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孕妇知识手册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孕妇知识手册】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孕妇知识手册】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知识手册】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知识手册】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孕妇知识手册】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孕妇知识手册】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知识手册】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知识手册】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妈妈要掌握的基本母乳喂养知识

一、对母乳喂养认识常见的四大误区

  稀稀水水,是腹泻?

  上一代人大多喂宝宝喝配方奶,因此长辈已经习惯喝配方奶宝宝的排便频率和形态,1-2天一次,便便容易成形,且一次解便的量比较多。但是,母乳和配方奶的成分不同,母乳中的乳清蛋白含量较高,因此母乳宝宝解水便很常见。

       边吃变拉,不正常?

  边吃边拉的情况多发生在宝宝刚出生的第一个月,这是因为宝宝与生俱来的“排便反射”还存在,“排便反射”使得宝宝在吸吮时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喝奶的同时就会排便。

  次数多,缺营养?

  母乳中含有很多益生菌和活性物质,会加快胃的排空,使得母乳宝宝肠胃蠕动远比喝配方奶宝宝来得快。所以母乳宝宝排便次数多。

  周期长,便秘了?

  母乳中的物质较好吸收,如果吸收得很完全,食物的残渣很少,所产生的便便量相应较少,因此就会累积在体内,好几天才解便一次。

二、母乳宝宝便便的基本情况

  1、次数
  新生儿比较多,每天6-7次,甚至10次也有可能。月龄增加以后,一天3-5次
  2、气味
  无臭味,可能有酸甜气味
  3、颜色
  金黄色、黄色、棕色
  4、形状
  新生儿的大便都比较稀,呈糊状或水样,可能有黏液或奶瓣。2-3个月以后,宝宝大便会慢慢变软、变厚,不干硬。

  观察便便颜色 疾病早发现

  从出生到6周,必须特别留意便便的颜色,可对照大便卡颜色,及早发现宝宝是否患上胆道闭锁疾病,以便及早治疗。金黄色或墨绿色的便便颜色都属正常。宝宝解出墨绿色的便便,可能是因为妈妈吃了比较多深色、含铁的饮食,所以宝宝便便的颜色也会相对比较深。但若宝宝便便呈灰白色,妈妈就要提高警惕了。

三、3大TIPS让宝宝便的健康

  1、记录频率

  建议妈妈养成每天记录宝宝便便的习惯,如果宝宝便便的次数很少,一天只有1-2次,经常哭闹、睡不安稳,那么有可能是母乳喝得不够。在刚出生的2周内,宝宝便便的次数一天应有4-6次以上。满2个月大之后,宝宝便便就会有很大差异性。
  
    2、勤换尿布

  小宝宝的屁屁若沾到便便不及时更换,会对肌肤造成刺激。所以无论便便量多量少都应该立即更换。对于容易吐奶或溢奶的宝宝,建议喂完奶过15分钟后再换尿布,可有效地减少宝宝吐、溢奶的情形。

  3、不长时间坐盆

  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长时间坐盆,易造成个别体弱的孩子脱肛。每次坐盆5-10分钟为宜,每天次数也不宜过多。

超级奶爸的速成手册

  尽管新爸爸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但是没关系,只要你有一颗“求知”的心就可以了。照顾宝宝的事情虽然烦琐,但是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的,都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先细心观察妻子是怎样照顾宝宝的,然后依样画葫芦。刚开始的几次,你也许会显得笨手笨脚,但熟能生巧,多练习几次,你就能荣升为称职的奶爸。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你和宝宝有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不但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还能促进你们的亲子感情。

  “好保姆”达标标准:

  (一)喂宝宝吃

  母乳是宝宝的首要选择,可是如果妈妈奶水少,那宝宝就需要补充配方奶,你会为宝宝冲调奶粉吗?奶瓶消毒过了吗?温度是否适宜?宝宝呛奶怎么办?如果这些疑问你都无法回答,那就赶紧“开小灶”吧。

  (1)消毒奶瓶: 玻璃奶瓶於冷水时放入锅内至煮沸,再将奶嘴、奶盖、奶圈、钳子放入再煮5~10分钟。

  (2)冲调奶粉:泡奶时,取消毒过的奶瓶先加入适量的温开水,开水温度最好在摄氏40℃~50℃。

  (3)呛奶:人工喂养时不采用奶眼过大的奶头喂奶,及时调整婴儿吃奶的速度等均是预防呛奶的简便方法。

  注意事项:

  1.婴儿特别容易在喂奶中因为细菌的传递受到感染,在冲奶之前先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保护婴儿免於受这些细菌的侵袭。

  2.奶嘴洞可分为圆洞,十字型或Y型,体重较轻或吸吮力较弱的婴儿宜用大小合宜的广洞奶嘴,十字型或Y型奶嘴奶瓶倒置,奶不会流出,适合吸吮较佳,或较大的宝宝。

  3.如果奶洞太小时,婴儿会厌烦而哭闹不安或因吸吮太累而睡著影响摄取的奶量,太大易呛到或者吸入太多的空气而吐奶。

  4.用滚烫开水冲泡奶粉,易结成凝块,可能造成婴儿消化不良。

  (二)哄宝宝睡

  妻子辛苦怀胎10月,是该让这位大功臣好好休息了,如果晚上宝宝惊醒了,小爸可得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哄睡的职责哦。

  方法一:从上往下摸额头,哄睡觉时在宝宝的额头上由上往下抚摸,让他把眼睛闭上。不久宝宝就会打哈欠,慢慢的睡着了。

  方法二:边唱歌边拍背,让宝宝趴在肚子上,然后边轻轻的唱歌边拍宝宝的背,宝宝马上会觉得很舒服开始睡觉。

  方法三:在宝宝耳边轻声说话,发出:兮兮这样的音,就像胎内血液流动的声音,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地发音的话,宝宝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宝宝就会开始慢慢的睡着。

  (三)给宝宝换尿片

  宝宝的小屁屁可得护理好,要不然它会造反的,尿布疹、便秘和腹泻一起抗议可就有你受的了。“屁屁”的学问你掌握多少了呢?

  (1)用布尿布还是用纸尿裤:如果选用纸尿裤,可以无需费时费力去洗涤。此外,这种纸尿裤无需折叠,换起来很方便,只是有些宝宝会感觉不舒服。而布尿布则必须水洗,还要用洗涤剂,所以比较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一般采取折中的方法,即平常使用布尿布,夜晚和外出则使用纸尿裤。

  (2)换尿布方法:首先用手托起婴儿的腰部,把他的臀部放在尿布的中间位置,再对折过来,然后把尿布一端在肚脐处下方折过来(新生儿则反之),系住尿布。

  (3)布尿布的折叠方法:

  女婴:将左右下角向中间对折,将后面叠得厚一些。

  男婴:将尿布对折,将前面叠得厚一些。

  (3)不要惧怕洗尿布:尿布总是要弄脏的,所以,布尿布总是要收集起来洗的,不要有惧怕心理。把大小便尿布分开后,先用水涮一下,然后再用洗涤剂洗。请记住这些环节,克服抵触感,一切都将变得很自然。洗尿布是做爸爸的一件日常工作,也是育儿的一项主要内容。

  (4)如何洗布尿布:将洗衣粉倒入桶内,2个桶分开用,一个洗小便尿布,一个洗大便尿布。在水冲式马桶里,一边冲水,一边涮尿布。(请注意,该马桶最好是洗尿布专用马桶。)用水冲洗一遍,然后将尿布分放在洗小便尿布的桶中和洗大便尿布的桶中浸泡,最后用洗衣机进行洗涮。

  (四)为宝宝洗白白

  干净健康的宝宝才惹人喜爱。头发清洁、眼睛清洁、耳朵清洁、指甲清洁、全身清洁……亲爱的小爸,请将清洁进行到底。>>给宝宝洗澡的技巧

  (五)准备宝宝行头

  不同季节穿不同的衣服,正穿反穿还是其次,关键是别让宝宝冷热不当,小毛小病的可不好受的。

  如果以上说的五点爸爸们都能做到3点以上那么,你就算是及格了,如果五点都做全,那恭喜你,你拿到满分了哦,宝宝肯定会因为你而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春夏之交儿童常见病护理手册

  没有什么比宝宝生病更让一家人揪心的了!特别是家人常常会就生病的宝宝护理,以及该不该再去医院等问题产生纷争,甚至会引发婆媳大战。

  【腹泻篇】

  和秋冬季不同,在春夏之交宝宝若出现腹泻多为饮食不洁引起的。此时,广东的气温已经比较高,食物易变质,所以最好不要给宝宝吃剩菜,如果要吃一定要经过彻底加热。还要提醒家长,已经开了口的饮料,过夜后就不要给宝宝再喝,饮料中的糖分比较高,非常适合细菌生长,宝宝一旦喝过一口里面就已经有了细菌,过夜后的细菌量会非常高(有些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宝宝再喝易引起腹泻。

  Q:就医时我是不是需要带着宝宝拉过的纸尿裤给医生看?

  A:是有必要的。医生会特别关注宝宝的便便中是否有血和黏液,这些提示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路途较远或不方便带,可以用手机把宝宝拉的便便拍下来,就医时给医生看。

  Q:什么方法止泻效果又快又好?

  A:这是宝宝腹泻后,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的甚至要求医生给宝宝注射“止泻针”,打一针即好。医生一般不会开强力止泻药,因为宝宝腹泻是个将病毒排出体外的过程,强力止泻反而不利于病毒排出。和止泻相比,医生会更关心预防宝宝脱水的问题,如果宝宝出现了脱水症状,需要立即就医,由医生评估宝宝脱水的程度,重度脱水的宝宝甚至需要留医,因重度脱水可能会迅速发展为休克,需要立即抢救。对脱水的干预不能等到出现脱水症状再开始,而是要从一开始腹泻就要采取补水措施。

  Q:我如何知道宝宝是不是脱水了?

  A:记住这句话即可判断——“摸摸头、摸摸手,看看眼,看看口”。“摸摸头”指的是如果宝宝头部的前囟出现凹陷,提示可能脱水;“摸摸手”指观察宝宝是否出现手干、手凉、皮肤弹性差等症状;“看看眼”指观察宝宝是否哭时没有眼泪,眼窝凹陷;“看看口”指观察宝宝是否嘴唇干燥;此外如果宝宝尿量比以往明显减少,皮肤出现花斑纹等,也都提示宝宝可能出现了脱水,需要立即送医。

  Q:补水是不是一定要输液?

  A:预防脱水一般采用口服补液即可,除非宝宝一喝就吐的情况,或者脱水已经很严重,才考虑用输液的方式来补水。

  Q:给宝宝喂白开水,他就是不肯喝,那该如何补水?

  A:给宝宝补水,不一定拘泥于白开水,饮料、粥水、汤水均可,只要宝宝肯喝就行。不要一次喂太多,易引起宝宝抗拒,要少量多次,只要有机会就让宝宝喝。其中,在米汤水中加点盐喂给宝宝喝最佳,和白开水相比,加盐的米汤水吸收率更高,还可以补充因腹泻流失的电解质和营养。另外,家长也可以用医生开的低渗口服补液盐冲水给宝宝喝,水分的吸收率是喝白开水的好多倍。这里要特别提醒,有些家长拿到低渗补液盐以为是“药”,冲一点水就让孩子喝下去了,这是错误的做法,达不到补水的效果,一定要按照包装上提示的比例添加水。

  Q:老人家说宝宝腹泻,就不要给他吃东西,让肠胃充分休息会好得更快,这有没有道理?

  A:以前的观念认为拉肚子就最好禁食,但现在的观点则认为,宝宝在腹泻时仍可以进食,不过最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经历一场腹泻后,宝宝往往会明显瘦一圈。因此宝宝病好后,家长要注意宝宝营养的补充。

  Q:给宝宝喝了腹泻奶粉,为何还腹泻?

  A:对于正在吃奶粉的婴幼儿,如果出现了腹泻,医生一般会建议改喝腹泻奶粉。腹泻奶粉的作用并不是止泻,而是不会加重腹泻的病情,也不会拖长腹泻的时间。普通的奶粉中含有乳糖,宝宝在腹泻期间会出现一过性乳糖酶下降,如果喝普通的奶粉则可能加重腹泻病情,而腹泻奶粉则是去乳糖的。宝宝腹泻好了之后,建议仍继续吃一周腹泻奶粉。

  Q:宝宝每次拉完,我们都用清水洗,为何小屁屁仍溃烂了?

  A:腹泻的宝宝严重时一天可以拉好多次,过度清洗、擦拭,可能反而会引起宝宝皮肤的破损,继而引起感染。如果宝宝的屁屁不是很脏,拉完后用柔软的纸巾或布将他的小屁屁轻轻抹干即可,尽量让宝宝的屁屁保持干燥。有些家庭会使用“神灯”来照宝宝的屁屁,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监护,并要控制好温度和距离,避免宝宝被烫伤,如果没有把握掌控好的话,最好不要使用。

  【便秘篇】

  宝宝便秘却常常被家长忽视。有时宝宝便秘已数个月,直到出现便血、肛裂或因为排便痛苦宝宝不愿意排便时,家长才会带着宝宝来看医生。有时候是因为其他疾病来就医时,医生问起才知道宝宝已便秘很长时间。沈振宇说,宝宝便秘虽然看似不影响吃喝,但从长远看,是会影响宝宝的肠道功能,进而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的。

  Q:我家宝宝虽然四五天才便便一次,但便便并不算太硬,这算不算便秘?

  A:判断便秘,一要看排便的间隔时间是否过长,二要看排出便便的硬度和排便时有无痛苦,符合其中一个指标就算便秘。

  一般来说,宝宝每次排便的间隔最长不应该超过4天,超出这个时间的不管便便硬不硬都要算便秘了。有些宝宝可能每天都有排便,但便便非常硬,像子弹样、羊屎球样,或者硬到经常堵塞马桶,这样也算是便秘。如果宝宝排便时因为疼痛而哭闹,甚至不愿意排便的,都算是便秘。

  Q:听说给他的小屁屁塞个肥皂条,宝宝便秘马上解决,这个办法我们能用吗?

  A: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刺激,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些方法不能经常用,否则宝宝会产生依赖性,不用这些方法就拉不出来,而且需要刺激的强度越来越大,才能拉得出来。为了宝宝长远的健康考虑,还是要找到导致宝宝便秘的原因,从“源头”上来干预。

  Q:我的宝宝咳嗽两三个月了,后来便秘治好了,咳嗽也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

  A:这类案例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能碰到。家长往往是因为孩子咳嗽总是不好才来就医的,医生问起孩子的大便情况,才知道孩子可能已经便秘相当长时间了,而没有治疗。经过干预后,宝宝的便秘治好了,咳嗽往往也随之好转。这在西医上可能没有理论来解释,但按照中医的理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这里也再次提醒家长,别因为宝宝看似能吃能喝,就不重视他们的便秘,便秘是可能带来许多其他健康问题的。

  Q:老人家说,宝宝便秘多是因为体内有火,喝凉茶去去火就好了,不知是不是这样?

  A:在门诊我们发现许多家长都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引起宝宝便秘的原因很多,比如肠动力不足、没有形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等,不一定是上火导致的,更不能一便秘就喝凉茶。长期喝凉茶,会对宝宝的体质造成不良影响的。

  Q:宝宝便秘一般是怎样治疗?除了吃药,我们家长能做些什么?

  A:对于宝宝的便秘,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开具缓泻剂、促进肠动力的药,以及益生菌、维生素B等辅助用药。但便秘的治疗是个“系统工程”,远远不止吃点药那么简单,生活中的干预也非常重要,家长能做的事有很多。比如说让宝宝多吃含水分和纤维素多的食物,帮助宝宝养成规律排便的好习惯。

  另外,还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宝宝多做盆底肌肉训练,如让宝宝多蹲跳(即“青蛙跳”)的动作,还可以让宝宝多多练习“坐球跳”,对于年龄稍大的宝宝,家长还可以教他进行收缩—放松肛门的训练。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便秘的治疗除了是个“系统工程”外,还是个“长期工程”,无论是吃药还是对宝宝的排便训练,都要坚持一定的时间,不要一见效立即就停药了,这样便秘很容易复发。

  Q:我家宝宝一直排便很规律,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就开始便秘了,这是怎么回事?

  A:初上幼儿园,宝宝难免会出现分离焦虑。便秘也与焦虑有关,人的精神状态紧张,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脑部、心脏、基础代谢,而胃肠就成为最后被考虑的部位。肠道供血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应,“动力”不足,肯定会消极怠工,蠕动缓慢,自然就形成便秘了。

  特别是有些孩子有了便意却不敢和老师说,经常忍便,或者玩得忘了排便。便意持续只有几分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排便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人们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使得排便难上加难。家长要鼓励宝宝如果有了便意要和老师或家长说,不要忍着。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排便,无论有没有便意,都在这个时间去马桶坐5分钟,慢慢就形成规律。对于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的宝宝,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他在早上或晚上固定的时间排便。

  【感冒发烧篇】

  我们常说的孩子感冒发烧了,医学领域被称作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门诊一年四季“永恒”的主题。

  Q:去不去医院?

  A:宝宝出现了明显的感冒症状,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发起了烧,家里就会为“去不去医院”纷争。一边是妈妈怕去医院被交叉感染,主张买点药给孩子吃;一边是奶奶坚持要去医院,别把孩子给耽误了。

  如果宝宝只是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水、一过性低热等典型的感冒症状,且精神状态很好,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医院就医。宝宝的感冒一般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意思是说不管是否治疗,一般来说都会在一周左右痊愈,而且针对病毒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家长可以给宝宝买些非处方儿童专用感冒药来吃,主要是缓解症状,让他们没有那么难受。对于发烧宝宝,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首先考虑物理降温;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Q:发烧出现反复,要不要换医生、换药?

  A: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遭遇,白天刚带宝宝去过医院,把温度降了下来,可一到晚上宝宝再次发烧,一家人又手忙脚乱地把宝宝送到医院。明明吃了退烧药,体温为何仍会反弹?是药不行,还是医生不行?这时很多家庭都会因是否换医生、甚至换医院再起纷争。

  宝宝发烧出现反复并不是说“治疗失败”。那是因为体内感染了细菌、病毒,出现了炎症。就算宝宝吃了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但炎症并不可能立即消失,退烧药也只是暂时将温度降下来,当药效一过体温会再次上升。

  家长不要把“发烧”当成敌人,发烧并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给宝宝吃退烧药也不要追求体温一定要降到36.5℃,其实降到38℃即可,在这个体温下,宝宝不会觉得太难受,细菌和病毒的活力则相应下降,与此同时宝宝体内白细胞杀伤力会提高,是有利于宝宝的康复。

  Q:感冒发烧时哪些食物不能吃?能不能洗澡?

  A:在护理发烧宝宝时,到底能不能给宝宝洗澡呢?有人认为,宝宝就是因为受凉才感冒的,洗澡会让宝宝再次受凉;有人认为宝宝洗个澡会舒服很多,有利于康复。

  这个问题也是门诊中经常有家长问到的。洗澡时和穿衣时如果能够注意保暖,避免宝宝受凉的话,那么洗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洗温水澡后宝宝会觉得很舒服,同时也有利于退烧。洗温水澡本身也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法。洗澡前后鼓励宝宝多喝水,让他或她多出汗和排尿,也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许多妈妈奶奶们非常关心宝宝在感冒发烧时有何饮食禁忌的,其实宝宝应该继续饮食,即平时吃什么现在仍可吃什么。

  Q:何时该再去看医生?

  A:如果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正如前面所说,一般多是病毒感染,医生并不会使用抗菌素,如果宝宝发烧持续3天,建议带宝宝再次就医,医生一般会给宝宝做血常规检查,看是否合并有细菌感染,否则没必要使用抗菌素。经过治疗后,如果宝宝的发烧持续到7天,则有必要再次带宝宝来就医,医生需要排除是否为其他疾病。

  在宝宝整个患病期间,和体温相比,家长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有无皮疹(提示有可能是水痘、麻疹、手足口病等)、是否气促(提示可能是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精神状况差不差(如出现倦怠、烦躁等表现提示可能是重症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之一,都有必要立即就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科普知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孕妇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某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的心脏发育异常,从而造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先心病可以早期手术治疗。因此及早发现可疑症状是关键,以便及时检查,明确诊断,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以下几种症状要引起注意:
 

  1、婴儿哭声低微,声音嘶哑。
 

  2、呼吸急促,吃奶无力。
 

  3、胃口小,生长发育不良。
 

  4、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剧烈活动或哭吵后唇周发紫。
 

  5、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且患病后不易恢复。
 

  近些年来,国内先心病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发展很快,大多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通过手术纠治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但是有些患儿因家长疏忽,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危险性。为此,我们提醒家长:
 

  (1)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合适的年龄,以免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病情。
 

  (2)对有心脏杂音但无症状的儿童,也不能疏忽大意,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以了解杂音的变化和心肺负荷的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以预防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3)对于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要注意防止感冒,培养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发现蛀牙、扁桃体炎要积极治疗。如有长期发热不退,要及早请医师诊治,避免剧烈体育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在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的同时,家长的悉心护理也很重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家庭中的护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尽量不使患儿哭闹,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大些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动静结合,既不能在外边到处乱跑(严格禁止跑跳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2、心功能不全的孩子往往出汗较多,需保持皮肤清洁,夏天勤洗澡,冬天用热毛巾擦身(注意保暖),勤换衣裤。多喂水,以保证足够的水分。
 

  3、患儿宜少食多餐,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给予的饮食尽可能多样化,易消化。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
 

  4、保持大便能畅,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过分用力会增加腹压,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如2~3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5、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患儿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逗留,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随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服,密切注意预防感冒。
 

  6、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进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7、定期去医院门诊随访,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尤其是强心、利尿药,由于其药理特性,必须绝对控制剂量,按时、按疗程服用,以确保疗效。
 

  8、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术后3个月内要加强护理。注意饮食营养;保暖,防止着凉。安慰和鼓励患儿,以防背上思想包袱;同时注意患儿的睡眠、休息,使其顺利度过术后的恢复期。

预防×迷思孕妇有肝炎,会传染给宝宝吗?

台湾目前对于孕期的肝病防治主要是以乙型肝炎为主,经过新生儿全面性的施打乙肝疫苗后,盛行率也大幅下降,除了猛爆性肝炎以外,只需要适当的休息跟治疗,大部分的肝炎都不会有立即性的危险,但要注意不要演变为慢性疾病。

肝炎的种类与传染途径?

病毒性肝炎目前有A、B、C、D、E五种,常见的是A、B、丙型肝炎,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酒精性、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肝炎。一般肝炎症状有发烧、畏寒、出汗与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这些症状跟感冒非常相似,可是若没有出现黄疸,其实很难看得出是肝炎发作。 

甲型肝炎是急性的,也不会造成慢性带原,所以甲肝不是孕期防治的重点,甲肝的传染途径通常是病毒经由口腔进入身体,因此不会垂直传染给胎儿。而丙肝的传染途径与乙肝一样都是从血液、体液或是伤口接触的传染,但是丙肝从统计来看,在孕期病毒通常不会大量增加,比较不会传染给宝宝,另一点是丙肝目前没有疫苗,无法从施打疫苗做防治。

因此孕期肝病的防护重点还是以乙型肝炎为主,传染途径就是血液、体液,母婴垂直传染,如果过去公共卫生做得不好,都可能造成乙肝的发生。台湾在1984年新生儿开始全面性施打乙型肝炎疫苗后,这些人大概90%以上都有乙肝抗体,但是现在约三十二、三岁以上的民众,由于没有全面性的施打乙肝疫苗,所以还是有一定比例是乙肝带原者。

如何预防宝宝得乙肝?

传染给新生儿的途径,较严重的是垂直传染,可能在怀孕或是生产的过程当中被乙肝带原的妈咪传染,因为胎儿不太容易自行产生抗体排除病毒,有可能因此而终生带原,提高肝脏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检测乙型肝炎会检查两种抗原,一种是s抗原(表面抗原),另一种是e抗原,e抗原也有比较高的传染力,通常在怀孕初期初次抽血检验时就会检查e抗原跟s抗原。如果妈咪本身有e抗原阳性,生下来的宝宝约有90%的机会成为乙肝带原者。

所以妈咪若是乙肝e抗原阳性,就应该进一步检测病毒量,如果病毒量偏高,又没有接受治疗,就有一定的机会垂直传染给宝宝。另外,也不建议做羊膜穿刺等侵入性的检查,这有可能提高胎儿被感染的风险。目前已经有药物能让乙肝带原者的病毒量下降,也可以施打乙肝的免疫球蛋白,在孕期中使用这些药物必须咨询肝胆肠胃科的专科医生,才能安心治疗并减少宝宝被感染乙肝的概率。

乙型肝炎防治最重要的还是注射乙肝疫苗,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孕妇又或者是病毒量很少的乙肝孕妇,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都会注射乙肝疫苗第一剂,然后在满30天后注射第二剂,满6个月时打第三剂。但是e抗原阳性带原者的宝宝只接种疫苗可能不够,出生后除了乙肝疫苗外,还会多接种乙肝的免疫球蛋白,待宝宝满1岁再做检测HBsAg&Anti-HBsAb,24小时内看有无出现抗体,若没有产生抗体而抗原是阳性的话,就要交由专科医师来继续做追踪与治疗。

采访撰文/李纯莹
企划编辑/汤佳珮
咨询/天主教圣功医疗财团法人圣功医院妇产科主任 李海翔
摄影/张明伟
梳化/徐筑芳

*完整文章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7年5月号。http://new.mababy.com

孕妇饮食影响宝宝肤色?医师:没有根据的说法

宝宝肤色, 黑色素, 怀孕, 牛奶, 王信骅, 怀孕妇女的饮食, 宝宝的健康发育, 奇美医学中心, 儿科部, 豆浆, 薏仁, 杏仁茶, 珍珠粉, 巧克力, 酱油, 咖啡, h

奇美医学中心儿科部主治医师王信骅指出,目前尚无文献证明怀孕妇女的饮食能影响腹中宝宝肤色,包括怀孕时多食用豆浆、薏仁、杏仁茶、珍珠粉、牛奶就能让生出小孩皮肤白皙,吃巧克力、酱油、咖啡小孩变黑,常吃芒果小孩肤色很黄等,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

医师王信骅说,皮肤的色调取决于黑色素在皮肤中的含量,宝宝在爸妈基因配对的当下,就已经决定宝宝将来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如果含量较多肤色就会偏黑,含量较少就会偏白,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孩子肤色的深浅,是先天基因遗传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新生儿肤色容易因各种生理、环境、病理等因素有所改变,医师王信骅再说,约到学龄阶段的孩子才能看出比较明确的肤色,所以怀孕妇女不需要再为宝宝的肤色而对食物颜色感到担忧。医师王信骅认为,宝宝的健康发育比什么都还重要。

 

夏日宝宝防晒实用小手册

  恼人的三伏天已经来了,听着树上蝉儿在集体‘轰鸣’,怕是谁都不想在大街上瞎溜达了。虽是如此,可出门是避免不了的,尤其现在是暑期,哪个孩子不正是疯玩的时候呢。而且,对于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宝宝们来说,每日定时的日晒,具有有助于骨骼生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佝偻病发生等益处。

  所以给宝宝防晒是妈妈们夏日必备技能,我们也趁此为您整理出一份防晒手册,超级实用。
 

  宝宝为何也需要防晒?

                       

 

  太阳下曝晒对任何人都会有伤害,对婴幼儿儿来说尤为明显,因为他们娇嫩的皮肤非常敏感,且皮肤保护层尚未发育完全,无法抵抗夏季炎热的阳光照射。婴儿和幼童皮肤中只含有较少的布朗黑色素,而这些黑色素可使皮肤远离紫外线伤害。当孩子长大以后,变厚的皮肤和变深的肤色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日晒防护。
 

  皮肤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防晒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每一次曝晒之后受伤记录的累积,这“阳光本钱”会逐渐消耗直至殆尽。宝宝的皮肤发育还不健全,而户外活动的时间又是成人的3倍,如果这段时间缺乏防晒保护,便会透支“阳光本钱”,使成年后的各种皮肤问题、衰老问题提前出现。
 

  所以,现在都支持防晒应从娃娃抓起。
 

  哪些场合宝宝最易晒伤
 

  1. 海滩、游泳池和山坡都是你家宝宝很容易受到严重晒伤的场所。这是因为在水边,人身体受到的紫外线照射是双倍的,不但有阳光的直接照射,还要接受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而在海拔高的地方,因为阳光的射线更集中,从而也更危险。相对来讲,在运动场上阳光的威胁小一些,因为有些射线被深色物体表面吸收了。但是,如果不使用防晒霜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仍然有晒伤的危险,或导致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发生。
 

  2.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透过车窗或云层的紫外线,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射线存在,但事实是,即使不是晴天,它们仍然存在,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防晒保护措施。
 

  3. 在烈日最强时出门:中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皮肤最容易晒伤。因此,宝宝出门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的10点前或下午4点以后。
 

  4. 长时间在烈日下玩耍:当宝宝学会走路以后,就喜欢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每天都会想着户外的美好一切,自然就免不了要外出玩耍了。尤其是2岁以后,宝宝的户外活动增多了,发生晒伤的机率也增大。

              

  宝宝防晒常识
 

  1. 夏天宝贝外出活动的时间应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之后。

  2. 婴幼儿每天晒太阳2—3次,每次10分钟即可满足全天对维生素D的需要。

  3. 外出时,应该涂抹宝宝专用防晒品,当然,专家们不建议6个月以下的婴儿涂抹防晒霜。

  宝宝专用防晒产品,专对皮肤特点设计,能有效防御紫外线晒伤、晒黑皮肤。一般以防晒系数15为最佳。因为防晒值越高,给皮肤的负担越重。物理型或无刺激性不含有机化学防晒剂的高品质婴儿防晒产品是最佳选择。

  4. 涂抹防晒霜的最佳时间

  防晒霜被皮肤吸收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出门前半小时涂抹是比较适宜的时间。而且在使用时要大方一点,皮肤表面都要涂到。孩子很容易被晒伤,特别是在夏天的强烈日照下。更糟的是,你无法及时发现孩子已经受到伤害了,因为晒伤的症状一般会在晚上或第二天早晨才显现出来。在阳光下,即便孩子的皮肤只是变得粉红,伤害也已经悄悄开始了,而你还浑然不觉。

  5. 皮炎宝宝如何使用防晒霜?

  患有皮炎的宝宝,皮肤极为敏感,当受到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后,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春夏季出门时,涂抹防晒霜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皮炎患儿来说,涂抹方法是很重要的。使用时,应在清洁皮肤后先涂层保湿霜,再涂上治皮炎的药膏,然后再涂宝宝专用防晒霜,而且必须避开眼睛周围涂抹。

  6. 不要给宝贝使用成人的防晒产品。

  成人的肤质与宝宝有很大不同,很多成人的防晒品内含有机化学防晒剂,给宝宝使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7. 为宝贝选择合适的外出服装:夏天宝贝外出活动的服装要轻薄、吸汗、透气性好。另外,以穿着长款为宜,长款服装可以最多的遮挡宝贝的皮肤,有效防止皮肤被晒伤。
 

  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其他颜色就相对较弱,所以宝宝夏天穿红色衣服能阻止紫外线,防止晒伤,而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夏天给宝宝穿白色衣服更透气。
 

  爸妈带宝宝外出时,最好戴一顶透气性好的遮阳帽,既可以挡住强烈的日光照射,使眼睛、皮肤感到清凉舒适,还能防止中暑。

  8. 宝贝游泳需要专用的泳衣、泳具:夏天带宝贝游泳时,要穿合体的游泳衣,可以遮挡身体的大部分,起到防晒的作用。同时,泳衣也可以阻挡水中的一些不洁物进入宝宝体内引起感染或其他疾病。还需要护目镜,因为眼睛也需要防晒哦。在游泳时最好选择防晒系数SPF30及以上的防水型防晒品。

  9. 阴天外出时也要给宝贝使用防晒品:即使是阴天,紫外线的强度也不会减弱很多,对宝贝的皮肤伤害也很大。所以在阴天外出时也要用防晒品。

  10. 宝贝的活动场所要选择在有遮挡或有树荫的阴凉处:夏天室外温度高,日照强烈,应给宝贝选择有树荫或遮挡的阴凉处活动。每次活动在1小时左右即可。
 

  宝宝晒伤 家庭紧急护理方法
 

  妙招一:西瓜皮敷肌肤

  做法:把西瓜皮涂抹在晒伤的胳膊上反复擦拭,很快,西瓜皮的汁液就会被缺水的皮肤所吸。这样反复多次,皮肤的晒伤症状会减轻不少。如果用刮刀把西瓜皮刮成薄片,敷在晒红的皮肤上更有利于皮肤充分吸收瓜液。

  原理:由于西瓜皮含有维生素C,敷在皮肤上具有消炎美白的功效,所以能治疗晒伤的皮肤。
 

  妙招二:茶水治晒伤

  做法:用棉球蘸茶水轻轻拍被晒红处,这样可以安抚皮肤,减轻灼痛感。

  原理:茶叶里的鞣酸具有很好的促进收敛作用,能减少组织肿胀,减少细胞渗出,对于轻微晒伤而没有暴皮的皮肤非常管用。茶水最适合用来做紧急晒伤处理。

  妙招三:暴露部位红斑冰块和冰水冷敷

  对暴露部位的红斑,可以外擦炉甘石洗剂,也可用鲜芦荟的汁液涂抹(使用前应确定孩子不对芦荟过敏),如果手头没有这些药物也可用冰块和冰水敷在红斑处。

  局部红斑明显水肿者,可以用冰牛奶湿敷,能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一般每隔2—3小时湿敷20分钟,直到急性红肿表现消褪;亦可用3%硼酸水冷敷,以后可以外用儿童适用的激素类霜剂,有明显减轻局部红、肿、热、痛的作用。

  如红肿消退有脱屑时应避免衣物摩擦,外涂硅霜或参皇霜。如果有水疱或破溃出水的皮损,可以用1:2000的黄连素水清洗局部后外涂抗菌素软膏。

                

  适合婴幼儿的防晒美食
 

  除了我们介绍的涂抹防晒霜以及带帽子,穿长袖外衣等物理性防晒方法,有些食物还是防晒美白的好手,妈妈们可以和宝宝一起享用哦。
 

  胶原蛋白:研究表明,用平均分子量为2000的胶原蛋白多肽配成10%的溶液,每隔一定时间揉搓皮肤一次,经48小时后可以使紫外线诱发的皮肤色素斑减少25%左右。燕窝、猪皮冻、猪蹄,凤爪,鱼皮都是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胶原蛋白可有效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蔬菜类:某些蔬菜,它们会神奇地转换成防晒物质,而且比防晒霜更耐用,因为它们不会被水洗掉。比如番茄就是很好的防晒食物。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
 

  吃番茄的同时吃一些土豆或者胡萝卜会更有效,其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阻挡UV。此外,要注意少摄入一些感光蔬菜,如白萝卜、芹菜、香菜等,吃了容易使皮肤出现色素沉淀。
 

  水果类:想拥有健康明亮、不易晒伤的皮肤,几乎每个皮肤科医生都会建议你每天吃2—3份高维C的水果,番石榴、猕猴桃、草莓、樱桃番茄或是柑橘类都可以。
 

  坚果类:缺乏维生素B能引起色素沉着,夏季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的食物,花生等。在维生素B族中,维生素B2也叫核黄素,能保持皮肤的新陈代谢正常,使皮肤光洁柔滑、展平褶皱、减退色素、消除斑点,它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大豆及其制品。
 

  鱼类:科学研究发现,一周吃三次鱼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侵害。长期吃鱼,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类似于防晒霜的自然保护,使皮肤增白。

【中国育婴网综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

 

【育婴网知识】大热天带宝宝出行安全攻略

        那么热,还闷在家里?当然不,带上宝宝出游去才是正解!不过,冒着炎热出行的你,可别忘了做好安全措施哦!


  高热的夏天已经来临,面对外面酷热的天气,孩子出行的欲望仍然高涨,接踵而来的出行问题让许多家长烦恼不已,那么我们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出行问题,又应该怎么预防解决呢?


  一、中暑


  相对于大人来说,4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妈咪们需怀疑小朋友有中暑的情况呢?如果您的小朋友量肛温或耳温超过39甚至40度(不建议量腋温或口温,易低估实际温度),同时合并下列现象时,需高度怀疑中暑的可能性:


  1.虽然很热,但可能不会流汗 (这是中暑最典型的现象之一) 。


  2.皮肤会发红、发热,而且干燥。


  3.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甚至进入抽搐或昏迷状态。


  4.较大的小朋友会有头晕、恶心、失去方向感,而且昏昏沉沉的现象。


  宝宝中暑紧急处理:


  1. 立即向医疗机构求援,然后尽快让孩子的温度降低,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尽速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


  3.你可以把他包在冷毛巾或是布里,用海棉沾凉水替他擦拭、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


  4.每隔10到15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或意识不清者勿给。


  5.尽快地让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的太低或是冻到他!等小朋友体温降到摄氏39度就停止,然后继续观察,看看他的体温是否自然的下降。假如他的体温再度上升,你再恢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


  二、溺水


  玩水是宝贝夏日活动的重头戏,可他们年幼无知,妈咪偶有疏忽便有可能发生意外,因此一定要格外当心。


  1.任何时候都不要让宝贝单独留在水边,即使宝贝已经上过游泳课,也很习惯待在水里,大人也一定要随时随地的陪同。


  2.如果让宝贝下水,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照料,即使水很浅也不能掉以轻心。对于婴幼儿,就是在水很浅的地方也可能发生溺水。


  3.有时会发生谁也预料不到的意外事件,所以照料宝贝玩水的人最好懂得溺水后如何进行紧急救护,以备意外之需。


  宝宝平安度夏出游守则


  1.郊游前一天保证孩子睡足


  孩子听说要郊游,通常会兴奋,影响睡眠。父母要做好工作,让其安心入睡,为郊游积蓄精力。另外,郊外风较大,日照强烈,防暑保温条件较差,头晚睡好了,就可避免孩子在车上或郊外睡觉,以减少患感冒的机会。


  2.着装合理


  服装宽松,便于孩子活动。带一些御寒的衣服,游玩时不要穿得过多,因为容易出汗,到了山顶后,山上风较大,加上活动量减少,孩子会有冷的感觉,可拿出备好的衣服,避免一冷一热而诱发感冒。而且夏日出游最好穿浅色的衣物。


  3.饮食卫生


  公共场所最易传播疾病,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乱摸乱拿,接触病菌的机会多,父母最好带一壶水,既解渴又可以洗手。另外,自带孩子平时爱吃的快餐食品,尽量少在不干净的餐馆用餐,防止肠道传染病。活动要有所节制,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疯玩,避免过于疲劳。


        4.注意防晒


  避免阳光直射孩子娇嫩的皮肤与眼睛,带上遮阳伞、太阳镜、风油精或其他驱蚊药,以备不时之需。 


  外出要撑伞或戴帽,最好两者同时用,因为伞对紫外线的抵挡作用只有三分之一,与太阳帽同时使用更好。


  5.注意交通安全


  要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安全须知,并向孩子讲解,在行进中还要随时关照。如上下车、上下飞机等。乘车时要提醒孩子,不要从车窗向外伸头、伸手,乘飞机要系好安全带等。乘火车旅行,父母在上下车拥挤时一定要看护好孩子,以防孩子被挤伤或碰伤。不要让孩子自己去茶炉打开水,喝热水时也要小心,防止因火车突然刹车而烫伤。不要让孩子把头、臂伸出车窗外。火车高速行驶时,在车厢内行走要小心,放慢速度,保持平衡,最好一边走一边扶着过道两边的座位。特别是在路过两节车厢之间的连接处时,一要防止跌倒;二要防止被车门碰伤。


  公共汽车的座位对孩子来说太大了,故父母最好抱着宝宝一起坐,双人坐要让孩子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上车阶梯较高,父母要托住孩子的腋下扶他上车或者抱上车;严禁在行驶期间给孩子任何棒状物品,以免他含入口中因车的震荡而刺入咽喉;下车时一定要父母先下车,再将孩子抱下车;自家车绝对不可单独将孩子留在车内,父母下车前要关上引擎,拔下钥匙。
   

  母婴tips:


  1.宝宝还小,在外边耽搁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孩子会疲劳,有时甚至睡着了,让妈咪很忙乱。


  2.要避免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外出。因为路上车多、人多、交通状况不好,路上会浪费许多时间。


  3.在出行前,要计划好行走或行车的路线。如果是开车外出,要了解一下哪里在修路,哪里是单行线,这样可节约路上的时间。


  4.不要带宝宝在车多的地方行走,因为汽车尾气含有铅,宝宝坐在童车里或被妈咪牵着手的时候,他的高度也正是铅浓度最高的地方,随着宝宝的呼吸,铅进入人体,对宝宝的身体是极大的损害。


  5.在外出的途中,妈咪可以将看到的景物、事情、各种标志向宝宝说一说,让宝宝无形中增长知识。


  6.根据外出时间的长短,随身携带好宝宝的物品,如湿纸巾、水瓶、尿裤等等。文/李良辰

地震后儿童心理辅导手册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地震震级强,破坏大,已造成很多人员伤亡,幸存者都对发生在自己眼前的地震充满恐惧和心有余悸,尤其是看到那些损毁场景及伤亡场面,更加难走出地震的阴影,这其中包括很多学龄期儿童.


       一、为什么受灾儿童需要保护?


  地震造成的房屋损毁,人员伤亡,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焦虑、愤怒等应激反应。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除了面临饥饿、寒冷 、外伤等危险,儿童也会受到心理的伤害。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适时地保护儿童。 


  二、需要留意孩子的哪些反应? 


        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 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 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 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怕独处。 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曾经学会现在又重新出现的幼稚行为),这属于应激状态下的退行行为。 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三、哪些孩子更容易在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


        灾难事件对下列儿童的影响更大,他们比其他儿童更需要关注: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 有被虐待或殴打史的儿童。 女童。 智力障碍儿童。 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或者在灾难中身体受伤的儿童。 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 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四、如何保护受灾儿童? 


       口诀:先急救、供饮食,再远离、保安全,促表达、多关心,勿批评、给希望。 


  第一步: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的安全,预防潜在危险。先急救: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应首先给予紧急医疗救护。 供饮食:尽快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食品。 使远离:尽快指导和帮助儿童远离灾害现场,避免因目睹灾难带来的后果(如流血、伤亡、混乱场景等)而再次受到伤害。 保安全:尽快为儿童提供安全的住所。  


  第二步:注意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做好基本的心理保护。促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诉说恐惧,允许他们哭泣,帮助儿童了解出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 多关心:花更多的时间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表达对孩子的爱和照顾,可以消除一部份恐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 勿批评: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遗尿等幼稚行为,这是灾难对儿童心理影响的常见反应。 给希望:回答儿童的问题,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告知原因,同时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因地震造成的灾难是暂时的。
  

  第三步:注意成年人的反应,避免影响儿童 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如果儿童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以下当地机构(可以通过当地114电话查询,或者网上查询)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精神卫生中心/专科医院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 儿童/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

专家答疑BB湿疹防治知识普及

        春季是一个过敏的高发期,也是宝宝湿疹问题特别严重的季节。湿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春天湿疹问题特别多?宝宝得了湿疹怎么治?饮食和衣着上注意什么才能预防湿疹?不着急,今天小编整理了谭小华专家的一些观点,相信能解开父母的疑惑。


  湿疹是大部分宝宝都会得的皮肤问题,这个问题既普遍也不普通。普遍是因为很多宝宝都从正确的护理当中走过来了,不普通是因为有些宝宝因为护理当中,还长期受到湿疹的干扰。谭小华专家关于宝宝湿疹的治疗与护理,会给到父母一些参考。


1.宝宝湿疹是什么东西?


  1、宝宝身上引起瘙痒的红点就是湿疹吗?


  Q:宝宝脸上起了好多红点,而且还有点痒,怎么办?这是什么东西?


  A:宝宝脸上红点伴有痒,皮疹是否突出皮肤?伴有脱屑?是否集中在眉毛、嘴角等部位,如果是,多为“湿疹”。需要落实宝宝脸部皮肤清洁,避免唾液、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餐后用湿毛巾清洁皮肤,然后用润肤露涂抹。


2.宝宝湿疹出现的原因


  2、湿疹和痱子那么像,怎么看出不同?


  Q:宝宝5个月,脖子下面长了红疹,红红的一大片一大片的,不知道是痱子还是湿疹,怎么区别啊?


  A:痱子是汗液分泌后刺激皮肤产生的,多数在皮肤皱褶位置出现红疹。湿疹也会出现在皮肤皱褶位置,但是也会多出现在眉毛、下巴、头皮等地方,皮疹除了红斑之外,还有渗出、皮屑、皮痂形成。


3.湿疹时间长引发的后遗症


  1、多大的宝宝才会有湿疹?到底是哪些东西会引发的?


  Q:1岁以下的宝宝起湿疹的原因有哪些?


  A:原因多由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诱因有食物过敏、衣物材质过敏、尘粉物质过敏、干燥气候等引起。


  Q:我家宝贝5个月大,配方奶喂养,脸上起了很多红疙瘩,请问宝宝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去查过敏源吗?


  A:可以通过检测过敏源判断湿疹的诱因,多数原因来自于食物,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气候干燥,皮肤皮脂腺分泌功能紊乱形成湿疹。


  2、为什么湿疹会反复发作?


  Q:宝宝从7个月开始一直到2岁,经常长湿疹,为什么湿疹会反复发作?


  A:引起湿疹的诱因反反复复的出现,宝宝的免疫功能紊乱,湿疹就会反复发作。


  Q:宝宝一两个月的时候长了湿疹,用了药擦了就掉皮,脸上就成一白斑了,那时吃的羊奶粉后来就吃母乳了就没长湿疹了,现在一岁了还是脸上的白斑还在,会慢慢褪去吗?


  A:脸上的白斑可能是湿疹时真皮层的色素细胞破坏,使皮肤色素显现异常,如果伤及的皮肤范围不大,过阵子,皮肤皮层更新,皮肤色素可以恢复正常。


  Q:您好!我的小孩已近三个多月了,刚开始湿疹并不是很厉害,可是现在开始向外流出一些黄水,请问该怎么办?


  A:湿疹严重的时候皮肤水肿、渗出,然后形成皮痂,是湿疹的特有表现。这个时候,可以待皮疹干水后涂激素类药膏,抑制皮炎。


4.宝宝湿疹的科学治疗方法

 
 1、宝宝得了湿疹,用什么方法治比较好?


  Q:宝宝湿疹了怎么治疗比较好?用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A:常用的治疗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脱敏治疗。外用药物:鱼肝油软膏(冬季)、炉甘石洗剂(夏季)、柔酸软膏、艾洛松等。含激素的软膏用于严重渗出的湿疹,短期应用对于皮肤的保护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应用时间连续超过3天、涂辅面积超过两个巴掌大时,激素开始在体内储积,将引起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中药制剂不论外洗还是服用,有不同的见解,疗效也有个体差异。


  Q:得了湿疹一定要用药膏吗?用哪些药膏比较好?


  A:有湿疹的时候,皮肤护理更重要,保持皮肤干爽,避免唾液、汗液的刺激,湿疹可以好大半。潮红的湿疹可以涂搽“收敛”类的“痱子水”,有渗出、皲裂、脱屑的湿疹可以应用含有激素的软膏,加快湿疹愈合,防止湿疹加深后合并细菌感染。


  2、湿疹药膏怎么涂抹,涂多少才对?


  Q:42天的宝宝脸上有疹子,医生说是湿疹。开了医院的药之后,擦在患处,马上就红了,这个是因为过敏还是怎么了?是正常的吗?


  A:有可能是药物成分刺激皮疹加重,与用药的浓度、分量有关。需要分析注意是否药物成分引起的皮疹加重。


  Q:宝宝四个多月,最近脸上头上耳朵后面起了一层红疙瘩,抹了宝宝湿疹膏不见好还更严重拉怎么办?


  A:皮肤护理方面,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很重要,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耳后的皮肤汗液、皮脂的清洁很容易被忽略,汗液、油脂加药霜抹在皮疹上,可能是加重皮疹的原因。


  Q:宝宝眉毛、眼皮附近长了湿疹,对眼睛会不会有伤害呢?能用药吗?


  A:不会用直接伤害,如果湿疹导致眼睑接毛囊损伤,可能导致睫毛倒生而刺激眼球。涂搽药物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免药物渗入眼睛。


  3、湿疹药膏会有副作用吗?


  Q:我儿两个月左右开始起湿疹,脸上、头上都很多。用了广州顺德产的湿疹软膏药,效果也不见明显,也用了地塞米松软膏效果也不明显,这些药有副作用吗?有激素吗?


  A:湿疹常用的治疗有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脱敏治疗。外用药物:鱼肝油软膏(冬季)、炉甘石洗剂(夏季)、柔酸软膏、艾洛松等。地塞米松软膏是含激素的软膏,用于严重渗出的湿疹,短期应用对于皮肤的保护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应用时间连续超过3天、涂辅面积超过两个巴掌大时,激素开始在体内储积,将引起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Q:孩子2个多月了,脸上长了些小疙瘩,医生给开红霉素软膏,那么小的孩子能涂抹红霉素吗?有副作用吗?谢谢!


  A:如果是有脓点的红疹,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红疹,红霉素软膏可以治疗这些红疹,应用不超过1周内,不会出现副作用。


5.宝宝湿疹的日常居家护理


    1、有湿疹的宝宝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Q:我家小孩2岁4个月了,泛发性湿疹20多天了,现在全身都是小点点,吃什么可以预防宝宝湿疹?


  A:2岁宝宝湿疹20多天,注意避免海鲜、橘子等食物,排除其它外在的刺激因素,补充复合微生素、微量元素,可预防湿疹反复。


  Q:我家宝宝一个多月,母乳喂养,脸上长了蛮多湿疹的,有什么不用药膏的偏方吗?


  A:避免过敏源的接触、皮肤正当护理,湿疹便不会复发。对于张湿疹的宝宝,母乳是否含过敏源也是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妈妈进食了宝宝敏感的海鲜,她的母乳的确会传递过敏源给宝宝而引起宝宝的湿疹,对于这种类型的湿疹,妈妈停止过敏源的进食,宝宝的湿疹就不容易复发。


  2、要挑什么样的衣服才能让宝宝少受湿疹干扰?


  Q:我家儿子两岁了,湿疹很厉害,得了湿疹的宝宝穿着上要注意什么?怎么选购内衣?


  A:穿着上,避免为宝宝穿着过厚的衣物,透气、吸汗衣物比较适宜。内衣可以挑选棉质材料,避免选用颜色过鲜、不透气的内衣。


  Q:宝宝1岁了,湿疹复发了怎么办?平时要注意什么?


  A:引起湿疹的诱因反反复复的出现,宝宝的免疫功能紊乱,湿疹就会反复发作。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化纤、羽绒类衣物,春季时少去丛林、花粉多的地方。


  3、除了用药,皮肤上要怎么护理?选什么样的润肤霜才对?


  Q:我家宝宝得湿疹有两个多月了,用了好多药膏,都是用上就好,不用或用时间长了又犯,湿疹可以根治吗?如何养护?


  A:湿疹大多可以根治,最重要的事去除引起湿疹的诱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奶水檫在脸上的做法是古时候皮肤皲裂的治疗方法,一旦奶水混上宝宝的唾液,湿疹将更严重了。


  Q:宝宝现患湿疹却有四个月,此起彼伏!我给他使用过强生婴儿牛奶润肤露、熊猫贝贝婴儿营养倍润霜、郁美净儿童营养霜,但他的脸部皮肤仍旧干燥还伴有湿疹,请问该如何处理?


  A:皮肤护理方面,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很重要,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您试过用不同的润肤护理,皮肤仍然干燥,注意补充维生素A+E。另外,需要避免过敏源的接触、皮肤正当护理,湿疹便不会复发。


  4、湿疹的宝宝还有其他要注意的地方吗?


  Q:宝宝四个半月大小儿湿疹挺严重的,可以天天洗澡吗?要注意什么?


  A:在华南地区气候湿热为主,宝宝需要每天洗澡,如果宝宝湿疹很严重,注意洗澡的水温度相对降低1-2度,避免用香味过重、酸性的沐浴液,注意清洁皮肤皱褶的地方,皮痂较多的地方轻柔清洗,洗澡后,用干净的毛巾印干皮肤后涂搽药物。


  Q:孩子的额头和后背脖子都是湿疹,怎么办啊?孩子老是挠,怎样才能防止宝宝去挠呢?用手挠有什么危害?


  A: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应用含有激素的软膏可以较快消除痒感,同时可以口服抗敏药物,宝宝的不适感会减少。告诉宝宝,手挠会加重皮疹,如果皮疹挠破,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由点及面新生儿护理知识全击破

        新生儿护理总是让父母头疼的一件事,那么护理小宝宝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护理小宝宝时需要了解什么知识?下面小编就由点及面给大家做个新生儿护理知识全解析。


  第一点:新生儿皮肤护理


  忌随意用药膏


  新生儿的皮肤薄、血管丰富、有较强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不可随意给新生儿使用药膏,尤其是含有激素类的药膏,必须使用时,待病情缓解后就应停用,决不可长期使用。给新生儿洗澡时,要使用刺激性小的宝宝皂、中性皂,不可使用成人用的香皂或药皂等。


  不要撕下痂皮


  新生儿皮肤上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较强,皮脂易溢出,多见于头顶部(前囟门处)、眉毛、鼻梁、外耳道以及耳后根部等处,如不经常清洗,就会与空气中的灰尘、皮肤上的碎屑而形成厚厚的一层痂皮。因此清洗时应当先用植物油涂擦在痂皮上面,浸泡变软后,再用水清晰干净,决不可用手将痂皮撕下来,以免损伤皮肤。


  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角化层较薄,皮肤缺乏弹性,防御外力的能力较差,当受到轻微的外力就会发生损伤,皮肤损伤后又容易感染,因此,新生儿的衣着、鞋袜等要得当,避免一切有可能损伤皮肤的因素。浴后涂上宝宝润肤露,减低表面摩擦。


    第二点:新生儿睡眠的护理


  新生儿睡眠不踏实原因:


  (一)首先考虑是不是白天睡得太多了。


  一般6个月以内婴儿白天睡3-4次,每次1.5-2小时;7-12个月婴儿白天睡2-3次,每次2-2.5小时。


  白天睡得过久,必然影响夜间睡眠。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叫醒婴儿,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几天的调整就会逐渐养成白天少睡,晚上睡长觉的习惯。


  (二)有时婴儿吃得过饱,造成腹部不舒服;或吃得不够,感到饥饿,也会哭闹不睡。如属这种原因,应该不断摸索规律,使婴儿吃得适量,不要过饱或过饥。


  (三)如果尿布尿湿了没有及时更换,或衣服过紧、被子太厚,使婴儿感到不舒服,他也会通过哭闹不睡表示"抗议"。因此,应尽量给婴儿穿宽松、柔软的衣服睡觉,被子厚薄要适宜。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


  新生儿睡眠怎样护理


  新生儿睡眠时不能处于饥饿状态,睡前最好大小便。新生儿睡觉不应用枕头,因为此时头围大于胸围,若孩子睡觉时再加枕头,会使头部前倾或偏向一侧,影响其呼吸或使其睡不舒适,天长日久,可能造成头颈部畸形。让孩子尽量和自己睡,让帮助你照顾孩子的人也和你一起睡,否则出了月子你也得学着自己照顾。


   不要提前训练宝宝睡眠:


  由于宝宝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脑部才能成熟,所以不要过早训练宝宝睡觉去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和晚上睡觉。


  避免叫醒熟睡中的宝宝:


  宝宝在夜里睡着的话避免去叫醒他,例如让他吃奶等。


  建立睡眠模式如果宝宝能够在晚上睡觉的话,你可以开始让他建立健康规律的睡眠模式。


        第三点:新生儿黄疸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护理黄疸注意事项:


  1、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黄疸退后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早考虑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2、注意观察荒诞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难、惊剔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重症婴儿,及早治疗。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肚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第四点:新生儿肺炎护理


  避免衣服过厚过紧。


  注意不要给新生儿肺炎的宝宝穿太厚或太紧的衣服,也不要盖比较重的被子,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呼吸。宝宝的衣服选择棉质、轻、宽松、透气好的,一般穿的衣服厚度,以触摸宝宝后颈部感觉暖和无汗为宜。


   定时变换体位。


  你的宝宝安静时,可以让他平躺着。但是你要注意帮他定时变换体位,以增加他的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


  垫高头背。


   如有新生儿肺炎的宝宝有气喘,可以把宝宝竖抱起来,或者用靠垫把他的头和背垫高(小于45度),呈斜坡位,这样也有利于他呼吸。


         去除鼻内干痂。如果你的宝宝鼻腔内有干痂,你可以用温水把他的鼻痂软化,然后再用棉签或吸鼻器轻轻取出,防止鼻塞引起的呼吸不畅。


  怎样给新生儿肺炎的宝宝喂奶?


  遵照住院期间的做法。新生儿肺炎的宝宝出院后,喂奶的时间间隔和奶量最好遵照住院期间的习惯。


  防止呛奶。注意新生儿肺炎宝宝的喂奶姿势。你给新生儿肺炎的宝宝喂奶时,最好将他抱起来,或者让他的头处于较高的位置。你还可以用勺一点点慢慢喂他。如果宝宝吃得太急或太快,你最好暂时把奶头拔出来,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防止他呛奶。注意宝宝含住乳头或奶嘴的姿势要正确,减少吞气过多。宝宝吃完奶后,把他竖着抱起来拍嗝。


  两顿奶之间喂水。如果你的宝宝是配方奶喂养,在两次喂奶之间,你需要给他喝少量的白开水,大约5~10毫升(ml)。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有利于湿化痰液,促进宝宝排痰。


  护理新生儿肺炎恢复期的宝宝,同样重要的是,你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宝宝出院后,又出现了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你最好及时咨询医生。

怀孕后孕妇乳房变大,以后能恢复吗?


        在妊娠后,无论孕妇是否愿意和准备哺乳,随着受精卵分裂形成胚胎的同时,乳房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为泌乳做准备。随着妊娠期的增长,孕妇自己能感到乳房和乳头增大,有肿胀不适感或胀痛。乳晕范围扩大,色素沉着加重,乳头和乳晕由平时的粉红色变为黑褐色。


        在乳头周围的蒙氏腺也变大,似一个个小丘疹,能分泌油性液体,起润滑和保护乳头皮肤的作用。乳房的增大,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使乳腺发育增生的结果。同时乳房的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及脂肪均增加,其血流量也成倍增长。乳房这一系列变化都是为乳汁分泌而做准备的。哺乳结束后,乳房会逐渐缩小,但很难恢复到孕前的水平。
 

孕妇如何防止出现大,小乳房?


          在怀孕期间,由于雌激素增多,从而使乳腺导管增生,血量供应增加,乳房内基质增多,脂肪沉积,乳房此时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大。


         此时,睡觉时尽可能不要经常性地侧向固定的一边,要均匀地两边侧睡,或睡觉前用宽大胶纸紧贴在乳房两侧,对乳房起一定固定作用,以免产后乳房变成一边大一边小。也可适当多按摩较小的乳房。
 

抢跑幼升小:过早接触小学知识不符发展规律

      “最近论坛里多了很多明年上学的孩子家长,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该不该上学前班。”冯先生的女儿正在北京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上一年级,家长们组建了一个QQ群便于日常沟通,但是最近越来越多一直“潜水”的家长蹦出来说话了,他们大多是把这所学校当成幼升小目标学校的家长,这种“潜水”生活是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地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

  继“小升初”之后,“幼升小”成了北京又一个能引起众多人焦躁情绪的词语。越来越多四五岁的孩子为了这个“幼升小”背上了小书包,提前进入了小课堂。

  但是,当一批批家长真的经历过幼升小之后,又有一种 “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的感觉。

  是错觉吗?似乎不是。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很焦虑,女儿和孩子爸爸有北京市户口,我没有,孩子没上过学前班,我们也没什么关系。”石女士说,但当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开始预想的所有问题都能在某个地方找到解决方案,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一定要“有人”、“有钱”才能解决。

  如果不是错觉,那么这种弥漫在很多人头上的恐慌到底来自哪里呢?

  学前班让空气中充满焦虑的气息

  “看着他们我就想起了自己两年前的样子。”冯先生说,那时候每天焦虑的都是“要不要上学前班”、“要不要择校”、“要不要提前托关系”……

  当时身边的家长也都在为这些事情发愁,“空气中似乎都能闻到焦虑的气息。”为此,冯先生夫妇找到了家附近的一个学前班。

  “到了那儿,我就更紧张了。”冯先生说,学校前台挂着几张大表格,提醒到来的家长:这里的报名已经排到下半年了;教室的桌椅摆得紧紧巴巴,似乎在告诉你“挤进来就不错了”。

  参观了一圈之后,一位姓许的老师开始了与冯先生夫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很真诚,“让我觉得他完全是站在我的角度上在替我着想”,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让冯先生很震惊:“在很多好小学,一年级会把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基础视为孩子们已经全面掌握的知识,学校的任务只是查缺补漏地过一遍。”

  其实,类似的话冯先生也听过。

  自从孩子进入大班后,幼儿园门口经常能碰到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人员,大概从冯先生女儿的身高上推断出这个孩子即将面临“幼升小”,他们每回都不遗余力游说冯先生:“来我们这上学前班吧,保证孩子一年级学着不吃力”、“一年级的孩子一个月之内就能把拼音学完,现在不学到时候跟不上”……

  当再一次从诚恳的许老师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后,冯先生动心了,但随即,许老师的另一句话又迅速打消了冯先生的念头:“在我们这儿学习1年,孩子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汉字,数学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学这么多孩子能受得了吗?因为一贯反对给幼小的女儿提早灌输过多的知识,冯先生最终放弃了学前班。

  现在,冯先生的女儿已经顺利升入小学,也并没有出现课业跟不上的情况。他很庆幸当初没让学前班的老师给“忽悠”了,“给了女儿多玩一年的时间。”

  没上幼小衔接班,课业依然跟得上

  冯先生的女儿并非特例,孩子在北京市东城区上学的李女士也没觉得孩子的学习很吃力,她的孩子也没上过幼小衔接班。

  “学拼音的时候,我还真有些着急,最初的几天真是每天拿出半个小时帮孩子学习。”李女士说,“可是,没过两天我发现,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有潜力,当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她挺有把它搞懂的动力的。再加上老师比我们有经验得多,没过多久拼音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其实,很多家长在面对幼小衔接时,最担心的就是老师会因为“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了”而不再教了。

  石女士也曾有这样的担心,“等孩子真上了学以后,你会发现那些都是传闻。”

  石女士工作比较忙,孩子刚开学自己出差了将近一个月,“等我回来一看,女儿数学刚开始认识‘+’和‘-’,我的心一下子就放到了肚子里。”

  现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石女士的女儿数学学完了20以内的加减法,语文学习了汉语拼音及138个必须会写的生字,还有300多个只要求认识而不要求会写的汉字。

  这样的速度和这样的知识总量对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幸好当时把持住了自己,没让女儿提前学那1000个生字。”冯先生说。

  那些择校的孩子真功夫在考试之外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前赴后继,涌向遍地开花的幼小衔接班?记者调查发现,到学前班进行学习的孩子一大部分是为了应付“择校”时的考试。

  的确,在北京一些重点小学,对“片区”内外的孩子的考试内容大不一样。

  冯先生家在一所重点校的“片区”内,他记得女儿考试那天大概一共用了四五分钟的时间,一道简单的口算题,再加上几个日常小问题。

  而郑先生则带着孩子参加了与自己单位共建的一所东城区小学的考试,“考试分好几场,也分好几门,有语文、数学、外语,还有跳绳、唱歌等。”最终孩子没有考上。

  对不少并没有居住在重点校片内,又没有太多人脉关系可以利用的家长来说,如果不甘心让自己的孩子上“家门口那所学校”,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多学些知识武装起来,参加名校裸考,也许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对他们来说,多让孩子参加一个学校的入学考试,孩子就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到处“碰碰运气”,说不定哪个就碰上了。

  不过,一位通过“共建”成功择校的妈妈对记者神秘地说:“真要择校,功夫是在考试之外的。”

  这位妈妈有两个女儿,6年前大女儿在她的运作下顺利地进入了一所重点小学,6年之后她又把小女儿也送入了重点校。据她说,她的孩子也去参加了考试,不过“五分钟就出来了”。

  不少家长由此抱怨:现在择校越来越难了。

  的确,从去年起各种政策轮番出台,使得择校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再加上对幼儿园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使得不少幼儿园撤销了与幼小衔接有关的内容,这倒给那些学前教育机构更多宣传的筹码,不少家长应声而至,使得不少学前培训机构学位紧张。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某批发市场附近的一个学前班,因为有“外教”及“潜能开发”等特点,一年的费用已经好几万元了。

  5岁的西西正在那里上学,平时接送她的奶奶说:“学的东西真不少,才几岁的孩子每天都有不少作业,这哪里正常呀?”

  那些上了学前班的孩子 有些伤已经烙下

  家长们“抢跑”和“择校”,本意都是希望孩子能更好。但是殊不知,“过早地接触小学的知识,根本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种做法无异于给孩子服下了慢性毒药,这种‘毒药’将会慢慢影响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在加拿大学习了多年幼儿教育,现在一家国际幼儿园任园长的黄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不少幼教专家都介绍过美国科学家做过的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但是,超前教育孩子的优势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一些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那些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后来却基本都赶了上来。

  这个实验至少向我们证实了“抢跑”者不一定都能赢到最后。

  但是有些伤害却马上能显现出来。

  沈先生的儿子上了一年学前班,从刚上小学那天起他就听儿子回家说:“太容易了,都是我早就学过的了。”

  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沈先生却被老师找去谈话,因为儿子期末复习时的成绩几乎是班里最差的,有时候一张卷子能扣20多分。

  都学过的知识怎么还不会做呢?沈先生很是疑惑。

  老师告诉沈先生,他儿子的问题就在于他都学过,所以上课从来都不听讲。

  现在正在教一年级的张老师说:“在学前班的时候老师主要教的是知识,而在学校里老师更加注重的是把知识放在实际的问题中,让孩子们通过知识解决问题。”张老师举了个例子:学前班老师会教5-3+2=4,但是,在学校里,会把这样的题转换成一张图,图上有一辆公共汽车,原来里面坐着5个人,后门下去了3个人,前门上来了两个人,让孩子用数学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习从来都不只等于学习知识,因此,教育也从来不只等于学校教育。但是,正是因为一些家长思想中存在着这样的误解,才会被一些并不科学的观念所蛊惑。

  不过幼升小的恐慌也并不完全由家长和一些学前教育机构造成的。“在国外5~8岁是一个专门的幼小衔接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放在小学里。” 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廖丽英说,不少学校二三年级的教室里还设有表演台。

  把幼小衔接的过程放在小学不失是一个杜绝幼小衔接过渡教知识的办法,但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院关颖认为,整个社会上弥漫的教育恐慌从根本上说是忽视了儿童的权利。无论是小升初的焦虑还是幼升小的压力,从根本上都是成人的压力在向儿童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有谁关注过孩子个人的意见?孩子的发展权和生存权在一定程度上都被漠视了。

喷香水增魅力专家:孕妇儿童勿用香水

喷香水增魅力 专家:孕妇儿童勿用香水

电影《香水》中描述身体无气味的葛奴乙,喷上香水就能成功迷惑男女老少,尽管有些夸大,但香水确实能够提升个人魅力;不过,专家指出,坊间香水可能违法添加塑化剂,让香味更持久,却会导致不孕甚至致癌,建议孕妇、儿童最好不要使用。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香水是由香精油、定香剂及酒精液体组成,具有香味的液体,能散发浓郁、持久、悦人的香气。其中香精油来自植物香、动物香或化学香,定香剂可能为邻苯二甲酸酯类,也就是塑化剂,能维持香气散发,却会危害健康。
 
凌永健指出,根据研究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因类似女性荷尔蒙,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导致胎儿雌性化,长期大量暴露,恐增加罹患乳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荷尔蒙相关癌症风险,对于男性来说,恐抑制生殖能力。目前国内已禁用于化妆品中。
 
如何挑选香水呢?凌永健强调,孕妇及儿童应避免使用香水,过敏体质者使用后,可能造成接触性皮肤炎,建议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产品,使用前应详阅产品使用说明,不要喷洒过量。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准妈妈要多了解一些孕期基础知识


        进入孕期六个月,距离分娩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各方面还要多加小心,这时应该去了解一些孕期保健的知识了,这对您的身体健康和实施胎教都是很重要的。此外,您还可以参加各种自己喜欢的适宜的活动,如,参观美术展、弹琴、作画等等,以提高生活情趣,对胎宝宝也是一个很好的熏陶。


        胎宝宝的感受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在您的怀孕中期,这种能力发展得更快。因此,要想让您的宝宝将来具有广泛的生活情趣,首先就要培养您自己的生活情趣。


        在这里,建议您听一些不同物品发出的铃声,如风铃、手铃等,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这些声响,手边要是有这些小乐器就更好了。您可以边听着歌曲,边为自己伴奏,宝宝会很喜欢这些叮叮咚咚的声响。比如《铃儿响叮当》吧:滑翔的雪橇,载着我们的歌声和希望。铃儿为我们奏乐,雪花为我们伴舞。雪山是我们的舞台,松树在静静的观望。风摇铃儿响叮当,整个雪山都留下我们的笑声爽朗;挥动胜利的旗帜,在滑翔的道路上迎风飘扬。


       经常唱起这首歌,会给您一种力量,快乐地、坚强地向前走。
 

孕妇吃虾蟹宝宝易过敏医:错误迷思

抗敏懒人包影片为家长解惑

虾、蟹、花生、鸡蛋等,这些容易致敏的食物,许多孕妇避而远之,就怕吃了生下过敏儿。国内最新调查发现,近8成孕妇不敢吃易致敏的食物。医师强调,怀孕期间应尽量均衡摄取各种食物,有利宝宝健康成长,除非本身对特定食物过敏才应避免食用。
 
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公布“2015宝宝过敏预防调查”,针对全台家有0至3岁幼儿的母亲,共316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达9成妈妈担心宝宝过敏,7成4孕妇不敢吃易致敏的食物,6成8则在哺乳期间忌口,主因都是害怕宝宝有过敏体质。
 
台大医院小儿部过敏免疫风湿科主治医师林于粲表示,无论孕期或哺乳期,宝宝主要都是经由母体摄取营养,因此妈妈饮食首重营养均衡,最好摄取各种食物,才能确保达自己与宝宝的营养需求,除非本身对特定食物过敏,如虾、蟹、花生、鸡蛋、牛奶等,否则不建议忌口。
 
据统计,国内每3名婴幼儿就有1人过敏。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理事长叶国伟强调,从怀孕到宝宝出生后2岁,是过敏预防的关键期,建议出生开始喂母乳,或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奶粉,能有效预防宝宝诱发过敏症状。学会也推出“抗敏懒人包”影片为家长解惑,影片网址:http://goo.gl/bbwyUJ

喜欢本文,请按赞并分享给好友!

孕妇、婴儿与宠物相处要诀(下)

》攻击行为
当家里有新生儿到来,父母不免担心宠物会因吃醋、不熟悉而攻击宝宝,曾文丁兽医师表示,正常情况下,宠物因为长时间与人类相处,所以不太可能出现攻击行为,除非是宠物本身缺乏行为规范,才可能出现失控状况。曾文丁兽医师说到,若是宠物有攻击行为,一般来说,猫咪的攻击性会比狗来得危险,主要是因为猫咪的唾液、分泌物容易造成人类过敏,因此,除了造成伤口受伤、感染之外,也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提醒家长应多加注意。
原则上,成猫不太会有主动攻击行为,有时候反而是因为饲主过度干扰.才引发猫咪的激烈反应,曾文丁兽医师提到,其实饲主宠物只要培养宠物和宝宝良好的相处模式,并给予适当行为约束,在家长可掌控的范围内,便能避免攻击状况发生。
 
孕妇&宠物相处行不行?
许多人在婚前都有饲养宠物,然而,在怀孕后态度却180度改变,因为担心宠物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而选择放弃养宠物的事件时有所闻,其中,孕妈咪最顾虑就是弓浆虫问题,下列将为孕妈咪说明弓浆虫带来的影响以及预防方法。
 
弓浆虫带来的影响
猫是弓浆虫的主要宿主,以粪便为主要的传染途径,曾文丁兽医师说明,弓浆虫其实广布在自然环境中,因此,猫咪若是有在外流浪或是食用生肉、生菜等,就有机会受到传染,但一般饲养在家中的猫咪患有弓浆虫的比例仍相当低。
正常人若是感染弓浆虫,其症状并不明显,而且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然而,孕妇若是在怀孕期间感染弓浆虫便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叶海健表示,弓浆虫会经由子宫、胎盘传直传染胎儿,可能造成胎儿流产、畸胎或是造成智力、听力、视力等障碍,所以在怀孕初期都会进行抽血检验,检查孕妇有无抗体或是先天性感染问题等,如果妈妈本身已经有弓浆虫抗体,就无须过度担心。

若在怀孕期间怀疑受到弓浆虫感染,叶海健医师建议,可安排较详细的检查,如高层次超音波,检查胎儿有无结构性异常(水脑症、小脑症等),并且进行密集追踪。一般来说,高层次超音波都会安排在妊娠20~24周之间,若是胎儿真的有受到弓浆虫感染影响,便可考虑中止妊娠。由于弓浆虫是以粪便为传染途径,因此,注意卫生清洁非常重要,像是清理猫砂时可以请家人代劳,避免家猫出外流浪或是食用生食。曾文丁兽医师补充,饲主也可以借由血液检查确认猫咪是否为弓浆虫带原,再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孩子与宠物不可兼得?
宝宝出生后,将宠物送养或是将宝宝与宠物分开相处,类似事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对此,江昇峰医师表示,并不需要特别将宠物与宝宝隔离,而且宠物与人长期相处之下,不太会有攻击行为,惟需注意宠物的体型是否会带来危险,如大型狗可能有压伤宝宝问题,另外,幼猫活泼好动,有时候较无法掌握力道就可能有抓伤宝宝的意外发生,提醒家长们应特别注意。
 
宠物=过敏原?
以往都认为宠物身上的皮毛屑会造成宝宝过敏,但是根据最新研究指出,宝宝生活在有宠物的环境中,可减少日后过敏的概率,而且比起家中没有宠物的孩子而言,更具有抵抗力。研究报告解释,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提早接触可能过敏因子,可帮助免疫系统熟悉,因此,当孩子长大后反而较不容易有过敏症状。江昇峰医师进一步说明,过敏其实也是一种文明病,常见到因为家长过度保护而带来的反效果,其实不妨让孩子试着和宠物共处生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过敏,主要是来自遗传基因,其次才是环境因子,假如爸爸妈妈有过敏体质,那么孩子也会有很高的过敏概率,所以若是爸妈对宠物皮毛屑过敏,那么就不建议宝宝和宠物接触。江昇峰医师说到,家长想确认孩子有无过敏体质,建议在3岁以后就可以到医院抽血检查确知有无过敏原。
 
婴幼儿抓咬伤紧急处理
江昇峰医师说到,家中婴幼儿不慎遭宠物抓咬伤,建议当下可先用清水冲洗,初步观察伤口后,进行简单的伤口包扎,当天务必前往医院就医,并且由小儿科医师检查和处理伤口,以避免后续引发细菌感染问题,另外,若是被猫咪抓咬伤,也要特别留意后续的生理状况,观察宝宝有无发烧、疲倦以及食欲不振现象等。
 
爱它,请守护它一辈子
常见到宠物因家中出现新面孔,或是相处气氛的改变,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表现,甚至是对宝宝产生敌意。曾文丁兽医师解释,在宝宝出生之后,家长往往会将注意力投注在孩子身上,家中宠物因而受到冷落、减少互动时间,其次是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宠物与宝宝缺乏接触与相处模式,这也间接造成宠物与宝宝之间的紧张关系。

曾文丁兽医师说到,当宝宝出生回到家后,饲主对待宠物的反应不应过于冷淡或是激烈,重要是家中所有人的态度与做法必须一致,才不会让宠物感到无所适从。当宠物主动接近宝宝时,不妨让它闻闻宝宝身上的味道,慢慢熟悉家中的新成员,等到孩子逐渐长大后,可给予适度的相处时间,有助于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曾文丁兽医师提醒,上述假设前提必须在饲主可以掌控的情况下,才得以安全进行。

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只要饲主肯多花一点心思,终能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其实宠物就如同小孩子一样,会有情绪性的行为表现,需要饲主的陪伴和关爱,因此,实在不应该为一己之私而牺牲长期陪伴的宠物。曾文丁兽医师也提醒,家长若有任何问题,皆可依需求向专科医师寻求协助,一同讨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以弃养宠物的方式逃避问题。
 
曾文丁
学历:台湾大学兽医系
经历:台湾大学附设动物医院实习医师、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会员、中华传统兽医学会中医培训班结业、AOVET小动物骨科专科班结业
现职: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
 
江昇峰
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毕业
经历: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医学部总医师、台北荣民总医院儿童遗传代谢科临床研究员、台湾儿科医学会会员
现职:宜兰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叶海健
学历: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新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台湾妇产科医学会妇产科专科医师、台湾周产期医学会会员周产期专科医师、台湾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医学会会员
现职: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

采访撰文/刘怡琳
咨询/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曾文丁、宜兰国立阳明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江昇峰、天主教耕莘医疗财团法人妇产科主治医师叶海健(依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模特儿/漂亮妈咪秀容、温柔爸比嘉键
 
*更多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2015年6月号。http://www.mababy.com/

孕妇、婴儿与宠物相处要诀(上)

前言:
现代许多家庭都有养宠物,更有人将宠物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当家中有孕妇或是婴幼儿时,难免会担心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和疾病问题,是否会影响孕妇和宝宝的健康?而饲养宠物又有哪些注意事项?针对常见的问题,本文邀请妇产科、小儿科医师以及兽医师共同为您详细解说。
 
内文:
“弓浆虫造成孕妇流产?”、“宠物会引起宝宝过敏?”……相信不少孕妇或是家有婴幼儿的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听过类似说法,认为养宠物会带来可怕的影响,造成有些饲主选择减少与宠物互动,甚至是弃养。究竟,宠物会对孕妇和宝宝带来哪些影响?
 
饲养宠物之常见疑虑
看见狗狗、猫咪天真可爱的模样,总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然而,大多数民众在养宠物时,最担心的就是寄生虫、疾病传染和攻击问题。但其实只要妥善处理卫生环境、定期带宠物施打疫苗,并与人类建立良好互动,上述问题皆能获得很好的改善与控制,提醒家长无须过于担心。下列针对常见疑虑为您一一说明。
 
》寄生虫问题
太朴动物医院兽医师曾文丁表示,基本上寄生虫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外寄生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动物身上,像是跳蚤、壁虱、疥癣虫等,皆有可能透过宠物传染给人类,虽然在人体上的病征较不明显,但还是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另外,内寄生虫,常见如蛔虫、钩虫、鞭虫以及蛲虫,通常是经由口粪接触为传染途径,若是在饲养宠物的情况下,家中没有确实做好清洁,或是卫生习惯不佳等,就可能因此受到传染,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成人和婴幼儿。曾文丁兽医师说到,如果发现宠物身上有寄生虫,建议带宠物到兽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并做好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能有效改善寄生虫问题。
 
》传染疾病
关于人畜共通的传染病,包括皮肤病、猫抓热、狂犬病、莱姆病等。下列由专业兽医师为爸比妈咪说明传染疾病特色和预防方法。
 
1.皮肤病:宠物若患有皮肤病,在外观上相当明显,因此,家长往往会十分担心,而皮肤病最常见的为细菌和霉菌感染,由于台湾气候潮湿,如果再加上饲主没有妥善照顾宠物,可能会产生皮肤病问题。虽然皮肤病传染给人类的概率不高,但若未确实做好宠物清洁卫生,仍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猫抓热:曾文丁兽医师说到,猫抓热主要传染方式,是猫咪抓咬伤完人类后,伤口在1小时左右,开始会出现红肿、刺痛现象,并随着时间伤口的红肿范围会逐渐扩散,而且在24小时内有发烧症状,若是伤口持续肿胀,严重时可能造成蜂窝性组织炎。宜兰国立阳明附设医院小儿科医师江昇峰表示,由于猫抓热初期症状不明显,家长很可能疏于照顾,因此,若是家里有婴幼儿被猫咪抓咬伤情况,除了紧急送医治疗伤口之外,也应特别留意后续宝宝的生理状况。
 
3.狂犬病:目前在台湾已经很少有狂犬病的案例,通常只出现在野生动物身上,因此,除非是患有狂犬病的野生动物咬伤宠物,再借由宠物传染至人类身上,才可能感染狂犬病。但现阶段在台湾饲养宠物皆有施打狂犬病疫苗,所以家中宠物患有狂犬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
 
4.莱姆病:传染途径是来自壁虱,曾文丁兽医师说明,壁虱是莱姆病的传染媒介,先是壁虱咬伤患有莱姆病的动物后,此时,壁虱身上会带有莱姆病菌种,接着再咬伤其他动物时,就会造成莱姆病传染。而莱姆病症状有发烧、关节疼痛并影响肾脏功能,严重时有致死可能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尚未出现病征情况下,莱姆病就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宠物身上的皮肤病、猫抓热、狂犬病和莱姆病等,只要家中宠物有定期施打疫苗、居家环境保持清洁,那么感染疾病的机会几乎是接近零,提醒父母无须过于担忧。

塑化剂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最大

        如今,塑化剂危机是国民热议的话题之一,让食品安全继“黑心馒头”之后再次成为大家的焦点,然而伤害已经造成了,香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一项研究发现,在二百名市民体内,九成九含有“塑化剂”。但由于“塑化剂”未纳入香港恒常食物监察计划内,令市民进食后“中招”也不知。这引发了大陆新一轮恐慌,特别是有食用台湾进口食品及某些大陆检测含有塑化剂食品习惯的人,苦于不知自身情况纷纷去医院咨询,一时间,许多医院的体检及检验中心都接待了不少这类人群。

 

  对此,笔者特别走访了沪上比较知名的体检中心就塑化剂的危害及如何检测问题咨询了医生。


  如何检查出人体内有塑化剂?


  据上海仁爱医院检验专家陈主任介绍:塑化剂主要是通过血液样本来检测,由于一般只会在幼童的玩具、指甲油或医疗仪器中,人工皮革中发现含有微量塑化剂,从未想过有人会添加进食品中,所以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将其纳入日常身体检查项目中,但是如果市民有需要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来检测人体中的塑化剂含量


  塑化剂对哪些人危害最大?


  专家称:有实验研究表明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

 

  所以发育中的男性儿童和孕妇要特别注意,如果有食用进口食品或大陆那几家违规食品的这类人群,需要去医院进行血液样本检测,而某些正打算要小孩的夫妇也可以在进行婚育体检的时候增加塑化剂血液样本的检测。


  日常生活


  自己“排”掉塑化剂


  们身体有自然代谢的功能,塑化剂如果进入人体,于12到24小时内约有一半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藉由尿液排出体外;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会于24到48小时由尿液或粪便排出,消费者可通过多食用饮用水以及果蔬方式,尽快排出有毒物质,所以不必太恐慌。 若是担心儿童摄入塑化剂,可以让小孩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其后,体内的荷尔蒙即可恢复正常,相关机能亦可复原。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