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拔掉孩子心里嫉妒的刺

2018-02-10 07: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嫉妒指在别人比自己优越时,所产生的一种憎恨情绪。嫉妒心虽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父母不能就此听之任之,而要及时疏导,以免使宝宝形成不良性格。...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古埃及有这么一则寓言:

  鸟儿子问:“爸爸,人幸福吗?”

  鸟爸爸答:“没咱们幸福。”

  鸟儿子问:“为什么?”

  鸟爸爸答:“因为人心里扎了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折磨着他们。”

  鸟儿子问:“这根刺叫什么?”

  鸟爸爸答:“叫嫉妒。”

  鸟爸爸的回答一点儿都没有错。人天生有嫉妒心理,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婴儿从16~18个月就开始出现嫉妒表情;2~3岁的宝宝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经很明显、很复杂了。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因嫉妒别人而使自己感觉不安的体验,宝宝同样会被嫉妒折腾得不高兴、不愉快,甚至担心害怕……哪些原因,是引发宝宝嫉妒心理的导火索?怎么做,才能顺利拔掉宝宝心里嫉妒的那根刺?

  妈妈关注别人而忽视了自己

  生活场景

  妈妈带着小南在楼下晒太阳的时候,正巧隔壁的琴阿姨也带着自己的宝宝茗茗下来玩。妈妈亲热地抱过茗茗说:“茗茗,让阿姨抱抱。”正当妈妈抱着茗茗和琴阿姨聊天的时候,一直在一边不说话的小南,突然伸手一巴掌打在茗茗的身上,一边把茗茗往下拉,一边说: “这是我的妈妈。”表现出很强的敌意。

  宝宝心里话

  我的妈妈怎么去抱别的宝宝了,还亲他呢?是不是不要我了?妈妈,妈妈,快点放开弟弟,来抱抱我呀!怎么还不来?呜呜…… 哼,让你抢我的妈妈,看我不打你。

  解析

  嫉妒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心中对他人的优点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初期的嫉妒有积极的一面,它起到提醒对方的重视、唤起自尊心的作用,是一种自我保护。但嫉妒过度,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伤害。嫉妒在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幼儿的嫉妒往往表现得比较直接,如看到别的孩子亲近自己的妈妈,他会立即跑过去,把那个孩子推开,恶狠狠地说:“这是我的妈妈!”小南由于嫉妒妈妈对别的宝宝亲热而引发了生气的情绪,这是一种强烈的社会信号,在告诉你孩子感觉到被你忽视了,需要更多的爱。

  妈妈做法:给孩子足够的爱

  错误做法:

  不理解宝宝:宝宝会为了满足个人需要而改变情绪表达,并夸大真实的感受,如果你没有理解这一点,往往会对宝宝的愤怒感到困惑,甚至严厉地教训宝宝,或对他置之不理,这将更加剧宝宝的焦虑和不安。如妈妈没有理解小南的感受,而是生气地说:“你怎么打人?太不听话了”或者“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之类的话,只会让宝宝更加难过。

  当做好笑的事情:有的妈妈对宝宝的这种“吃醋”行为觉得很可爱很好玩,于是就把宝宝的表现当做笑话讲给周围的人听,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这样的做法一是不能正确引导宝宝的不当情绪,另一方面也会给宝宝错觉,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会逗的大人哈哈大笑,也许以后会加强类似行为。

  正确做法:

  让宝宝学会移情:2岁的孩子,已经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但是移情能力还比较弱。妈妈可以带宝宝去有小朋友的家庭做客,当别人的妈妈拥抱他以示欢迎的时候,可以借机告诉孩子:“乐乐的妈妈抱你,你是不是也很开心?”孩子会明白,别人的妈妈抱自己,是为了表示对自己和妈妈的欢迎。接下来,家长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宝宝明白,同样,别的宝宝到我们家做客,我也应该让他和他的妈妈开心,所以要抱抱他。移情能力强的宝宝,在人际交往中,更受周围人的欢迎。

  给宝宝充分的关爱:你充分的关注和爱能使宝宝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特别是当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你要注意态度,不要因对别的孩子太亲热而刺激宝宝,引起他的嫉妒。同时告诉宝宝,你爱其他小朋友,更爱自己的宝宝,这样宝宝和其他小朋友才能友好相处。

  别人得到了表扬而自己没有

  生活场景

  绘画课上,老师一一观赏小朋友们的作品。看完后,老师特别表扬了露露,说她画得非常好。没想到话刚落音,坐在露露旁边的小琪就伸手拿过露露的画,飞快地用黑笔在上面横七竖八地乱画一通,然后满不在乎地还给露露……

       宝宝心里话

  老师说露露得画好看,难道我的不好看吗?现在露露的画被我涂黑了,不好看了,这下老师该表扬我的画好看了吧!

  解析

  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折不好一张纸、画不好一只苹果而嫉妒旁边的小朋友,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也潜藏着嫉妒的危机。一旦老师表扬别的孩子,他就会受不了,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如果孩子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嫉妒别人,家长就应该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蓄积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同时,要善于挖掘孩子的特长和优点,帮孩子建立自信心,一旦孩子足够自信,就不会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别的小朋友而嫉妒。

  妈妈做法:给孩子自信

  错误做法:

  故意刺激孩子: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嫉妒心强,就故意在他面前说:“××就是比你强多了。”这样做只能加深宝宝的嫉妒心,使他对××怀有敌意。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宝宝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也就越多,这会给宝宝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

  帮孩子推卸责任: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有的父母也把责任向别人身上推。如在比赛中孩子输了,比较伤心,有的父母就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宝宝长期被这么哄着,久而久之也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不接纳和嫉妒别人的事情随时可能发生。

  总让孩子赢: “长期赢家”不利于锻炼孩子承受输局的心理压力,这样会导致孩子不敢也不愿意承认别人比他强,一旦输了,就会嫉妒赢的一方。嫉妒心强的宝宝甚至可能在输后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因为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主观和偏激,所以有嫉妒心的宝宝在发展内省智能方面也困难重重。

  正确做法:

  帮孩子进步: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方面的不足而导致,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他的不足,弄清别的小朋友是怎样获得成功的,避免不良心理的骚扰。如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得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帮助他提高绘画的能力

  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妈妈应该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家长平时就能做到这一点,等于是在给宝宝的嫉妒心理打预防针。随着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会知道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比别人强,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激发他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鼓励宝宝参加竞争型游戏:平日鼓励宝宝多参加一些竞赛型的游戏,在有输有赢的比赛中,适时引导宝宝去欣赏别人的闪光点,把嫉妒转化为进步的动力。父母可以正面鼓励孩子:“别的宝宝能学会,我们经过学习也一定能行!” 要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有输有赢,并将这样的心理感受渐渐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父母的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很多行为在无形中都会成为宝宝嫉妒心的催化剂,如爱比较、虚荣心强、不虚心等等。生活在这样的父母身边的宝宝往往嫉妒心强,不能坦然接受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因此,你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开朗包容,不为琐事斤斤计较,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对别人的优点表示承认和欣赏,久而久之,宝宝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开朗的个性。

  别人有漂亮的玩具而自己没有

  生活场景

  周末妈妈带超超去姨妈家玩,姨妈家的小哥哥正在家玩着新买的玩具遥控车,超超看得非常羡慕,就去抢小哥哥手里的遥控器,谁知小哥哥怎么也不愿意松手,紧紧抓住遥控器。两人争了一会,只见超超突然松开遥控器,跑向玩具车,拿起来抱在怀里就跑。

  宝宝心里话

  我有好几个漂亮的小车,可是今天我发现哥哥的车比我的大、跑得比我的快,不行,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我一定要占有它,怎么办?“明抢”?“暗拿”?“破坏”?看着它干着急?各种招数都试一试吧,只要能拿到就最好!

  解析

  有时宝宝嫉妒别人时常会情不自禁地伤害别人,如抢别人的玩具、将别人心爱的玩具弄坏,甚至打人。一般情况下,孩子都很喜爱和拥有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不愿意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分享时,他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

  妈妈做法:让宝宝学会自我调节

  错误做法:

  轻易许诺:“宝宝不要抢,你乖乖听话,回去妈妈就给你买个更好的好不好?”此时妈妈不要轻易许诺说给他买个更好的玩具,因为这样做不仅对宝宝的嫉妒心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还可能诱发他的攀比欲。而且很多家长只是随口敷衍,这更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

  批评宝宝:对宝宝的心思不理解,认为宝宝“眼皮子浅”,喜新厌旧,并对孩子说“你都有那么多玩具了,看见新的还想要,真不懂事”之类的话,认为孩子这样做就是不懂事、不听话的表现。在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下,孩子的嫉妒心理不仅不能被平息,还会增添一份“不被理解”的痛苦,也会认为家长“不讲理”、不爱自己,更加生气,导致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正确做法:

  轻松的态度:妈妈的微笑能有效帮助宝宝控制情绪,请一直保持对宝宝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不妨把宝宝抱在怀中,然后安静地听他说。即便在宝宝因嫉妒无法释怀的时候,也要无条件地接受他的负面情绪,学会安静、耐心地倾听宝宝的感受,引导他讲出不快,甚至愤怒。他也许会告诉你,别的小朋友有什么玩具而自己没有。你可以微笑地说:“是这样啊,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也有很多玩具啊。”妈妈的轻松可以有效地使宝宝控制住嫉妒心,强烈的情绪会渐渐隐退。

  帮助宝宝调节伤害性情感:有时宝宝嫉妒别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伤害别人,要帮助宝宝摆脱伤害性情感的困扰,保持舒畅心情,及时鼓励。对宝宝进行情感的暗示,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是他用另一种情感冲淡或代替嫉妒心。

  交换玩具: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其实别人也很喜欢宝宝的玩具。妈妈不妨鼓励宝宝带自己的玩具去跟那个小朋友换着玩。小朋友都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是好奇心使然。在交换玩具后,可以对宝宝说:“你看,你的娃娃很受欢迎的,和西西的小熊一样可爱。”

  弟弟妹妹夺走了自己独占的爱

  生活场景

  多多3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当时多多就说:“妈妈,妈妈,把弟弟扔了吧。”甚至对着刚出生的弟弟说:“你还是回到妈妈肚子里去吧,这里不欢迎你。”大人发现多多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掐弟弟或故意咬弟弟的手指头。

  宝宝心里话

  妈妈为什么一定要生弟弟/妹妹呢?他们太让人伤心了。我不喜欢弟弟/妹妹,趁爸爸妈妈没注意,我就是要欺负他,都是因为他,爸爸妈妈才不像以前那样围着我转了。

  解析

  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还不会理性思考,因此他会根据外界事物对他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希望独占父母的宠爱,而不能分析这种希望是否客观合理,也不会进行自我调节。有了弟弟/妹妹以后,孩子心里一般都会难过,因为之前一直是自己一个人独享爸爸妈妈的爱,现在却要跟弟弟妹妹分享。更令人难受的是,所有的人都更关心小宝宝,自己变得次要了,大孩子当然会感到空虚和冷清。孩子对爱的需求并不因为已经得到过,现在就不需要了。

  妈妈做法:不要顾此失彼

  错误做法:

  故意让孩子吃醋:“宝宝,你要是不跟妈妈走,妈妈就做弟弟一个人的妈妈了,不做你的妈妈了!”果然,宝宝赶紧跟着妈妈的脚步。“宝宝,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把它都给妹妹吃了。”果然,宝宝赶紧埋头于饭碗。当你在得意这一招很管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并想到嫉妒带给宝宝的焦躁不安和不快? 在平时的教养生活中,父母不要这样招惹宝宝,避免无意中拔苗助长了宝宝的嫉妒心理。否则,宝宝吃进食品的同时也“吃”进了嫉妒。

  忽略宝宝:总是对大孩子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小的。”“你都是大宝宝了,怎么还和弟弟/妹妹争宠啊?”总是这样对孩子说,会让大宝宝觉得自己已经失去父母的爱了,而失去的原因,正是小的那个,于是大孩子就会更加嫉妒小宝宝。

  正确做法:

  对孩子有同理心:孩子妒嫉的时候,他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等。有时候,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也会因嫉妒出现变化,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等。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比如,当妈妈正忙着照顾弟弟的时候,爸爸可以对大孩子说:“你看见妈妈一直照顾弟弟不开心了是吗?”“这没什么,妈妈和爸爸一样爱你,只是弟弟还不会穿衣服,所以妈妈要帮他。”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这种时候,孩子更需要的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内心感受的肯定。

  同样关心大宝宝: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小心观察大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爸爸妈妈一门心思只顾小宝宝,大孩子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关心,会觉得孤独。当妈妈给小宝宝喂奶时,爸爸可以陪大孩子一起玩,也可以让大孩子帮爸爸妈妈拿尿布或奶瓶。这样大孩子就觉得自己和小宝宝之间有联系,会积极参与到照顾宝宝的事情中去。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