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校园伤害案须“双向归因”

2018-02-16 01: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双向归因”,才能更好地寻绎事件的上下文,从而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无论远或是近,这样的消息都让人心痛。美国发生校园枪击事件,20个孩子和8名成人遇难;河南光山县的校园伤害事件中,22个孩子被砍伤。

 \"03.jpg\"

       “双向归因”,才能更好地寻绎事件的上下文,从而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无论远或是近,这样的消息都让人心痛。美国发生校园枪击事件,20个孩子和8名成人遇难;河南光山县的校园伤害事件中,22个孩子被砍伤。

  尽管事实还不够清晰,但这两起事件都是极端心理刺激之下的反社会伤害行为。从媒体报道看来,美国的惨案制造者,饱受人格障碍困扰;而河南的施暴者,则有20年癫痫病史,并逐渐呈现暴力倾向。

  正如现代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所言,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很多,绝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在审视具体个案时,既需要有“内归因”:犯罪者的人格、动机、情绪等;也需有“外归因”,即事件的社会背景。

  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归因,我们可撇开不论。需要思考的是,河南的校园伤害案中,为何300多个孩子生活其中的校园无人看守?为何有社会危害的疑似精神病人能“经常出去乱跑”?而当地拒绝采访、封锁消息甚至是教育局人员在办公室玩游戏、有关领导质疑记者“讨论这有啥意义”,都折射出这起恶性事件背后的必然。

  22个受伤的孩子,暴露社会管理盲点。而每一个盲点,都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陷阱。消除这些盲点,需要更为精细、科学的管理方法,也需要更负责任的态度。

  社会归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一切推给社会,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偏颇。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存在,这不是随人的意愿可以改变的。

  过度的社会归因,会让更多人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社会。归因的“折扣原则”是,存在多个原因时,单个原因与结果的逻辑联系会被弱化。反过来说,弱化某些原因,必然强化其他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示范效应,给恶性犯罪以“逼上梁山”的心理错觉。

  “双向归因”,才能更好地寻绎事件的上下文,从而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既需从大处着眼,形成更完善的社会风险防范体系。也需从中观着手,扩大社会工作者队伍,排查与疏导心理问题、进行精神卫生启蒙。更需在小处落实,看看身边是否有情绪或精神异常者,需要更多善意的帮助和微笑。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个人的心理完善中,提升社会文明的程度。

  心香一瓣,祈福孩子们,这些世上最娇艳的花朵。唯愿在你我的共同努力中,12月14日,网友命名的“世界儿童悲伤日”,不再重演。(金苍)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