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孕妇可以游泳吗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孕妇可以游泳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孕妇可以游泳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可以游泳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可以游泳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孕妇可以游泳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孕妇可以游泳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可以游泳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可以游泳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男孩游泳后耳朵痛耳屎遇水涨大引发炎症


  为了纳凉消暑,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去游泳。但近期因游泳而耳道进水所引起的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孩子不断增多。专家为此建议,游泳前,家长应先给孩子清理外耳道,若有感冒、鼻窦炎、耳朵发炎的孩子暂时不宜游泳。

10岁的渝中区男孩俊俊在父母的陪同下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俊俊的妈妈称,前两天去小区泳池游泳回来后,孩子就说耳朵痛,听人说话没有以前清楚了,像有层东西隔着。经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俊俊被诊断为外耳道炎。原来,由于俊俊耳朵里的耳屎较多,游泳时被水一泡,便膨胀开来,堵住了外耳道,引起发炎。

  “天气炎热,每天大约有20名来看中耳炎的孩子,其中有一半都是游泳引起的。”耳鼻喉科医生张峰介绍说,游泳引起的耳部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多数由游泳时耳道进水或呛水引起。常见症状主要有耳朵不适、闷胀、耳痛、听力下降等。儿童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细菌很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不彻底治愈,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一定损伤。游泳后,家长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况,有严重耳痛情况应及时就诊。张峰建议,儿童在游泳前,最好先把耳道清洁干净。此外,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患感冒或慢性中耳炎的孩子及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孩子暂时不宜游泳。


宝宝游泳有好处

  游泳不是大人的专属,近些年来,随着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婴幼儿游泳。婴幼儿游泳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游泳可使孩子的肌组织得到锻炼,加速了肌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肌肉的发育和生长。

  其次,身体在水中,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不易受伤,而且有利于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让关节得到伸展,让骨骼的生长更有动力。

  第三,孩子游泳时,全身皮肤均匀地受到大量温和的水的刺激,可提高婴儿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促进智力开发。

  第四,水又能对外周血管起到按摩作用,通过游泳可以让孩子幼小的心脏得到更好的锻炼。

  另外,婴儿游泳时,由于运动和要克服水的阻力及水对胸廓的压力,还可使胸肌、腹肌都得到有效锻炼等等。

  专业指导婴幼儿游泳

  婴幼儿游泳的原理是让婴儿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进行该活动时要注意多方面,毕竟新生婴儿各方面都很脆弱。

  婴儿游泳应在专门场所进行,需经过培训的护士来指导。如婴儿游泳时须有专人全程监护;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后要将新生儿防水护脐贴取下,还要进行脐部消毒并包扎。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如泳圈的型号、保险按扣、是否漏气等)。新生儿套好泳圈后,检查保险粘贴是否粘牢,要逐渐且缓慢入水。游泳完毕后要迅速擦干婴儿身上的水迹,注意保温。

  Tips:消毒措施的到位是婴幼儿游泳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婴幼儿的各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自身对外界的抵抗力非常弱,例如,婴幼儿游泳室每天要定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游泳缸要保证一婴一缸水,一巾一消毒,缸内套一次性标准塑料薄膜,一人一换,所用浴巾要经过高压蒸气消毒,对游泳时的水质、水温、水箱和室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婴儿游泳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比较合适。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防×迷思孕妇有肝炎,会传染给宝宝吗?

台湾目前对于孕期的肝病防治主要是以乙型肝炎为主,经过新生儿全面性的施打乙肝疫苗后,盛行率也大幅下降,除了猛爆性肝炎以外,只需要适当的休息跟治疗,大部分的肝炎都不会有立即性的危险,但要注意不要演变为慢性疾病。

肝炎的种类与传染途径?

病毒性肝炎目前有A、B、C、D、E五种,常见的是A、B、丙型肝炎,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酒精性、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炎。一般肝炎症状有发烧、畏寒、出汗与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这些症状跟感冒非常相似,可是若没有出现黄疸,其实很难看得出是肝炎发作。 

甲型肝炎是急性的,也不会造成慢性带原,所以甲肝不是孕期防治的重点,甲肝的传染途径通常是病毒经由口腔进入身体,因此不会垂直传染给胎儿。而丙肝的传染途径与乙肝一样都是从血液、体液或是伤口接触的传染,但是丙肝从统计来看,在孕期病毒通常不会大量增加,比较不会传染给宝宝,另一点是丙肝目前没有疫苗,无法从施打疫苗做防治。

因此孕期肝病的防护重点还是以乙型肝炎为主,传染途径就是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染,如果过去公共卫生做得不好,都可能造成乙肝的发生。台湾在1984年新生儿开始全面性施打乙型肝炎疫苗后,这些人大概90%以上都有乙肝抗体,但是现在约三十二、三岁以上的民众,由于没有全面性的施打乙肝疫苗,所以还是有一定比例是乙肝带原者。

如何预防宝宝得乙肝?

传染给新生儿的途径,较严重的是垂直传染,可能在怀孕或是生产的过程当中被乙肝带原的妈咪传染,因为胎儿不太容易自行产生抗体排除病毒,有可能因此而终生带原,提高肝脏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检测乙型肝炎会检查两种抗原,一种是s抗原(表面抗原),另一种是e抗原,e抗原也有比较高的传染力,通常在怀孕初期初次抽血检验时就会检查e抗原跟s抗原。如果妈咪本身有e抗原阳性,生下来的宝宝约有90%的机会成为乙肝带原者。

所以妈咪若是乙肝e抗原阳性,就应该进一步检测病毒量,如果病毒量偏高,又没有接受治疗,就有一定的机会垂直传染给宝宝。另外,也不建议做羊膜穿刺等侵入性的检查,这有可能提高胎儿被感染的风险。目前已经有药物能让乙肝带原者的病毒量下降,也可以施打乙肝的免疫球蛋白,在孕期中使用这些药物必须咨询肝胆肠胃科的专科医生,才能安心治疗并减少宝宝被感染乙肝的概率。

乙型肝炎防治最重要的还是注射乙肝疫苗,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孕妇又或者是病毒量很少的乙肝孕妇,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都会注射乙肝疫苗第一剂,然后在满30天后注射第二剂,满6个月时打第三剂。但是e抗原阳性带原者的宝宝只接种疫苗可能不够,出生后除了乙肝疫苗外,还会多接种乙肝的免疫球蛋白,待宝宝满1岁再做检测HBsAg&Anti-HBsAb,24小时内看有无出现抗体,若没有产生抗体而抗原是阳性的话,就要交由专科医师来继续做追踪与治疗。

采访撰文/李纯莹
企划编辑/汤佳珮
咨询/天主教圣功医疗财团法人圣功医院妇产科主任 李海翔
摄影/张明伟
梳化/徐筑芳

*完整文章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7年5月号。http://new.mababy.com

孕妇饮食影响宝宝肤色?医师:没有根据的说法

宝宝肤色, 黑色素, 怀孕, 牛奶, 王信骅, 怀孕妇女的饮食, 宝宝的健康发育, 奇美医学中心, 儿科部, 豆浆, 薏仁, 杏仁茶, 珍珠粉, 巧克力, 酱油, 咖啡, h

奇美医学中心儿科部主治医师王信骅指出,目前尚无文献证明怀孕妇女的饮食能影响腹中宝宝肤色,包括怀孕时多食用豆浆、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让生出小孩皮肤白皙,吃巧克力、酱油、咖啡小孩变黑,常吃芒果小孩肤色很黄等,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医师王信骅说,皮肤的色调取决于黑色素在皮肤中的含量,宝宝在爸妈基因配对的当下,就已经决定宝宝将来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如果含量较多肤色就会偏黑,含量较少就会偏白,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孩子肤色的深浅,是先天基因遗传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新生儿肤色容易因各种生理、环境、病理等因素有所改变,医师王信骅再说,约到学龄阶段的孩子才能看出比较明确的肤色,所以怀孕妇女不需要再为宝宝的肤色而对食物颜色感到担忧。医师王信骅认为,宝宝的健康发育比什么都还重要。

 

当心孩子游泳后患上阴道炎

  5岁女童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孩子在游泳馆内游泳后患上了阴道炎。

  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李娜介绍,近段时间每天都会接触近十个患上阴道炎的女童,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四个月大。

  医生提醒,夏季是小儿妇科疾病高发期,多因为接触室外致病细菌或者家长护理不当导致。
 

  孩子出现阴道炎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专业的小儿妇科门诊就诊,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耽误孩子治疗。
 

  可能是水中的细菌接触到阴道引起不良反应
 

  上周末,5岁的童童(化名)和父母到沈阳周边一游乐场里游玩,期间还到游乐场内的游泳馆游泳了。回到家后,童童的母亲发现孩子的外阴道出现了充血、痒痛、分泌物增多的症状,不过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昨日,童童外阴道的不良症状还没好转,一尿尿就疼,而且痒痛症状加重,分泌物呈现粘稠、有异味的状况,之后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就医。经过外阴检查以及对分泌物的化验,确认童童患上了细菌性阴道炎。为此,医生为童童开了针对儿童阴道炎疾病的洗液。
 

  李娜表示,童童患病很可能是在游泳馆游泳时,因为游泳馆水质不干净,水中的致病细菌透过泳衣可能接触到阴道引起了不良反应。
 

  医生:每天接触近十个患儿,最小的三四个月大
 

  夏季是婴幼儿阴道炎等小儿妇科疾病的高发期,至于发病原因,一方面因为女童的内外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外阴皮肤黏膜薄,容易受到侵袭等生理原因,另一方面因为夏季孩子容易接触到外部的致病细菌。
 

  “除了在游泳馆内游泳容易让孩子患病,在公共浴池洗澡时孩子坐在不干净的地方也可能得病。”李娜说。
 

  她介绍,近段时间每天都会接触近十个患上阴道炎的女童,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三四个月大。不过,医生指出婴儿患阴道炎不同于稍微大些的孩子,主要是因为家长护理不当导致的。
 

  医生提醒
 

  夏天到喷泉里嬉戏 可能引起女童阴道炎
 

  孩子从炎热的室外跑到凉爽的喷泉里玩,冷热交替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增加孩子患病的风险。
 

  如果喷泉的水中有致病菌,孩子在玩耍后没有及时患上干爽的衣服,细菌通过潮湿的衣服侵入人体,可能引起女童阴道炎等疾病。
 

  另外喷泉水压很大,一旦喷到孩子,严重的可能引起结膜炎等疾病,如果孩子有心脏病,突然受到强烈的水流刺激,可能引起孩子的不良反应。
 

  此外,在室外活动时,不管是草地还是其他地面,由于夏天衣物比较薄,如果女童随意坐在地上也可能增加感染细菌的风险。
 

  自我检测
 

  孩子突然尿床、夹腿  可能是阴道炎的症状
 

  如果孩子的外阴出现红肿、痒痛、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患上了阴道炎。而有些孩子表现为突然发生尿床,而一些婴儿因为无法表达,如果外阴痒痛会出现夹腿的情况,家长应多留心。
 

  如果女童患阴道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能造成病情反复也可能发展成下腹痛、异常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疾病。
 

  因为女童的生理发育不完全,一旦发现孩子患上阴道炎,一定不能用成人用的洗液来给孩子清洗。因为多数患病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孩子的身高生长和性发育。
 

  孩子出现阴道炎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专业的小儿妇科门诊就诊,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耽误孩子治疗。
 

  及时关注
 

  沈阳将对游泳场馆进行“体检”


  
今年沈阳将对游泳场馆进行“体检”,看看这些游泳场馆的“健康状况”。
 

  根据往年检查情况看,泳池容易出现细菌总数不合格、大肠菌群不合格、尿素不合格、pH值不合格、游离性余氯不合格、浸脚池余氯不合格这些方面的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一般发生池水中细菌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未能正确掌握消毒药的投放剂量和池水余氯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游泳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0.3~0.5mg/L。余氯含量过低水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留下传染病隐患,余氯含量过高,会导致皮肤病、角膜炎等疾病。
 

  去年8月21日,沈阳市公布了46家经营性游泳场所抽检结果,采集游泳池水样508份,检测指标为浑浊度、pH值、尿素、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及浸脚池水余氯。
 

  46家经营性游泳场所,一家游泳馆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就擅自开展经营活动。
 

  不合格的经营性游泳场所中,14家游泳池水细菌总数超标,1家大肠菌群不合格,3家游泳池水尿素超标,2家游泳池水pH值不合格,3家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不合格,3家浸脚池水余氯不合格。
 

  508份样品中,合格样品462份,合格率91%。4份水样pH值不合格,6份尿素超标,2份大肠菌群超标、27份水样细菌总数超标、4份游泳池水游离性余氯不合格及3份浸脚池水余氯不合格。
 

  今年,沈阳市还将对游泳场馆进行“体检”,目前,水质抽样工作已经开始。

 

婴儿游泳脖圈存安全隐患?

  夏天到了,游泳池开始热闹起来。近年来,婴幼儿游泳受到许多家长青睐,婴幼儿游泳脖圈的款式也多种多样。但与此同时,不断有专家质疑婴儿游泳脖圈的安全性。那么,婴幼儿该不该游泳?使用婴幼儿游泳脖圈会对宝宝造成危险吗?


           
    

  婴儿游泳脖圈不确定是否安全可靠,或伤害婴儿颈椎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教授赵少飞是新生儿游泳器材国内国际专利的发明人,赵少飞介绍,他在2001年申请了专利,截至目前,国外并没有类似的发明及专利。
 

  赵少飞表示,不用对婴儿脖圈的安全性担心,“即使婴儿在水中垂直不动,脖子在脖圈上所需承担的力仅几两重,只要新生儿手脚稍微运动,水的反作用力将超过脖子受力”。他表示,没有接到过孩子扭伤脖子的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教授韩锦伦支持这一观点并表示,理论上讲,使用脖圈确实存在导致危险的可能性,但仅仅是理论可能。至于婴儿颈部是否会承受重量引发不适,韩锦伦表示,不需要过分担心。从婴儿的身体比例来讲,头占整个身长1/4,“加上婴儿在水中受到浮力,下水时间不长,因此,使用颈圈对颈椎的影响并不大。”
 

  但也有不少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香港黄埔体育会主席简炜杰表示,目前暂未看到这种游泳设备的安全性能的科学验证,所以不建议给婴儿使用。使用颈圈会将身体重量都压在颈椎上,而且婴儿在运动过程中,也有机会令颈椎造成损害。英国游泳协会驻中国总教练阿妮塔·莎玛也认为不确定脖圈是否安全可靠,但她认为,“带着脖圈可能会影响孩子呼吸。”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临床教授、儿科和内科专家表示,不提倡这样给小孩游泳,担心婴儿翻动后呛水。至于是否会伤害儿童的颈椎,这位专家表示,这倒不是主要的顾虑。
 

  “对于孩子,哪怕存在万分之一的危险,也应该重视。‘婴儿脖子在脖圈上所需承担的力仅几两重’的说法,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张思莱认为,脖圈充气过多会造成孩子颈部不适,颈椎活动受限,而且孩子的下颌必须努力抬起,才能适用脖圈;若充气不足则不能支撑婴儿漂浮在水面。另外,人体颈部的颈动脉窦如果受压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导致脑部缺血,引起昏厥。孩子用脖圈游泳有可能使颈动脉窦受压。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实名认证微博中也表示,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的颈椎;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病例。
 

  一些厂家也注意到了婴儿脖圈的潜在危险性。专业生产游泳器材的山东伊亲公司董事长魏安林介绍,他们曾生产了1万件家庭装婴儿脖圈,但随后接到个别家长投诉,表示孩子使用时呼吸不畅,公司随后收回并销毁了这批脖圈,此后公司调查发现,家庭游泳脖圈容易造成婴幼儿在脖圈松紧等方面的不适。
 

  境外不使用游泳脖圈,多用腋圈、浮力衣等
 

  中国内地一些婴儿脖圈产品宣称“技术源自欧美”。那么,境外采用这种游泳方式吗?
 

  在香港的多家百货公司、婴儿用品专卖店、玩具专卖店,都没看到婴儿脖圈销售。不少售货员表示,担心它“有些危险”。香港上环一间百货商店的销售袁女士说:“很少有家长为初生婴儿选购脖圈。”
 

  而在美国的一些大型综合超市和婴幼儿玩具和用品连锁店,也没找到婴儿脖圈。给孩子穿游泳背心是美国人的通常方式,美国家长从没有用过脖圈,担心小孩会不舒服。阿妮塔也表示:“在来中国前,从未听说过脖圈,在英国市面上也没见过。”
 

  国内一家游泳产品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透露,采用“国外技术”的宣传口号并不准确,因为“国外一般不用脖圈,这样宣传是为了迎合人们对国外技术的信任。”
 

  游泳脖圈安全性未做过大规模正式跟踪研究及远期观察
 

  赵少飞表示,他曾非正式地跟踪了10多组坚持新生儿游泳的家庭,发现孩子体质及各方面发展优于同龄孩子。但赵少飞也承认,12个月以上的孩子不能再套脖圈游泳,因为孩子的动作太大,不安全。
 

  张思莱认为,10多组案例就循证医学来看例数太少,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都存在个体差异,设计不严密,其结论不具备科学性。
 

  国内婴儿游泳脖圈生产厂商“马博士”的产品咨询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传来的一份产品检测报告显示,“马博士”婴儿泳圈在浮力、厚度、气室强度、密封性能等方面符合《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由于该报告仅涉及材质等方面的检测,其是否就游泳脖圈对婴儿健康的影响做过试验,该工作人员表示,“马博士”在北京妇产医院和海淀妇幼医院曾做过临床试验,但出于对受试者隐私的保护,试验结果不方便透露。
 

  张思莱认为,作为临床试验,应包括受试者例数、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结论等,并不需要受试者具体隐私,没有什么不可透露的。张思莱说,据她了解,目前没有相关跟踪研究以及远期观察证明脖圈无危险性以及对颈椎无伤害。这种游泳方式是否有危害,没有管理部门监管。
 

  针对婴儿脖圈的安全性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回函表示,适用对象为14岁以下儿童的游泳圈属水上玩具,目前相关标准有《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和《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而这两个标准都仅是针对物理性能、材质等方面作出的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还表示,国家标准委已于2010年启动“婴儿泳池套装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制定包括产品外观和尺寸、产品结构、材料厚度、部件连接强度和密封性能、泳池强度和稳定性、脖圈浮力、有毒有害物质限量、使用说明等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并规范其测试方法。
 

  婴幼儿游泳用“亲子游”的方式更安全,大些的幼儿可用腋圈
 

  婴幼儿游泳在香港也很流行,但主要是亲子游泳,让半岁到三岁左右的孩童和父母一同下水。张思莱也认同采用“亲子游”方式带孩子游泳,大一点的幼儿可以使用腋圈。
 

  在北京,“家盒子”等一些游泳训练机构采用亲子游泳方式,但更多的机构还是采用脖圈方式,比如既生产脖圈又开设连锁游泳馆的“马博士”。

  婴幼儿怎样游泳才能更安全呢?“家盒子”的游泳教练提醒,需要专业游泳教练辅助,教练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等情况提供辅助工具,如漂板等,可让宝宝趴着。
 

  对于婴儿脖圈游泳方式,“马博士”建议游泳时间应选在婴儿有充足睡眠和吃奶40分钟之后,检查泳圈有无漏气情况,控制好水温,全程有专人看护,严防耳鼻口进水。
 

  “其实,婴儿偶尔下水玩一下没有问题,但没必要让1岁以下婴儿学习游泳,幼儿更不应该长期浸泡在水中。”韩锦伦教授指出。
 

  美国儿科学会曾建议4岁以下儿童不要学习游泳,因为身体发育情况还不适合接受游泳训练。2010年5月,该学会把适合游泳的年龄调降到1岁,不建议1周岁以下的婴儿学习游泳。
 

小朋友去游泳要注意四个方面

   每年夏天,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小朋友在游泳池的意外。前天,浙大华家池校区游泳池,14岁的帆帆(化名)在游泳时,右臂被吸进池壁边一根水管里1个多小时,肿成黑紫色。昨天,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帆帆坏死的肌肉被成功切除,但医生表示,留下后遗症将在所难免。

  这样的悲剧,又将游泳池的安全隐患推到了风口浪尖。昨天,杭州市体育局法规产业处负责人陆先生表示,这些年下来,他们发现隐患集中在两方面:物和人。

  物就是游泳池的硬件设施:一些游泳池年代久远导致设施老化,或硬件设备损毁未及时更新。像前天浙大华家池校区游泳池事故,就是因为水循环铁管口的网格破了,才导致帆帆的手臂被吸进去。另外就是一些提醒标志不醒目。

  而人方面的隐患,主要表现在救生员的配备缺失上。一般情况下,250平方米以内的泳池需配备2名救生员,250平方米以上则至少需配备2名固定位置救生员与1名流动救生员,但很多小区泳池都会减半配置。

  小朋友去游泳池玩时要注意什么呢?

  陆先生提醒,进泳池前最重要的一步,是要了解清楚泳池情况,包括浅水区、深水区以及救生员的位置。对于一些会游泳,但是今年第一次下水的小朋友来说,下水时要在浅水池里适应一段时间,再去深水池。

   “12岁以下的小朋友必须要有家长陪同,家长的视线绝对不要离开孩子。”陆先生说,小朋友下水玩通常比较兴奋,玩得也会比较疯,家长一个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意外,“此外还要注意一点,不会游泳的小朋友不要觉得套有救生圈就万无一失了,最好还是要学会游泳。”

婴儿使用脖圈游泳当心伤颈椎

        “增强宝宝免疫力”、“提高智商、促发育”、“增强消化”、“强壮身体”……这些诱人的宣传,让“婴儿游泳热”近年来持续升温,许多父母无论酷暑严寒都要带宝宝坚持游泳,以免“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最近媒体上纷纷曝出婴儿因游泳而皮肤感染、头颈受伤,甚至溺毙的新闻,许多家长开始怀疑,到底该不该让宝宝去游泳呢?


  近几年,各种婴儿游泳场地在各大中城市遍地开花。不仅许多医院的妇婴科室提供这项服务,许多商家也打起了婴儿早教、母婴SPA这样的招牌;而“无需加盟费,千元投资,月入十万”的宣传,也让更多的生意人投入其中。就连一些母婴店也另辟出一块地方,放上三两个塑料游泳池,配备几个游泳颈圈和几个帮手,就算开张了。其中的价格也千差万别,同样是包括游泳和按摩两个项目,私人机构可以把价格压到每次二三十元,而正规医院则要翻上数倍。除了公用的婴儿游泳场所,附带脖圈的家用婴儿游泳池也在热卖。记者看到,一个普通的淘宝网店,每月售卖的婴儿游泳池可达到几百甚至上千的成交量。


  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王玉玮指出了婴儿游泳存在的三大问题:


  1.使用脖圈伤害颈椎。脖圈不仅容易擦伤婴儿脖颈的皮肤,也容易伤害他们稚嫩的颈椎。同时,如果太紧可能压迫气管,造成窒息,或者压迫颈动脉窦造成心率减慢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又可能让头滑出来造成溺毙。


  2.卫生和安全无保障。婴儿幼嫩的身体结构对于游泳场地的水温、水质、水深、浮力、消毒、安全设施等有很高要求,私人、商业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制度来约束,所以难免良莠不齐。比如不及时换水、许多婴儿共浴,都可能造成皮肤交叉感染。


  3.操作人员缺乏相应专业技能。许多所谓“婴儿游泳教练”、“婴儿抚触师”都很难保证资质,所以就出现了新生儿被“抚触”后颈部肿胀、哭闹不止的事例。


  刘梦晨是一位在美国生育的中国妈妈。儿子满月的时候,她曾想买个脖圈让儿子在家游泳,可跑了美国几家大型商场都没找到。这个想法还遭到了6名儿科医生的反对,一名美国女医生认为这种锻炼方式不可思议:“婴儿全身骨骼都没有发育成熟,更何况很脆弱的脖子,弄不好还可能伤及脊椎神经系统。”医生们建议,宝宝1岁以后可以用腋下的泳圈;1岁以前,最好用浅浅的游泳池,坐着刚好淹到屁股,趴着宝宝也能把头仰起露出鼻子;或者是亲子游泳,爸爸妈妈用手臂托住宝宝,一起在水中玩耍。


  刘梦晨很快打消了给宝宝买脖圈的念头,并把她的经历传上了网,希望更多的中国妈妈看到。不少华人妈妈发帖声援,“脖圈我找遍迪拜没得卖。”“法国这里是宝宝4个月后才让下水的。绝对没人会用脖圈。”王玉玮也告诉记者,她在国外看到的婴儿游泳池,宝宝并不套脖圈,泳池水很浅,池底有搓板一样的防滑设备,父母托着孩子扑腾着水花玩。


  据悉,美国不仅禁止使用脖圈,对婴儿游泳的相关从业人员也有严格的要求。所有教学者必须参加数周婴儿水中生存课程,获得红十字会心肺复苏和急救证书以及红十字会水安全教练认证并成为官方认可的游泳协会成员后,才能进行婴儿游泳的教学。

怀孕后孕妇乳房变大,以后能恢复吗?


        在妊娠后,无论孕妇是否愿意和准备哺乳,随着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的同时,乳房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为泌乳做准备。随着妊娠期的增长,孕妇自己能感到乳房和乳头增大,有肿胀不适感或胀痛。乳晕范围扩大,色素沉着加重,乳头和乳晕由平时的粉红色变为黑褐色。


        在乳头周围的蒙氏腺也变大,似一个个小丘疹,能分泌油性液体,起润滑和保护乳头皮肤的作用。乳房的增大,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使乳腺发育增生的结果。同时乳房的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及脂肪均增加,其血流量也成倍增长。乳房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为乳汁分泌而做准备的。哺乳结束后,乳房会逐渐缩小,但很难恢复到孕前的水平。
 

孕妇如何防止出现大,小乳房?


          在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增多,从而使乳腺导管增生,血量供应增加,乳房内基质增多,脂肪沉积,乳房此时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大。


         此时,睡觉时尽可能不要经常性地侧向固定的一边,要均匀地两边侧睡,或睡觉前用宽大胶纸紧贴在乳房两侧,对乳房起一定固定作用,以免产后乳房变成一边大一边小。也可适当多按摩较小的乳房。
 

英国惊现"游泳天才"9月大双胞胎能游25米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格洛斯特郡9个月大的双胞胎兄弟艾力和威廉,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竟然无师自通地游了25米的距离。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项目中仅获得1银2铜的尴尬成绩,英国网友惊呼,“再也不用羡慕菲尔普斯和孙杨了,我们也有游泳天才。”

  从未接触过游泳

  据英国媒体报道,这对来自英国格洛斯特郡,9个月大的双胞胎兄弟艾力和威廉,也像其他的婴儿一样,在没有外人的帮助下,不能坐、不能爬,也不会走路。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却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游玩整整25米。

  婴儿的父母维克和查莉,起初并不知道自己的双胞胎儿子有游泳方面的天赋,直到带着这对双胞胎兄弟参加了一次游泳课。而这样的游泳课仅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没有任何的测试或选拔性质在里边。

  当父母把两个孩子放到游泳池后,这对双胞胎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竟然无师自通地游了起来,并且整整游了25米,整个游泳池边的旁观者一阵欢呼。通过游泳视频,更让旁观者惊讶,这对双胞胎只裹着尿布,从远处看还游得有模有样。

  婴儿的母亲查莉说:“之前两个孩子从未接触过游泳,直到我带他们来参加游泳课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这对双胞胎独自游完25米,让现场的教练也大吃一惊。

  目睹这个过程的游泳池教练说,“这两个婴儿游泳的速度并不快,但相当稳定,并且前进路线也相当精确,整个过程基本没有偏离方向。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两个婴儿在水中情绪非常稳定,一点都不惊慌。”从视频截屏来看,确实如此,两个婴儿在仰泳时,眼睛还是睁开的,身体很自然地漂在水上。

  这位教练称,两个婴儿是难得的游泳天才,如加强训练,一定会有好的成绩。婴儿的父母维克和查莉对教练的这一说法也表示赞同,父亲维克称已经做好了长远打算。

  “参加2028年奥运会”

  父亲维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在2028年他们年满16周岁时,能够代表英国队参加奥运会,到时候拿到金牌又有什么不可能的。”(阿累)
 

喷香水增魅力专家:孕妇儿童勿用香水

喷香水增魅力 专家:孕妇儿童勿用香水

电影《香水》中描述身体无气味的葛奴乙,喷上香水就能成功迷惑男女老少,尽管有些夸大,但香水确实能够提升个人魅力;不过,专家指出,坊间香水可能违法添加塑化剂,让香味更持久,却会导致不孕甚至致癌,建议孕妇、儿童最好不要使用。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香水是由香精油、定香剂及酒精液体组成,具有香味的液体,能散发浓郁、持久、悦人的香气。其中香精油来自植物香、动物香或化学香,定香剂可能为邻苯二甲酸酯类,也就是塑化剂,能维持香气散发,却会危害健康。
 
凌永健指出,根据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因类似女性荷尔蒙,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导致胎儿雌性化,长期大量暴露,恐增加罹患乳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荷尔蒙相关癌症风险,对于男性来说,恐抑制生殖能力。目前国内已禁用于化妆品中。
 
如何挑选香水呢?凌永健强调,孕妇及儿童应避免使用香水,过敏体质者使用后,可能造成接触性皮肤炎,建议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使用前应详阅产品使用说明,不要喷洒过量。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宝宝可以学习游泳吗

         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综合性锻炼活动,又是一项全身性的体格锻炼运动。这个年龄的宝宝,身体素质已经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习游泳了。


        宝宝学习游泳不应在空腹或刚进餐后讲行。游泳开始前应做一些准备活动,如让宝宝伸伸胳膊、踢踢腿、弯弯腰,如身上有汗应把汗擦干后再下水。宝宝初学游泳时,最好在室内。如果在室外游泳,气温不应低于26℃,水温不应低于24℃。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游泳,开始时,游泳时间都应控制在3~5分钟为宜,以后视宝宝的反应可逐渐延长到15分钟左右。


        宝宝初学游泳应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下水时不能一下子全部浸泡在水里,先把头部和胸部浸湿,再逐渐浸入全身,应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如宝宝不会游泳也要让宝宝用手摩擦全身。如宝宝的外耳道进水,父母应用干棉球吸干。如果宝宝感到寒冷或打颤,应该立即出水,并用干毛巾擦干全身至皮肤有轻微热感。最好再做一些轻柔运动,使身体产生热量来取暖。另外,宝宝学游泳时要有父母的严密监护和指导。
 

孕妇吃虾蟹宝宝易过敏医:错误迷思

抗敏懒人包影片为家长解惑

虾、蟹、花生、鸡蛋等,这些容易致敏的食物,许多孕妇避而远之,就怕吃了生下过敏儿。国内最新调查发现,近8成孕妇不敢吃易致敏的食物。医师强调,怀孕期间应尽量均衡摄取各种食物,有利宝宝健康成长,除非本身对特定食物过敏才应避免食用。
 
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公布“2015宝宝过敏预防调查”,针对全台家有0至3岁幼儿的母亲,共316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达9成妈妈担心宝宝过敏,7成4孕妇不敢吃易致敏的食物,6成8则在哺乳期间忌口,主因都是害怕宝宝有过敏体质。
 
台大医院小儿部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林于粲表示,无论孕期或哺乳期,宝宝主要都是经由母体摄取营养,因此妈妈饮食首重营养均衡,最好摄取各种食物,才能确保达自己与宝宝的营养需求,除非本身对特定食物过敏,如虾、蟹、花生、鸡蛋、牛奶等,否则不建议忌口。
 
据统计,国内每3名婴幼儿就有1人过敏。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理事长叶国伟强调,从怀孕到宝宝出生后2岁,是过敏预防的关键期,建议出生开始喂母乳,或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能有效预防宝宝诱发过敏症状。学会也推出“抗敏懒人包”影片为家长解惑,影片网址:http://goo.gl/bbwyUJ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孕妇、婴儿与宠物相处要诀(下)

》攻击行为
当家里有新生儿到来,父母不免担心宠物会因吃醋、不熟悉而攻击宝宝,曾文丁兽医师表示,正常情况下,宠物因为长时间与人类相处,所以不太可能出现攻击行为,除非是宠物本身缺乏行为规范,才可能出现失控状况。曾文丁兽医师说到,若是宠物有攻击行为,一般来说,猫咪的攻击性会比狗来得危险,主要是因为猫咪的唾液、分泌物容易造成人类过敏,因此,除了造成伤口受伤、感染之外,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提醒家长应多加注意。
原则上,成猫不太会有主动攻击行为,有时候反而是因为饲主过度干扰.才引发猫咪的激烈反应,曾文丁兽医师提到,其实饲主宠物只要培养宠物和宝宝良好的相处模式,并给予适当行为约束,在家长可掌控的范围内,便能避免攻击状况发生。
 
孕妇&宠物相处行不行?
许多人在婚前都有饲养宠物,然而,在怀孕后态度却180度改变,因为担心宠物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而选择放弃养宠物的事件时有所闻,其中,孕妈咪最顾虑就是弓浆虫问题,下列将为孕妈咪说明弓浆虫带来的影响以及预防方法。
 
弓浆虫带来的影响
猫是弓浆虫的主要宿主,以粪便为主要的传染途径,曾文丁兽医师说明,弓浆虫其实广布在自然环境中,因此,猫咪若是有在外流浪或是食用生肉、生菜等,就有机会受到传染,但一般饲养在家中的猫咪患有弓浆虫的比例仍相当低。
正常人若是感染弓浆虫,其症状并不明显,而且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然而,孕妇若是在怀孕期间感染弓浆虫便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叶海健表示,弓浆虫会经由子宫、胎盘传直传染胎儿,可能造成胎儿流产、畸胎或是造成智力、听力、视力等障碍,所以在怀孕初期都会进行抽血检验,检查孕妇有无抗体或是先天性感染问题等,如果妈妈本身已经有弓浆虫抗体,就无须过度担心。

若在怀孕期间怀疑受到弓浆虫感染,叶海健医师建议,可安排较详细的检查,如高层次超音波,检查胎儿有无结构性异常(水脑症、小脑症等),并且进行密集追踪。一般来说,高层次超音波都会安排在妊娠20~24周之间,若是胎儿真的有受到弓浆虫感染影响,便可考虑中止妊娠。由于弓浆虫是以粪便为传染途径,因此,注意卫生清洁非常重要,像是清理猫砂时可以请家人代劳,避免家猫出外流浪或是食用生食。曾文丁兽医师补充,饲主也可以借由血液检查确认猫咪是否为弓浆虫带原,再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孩子与宠物不可兼得?
宝宝出生后,将宠物送养或是将宝宝与宠物分开相处,类似事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对此,江昇峰医师表示,并不需要特别将宠物与宝宝隔离,而且宠物与人长期相处之下,不太会有攻击行为,惟需注意宠物的体型是否会带来危险,如大型狗可能有压伤宝宝问题,另外,幼猫活泼好动,有时候较无法掌握力道就可能有抓伤宝宝的意外发生,提醒家长们应特别注意。
 
宠物=过敏原?
以往都认为宠物身上的皮毛屑会造成宝宝过敏,但是根据最新研究指出,宝宝生活在有宠物的环境中,可减少日后过敏的概率,而且比起家中没有宠物的孩子而言,更具有抵抗力。研究报告解释,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提早接触可能过敏因子,可帮助免疫系统熟悉,因此,当孩子长大后反而较不容易有过敏症状。江昇峰医师进一步说明,过敏其实也是一种文明病,常见到因为家长过度保护而带来的反效果,其实不妨让孩子试着和宠物共处生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过敏,主要是来自遗传基因,其次才是环境因子,假如爸爸妈妈有过敏体质,那么孩子也会有很高的过敏概率,所以若是爸妈对宠物皮毛屑过敏,那么就不建议宝宝和宠物接触。江昇峰医师说到,家长想确认孩子有无过敏体质,建议在3岁以后就可以到医院抽血检查确知有无过敏原。
 
婴幼儿抓咬伤紧急处理
江昇峰医师说到,家中婴幼儿不慎遭宠物抓咬伤,建议当下可先用清水冲洗,初步观察伤口后,进行简单的伤口包扎,当天务必前往医院就医,并且由小儿科医师检查和处理伤口,以避免后续引发细菌感染问题,另外,若是被猫咪抓咬伤,也要特别留意后续的生理状况,观察宝宝有无发烧、疲倦以及食欲不振现象等。
 
爱它,请守护它一辈子
常见到宠物因家中出现新面孔,或是相处气氛的改变,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表现,甚至是对宝宝产生敌意。曾文丁兽医师解释,在宝宝出生之后,家长往往会将注意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家中宠物因而受到冷落、减少互动时间,其次是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宠物与宝宝缺乏接触与相处模式,这也间接造成宠物与宝宝之间的紧张关系。

曾文丁兽医师说到,当宝宝出生回到家后,饲主对待宠物的反应不应过于冷淡或是激烈,重要是家中所有人的态度与做法必须一致,才不会让宠物感到无所适从。当宠物主动接近宝宝时,不妨让它闻闻宝宝身上的味道,慢慢熟悉家中的新成员,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后,可给予适度的相处时间,有助于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曾文丁兽医师提醒,上述假设前提必须在饲主可以掌控的情况下,才得以安全进行。

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只要饲主肯多花一点心思,终能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其实宠物就如同小孩子一样,会有情绪性的行为表现,需要饲主的陪伴和关爱,因此,实在不应该为一己之私而牺牲长期陪伴的宠物。曾文丁兽医师也提醒,家长若有任何问题,皆可依需求向专科医师寻求协助,一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以弃养宠物的方式逃避问题。
 
曾文丁
学历:台湾大学兽医系
经历:台湾大学附设动物医院实习医师、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会员、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中医培训班结业、AOVET小动物骨科专科班结业
现职: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
 
江昇峰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经历: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医学部总医师、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遗传代谢科临床研究员、台湾儿科医学会会员
现职:宜兰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叶海健
学历: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新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台湾妇产科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台湾周产期医学会会员周产期专科医师、台湾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医学会会员
现职: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

采访撰文/刘怡琳
咨询/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曾文丁、宜兰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江昇峰、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叶海健(依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模特儿/漂亮妈咪秀容、温柔爸比嘉键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5年6月号。http://www.mababy.com/

孕妇、婴儿与宠物相处要诀(上)

前言:
现代许多家庭都有养宠物,更有人将宠物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当家中有孕妇或是婴幼儿时,难免会担心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和疾病问题,是否会影响孕妇和宝宝的健康?而饲养宠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针对常见的问题,本文邀请妇产科、小儿科医师以及兽医师共同为您详细解说。
 
内文:
“弓浆虫造成孕妇流产?”、“宠物会引起宝宝过敏?”……相信不少孕妇或是家有婴幼儿的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听过类似说法,认为养宠物会带来可怕的影响,造成有些饲主选择减少与宠物互动,甚至是弃养。究竟,宠物会对孕妇和宝宝带来哪些影响?
 
饲养宠物之常见疑虑
看见狗狗、猫咪天真可爱的模样,总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然而,大多数民众在养宠物时,最担心的就是寄生虫、疾病传染和攻击问题。但其实只要妥善处理卫生环境、定期带宠物施打疫苗,并与人类建立良好互动,上述问题皆能获得很好的改善与控制,提醒家长无须过于担心。下列针对常见疑虑为您一一说明。
 
》寄生虫问题
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曾文丁表示,基本上寄生虫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外寄生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动物身上,像是跳蚤、壁虱、疥癣虫等,皆有可能透过宠物传染给人类,虽然在人体上的病征较不明显,但还是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内寄生虫,常见如蛔虫、钩虫、鞭虫以及蛲虫,通常是经由口粪接触为传染途径,若是在饲养宠物的情况下,家中没有确实做好清洁,或是卫生习惯不佳等,就可能因此受到传染,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成人和婴幼儿。曾文丁兽医师说到,如果发现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建议带宠物到兽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并做好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能有效改善寄生虫问题。
 
》传染疾病
关于人畜共通的传染病,包括皮肤病、猫抓热、狂犬病、莱姆病等。下列由专业兽医师为爸比妈咪说明传染疾病特色和预防方法。
 
1.皮肤病:宠物若患有皮肤病,在外观上相当明显,因此,家长往往会十分担心,而皮肤病最常见的为细菌和霉菌感染,由于台湾气候潮湿,如果再加上饲主没有妥善照顾宠物,可能会产生皮肤病问题。虽然皮肤病传染给人类的概率不高,但若未确实做好宠物清洁卫生,仍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猫抓热:曾文丁兽医师说到,猫抓热主要传染方式,是猫咪抓咬伤完人类后,伤口在1小时左右,开始会出现红肿、刺痛现象,并随着时间伤口的红肿范围会逐渐扩散,而且在24小时内有发烧症状,若是伤口持续肿胀,严重时可能造成蜂窝性组织炎。宜兰国立阳明附设医院小儿科医师江昇峰表示,由于猫抓热初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很可能疏于照顾,因此,若是家里有婴幼儿被猫咪抓咬伤情况,除了紧急送医治疗伤口之外,也应特别留意后续宝宝的生理状况。
 
3.狂犬病:目前在台湾已经很少有狂犬病的案例,通常只出现在野生动物身上,因此,除非是患有狂犬病的野生动物咬伤宠物,再借由宠物传染至人类身上,才可能感染狂犬病。但现阶段在台湾饲养宠物皆有施打狂犬病疫苗,所以家中宠物患有狂犬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
 
4.莱姆病:传染途径是来自壁虱,曾文丁兽医师说明,壁虱是莱姆病的传染媒介,先是壁虱咬伤患有莱姆病的动物后,此时,壁虱身上会带有莱姆病菌种,接着再咬伤其他动物时,就会造成莱姆病传染。而莱姆病症状有发烧、关节疼痛并影响肾脏功能,严重时有致死可能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出现病征情况下,莱姆病就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宠物身上的皮肤病、猫抓热、狂犬病和莱姆病等,只要家中宠物有定期施打疫苗、居家环境保持清洁,那么感染疾病的机会几乎是接近零,提醒父母无须过于担忧。

塑化剂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最大

        如今,塑化剂危机是国民热议的话题之一,让食品安全继“黑心馒头”之后再次成为大家的焦点,然而伤害已经造成了,香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一项研究发现,在二百名市民体内,九成九含有“塑化剂”。但由于“塑化剂”未纳入香港恒常食物监察计划内,令市民进食后“中招”也不知。这引发了大陆新一轮恐慌,特别是有食用台湾进口食品及某些大陆检测含有塑化剂食品习惯的人,苦于不知自身情况纷纷去医院咨询,一时间,许多医院的体检及检验中心都接待了不少这类人群。

 

  对此,笔者特别走访了沪上比较知名的体检中心就塑化剂的危害及如何检测问题咨询了医生。


  如何检查出人体内有塑化剂?


  据上海仁爱医院检验专家陈主任介绍:塑化剂主要是通过血液样本来检测,由于一般只会在幼童的玩具、指甲油或医疗仪器中,人工皮革中发现含有微量塑化剂,从未想过有人会添加进食品中,所以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将其纳入日常身体检查项目中,但是如果市民有需要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来检测人体中的塑化剂含量


  塑化剂对哪些人危害最大?


  专家称:有实验研究表明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

 

  所以发育中的男性儿童和孕妇要特别注意,如果有食用进口食品或大陆那几家违规食品的这类人群,需要去医院进行血液样本检测,而某些正打算要小孩的夫妇也可以在进行婚育体检的时候增加塑化剂血液样本的检测。


  日常生活


  自己“排”掉塑化剂


  们身体有自然代谢的功能,塑化剂如果进入人体,于12到24小时内约有一半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藉由尿液排出体外;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于24到48小时由尿液或粪便排出,消费者可通过多食用饮用水以及果蔬方式,尽快排出有毒物质,所以不必太恐慌。 若是担心儿童摄入塑化剂,可以让小孩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其后,体内的荷尔蒙即可恢复正常,相关机能亦可复原。

孕妇吸烟小宝宝恐胎死腹中

董氏基金会呼吁,女性没有避孕就要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孕妇吸烟恐造成死胎!透过胎儿超音波影片证实,正常的胎儿在妈妈腹中会手舞足蹈;一旦孕妇吸烟,宝宝的活动力明显下降,长期吸烟更可能导致胎儿早产,甚至胎死腹中。
 
长庚医院副院长谢灿堂表示,尼古丁会使子宫血管收缩,降低血流量,让原本应该携带氧气的红血球细胞,改携带一氧化碳,导致婴儿营养及氧分来源减少,降低宝宝体重及活动力,同时因为血流不足,加速胎盘早期钙化,容易导致早产,严重恐成为死胎。
 
谢灿堂指出,大多数女性发现怀孕通常已经第2个月,甚至3个月后才发现,而胎儿前3个月的成长特别重要也最脆弱,建议只要没有避孕的女性就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环境,才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
 
妇产科教授、董氏基金会董事长谢孟雄强调,烟品点燃会产生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有超过250种有害化学物质,以及70种致癌物。根据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指出,女性吸烟会使孩子出生时出现颅骨缺损的风险增加3成3,出现肢体缺失或畸形的风险增加2成6,出现腹裂的风险增加5成,危害宝宝的风险相当大。

健康医疗网提醒您:吸烟有害健康!

NEW!孕妇牙结石清除健保有给付(下)

NEW! 孕妇牙结石清除 健保有给付(下)

6.牙周病
病人如果口腔卫生不好,造成口腔内牙菌斑及牙结石的堆积,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会黏附在牙周组织上,造成牙龈发炎、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最后导致牙齿脱落,甚至需要拔牙,可见牙周病可包括牙龈炎及牙周炎。
 
在台湾牙周病的罹患率约占总人口的90%,其中2/3为牙龈炎,而1/3为牙周炎。牙周病不只影响牙齿,更严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牙周病菌不只会停留在牙周组织而已,一旦从牙龈微血管入侵血液,便会慢慢侵袭全身各部位。
 
牙周病会伤害血管,造成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糖尿病恶化、胃溃疡、胃癌、肺炎、阻塞性血栓血管炎、风湿病等全身性疾病。
 
牙周病是口腔内的疾病,存有牙周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滋长幽门螺旋杆菌及其他胃的坏菌,最后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胃癌。牙周病会引起老年人的误呛性肺炎。牙周病菌会导致免疫失调,造成风湿病。
 
孕妇如果罹患牙周病,容易并发早产、生下低体重儿、流产、子痫前症,而早产与子痫前症是导致周产期母儿罹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牙周病如经牙周病医师确诊后,可依其严重程度来进行治疗,治疗的方式有保守性的深度牙结石清除,或是更深层的牙周翻瓣手术,去除牙菌斑等致病因,目前也有牙周再生手术可进行,倘若牙周病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也可选择拔牙、植牙来重建。
 
7.牙痛
牙痛有两大原因,一为牙齿本身有蛀蚀而疼痛,另一则由于支撑牙齿的牙周组织发炎而疼痛。应立即到医院看牙医师寻求诊疗。若半夜疼痛,可先服用镇痛剂或口内含冰之类的冷凉东西,可以缓解疼痛,也可用牙刷仔细刷痛处,或用其毛尖清除蛀牙洞的堵塞物,隔天再到医院看牙医师作进一步的治疗。
 
孕妇如何安排牙齿的检查与治疗?
孕妇的牙齿保健观念宜“预防重于治疗,治疗重于拔牙”,所以在计划怀孕之前,要先做全口的检查、清洁、与卫教,需要治疗的先做完再怀孕。
 
一旦怀孕后,一般的牙科检查还是可以执行。即使需要打局部麻醉药也无妨,因为局部麻醉药并不会通过胎盘而影响到胎儿。
 
至于牙齿的X光检查,不会朝向腹部内胎儿直接照射,而且X光总曝剂量不会超过危害剂量一5至10雷得(rad),再加上照射X光时都会用铅衣防护,所以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至于用药的问题,抗生素中除了四环霉素、氯霉素及链霉素外,一般牙科所采用的抗生素及止痛药如普拿疼等对胎儿是安全的。
 
对于比较复杂的牙科治疗会等产后才做;若非得做治疗时也会选择在怀孕中期(四到六个月)最稳定的时候动手;怀孕前期(一到三个月)胎儿在分化较不稳定,怕引起流产及怀孕后期(七个月到九个月)怕导致早产,较不建议做治疗,通常牙医师会慎选时机、会先以适用的药物来缓解,请孕妇不必操心。
 
NEW!健保给付孕妈咪牙结石清除
中央健康保险署有鉴于孕妇口腔保健的重要,从今年起新增“怀孕期间妇女牙结石清除”项目,除了每六个月一次口腔照护外,孕妇可再享多一次牙结石清除服务,最短间隔为三个月;对于非孕妇女的“牙周病支持性治疗”、“特定牙周保存治疗”,今年也都纳入给付,请多加利用来维护你的牙齿健康。当然饭后刷牙并使用牙线洁牙,维持良好的洁牙习惯也是你个人需要配合的预防保健工作,能如此你的口腔健康方能维持较佳的状况。
 
徐弘治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经历:长庚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庵君妇产科院长
现任:台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台北分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博仁综合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台北医学大学兼任妇产部临床副教授
 
文/台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徐弘治
辑/吴慧敏
模特儿/气质孕妈咪高雅琪
梳化/蔡琇惠
摄影/BabyPure宝宝专业摄影
 
*更多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5年3月号。http://www.mababy.com/

NEW!孕妇牙结石清除健保有给付(上)

NEW! 孕妇牙结石清除 健保有给付(上)

有鉴于孕妇口腔保健的重要,健保从今年起新增“怀孕期间妇女牙结石清除”项目,除了每六个月一次口腔照护外,孕妇可再享多一次牙结石清除服务,最短间隔为三个月,请多加利用来维护你的牙齿健康。
 
呵护牙齿,才能摄取营养来源
人类的牙齿与牙龈除了担负咀嚼功能的主要器官,还与发音、言语及保持脸部正常型态等有密切的关系。
 
牙齿分别长在上下颚骨上,人类终其一生会依序长出两套牙齿,小时候是乳牙,随着年龄的增长,乳牙会逐渐被恒牙所取代,乳牙会按其萌出的先后顺序脱落,然后再长出恒牙,可见乳牙被当作是恒牙萌出的引导,让恒牙有空间长出,乳牙的牙冠帮助保留未来恒牙要长出的位置。
 
恒牙会从六岁左右开始萌出,大约以每半年更换2颗乳牙的速度萌牙,换牙大致上是由前往后换牙,到12岁左右换完所有乳牙而出齐28颗恒牙为止,形成恒牙齿列期。
 
恒牙,顾名思义,是一种永久性牙齿,在正常没病的情况下,会伴随着人体一生到终老,是要使用一辈子的重要器官,所以要小心照护才是。
 
综观所有的野生动物会因牙齿的丧失、无法进食来摄取营养而导致死亡,只有人类可以在牙齿掉落丧失后,还可以藉做固定式牙桥、活动假牙、人工植牙等来补缀牙齿、进行修护,以恢护其功能。
 
怀孕对口腔环境的影响
女性在怀孕期间,其内分泌会改变,而且孕妇较易感到饥饿,加上国人素有“一人吃,两人补”的传统观念,为了给予胎儿更多、更丰富的养分,孕妇通常会吃得比孕前更丰盛,使得饮食习惯与身体状况起了改变;一旦进食频率及摄取食物的种类变多,食物的残渣遗留在齿缝间的概率也会随着提高,再加上因孕吐而喜欢吃酸性食物,使得口腔内会有更长的时间停留在酸性的环境中而造成牙齿的酸蚀,使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容易遭破坏。
 
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口腔清洁,便容易造成牙菌斑大量的堆积,再加上内分泌的变化,最后可能演变成牙结石、牙龈出血、牙齿因脱钙、变软而变得较敏感。若珐琅质被侵蚀,牙齿表面变得不平,更容易罹患蛀牙与牙龈炎;要是牙龈炎再不加以治疗,细菌(如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会侵入牙齿周围组织,引起发炎性的反应,形成牙周病,终致掉牙。
 
7大孕期常见的牙齿问题
1.牙垢和牙结石
牙垢是附着于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团块(牙菌斑),内含各种细菌。而牙结石是由堆积在牙齿表面或牙龈下的牙菌斑和口腔唾液中其它沉积物矿化而成。牙垢会让牙齿变黄或变黑,平日应认真刷牙,或请牙医师洗牙、清除牙结石,牙齿才会变得较美观。
 
2.牙龈的肿胀、增生与出血
怀孕期间因身体内分泌贺尔蒙的改变,若加上口腔卫生不良、清洁没落实,牙菌斑持续堆积,使牙周组织容易发炎、导致牙龈肿胀而增加刷牙流血的机会。有时也会造成牙龈增生,看来像是怀孕性肿瘤。
 
这些问题在产后会慢慢消失与改善,但最好还是会诊牙医师,做进一步的评估与检查。孕妇还是需要做好口腔的清洁卫生来配合。
 
3.牙龈炎
因为没做好口腔卫生的清洁工作,形成牙垢、牙结石,并与细菌一起作用在牙龈组织上,导致其发炎的现象。轻度的牙龈炎多无自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牙龈充血、肿胀,一刷牙就会出血。若牙齿周围软组织也受到炎症的波及,就会形成牙齿周膜炎。
 
其预防和治疗首重口腔清洁的维持,以刷牙、牙线来彻底清除口腔内食物的残渣和细菌,而牙医师的处置原则是给予抗生素来消炎、及药物来镇痛,必要时还需加以洗牙、引流。
 
4.牙本质敏感
怀孕期间因长时间的酸性口腔环境而造成牙齿外层的珐琅质的酸蚀、脱钙而使得内层的牙本质外露,造成敏感现象,一碰到冷、热、甜、酸的食物,就会有牙齿刺痛的感觉,只好避免这类食物,但最好还是寻求牙医师的诊疗。
 
5.蛀牙(龋齿)
蛀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会受到三种因素:牙质的强度(宿主的抗龋能力)、蛀牙的致病菌(牙菌斑)、和遗留于牙齿表面的食物糖分、残渣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使牙体硬组织逐渐脱钙、崩解而形成龋洞,根据龋蚀的进展程度的轻重而有不同的治疗。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