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孕妇安全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孕妇安全】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孕妇安全】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安全】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安全】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孕妇安全】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孕妇安全】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孕妇安全】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孕妇安全】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婴儿戴银手镯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你知道怎么预防吗?

  给满了百天的宝宝戴银镯子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家里老人都说带上银手镯可以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殊不知佩戴的银镯子有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误吞

  孩子最爱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吃手。

  有些银镯银链有很多小配饰,有些孩子会在吃手的过程中误吞下去造成窒息的危险。

  皮炎

  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现在市面上的各类银饰品质参差不齐,有些打磨的不够光滑极易划伤宝宝的皮肤,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过敏性皮炎。

  铅含量超标

如果给孩子佩戴的银饰没有买到正规的,里面铅、铬等有害元素超标。则会引起孩子重金属中毒,导致孩子头晕、健忘、神经错乱等严重后果。

  被坏人盯上

  之前听一朋友讲他家宝宝脖子上有一块金锁,有次奶奶抱着孩子去公园。金锁被人一把抓住扯走了,宝宝的脖子也被划伤了

  钱财丢失是小,可宝宝因此而受伤就不划算了。

  攀比心理

  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们之间会相互攀比,会对孩子的价值观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给宝宝佩戴银饰一定要注意,去正规的生产厂家购买。合格的银饰都会有权威机构颁布的检测证书,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楚,而且一定要定期拿去清洗。不要贪小便宜。买一些路边的合金饰品。买手镯不要买有很多小配饰的,容易被宝宝误吞,购买时一定多看多摸,确保饰品的边缘打磨光滑,没有毛边易化伤手的地方,给宝宝佩戴的饰品。一定要定期拿出清洗。


华龙网

提高孩子防灾意识安全规避意外风险

地震如何正确避险?合适的躲避位置有哪些?地震逃生的误区有哪些?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以下的这些避震攻略要记牢,关键时刻,这些办法也许就能帮助我们保住生命,别忘了教会孩子!                                   

地震如何正确避险?

一:第一时间关闭明火、电源

地震到来的时候,如果您的厨房里正在烧水或者做饭,可千万要记住必须在第一时间关掉火和电源。

地震时发生剧烈摇晃,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开着的电源,就很容易发生火灾。关闭火源和电源是把地震损失降低的重要因素。

二: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

比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暖气管道旁是理想的躲避场所。一来暖气的承载力较大,二来管道内的水能延长人的存活期。

三:保护好头部

人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这样的姿势可以在地震时保护好头部,当然,如果您有条件,还应该拿软靠垫护住头部,还要尽可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土和毒气。

四:努力求救

地震时如果不幸被压在了废墟里,身边如果有水管和暖气管的话,就非常方便求救。您可以用力敲击管道,声音就能够传出去,这样的求救信号在危急的时刻也是至关重要。地震时自己呼救的声音很难被外界听到,但管道的声音较容易被外界发觉。

地震逃生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发生地震马上往户外逃

地震到来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赶快逃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有研究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的时间里,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在以楼房为主的都市里,地震时逃往户外就存在更大危险。因为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都有倒塌的危险。另外,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户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大衣柜或其他大型家具里

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些大块头的家具能给人安全感,地震的时候它们没准能是个庇护所,但真要到了地震的时候,您可千万要离它们远一点。

地震时千万不能躲到大衣柜里或者其他柜子里。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还不利于被救。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躺着以节省体力,等待救援

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时身体的平面面积就加大了,这样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五倍,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灵活活动,所以地震时保持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

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一: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

1、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2、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3、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二: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1、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2、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3、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暂时不能脱险应怎样保护自己?

1、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

2、延缓生命。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

3、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尽量少活动。

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一: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1、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2、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3、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4、内承重墙墙角;

5、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二:震时要注意

1、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2、千万不能跳楼;

3、不要到阳台上去;

4、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5、不要到楼梯去;

6、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1、在影剧院、体育场馆,观众可趴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秩序地疏散;

2、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3、在商场、饭店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避震时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

5、震后疏散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地震时在室外如何应对?

1、站立于空矿处,不要慌张地往室内冲。

2、注意上方可能有如招牌、盆景等掉落物。

3、远离兴建中的建筑物、电线杆、围墙、未经固定的贩卖机等。

4、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

5、若行驶于高速公路或高架桥上,应小心迅速驶离。

6、若在效外,远离崖边、河边、海边。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幼童被困校车死亡儿童乘车安全警惕4种情况

6月28日,一名3岁男童在河北保定霸州医院去世。据了解,他是因被遗留在幼儿园校车时间过长,呼吸衰竭而辞世。记者今天获悉,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警方控制,幼儿园也已停业整顿。而在去年暑期,幼童被长时间留在车中导致死亡的事件也屡次发生。根据记者梳理,在日常生活中,有四种情况导致孩子容易被困在车内,在此提请各位多多注意。

男童被遗留在校车内呼吸衰竭死亡

“每天早上7点40分上学,傍晚5点多回家。”男童小马的父亲马先生说,这是孩子上幼儿园以后的作息规律。

28日早上,马先生的妻子像往常一样把孩子送上了校车,下午5时,没有见到小马归家,马先生夫妇却接到了幼儿园的电话。

“幼儿园老师问我孩子上学了吗,我说上学了,过了一会儿,老师通知我们去霸州医院……”马先生说,在医院他见到了自己的儿子的尸体。

霸州医院开具的诊断书显示,今年3岁的小马,由于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

幼儿园老师对马先生的解释是,这辆校车是园方租来的,事发当天,校车把车上的学生都送到了幼儿园后,司机开车回了家。傍晚,幼儿园准备送孩子回家时,才发现马先生的儿子在车里。接着,园方工作人员立即把孩子拉到了霸州医院进行抢救。

马先生说,日常接送孩子的是一辆7座面包车,据他了解到的情况是,小马当天搭车到了幼儿园,校车上的工作人员没有提醒孩子下车。“直到晚上放学,才发现孩子已经在车里呆了一天。”马先生表示,“昨天天气比较热,加上长时间在车内,孩子脸上都烫出皮了,身上起不少小红点,已经发紫了。”

马先生说,孩子的意外离世给家里带来不小的震动——孩子的祖母哭得几乎晕厥,母亲则连续一天都在流泪,他则是希望给孩子讨个说法,但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做。“我们是特意把小马送到这家镇上的大幼儿园,想让他受好一点的教育,这家幼儿园的门窗还是我给安装的……”马先生有点说不下去了,他所经营的五金店也因为孩子的去世而暂时停业。

幼儿园停业整顿 负责人被警方控制

据雄县公安局通报,2017年6月28日,雄县昝北幼儿园一名男童被遗落幼儿园车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雄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刑侦、派出所等警力展开调查。目前,该幼儿园负责人、随车老师、司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雄县教育局发布的通报称,2017年6月28日下午5时许,雄县昝岗镇昝北民办幼儿园一3周岁男孩被司机发现憋在车里,后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事发后,该园向雄县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接警后,立即对该园举办人和涉事教师、司机进行控制,连夜展开调查,严格依法处理。乡镇领导组织乡村干部立即介入,安抚家属,积极开展善后工作。教育局已责令涉事幼儿园停业整顿,立即组织开展全县范围内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连夜制定整改方案,坚决关停不达标民办幼儿园,彻底消除隐患。


婴儿床该如何选购才能安全又舒适?

婴儿床一定是舒适又安全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婴儿所需的安全区多数是在婴儿床的范围内。因此,有关婴儿床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 优先考虑婴儿床的质量

床体。与婴儿接触的各个部位都应光润圆滑,以免因棱角突出划伤他或钩住他的衣物。

护栏宽度。最好选择板条为圆柱形的护栏,板条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6厘米,以防婴儿的头从中间伸出来而发生意外。

护栏高度。以高出床垫 50 厘米为宜。如果护栏过低,等婴儿能抓住护栏站起来时,他有可能爬过护栏从床上掉下来,此时,护栏反而起不到屏障的保护作用。

床垫。要选择比较硬的床垫,床和床垫之间的缝隙一般不应超过 2 厘米。注意床垫与护栏上缘的距离,当底板调至最高时要超过 25 厘米,调至最低时要达到 50厘米。

滚轮和摇摆功能。有些婴儿床安装了小轮子,可以自由地推来推去。如果选择此类婴儿床,要检查它是否安有制动装置,而且制动装置要比较牢固,不能一碰就开。

还有的婴儿床可以晃动,有摇篮的作用,但要注意各部位的连接是否紧密牢固。

调位卡锁。婴儿床两边的护栏通常有 2 个高低调整装置,这些调整控制必须具

有防范婴儿的固定卡锁功能,保证婴儿不能自己把床栏降下来。

→ 安全地使用婴儿床

不要将婴儿床放在空气对流处、空调下和阳光直晒的位置;不要靠窗,避免婴儿能爬、能站后从窗户跌落,或者被窗帘缠住。婴儿床周围的地上最好铺上地垫,以免婴儿跌落时磕伤头部。

如果使用床围,要用系带将围垫的上下左右各边固定好。为防止婴儿被系带缠住,系紧后要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或绑好。在婴儿床上或靠近床的地方悬挂的玩具等物品都要挂在婴儿够不着的地方,并固定好,以免因婴儿拉扯而掉下来。

像汽车需要定期保养一样,婴儿床也需要定期检查。经常紧紧螺母、螺栓和螺丝,避免松动;检查床围的系带是否松开;检查护栏是否锁定好。

并不是买了一张安全的床就可以保证婴儿的安全。婴儿在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根本无法预料他下一刻又会长出什么新本事!爸爸妈妈想当然地认为婴儿不可能做到的事,也许随时都能发生。尤其在婴儿会坐、会爬以后,把他放在床上玩时,一定要有成人在旁边监护,以免他自己站起来,从床上摔下来。

→ 不该放在婴儿床上的几样小东西

0~3 个月的婴儿:不要在床上,尤其是婴儿头部的附近摆放不能固定的玩具,也不要在护栏上挂毛巾、尿布之类的东西,以免掉下来遮住婴儿头部,引起窒息。

3~6个月的婴儿:当婴儿学会翻身,能伸胳膊、伸腿后,他的活动范围就变大了。这时,要摘除床上的悬挂物品,以免他抓下来弄伤自己。

6~9个月的婴儿:大部分婴儿这时候都开始长牙了,喜欢用嘴到处咬东西,此时,最好在床缘的横杆上装上保护套。

9~12 个月的婴儿:这时,多数婴儿拉着东西就能站起来,要将床垫调整到最低位置。而且,床围和比较大的玩具都要拿掉,否则,不安分的小家伙很可能踩着它们爬出床外。


幼时不安全体验导致他变得孤僻冷漠


  方峻是因为人际交往困惑而前来咨询的。他在人际中表现得孤僻而冷漠,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喜欢一个人独处,即使有人主动表示友好时,也是本能地退缩。在咨询过程中,他的目光很少和咨询师接触,即使有接触也飞快地移开。他很少主动说话,咨询师问一句,便答一句,一副冷淡而漠然的表情,期间,除了叹气,就是不停地表示“感觉好累”,“没什么意思”。


    临床诊断: 妈妈的严厉让他成为“冰箱”宝宝

       名词解释:


  冰箱宝宝:在情感发育中受到干扰而造成情感障碍的孩子,因其大部分性格冷漠孤僻,心理专家称之为“冰箱宝宝”。


  经深入沟通了解到,方峻的妈妈对他管理很严,本来严格也不一定不好,但是,方峻的妈妈不允许孩子哭,怕被周围人听见笑话,或者怕“扰”到周围人;因为不让哭,结果,方峻开心笑的时候似乎也不多。在方峻记忆中,妈妈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似乎很少露出笑脸,仅有的开心也只是在看到自己“乖”、“听话”的才会有。


     未能形成安全的依恋 让他的心理发展延迟


       孩子的情感体验要远远提前于思维认知的发生。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在这点上,最显著的是婴幼儿对成人的依恋。而方峻面对妈妈的严厉,根本没有机会去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反应,他直接被“噤声”了。他和妈妈之间也没有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


  没有形成健康依恋的孩子很难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像方峻一样有很多不能形成依恋的孩子,都出现了心理发展延迟甚至出现自闭倾向。


   情绪不被接纳  让他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所有的妈妈都知道孩子需要一块安全的港湾,但是在孩子面前,有些妈妈却很难及时地觉察和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妈妈只有在看到方峻“乖”、“听话”的时候才有出笑脸,这就使方峻的情绪从未得到接纳和认同。妈妈对方峻而言是冰冷和不敢挑战的,所以他的消极情绪都未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在妈妈的压抑下,方峻的情绪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并没有一个安全的出口,他只能压抑它们,心灵体验只能被“冻结”。


  因此,方峻最不擅长的是是情感体验的表达,体现人际关系中,就是以冷漠和孤僻去隔离,去防卫,去逃避。在他的心理有这样一种心理模式:“只要我远离它们,我就是安全的。”这样的模式像一堵屏障,将消极的和积极的体验一并屏蔽掉。做得越少,风险越小;不做,风险可能更小。相应的,这种隔离的感觉会让方峻觉得更安全。渐渐地,方峻成了一个“冰箱”宝宝,长期处于一种类自闭的状态。


  当然,这与自闭症是有本质不同的,这里不存在生理上的先天原因。但是,“冰箱”宝宝确会受到类“冰箱”的父母的直接影响。一个人最早的记忆往往是情绪记忆,早期的情绪记忆也一直会影响到孩子的将来甚至一生,作为妈妈,对此应该具备清醒的认识。


  积极情绪情感与消极情绪情感可以相互转化


  情绪和情感可分为两种:消极的和积极的。积极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欢乐、满意、高兴、幸福、眷恋、自豪等;消极情绪情感则包括失望、忧虑、恐惧、愤怒、生气、焦虑等。积极情绪情感与消极情绪情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育儿建议: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促进宝宝自由表达情绪


       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常常伴有喜悦、愉快、满足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常伴有恐惧、不安、孤独、退缩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常常带给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等积极品质,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带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消极情绪虽然无可避免,但妈妈应该尽量培养发展孩子的积极情绪,重要的是促进孩子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发展情绪情感的体验和调控能力。


    要原则,不要控制;要尊重,不要溺爱。


  妈妈首先需要了解和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发现宝宝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与特点。反对以照顾为名义而进行控制,也反对以尊重为名而进行溺爱。


  梅梅的妈妈对此有着自己的体会:一次,梅梅要玩弹溜溜球,妈妈怕影响楼下,就自作主张让梅梅玩布娃娃。就在妈妈要告诉梅梅的时候,脑海中就突然有个声音提醒自己:“这是你的需要还是她的需要?”很快妈妈意识到问题所在,便对女儿讲:“让妈妈想个办法”,一边就把地毯铺上,然后便要求女儿亲自己一下,之后,梅梅便开开心心玩她的去了,就这么简单。


  但是,梅梅妈妈在遇到其他一些“原则性”问题上,便不会这样,一次梅梅看到路上有小朋友在玩纸风筝,非得要,她边说:“妈妈会给你买,但是妈妈现在没时间,你帮帮妈妈,我们下午买好不好?”虽然女儿有点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梅梅妈妈在下午第一时间便给女儿买了风筝,并和女儿一起拆开包装。梅梅妈妈说,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因为研究证明,延迟满足对一个人的心理体验和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发展需要良好的亲子互动


  有的妈妈只注重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刻意避免消极的情绪情感,这是偏颇的做法,因为,消极的情绪情感只能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避免。尤其是,一旦这种消极情绪情感反应发生后,妈妈对此事透露出的态度更加重要。当面对宝宝大哭大闹之时,妈妈也很容易烦躁,因为情绪是可以很快地传染的。婷婷的妈妈一直标榜自己的教养方式是民主型,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一种放任但不溺爱型,结果,婷婷总是“很乖”,拼命学习、考试,与案例中的方峻出现了几乎一样的状况。婷婷抱怨:“妈妈不管我,连骂一声都没有,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没有。”


  其实婷婷需要的并非是单纯的来自妈妈的赞扬、鼓励、欣赏等,而是情感互动。“我不担心批评,我担心在我们之间什么都没有。”因此,互动是第一位的,表达各自的感受是最直接有效的,因为此时,个人尽管不快,但却是自由的。


   宝宝情感发展离不开安全、温馨、适宜的心理环境


       父母尤其是妈妈,可以多有意识地做自我觉察,尽量不要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到孩子。情绪不好时,尽量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方式与孩子交往。在物理环境上,妈妈大多都能做得很好,但是在这种心理环境上却不一定。父母应着重建立好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通过和孩子大量的相处、交流,了解和理解孩子的特点,熟悉宝宝的情感表达方式,对孩子的需求保持较好的敏感度,并及时做出恰当的反应。比如:很多时候,当妈妈生气时,一般都不能像平时那样温和地为宝宝拿玩具,要么会不理,要么会略粗暴的扔过去,这些都是应该注意和尽量避免的问题。每次盈盈妈妈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会蹲下身子和盈盈沟通这件事,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盈盈虽小,每次都能用肢体语言回应妈妈,她会给妈妈一个拥抱,代表自己也理解妈妈。因为,在这种真诚的沟通交流中,没有孩子与大人的分别,孩子会感觉到与妈妈是平等的。


  小编语录:妈妈首先需要了解和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发现宝宝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与特点。不要以照顾为名义而进行控制,也反对以尊重为名而进行溺爱。


  专家介绍:


  公长伟,心理咨询与治疗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现职从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居家安全小玩意大推荐

    每年都有很多的宝宝因为一些意外而受伤,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款有意思的小玩意,让宝宝的居家生活更安全!

    一、防夹伤系列 

      1.安全门卡

  有多少宝宝被门夹过手?宝宝如果不小心锁了门,妈妈在房外干着急没办法也屡见不鲜。这款产品可以扣在门上,防止宝宝被门夹伤或反锁家中,适用于一般家居大门、房门,解除门的隐患。

  2.柜门保护扣

  当宝宝拥有了翻箱倒柜的能力,他每天都会乐此不疲的进行开开关关,因此被夹的手的宝宝也不在少数。这个小小的保护扣,可以安装到抽屉上,当抽屉开启到一定距离时,锁扣会锁死,宝宝也就避免了被夹伤的危险。

  3. 多用保护扣

  可以用到冰箱,柜门等处,装上这个,小宝宝就不能轻易打开柜门啦,避免了宝宝被关到冰箱里,或柜门夹伤手的危险。另外,存放药物的柜子抽屉更要小心哦,避免宝宝误吞药物。

       二、防撞伤系列

  1.防撞桌角:

  说明:宝宝爬行和蹒跚学步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和家具来一个“亲密接触”,那些尖利的边角,对宝宝来说可危险大了。有了这个小玩意儿,就可以防止宝宝被锋利桌角碰伤了。

  可以安装到一般家庭中的桌角、床角、书柜、楼梯角等位置。

  造型有球形的,也有直角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情况进行选择。

  2.防撞条:

  其实就是一个可以粘贴的橡胶带。把有粘性的一面贴到墙和家具的边上,宝宝如果不小心撞上去,因为有软软的橡胶带防护,就不会磕的很严重了。

  三、厨卫安全

  1.燃气旋钮保护罩

  如果你没办法阻止宝宝进厨房的话,这个小东西就有必要了。安装上这个,可以防止宝宝在你没留意的时候悄悄溜进厨房,打开燃气灶。

  打开燃气灶,听起来都是一个可怕的事情!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2.坐便器防护锁

  如果你的宝宝有到卫生间探险的习惯,你最好安上这个小东西,因为宝宝可能趁你不留意,很快速的把小手伸到马桶里“戏水”,或是把你的某样珍贵物品丢到马桶里啦。

  恩,还有报道,宝宝的脑袋钻到马桶圈里的,所以,防护是必要的。

     四、防触电系列

  1.安全电插防护套

  说明:宝宝天生喜欢用手指探索各种小孔小洞,如果家里的电源孔总是处于暴露状态,那可太危险了,所以介绍这款产品给妈妈们。这款产品选用绝缘材料制造而成,将防护套安装在电源插座上,可防止宝宝因用手接触电源插座而带来触电的危险,安全便利。 打开的时候需要用钥匙才行,3岁以下的宝宝不太可能打开,如果是3岁以上的宝宝,您的安全教育显然更重要了。

  2.省钱支招:     

       如果妈妈们想省点银子的话,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用:用宽胶带把电源孔封闭起来,要贴厚厚的几层哦,防止宝宝用东西捅破。

     有了这些东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宝宝意外受伤哦!但是,这并不代表爸爸妈妈可以撒手不管哦!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宝宝的成长也需要爸爸妈妈精心的呵护,给予宝宝足够的爱,宝宝才能茁壮成长哦!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心缺少安全感让她成为控制型妈妈


  张璐的宝宝已经2岁半了,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但最近几个月张璐觉得宝宝很烦躁,好想自己做什么都会让他不高兴,很难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还会有这样的反应。张璐说:“宝宝刚学会吃饭,一碗饭能吃进去小半碗就不错了,剩下的饭都会洒出来。我担心他会吃不饱,所以不管自己多累,都会从他手里拿过饭勺一口口地喂,但每次宝宝总是会很烦躁地把我的手推开。”有时候宝宝不小心跌倒了,不等他哭和喊痛,张璐会赶紧跑过去抱起宝宝,不住地说:“宝宝,不疼不疼!”可是宝宝却往往挣扎著哭叫起来。

  每到这样的时刻,张璐就会反复埋怨起来:“宝宝,妈妈这么爱你,对你这么好,你还要发脾气。到底要妈妈怎么做你才开心呢?”看得出来,张璐的内心中充满了不知所措的焦虑。

  临床诊断:内心安全感不足让她习惯性控制孩子的身心发展

       经过深入沟通了解到,张璐在自己的童年里,妈妈会为她准备好一切,但会要求张璐不要发脾气,甚至不准有坏情绪。一旦张璐表现出一点负面的情绪,妈妈就会反复对她说:“妈妈这么爱你,你应该感到幸福,不该不高兴。”在妈妈的情感控制下,张璐渐渐不能尊重和正视自己内在真正的感受,这造成她从小就具有安全感不足的倾向。

  控制是父母不安全感的投射

  当父母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感到不安全时,就会采用种种保护的方法,来习惯性地控制孩子的身心发展。例如,妈妈感到婚姻不可靠时,就会特别要求孩子听话,或者当孩子不服从自己的某些指令时,妈妈也会特别抓狂,强迫要求孩子服从。这种控制型父母的出现,不仅有他们在成长经历中的自身问题,也和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养模式相关。在控制型父母抚养下长大的孩子,在其长大成为父母时,也往往会容易成为控制型父母。

  因为,经过了一代代的积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会成为一种固化的模式,或者说是习惯,即每当自己感到不安全感时,就会去反复控制孩子。所以,在张璐做了妈妈后,她也很自然成为一个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妈妈。她试图控制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更爱自己,依恋自己,从而获取更多的安全感。

  妈妈的控制导致孩子无法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为妈妈自身的状态,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如果妈妈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就会把孩子带离自然法则所指引的成长之路,而变成复制妈妈的生命状态,而这是不正确的。

  张璐沿用自己妈妈的教养模式,希望通过对宝宝无微不至的照料来换回宝宝爱的回应。她用这种方式来塑造孩子,要求孩子,甚至想用自己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这直接导致宝宝无法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内心力量不够强大,过早接触充满了冷和硬的外在世界,这给宝宝带去了挣扎和迷茫。所以,宝宝的情绪是抗拒的、烦躁的。

  育儿建议: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体验着每一种丰富的感受:体会充满爱的情感、观察各种生命的色彩、触摸他们好奇想探索的东西……妈妈应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让孩子的身体、感觉、情绪、心理等各种内在的生命因素都得到完整的发展。

  充满爱意地与自己的内在世界进行连接

  其实孩子的出生,将重新唤醒妈妈的内心,这也是妈妈生命应该经历的历程。张璐不妨带着一份好奇,走上一条探索自我生命的成长之路。因为若想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就需要先进入自己的内在生命。因为我们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爱自己、建构与自己和谐的关系,才能够了解他人、爱他人、与他人建构和谐的关系。

  张璐首先要跟随孩子生命的脚步,重温一遍自己的童年,看看在自己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遗失和匮乏了什么,看看自己是否也像孩子般渴望爱与被爱,检测一下自己是否被欣赏和被接纳,看看自己是否也很渴望被关注和被重视。在这样的反思与觉察中,张璐会看到一个隐藏在自己生命中没有长大的内在小孩。那时候,她就会明白为什么宝宝的抗拒会很容易伤害和激怒自己。

  最后,如果张璐坚持去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充满爱意地与它连接,她便会重新开始了解和认识自己,接纳和改变自己,并重新整合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己。现在所有的问题与烦恼也就会自然地随之消散了。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来说,最好的父母之爱,当然是无条件的爱。但如果这份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应当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爱,那对孩子来说,爱就变成一种交换。尤其是父母强迫孩子的情绪情感符合自己的要求,对孩子来说,也会变成心理的重担。就像张璐一样,如果她忽略孩子的感受,将自己的情绪投射给孩子,孩子就会更加矛盾与冲突。即使张璐的努力最后有效果的话,也只是让孩子变得服从与压抑而已。从长远来看,肯定会伤害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

  所以,张璐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用更多的耐心,与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途径。例如在下一次,当孩子发脾气时,张璐可以先用目光关注著孩子,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用良好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了孩子的不开心。慢慢地,妈妈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可以孩子与建立一种宽容的安全关系,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即使在妈妈面前表达不满,妈妈也不会控制、抱怨自己。孩子就会渐渐开始信任妈妈。同时,孩子也可以在妈妈身上,学习到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良好方式。这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来说,也非常重要的。

  妈妈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 而不是自己的认知

  许多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时常会分不清正常教养与控制之间的区别,当孩子对父母的做法表达强烈的不满时,父母往往会非常委屈:“我已经尽心尽力照料孩子了,为什么孩子还会对自己这样呀?”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点就是:父母究竟是以孩子为中心来教养孩子,还是以父母自己为中心?

  如果父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教养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来生活,那自然所表达出来的教养行为,就变成了控制。如果父母是按孩子自己的意愿来教养孩子,让孩子成为其自己,那自然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就是正常教养行为。所以,究竟是按照孩子的意愿,还是父母的意愿,来照顾孩子?就成为是否控制的分界点。

  例如有一次,在某间咖啡厅里,冷气开得并不足,室内温度并不低。但有一位妈妈推著婴儿车进来之后,就随即给孩子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看得出来,孩子并不愿意,不停地哭闹,并反复试图去解开胸口的纽扣,但妈妈却反复说道:“宝宝,这里有冷气,你要穿暖一点!”

  用这种方式长时间抚养孩子,就会让孩子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我的感觉并不正确,只有妈妈的感觉才是正确的。”长大之后,就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可否认,这个妈妈的愿望是良好的,她担心孩子会着凉,但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是自己的感受,只有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康的自我。

  小编语录:妈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可以孩子与建立一种宽容的安全关系,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即使在妈妈面前表达不满,妈妈也不会控制、抱怨自己。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刚出生的丫丫觉得襁褓很安全

  古人说:“初生儿出月,必须入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但是,很多妈妈会困惑,用襁褓是不是太老套啦,把宝宝用蜡烛包包绑缚起来是不是会束缚宝宝手脚的发展,对话身体的襁褓专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的感受,让妈妈更科学地对待、更正确地选择传统的育儿经验。

  刚出生的丫丫觉得襁褓很安全

  我有个很有科学观念的妈妈,是个思想新潮的妈妈!听妈妈说,从我还在妈妈的肚子里面的时候,她就和家中老人们的传统观念“碰撞”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她的科学观点胜利了!

  妈妈说襁褓会束缚我生长发育

  很快,我出生了,我的出生让全家都非常高兴。不过为了给不给我用襁褓,家里还发生了一场观念的“碰撞”呢!奶奶认为我应当包裹襁褓,而妈妈却认为襁褓是老观念,会影响我的发育。

  “包襁褓是老底子传下来的,肯定有好处,必须得包!而且,冬天,宝宝腿脚乱蹬,很容易着凉呢!”奶奶生怕自己精心做好的襁褓没有用武之地,强烈推荐让我包着襁褓。

  “襁褓没有什么用处,只会束缚丫丫的活动,会让手脚发育更慢!”妈妈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坚持不让奶奶给我包上襁褓。看妈妈这样坚持,奶奶最后只好叹一口气,让妈妈把我从襁褓里抱出来。

  没有襁褓的包围和保护  

       我很容易受到惊吓妈妈,其实我还挺喜欢在襁褓里面的感觉呢。刚刚离开了妈妈的肚子,我感觉环境有点不一样,总有点害怕的感觉。奶奶给我包好的襁褓暖暖的,一点儿也不紧,其实也很舒服呢。不过这些妈妈可听不到呢!

  当天晚上,我正安心的睡着,突然耳边传来好大一声巨响,吓得我立刻哇哇大哭起来。四肢控制不住到处乱踢,把小被子都踢开了。

  “孩她爸,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原来是爸爸不小心把被子摔到地上了呀!可是害怕的我还是忍不住哭闹不止,不管不顾地乱踢乱动起来。

  躺在襁褓里好像躺在妈妈怀里感觉很安全

       “怎么办,宝宝怎么哄也睡不好。”妈妈担心的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奶奶拿着棉布做成的毯子走了进来。“试试包下襁褓吧!新生的孩子神气怯弱,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惊吓,一旦受惊很容易气血紊乱乱踢不止,用襁褓可以让宝宝感觉舒适安定,阻止惊踢,睡得更安稳。”奶奶一口气说了一大长串的话。

  这次妈妈没有马上反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奶奶手中的襁褓,有点犹豫的开口:“给孩子包裹这么严,不会让手脚发育不好吗?”

  奶奶笑着说:“给孩子包裹当然不能太紧,太紧的话就成了大家说的蜡烛包包了,把丫丫捆得像个小粽子,容易阻碍孩子的发育,我也会心疼的,只要松紧正好,就没关系,还可以让他们睡得更安稳。”

  哈哈,听了奶奶的话妈妈终于重新给我包上了襁褓。其实襁褓只要包得不紧不松,还是很舒服呢。这下子,我又有了安全感,好像回到了妈妈的怀里一样。渐渐地,我安静下来,开始做起了美梦。

  点评:襁褓适宜初生1—7周新生儿

  襁褓就是用棉布做成的被子和毯子,以包裹新生儿。试验证明,襁褓对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让他们感觉更加安心,拥有更好的睡眠。同时襁褓也可以让受到刺激的宝宝更快安静下来,阻隔更多的外来刺激。对于丫丫妈妈对于襁褓阻碍宝宝手脚发育的担心,我们不必矫枉过正。长时间的包裹必然会让宝宝活动受到束缚。因此襁褓对初生1-7周的宝宝更有效。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就不必使用襁褓了,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让宝宝更好的发育。

  襁褓是蜡烛包包吗?

  如何包襁褓也是有很多学问的,一不留神方法不对就成了传说中的蜡烛包包了!

  襁褓需松紧适宜,太紧就是蜡烛包包了

  新手爸爸妈妈们要掌握好松紧。太紧就成了蜡烛包包阻碍孩子的发展,太松就达不到襁褓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生性敏感的宝宝包襁褓的效果更加明显。但任何宝宝都在初生阶段对襁褓的反应更明显。一旦宝宝超过8周,妈妈们就可以考虑给宝宝解开襁褓,以防止襁褓阻碍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另外父母也应根据季节情况来适当增加减少包裹襁褓的时间。如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包裹,天气过于炎热的时候不适合过分“捂”孩子。否则更容易让宝宝感觉不适。

  专家观点:

  王应麟:新生儿肢体完全放开的做法不可取,但亦不能包裹过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专家王应麟教授在“育儿经”中谈到认为,将新生儿肢体完全放开的做法不可取。首先,由于新生儿长期蜷曲于母体,出生后仍保持这一姿势,而成长中的肢体是要放开的,所以这种入襁褓的做法是帮助其适应新的肢体顺直的状态。

  不仅如此,他还介绍说,国外新生儿由于不入襁褓,所以常见四肢微蜷像趴着的小青蛙一样睡眠的新生儿,小儿的睡眠质量差,因此出现睡眠障碍,也影响胸廓的发育。

  其次,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受到惊吓,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婴儿的肢体舒展固定,才能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

  新生儿刚刚出生,肌肤过于稚嫩,“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王教授告诫说:新生儿的身体应该“见风月”,也就是包裹孩子的襁褓不宜过暖和包得过严,而且要少许着一点微风,否则,会令“肌肤脆弱”。王教授建议,可以给婴儿穿上小布衫,再用薄棉被或布单适当包好,让小胳膊小腿有一些活动余地就可以了。

  

安全实用的防蚊小妙招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在药店中就可以买到,价格也很实惠,妈妈们可以将它溶解于水中,然后放到可以喷的小瓶子里直接往身上喷就可以,网上有说可以服用驱蚊的,但是对宝宝来说它的效果和安全性都有待商榷,所以妈妈们最好不要给宝宝食用维生素B1。

       薄荷叶子

       薄荷叶在网上很便宜就一大包呢,夏天到了,薄荷茶更是清凉爽口很受欢迎,小编就喜欢随身带着薄荷叶,不但味道好闻而且驱蚊效果也不错,不过太过浓的薄荷茶也是有刺激性的,可要注意别给宝宝服用很浓的薄荷水,薄荷茶还有薄荷糖。

      驱蚊贴或者驱蚊手环

      如今这两样驱蚊神器可是火的不得了,但是小编确要告诉大家,年纪小的宝宝最好不要使用这两样东西,首先是它的味道太过刺激,然后是要注意宝宝的误食,虽说一些防蚊的东西都标榜自己是天然的,但是一些添加剂的存在还是在所难免的。

      面对网上各种各样的驱蚊方式,尽量使用物理方法和一些天然的如植物驱蚊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宝宝被伤害。

儿童安全用药有三原则

  几起幼儿园老师给孩子集体吃“病毒灵”事件,在社会特别是家长中引起轩然大波。郑州市儿童医院药学部陈海燕主任说,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表明社会在安全用药方面存在很多误区。

  陈海燕说,是药三分毒,药品治病的同时往往有副作用,儿童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脆弱,用药一定要谨慎。

  “新生儿及幼儿胃肠蠕动较慢,可增加部分药品吸收,同时,新生儿肝脏功能只有成人的20%~40%,肾脏功能只有成人的30%,排除药物毒副作用的能力较弱。”陈海燕提醒家长,千万不能给孩子滥用药物,生病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儿童不是成人缩小版,特别是新生儿及1岁以下幼儿肝脏及肾功能发育不全,用药更应该提高警惕。”陈海燕说,应尽量使用儿童专用药,专用制剂安全性较高。

  儿童用药安全应坚持三个原则。陈海燕介绍,儿童用药应首先考虑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制剂一般依据小朋友需求选择了合适剂型,标识完整清楚,不苦易喂食,且用量好掌握,一般为口服液、颗粒、液剂糖浆等。”其次,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要精准,无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家长严密管控,特别是1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以药水为主,用量精确,口感好宝宝也更易于接受。第三,不能自行服药,不要混合服药。“使用药物最忌吃别人的,或是以前剩下的。即使是类似的症状,但只要不是专业医师,在判断上也很容易出错。”

谁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谁

       我听到许多妈妈讲,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所以特别粘奶奶。

  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说:谁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粘谁!对这句话,大家不是很理解,因为她们从来没有吓唬过孩子——在一个不用“如果不听话,大老狼会把你叼走”、“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孩子早成为基本常识的年代,相信现在没有人这样做了,但孩子们为什么仍然没有安全感呢? 这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

  “爱”怎么会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呢? 这是因为心理不成熟的我们,会将自己的“爱”及“珍重”通过表情和语言一览无余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孩子稍微磕拌一下,就会哎哟大叫;孩子被其他孩子推一下,就会噢地惊呼;尤其是那些保姆和老人,因为是给别人照看宝贝,心理非常有压力,为了告诉自己、也告诉宝贝的父母,就会将这种一惊一乍的行为表现得更为夸张。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吸收性心智期”,他们要从环境中的人那里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如果跟他在一起的人这样小心翼翼,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根源。

  这样的孩子一步都不能离开那个使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人。如果父母、老人和保姆同时在带这个孩子,而保姆最具这种特征的话,孩子遇到不舒服和危险时,就会去找保姆而不去找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吸收性心智期”,我们最好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吸收没有任何内在建构的人的精神状态而形成孩子自己的精神状态。

  看看布丁妈妈是如何诠释的吧,作为妈妈的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呢?

  我们这样对待过布丁吗?

  有过。一岁三个月的布丁随地小便,完事后,刚想拍拍屁股走人,熟料一脚踩上,一打滑,哐当,了个腿朝天,头朝下,布丁爷爷快速跑过来,义愤填膺状,狠狠踹了两脚地板,抱着布丁颠了又颠,哄了又哄。某日,布丁在床上跳舞,旋转着到了床沿处,正自我陶醉状,我见状惊恐万分“啊.。。声扑过去抱住布丁,颤颤悠悠地说“妈呀,幸亏没掉下去”,布丁莫名其妙,其实人家完全能把握好度,知道啥时候该用华丽的转身,完全不用担心坠下舞台。还有,布丁曾被KFC的门卡过一次手,我当时一个人带着布丁在银广KFC门口,看到布丁的手硬生生的被挤进去,我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在布丁的手拿出来后,我惊慌失措的一边安抚布丁,一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喊老公的名字。布丁无大碍,但我六神无主、高度紧张的样子,吓坏了她,布丁紧紧搂着我不敢松开。

  都是源于爱,源于对布丁无微不至的呵护,才希望布丁生活的空间里全是安全的东西,即使发生了不安全,也要从感情上淋漓尽致的把担心把心疼表现出来。

  但更多时候,我们对布丁有些不在乎。刚会爬的布丁,喜欢向茶几底下冲刺,茶几的高度正好是她爬行时抬头达到的高度,我曾用手护住茶几边缘,防止她磕到碰到。她姥爷禁止我这样做,说“她碰到一回后,就知道低头出入了。”果不其然,布丁在被撞过几次后,能准确得把握好低头抬头的频率,顺利通过茶几底部。布丁现在知道开水,发光的灯泡,冒热气的粥都是热的,她不会轻易的去动,我们没有强制性制止她不许动,这些都是她自己靠触摸和观察摸索出的经验。

  我们生活的环境不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有限度。在我们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余下的只有让她自己去体会去经历,给她足够的爱心支持,适当的放手,她才能体验到什么是安全感。“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支持,不需要的时候给予他自由”

  还有种说法是,有安全感的孩子能正视分离。这点我赞同。分离时孩子的哭闹和平时的粘人是孩子表达感情的相似方式。布丁一直能正视分离,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她,妈妈离开,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她都能欣然接受。布丁从小是奶奶带大的,在奶奶出门或回家的时候,只要给布丁说明,布丁就会摆摆手说再见,因为她知道我们是爱她的,是说话算话的,会准时回来,所以她放心让我们出去。

  布丁是个不粘人的小孩,我很欣赏这个小孩通情达理的做派。

家有小孩电器该如何安全用


     大家电:小小童锁很重要


   购买大家电的时候,不知各位有没有在意过“童锁”功能,童锁功能一旦设置后,儿童的乱摁将不会对机器的运作状态做出改变。对于一些内部容积较大的家电来说,这种功能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在设置开门、关门的时候。


   洗衣机的内筒世界很吸引孩子。儿童因好奇或者是玩耍而钻进洗衣机内筒里被卡住的新闻比比皆是。父母在洗完衣物之后,应将洗衣间或者卫生间的门关好,待洗衣机干燥后,及时将舱门盖关好。如果无法保证孩子能够与敞口的洗衣机隔离,不妨在洗衣机内筒里防止自制的简易搁架,可以阻挡儿童往里爬。在洗衣机运转的时候,也要设置好童锁。


   冰箱大容量抽屉装下一个儿童绰绰有余。虽说如今的三门、两门冰箱下部都是抽屉式储物盒,杜绝了宝宝好奇爬入的可能性,但依然有不少超大容量的多门冰箱和对开门冰箱,可惜目前并没有可以分别加门锁的冰箱。


   小家电:谨防辐射危害儿童


   微波炉置于橱柜上方避免儿童接触。微波炉是孕妇和儿童都应该远离的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尽量不要在其左右,烹饪结束后也应稍等一会儿再打开舱门。不少家庭都是将微波炉组装在橱柜上方的部分,这其实很好的避免了儿童因为好奇去摆弄微波炉。


   电磁炉使用结束及时收起。电磁炉因为使用电磁加热,面板上会留有比较高的余温。这种热度与燃气灶的明火不一样,孩子因为好奇去触摸电磁炉表面而被烫伤的误伤事件也非常多。在使用完后,家长们应及时收起来,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浴霸强烈光线易灼伤孩子眼睛。浴霸的灯泡可以在短时间内能使浴室快速升温,在冬天使用时可以保护宝宝不会感冒。但浴霸灯泡的强光很容易灼伤眼睛,过于耀眼的灯光干扰了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功能。如果经常直视浴霸的灯光会削弱婴幼儿的视觉功能,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在使用浴霸时,家长要教育儿童不要把眼睛直接对准浴霸灯,尽量减少视线与灯泡的接触,从而减小伤害。


   电吹风不宜直吹儿童。电吹风的辐射非常大,特别是在开启和关闭时辐射最大,功率越大的产品辐射也越大。在使用电吹风时,因为直接对准头部,很容易引发头晕、乏力,所以尽量不要给儿童使用电吹风。

 
 

 

为孩子选一辆安全自行车

  好的儿童自行车的标准是什么呢?看有没有防护装置;看车闸与车把间距离是否过大;可拆卸的小零件是否容易入口;突出物是否容易伤到孩子;看车子是否适合孩子的生理特点;看包装是否合格。

  作为父母在孩子选购儿童自行车时,往往看着花花绿绿的设计,完全凭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但实际上,选购儿童自行车是需要从宝宝的使用角度来评判。那么,好的儿童自行车的标准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来教爸妈选购儿童自行车。

  1、骑行是否轻快,这一点,父母没有办法去试骑,但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方法。比如,可以询问售货员,车的中轴是采用金属轴承的还是塑料件,车的前管安装前叉的部分采用的是否是塑料件(可轻易识别),车子的轮圈采用的是钢圈、充气的还是塑料发泡的。判断标准比较简单,那就是,采用塑料件的,传动效果都会比金属件差,骑行和转向不灵活轻快。

  2、塑料件的材质是否过关,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和手感判断。颜色鲜艳光亮,透明感强,手感温润的材质好。塑料件如果用回料色泽不光亮均匀,而且在冬季气温低时,很容易碎裂。夏天长时间日晒,也会很快老化褪色,发脆开裂。

  3、附件合理,内销的儿童自行车,往往装备齐全,前后泥板,工具箱,车篮等等。实际上,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雨天和泥地中骑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泥板如果有锐利边缘或突起,反而还有安全隐患。

  4、儿童自行车的外胎要花纹清晰,内胎要好,否则父母就有了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每次宝宝要骑车,你就开始锻炼身体,给车子打气。

 6招教爸妈选购儿童自行车

  1.看有没有防护装置。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童车鞍座最高高度等于或大于560mm的儿童自行车应装一只盘链罩或其他防护装置。

  2.看车闸与车把间距离是否过大。儿童自行车闸与把间的最大握距尺寸过大,儿童骑行中不能制动刹车,而极易造成人身伤害。

  3.可拆卸的小零件是否容易入口。有的儿童自行车上的小零件很容易被拆卸下来,在无人看管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这些东西放进口中。

  4.突出物是否容易伤到孩子。童车标准中对突出物有严格的规定,是为了避免对幼儿造成刮伤、硌伤。

  5. 看车子是否适合孩子的生理特点。选购时结合儿童的年龄和身材高矮,选择合适的尺寸。儿童自行车的鞍座高低最好是可调式的,这样,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6.看包装是否合格。在此次抽查中不合格的童车中还存在着包装标志、使用说明书不合格等,车上未标注制造厂名,未标注警告语等一些重要的提醒消费者使用的信息。

清除宝宝房里的安全隐患

    以宝宝卧室(儿童房)为例,它兼具了游戏、学习、独处、起居等很多功能,宝宝在自己卧室里待的时间很长,因此,儿童房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天,我们就来和妈妈一起来找找宝宝卧室里有哪些小陷阱,并且将它们一一清除,让宝宝在儿童房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和休息吧!

  陷阱1:窗边的惊吓——窗帘

  儿童房里自然少不了窗户,这是宝宝观察外界的窗口。但父母应注意的是,带有拉绳的窗帘对宝宝来说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一些竹木、金属或塑料等比较重的窗帘材料,一旦宝宝拉动拉绳,锁定装置松动,窗帘会快速滑落,轻者造成对宝宝的惊吓,严重的还会造成对宝宝的伤害。儿童安全不容忽视。

  落地式厚重大窗帘也会吸引宝宝的兴趣,他们觉得裹在里面很有趣,但当宝宝卷在厚实的长窗帘内,双眼被蒙上,他们就极易失去方向感,越站不稳就越乱动,以至于越裹越紧,导致窒息等事件。

  【安全对策】

  儿童房里的窗帘尽量选择横向拉动的传统窗帘,避免不使用垂直拉动的卷帘、罗马帘等。

  陷阱2:脚下的羁绊——地板

  对于喜欢爬来爬去或者蹒跚学步的宝宝来说,平整光滑的地板是他们走向开阔世界的最好的道路。但在选择地板时也应注意,过于光滑坚硬的地板,宝宝容易摔倒、磕痛;但地板上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接缝,也容易绊倒宝宝。

  【安全对策】

  1. 地板的材质可选用地毯、壁布、原木、软木地板等,这些地板能带给宝宝安全和温暖的触感。地板的材料也应便于清洁。不要选择塑胶地板,市面上一些不合格的泡沫塑料制品(类似于拖鞋材料)如地板拼图,会释放出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质。

  2. 在儿童房内铺地毯之前,要在硬地表上设一个衬层(塑胶制成),并固定好四周的地毯边,防止地毯滑动致使宝宝摔倒,容易造成儿童安全伤害。


  陷阱3:睡眠的惊险——儿童床

  儿童床是宝宝每日休息、睡觉的场所,如果不够稳固或栏杆过于低矮,宝宝睡觉或者玩耍、攀爬时很容易翻下床摔伤。儿童房安全很重要。

 【安全对策】

  1. 儿童床的床体要牢固稳当,最好选用一张比较低矮的儿童床。

  2. 儿童床的摆放位置最好选择在没有门窗的那面墙,靠墙紧贴,一是可避免儿童床翻动,二是可避免宝宝掉到床和墙的夹缝中。此外还可以为宝宝以后的需求预留出展示空间。

  3. 儿童床两端最好有护栏,且栏杆间隔不要太宽,避免宝宝的头部伸出护栏后被卡住。

  4. 在床边地面上铺上厚厚的地毯或地垫,避免宝宝一不小心掉下来碰伤头部。

  陷阱4:无所不在小触角——电器、电源

  现代家庭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离不开电器,儿童房里也满是生活电器的身影。威胁了儿童的人身安全,但电器和电源插座对幼小的宝宝来说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危险,例如电器辐射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成长和发育,特别是脑部的发育;没有保护措施的电源插座可能会引起触电等事故。

  【安全对策】  

  1. 电视、手机、微波炉等辐射较大的电器不要放在儿童房内。

  2. 儿童房内应选用带有插座罩的插座,墙上用不着的插座应套上安全盖,防止宝宝把手指插入插座内。台灯和电器要安装漏电保护器,最好选用有安全变压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设置在较高的位置,尽量不要让宝宝触碰。

  陷阱5:缤纷的背后——装修

  想必大多数爸爸妈妈都在为装修一个色彩缤纷、天真童趣的儿童房而煞费苦心吧!但这些五光十色的涂料、建筑材料甚至家具中,可能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特别是新装修的儿童房。在目前,一些涂料挥发的有害物质,人们感觉不出来,仪器也很难检测出来,但对宝宝却有不小的影响,会给宝宝脆弱的呼吸系统和肝功能造成侵害。

  【安全对策】

  1. 儿童房最好不要使用天然石材,如大理石和花岗岩。装修时材料、壁纸等应选择有害物质限量达标的,油漆和涂料最好选用水性的,不使用含铅油漆。施工中的辅材也要采用环保型材料,特别是防水涂料、胶粘剂、油漆溶剂等。

  2. 新买的用于装饰房间的彩色布料,应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并反复漂洗,晒干后再用,能够清除其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3. 新装修的儿童房不要马上入住,应在装修后,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排毒”净化空气,以避免污染物残留在空调密闭环境中,对抵抗力弱的宝宝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4. 平时,应加强儿童房间的通风换气,注意选在空气清新、污染指数较低的早晚时段进行。

学步车成为新的安全隐患

 卖得挺火:学步车成育儿必备

  在沈阳某商场的婴幼儿商品区,记者看到大概有五六种品牌、十几种型号的学步车。一位准妈妈正在挑选,导购人员介绍称:“这款卖的最好,能自由调节高度,一直能用到孩子一岁多,不会翻,非常安全。”很快,准妈妈动了心,掏钱买下了这款价格为498元的学步车。而在淘宝网上,学步车的销售更加火爆,记者看到一款“多功能学步车”的交易记录,30天内就有697笔。

  记者了解到,学步车几乎成了年轻家长育儿的“必备品”,在多数有4个月到周岁宝宝的家庭里都能看到它。宝宝刚5个月大的徐女士说:“宝宝太小,有时看不过来,把她放在学步车里,腾出手来干点儿活,就省心多了。再说,还可以帮助孩子学走路,孩子坐在里面玩得也挺高兴,走得可好了。”

  在一些年轻父母眼中,学步车既能帮家长“减负”,又能帮孩子学走路。同事亲友家生孩子,不少人还把学步车当成实用的礼物赠送。

  走访医院:疏忽让孩子很受伤

  其实,学步车并非就是宝宝的“保险箱”,如果家长把宝宝往里一放,疏于看护,就等于将宝宝推向危险。

  记者走访沈城多家医院发现,近两年学步车导致宝宝受伤的事件还真不少:有宝宝手指、脚趾卡车里拔不出来,家长连孩子带车子一起搬来医院的;有学步车前进或后退突然被楼梯或台阶挡住翻倒,滚下楼梯磕伤的;还有宝宝在车里一会儿站一会儿坐,重心不稳侧翻摔倒的……

 此外,有了学步车帮忙,也使孩子接触到了平常触碰不到的危险物品。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烧伤中心护士长朱婕查阅病案记录告诉记者,最近平均每个月收治6-8例3周岁以下被开水烫伤的孩子,最多1个月12例,近半数是孩子使用学步车时撞翻了开水瓶、热水杯等热源所导致。

  儿科专家:过早使用影响发育

  除了摔伤、烫伤等意外,许多家长不知道,过早或不当使用学步车,同样会对宝宝造成损害,而且关乎宝宝的生长发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赵亚茹主任介绍,孩子一般到七八个月时,才能坐得稳,四五个月大的宝宝肌肉、骨骼力量还很弱,总在学步车上坐着,脊椎负重,容易导致脊椎侧弯。而且,孩子还没到腿部用力的时候,经常用力蹬学步车,将来很可能出现X型腿、O型腿、足内翻等问题。

  最大的误会就是,很多家长认为学步车可以帮孩子早点学会走路,事实正好相反,总坐学步车,孩子会形成依赖,不但不能帮孩子学走步,反而导致孩子不敢独立行走、走姿异常等。而且,4-6个月的孩子多爬有助于四肢发育和协调性的发展,过早学走路如同“拔苗助长”,会影响孩子发育。

  “从医生角度讲,我不赞同家长给孩子过早使用学步车。”赵亚茹说,使用学步车应在孩子8个月到1周岁间,每天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使用时家长不可疏忽看护。此外,学走路是宝宝的一件大事,正是亲子互动的最好时机,父母的陪伴与训练对宝宝心理成长十分有益,学步车代替不了。

宝宝首饰安全很重要

 戴上“长命锁”出现皮肤过敏症
  
  门诊病例:上周五,小梦梦出生一百天,奶奶给她戴上了一个长命金锁,金链子、金锁片看上去非常漂亮。按传统,奶奶特意将金锁塞进了小梦梦的襁褓,让她贴身戴着。不料,下午的时候,小梦梦的脖子周围出现了很多小红疙瘩,到医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佩戴“金首饰”引起的过敏。
 
  释疑:“一般情况下,纯金银首饰对人体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需要警惕的是,不纯的金饰中含有镍或铬等金属,这些成分都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尤其是对皮肤娇嫩的婴儿来说,过久接触这些东西,会增加患上过敏性皮炎的几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主任医师吴桂芳说。
  
  吴桂芳表示,不提倡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佩戴饰品。
  
  银镯“小铃铛”钻进了宝宝鼻孔
  
   门诊病例:关于孩子是否佩戴饰品的问题,济源的谢女士提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原来,两个月前,谢女士家的贝贝1周岁生日时,谢女士给孩子买了一副挂满铃铛的银镯子。贝贝戴上银镯子没事就喜欢用小手扒拉着玩,其中一个小铃铛“脱轨”后,贝贝不知怎么地就将其塞进了鼻孔里,随之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谢女士急忙将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释疑:“带有小部件的饰品,很容易被宝宝误吞到体内或卡在喉咙里,造成窒息。很多首饰原料都属于重金属,如金、银等,若孩子将其含在嘴里,可能会造成重金属中毒。”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刘磊说。
  
  刘磊表示,一些质地较硬的手镯等饰品,长期在小孩手腕上磨来磨去,还容易擦破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发炎等。
  
  给宝宝佩戴饰品要以健康为主
  
  吴桂芳表示,如果有些父母坚持让宝宝佩戴首饰,要尽量选择无害并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首饰。购买金属首饰时,要到质检合格商店购买有信誉的产品,如果是含金量较高或宝石类饰品,要放置半年至一年后,待放射性强度降低后再佩戴。她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来源不明的金银饰品,避免劣质饰品中的某种元素对皮肤造成伤害。如果孩子长期佩戴,一定要定期去正规珠宝店清洁首饰,避免细菌滋生。
  
  刘磊建议,选择首饰不宜过小,以免孩子误食卡在喉咙而窒息。选购时还要注意镶石、焊接是否牢固,不要选择造型上有尖、爪以及做工粗糙、毛坯打磨不光滑的饰品,避免刮伤孩子皮肤。请别伤了宝宝

乘车,父母怀抱不是安全港湾

    专业分析:副驾驶位可能最不安全

  雄峰日产的汽车培训师告诉记者,大人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不安全。父母抱着孩子,可能因为抱的姿势不对,在车辆急刹车或碰撞等情况下,孩子头部容易撞上前面硬物甚至被甩向车头。即使这些因素都解决了,因为安全带也是根据成人身高设置,在车辆紧急制动过程中,安全带也可能勒紧孩子的颈部等导致其受伤或窒息。而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有研究显示,在每小时48公里时速下的碰撞,抱孩子的大人就足以在一个7公斤婴儿身上产生140公斤的前冲力,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

 市场隐忧:儿童安全坐椅“叫好不叫座”

  记者走访佛山车城众多4S店了解到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车时,从来没有注意这款车是否有儿童安全坐椅的卡口。广汽溢丰店销售顾问陈涛缘称,大部分4S店都有厂家配套的儿童安全坐椅,但几乎没有促销员会把这个当成卖点。在日常促销时,4S店会将儿童安全坐椅作为礼品赠送给消费者,但极少有消费者考虑在提车时怎么给爱车安装儿童坐椅。

  安全提醒:

  配安全坐椅,让孩子坐后排

  专家认为,儿童安全坐椅应该成为儿童乘车的必备约束系统。终于,在最近对儿童乘车安全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我国第一部有关儿童乘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安全坐椅等相关产品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最快将于12月起正式执行,给车主选购合格的安全坐椅带来很大便利。

  值得提醒家长的是,购买儿童安全坐椅后,要注意如何安装。特别是儿童安全坐椅能反向安装的最好反向安装。在真正出现事故时,冲击力总是朝向车头部分,反向安装儿童坐椅,可最大限度分散冲击力。并且,儿童安全坐椅不应放在前排副驾驶位置。

宝宝安全吃蟹的小细节

     幼儿的阳气不足,如果吃了过多的螃蟹,更容易引发肠胃不适。更为严重的是,螃蟹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较高胆固醇,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出现风疹块;如果孩子患有哮喘,食用螃蟹就会导致哮喘复发。

  有些孩子不能吃螃蟹

  多大的孩子可以吃螃蟹?能吃多少?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而不同,有的孩子不是过敏体质,或者不属于脾胃虚寒的体质,就可以多吃些;有的孩子容易过敏,或者脾胃虚寒,那就不要吃螃蟹。

  当然,即使孩子能吃螃蟹,也要悠着点,适可而止,不能贪吃。幼儿的体质毕竟不如成人,可以吃点蟹黄或者蟹肉,但量也不宜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来确定吃的量,要以孩子没有感觉不适为原则。在吃螃蟹时最好同时食用含有生姜汁的调料,这样可以起到防寒暖胃的作用。

  对于患有感冒、发热、腹泻的孩子,若是吃了螃蟹,会使病情加剧,因此家长最好不要给他们吃螃蟹;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肝炎活动期的病人,最好不吃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或不吃螃蟹,因为食后容易引起腹痛和腹泻;过敏体质的孩子,或者患有哮喘等慢性病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螃蟹。如果吃了螃蟹后引起腹痛和腹泻,可用紫苏15克、生姜5片煎服,以止痛、止泻。

  存放的熟螃蟹必须回锅

  吃螃蟹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蟹肉性寒,不宜同时吃凉性的食物,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均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不要吃久存的熟蟹,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侵入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另外,螃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伤,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表现出肠道发炎、水肿及充血等症状,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最好不要吃生蟹、醉蟹。

与宝宝安全同睡的法则

    1.和丈夫达成共同协议

  如果你一直都和宝宝的爸爸一起睡,那么一定要你们两个都想和宝宝一起睡才行。如果有一个人还不太确定,就需要先尝试一段时间,然后再做调整。注意,只有在适合家里所有成员的情况下,同睡才可行。

  2.买一张大床

  如果你们的床太小,那么同睡就不会舒服或者不愉快。特大号的床是最好的,但如果你们的预算(或卧室)不允许买那么大的床,那就应该考虑买一个放在大床边的婴儿床——可以把小床接到大床一边的那种,或者把一个普通的婴儿床放在大床边。

  3.一定注意床垫安全

  你们的床垫一定要硬。如果宝宝睡在软床垫上或周围都是枕头和松软的被褥,他就有可能窒息或过热。被褥要轻而少,要尽可能少用毯子,以减少宝宝窒息和过热的危险。

  4.永远不要在沙发或水床上同睡

  不要在沙发上跟宝宝同睡,因为他可能会卡在两个沙发垫之间,或你和沙发背之间的夹缝里。水床太软,而且床框周围可能有深深的缝隙,或许会让宝宝掉进去。此外,如果你们移动身体时,动作过大,也许会让你的宝宝从床上飞下去!

 5.保暖,但不能太热

  宝宝睡觉时的着装或襁褓要轻巧,因为与其他人身体相接触会提高他的皮肤温度。告诉你一个不错的经验之谈:如果你觉得舒适,那多半情况下你的宝宝也会觉到舒适。

  6.别让宝宝睡在枕头上

  永远不要把宝宝放在一个大枕头上睡,因为他会有从枕头上翻滚下来或在枕头柔软的皱褶里窒息的危险。

  7.永远不要让婴儿和学步儿挨着睡

  学步儿不知道一个婴儿是不能保护自己免于窒息的,因此,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在不经意间翻滚到小婴儿身上,或者把一只胳膊伸到他的嘴巴或头上。

  8.不要把宝宝独自留在大人床上

  很多父母在离开熟睡没有人看护的宝宝时,会在他的两边放些枕头,但由于他可能会因翻滚进枕头里面而过热或出现呼吸困难,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合适。理想的方法是,买一个床用围栏安在床边,或者当你们离开房间时,把他放在诸如婴儿篮或婴儿床这样安全的地方。

  9.如果你们有睡眠障碍,就不要和宝宝同睡

  睡眠障碍,诸如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让你睡得很沉,以至于出现你翻到宝宝身上时也不会醒来的危险。

  10.要灵活

  不是每个孩子都想整晚或每个晚上都和自己的父母睡在一起。开始可能需要尝试,而且也会出错,但最终你会找到一个对你、你丈夫和宝宝来说都是有效的方法。

手扶电梯的安全防范

手扶电梯

  危险原因:手扶电梯由于速度很慢,所以人们乘坐时往往很容易忽视它的危险性。实际上,手扶电梯运行的梯级与侧面不动的裙板、梯级出入口的梳齿之间存在间隙,扶手带与滑轨、扶手带出入口间也有间隙,若是使用或管理不当,都很容易造成伤害。当手扶梯因故障、超载等急停时,如果人们没有抓紧扶手,很容易向前冲(特别是下行时),非常危险。

如何防范?

  1、爸爸妈妈要肩负起宝宝监护人的责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宝宝单独坐电梯。平时要向宝宝灌输安全乘梯知识,例如:叮嘱宝宝不要在电梯门口或者自动扶梯上玩耍,更不要攀爬,走在电梯的右侧,以方便急行的人从左侧走。

  2、家长以身作则。父母在乘坐手扶电梯时也一定要依照正确的乘坐方法:握紧扶手、脚放在梯级的警示线以内,不要在手扶梯梯级上搬运货物等。如果父母抱着宝宝乘扶梯,要考虑宝宝的高度,避免宝宝头部撞到其他物品上。如果宝宝的玩具掉在行走着的电梯上,不要让宝宝捡,以免夹住宝宝手指。

  3、在上电梯和下电梯时,最容易出危险,上电梯时让宝宝先上,家长在后面保护。下电梯时,看好时机提醒宝宝迈腿。

  4、3岁左右的宝宝想自己上,可以在超市里的人也不多的时候,可以让宝宝“上场”操练,当然要和身后的人说好,和宝宝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宝宝确实站稳以后再上。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