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登山知识】高山症的症状与处置

2018-02-01 18:4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登山知识】高山症的症状与处置

体能状况跟高山症的发作并没有直接关系,反而受天生的体质的影响。男性比女性容易发生高山症。缺乏高度适应、寒冷、脱水、睡眠不足以及饮酒等情况,也都会使人更容易发生高山症的状况。维持适当的水分补充以及食物营养能有所帮助,高碳水化合物粮食最多可降低急性高山症的症状达30%之多。

急性高山症

急性高山症是三种高山症状当中最轻微的一种,也是登山者最常碰到的一种,它的症状包含有头痛、恶心想吐、食欲不振、虚弱无力等。出现这样的症状时,队伍就应该避免往更高的海拔前进,而应该在该地停留一晚,直到症状缓解,才能往更高海拔前进。

急性高山症的症状常不易跟感冒清楚区别,但若有上述症状,就不能排除高山症的可能性,要把二者一起考量。患者若已有严重而无法缓解的头痛、持续性的呕吐(二次以上),就表示已经进入中重度的症状,必须立即下撤。

【登山知识】高山症的症状与处置

如果感到有高山反应,应就地扎营,好好休息补充体力。

高山脑水肿

我们的脑壳是硬的,脑水肿无法像手指的水肿往外肥大,就只好往内,于是脑压便会升高。严重时会影响人们意识清醒的程度,产生对环境迷惑、嗜睡等状况,也会产生运动失调;其中又以运动失调为最明显,也最容易辨识。虽然以台湾山区的海拔高度而言,高山脑水肿发生的机会较低,但也不能轻忽。因为高山脑水肿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如果确认有运动失调(无法走成直线),就必须立刻下降高度,而几百米的高度下降,有时就足以造成很明显的改善。

高山肺水肿

以台湾的海拔高度而言,高山肺水肿反而是登山者必须更认真面对的高山症状(曾经有海拔2200米的肺水肿案例),因为肺水肿有可能会独立出现,而没有急性高山症的症状或是不明显,常常被认为不可能是肺水肿

高山,尤其是高山雪地活动,需要有良好的体力,以维持运动顺畅,降低意外风险,因此高山症不可轻忽。

关于肺水肿,应该采取更保守的对应方式,因为几乎每年都有高山肺水肿的死亡案例,而这些案例都可经由充足的知识,以及保守的对应方式来挽回。因为高山肺水肿有可能不经过急性高山症的阶段而独立发生,且有可能迅速恶化,所以早期的确认或是至少怀疑就显得非常重要。当队友的体能明显变差,需要比其他人更长的时间恢复喘气,就得要开始监控呼吸与心跳。队伍不再继续前进是个聪明的作法,甚至往低一点的营地移动都是必要的,因为患者停留在相同的高度将容易使状况更加恶化。

做好高度适应

理想上的高度适应就是一天的海拔上升高度不要超过600米,但台湾攀登高山,坐夜车是很常见争取时间的方式,很容易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上升超过2000甚至3000米,加上睡眠品质不佳,很容易引发高山症。

建议提早几个小时出发,在海拔2000~2500百米处先过一夜,隔天一早再出发登山,让身体有多一点时间适应高度,也让睡眠充足,可大大减少高山症发生的机会。充足的水分补充也有助于高山症的预防。

如果一旦出现停止上攀也无法减轻的高山现象,就要立即考虑下撤,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时保持警觉

严重高山症—尤其是肺水肿将会致命,任何症状的出现都要保持高度警觉,就算看起来是感冒,也不能把高山症排除在名单之外,必须每半个小时在休息的状态下,测量患者的脉搏与心跳,这样就能在2~4小时之内观察出患者的状况,判定是好转、持平或是恶化,而高山症的处理应该要保守一点,尤其是当队伍不具备独立搬运患者的能力时,更应该保守以对。及早发现,在患者还有行动能力时来处理,有时200~300米的高度就足以造成生与死的差别。

总而言之高山症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高度的下降、下降、再下降!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