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怎样让孩子变得喜欢举手发言?

2018-02-21 06: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课堂是一个公共场所,需要有一定的热烈气氛烘托,方能肯定教师授业、解惑的那份真情付出和劳动。一旦遇到孩子沉默寡言不积极答疑,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也会不如人意。怎样能活跃课堂,让孩子喜欢举手发言呢?

        课堂是一个公共场所,需要有一定的热烈气氛烘托,方能肯定教师授业、解惑的那份真情付出和劳动。一旦遇到孩子沉默寡言不积极答疑,教师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也会不如人意。怎样能活跃课堂,让孩子喜欢举手发言呢?


    1.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


        举手是一种勇气,不举手是因为犹豫,犹豫不是没有思考成熟,就是孩子爱面子,怕回答错了众人笑话自己。那就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让他们把不成熟的思考大胆表露出来,并充分肯定这些不成熟的思考,为成熟的思考搭建最初的框架,也可以另外安排自由议论的时间。


        有时孩子不愿意举手,但会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那就让这样的议论“合法化”,当一个问题非常能引起孩子的兴趣,那就安排时间,让他们在下面自由议论,只要留给这样的时间,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参与度是很高的,因为自由议论的平台比举手发言更为宽松,于是参与的人就多,观点的碰撞也很丰富。这种方式和正规的小组讨论不太一样,它不像正规的讨论那样规范,更像是一块孩子愿意耕种的自留地。不必太在乎有没有形成规范而一致的结果,而在乎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参与着。根据需要调整课堂侧重点,当孩子比较有话可说的地方,是重点,也是兴趣点的,就深入,就研究得透彻一些,让孩子表达和思考的需要得到满足。相对而言,孩子不太感兴趣,也比较难的点,就不要强求一定要积极举手发言,可能老师适当的讲授来得更为高效。


    2.大胆推荐孩子发表自己的“高见”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心高气傲”的孩子。他们对普通的问题不屑回答,认为这没有思维价值,只有那些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要充分考虑这些孩子的心理需要,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请那些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后,再多一个照顾环节,请同学再推荐一下,还想听听哪个同学的“高见”,这时,孩子往往将目光集中到班里那些“无冕之王”的身上。这些孩子一旦被推荐,往往带着些许自豪,非常乐于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


    3.鼓励孩子打“草稿”


        为了发言一举成功,鼓励孩子打“草稿”。这条措施,对积极思考,却又不肯回答的孩子比较有效。因为他们往往有思维的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就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适当地针对高年级学习的特点,增加课堂动笔时间,增加课堂独立安静思考的时间,让孩子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能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成果,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他们会自信许多。并且,因为有了书面的文字记录,孩子发言就更有条理,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打消顾虑。毕竟“读”自己的答案显然比“说”要容易一些。


    4.让不自信的孩子“笨鸟先飞”


        那些不知道怎么思考,或怎么思考都没结果的孩子,是多么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师生的重视。他们是最需要关注的,也是最需要提供他们展示自己在思考、参与等方面机会的。但是往往因为能力的差异,他们实在无法贡献自己的思维成果。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可以让他们“笨鸟先飞”。利用下课的谈话,利用补习时间,事先有意无意地讲一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时是提前学习,有时是预习提示,甚至有时就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并将正确的思路透露给他们。因为有了基础,就有了信心,上课时,他们发现自己竟然走在了前面。一种我也能为大家的思考提供帮助的惊喜感,让他们兴奋地举起手,在众人奇怪的眼神里,在老师佯装不知情的大力表扬中,这些孩子找到的是自信,是参与的快乐。慢慢地喜欢上这种感觉,也慢慢地喜欢上思考和发言。


    5.发言是可以得到奖赏的


        “奖赏”是一种对各类学生都有效的方法。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比如定期奖励班级里发言积极的孩子。看到班里举手不多时,可以补充说明:“这个问题有不少思考的角度,有难的,有简单的,先举手的同学,选择余地大,后举手的同学就不怕被别人说去了?”这样,总会多一些孩子举手。有些老师还尝试过一种有点偏激的做法,要求:“在思考的起立”,孩子们为表“清白”往往全体起立。“发言的先坐下。”为了先坐下,才会踊跃发言。当然这个方法非到万不得已还是少用为妙。


        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勇敢等品质,对孩子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而且积极回答问题还能锻炼孩子心理承受力,面对挫折也能不退缩不畏惧,久而久之,孩子能变得阳光,自然,心态积极乐观。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