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吃朋友圈卖的减肥药 还没瘦当心命就没了

2018-12-31 15:5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吃朋友圈卖的减肥药 还没瘦当心命就没了

吃朋友圈卖的减肥药  当心还没瘦命就没了

健身产业在全民健身的阳光下蓬勃发展,但是有阳光就有阴影,圈内不少网红都有团队运营,有些做的的确良心产业,有些网红则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比如拿盐酸克伦特罗当减肥药卖。

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盐酸克伦特罗,你要是觉得这个名字拗口,我把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告诉你,你肯定瞬间明白这个是什么——瘦肉精。

至于瘦肉精的危害我想大家也有所耳闻,以下是小编根据百度百科摘录的内容:

1、不良反应:手不能握住、走路困难、面颈部骨骼肌震颤、厌食、心律失常、代谢紊乱。

2、急性中毒: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3、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状更易发生: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4、导致心律失常:如果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心率失常而猝死。

一个“网红”,利用自己的人气,编了一些谎话,把瘦肉精当减肥药卖,编个梦幻的名字,就可以卖高价牟利,这实在让人气愤。而且可以查到,有人已经下单,说明有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瘦肉精。所以这事必须说一说,主要是让消费者擦亮眼睛,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网红大忽悠事件。

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肥药?

如果按照大众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减肥药——不节食不运动吃了药马上瘦,合法成分的商品里没有,所以答案是没有。

近几年频频爆出一些减肥产品有违规添加剂,为什么他们要冒着犯法的风险呢?因为这类添加剂可以达到大众理解的“减肥效果”,但是对身体却有很大伤害,却能让商家短时获利。

合法范围内可以添加在减肥产品(体重控制类产品)中的,就那么几种东西,所以各类减肥产品只要是合法生产的,除了品牌和包装,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网上很多类似补剂测评、减肥产品测评的文章,其实只是一些所谓“大咖”写的软文,为了显得专业,有些会穿插一些无定论的文献索引,仅此而已。

我朋友吃了某个产品,确实瘦了呀?

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告诉你,TA使用了某款减肥产品成功了,那只可能是四种结果。

第一种:托儿在瞎说

这类人基本上都是托儿,表现为说话绕圈子,你跟他讲生物,他和你扯故事,你跟他聊故事,他跟你讲效果。

第二种:有违规添加的产品

很多被消费者证明确实有效的产品,后来都陆续因为副作用而被下架,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看着有用的产品都是靠有副作用的违禁品添加剂,或者本身就是违禁品

第三种:个人附加的努力

有人买了减肥产品的同时,也会激励自己科学饮食+运动,最终减肥成功。这其中,减肥药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安慰剂效应。

很多所谓的减脂产品,如果做双盲对照试验的话,基本上可以刨去药物因素,也就是说这些药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吃不吃没有意义。

第四种:某些产品有辅助作用

有些成分对体重控制的确有辅助作用,比如一些减肥产品内会添加咖啡因,会让你运动中神经更为兴奋,这样可以在有氧中延长兴奋期,减少疲劳感,从而客观上帮助了减脂。但药物有效的前提还是运动,药物并非决定性。

如何避免这类不正规产品?

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不买,因为减肥的本质就是良好的饮食控制和科学的训练,然后循序渐进的养成习惯慢慢就形体改善了。

如果非要购买,给各位几个建议。

越贵越不靠谱,甭听他们说什么美国、日本……保健品里面就不可能有高科技。这类产品不可能没有官网,自己先试着查一下官网,或者在网上搜索一下,不要相信一个网红卖家的一面之词。

甭听卖家写的广告词语,直接看产品的包装、营养成分表,如果不懂的话,可以找专业人士看一下,或者可以微博“@剑眉同学”私信我(不过我回复可能会比较慢)。没有成分表,或者包装干脆就是不合规格的,那基本上都是来路不明的“野药”,像这次事件中,商品图片遮遮掩掩不全,说明几乎都是废话,一定不要考虑购买。

不要相信什么秘密、最新发现、航天科技、最新研究结果等等,就算有这类研究结果,也不可能先用在保健品上。还是那句话,保健品上不可能有高科技运用,以后如果有什么减肥的药物出现,那势必是药品,而不会是保健品。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