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什么菜是糖尿病的天敌?能减缓糖分吸收、减低人体对胰岛素

2017-12-24 19: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什么菜是糖尿病的天敌?能减缓糖分吸收、减低人体对胰岛素

什么菜是糖尿病的天敌?

什么菜是糖尿病的天敌?

回答 收藏问题 | 查看更多问答

我有靠谱回答

72个回答

糖尿病是一个“甜病”,而多数野菜偏苦,“苦”能制“甜”,这就是中医理论中的“苦酸制甜法”。因此,糖尿病人多吃这些野菜,对预防糖尿病,控制血糖有很好的作用。 

1、荠菜:荠菜有利于预防胃癌和食道癌,还有调节血脂、降压的作用。荠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以及痔疮等。

2、蒲公英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胆保肝作用。研究发现:蒲公英多糖有降血糖的作用

3、秋葵的黏液中含有水溶性果胶与黏蛋白,能减缓糖分吸收、减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抑制胆固醇吸收 ,能改善血脂,排除毒素;秋葵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可以维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与作用、平衡血糖值。

野菜有一定的降糖控糖作用,但在食用野菜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不可忽视其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重金属污染及光敏性等安全问题。由于野菜比较寒、苦,脾胃虚弱的人吃多了容易腹泻,也要慎重食用。

4评论

科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头条号09-20 13:52

76赞

有关糖尿病的十大误区,你知道吗?

文/ 赵维纲(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王 煊(解放军302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整理/ 北京科技报记者李晶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项主要死亡原因。保持正常体重、从事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并注重饮食健康,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然而,目前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且仍有上升趋势。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但对于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的糖尿病,人们还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误区。

  1.无糖食品不升糖,可以放开吃?

  标称“无糖”的食品,一般指不含葡萄糖、蔗糖或用其他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如无糖点心或冰淇淋等食品,但无糖食品仍含有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油脂。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多糖,经过胃液消化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或双糖(如蔗糖)而被人体吸收,对血糖同样会产生影响。

  油脂对于控制糖尿病的总体热量摄入也有影响,因此会导致体重增加,对于控制血糖也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认清无糖食品的本质,并不是无糖食品就能放开吃,随便吃。

  2.水果甜度大,尽量不要吃?

  不要因噎废食。水果本身单糖含量较多,比较容易吸收,确实可以使血糖快速上升,但水果中还有其他的营养成分,比如果胶、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从营养均衡考虑,完全放弃水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不科学的。

  实际上,糖尿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该与健康人群相似。只是需要讲究一些技巧。比如“少食多餐”,即“三次主餐+两次加餐”。

  主餐需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元素,但建议碳水化合物的量少一些。两次主餐中间增加一次加餐,加餐摄入量以半两左右的碳水化合物为基准。简单说,如果吃饼干或主食把握在半两左右;如果吃水果,可选择梨子、苹果、桃子等低糖分的水果,把握在四两左右(也就是半个左右),这个量与半两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相仿。

  值得注意的是,“少食多餐”适合于9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但并不适合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每餐前需要注射胰岛素,如果Ⅰ型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注射胰岛素的次数也将增加。

  3.坚果类含糖量低,应该多补充?

  坚果类营养丰富,但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摄入量。虽然坚果本身糖的含量较低,不会直接影响血糖攀升,但坚果的热量密度较高,会影响血脂水平,并间接影响血糖。Ⅱ型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征,不仅要控制血糖,还需要控制血脂、血压、体重、尿酸等多项指标,只有方方面面控制好,才能预防并遏制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坚果类食品,这一类的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过多。尤其是晚饭后,睡觉前这段时间,不推荐吃坚果。

  那么,坚果类食品的热量有多高呢?一般来说1克坚果油的热量相当于2.5克糖的热量。所以说,坚果要数着个吃,不能一把一把地吃、一斤一斤地吃。以花生为例,一般吃10个左右,其他坚果也可以参照这个数量。

  4.糖尿病人管住嘴,什么都不敢吃?

  这样做是比较极端的。实际上,无论是糖尿病人还是健康人群,在饮食的营养需求方面是基本一样的。即使是糖尿病人,也没有哪些东西是一定不能吃的。即使是糖,也并不是“毒药”,关键是把握一个量。具体的原则有三条:总量、均衡和技巧(或称“分配”)。

  总量,也就是摄入的总量,要与活动量消耗相匹配。主要的参考是,在短时间内,体重应该没有明显变化。如果体重增加,说明进食热量偏高,反之,体重下降了,说明进食的整体热量偏少了。当然,多与少,都是相对于消耗的热量来说的。总体来说,摄入与支出应该保持一个平衡。

  第二点是均衡。从食物种类上来说,最科学的饮食要求一天吃到40种食物,那么营养素基本就全部覆盖了。不过,一般人很难做到如此细致的食物搭配,那么,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有三大营养素是需要平衡摄入的,不能偏颇,它们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它们的摄入比例为5:3:2。

  第三点也很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吃也要讲究技巧。不管是含糖类的食物,还是碳水化合物,集中吃都会使得血糖快速升高,但将常规三顿饭的内容拆解吃掉,血糖的负担就会相对减小,这就是提倡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的主要原因。

  从总量、均衡和技巧三个层面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就能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减轻血糖负担,把血糖控制好。

  5.高血糖就是糖尿病吗?

  从健康人到糖尿病,血糖是连续升高的过程,血糖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诊断为糖尿病。目前人为给血糖设定了一个界限,即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就诊断为糖尿病,要对这个人群进行管理。实际上,血糖达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可能导致大血管并发症或微血管并发症,所以越过了这个界限,就要把血糖控制下来。

  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空腹5.0-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6.0-8.0毫摩尔/升)或接近正常范围时,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会降到最小。总体来说,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就是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

  6.血糖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对于血糖的控制,并不主张求快。有时候欲速则不达。因为血糖降得太快,人体有落空感,感觉不舒服,而且降得太快,容易降过头,导致低血糖。一般来说,控制血糖有一到三个月的过程。慢慢降低,才能真正找到实际需要的治疗强度。当然,如果三个月的治疗,血糖仍未能达标,对身体也有负面影响。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做强化治疗。刚刚得了糖尿病,可以通过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下来,这种方法对于体内残存的胰岛功能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血糖控制应把握的原则是,早期干预,找准治疗强度,早期控制越好,后期的治疗效果越好。

  至于血糖降得越低越好,也是一种误区。准确地说,在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相对低值是较好的。

  但年纪较大、身体特别衰弱,或合并心脏病、脑梗塞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将血糖范围放宽。在保证不出其他风险的情况下,降到相对正常的范围。

  7.一旦打胰岛素,就会终身依赖?

  在人们印象中,胰岛素一打就停不下来了,而且结局很糟糕。实际上,那是因为患者的病情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造成的。

  现在,胰岛素已经相对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效果更好、剂型也比以前的更优秀。所以,不能再用老观念看待胰岛素了。

  注射胰岛素,是一种痛苦小的治疗方法。如果糖尿病患者自身已有这样的需求,就应该配合医生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有些临时胰岛素治疗,当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并维持一段时间后,是可以再改为口服药治疗的。

  胰岛素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如果已经使用两种口服药,血糖控制仍不好,可以使用一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压一压血糖,状态好转后再改为口服药。目前胰岛素和降糖药交替使用的情况也是可以的。

  8.迈开腿,走的越多降糖越快?

  人们都说糖尿病患者要管住嘴,还要迈开腿。有些患者为此每天坚持走上15公里。这样的运动强度并不适合于每个糖尿病患者。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几点提醒需要注意。第一,是运动的时间,切记不要空腹运动,而且最好是餐后半小时再做运动;第二,是运动项目和强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快走、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保持每次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运动时间,这是相对容易坚持的。当然,如果自身有运动的基础,可以坚持更长距离和时间的运动,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

  糖尿病患者经常运动是有好处的。在强度适当的前提下,血糖会适度降低;运动也可增加肌肉的含量;而且,经常运动可以增加自身活力,对生活质量也是一种提高。

  9.糖尿病是老年病?

  近些年,糖尿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年轻人患糖尿病跟饮食、作息不合理有很大关系,是生活没有节律埋下的苦果。比如有些年轻人偏爱饮料,但饮料中唯一的能量来源——糖分会留在体内被吸收,增加血液中的糖含量。长期过量喝甜饮料会使血糖异常偏高。

  另外,年轻人熬夜的不良习惯也需格外引起重视。熬夜直接破坏了人体激素分泌的节律,导致升糖激素分泌的紊乱,加重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果不幸患上糖尿病,对于年轻人而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将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10.感觉好就不测血糖了?

  血糖升高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靠自我感觉是不靠谱的,需要规律性地测量。最初的诊断可选择1周一到两天做一个连续的血糖谱,为医生做精细化的药物调整提供依据。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每天监测血糖变化,但大量的Ⅱ型糖尿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确定了适合的治疗强度后,可以不天天测血糖,而是一个月或三个月再测一次全天的连续血糖谱,了解血糖情况。

参考来源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