不能和成人相比,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每天1克左右,最多不能超过2克。随着孩子不断生长,使用量可以渐渐增加。据了解,中国居民尤其是北方人的盐分摄入总体来说是偏多的,这往往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高盐饮食会加重孩子肾脏代谢的负担,对孩子的肾功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源头”控制很重要,新手爸妈们别急着给孩子吃盐。

  “酱醋”要晚吃、少吃

  小孩子半岁前后是味觉发育的敏感时期,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接受较为丰富的食物品种,感受不同食物的滋味,尤其应注意要让孩子去品尝食物本来的味道。这样有利于他建立起对食物的正确感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些家长以自己的口味来衡量孩子,认为加些酱油、醋,食物会更有味儿,其实这样做,会使孩子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发生偏差,也在无形中让孩子适应了较厚重的口味,将来的饮食中偏向于对作料、添加剂的口味依赖,易出现偏食、挑食现象。

  可在孩子1岁以后,在食物中适量加一些酱油和醋,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对孩子的饮食起到积极的调剂作用。但要注意控制量,少许即可。

回到小时候,理解孩子

    长大了的我们不再对看不见的内心感到好奇,因为孩童时本该拥有的感觉一直被压抑着。然而我们应该在长大后努力寻找和回忆小时候的感觉。这样不仅可以激活自己“现今”生活在“这里”的感觉,还可以了解自己孩子时的心理。

  人类婴儿时期不会利用语言进行沟通,这个时期的直接体验将会成为我们感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时期我们经历的生活并没有被输入成一种内心语言,所以我们很难用口头语言来输出,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如果我们一直处在不能把内心语言输入进大脑的状态中,我们就很难从内心留下的原始框架中脱离出来。我们从一出生就被妈妈装上了一个“过滤网”,妈妈控制着我们的“输入”功能,只有那些她觉得合适的话语才会被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所以当我们回忆起大脑中存储的种种事物和经历时,里面不仅包含着自己的感受,还有妈妈的个人意愿,以及她给我们留下的各种感受和她的看法,这使得我们回忆过去时,会有一种记忆被改编的感觉。

  每个母亲都能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物角色,其实就是那些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母亲们营造出来的。”我们常理中的“母亲”永远都是充满母爱地怀抱孩子的形象。然而我们也知道,孩子在妈妈面前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因此只能问自己,我们脑海中母亲的形象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而且孩子们所受到的伤害总是与非常疼爱自己、为自己可以牺牲一切的妈妈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有时候自己受到的那些伤害并不是母亲故意造成的。残酷的现实、艰难的生活,对母亲来说也很痛苦——这些我们都明白。但是大脑明白并不代表我们心底的伤口可以彻底愈合,因此寻找治愈心中伤口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曾有一位年轻妈妈来到咨询室,她说自己养育两个子女非常困难,有时会因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而向孩子发火,她特别想改变这样的自己。人之所以发火,是因为事情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这位妈妈也应该有着不如意的事情。

  这位妈妈之前上班的时候,将老大托付给婆婆,而把老二送到较远的娘家,妈妈和孩子只有周末才能见面。之后因孩子身体不适,妈妈只得暂时休假,独自在家照看两个孩子。因为老大的体质较为特殊,在他睡觉时还要照看一两个小时,因此妈妈的睡眠时间总是不足。老二也是一刻都不能离开妈妈,只要一会儿看不见妈妈就会很不安。更难的是妈妈的腿有问题,做过手术还没有完全恢复,身体状态不是特别好。她明年就要复职,工作之后两个孩子该怎么办,成了她最头痛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我告诉她,再这么担心下去她会患上失眠症的,她说自己在结婚前就已得了失眠症。这位妈妈又告诉我,小时候因为父亲的事业逐渐走向下坡路,母亲只能从事保险推销、在饭店打工等辛苦的工作,还要养育他们四个兄弟姐妹,生活一直很艰辛,因此这位年轻妈妈总是怀着感激母亲的心态来生活。她觉得比起母亲的辛苦,自己的苦恼简直是微乎其微。从小时候开始,在学校和朋友之间产生纠葛,她是不敢跟任何人诉说的,只会一味地忍受;长大之后与职场同事产生纠纷,她也只会独自承受,没有人能懂得她的心。久而久之便患上了失眠症。

  她觉得即使自己有想法也没有倾听的人,所以在生活中她习惯沉默。她说:“我并不知道自己能渴望什么,不能渴望什么。在生活中,我只会对别人察言观色,其他的什么都做不到。”如果与丈夫或者同事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她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选择忍让;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即便和婆婆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因为没有自信又怕伤害到婆婆,即使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也会选择妥协。

  这位妈妈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心中还是带着小时候对母亲的那种心理。她认为,自己是因为不了解沟通方法才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其实不完全是沟通方法的问题,就算她学会了很多说话的技巧,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她在向我倾诉之后,重新回顾自己,她发现自己一直困在只有她一个人的洞穴中,从来不懂得他人的内心,也从没有想过与别人进行沟通。但是当她找回孩提时代的感觉之后,就可以与婆婆自由地畅谈,可以与丈夫正常地交流。可见,如果妈妈可以摆脱把自己困住的自闭感,就能和家人相互交心,也就不会经常和孩子生气了。

  如果你和这位妈妈一样,小时候不能作为小孩子自由地生活,把该有的感觉困在内心,长大成人之后也不知该怎样表现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从现在开始,请你尽情表达出隐藏于内心的感受,成为一个自由而开朗的大人吧。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