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姥姥和奶奶的区别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姥姥和奶奶的区别】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姥姥和奶奶的区别】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姥姥和奶奶的区别】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姥姥和奶奶的区别】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姥姥和奶奶的区别】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姥姥和奶奶的区别】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姥姥和奶奶的区别】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姥姥和奶奶的区别】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这样的爷爷奶奶宝宝更加喜欢

        虽然有长辈照顾宝宝是一件好事,年轻的爸爸妈妈也不用为了照看宝宝而选择辞掉工作。但是,并不是每一位长辈都适合照看宝宝。在这里,小编向大家介绍怎样的老人家才适合照看宝宝。


  家中有老人照顾小宝宝是一件和方便的事情。老人家有照顾宝宝的经验,而且爸爸妈妈平常也要上班。但是不是每个老人家都适合照顾宝宝,适合照顾宝宝的老人,你家有吗?适合照顾宝宝的老人家,需要满足以下的要求。


  TYPE 1:广交朋友


  我们看到三三两两满头银丝,满脸皱纹的老爷子、老太婆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漫步在绿草如茵的广场。他们的交友,让宝宝们也开始成为好朋友。这对宝宝的社会群体意识和语言发育都有好处。


  宝宝与小伙伴友好的相处十分有必要。如今的宝宝都是家庭中的“小太阳”,自我为中心倾向明显。常常带着宝宝出去与小朋友交流,可以将宝宝在集体中的位置。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一分子,人人都有享受游戏学习的权利,以及所要应尽的义务。


  而且让宝宝多与小朋友交往可以加强宝宝的语言发育。让宝宝开口说话的最有效办法是创设一个谈话和交流的氛围,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不停地和他说话、用他能听得懂的语言为其讲故事。大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父母的“一言堂”,小宝宝之间说话是训练宝宝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TYPE 2:体力充沛


  宝宝洗澡经常会不老实,动来动去。7-9个月的宝宝已能很好地独坐了,两手抓握物品也较为灵活。这时有的老人家体力不够,一时疏忽,让宝宝单独坐在浴盆中,而发生意外伤害,轻者碰伤皮肤,重者发生呛水甚至溺死于浴盆中。所以,老人家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好好的应付宝宝。


  在这里小编还有提醒一下,很多的老人家都会认为,小宝宝玩玩水也没有什么,于是就把宝宝肚子丢在盆子里,但是,这可千万使不得。在给宝宝洗澡时,大人一刻也不能离开。最好用宝宝浴盆给宝宝洗澡,先将浴盆中的水温调节好,切不可在洗澡过程中添加热水,这样很容易烫伤宝宝。非要添加时,可先将宝宝抱出来后,再加热水。


  为防止宝宝在浴盆中滑倒,可在盆底放一块大毛巾。在洗澡过程中,你始终用手抓住宝宝,以便在宝宝滑倒时能及时扶住他。洗澡后,将宝宝抱出水面时。你要抱紧宝宝,最好用一条大毛巾将宝宝裹紧,又保暖,又可防止身体太滑儿失手跌伤宝宝。


  宝宝洗澡不仅要应付宝宝不老实,而且还要经常抱起来抱下去的,所以,体力少一点都不成啊。


 TYPE 3:性格开朗


  宝宝处于性格形成期,大人的影响十分重要。如果带宝宝的老人家能够外向、乐观,那宝宝也会受其感染。如果老人家带的宝宝能够见人喊人,十分有礼貌,那这样的爷爷奶奶,谁都想要。


  宝宝性格上的问题有很多与家庭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婆媳关系历来是家庭的严重问题。如果老人家斤斤计较,那么家庭关系好都很难。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宝宝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宝宝。


  中医把人的情绪称之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感情,它们分别与五脏六腑相关联。情绪上出现问题会影响内部器官的运作,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疾病。“七情”中有利于成长的感情是“喜”。老人的乐观情绪感染宝宝,宝宝经常笑或者保持心情愉快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能使人长高。相反,忧、思、悲、恐、惊等是典型的使人忧郁、消沉的情绪。如果这种情绪长期持续下去,宝宝肯定长不高。


 TYPE 4:喜欢交流


  作为爷爷奶奶经常说话,能够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让宝宝更好更快的说话。老人家侃侃而谈。可以以身作则,让宝宝更快的掌握语言。


  不可否认,成人的语言示范,直接影响宝宝语言的发展。不过,小编建议老人家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语言规范、用词确切。尤其是在宝宝面前,尽量节制一些口语、脏话和成人语言等,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在无形中进行效仿。


  同时也可以多与宝宝交流。在这里,小编提醒,在和宝宝面对面谈话的时候,要求宝宝不能干别的,尽量注视对方,集中精力,因为倾听是宝宝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听不进去,就不用说消化了,常听常积累,就会为更好的表达积蓄资源,也就是说,对话是双方的,家长的责任是引导和激发兴趣,这样宝宝就会产生兴奋点,就会抢着说。起初,很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这没关系,语言的表达究竟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


  你还可以经常给宝宝念书。每天给宝宝读一会儿书。像童话故事、宝宝读物等等,尤其是宝宝睡觉前,最安静了,容易听进去。给宝宝读书不要怕宝宝听不懂,但他会记住一些东西,长此以往,宝宝会积累许多词汇,有时也会脱口而出。


 TYPE 5:讲卫生文明


  有许多老人家听从儿子媳妇的吩咐,总是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或者,有洁癖的老人一般不喜欢宝宝把家里弄脏、弄乱。年龄越大,这种习惯越不容易改变。其实,不需要这样。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家中的一些经常和宝宝接触,需要采取特别卫生消毒措施的区域:


  1、玩具,橡皮/塑料奶嘴,围兜,宝宝护栏,高脚椅和小床/宝宝床。


  2、地板和家具——特别是在您的宝宝变得更加爱动并会开始在家乱跑之后。


  3、食物制备表面——确保在准备宝宝膳食之前它们的表面是干净且经过消毒的。


  4、洗衣间——宝宝的衣服和床上用品,特别是已经沾上粪便或呕吐物的,应在温度至少为60度的高温下进行清洗。如果不方便或衣服和用品不能承受高温,为了确保所有的细菌都被杀死,可以考虑使用衣物除菌添加剂。


  5、保育室——密切注意宝宝床床垫和换尿布台,并确保定期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记住,用来清洁厕所的布块不可以在家里的其他地方使用。

3岁双胞胎姐妹帮清洁工奶奶扫马路引关注

  

       前不久,有网友拍下一对两三岁的江苏南京双胞胎小姐妹手拿大扫帚在寒冷天气下清扫落叶的照片,图上的小姐妹既可爱又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懂事。该网帖在西祠胡同论坛上引发众人关注,很快成为胡同口的热帖。记者昨天寻访到事件发生地的南京清凉门大街湛江路路口一公厕附近,了解到原来这里是这对3岁的双胞胎姐妹和妈妈以及奶奶居住的地方,她们的奶奶李静今年50岁,六合人,是鼓楼环卫所的一位清洁工,负责该公厕以及附近小公园的清扫。

  网帖:超萌双胞胎小姐妹扫落叶

  近日,在西祠胡同论坛,一篇名为《我们帮奶奶扫落叶》的网帖引发众人关注,帖子中有两张照片,上面有两个穿着打扮完全一样的小女孩,一个拿扫帚,一个拿簸箕,正在一个年轻女子的带领下,像模像样地清扫落叶。网帖一发出,立即有很多网友跟帖表示非常关注。网友“妖妖灵”说:懂事的孩纸,孝顺的媳妇!网友“jc”则说:孩子好的行为肯定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真是和谐温馨的一家。

  记者联系上了发帖人“杨柳含笑”,她说,11月28日中午自己出去有事,路过湛江路路口一公厕附近,看到这样一幕,当时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一对双胞胎小姑娘帮妈妈扫落叶,很有趣,拍完照片后,觉得这位年轻妈妈不像是做保洁的啊,就多问了一下,是在帮谁打扫?年轻妈妈说,是在帮婆婆打扫。平时在网上看到不少媳妇说婆婆这不好那不好的,现实生活中,看到有不嫌弃婆婆做保洁还愿意帮婆婆干活儿的儿媳妇,就比较容易感动,她发帖是想祝福这家人。

  探访:公厕旁建“竹林之家”

  记者昨天中午找到了位于清凉门大街附近的路口,在一公厕附近找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李静。50岁的李静是清凉门大街湛江路路口公厕保洁员,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把30多平米的公厕卫生打扫一遍,再去吃早饭。接下来时间内,只要看到公厕脏了,就去清扫,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

  2006年,李静和丈夫从六合农村来到清凉门大街,李静当公厕保洁员,丈夫做清洁工。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就将家安在公厕旁边,由于周围是小公园的一片竹林,周围邻居就称他们一家为“竹林之家”。公厕的开放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们俩也就从一大早忙到晚上11点,几乎天天如此。当公厕保洁员6年来,李静几乎每一天都是这么度过,她的付出得到周围市民称赞, “她在这里工作多年,认真负责,公厕从来没有异味。”公厕旁一家店铺老板周女士说。

  奶奶:很多好心人主动帮她们

  记者了解到,李静的儿子儿媳原先在浦口打工,3年前儿媳生下双胞胎小姐妹黄梦琪和黄梦琳,为了方便照顾,儿媳和孩子搬来“竹林之家”居住。李静告诉记者,如今双胞胎姐妹也在附近上了幼儿园,一个人一年光学费就要3700多元,这对这个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个严重的问题。

  好在好心人很多,比如附近清江花苑小区就有一个老年人,她的孙女比双胞胎略大几个月,她知道李静家的情况后经常把自己孙女的衣服拿过来送给李静。还有很多好心人看到双胞胎后也经常问寒问暖,不时还买点牛奶零食给他们家,双胞胎就是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李静说,他们一家在教育双胞胎的过程中经常提及“感恩”,希望她们长大后能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双胞胎小姐妹也很懂事,特别是上幼儿园以后好像真的成了“小大人”,经常在妈妈的带领下主动给奶奶帮忙,这也让李静非常感动。

宝宝一出生 爷爷奶奶就抢著轮流抱 这新生儿应该多抱还是多躺呢

宝宝一出生,爷爷奶奶就抢著轮流抱,这新生儿应该多抱还是多躺呢?

小吉的老公三代单传,在小吉结婚后,家长的人都一直催著小吉能早点生下一个胖宝宝来。虽然小吉还不想那么早生孩子,但是却意外怀孕了。于是小吉就这样成为一个新手妈妈。就怀孕9个多月后,顺利得生下了一个男宝宝。这宝宝一出生,爷爷奶奶就爱不释手,抢著轮流抱,不管宝宝是醒著还是睡着。小吉本身母乳不多,有人帮忙照顾孩子自己也可以安心坐月子,乐得轻松。

但是在小吉出月子不久后,宝宝的爷爷奶奶就不那么热衷抱孩子了。一是新鲜度没了,二是宝宝越大就越不好带了。出了月子的小吉只能一个人带孩子,但是却发现孩子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抱着。尤其是在白天的时候,好不容易哄孩子睡觉了,一放下宝宝就又醒过来了。而这一切就都是宝宝被抱习惯了,现在宝宝不抱着反而不习惯了。那么新生儿是得多抱还是得多躺呢?答案相信很多宝妈都知道了,那就是得多躺着。这是为什么呢?

1,这新生儿在出生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从熟悉的子宫来到这世界上。会有各种的东西需要适应,而当我们经常抱宝宝的时候,就会给宝宝觉得被抱着才是正常的。渐渐就养成了宝宝如果不被抱着就哭闹的坏习惯。

2,这宝宝如果被人抱着,睡眠质量会很低,大人的说话声和各种动作都会让宝宝无法进行到深度睡眠中,这对宝宝的发育是很有影响的,要知道这新生儿刚出来基本上一整天都是在睡觉中,越小的宝宝在一天中睡觉的时间也越长。

3,宝宝经常抱着对脊椎造成压力,要知道新生儿全身的骨头都是很柔软的,只有在后期的成长发育中才慢慢强壮起来。而如果长期抱新生儿,宝宝的脊椎经常处于压迫状态下,这样是不利于宝宝的正常发育的,严重还有可能造成宝宝脊椎变形等危害。

4,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要知道宝宝在出生后,大脑的中的神经元远远比成年人要多,但是却还没有联系起来。只有通过各种运动才能产生神经元的连接,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当宝宝躺着的时候,全身都能进行各种的运动。而被人抱着的时候,宝宝的行为动作就受到限制,不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

而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是不能多抱宝宝,应该让宝宝多躺着。但是在宝宝需要的时候,也应该抱一下宝宝,给宝宝安全感,增进亲子关系。在宝宝刚刚吃饱的时候,可以抱着宝宝走走,和宝宝聊聊天,让宝宝打个饱嗝再放下,这样也可以防止宝宝吐奶的情况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宝宝一岁之前跟妈妈睡还是跟奶奶睡 这其中的利弊要知道

宝宝一岁之前跟妈妈睡还是跟奶奶睡,这其中的利弊要知道。

现在养一个孩子真的要花费很多的心思,现在的人压力都很大,尤其是新手妈妈在照顾幼儿方面没经验,对待宝宝的哭闹更多的是茫然。不知道宝宝要干什么,宝宝哭什么,真的是不知所措。这时候,家里有老人的就会主动提出帮忙照顾幼儿,宝妈如果白天要上班的话,晚上就会没有精力照顾宝宝,而且,宝宝一岁之前几乎都要喝夜奶的。那么,宝宝跟奶奶睡的话,对宝宝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宝宝一岁之前是跟妈妈睡还是跟奶奶睡,这其中的利弊要知道。

一,宝宝安全感更足

我们知道,宝宝出生之前要在妈妈的子宫里待十个月,宝宝早在子宫里就跟妈妈建立了联系,出生后,宝宝会本能的来寻找妈妈,宝宝只有在妈妈的身边,听着妈妈的心跳声才会感到安全感满满。所以,宝宝跟妈妈睡,宝宝身心发育才会更健康,更好。

二,宝宝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宝宝小的时候,跟妈妈睡不仅仅是更有安全感,还能更方便妈妈母乳喂养,喂母乳的过程其实更能增加母子的紧密关系。还有就是宝宝小的时候经常吐奶,年轻人不仅身体好而且警惕性也高,宝宝吐奶的话,妈妈可以更好的及时处理。而且,新生儿要照顾的地方很多,老人家虽然热心,但是照顾起来肯定没有年轻人那么行动便利。宝宝一岁之前跟妈妈睡是最好的。

三,妈妈缺少经验

新手妈妈在照顾幼儿的经验肯定没婆婆的经验丰富,毕竟婆婆生养过。所以,在育儿方面,要是遇到不懂的,可以及时的请教婆婆,这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育儿经验,还可以增进婆媳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的关系更加紧密。当然了,宝妈要多多的学习育儿知识,照顾宝宝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跟婆婆交流起来更加的有自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把宝宝留在自己的身边照顾。

我们都知道,照顾个孩子不比上班轻松,但是,作为一名妈妈就是再累也是开心的,看着宝宝一天天的健康成长起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当然了,这育儿的过程也是非常的辛苦的,这需要妈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24岁孕妇顺产宝宝后 爷爷奶奶高兴不已 可丈夫却在一旁落泪

原标题:24岁孕妇顺产宝宝后,爷爷奶奶高兴不已,可丈夫却在一旁落泪


前段时间看见这样一条消息,一位24岁的妈妈生二胎,历经千辛万苦,生下一名健康可爱的男宝宝。


在得知有了孙子后,公公婆婆都非常高兴,因为有了孙子就再也不怕绝后了,抱着孙子逢人就说长得可爱,有福气。

在看到自己父母这样的反应作为儿子的实在心痛,自己的媳妇为了生下孩子失血过多,即使医生极力抢救下病情虽然暂时控制住了,可媳妇因为生头胎身体还没完全得到恢复就不小心有了二胎,导致如今体质非常的虚弱,还要继续观察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真的非常后悔若不是自己当初的愚孝,听了父母的劝告,不顾自己媳妇生完大宝才6个月就让她生二胎,不然自己媳妇就不会仍躺在床上受罪,而自己孩子更是因为找不到妈妈就哭个不停,直到把孩子抱到媳妇面前,宝宝才停止了哭泣。


看着宝宝努力的把嘴凑到妈妈嘴边,就像是要去亲吻妈妈想要找奶吃,看着这一幕在场人眼角都不由的落泪。

一想到若两个没有了妈妈的宝贝以后该怎么办,媳妇真的很对不起你,若不是我你也不会这么遭罪,你一定要坚强,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生产时就会有出血现象,如果出血情况不严重,一般对孕妇身体没有影响,及时止血即可。如果是严重的产后出血,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否则容易因为出血过多导致休克,甚至是危及生命。

生孩子原本就是往鬼门关上走一遭,稍不小心就可能逗留在那,因此在身体不适合怀孕生子的情况下要慎重选择了。

图片来自网络


宝宝一岁以后 爷爷奶奶带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些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在带孩子时很希望长辈扶持一把,也能给自己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年轻爸妈跟长辈带娃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教育观念!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很多年轻父母想但又不敢让长辈带孩子。

其实,只要夫妻双方有一致的观念,并提前给老人打好“预防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可以和我们一起科学育儿。所以小康君给大家找来了“妈宝总动员”的一篇文章,详细讲讲老人带娃容易出现的误区,以便长辈和年轻爸妈交流改正。

一、悄悄打破父母立的规矩

例如明知道孩子爸妈要求孩子按时用餐、不能经常看电视、按时睡觉作息,但是到了老人这里就悄悄打破规矩。其实这样做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更对孩子长远的发展不利。

老人家在带孩子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父母的一些建议,放下成见,学会接受新事物。

二、这个“不安全”,不能做!

老人总怕孩子受伤,就算是安全的环境,也常常用粗暴的禁令阻止孩子探索周围的世界。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告诉长辈,宝宝不应该在温室里成长,对于安全过关的事儿,还是应该支持宝宝的好奇心,放手让孩子探索这个世界。

三、偷偷给孩子塞零食

爸爸妈妈平时不让孩子吃糖果、冷饮、零食什么的,但爷爷奶奶却给孩子买,还说“你爸妈不给你吃,奶奶给你吃!”或者偷偷地说“别让你妈看见!”除了这些零食对孩子的身体不好,这种行为还会让孩子学会撒谎。

父母应该告诉长辈,孩子一日三餐吃好,此外吃些水果、坚果或者面包饼干的都可以,但是包装零食类,真的对孩子身体没好处,尽量不要吃。

四、别玩那个了,来吃这个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专注力不够,做事三分钟热度,很多时候,是过度的爱和“打扰”,阻碍了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可能孩子正专心致志的玩着自己的新玩具,爷爷奶奶突然走过去给宝宝一些好吃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了这样的“打扰”,孩子自然很难集中注意力了。

父母应该告诉长辈,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轻易去打扰,可以等孩子做完之后,再去跟孩子交流。

五、怎么不叫叔叔阿姨?

估计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小时候跟着大人一起上街,见到家长的熟人,总是被撺掇著叫叔叔阿姨,如果自己不喜欢或者害羞,大人总说这样不礼貌……

这样对宝宝的成长其实并不好,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或是他眼里可能有点“怕怕”的大人时,不敢打招呼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所以,当你发现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出门,总想向人展示自家宝宝是“懂礼貌”“家教好”的好孩子的时候,要及时告诉爷爷奶奶,不要勉强孩子,与其激将法强迫孩子,不如摸摸他的头,温柔地说上一句:“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不讲礼貌,你只是害羞啦。”

六、哥哥 / 姐姐就该让著弟弟 / 妹妹

当家里有两个宝贝的时候,“护大护小”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了。老人们常见的做法是,护小不护大,要求大的处处让著小的,但是这样的处理常常会使大宝觉得大人不讲理,偏心,不爱自己!

这时候,爸妈应该告诉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要偏袒某一方,应以事实作裁判,比如都想玩玩具,那就谁先拿到谁先玩,或者谁的玩具谁先玩。

(PS: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小康君嘚吧嘚

这几个带娃的误区,不单单是家里的老人要留心,父母也要多加注意,不要踩到雷区哦。大人们都是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方法不太恰当。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多学习育儿知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育儿方法也要更新换代。





宝宝怎么越长越像奶奶?原来是隔代遗传在搞事

原标题:宝宝怎么越长越像奶奶?原来是隔代遗传在搞事!


最近《延禧攻略》掀起一股历史热潮,大家纷纷对乾隆的生平进行了研究,吐槽乾隆一点都没遗传到雍正的勤俭,反而像他的祖父康熙一样,喜欢下江南游玩。还别说,乾隆真有可能遗传到了康熙爱玩的性格~这难道就是传中说的隔代遗传吗?


隔代遗传其实很常见


之前有国外的很多网友玩起了重现祖父母旧照的游戏,就让我们了解到了隔代遗传的神奇。在晒出的照片中,一些人和自己的祖父母、乃至曾祖父母都高度相像,外貌、发型、甚至是胡须的相似度达到了99%,让一干看到照片的人大呼基因的神奇。


其实,隔代遗传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指祖辈所具备的一些特征没有出现在父辈身上,却在孙辈的身上出现了。例如宝宝长著和爷爷一样的方脸,但是爸爸是圆脸,就是因为隔代遗传,这是遗传、表现遗传及数量遗传等多方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深受网友喜欢的小米粒、小甜馨等萌娃,从晒出的照片来看,她们都和自己的奶奶长得很像,就连神情也如出一辙。而这就是隔代遗传作用的结果。


英国的夏洛特公主被戏称为“翻版女王”,甚至拥有女王同款“严肃脸”,萌翻了许多网友。她能和自己的曾祖母长得如此相似,也是因为威力无穷的隔代遗传。


此外,民间俗语所说的“外甥似舅,侄女像姑”也是隔代遗传的道理。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无需为此感觉特别疑惑。


原来,这些特征都是隔代遗传


经常听到宝妈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和老公个子都不是很高,孩子却长得很高呢?这很有可能也是因为隔代遗传,隔代遗传不仅表现在外貌上,还会表现在其他方面哦~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1.外貌


外表上的隔代遗传最为常见。外貌是由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共同决定的,爸爸妈妈基因遗传给宝宝后,重新组合表达,就可能导致宝宝长得不像爸妈,反而像爷爷奶奶。耳朵、鼻梁、下巴等器官组织的特征是比较容易遗传的。眼神不仅可以遗传,如果宝宝和爷爷奶奶相处比较久的话,眼神也会受到影响而改变。



2.肤色


同种肤色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啦。但是如果是不同肤色人种之间的结合,那么生出来的宝宝肤色可能会不同于父母哦~之前英国发生了件奇事,两个混血儿生出的双胞胎竟然一黑一个白。这两人的爸爸都是黑人,母亲都是白人,没想到他们的孩子完全遗传了(外)祖父母的肤色。

3.身材


父母都是瘦子,为什么宝宝会胖胖的呢?原因很可能是遗传到家族的肥胖基因。家中有人肥胖的宝妈注意啦,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得控制宝宝的饮食,让他多运动,不然小心长成小胖墩。


至于身高的话,千万不要因为夫妻俩都不够高就“放弃治疗”。如果孩子的祖父辈有人个子高的话,再加上后天充足的营养和有效的锻炼,宝宝也是可以长得高高滴!


4.性格

宝宝多多少少会遗传到一点长辈的性格,特别是那些长期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受到老人的影响,性格就会和他们有相似之处。


有些隔代遗传必须小心



讲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隔代遗传很有趣呢?其实事实也并非如此,有种隔代遗传可是我们要十分当心的,那就是疾病!常见的隔代遗传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癫痫


临床上不确定发病原因的原发性癫痫病有遗传的可能,遗传几率在3%到5%,血缘越亲、越可能发作,反之则反。原发性癫痫多于幼儿和少年阶段发作,表现为典型大发作或典型小发作。


2.血友病


血友病通常为隔代遗传,患者一般会有家族史。建议有家族遗传史的孕妇,产前做一个基因检查。


3.精神病


在可以隔代遗传的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的遗传几率最高,例如孙子就可能遗传到爷爷的病症。


4.红绿色盲症


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占大多数。此种疾病会有交叉遗传的情况出现。正常的女性和色盲的男性生出来的女儿可能携带疾病基因,但儿子不会。女儿再把疾病基因遗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么儿子可能就患上红绿色盲症。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是不是搞清楚隔代遗传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再次再被问到为什么宝宝长得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类的问题,不用哑口无言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奶奶不愿意帮忙带孙子了?这4个原因你都知道吗

现在社会压力大,基本上都是夫妻两个一起去上班才能足够一个家庭的开销。有时甚至还不得不加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了孩子,那么谁来帮忙带孩子就是一个问题了。而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奶奶就是最好的人选了,而一些孩子的奶奶也比较愿意,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奶奶不愿意帮忙带孙子了。

小丽是一个全职妈妈,由于孩子的奶奶腿脚不方便,所以只能自己带孩子。有时带着孩子下楼去,会遇到一些带孙子的老人。老人看到小丽自己带着孩子,就说:孩子就应该自己带,老人老了实在也没有能力帮忙带孩子,帮忙带也实在是没办法。而这种不愿意帮忙带孙子的奶奶还不少,而且越来越多了。小丽就有点不明白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奶奶不愿意帮忙带孙子了?其中有这4个原因,你都知道吗?

1,育儿观念不一致。

孩子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都是按照以前老一代的经验来的,有些是落后迷信的。而现在的宝妈都是看育儿知识,讲究的是科学育儿。往往很多事情上都会有冲突,一个人想这样做,另一个人却认为这是不对的。在育儿观念不一致的情况,老人帮忙带起孩子来就不知所措,不知要怎么带孩子才好,所以就不愿意帮忙带孙子了。

2,婆媳关系紧张。

要知道在一个家庭中,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了。婆媳关系一紧张起来,特别是在生活上的各种小事之间摩擦,婆媳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孩子奶奶就开始不太愿意帮忙带孙子。

3,身体原因。

一些孩子的奶奶由于身体原因,可能是年龄过大了,或者是有些各种的慢性疾病。身体根本受不了孩子的折腾,要知道这带孩子可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是一件体力加脑力的苦力活。所以就是想帮忙带孙子,但是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帮忙不了。

4,个人爱好。

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一些奶奶就想好好享受下老年生活。毕竟辛苦了大半辈子,没有享受过生活的美好,没有自己的个人爱好。所以重新发展自己的爱好,去旅旅游,跳跳舞等,就越来越不愿意帮忙带孙子了。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也应该支持,这老人本来就没有帮忙带孩子的义务,如果老人有帮忙带,我们应该感激;而如果老人没有帮忙带,我们也应该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宝宝食用了奶奶做的饭不幸身亡 家长别再把鸡蛋和它一起喂孩子了

原标题:宝宝食用了奶奶做的饭不幸身亡,家长别再把鸡蛋和它一起喂孩子了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家里未来的希望,在家人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生怕出一点意外,今天在小编的努力下又为大家带来了更多关于带孩子与女人分娩时会遇到的问题一类的文章,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快来看一看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吧!


宝宝食用了奶奶做的饭不幸身亡,家长别再把鸡蛋和它一起喂孩子了

鸡蛋营养丰富,所以家长经常给家里的宝宝吃,但如果吃法不对,美味的鸡蛋就会变成杀人的毒药。


两岁的星星最近有些厌食,奶奶怕孙女饿著,便告诉星星只要吃鸡蛋就有糖水喝,没过多长时间星星开始肚子疼了,还吐了很多血。



奶奶赶紧把孩子送进医院,虽然医生全力救治,但还是没把星星救过来,医生鉴定星星死于食物中毒,鸡蛋和糖精搭配在一起时会产生有毒物质,除此之外孩子还应该慎食生鸡蛋。


家长们千万记住了,给孩子吃鸡蛋时要注意正确的吃法,别再犯同样的错了。


鸡蛋+豆浆,豆奶:鸡蛋中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鸡蛋+红薯:一起吃会腹痛。鸡蛋+柿子:腹泻、生结石。鸡蛋+消炎片:一起吃会中毒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帮助,文章中如果有什么说错说漏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小编接受大家的意见以后加以改进,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有道理也请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吧!


孩子是外婆带好 还是奶奶带好?答案就是这么现实

“妈妈生,姥姥养,爸爸回来就上网,姥爷天天去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有人却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这些只是女性心里的想法,中国自古以来的婆媳关系,让宝妈对奶奶带娃存在有色眼镜。那么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孩子的到底是姥姥带好?还是奶奶带好?今天就针对这个现象,分开进行讨论一下,相信看完之后,关于孩子谁更合适,宝妈心里就有底了。

正方:孩子还是由奶奶带好

1.随自己儿子的姓,肯定疼爱有加

是人都会有一些私心的,孩子随男方的姓,在奶奶心中,他就是自家的人,自然会对他很好。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好,“内孙总比外孙亲”说的就是,在老人的思想里,对待孙子和外孙是有差距的,外孙住在别人家,随别人姓,对他再好也没用。

2.减轻宝妈的负担

现在大部分的人们结婚之后都会和婆婆分开住,所有育儿的重担就落在宝妈和宝爸身上。夫妻要是工作繁忙的话,再照顾孩子就会有点力不从心,婆婆的帮助就能减轻这些负担。

3.增进婆媳关系

老人并没有照顾宝宝的义务,而且他们年纪比较大,对于照顾宝宝这样劳心劳力的事,完全有理由可以不参与。但如果家中的老人愿意给你照看孩子,宝妈你就偷着乐吧。不过要记住,面对育儿观念产生差异时,不要跟老人争辩,要心平气和的跟老人说明理由。这样一来二去,老人和宝妈的关系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反方:孩子还是姥姥带好

1.减少家庭矛盾

养育孩子时,由于婆媳之间生长环境、生活习惯等等都有所不同,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纷争。而妈妈和姥姥作为母女,不仅会很默契,还会很好交流,有分歧时,过会就忘。

2.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能兼顾妈妈

在姥姥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无论多大,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姥姥带娃时,照料孩子的也能兼顾妈妈,让妈妈不会因为一家人过分关注孩子而失落。

3.教会孩子懂得妈妈的辛苦

姥姥带娃,教孩子说话时,肯定是先教“妈妈”,因为她虽然很疼外孙子,但最疼的仍是孩子的妈妈。带外孙时,会告诉他,妈妈生下他很不容易,长大一定要好好孝顺自己的母亲。

看过奶奶带娃和姥姥带娃的区别,宝妈你家的孩子现在是谁在带呢?欢迎在讨论区留言。




宝宝一笑就打嗝 宝妈都不敢逗孩子了 姥姥一个动作立马止嗝

文丨福林妈咪

闺蜜家的女儿已经一岁多了,身体健康,饮食也很规律,精神状态也特别好,谁逗她她都会咯咯笑个不停。唯一让闺蜜有点担心的,是宝宝每次笑完之后都会打嗝,打好一阵儿,闺蜜都不不敢让别人逗孩子了。

按说新生儿经常打嗝是很正常的一个事儿,闺蜜之前也没有太担心,但是女儿都一岁多了,还总打嗝,而且非常准,一笑就嗝,闺蜜就有点担心是不是宝宝身体出问题了。

后来闺蜜带着宝宝回了趟老家,外婆跟孩子玩的时候也发现了,然后用手按摩了一下宝宝的脚底,宝宝很快就不打嗝了,闺蜜又惊又喜。

外婆说,别担心,孩子没什么大事,就是一笑吃了冷风,揉揉脚底就好了。

为啥有的宝宝会一笑就打嗝呢?

是因为宝宝的膈肌没有完全发育好,笑的时候吸入了更多的冷空气,膈肌就会受到刺激,导致发生痉挛,宝宝就会打嗝。虽然这种症状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比例较多,但也有孩子稍微大一点后还会出现,宝妈们不用太担心。

但是宝宝打嗝的时候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宝宝止嗝的。

1. 给宝宝喝温水

给宝宝喝点水,这个办法很多宝妈都知道,大人打嗝之后也经常用这个方法,但是要注意,应该给宝宝喝温水,然后抱起宝宝轻轻拍打他的背部,既能缓解宝宝打嗝时的不适感,也能尽快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

2. 转移宝宝注意力

大人如果打嗝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吓他一下,马上就不嗝了,这一招可谓百试百灵,但是对宝宝当然不能用这种方法,不过可以利用其中的原理,那就是用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宝宝不去想自己怎么一直在打嗝,这样很快就不打了。

3. 按摩宝宝脚底

很多宝妈不知道,宝宝打嗝之后,可以用手揉一揉他的脚底,不要太用力,或轻挠宝宝耳朵嘴唇,痒痒的感觉也能让宝宝放松精神,打嗝就会随之消失。

当然,有的宝宝打嗝不仅是因为膈肌突然收缩,还因为消化不好,如果闻到宝宝打嗝时伴有异味,可能就是宝宝消化不良了,宝妈需要采用其他办法帮助宝宝。




从小被奶奶带大 孩子口音遭其他家长嫌弃 竟然将吐槽发到家长群

现在不少孩子都是被老人带大的,因为现在的父母压力也非常大,实在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不过老人带孩子的弊端有时候也确实存在,而最近孙女士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孙女士的婆婆家住在外地,跟她们本地人比起来,说话的口音确实有一些区别,比如喜欢把“吃东西”说成“迟东西”,把“衣服湿了”说成“衣服石了”。不过这些细微的口音问题,孙女士并没有太当回事,因为毕竟自己家里都能听懂对方说话,所以没觉得怎么样。

可是孩子因为从小跟奶奶在一块长大,所以说话的口音跟奶奶有些类似,孙女士也发现了,不过因为工作忙,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纠正,而且想着老公的普通话也不错,所以觉得这些等到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可以改过来。

可是没想到,就在前几天,孙女士女儿班级的家长群里,突然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公然在群里跟老师说,孙女士女儿的口音太奇怪,让老师帮忙给孩子调换一下座位。不知道这位家长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竟然将消息发进群里。

在这位家长说孩子口音问题之后,另外一个家长还附和,而老师却告诉家长,以后有事请私聊,不要发到群里。

而过了一会,孙女士发现了群里的消息,于是在群里质问那个嫌弃孩子口音的家长,认为她这么在群里说不合适,结果两个人还发生了一些冲突,不欢而散。

其实孩子就是这样,一开始学习东西都是在模仿,孩子经常跟奶奶在一起,口音像奶奶也是正常的,而奶奶已经保持这种口音几十年,一时间是无法改正的。可是这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将这种话发到班级群里确实不太合适。

其实不少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观点,有人对这个嫌弃小朋友口音的家长表示质疑,认为她很可能就是故意发在群里,可有些人却认为不一定,很可能是发错。不过还有人说,另外一个在旁边附和的家长,才是最讨厌的。

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尊重和爱护,不要因为一时失言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奶奶和外婆为抢孙子大打出手 当爹妈真为难 何必亲家变仇家

原标题:奶奶和外婆为“抢”孙子大打出手,当爹妈真为难,何必亲家变仇家


文|多米爸


当家里多了一个小成员,是一件让整个家庭倍感幸福的事情。经常想着自家孙子、孙女的老人们也是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只要孙子、孙女想要去哪里,老人也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先满足孩子。但是遇到两家老人都想陪孩子该怎么办?最近就有网友遇到了尴尬事。


小林是一位全职妈妈,老公工作能力强,凭一个人也能撑起整个家的开销。小林之前身体一直不太好,小俩口备孕3年也没怀上,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小林是子宫后位,其他指标均正常,久久没能怀上极大可能与这个原因有关。于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夫妻俩也改变了原有的备孕方式,终于在前年怀上了宝宝。


知道小林怀上宝宝后,一家人兴奋得不得了,特别是婆婆和妈比老公还积极,每隔几天就要问一下小林的情况,各种营养品更是吃也吃不完,小林都快被这两个妈宠上天了。去年年初小林成功产下了儿子,得知女儿生了个儿子,两个妈高兴得当场就在医院发红包,毕竟在医院做这事有些不合适,弄的小林老公很尴尬。


两个妈对孙子的喜爱程度,远超夫妻俩的想像。小林产后第三天回到家就被满屋子的婴儿用品吓到了,小到尿不湿,大到婴儿床,堆满了半个卧室,而且婴儿车还是两个,自己明明只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婴儿车拿来做什么?后来得知是妈和婆婆急着给孙子添加配件,最后买重复了,卖家还不给退,干脆就让孙子替换著用。小林也是对她们不商量就乱花钱很无语,虽说是老人的一片心意,但是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样花钱小林也很心疼。



就这样两个妈一起帮自己照顾了宝宝一年多,小林觉得一个人要同时“对付”两个妈真的很累,就和老公商量让各自的妈回家,宝宝由自己来带,平时她们太宠宝宝,现在宝宝一岁多了还不会走路,除了睡觉时间,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被两个妈抢著抱,小林也不好直说,毕竟她们都太爱孙子,后来两人找了个理由让各自的妈都回家了。不过让小林头疼的事情来了。



每个周末两个妈都要争着把孙子带到自己家去玩,孩子只有一个,不管到哪一家去,另一个妈就不高兴,久而久之,两家人还斗上了气。上个星期孩子的奶奶和外婆为了接孩子到她们家去,竟然到小林家来“抢”孩子,最后两个妈还大打出手,亲家瞬间变仇家,夫妻两人也是看呆了,最后小林和老公不得不拉开各自的妈,不然两人还非得争个输赢。

其实,老人对孙子、孙女的感情不亚于父母,我们都说隔代亲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为了“抢”孙子而大打出手,实在是有些为难孩子的父母,何必亲家变仇家呢?如果你遇到小林家的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孩子回家告状 家长正要前去理论 奶奶的一番话却让妈妈左右为难

一般的家长,听说孩子在幼儿园或者是学校里受委屈了,都会第一时间找老师了解下情况,可是有的家长却很为难。

今年32岁的郑女士在半年前刚刚生下二胎,是个男孩,老大是女孩今年5岁,她现在儿女双全非常幸福。不过因为工作原因,之前老大一直都是跟着奶奶长大的,中秋节放假,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女儿跟自己说了一件事。

郑女士的女儿在县城的一家小幼儿园上学,老师是一个退休的小学教师,平时看起来也非常慈祥,郑女士也见过这个老师几次。

可是女儿却跟妈妈告状说,自己在班级里坐在最后一排,有时候听不清老师在讲些什么,于是就跟奶奶说了,奶奶告诉孩子去跟老师说想坐第一排。不过女儿却对妈妈说,自己告诉老师之后,老师说“你坐第一排,我孙子坐哪”。

郑女士听完这句话表示非常震惊,想要找老师了解下情况,可是奶奶却拦住了她,说孩子说话喜欢添油加醋,这样贸然找老师恐怕不合适。之前有一次,孩子的爷爷说了孩子一句,孩子竟然跟奶奶形容的非常夸张。

郑女士跟婆婆聊了很久,却变得非常为难,于是便发了朋友圈求助,结果大家的评论让郑女士更无从下手了。

有人在郑女士的朋友圈下方评论说,自己的孩子也会添油加醋,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撒谎,可还有的家长说不应该因此就不相信孩子,即使添油加醋,也要先有道菜。

但是有一个人却指出,说话喜欢添油加醋的孩子都是缺乏关注,问郑女士是不是因为生了二胎,对孩子的关心变少了。

网友们也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说,幼儿园老师肯定对自己的孙子会特殊照顾,这无可厚非,但是前排也不是只有一个座位,如果老师没有给女孩调换座位,就有说这种话的可能。

有的人却认为,孩子肯定是在博关注,5岁的孩子即使说话不添油加醋,也会学话了,如果老师这么说话的,别的孩子肯定也能听到,老师肯定怕对自己影响不好。

不过各位家长还是该注意,即使有了二胎也不能疏于对孩子的关心。




为什么孩子只和奶奶亲?改善亲子关系危机 你得学会这4招

文|福林妈咪

孩子不跟自己亲怎么办?很多妈妈会很苦恼亲子问题,抱怨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亲,反倒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比较亲近。

为什么孩子和你不亲近呢?很简单,因为你对孩子也不够亲近。

许多父母,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生活、社交等等,陪孩子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节假日有时间了,孩子也多半被送去辅导班学习。

而少有的晚上时间,爸爸妈妈也多半是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这不但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反而会疏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下面这几点要注意好:


一、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孩子需要父母关心、陪伴的请求被拒绝以后,他会非常失望,会导致孩子烦躁、脾气多变,性格孤僻等情况。

父母也不要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就可以放手不管,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工作之余,务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与他做一些游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也会有沮丧、难过的时候。此时,应该将自己的这些感受及时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此时的心境。

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说明自己的感受,孩子可能会误认为父母的有些情绪是针对自己的。因此,在父母心情不好时,可以向孩子说:“我今天有点累,想休息一下。”孩子就会明白父母今天可能心情不太好,轻易不会去打搅父母了。


三、陪孩子参加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能够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孩子愿意跟父母一起游戏,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亲子游戏对孩子而言不再是游戏,那么亲子游戏对孩子而言也就失去了游戏的意义。

这样的结果就是——比起父母,孩子更愿意与同伴玩,与玩具玩,对家长而言,亲子游戏就再也起不到家长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了。

让孩子和父母在游戏中各有所获,我们需要让孩子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无拘无束的玩,不能将孩子限定在一条条的框架内。

父母故然有许多忙碌和无奈,但是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却是不能少的。父母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与孩子说话、聊天,而不是以工作忙、家务忙为借口,把亲子时光给“荒废”了。




为什么都爱把孩子交给姥姥带 而不是奶奶?看完太心酸了

原标题:为什么都爱把孩子交给姥姥带,而不是奶奶?看完太心酸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妈妈逐渐都会投入到工作中去,那么谁来带孩子就成为了父母最纠结的一个话题。这其中有大部分的父母将孩子交给姥姥来带,那么大家就会很疑惑了,为什么不是奶奶来带孩子呢?


按理说孩子是奶奶的孙子或者孙女,应该更亲才对。其实原因有很多,大家不妨来看一看。


1、减少婆媳矛盾:


家庭关系中,婆媳矛盾是最奇妙的,也是各位最不好化解的矛盾。即使在生宝宝之前,婆婆和媳妇之间都有斗不完的嘴,和用不完的心思,那就更别提生了宝宝之后了。婆婆来带孩子,无疑会增加婆媳之间相处的时间。再加上宝妈生完孩子内心敏感,很有可能一点小事就被激怒。


如果让姥姥来帮忙带孩子的话,就可以大大缓解这个世界难题。更何况姥姥和宝妈关系亲密,更能理解宝妈的心情。因此也可以大大减少家庭矛盾,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和谐。



2、带娃的影响不同:


姥姥和奶奶都有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爱孩子。但是因为方法不同和心理不同,所以给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如果是奶奶带孩子的话,很可能忽视了孩子母亲在孩子眼中的位置,甚至可能因为孩子的问题而争宠,导致故意让孩子疏远自己的妈妈。


但是姥姥带孩子的影响就有所不同了,姥姥相比奶奶可能更加一视同仁,不会忽视任何家庭成员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有和孩子争宠的情况出现。


3、带娃目的不同:


如果是婆婆主动来带孩子,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宝妈已经出月子准备恢复工作了。而在此之前家里的财务状况都由宝爸一个人来承担,婆婆很可能是因为想要让宝妈来帮助家里分担一下经济压力,让自己的儿子轻松一些,才选择去带孩子的。



而姥姥是宝妈的妈妈,她更在乎的是宝妈的身体。如果让姥姥来带孩子的话,很可能是因为想减轻一下宝妈的带孩子的负担,来让宝妈多休息,有更多的时间来恢复身体。

各位宝妈,你的孩子是姥姥带大还是奶奶带大的呢?其实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还有什么问题的话,不妨留言给我们哦~


隔代抚养新焦虑:姥姥带娃成主力 奶奶去哪儿了?

原标题:“隔代抚养”新焦虑:姥姥带娃成“主力”,奶奶去哪儿了?


  新华社成都10月18日电 题:“隔代抚养”新焦虑:姥姥带娃成“主力”,奶奶去哪儿了?


新华社记者董小红、赵丹丹、陈弘毅

孩子多由姥姥带、姥姥带娃更顺心……记者在成都、福州、长春等城市小区调查发现,进入“二孩时代”,姥姥、外婆逐渐成为城市带娃的“主力军”,“奶奶去哪儿了”折射“隔代抚养”新焦虑。


城市小区姥姥带娃更“流行”


“姥姥等我”“姥姥抱抱”“外婆牵牵手”……记者在城市里多个小区采访发现,从孩子口中喊出的“姥姥”“外婆”非常普遍。


“我们家大宝5岁、小宝1岁,现在都是外婆带,宝宝们从小就跟她一起玩,我们夫妻也省心。”成都市民何女士说。

记者在成都高新区几个小区走访发现,外婆带娃非常“流行”。“我们小区大概一半的有娃家庭,几乎都是外婆在带娃,有的奶奶也来帮忙,但只带一小段时间,主要还是依靠外婆。”成都高新区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


福州市民江女士今年30岁,有一个女儿,平时女儿也由外婆带。“有句话叫"妈妈生,姥姥养,奶奶定期来观赏",我觉得这句话还蛮贴切地形容了我们家的情况。”江女士说。


记者在长春市多个小区采访时看到,怀抱孩子在楼下遛弯的有八九成是老人,其中又以姥姥居多。


长春一位带孩子的姥姥告诉记者,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小两口工作忙,很不容易。她除了看孩子还帮做家务,白天小心翼翼地带孩子,生怕出什么问题,晚上还要带孩子睡觉,经常起夜哄孩子,累得有些精神衰弱。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三大原因让奶奶带娃越来越少


记者调查发现,身在外地、喜欢以权威自居、害怕产生婆媳矛盾并有可能升级等原因让奶奶带娃越来越少。


——公婆在外地,姥姥、外婆成为带娃首选。记者调查发现,在城市里,妻子是本地人、丈夫是外地人是不少家庭的构成,这就让姥姥、外婆自然而然地成为带娃的第一选择。


“我公婆在外地,身体也不太好,每次过来要坐7、8个钟头的火车,不好让他们来回折腾,我妈隔得近,带娃也方便。”成都市民李女士说。


——亲妈带娃更亲,避免产生婆媳矛盾。“跟自己妈妈比较好说话,孩子哪里带得不好,有不同意见就跟妈妈说,妈妈也不会生气,即使生气了也能谅解;跟婆婆交流就有所顾忌,看不惯她带孩子的方法也不好意思说,只能通过老公去沟通。”福州市民郑佳说,婆媳相处肯定和自己妈妈相处不一样,尤其是孩子出生以后,在带娃上就更容易产生矛盾,身边不少闺蜜也有同样顾虑。

——奶奶带娃“主人意识”强,缺乏同理心。儿子是自己养的,媳妇是儿子找的,一些婆婆喜欢以权威自居。事事以宝宝为重,忽略宝妈的辛苦。“我婆婆喜欢熬催奶汤给我喝,在她眼里,孙儿的"口粮"才最重要。只要对下奶有利,就不太管我吃不吃得下去。”成都宝妈尤女士抱怨说。


姥姥、奶奶都不应被“捆绑”,老人带娃只是临时替补


“进入二孩时代,老人其实是充当了一个临时替补的角色。”长春市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栾本立说,有时候老人对第三代的溺爱已经超出了理性范围,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也会造成孩子的认知畸形,这是目前早期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栾本立表示,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和大量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隔代抚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相当比例在童年时存在个性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歌在临床门诊中发现,因为奶奶带娃造成婆媳关系紧张,一些家庭因此产生心理隔阂,不得不来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李云歌说,奶奶和姥姥都是疼爱孩子的,否则也不会施以援手。帮助带娃身体上的劳累尚能尽量克服,心理的疲累却很难摆脱。有时出于好心,会与儿媳在育儿观念上产生一些分歧,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委屈。


“婆媳关系历来被说成是最难处理的关系,妻子对婆婆带娃有担心和顾虑也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阻止奶奶参与到正常的育儿之中,婆媳之间应该增加沟通和理解。”李云歌说。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孕妇学校讲师宋艳说,时代环境不同,个人经历各异,婆媳之间在育儿方面产生分歧在所难免,双方要多体谅。媳妇可以想像婆婆能把丈夫培养出来的能耐,同时提醒自己要多担待;婆婆也要多跟媳妇沟通,不要强求改变彼此的习惯,让相处更融洽。


一些二孩父母还希望有关部门建立规范化的婴幼儿托管机构,让年轻父母多一些选择,同时将老人解放出来。


外婆帮忙带娃却被奶奶气哭?当亲家遇上孩子 场面容易变复杂…丨树洞

原标题:外婆帮忙带娃却被奶奶气哭?当亲家遇上孩子,场面容易变复杂…丨树洞



嗨,大家这周的工作多吗?

有没有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冲突


而手忙脚乱呢?


当二胎一放开,路小路楼下小区里的孩子数量比往年多了不少。但深圳是个快节奏的城市,年轻爸妈们忙完生娃的事儿后就要马上回归工作,很少有时间可以专心带娃。


因此,深圳最C位的带娃组合

就是“老人+孩子”了



“隔代养娃”是千古难题。但如今除了“隔代养娃”的焦虑,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姥姥带和奶奶带的焦虑。


奶奶和外婆之间,往往由于观念不同而闹矛盾。最近,从湖北来深圳带孙子的李阿姨就因为带娃的事情,被亲家奶奶气哭了。


原来,李阿姨的女儿生了二胎,坐月子需要人照顾。奶奶称有事来不了,于是李阿姨作为外婆,担起了照顾大宝的责任。

好不容易奶奶有空过来了,但奶奶和外婆交接班的时候,却时常因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最后弄得不欢而散!


请奶奶好,还是请外婆好呢?


姥姥带娃与奶奶带娃的大PK


现在开始





在这场PK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姥姥更关心女儿,奶奶更关心孙子。那么这场带娃大战,姥姥和奶奶到底谁赢了呢?

从目前的战况看,外婆略胜一筹,她们逐渐成为了城市带娃的“主力军”,外婆带娃的比例比奶奶要高得多。


那么


“奶奶都去哪儿了?”


你家是这样的吗?


对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编辑:陈璐璐 余思敏


设计:陈 芳


部分资料来源于@辣妈春卷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