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除了手机我还能陪孩子玩什么?(上)

2018-02-16 14:4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网络日益普及,不只大人喜欢玩手机,孩子的世界似乎也数字化了起来。Google与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联手于去年公布国内儿少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5成儿少天天上网,对使用网络的高度依赖,并发现儿少使用手机、智能手机上网比例已超越台式电脑,使用手机俨然已成为课后或假日休闲...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网络日益普及,不只大人喜欢玩手机,孩子的世界似乎也数字化了起来。Google与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联手于去年公布国内儿少网络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5成儿少天天上网,对使用网络的高度依赖,并发现儿少使用手机、智能手机上网比例已超越台式电脑,使用手机俨然已成为课后或假日休闲时间的主要休闲活动。
 
父母对于孩子负有教养的重责大任,并不能全然将教养的责任转交给手机。当孩子自顾自的玩着手机,父母亲自顾自的忙于工作,两者完全没有交集点时,必然会减少许多亲子互动的时间。亲子互动减少后,亲子之间的交流性相对来说也会减少,导致父母时常搞不懂孩子在想什么,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我们常言“陪同并不等于陪伴”,手机真的适合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吗?父母还能陪伴孩子玩什么呢?
 
别让手机成为褓姆
许多工作繁忙的父母面对孩子教养问题时,在不知不觉当中,常常将手机视为孩子的虚拟褓姆。由于手机的声光炫目,再加上节奏刺激明快,因此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吸引孩子的目光,乍看之下,安抚效果十足,虽然孩子的感官得到满足,同时却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受影响,甚至与父母互动变得冷淡等的后遗症。

“机”不可失坏习惯
阳光种子职能治疗所苏文清职能治疗师指出,当今手机APP多元化,得以满足孩子不同种类的个性,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完成手机中游戏的任务会让他富有成就感,再加上使用手机时,是以手指为主要操作方式,因此,操作过程中,会让孩子有一种掌握主导权的感觉,这种操控感会慢慢诱发孩子对手机的兴趣,再加上手机游戏种类丰富,慢慢探索后,将成为孩子的依赖与习惯。

保护发展中的孩子
以亲子关系与人际沟通方面来看,手机毕竟是冰冷的机器,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沟通管道,无形中,手机反而变成亲子关系中的一道阻隔。当父母亲在使用手机时,孩子自顾自的在问问题,亲子间仿佛隔了一层纱一般,在这种亲子互动下,父母与宝贝的关系会渐渐疏离。再加上许多手机游戏充满暴力性、视觉享受与氛围性,会让孩子在无形当中产生一种想要决斗、想要跟你玩竞赛游戏的想法,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当然会受到影响。

而以孩子的视觉发展而言,至5岁才会开始日益成熟,通常建议2岁以下避免使用手机,因为孩子的视觉尚未发展得很好,至5岁前皆尽量不要接触。苏文清职能治疗师表示:“使用3C产品是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的重要原因,近视发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造成高度近视,进而可能引发视网膜剥离、青光眼、黄斑部病变等合并症,严重者将导致失明。”
然而,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机”,很难完全隔绝孩子与手机接触的机会,因此,针对2岁以上的儿童,父母可限制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以单次30分钟为限,每使用30钟需休息10分钟以上,一整天下来,建议使用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同时家长要全面监测网站、影片内容,避免孩子接触不适合的内容,并限制使用公共社群网站。
 
所有的手机游戏都不好吗?
手机游戏并不是全然都是不好的,而是父母必须替孩子选择正确的手机游戏,不要让孩子玩太久,也不要过于着迷。例如益智性游戏能增加孩子的思考,有些操作性的游戏可以增加孩子手眼协调的部分,但是游戏规则的订定就显得相当重要。比方与孩子共同约定1天当中只能玩5次,再变向与孩子订定规则说明“我们一人玩一次”,亲子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过关的策略,无形当中可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手眼协调的能力,甚至是亲子之间沟通的模式可能也会因此建立起来。
 
Start!改变游戏方式
透过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于对事物、环境的好奇及探索,或者满足刺激上的需求、个人的想法等动作、行为表现。尽管游戏并非一定得在有目的性的状态下进行,可能只是孩子突然产生的一个想法、一个概念或是一种冲动表现。对孩子而言,游戏充满想像力,涵盖无限幻想跟创意,游戏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来自于孩子本身生活经验、电视所看到的影像,或者生活中接触到的亲密他人。因此,当父母下定决心,要重新回归陪伴孩子游戏的行列,必须先想办法替孩子戒掉手机上瘾的症状,并辅以耐心陪伴,与孩子共创游戏新体验。

转移焦点,轻松戒手机
一开始,孩子尚未能习惯没有手机的情况,此时父母可以先请孩子等一下,告诉他们:“现在并不是玩手机的时候”,若是孩子持续吵闹,父母则可以释放出几项条件,例如请孩子先帮忙其他事情,以模糊对手机的注意力,再逐步引导孩子将注意焦点转移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方说家中若有种植盆栽,可将浇水的任务赋予孩子,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再询问孩子水浇了多少的水?花有没有好好的吸收到水分?小树长了多高?渐进式的给予孩子更多任务。当一件任务完成后,适时给予孩子赞美。透过上述方式,不但能有效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强烈需求,父母也能观察到宝贝进行任务时惊人的表现,举例来说,要求孩子收拾房间内的积木时,请孩子尽快完成任务,为了让收拾过程更快,孩子可能选择“一次全部拿起来,丢到玩具箱”的策略,你会发现,孩子正努力利用不同手部的位置与动作,并辅以身体其他部位协助,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能增加孩子的动作表现,同时提升计划能力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游戏可从孩子的生活中开始发想,朝孩子感兴趣的方面着手,例如学校中的团体活动,询问孩子都在学校玩些什么?再从这些游戏中与孩子进行讨论,请孩子教你玩,在一来一往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皆能享受无须手机相伴的快乐时光。

而针对不知该如何选择游戏方式的家长,苏文清职能治疗师也以静态、动态,两大方面提出挑选建议。

Check!静态游戏
1.角色扮演: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题材内容可参考孩子有兴趣的主题、喜欢的卡通情节等,各自分配适合角色,游戏结束后,还可以共同讨论本次角色扮演的内容有哪里可以进行修正,例如玩医生游戏,但却缺乏相应道具,下次游戏前,可先一起用黏土制作药丸等,让角色扮演活动更生动。

2.居家游戏:父母可以利用唾手可得的物品,与孩子一同构想新主题,比方说孩子最近可能着迷于赛车,亲子可将赛车作为当日活动主题,透过观赏赛车图片等方式,请孩子使用积木拼出赛车样貌,虽然成果可能无法精准达到赛车真实的样貌,但在游戏过程中可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与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3.艺术活动:许多孩子喜爱剪纸、黏贴等艺术活动,在操控剪刀等精细用具的过程中,可以满足孩子手眼协调的发展。不过,对于鲜少“动手”的孩子而言,提起笔来涂鸦可能是一大信心考验,建议父母可以透过引导、示范,增进孩子参与意愿,举例来说,家长率先画了一只鳄鱼,仅需展现出特征、形象即可,过度复杂的图像可能导致孩子觉得自己“做不来”。接着,开始引导孩子延伸思考问题,像是鳄鱼应该生活在哪里呢?鳄鱼的牙齿应该是什么形状?让孩子逐渐提升参与度。

4.各式桌游:近年兴起的桌上游戏,适合亲子或同侪共同进行,尤其在同侪良性竞争的压力下,孩子投入的动机会提高。而若是父母亲一同参与游戏,家长也可适时“放水”,让孩子感受胜利的喜悦。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