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聊聊|别管生孩子是家事还是国事?关键是你生还是不生?

2018-08-14 22:5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原标题:聊聊|别管生孩子是家事还是国事?关键是你生还是不生?2018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表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政策不...

原标题:聊聊 | 别管生孩子是家事还是国事?关键是你生还是不生?


2018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表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政策不能画饼充饥》,一时间又引爆“生不生娃”的话题。


然而,无论政策再怎么引导,生不生孩子的决定权、养育孩子的压力更多的都是由家庭承受。

生还是不生?你怎么选择?




正在消退的人口红利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80后”“90后”“00后”的人口分别是2.19亿、1.88亿、1.47亿。从“80后”到“00后”不到一代人时间,出生人口就萎缩了32%。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2010到2015年的平均生育率不到1.2。如果生育率一直稳定在1.4的水平,那么总人口将以每5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萎缩。从长远来看,生育率长期持续的减少,未来将会导致人口不可挽回的减少。


而随着人口的减少,以前制造业赖以生存的人口红利不再明显,为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生率低迷意味着老龄化的影响愈发突出。如今部分省份的养老金已经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通俗的讲就是生育率不高必将导致社会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与老年人口此消彼长意味着创造的社会财富将更多的负担在养老需求上,具体的表现就是养老成本的上升和税收的增加。


不太愿意生娃的年轻人

政策放开后,想生的已经不太能生了,能生的又不太想生。年轻力壮的“80后”、“90后”们,似乎拖了后腿了。


究其原因,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最根本的因素是高企不下的养育成本。人们都说孩子各有各的养法,可是生下来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近日,一则“半年工资都不够孩子过一个暑假”的新闻让不少家长多了些焦虑,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但实在是见不得孩子吃一点亏。


能烦恼这个问题的家长还算是高阶级的,有多少家长还在为孩子的学区房、早教、入园、兴趣班所困扰,甚至可能还要大半夜起来翻疫苗本。劳力又劳心,实在压得家长们喘不过气。

“生孩子首先是家事,一个家庭生多少个孩子,何时生孩子,归根结底应该由这个家庭来决定。国家政策既不应该限制生育,也不应该强制生育。”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梁建章点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毕竟谁不想成家立业,有个美满的家庭,目前条件不具备,努力下总是可以实现的。但如果把生不生孩子跟国家强制捆绑,难免让人反感。


政策落实还需真金白银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称,鼓励生育要从多方面入手,增加产假、完善家庭税收、提高公共服务等政策需要全面配合。


“比如在税收方面,要完善家庭税收,对有子女或者多个子女家庭实施一定的减免。”目前,多省市已经出台相关的鼓励生育政策,值得各地区学习借鉴。

新疆石河子市生育二孩(不含领养)的家庭,可领取顺产500元/户、剖宫产1000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在婴幼儿0-3岁期间每户给予适量奶粉补贴。女职工产假在98天的基础上再延长30天,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子女的家庭,成功生育者给予一次性补贴1万元。


《仙桃市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工作方案》指出,夫妻双方或一方满足相关条件可享受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免费服务内容包括孕前、孕期、住院分娩和儿童保健。参加城乡医保、在本市有产科资质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符合政策生育二孩的孕产妇补助1200元,未参加城乡医保一次性补助700元。


《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明确表示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符合条件的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总之,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鼓励生育,都应是循序渐进的,政策的制定都不应简单、粗暴、一刀切,各地都应依据实际逐步落实,以凝聚共识为前提,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同时,也应加大教育、文化、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良好、优质、价廉的服务,还要将真金白银送到家庭手上。让优惠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爸爸妈妈们生的开心,养的幸福。



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办公厅7月19日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明确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结合各省市实际情况分成五档,中央依次承担80%、60%、50%、30%、10%财政支出。中央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参照上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责任中央分档分担办法安排补助资金。


—— THE END——


撰文 | 官弟 编辑 | 二十


来源 | 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网络资源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