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春季传染病预防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春季传染病预防】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春季传染病预防】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春季传染病预防】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春季传染病预防】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春季传染病预防】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春季传染病预防】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疫苗使传染病发病率下降99%以上


  不久前部分媒体集中报道的康泰乙肝疫苗事件,虽经调查核实疫苗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仍导致一些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降30%,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下降15%。“疫苗接种率下降,传染病疫情就会卷土重来。疫苗针对的疾病一天没有消灭,预防接种就一天不能松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24日说,“接种疫苗是公民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对群体防控传染病的应尽义务。”据估算,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30多年来,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降幅达99%以上。


  每年百万婴儿面临乙肝风险


  我国每年有1600余万孕妇分娩。按16至49岁育龄妇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6.6%进行估算,每年仍有100多万名婴儿面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如果不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每年将会有40万至5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王华庆介绍,婴儿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将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终生携带乙肝病毒,其中约1/3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


  “需要尽早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预防后期感染乙肝病毒。越早接种,效果越好。”王华庆说。


  接种率低将打破免疫屏障


  王宇说,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一些传染病已成为少数散发病例,让人们渐渐丧失警惕。而预防接种可能带来的异常反应,令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关注度增高,对接种疫苗的信心下降。


  王宇指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个体,并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预防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如果不接种疫苗或接种率较低,不仅个体会患病,而且达不到群体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


  疫苗监管系统符合国际标准


  疫苗的使用者是健康人群,重点是儿童。对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和处置,以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和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2012年全国AEFI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内。


  2010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管体系(NRA)进行了系统评估,AEFI监测板块中8项大指标全部通过,25项亚指标总评分为96%,以优异成绩达到了WHO的NRA评估目标。201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评估验证,中国疫苗监管系统符合国际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免疫规划分委会主任委员赵铠说:“和使用其他药物一样,接种疫苗也存在风险。但是,经大量临床验证,疫苗的风险与其所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微乎其微。”


教育部: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对传染病疫情早发现处置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预警通报,通报指出,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以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通报指出,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根据卫生部2013年1月10日发布的信息,目前北方省份已经进入了流感的高发季节,未来几周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随着气温的降低,预计南方省份也将逐渐进入高发季节。为预防控制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蔓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现提醒各地各校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通报要求,要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各级各类学校要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指定人员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要定期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

  通报指出,要落实晨检制度。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要求校医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以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同时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了解当地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通报提出,要开展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近期开展一次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卫生防范意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还应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通报称,要酌情减少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在已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地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室内集体活动。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
 

风疹是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

         风疹是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孩子,多发生在冬春两季,易在托幼机构中流行。得了风疹后,一般病情比较轻,病愈得也快。患一次可获得终身免疫。但是风疹也可以散见于成人,如果妇女妊娠早期患病常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孩子畸形,如兔唇、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妊娠1 5周之前,孕妇出现风疹症状(如淋巴结肿、发疹、关节痛)时,医生一般建议中止妊娠。可见,风疹应该特别注意预防。


        风疹一般表现为,初起可见发热流涕,咳嗽,打喷嚏。发热一般在38℃~39℃。发热当天或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疹色浅红,细小均匀。疹子细小如沙,中医又称为风痧。皮疹先见于头面部,以躯干部为主,四肢较少见,手足心多不出疹,这点与麻疹不同。疹出后体温渐退,疹退后无脱屑,也无色素沉着。出疹后的两天左右,出现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孩子患风疹时,未患过风疹的母亲会随后受到感染。在经过13~15天之后,母亲全身会出现皮疹。


治疗

 
        孩子得了风疹后如果只是发热咳嗽,说明出疹的病情不重,可以在家给服一些清热解毒、疏风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一次1支(10毫升),一日2~3次。


饮食调理


        饮食上给孩子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忌食煎炸、油腻食品,适当控制发物,如鱼虾、海鲜等。这时也可以用以下的食疗法:


        1.芦根、竹叶心等份,煎水代茶饮。


        2.板蓝根20克,蝉蜕5克,甘草10克。煎水,加糖,代茶饮。


        3.在疹退后可以给鲜芦根、荸荠、梨、鲜藕各适量,切碎,压汁服用。


预防和护理


        1.风疹流行时,易感儿、孕妇要避免去公共场所。


        2.患病的孩子隔离至出疹后的5天,以控制传染源。


        3.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预防。


        4.要充分休息,最好卧床休息。


        5.防止瘙痒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

家有宠物爱不释手须慎防人畜共通传染病

家有宠物的父母 应提防人畜共通传染病

日前网络上流传一支六个月大的婴儿和小狗喇舌的影片,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质疑,让小孩和猫狗喇舌会不会有什么健康隐忧?感染科医师表示,倘若嘴巴内有伤口,可能会因猫狗嘴里的厌氧菌而受感染,但临床上还是以“被家畜抓咬伤”的案例较多。
 
台南医院感染科主任洪元斌医师指出,和猫狗等宠物接触,的确容易感染人畜共通传染病,虽然并非绝对,但仍需提高警觉。一般来说,门诊最常见的就是因皮肤接触或被猫狗抓、咬而感染的例子。
 
洪元斌进一步解释,若只是单纯皮肤接触猫狗,可能会因猫狗身上的跳蚤和寄生虫而有发痒的症状。而养猫人是最容易遇到的,就是因猫抓伤所引起的“猫抓热”,典型症状是发烧、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且抓伤位置的上部容易出现淋巴结肿胀疼痛的现象。
 
此外,感染力最强的大概就是被猫狗咬伤了!倘若被咬出伤口、或伤口被猫狗舔,就容易感染猫狗口中的厌氧菌、破伤风、甚至是狂犬病。至于因和猫狗接吻喇舌而感染的例子,虽较罕见,医界也无相关研究可证实其影响,但倘若口腔内有伤口的话,就很容易因此而受到感染。
 
不过,洪元斌提醒,小朋友免疫力较差、感染概率也较高;建议家中有养宠物的父母,应定期找兽医施打预防针。倘若不幸伤口被猫狗舔或被抓、咬伤,也应立即用优碘清洗伤口,必要时也可至医院施打破伤风,避免感染。

宝宝患上传染病的几个原因

        从理论上讲,接种过某种疫苗后身体里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即对某种病有了抵抗力,再接触该种病原体时,就不再患这种病了。例如,注射麻疹疫苗后的宝宝,再接触麻疹病人时,就可以不受麻疹病毒的感染,而不患麻疹。但必须知道,通过预防接.种所获得的抵抗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接种了某种疫苗后,可以不再患该种传染病,而少数人还可能患该种传染病,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在接种疫苗时,宝宝已接触过该种传染病的病人,而正处于这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内,接种疫苗后,还未产生免疫力时,这种传染病的症状就出现了。


        2.接种疫苗时间过早。按照儿童预防接种程序,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在婴儿出生后满8个月时接种,若过早接种,婴儿体内大多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力,或与婴儿体内由母亲转给的尚未完全消失的麻疹抗体中和,使疫苗失效。


        3.疫苗保存方法不正确。预防接种用的疫苗,保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假如保存方法不好导致疫苗失效,则接种后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接种了这种疫苗的宝宝,仍有患该种传染病的可能。


        4.未按时做加强免疫。各种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所产生的抵抗力可保持半年到五年不等。为了解决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延长免疫作用时间,在基础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需要再注射相同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以巩固免疫效果。假如没有按照免疫接种程序进行加强免疫,宝宝仍可能患该种传染病。


        5.疫苗使用不恰当。如小儿麻痹糖丸,只能用凉开水口服,若用热开水化开后口服就无效了,不能预防小儿麻痹的发生。


       6.任何一种疫苗接种以后,都不会使接种的人群百分之百地产生免疫力,极个别的宝宝接种后如不产生免疫力则仍会患此病。

如何预防传染病

        孩子虽然已经接种了各种疫苗,但还是可能接触到无法抵御的病原体。为此,可采取以下的防御措施。


        锻炼孩子抗寒冷、炎热、阳光及凉风的能力。


        保证孩子的正常营养及充足的睡眠。


        维生素C尤其能预防感染。柿子椒、玫瑰菜、茴香、山榆菜、猕猴桃、草莓、花菜、菠菜、柠檬、大白菜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根据以上顺序,每100克所列举的蔬菜及水果种类中含105~135毫克维生素 C),可以多给孩子食用。
 

风疹是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温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春季为发病高峰,每隔6~10年出现一次流行。风疹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时期:
    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前驱期。约1~2天,急性起病,发热、头痛、乏力、喷嚏、流涕、咽痛、咳嗽、眼结膜充血,还可有鼻觑、呕吐、腹泻。部分患者的咽部和软腭可有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出疹期。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开始于面部,l天内即播散于躯干和四肢,手掌和足底无皮疹。皮疹初起为淡红色斑疹,继之为斑丘疹或丘疹,躯干背部疹较密,融合成片。出疹时仍有低热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浅淋巴结肿大,以耳后、枕后与颈部更为明显,伴轻度压痛。皮疹出现3天后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发热随之消退,肿大的淋巴结和脾脏亦缩小。
    风疹是一种临床症状轻、预后良好的病毒性传染病,容易被人们甚至临床医生所忽视。
    我国冻干风疹活疫苗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开始研制的。国内现用风疹疫苗系用风疹病毒减毒株( BRD)感染人二倍体细胞,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收获病毒加工制成冻干制剂,用于预防风疹。

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大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常侵袭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乙脑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南方地区一般在6月份开始流行,北方地区要晚1个月。其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猪是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三带喙库蚊,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与其他传染病相比,乙脑的发病数虽然不高,但患病后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病愈后留有后遗症。

    乙脑虽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它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我国往年也有病例发生。与不期而至的非典相比,人类和乙脑早已相熟,对它的脾性及其传染途径、方式了如指掌,乙脑防治疫苗早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效果明显,保护率高。
    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因此纱窗、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极其重要。10岁以下儿童都要注射乙脑灭活疫苗。有条件的成人能作预防注射则更好。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此时如有突然起病、高热、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的都应立即送医院就医。医生建议作腰椎穿刺检查时应积极配合。
    简单地说,乙脑疫苗是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百日咳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其临床特征为咳嗽逐渐加重,渐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鸡啼声,病程延续2~3个月。婴儿及重症患者常并发肺炎及百日咳脑病。

关子百日咳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目前确定患者为传染源。在潜伏期末,卡他期和痉咳早期传染性最强,其传染期约1个半月,患者咳嗽及喷嚏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是主要途径。
百日咳的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21天,咳嗽为突出表现,分为3个时期,全病程约6~8周。
卡他期:为1~2周,起病初为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如低热、流涕等。
痉咳期:持续时间为2~6周或更长,突出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咳嗽发作连续数十声,一连串的咳嗽,集中在呼气期。
恢复期:约2~3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强度减轻,每天发作次数减少,鸡啼样,吸气声消失。
百日咳并发症有三种:肺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为婴幼儿常见并发症,常在痉挛期发生);百日咳脑病(反复痉咳使胸腔内压增高、颈静脉回流障碍,使胸淤血甚至出血);结核病恶化(百日咳可使原有肺结核恶化,甚至引起血行播散,而发生全身粟粒性结核病或结核性脑膜炎)。

“儿麻”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小儿麻痹症可谓人尽皆知,它简称儿麻,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6个月至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而感觉正常。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但智力不会受到影响。

    脊髓灰质炎即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00年医书上就有此病的记载。20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大多呈散在发病,罕见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流行;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出现疫苗以后,此病才逐渐得到控制。在我国,呈散在发病,有时有暴发或小流行。20世纪60年代我国制定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在儿童中普遍推广使用,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惟一宿主,但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目前只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脊髓灰质炎患者通常在感染病毒7~21天(范围4~30天)后,开始出现早期症状。在病毒开始复制并通过口腔分泌物或大便排出时,患者便具有传染性,传染期一直持续到感染病毒后4~6周左右,病毒停止复制和排出时才结束。当家里有人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野毒株后,90%以上的易感者会发病。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可对致病的血清型病毒产生终生免疫力。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接种安全。婴儿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手足口病发病数上升,卫生部要求加强传染病防治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6日从卫生部获悉,由于今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数上升,布病、出血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处于高发水平,卫生部要求各地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手足口病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局部地区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常见,布病、出血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依然处于较高发病水平。


  卫生部要求,手足口病高发地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儿童的晨午检制度、环境消毒等工作的督导检查,做好手足口病和其他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频发地区,要做好疫情分析、实验室检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布病高发地区,要继续加强与畜牧部门合作,促进畜间布病防治工作。要做到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减少慢性化。流行出血热发病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加强对人间、鼠间出血热疫情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置,在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鼠、灭鼠活动,有效降低鼠密度。登革热输入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认真做好疫情和蚊媒密度监测,主动搜索可疑发热病例,积极开展灭蚊工作。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工作,卫生部还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在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主动监测。


  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2012年2月,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67395例、死亡1246人,其中手足口病死亡人数11人。2011年同期,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21900例、死亡848人,其中手足口病死亡人数3人。

开学啰!小心注意校园传染病

开学啰! 小心注意校园传染病

健康医疗网整理报导

根据卫生署监测资料,目前门、急诊类流感病人数,已下降至去年12月底的程度,流感住院病例数,亦持续下降中。医师提醒,流感疫情看似逐渐脱离高峰期,但因传染性强,且开学后学童相处互动变频繁,是否会使病例数增加,仍不可掉以轻心。

另一项较令人担心的问题是,原本为夏季流行的肠病毒,在最近一个月就有8例重症病例,为历年冬季少见现象。根据疾病管制局报告,目前除中南部以外,北部地区也已陆续出现个案。由于肠病毒71型已3年多未曾大流行,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无抗体,预估今年3、4月后,恐有一波大流行。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小儿科主治医师洪嘉蔚强调,开学后,学童除可能从学校相互传染外,也可能将病毒带回家传给家中幼儿,因此他提醒家有婴幼儿的家长,更应小心防范。

洪嘉蔚指出,目前该院区小儿科门诊,流感病例数已较农历年假前减少,但肠病毒病例数持续增加中,其中多为幼稚园至国小低年级学童,且不乏须住院治疗病例。

为因应开学后可能的疫情,洪嘉蔚特别呼吁学童及家长:前往人潮众多的地方,应注意呼吸道卫生并“勤洗手”,尽量减少碰触公用物品。如有呼吸道症状者,请务必戴上口罩,减少出入公共场所。若罹患流感,须特别注意是否出现危险征兆: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血痰、胸痛、意识改变、低血压或高烧持续72小时等,如有上述病征,应立刻前往适当医院,以降低死亡风险。

肠病毒因应方面,应落实“生病不上学”的防疫观念,若孩童发生“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肌抽跃”包括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持续呕吐”与“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的危险征兆,务必立即送至大医院治疗。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