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家长必学!从学龄前开始培养孩童时间管理的观念

发布于2020-07-06 11:51:0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大人所说的“时间”,是客观的,时、分、秒都有一定的长度。对孩子而言却是主观的,我们称之为“心理时间”。把玩喜欢的玩具时,时间飞逝,咻地一下就没有了;写作业时却觉得度秒如年,难受得不行。时间感什么时候开

大人所说的“时间”,是客观的,时、分、秒都有一定的长度。对孩子而言却是主观的,我们称之为“心理时间”。把玩喜欢的玩具时,时间飞逝,咻地一下就没有了;写作业时却觉得度秒如年,难受得不行。

时间感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客观呢?一般而言,3-4岁的孩子开始能说出简单的时间词汇(日、早上、晚上等),但只能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无法回溯过去,一旦事情发生完就变成“昨天”的事了。所以,有时候会听到中班的孩子老气横秋地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仿佛已经度过许多年岁了,又可爱又好笑。

推荐阅读:寒假活动除了安排安亲班,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等孩子升上大班,由于有固定的上课日程,会渐渐建立起“周”的概念。孩童会知道“今天是上画画课的日子”,或“明天不用上学,可以出去玩”。透过这样重复的事件,开始了解时间有周期性。至于更细节的时间长度,甚至要能看懂时钟,就要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了。

9岁以后,整体计划能力较为成熟,才有办法完全自己规划时间。但这并不代表要等到孩子9岁,才能开始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喔!接下来,针对学龄前和学龄后的孩子,分别提供爸爸妈妈一些方法。

学龄前

以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周期性”的概念。孩子越能预期后面会发生的事,就越能为自己规划行程。如果常常有额外的活动,或每天行程都不一样,孩子便无法察觉今天该做什么事,只能像小陀螺跟着爸爸妈妈跑,难以培养时间感。因此,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做到以下三件事:

1.放学准时接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守时的父母能让孩子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规律的上放学时间也能增进孩子的规律感。

2.安排特定的事件:

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时,会不会很难回忆起自己做了什么呢?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固定的日子安排一项特定事件,例如:才艺班、放假日、买零食等,就能提高孩子对时间的预期性,建立周期概念啰!

3.规律的生活周期:

在认知发展理论中,孩童要先有顺序概念,才会有时间概念。因此运用单纯、固定、变化少的行程安排,能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次序感,提升时间概念。

学龄后

当孩子上了小学后,爸爸妈妈就会期望孩子能自己控制时间,不需要三催四请,也能自动自发做该做的事。然而,时间管理的能力不会突然蹦出来,爸爸妈妈别忘了循序渐进,带着孩子一起练习。培养学龄孩童时间规划的能力,让我们注意以下三点:

1.练习建立时刻表:

如果没有清楚写下来,就容易不知不觉拖延到时间。起初练习时,不必要求孩子全部自己设定,陪伴孩子一起讨论,列出该做的事、该花多少时间完成,并尽量做到、养成习惯。孩子能“遵守时间”,时间规划才会有意义。

2.分清楚轻重缓急:

许多孩子列得出时刻表,但还是会有被行程追着跑的感觉,往往是因为没有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做事次序。最常见的做法是四象限法则,将任务按照“重要性”与“急迫性”区分,再订定执行顺序,就能减少手忙脚乱的状况了。

3.保留空闲的时间: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这大概是最难办到的事情。当孩子的时间已经被大大小小的任务塞满,又怎么会有计划的空间呢?因此,不要把时间塞满,同时谨记“任务不外加”。如果孩子提早做完事情,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如此一来,孩子才会觉得控制时间是有好处的。

推荐阅读:四种方法,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小孩

要能学会时间管理,并非一蹴可几。爸爸妈妈陪伴练习,减少批评、找出更好的做法,能帮助孩子慢慢成长。别忘记,父母就是最好的模范,一起练习守时吧!

【IBABY爱宝贝亲子网】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培养孩童安排时间管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