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别让控制阻碍孩子的发展

2018-02-10 02: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社会的期望、标准一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亲子间的控制性交往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机制。...

  西方学者在20世纪初已开始致力于对父母控制类型的研究,近十年来西方的一些学者以父母的控制点为依据,从父母具体的控制行为是实施在控制儿童心理世界还是试图去规定儿童行为的角度,把父母控制划分为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的程度是导致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一些研究进一步发现,父母控制的实施应该考虑具体的领域,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控制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在具体的育儿过程中,父母容易用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去猜测和管教孩子,虽然是一些再寻常不过的场景,但却在有意无意中控制着孩子,给孩子心理发展带来伤害。

  明明3岁了,爸爸妈妈带着他上公园玩。明明不小心跌了一跤。孩子觉得膝盖痛,“哇”地大哭了起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爸爸一把拉他起来,左看右看,也不见受伤,觉得他是撒娇了。众人看着难堪,妈妈急忙说:“没事,没事,你看你什么也伤着,哭什么呢?叔叔阿姨看着笑话呢,要像个男子汉,不哭,这样才是勇敢的孩子。”明明眨巴着眼睛,本来就好痛,为什么不能哭?“哇哇……”哭得更大声。爸爸不耐烦了:“快走,快走,这小子就是在耍赖呢。什么事都没有,哭什么,就想让人抱着吧。”妈妈也生气了:“别哭了,再哭不带你去麦当劳了。”明明一想到麦当劳,也就止住了声,嘟着嘴跟着爸妈走。

    控制会让孩子丧失思考的能力

  明明的爸妈表现得似乎他们明白明明的行为和感受,他们表现得好像他们进入了孩子的精神边界,并且知道他的个性——而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没有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的负面效应。随着一些看似不经心、平常的话灌入明明的耳朵,比如“你没有受伤”,明明被教导成不再信任自我。他逐渐学会与感觉、知觉、甚至直觉相违背。如果他完全丧失了自信,他就会放弃思考,不假思索地根据别人的想法,或听从别人行事。甚至他可能拒绝思考,完全地感情用事,而根本不理会自己的思想。

     控制会让孩子放弃对自己的认知

  在父母眼里,明明摔倒了不哭才符合他们心目中明明的形象――一个小男子汉。父母把他们自己的感受替代了明明的感受。帕萃丝·埃文斯认为,孩子是有自我意识的,就像明明跌倒感到疼,于是就哭了,是因为他对疼痛有知觉,并且他的情感是忧伤的。但如果明明总遭遇到父母对这种自我体验的否定,他就会慢慢变得无法体验自我、认识自我了。而如果孩子“接受”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用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如果在那次事件中,明明听了他父母的话后,开始相信膝盖疼痛是不真实的,或是不存在的,“我没有受伤”,类似的事情多次重复,他就会逐渐失去知觉认知。他会觉得流泪一钱不值,“我没有什么可哭的”,这样他将失去情感认知。同时,他会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我是想引起爸妈的注意”,他将失去对坏事的直觉,混淆了是非。如此这般,他被教育成去相信事实的反面。为人父母如果轻易给孩子下定论,就会在不经意之间“抹杀”了孩子的个性。不是自己的真正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孩子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神圣的。那些没有受到父母有意无意的消极心理控制所伤害的孩子,在父母的培养、支持下,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来定义自我,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欢愉而自信的。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