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美国新总统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美国新总统】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美国新总统】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美国新总统】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美国新总统】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美国新总统】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美国新总统】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美国新总统】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美国新总统】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宝宝过美国时间,怎么纠正?

  其实新生儿之所以出现日夜颠倒的现象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过了那么久不分昼夜的生活,出生后总得需要些时间来适应白天与夜间的现象,对此,爸爸妈妈要有耐心,其实只要过几个礼拜宝宝就不会如此了。如果父母想缩短这个适应过程,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 应该让宝宝将日夜区别清楚

  具体方法是,白天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睡,带宝宝出门走走。如果在房里睡的话,不必刻意弄暗室内光线,或降低音量。当宝宝醒来时,逗一逗宝宝,让宝宝兴奋起来,到了夜晚,宝宝累了自然就睡了。

  ◆ 可以尝试限制宝宝白天的睡觉时间,一次不要超过3~4小时

  如果不容易弄醒宝宝,可以帮宝宝脱掉衣服,抚弄宝宝的脸,或是搔宝宝的脚心。等宝宝稍微清醒时,可用说话或把玩具拿到他的视野范围内的方法,进一步刺激宝宝的反应。

  ◆ 下午五六点钟后,不要让宝宝睡觉

  当宝宝午觉醒来时,一定逗引他多玩一会儿。白天的时候,房间里的光线要尽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间里面一直有声音,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给宝宝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让宝宝睡在床上。

  例如:先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给他喂奶、换尿布。每天坚持这么做,以后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暗示传递给宝宝:我该睡觉啦。

  在设法改变宝宝日夜颠倒的毛病时,千万不要抱有让宝宝白天不睡,夜里能安安静静睡个好觉的想法,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其实,即使小宝宝在白天睡得很久也是一件好事,这表示宝宝的睡眠状况良好。改变宝宝日夜颠倒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
 

谁说美国孩子不学习

  我去美国最想知道的是那里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天天在玩,考察了三周,得出的结论是,肯定不是天天在玩,也要学习、上兴趣班,但肯定比我们的孩子玩得多,而且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疯。
 

  我是一个6岁、上大班孩子的妈,都说大班妈妈最辛苦,我的任务就是陪着儿子在不同的兴趣班之间奔波。有时想想自己累,孩子也累,向老公抱怨索性移民去美国好了。老公反问我:“你以为美国孩子不学习啊?”
 

  情况究竟如何呢?去年暑假,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美国和当地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三周。说来也巧,这个家里有两个孩子,弟弟3岁,姐姐7岁,正好让我这个有点茫然和困惑的妈妈有了偷偷观察的机会。
 

  学的时候没商量
 

  当时正值暑假,住家妈妈虽是全职妈妈,但还是给孩子们报了暑假班。弟弟的暑假班和幼儿园类似,每天会有不同的活动,比如故事时间、户外运动、午睡、午餐点心等。姐姐的暑假班是每周一个主题,比如美术、舞蹈、形体……下午4点接好孩子后,住家妈妈再带孩子们去参加另外的课外兴趣班。姐姐有跆拳道课、游泳课、数学课(类似于我们的思维训练);弟弟则是游泳课。上完兴趣班,每天几乎要到7点才能到家。
 

  不过,住家妈妈不是把孩子送去学校就不管了,每次放学时她都会和老师沟通,问问老师孩子上课的情况。到家后,妈妈会先出些题目给姐姐,做饭时,姐姐在餐桌上写作业。妈妈边做饭边向姐姐讲解。用餐完毕,妈妈收拾餐桌时,就是姐姐读故事的时间了,姐姐坐在位子上大声朗读,妈妈则一边洗碗一边听,有不对的地方再纠正。等给两个孩子洗好澡,妈妈还会耐心地讲上半个多小时的睡前故事。这样,忙碌的一天才算告一段落。除此之外,妈妈的车上备有儿童歌曲,收音机定在儿童节目频道,孩子一上车就打开听。
 

  怎么样,和中国妈妈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正当我感叹“地球上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准备回国后继续“磨刀霍霍向儿子”时,又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
 

  玩的时候不含糊
 

  说起来住家妈妈和爸爸真是精力充沛,除了和孩子一起学习,还和孩子一起玩,平时一起自由自在地聊天、游戏、开玩笑,孩子和大人“疯在一起”。到了休息日,各种娱乐活动更是应接不暇。
 

  运动自然不会少,如保龄球赛,自行车赛……社区里各个家庭组成自己的小队,互相竞技。
 

  周末的聚会也是千奇百怪。有睡衣派对、烘焙大会、游泳池派对,有时还会规定好参加者的衣服要同一颜色,最离奇的是发型派对,参加者自己设计自己的发型,越奇怪越受欢迎。除了家庭聚会,住家妈妈所在的城市也会组织传统聚会,比如,海滩边的“龙虾节”、“乐队节”,爸爸妈妈会带着孩子参与。
 

  社会实践活动也很有趣。孩子们自制一些柠檬水、石头画,到路边叫卖来赚取零花钱。这么说起来,住家妈妈家孩子玩的内容要比我们家儿子更丰富了。
 

  珍视孩子自发流露的求知欲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让我真切感受到孩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上几堂课,做几道练习题。那天,住家妈妈开车载我们外出,正巧路边的山上跑来一只山鸡(在那儿路边有山鸡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类似于在国内看到鸽子、麻雀)。妈妈提醒弟弟:“快看,右边有山鸡。”不过没等弟弟看到,车子便开过了。这时弟弟告诉妈妈想再看一看。妈妈立刻掉头开回去,把车停在路边,让弟弟看个够,回家后再翻出百科全书找出鸟类的那一章和弟弟一起读。回想起来,我家儿子也会为路边的一只流浪猫或一只小虫子而驻足停留,但我常常用“这有什么好看的,走吧走吧”或“下次看到了再告诉你”等借口打发他。我也明白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孩子的好奇心,但我做不到像住家妈妈那样在平常的生活中如此尊重、在意孩子的好奇心。
 

  我的反思
 

  刚到美国之初,我纠结于美国孩子是不是也报了课外班,每天有多长时间在学习,其实问题不在于这些表面的数字,而在于这背后家长的态度和对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是否足够尊重。
 

  1.我给孩子报兴趣班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减轻负担,对于孩子的学习内容少有过问,和老师的沟通和配合就更少了。
 

  2.我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疯的时间太少了。平时回到家总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即便和儿子在一起,也很少完全融入儿子的游戏中;和朋友聚会时,基本是孩子玩孩子的,大人聊大人的,住家妈妈和爸爸那种发自内心的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的态度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多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创造性地玩。文/BB妈妈

美国怎样防孩子遭性侵

  在美国,成人社会如何教育孩子避免强暴和性骚扰的发生?

  在美国,孩子被强暴和性骚扰是刑事重罪,要受到严厉的惩处。为了避免孩子遭遇强暴和性骚扰,从孩子幼年时,就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幼年教育有两个阶段,学校教育有四个阶段。也就是说,从出生到18岁,孩子在六个阶段要接受防止强暴和性骚扰的教育。教育内容如下:

  一、针对幼儿:
 

  (1)每个孩子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
 

  (2)某些成人接触孩子的身体是正常的,例如:父母给孩子洗澡,医生或护士给孩子检查身体;
 

  (3)如果某人接触你(指孩子)的身体,使你感到害怕、滑稽或惊讶,你一定要告诉家长。
 

  二、针对学前儿童:
 

  (1)当孩子不想被其他人接触身体时,可以明确告诉他人;
 

  (2)孩子在盥洗室里,成人可以帮助他(她)清洁阴茎或阴户;
 

  (3)一个大人在没有正当理由时,去观察和触摸某个孩子的阴茎、阴户或会阴部,这是错误的;
 

  (4)如果某人触摸你(指孩子)后要你保守秘密,你一定要告诉家长;
 

  (5)如果某人触摸你(指孩子)让你迷惑不解,你也一定要告诉家长;
 

  (6)如果一个成年人用不正常的方式触摸或观察孩子,孩子本身是没有错误的;
 

  (7)多数成年人从未虐待过孩子;
 

  (8)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可能遭遇性虐待。
 

  美国学校性教育“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和性骚扰”课程讲授大纲
 

  第一级,针对5-8岁(小学低年级阶段):
 

  (1)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
 

  (2)身体的每个部分是个人的隐私,应受到尊重。包括:嘴唇、乳头、乳房、胸部、阴茎、阴囊、阴道、阴户和臀部;
 

  (3)没有人可以随意触摸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除非是健康原因或清洁身体;
 

  (4)儿童也不能触摸其他人身体的隐私部分;
 

  (5)儿童性侵害是指某人触摸了某个儿童身体的隐私部分,而并非健康或卫生原因;
 

  (6)性侵害也指某人要求儿童触摸他/她的身体的隐私部分;
 

  (7)“男孩/男人”或“女孩/女人”之间也可以出现性侵害;
 

  (8)每个人,包括儿童,都应告诉他人,当一个人不想被触摸时,不要去触摸其身体;
 

  (9)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不适当的或不舒适的触摸,他/她应告诉一个可信赖的成人。成年人应为他/她保守秘密;
 

  (10)儿童可能受到一个陌生人或熟人的性侵害;
 

  (11)如果某人甚至某个家庭成员对男孩/女孩进行了错误的或不适当的触摸,孩子是没有过错的;
 

  (12)如果一个陌生人企图接近一个男孩/女孩,儿童应赶快跑开,并告诉父母、老师、邻居或其他成年人;
 

  (13)多数人从不虐待儿童。
 

  第二级,针对9-12岁(小学高年级阶段):
 

  (1)性侵害是很普遍的,即使许多人不想谈论它;
 

  (2)性侵害通常是由孩子认识的人来施行的;
 

  (3)性侵害的施行可以是一个成人、一个青少年、或者一个儿童,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
 

  (4)大多数的性侵害包含了隐私、贿赂、欺骗、恐吓或暴力;
 

  (5)如果一个儿童遭遇了不恰当和不舒适的触摸,他/她可以告诉一个所信赖的成年人。如果这个成年人不可信赖或不能帮助他/她,儿童可以告诉另一个成年人,直到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6)性侵害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触摸;
 

  (7)当人们在进行性侵害时,他们可以出现许多矛盾的情感,包括情绪困惑、愤怒、恐惧、犯罪感、惭愧、孤独、无价值、沮丧和无助感,或者情绪特殊、想往、爱恋、需求和照顾。许多人都在帮助有性虐待的年青人,他们是学校咨询师、老师、医生、宗教领袖和警察;
 

  (8)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因为这也可能是不安全的;
 

  (9)某些人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10)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
 

  (11)性骚扰是违法的;
 

  (12)你们学校关于性骚扰的法规是 。
 

  第三级,针对12-15岁(初中阶段):
 

  (1)性侵害的性接触,包括了接吻、侵害者触摸隐私部位、触摸侵害者的隐私部位、被侵害者强求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或者是阴道性交、口交或肛交;
 

  (2)性侵害不包括展示色情电影、杂志、网站或其他媒体,不包括拍照、摄像或录音,也不包括观看性的表演;
 

  (3)性威逼是指一个人使用威胁或武力,以便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4)没有人可以强迫另外的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性行为;
 

  (5)性攻击是指一个人强迫和他人有任何一种亲密的性接触;
 

  (6)性攻击可能发生于身体暴力或心理威胁。
 

  (7)性攻击时,无论是阴道或肛门被插入,都称为强奸;
 

  (8)男孩/男人和女孩/女人都可能被性攻击,尽管更经常的报道是针对女孩/女人的;
 

  (9)实施性攻击的人往往不易看出是坏人;
 

  (10)由一个熟人、朋友或在约会时的性攻击,通常称为熟人强奸或约会强奸;
 

  (11)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强迫他人从事任何类型的性活动;
 

  (12)性攻击是一种犯罪;

  (13)一个受到性攻击的人应马上报告警察,且警察应马上开始调查;
 

  (14)在潜在的性攻击境遇中,能进行自我保护的措施包括学习自卫技术、评估处境是否危险、避免饮酒和服用其他药物、开发自信的技能;
 

  (15)不是所有的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和性骚扰都能被阻止;
 

  (16)家庭暴力时指在情人约会、共同生活或婚姻状态中,对有亲密关系的人进行的心理和/或生理的性侵害;
 

  (17)在情人约会期间实施的心理和/或生理的性侵害,也称为约会暴力;
 

  (18)有性侵害、性攻击、或家庭暴力经历的许多人,往往在他们的生活中的一些有某种意义的时候实施性虐待;
 

  (19)许多社区资源能帮助已遭遇性骚扰、性攻击、或其他暴力形式的个人,包括咨询顾问、教师、医生、宗教领袖、强奸危机中心、家庭暴力组织、和警察;
 

  (20)性骚扰可能发生在多种场所,包括学校、工作场所、和课外活动场所;
 

  (21)在某个社区,你可以打电话 获得性侵害、性攻击、家庭暴力或性骚扰的信息。
 

  第四级,针对15-18岁(高中阶段):
 

  (1)遭遇性侵害或性攻击的人可以从社会支持机构、咨询机构和保健机构获得资助;
 

  (2)是否报告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或性骚扰,是个人的决定。但受害者做出这个决定有时是困难的;
 

  (3)从性侵害、性攻击、性暴力、或性骚扰的报告中调查或判定其结果,分析受害者的遭遇是困难的。


 

美国29名儿童死于流感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8日说,2012至2013年流感季开始以来已到半程,流感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现在已有29名儿童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

  从去年10月以来的流感确诊结果推测,每10万人中有18.8人因流感住院。其中老人和儿童是高危群体,除29名儿童死于流感及并发症外,65岁以上人群的流感住院病例在本月大幅攀升,达到“相当高”的比例。

  疾控中心估计,在全国122个城市死亡报告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中,死于流感及并发肺炎的比例已达8.3%,而流感达到“疫情”程度的门槛是死亡率7.2%。此次流感季主要由甲型H3N2病毒所致。医疗人员建议,不幸感染流感后,应及早接受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治疗。

美国小学枪击案一名幸存儿童索赔1亿美元

     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过后,近日一名律师提出了第一份索赔诉讼,状告康涅狄格州政府部门,“要价”1亿美元。

 

未透露该学生名字

 

     “她在自己的班级里,从校内扩音器中听到咒骂、尖叫和枪击的声音。”诉讼申请中写道,“她的朋友被杀害了,她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美国律师欧文·平斯基上周四提出诉讼申请,要求为一名在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幸存的6岁小学生起诉康涅狄格州,索赔1亿美元。

 

    律师平斯基没有透露这名小学生的名字,只是称她为“吉尔·多尔”。当事人的家长是在枪击案发生后1周之内与他联系的。

 

      律师平斯基谴责康涅狄格州教育部门没有保护孩子,避免“可预知的危险”。诉讼书中说:“后果是,原告的小孩子承受了感情上、心理上的创伤,影响仍然无法确定。”

 

    平斯基表示,他希望能够检查证据,证明桑迪·胡克小学的枪击案是“可预见的”。

 

被告州政府未回应

 

      康涅狄格州本身对大部分的诉讼有豁免权,除非诉讼获得该州赔偿法院的批准。平斯基表示,目前还没有得到康涅狄格州的回应。

 

      虽然人们仍然为枪击案中的孩子们难过,但是对于1亿美元的索赔,多数网民对此不赞同。他们对该家长利用孩子索赔巨款,感到“恶心”和“低级而粗俗”。一些人认为遇害者家属尚未要求赔偿。

 

      律师平斯基表示,诉讼不是为了钱。“这不关乎金钱,而是关乎一个安全的世界,关于保护我们的孩子。”

 

     平斯基称,康涅狄格州教育部门没有提供一个“安全的学校环境”,或设计一个有效的学生安全应急反应计划和规程。

 

      本月14日,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20岁的枪手兰扎打死了20名小学生和6名成年人。

 

犹他州鼓励教师学射击

 

 

      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之后,美国国内要求加强管制枪械的呼声四起;然而,也有人认为应该加强教师的防暴能力。

 

       美国犹他州射击体育理事会近日推出计划,减免教育工作者接受枪击训练费。教师们只要通过六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以获得拥枪执照,已经有大约400名教师报名。

 

      华盛顿州新科共和党州众议员利兹·派克28日在脸谱网页贴文表示,她将提出一项议案,改变该州法律,允许教师携带隐匿武器到学校,但同时要求教师需自愿通过心理和精神健康评估,通过一周的专业训练,自行负担购买枪弹费用,而且教师携带的武器不能暴露在外,不会引起他人注意。

 

       不仅是学校,枪击案后,由于担心禁枪,大批美国人购买枪支。

央视称美国大学2次在中国做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


     今年8月份,美国一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说转基因大米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十分有效。没想到,这篇论文一发表,迅速在我们身边引起轩然大波。为什么?因为论文内强调2008年在中国湖南省一所小学内,曾有几十名儿童食用了富含胡萝卜素的转基因大米,此为论文的重要证据。这可不得了,第一,这种转基因大米没有在世界任何国家上市,第二,未经中国农业部批准,第三,是实验就有风险,为什么拿中国孩子来试?第四,论文中有几位中国合作者,谁做成了这件事?第五,有人撒谎,他会是谁?第六、第七…问号太多,《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转基因大米,危险的实验。

  
  关注转基因黄金大米风波
 


  【短片一】黄金大米疑云

  一组报纸标题:一项“混血”实验、“黄金大米”实验疑云、衡阳“黄金大米”实验:搞清真相才有安全


  解说:这就是在本周引起轩然大波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这篇8月1日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上的文章称,在中国湖南一所小学里开展的试验证明,“黄金大米”对于儿童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一样有效。因为这个所谓的“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大米,事件披露后立即演变成“美国科研机构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大米实验。


  一组报纸标题过渡


  新闻报播:“但是湖南衡阳方面表示,研究项目没有涉及转基因大米”、“中国疾控中心否认“中国疾控中心五号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组织转基因产品黄金大米传闻”


  解说:九月一日湖南衡阳市新闻办通过微博否认与美国及境外的任何机构发生直接关系。本周,湖南农业厅也表示:从未批准转基因大米实验。中国疾控中心也发表声明否认了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实验,并将做进一步调查。


  现场:这个问题请你一百个放心


  解说:湖南衡阳江口中心小学因为四年前学校的68名学生参加过一个“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让他们本周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这几天,随着新闻报道,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给湖南江口中心小学的负责人打电话询问。


  同期:家长问当时吃的什么 他在广东打工 担心吃了黄金大米


  解说:看着政府各部门纷纷出来调查,他们感觉到了这个事情的严重,更为紧张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带来影响。据介绍,论文发表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营养学领域权威性最高的杂志。这篇论文的作者一共有七名,第一作者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广文、第二到第四作者分别是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胡余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荫士安,浙江医学科学院的王茵。尽管可以肯定论文中所提到的“湖南省一所小学”就是江口中心小学,但都否认实验采用了黄金大米。


  同期:胡余明 论文第二作者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游离在云里雾里,而且星期六我看到那个论文之后,论文跟我们做的是完全不相符的。因为我们根本没牵扯到转基因大米,没有这个实验,我没参加这个实验,我没有它这个转基因大米实验


  解说:和到目前为止还一头雾水的第二作者相比,第三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荫士安,在这篇论文发表前不仅看了论文,还在上面签了字。本周“黄金大米”事件不断升温后也和汤广文联系过。


  同期:荫士安 论文第三作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我把国内的情况、转基因大米的事情和媒体情况跟她谈,她也给我反馈了意见,她说你们看怎么说吧。


  解说:荫士安说他在现场没有见过黄金大米。而对之所以在《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论文上签字则说是疏忽。


  同期:荫士安 论文第三作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我们是互相比较信任,互相一看写的这个文章,我们主要看是不是涉及我们的数据是不是在。


  解说:本周五,论文第四作者王茵所在的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也发表声明,承认他们确实曾在2003年为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提供了伦理审查,但在该项目时间内,项目并未实施。


  同期:倪崖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这个项目的实施时间 就是在04年3月1日 到05年的2月28号 这个时间批给她后并没有实施


  解说: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说,王茵没去过湖南现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经手也没有见过“黄金大米”,更没有就“黄金大米”试验和任何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周四,塔夫茨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公共关系助理主任安德莉亚·格罗斯曼也回应称,正在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开会了解此事。如今,论文涉及到三位中方作者都极力否认了“黄金大米”实验,那究竟是第一作者汤广文在造假,还是中方研究人员在说谎?不断发酵的“黄金大米事件”依然迷雾重重。


  白岩松:


  到现在为止,湖南的那些孩子到底吃没吃转基因大米还依然是个谜,这让我们困惑。事情不复杂,如果是论文作者撒谎,孩子根本没吃过大米,那他们将来在科学界就别混了;而如果吃过,这是属于严重犯错,科学实验越了界。更重要的是,如果吃了,又是怎么越的界,胆大包天做不该做、不让做、不能做的事,这个流程是如何完成的?回头想想四年前,2008年,孩子如果真吃了,他们的父母很难说"不",没准还当成好事,学校也未必知道这么多科学的道理,或者叫以科学为名的谎言。这么一想更可怕。这件事怎么办的?还有没有这样的事呢?


  【短片二】


  解说:汤广文的这篇文章中,详细阐述了2008年在湖南省衡阳市江口小学选取了23名6到8岁的小学生进行了“黄金大米”作用于儿童体内转化的试验。而本周,当记者前往衡阳市调查的时候却发现,对于当年的那次有关“黄金大米”的试验,当地人几乎毫不知情。


  现场:工作人员带记者参观食堂


  江口镇中心学教师 陈莉兰:吃饭当时在这里吃的。//学生当时是分成两组。(记者:他们两组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可能是吃菜的蔬菜搭配不同。


  江口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廖雪元:鱼从我们江口福安村订购的,肉是从我们农贸市场买的,蔬菜包括南瓜冬瓜土豆从我们农贸市场买的。


  衡南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伍剑桥:(记者:当时学生吃的米都是什么米?)我记得是桃花乡的米。


  家长 贺晓斌:因为我就住在学校旁边不远,我见过我也看过。几十米远没事就过去看看,小孩子在里面。//吃的是正常的米饭。


  解说:在回忆2008年的那次试验时,当地所有人都没感觉有什么异常,言之凿凿地说,给学生们吃的都是当地买的蔬菜和大米,没有任何外来食物。而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华裔女教授汤光文的论文中却显示,当年的试验中,汤光文不仅从美国带去了菠菜和胡萝卜素,而且还有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


  采访:荫士安


  是美国塔夫茨大学无偿提供,他提供了这些标记的菠菜、β胡萝卜素。(记者:有没有带黄金大米?)这个我不记得,因为当时我记不清怎么接的。


  解说:荫士安,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是这次试验项目的负责人。在采访中,对于“黄金大米”是否被带来中国的问题,他闪烁其词。而对2008年的试验他解释说,是自己当年承接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内容,并一再强调和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负责的“黄金大米”试验无关,只是两个试验中正好都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的研究内容,而且又因为两个人相识多年,早有业务往来彼此信任,所以就将两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采访:荫士安 中国疾控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


  按照我们的计划是分成三组的:一个菠菜组、一个是β胡萝卜素组,还有一个我们本来想做胡萝卜,最后胡萝卜这组样品不够。//实际上我们那组是一个空白对照。


  解说:回到汤光文的论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预备期和试验期。而真正给学生们吃美国带来用于试验的食物,只是在图表显示“零天”中午12点的这顿午餐。显然,“零天”是这次试验很重要的时间点。对于这一天的试验,论文中的程序图明确标明学生被分为三组,一组吃胡萝卜素、一组吃菠菜,还有一组吃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而荫士安对此却含糊其辞,只说除了胡萝卜和菠菜两个组外,另外一个是空白的对照组。


  采访:荫士安 中国疾控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


  全部试验过程中,就在“零天”有一次。//就一点点,几个菠菜叶,应该是3克,不等克的菠菜叶,//也在零天服用这个β胡萝卜素胶囊,


  解说:对于给学生吃的试验食品,荫士安也只是强调只有菠菜和胡萝卜素,丝毫不提“黄金大米”。而论文中在“血清样本分析图表”里明确注明,食用“黄金大米”的学生,男孩12人,女孩11人,甚至还详细写出黄金大米的种植、制作、储藏以及带来中国的详细过程。


  采访:荫士安 中国疾控中心 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


  (记者:有没有可能唐博士在你不在的情况下,给学生吃了黄金大米。)如果给吃的话,现场大家应该能看到或者知道。(记者:您是项目负责人,您知道吗?)这个项目我不清楚。


  解说:作为和美国项目合作方的负责人,也作为唯一被通知并签名同意发表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对论文中有关“黄金大米”内容三缄其口。


  字幕:目前,农业部、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正在对此事进行进一步调查。


  白岩松:


  是不是吃了转基因大米就一定对孩子的健康有害处,或者有好处,这其实都不一定。但危险或风险正在于此。我们面对转基因食品还有太多的争议和不确定,为什么要严格监管,为什么一定要报农业部来批,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和争议。毕竟到现在为止,黄金大米还没有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获得上市的许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假如真让孩子试吃,就显得太可怕和太让人担心了。一切都依然像谜,这谜团有解吗?


  短片三:黄金大米之谜


  (科学感音乐,黄金大米图片)


  解说:这是一张黄金大米和普通大米的合影照。最左边的白色普通大米中,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含量为零。中间这个是一代黄金大米,由于植入了黄水仙和某种细菌的基因,具有了合成胡萝卜素的能力,每公斤含有约1.6毫克胡萝卜素。最右边的是黄金大米二代,它经过改良升级,每公斤含有高达37毫克胡萝卜素。一般认为,这种转基因大米,普通儿童每天吃几十克,就能满足身体一半的维生素A需求。此次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广文博士 论文中涉及的,正是这个黄金大米二代产品。


  电话采访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学博士 科学松鼠会会员 云无心:这个(塔夫茨)大学应该说在美国,不算那种特别有名的大学,但是也是一个非常正规的大学。这个大学在食品营养学方面还是比较有名的。汤广文的那个实验室是美国农业部下属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就像中国一个不是特别有名的大学,你有一个教育部或者某个部委的一个重点实验室,汤广文自己,在黄金大米这个领域内,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员。


  解说:黄金大米在2000年被研发出来时,一度引起巨大轰动和争议,它的发明者、来自瑞士的波楚克斯教授被当年7月31日的《时代》周刊选为封面人物,旁边配的标题是:“这种稻米每年能拯救上百万儿童,但抗议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对我们和我们的星球有害。”在此之前,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25万儿童因为缺乏维生素A失明,还有许多儿童因为缺乏维A染上各种疾病,甚至死亡。这些儿童大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贫困地区,他们没有机会多吃富含维A的肉类和水果蔬菜,如果能发明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让他们吃,会是个好办法,因为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够合成维生素A。


  云无心:当时为了黄金大米又产生了一个叫(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他们来推动黄金大米造福人类。


  解说:黄金大米人道主义委员会,是包括波楚克斯在内的一群科研工作者组成的组织,他们致力于推动黄金大米的合法化,认为这能够造福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地区儿童。但是,黄金大米至今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获得上市许可,关于原因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黄金大米是人类转基因作物中,第一个要完全食用转基因部位的产品,危险性高;还有人认为,黄金大米中转入了不止一个异种基因,风险未知。 关于黄金大米的人体试验,此前只有2009年在美国进行过一次,那一次的试验对象,是成年人。这一次针对中国“儿童”的试验,则是由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资助的。


  云无心: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就相当于卫生部那种,所有美国的医学方面经费全部掌握在他们手里。黄金大米的这个项目是NIH(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资助的。这个实验在美国符合美国的一切伦理道德和法律的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它到中国来做的时候,中国跟美国不一样,中国有很多自己的规定,这个实验是不是符合了中国的规定?


  解说:至今为止,包括中国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内,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曾经批准美国塔夫茨大学,来中国进行黄金大米相关试验,甚至中国的海关,也未曾允许黄金大米这种转基因作物进口。如果它确实曾被带入中国,并且进行了人体试验,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实验违反了中国的法律规定。


  电话采访: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 郑雪倩:要做科学试验也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试验的产品必须是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合格,你才能用于试验的人群。如果没有这一套手续,肯定是不符合,是违法的情况。


  解说: 在衡阳进行的黄金大米试验,至今仍扑朔迷离,本周,在黄金大米人道委员会创办的网站上,我们又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除了湖南的儿童试验,黄金大米还曾经在中国进行过一次成年人试吃试验,这次试验到底是在哪里、由谁来操作的?更多的谜团还有待解开!(新闻搜狐)

 

美国小学无班干部中国孩子送礼拉票

 

       曾几何时,争当班干部成了孩子们在学校比拼的目标之一。为了当上班干部,全家齐动员,展示才艺、网上拉票、请客送礼,甚至代写作业,轰轰烈烈地 参加竞选。有的老师还让全班学生人人有“官职”,甚至涌现出“门长”、“灯长”、“垃圾长”等职位。在争当班干部的背后,有没有成人“官本位”的思想在作 怪?是否背离了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为集体做贡献的初衷?近日,武汉和南京两所小学让班干部改戴志愿者徽章的尝试,至少在告诉大家,从小培养孩子的平等意 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比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管理能力重要得多。

  南京同仁小学班干部戴上志愿者标志

  新闻源起

  ◎黄艳

  武汉武昌实验小学将少先队干部的标志一道杠、两道杠、三道杠替换成印有校旗LOGO的“少先队志愿者”徽章。无独有偶,近日,南京同仁小学也在 五年级的两个班试点,给班干部的“几道杠”换上了“志愿者”的标志。支持“去杠”的人认为,让小孩从小拿腔拿调争当“官”,对儿童的成长不利;反对者则认 为,摘掉班干部的标志,让孩子没有了“前进动力”。可能会导致儿童从小没有竞争意识。

  据了解,同仁小学这两个班的学生共计49名,其中有19名是“戴杠”的队干部。“孩子们一年级就加入了少先队,成立中队以后,每个中队都选举了自己的中、小队干部。”同仁小学大队辅导员孙老师说,原先的中队委和小队长换上了“志愿者”标志,大队委们换上“志愿者领队”标志。标志上有少先队队徽,还有同仁小学少先队的落款。

  老师告诉孩子们,原来他们的工作职责,今后仍然不变。中队长仍要喊起立,组织同学活动;文艺委还要和同学们一起策划演出;宣传委要负责班级的黑板报……但是,身份有些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志愿者”,要以服务的心态来做事,而不是以小干部的身份来管理同学。

  老师说评选志愿者不用看成绩,关键看他是不是热心。有没有戴“志愿者”标志,并不影响同学为大家服务,平时看到别人有需要,能帮一帮,也是一种“志愿者”行为。今后,班级还会安排“志愿者”的报名活动,不设门槛,让更多学生加入。

  同仁小学“去杠”的消息传出后,赢得一片叫好声。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做法和少先队章程有无冲突?

  同仁小学副校长庞忠慧说,其实增戴了“志愿者”标志的学生,并没有“去杠”。“我们在少先队主题活动中,这两个班的队干部,全部都要求佩戴相应 的队干部标志。”平时,孩子们佩戴“志愿者”标志,这样不仅是本班同学,全校的孩子看到了,有困难也会找他们。“之所以选择五年级的两个班试点,是因为他 们在学校是高年级,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

  同仁小学的家长们怎么看?一位戴“志愿者领队”标志的男生说,自己的父母在家就说过,同学都是平等的,当队干部不能有优越感,增戴了志愿者标志,更应该为大家服务。

  “我觉得挂几道杠并不表示孩子就有多优秀。”一位妈妈说,不希望孩子因为当上干部,产生所谓的等级区别,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也会让人忧 虑。“在小学就管人管惯了,将来走进社会,心理落差大,受不了挫折。”她认为,孩子具有服务意识,关心他人,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被大家欣赏 和欢迎的人。

  还有一位家长说,“队干部本来就应该是为大家服务的,是愿意付出的孩子才可以当的,而不应该成为所谓好孩子炫耀的方式或升学的有利条件。”

  为当班干部,孩子学会了花钱送礼拉选票

  家长发言

  ◎安子静

  小时候,我们常常用一句绕口令相互比赛,练习口齿:班干部管班干部。初说时,大家必定口齿清晰,但一旦快起来,多起来,嘴巴必然就不灵光了。班干部几乎是和我们一起成长起来的词汇,从小学到大学,从乡村到城市,从西到东,从南到北。

  近日,听闻一个消息,让我有说不出的喜悦感。南京同仁小学的两个班级,试点给原来的小干部换上了“志愿者”的标志,取消了原来的几道杠,班干部随着标志的变化成为志愿者,班级管理也从管理变成服务。同样的事情也在武昌实验小学发生了。

  从管理到服务,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变化,这个口号在政府工作领域已经被提及多年,每年的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常能见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法。学校的学生干部工作如今也向“服务型”转化。

  记得我第一次参与的选班干部的活动是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那时,所有的班干部都是同学们一票票选的,我们不知道谁的爸爸是谁,谁的妈妈是谁,我们眼中永远看不到彼此的家庭,只有你是不是和大家相处的来,是否愿意为大家做些事情。

  而现在,我总是听到很多人告诉我,谁谁的家长提前和学校的老师“打了招呼”,孩子刚上学就被指定当了班干部。当了班干部有更多机会和老师接触,成为老师特别关注的孩子,学习劲头也越来越足,听着都是好的事情,但前提是家长必须提前和老师“打招呼”。

  也有听起来很不舒服的消息,孩子们为了竞选班干部,不是动不动派发小礼物,就是拉帮结派,因为选票在同学们的手中,拉拢同学成为争取选票的最关 键一步。民主,很好,每个人手中都有一张权重相同的选票,每一个都有选择谁和不选择谁的权利,但为了争取这些选票可以有好多种方式,其中最不好的恐怕就是 用钱和礼物去拉选票了。家长招呼老师,学生用钱拉票,这些事情听起来怎么也让人舒服不起来。

  我很愿意将武汉和南京两所小学的举动理解为学生管理改革的第一步。班干部让很多尚无分辨率力孩子们误解为权利的独占,从小他们就有了精英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有些人将班干部误解为高人一等,误解为可以随时对他人发号施令,甚至误解为可以谋取私利的手段。

  有人说,当班干部不是可以促进学习吗?如果大家愿意选你当班干部,为什么要强求不当呢?我不否认当班干部的好处,但如果孩子误把班干部理解为管理别人,而不是服务别人,长大后,他们很多人会习惯高人一等地思考问题,这样的班干部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班干部不是管理别人,而是服务别人,一个从小有服务意识的孩子才是我想要的孩子。当看到去扛挂志愿者的变化时,我感到惊喜。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形式上的变化转化为心理上的变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毕竟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班干部向志愿者的改变,希望不是昙花一现。若干年后,希望那些挂着志愿者臂章的孩子们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生力军。

  校园里不该形成“精英阶层”

  教师发言

  ◎杨筱艳

  作为一线老师,这几年我在学校里看了许多小干部竞选中的坏风气与潜规则,不由得感叹歪风邪气已侵入小学,并为此深忧。实际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两 个现象:一是当孩子竞选成功成为小干部后,往往会有一个放松期,其课堂内外的表现与竞选之前、竞选之中相比明显退步,甚至出现不能集中思想听课的现象。二 是不少家长都参与到小干部竞选中来,物质上相助,精神上施以压力,将担任干部作为孩子小升初择校的一块砝码,这两种现象都令人担忧。

  记得有一回学校竞选班干部,有一个才艺展示的项目,候选的孩子们轮流到各班去表演才艺。于是有的孩子唱歌,有的弹琴,有的表演魔术,有的表演相 声。这天中午,有四批候选学生来到我们班作表演。这时班里有个小男生听得烦了,大叫说:“行了吧,你们是选大队委还是选秀啊!”我对这个孩子说:“虽然你 平时的有些言行我不大赞成,不过你今天这话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们的孩子是有思想,会思考的。面对小干部竞选制,大多数普通层面的孩子可能没有干预 权,甚至连候选人都认不全,但对于这一制度的优与劣,他们依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觉察出其中的不公正。

  我还发现,荣誉相对地集中在部分班干部身上,这批孩子成了学校里所谓的“精英阶层”,样样占先。比如,升旗手选举,以我校为例,每周一我们要进 行升旗仪式,升旗手的人选与小干部人选常常是重合的。在升旗前升旗手会有一个自我介绍,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的特长、优势,摆荣誉数成绩,常听到这样的用 词: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人,诸如此类。而很多所谓普通层面上的孩子,在学校多年也绝无机会当上升旗手。 可是我们似乎忽视了升国旗活动的本来意义。它的本义是培养孩子们的公民意识,是教育孩子热爱我们的祖国。爱国,成为一个好公民,并不是所谓“精英阶层” “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成绩优异的人”的专权。我认为应该按学号轮流,把机会分给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国家的小公民。

  我认为,以志愿者的制度代替班干部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举个例子,我班上的一位课代表,就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起初有不少孩子对她担任这一职 务有意见,我摆了事实给孩子们听:一、她很努力,上课发言积极;二、她真的很能干,每天按时把作业交给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大家分发学习材料,做 事井井有条,认认真真;三、她做这些事从来都是高高兴兴的,也没有因为自己身为课代表成绩并不突出而产生任何自卑情绪,上课依然大胆发言,错了就改正,这 份从容的气度让我很欣赏。更重要的是,当初她是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动要求为大家服务的,一直干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她是很合适的课代表人选。

  其实,无论是当班干部,还是志愿者,都应该让孩子们的心中有平等的意识,并且建立起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的观念。让我们的孩子人人贡献一份力量, 量力而行、服务大家,互相帮助。也许一下子完全取消小干部制不切实际,但可以慢慢来,一点点改变,让服务集体与他人的意识慢慢在孩子心中形成并强化。

  培育志愿者文化,淡化“官念”

  学者意见

  ◎付小平

  学校实行班干部制由来已久,但近几年不断有人指出,校园里争当班干部的风气,容易助长孩子“官本位”的思想。而让人担忧的是,班级中设置的各种职位,已经慢慢偏离了服务同学的初衷,开始演变为一种“特权”、一项荣誉,甚至成为“官本位”思想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把孩子们引入歧途的并非班干部这种制度,而是近年来社会上产生的不良风气。孩子的世界,原本是很纯真的,但是成人的言行举止却会深深 印入他们的心中。当孩子亲眼看到甚至亲身经历成人世界“当官”的魔力时,他们自然会对班上的这些“官位”顶礼膜拜,形成一种“官念”。还有些父母为了让自 己的孩子能够当上班干部,经常会对学校的老师进行“公关”。

  因此,消除班干部制给众多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先从培养校园志愿者入手。如果仅仅是把班干部这个称谓改头换面,而不从孩子的意识和实际的行动去着手改变,即使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我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班上也是实行班干部制,但从中班开始实行轮岗制,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轮流成为值日生。值日生是老师的小帮手,要帮助老师分 发资料,帮助小朋友排队。值日生就是班级当天的小志愿者,当值日生的那天,小朋友需要提前十五分钟到幼儿园,摆东西、做准备工作。

  孩子非常珍惜这个值日生机会,每当轮到她时,都会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早点叫她起床,提前赶到幼儿园。对孩子来说,这个需要比平时投入更多精力的值日生,让她在付出的同时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培养孩子们的志愿者精神,远比让孩子们学会管理别人和监督别人更为重要;让孩子们通过当志愿者承担责任,远比让孩子们通过竞争当班干部更有价值;让孩子们通过帮助别人体验快乐,远比让孩子们迷恋官位更有意义。

  近几年,我有机会去台湾、香港以及华人居多的新加坡考察,我发现,在这些地区的社会中,志愿者文化已逐渐代替了当官文化。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人都 曾经当过志愿者,都会为成为志愿者而自豪。志愿者文化,从政治竞选浸透到社会管理,也深入到各级学校。人们很愿意从志愿者的角度来参与社会的各项事务,而 在参与的过程中,也不会认为是在管理和领导别人,而是真心为社会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成为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什么是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 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人们都需要互帮互助,总会有弱势群体需要别人的援手,总会有热心的志愿者甘愿雪中 送炭、奉献社会。培育志愿者文化,完全可以从学校和班级开始,可以从孩子们承担志愿者开始。

  美国校园为何没有班干部

  海外传真

  ◎陈忻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在美国小学低年级的班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班干部。美国中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美国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少,小学一个班级通常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管理起来比较容易,事务也没有那么多。孩子们的考试和作业也不多,老师 不需要学生协助收发作业或者批改作业。考试成绩是个人隐私,也不会请学生来帮忙登记,全部由老师自己处理。而且美国从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自己 的桌子自己收拾好,用过的东西自己放回原处,甚至上课的时候,分组自主学习。很多事务都是自我管理,自觉执行。当然,在小学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的概念,比 如,有的学校需要每天中午由两名同学把同班同学带的午餐包统一送到餐厅,用餐结束后又统一拿回教室,这些事情都是孩子们轮流执行。

  第二,美国的家校合作深入人心,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有非常成熟的组织PTA(父母-教师联合会)。学校的很多事务都是父母志愿者在组织执行, 减轻了老师的很多负担。比如,学校里的图书馆只有两名负责老师,日常大量的工作全部由义工完成;餐厅维持秩序,帮助孩子清扫垃圾,也有很多义工在做事;在 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里,都是父母义工组织准备party,老师只需统筹一下,甚至根本不用管,父母义工在PTA的组织下自己协调组织准备好了。所以家庭 为学校分担了很多工作。

  美国历来比较重视志愿者的精神,他们一向重视社区建设,愿意为社区服务做贡献。教育孩子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做贡献的公民。孩子 们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都有当志愿者的意识。孩子在学校轮流为大家服务,完全出于服务的意识,他们没有当官或者管人这样的意识。

  第三,在美国,校园外还有很多组织,比如女童子军,男童子军。这个组织基本上也是由父母义工组织执行的,按年龄分组,组织不同的主题活动。有的 是室内活动比如做手工,有的是室外活动比如去爬山露营,或者去一些地方参观。在这样的集体中,孩子们学习人际互动。在一些活动中,比如,做车模进行比赛, 孩子们分组,需要互相协调合作,推举一个人来总负责。有人说国内的班干部制度通过学生管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协调能力。在美国,学校是通过大家合作完成一个 项目,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合作、分享、管理、协调的能力。

  班干部也好,志愿者也好,称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让社会上“官本位”的思想弥漫在校园,父母也不要推波助澜。我们要思考的是真正培养孩子什么品质。也许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也许需要父母、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支持。

  微博讨论

  @尹建莉的微博:班级和学校有许多工作需要学生参与,甚至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中可以得到各方面锻炼。要取消的是绑定在班干部身上的特权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轮换、竞选、抽签等方法创造公平竞争机会。

  @玉宇清华:孩子总有一天会踏入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孩子将会如何处理?让孩子当学生干部正好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引导孩子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生活与工作关系、竞争关系。同时培养孩子处理、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是将孩子置于真空。

  @铁锅哥哥:我更关注这些小干部们是执法者还是服务者。从小培养服务者型的小干部,也是未来社会之福气。其实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班级 就是非常多的班级干部,这些干部在自己的领域有自己擅长的本领,并在全班起着带头服务作用。所以干部制度好不好,关键看是否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

  @晨编:应该让学生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老师有事可让所有同学参与班级服务工作。比如,自愿报名加入服务组,轮流为班级服务,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事务。

  @荧火虫莹莹:在我所教的班里,我们把班干部职位改名叫做“小助理”或者“小管理员”,其实就是让更多的孩子参与班级管理,但没必要一定挂上干部名分,让身份高贵起来。

  @西安家长社区:无论是竞争上岗或者是轮流当,老师都要把班干部的岗位职责让孩子们了解清楚。班干部是服务型的岗位,是一个需要付出和牺牲自己时间和精力的岗位。

  @乐学缘家庭教育:不在于是叫班干部还是叫志愿者,关键在思想观念,在对班干部制度和班干部工作的理解。树立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增强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很重要。

美国因死亡事件召回22万个婴儿旅行床

       北京时间11月16日晚间消息,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与儿童安全设备生产商KidCo Inc周五联合宣布,将因窒息风险召回大约22万个婴儿旅行折叠帐蓬床,此前已收到一名婴儿死亡的报告,另有九名婴儿睡觉时被卡在帐篷床里面。

  CPSC与KidCo在召回声明中表示,此次召回涉及到KidCo PeaPod与PeaPod Plus两个牌子的产品,根据不同款式适合零到三周岁以上儿童使用,产地为中国,自2005年1月以来一共售出了22万个,这是首次召回。婴儿睡在床里面翻身时,面部可能被卡在充气床褥和帐篷的侧面之间,从而增加窒息风险。去年12月,纽约市一对5个月大的龙凤胎被放在床里面午睡时发生了意外,男婴窒息而死。

  KidCo将提供配套零部件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用来加强帐篷侧面的支架,以及一张较薄的充气床垫。

  上个月,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消费者停止使用12个月以下婴儿使用的KidCo Peapod旅行床。当局收到两份报告,均为婴儿转身时面部被充气床褥及床侧夹住。

  欲了解更多信息,消费者可在美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6点拨打KidCo的免费电话855-847-8600,或登录该公司的网站http://www.kidco.com,点击“recall info”(召回信息),以获取配套零部件。(羽箭)

美国医生从来不宣传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

       为什么美国的医生根本不向我们推荐“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在飞飞出生之后,我忍不住探究了一下个中原因。


      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中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  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  而本来要丢弃的脐带血中含有相当多的造血干细胞,又不存在配型的问题,因此被视作婴儿出生时宝贵的“副产物”  (来自他人的干细胞存在“配型失败”的风险,一个人与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是25%,而与其他人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的脐带血永远不会配型失败,保存自己的脐带血,以备将来的万一。”这成了保存脐带血的“理论基础”,也成了许多商业性保存机构的宣传用语。


       不过,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自己保存脐带血。  他们认为,“保存脐带血”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在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却在其中隐瞒了许多事实。  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公告中,专家叫确指出:使用自身干细胞来治疗疾病目前还主要是一种设想,而不是现实。


      虽然理论上说是可能的,一些实验也显示这样的疗法将来可能成为现实,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将来”有多远?那些存血机构经常宣称这种治疗技术近在咫尺,科学家们却没有这么乐观。


       另外,脐带血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毫升。  这几十毫升脐带血中包含的干细胞数目,只够针对儿童的移植。这意味着,这份保险要发挥功用,只能在一个有效期内,而这有效期并没有商业宣传中形容的那么长。


       虽然将来的医学发展有可能嘁少对脐带血量的需求,但这同样只是一种还没有科学进展支撑的“希望”。  最重要的是,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使用自己的脐带血是有效的”。


       商业机构的宣传,着眼点仅是“自己的脐带血没有配型的风险”,却避开了另一个问题:如果疾病来自于遗传因素一一这在血液病中很常见(比如白血病)一一那么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也会携带同样的基因,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逻辑上看,科学家们将来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商业机构把“可能”渲染成了“现实”。


       基于生物医学发展的现状,世界骨髓捐献协会(WM-DA)、美国儿科学会(AAP)以及欧盟都不敢励普通人保存脐带血以作“生命保险”。这些机构认为,只有当一个孩子具有血液或者遗传方面的缺陷,保存相同父母的其他孩子的脐带血才被认为有现实意义。


       有了美国儿科学会的叫确态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医生们不为商业存血机构做推销了。  在美国,如果医生不顾科学事实和儿科学会的公告,为商业存血机构做了推销,会被当做违反了职业规范。  如果这医生还从存血机构获得了某种利益,那么问题就更加严重。


      不管是纵纵还是飞飞,从孕育到出生的10个月中,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没有收到过有关保存脐带血的宣传。


      即使是捐给公共的脐带血库,医院也没有做任何有倾向性的介绍,只是很轻描淡写地通知了有这么一回事而已。  那捐献对个人有没有任何好处?  只有一张血库发来的叫信片而已。医生和医院也得不到什么利益——血库会为取血的医生提供一点劳务赀,不过据说多数医生放弃了,而把取血的劳动作为一种公益。

美路-高端赴美生子的领导者,理性成就您望子成龙的“美国梦”

  2001年,赴港生子的大门向内地打开。内地的父母们才发现,原来一个特别的身份,就可以为孩子的未来赢得更多筹码,"人力"原来是可以胜过"天意"。越来越多的待产妈妈开始蜂拥至香港。直到2012年4月25日,香港政府官方用严厉的措辞发表声明,拒绝内地"双非"孕妇赴港生子,坚决地关上了赴港生子的大门。


  但孩子拥有一个特别的身份、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已经在国人心里扎根。当港宝宝已经"遍地开花"的时候,赴美生子也早已悄然成为一些准爸妈的选择。而且,拥有一个美国国籍要比拥有一个香港特区身份更值得"炫耀"。


  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激励他们来到这片土地上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特别是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通过后,修正案第一款即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有了这条法律的鼓励,"美国梦"似乎对那些选择赴美生子的妈妈们来说是触手可及。


  当有这样的想法的父母越来越多时,他们或是自己努力奋斗,或是借助亲朋之力,或是托付中间机构,用努力将梦想达成,给孩子预定一个未来。这种情况下,一些长期直低调埋头做事的赴美生子机构,也渐渐被国人所审视、所信任、所托付。


  赴美之路有多远当一个产业变得兴奋,竞争便不可避免。竞争本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好事,但由于网络第三方竞价排名机制的混乱,服务质量、荣誉与信任的真实情况,会很容易地被认为掩盖,一些不良中介有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国人的殷切之情被利用,导致所托非人。而今,打开网络查询,花哨推广链接鱼龙混撒。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低层次的机构,不以提升服务品质为追求,一边在破坏着行业声誉,毁坏着行业的身存空间,一边又用混淆视听的言论来误导市场,误导外界对行业实情的认知。网络上,提到赴美生子的中介机构,有自我标榜,也有控诉。自我宣传真假难辨,网络控诉也是真假难辨--虚假广告与狗血剧情一样是信息时代的迷乱之源。无论品牌影响大小,服务水平高低,许多机构往往会在莫名中成为攻击的靶子。


  比如,源自美国本土的机构美路也躺着中枪了。


  (注:美路, 新浪官方微博"美路-赴美之路",美国咨询专家新浪微博"美国辣妈"。)对此,美路品牌的创始合伙人之一Patrick既感到可笑,又觉得非常的无奈。"网上说的情况的确存在,但大部分是因为待产妈妈贪图便宜选择了\'黑中介\'的结果。国内的中介一边从客户这边收取中介费,一边从美国的月子中心那边收取返佣,他们对美国的月子中心根本没有调控能力。所以待产妈妈到了美国才发现,一切中介所言相差甚远。但由于远在他乡,一般只能忍气吞声,回国后愤怒和漫骂是自然的。但美路不是中介,作为美国直营月子会所的投资方,高端、安全一直是美路给予客户优质服务的最好诠释。我们在美国提供给待产妈妈的月子会所是由公司直接投资管理的,服务人员更是可以直接管理的员工。没想到直营的我们居然也能被竞争对手拉下水,还莫名其妙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其实只要仔细看一下就可以猜出,在网上发帖黑美路的人,没有一个是美路真正的客户"。


  虽说商场上都是"王婆卖瓜",但Patrick的解释并不是毫无依据。做金融出身的他,目前还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最初,他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把赴美生子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圈里朋友都是挺有身位和地位的人,总感觉和他们聊自己在帮孕妇赴美生子有点不好意思"。虽然公司从2007年就有此项业务,但是Patrick却很少和身边的朋友提起,也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宣传。"这个行业是靠口碑的,我们的高端客户基本上来自于老客户的介绍。最初我就是可做可不做的心态,没想到会越做越大"。


  应该说,中国内地"赴美生子"潮起于2006年,真正出现转机是在2008年6月。当时美国对中国内地公民开放赴美旅游签证,而在此之前,美国的月子中心主要做台湾和香港妈妈的生意。政策的变化让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人看到商机。中国内地市场的广阔,让赴美生子的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由于月子中心这个行业在美国并没有执照,所以造成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竞争相当混乱。


  "在一些收费很低的月子中心,房间又脏又差,一个保姆有时要照顾七、八个婴儿,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产妇。孩子哭闹没人管是常事,更可怕的是有个婴儿被没有经验的保姆照顾不周,居然摔断了锁骨。食物营养安全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廉价月子中心背地里甚至买烂蔬菜、死鱼死虾给客户吃。"一位曾经在美国某月子中心做过主管,现在身在国内的邓阿姨道:"当时我向月子中心老板提出过质疑,但是因为要控制成本,要赚钱还要给中介佣金,服务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谁都有自己的孩子,后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利用回国休假的机会,就再也没回去"。这些触目惊心的情景现在邓阿姨回想起来还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基本上都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打算在美国投资月子会所之前,我们几个主要合伙人对整个行业做了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月子中心根本没有服务高端客户的能力"。因为当年要安排一位身价不菲的资产管理客户去美国生孩子,Patrick无意当中接触到了赴美生子这个行业。由于月子中心整体服务质量不高,造成了那次安排很失败,客户对美国本地提供的待产及月子服务非常不满,同时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声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发奇想,为何不在美国做一家直营月子会所,为国内的高端人群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呢?


  颇有戏剧性的开端,"美路"品牌就这样诞生了。默默做了几年,波澜不惊。不过"双非"政策的出台,同样也让Patrick有了把"美路"做大、做强的欲望。"公司不指望这项业务挣钱,做这个事情主要是为了积累高端客户的人脉。所以在美国的月子会所的投资建设上,公司不惜代价。投资这个行业信誉非常关键,只要赴美生子的服务做好了,客户取得了充分信任,以后美国移民、海外投资等都可以产生利润。这一点才是我更看重的。当年携程网的在线机票酒店服务,其实最后成就的是连锁酒店行业,那几个携程的早期股东心里最清楚他们要的是什么"。


  为了区别与中介的不同,也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在选择客户方面,"美路"定位很精准,只服务高端人群。


  "中国有句古话,一分钱一分货,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准,我们只能定位高端。"为了让客户在早期就有享受服务,美路还在国内选择了与和睦家医疗集团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免费为客户提供赴美前的定期产前检查。而这家以服务与品质着称的医院愿意与美路合作,也正是看中了其强大的背景与优质服务的保证。


  一位陪着妈妈去美国生小弟弟的女孩,在微博上记录下了在享受美路高端服务的全过程,循着她的记录,很容易就拼出一幅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图:妈妈顺利生产、她每天大快朵颐、在海边尽情嬉戏、到商场快乐购物……甚至还在美路员工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美国当地学校短期学习。

 

  "其实这一家享受的还不是美路最高端的服务,有一对明星夫妇也是我们安排赴美生子的,还上过娱乐新闻的头条,不过因为客户隐私,名字我只能保密了"。Patrick提到美路的服务,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公司安排的高端客户太多了,500强高管、上市公司老总、政府官员、国有企业负责人等,其实很多人移民是为了孩子,如果孩子的身份解决了,将来可以享受到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人就会放弃移民计划,所以说花个几十万去美国生个孩子,这市场真是太大了……"但是毕竟"美路"只是一个特例,不是一个缩影。赴美生子是否真得值得提倡?在鱼龙混杂的局面下,从无序到有序的行业整合过程中,这扇门又能打开多久?

 

  美国公民所能享受到的福利,也是发展中国家一朝一夕难以追赶上的。特别对于孩子来说,美国身份更显得格外重要。从小学到高中的免费教育,且教学质量毋庸置疑。即使不在美国进行基础教育,因为拥有美国公民的身份,进入世界知名大学的机会明显比中国身份的同龄人要高很多。

 

  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在吸引着众多中国人走进美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说: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精英移民潮,但是移民的人不等于不爱国,他们只是想生活得更好,更有安全感!"也许赴美生子的家长们也只是想让孩子有个通往更美好未来的跳板,值不值,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帐,但这扇门能打开多久?就谁也不清楚了。

 

  不过在这扇门关闭之前,赴美生子,仍然有着不错的市场空间,因这中国人富了,望子成龙的"美国梦"才刚刚在大部分准爸妈的脑子里开始澎胀。


  契约精神、服务精神是一个拥有普世价值观的过度必备的素质。理性思考下,倘若为孩子筹备人生的第一步就没有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我们宁愿舍弃这份尝试。


  "我不在乎这扇门什么时候关上,但是对待我们的高端客户,我们会从如至终的诚心诚意。我也不在乎赴美生子的业务能挣多少钱。我们还有其他更有市场的业务,比如美国高端医疗服务、美国商业地产投资、美国移民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强项。"显然Patrick已经为事业的发展延伸拓展好了道路。

        请关注“美国辣妈”以及“美路-赴美之路”新浪官方微博,获取更多产品介绍及优惠详情。


 

美国人的父母观

       “做父母的欠儿女们什么?”这是每个做父母的人都会考虑到的问题。美国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表现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的儿女一分钟时间,半分力气,不欠昼夜不停地为他们开车的义务,不欠他们的音乐课、网球课和昂贵的自行车。当他们长到16岁时,不欠他们的摩托车或小汽车;他们从学校毕业后,不欠他们去欧洲的旅游费用。


        做父母的不一定要供他们的儿女上大学。如果他们供得起,那当然好,他们可以把儿女送到最好的大学里去;但如果供不起,也无须感到内疚。倘若儿女真想读书,他们自己会有办法的。对于聪明好学而又付不起学费的人来说,借贷的方法和奖学金的种类是很多的。


        儿女结婚后,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用分期付款的办法买房子首次该付的钱,也不欠他们购买家具的钱。他们没有给儿女照看孩子的义务。儿女度假时,他们没有把孙子孙女领到他们家里来的责任;他们如果愿意这样做,那就得看做是一种恩惠,而不是一种义务。


        无论做父母的多么有钱,他们也不欠他们儿女一份遗产。最可靠的培养懒汉的办法之一是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前途确有保障。既然如此,是不是做父母的就什么也不欠他们儿女的呢?回答是否定的,他们的确欠儿女许多东西。


        他们的主要义务之一是要让孩子们懂得自身的价值,因为自重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一个青少年,如果老让他感到愚蠢、自卑,如果老将他与聪明的兄弟姐妹、同辈孩子去比较,他就会变得毫无自信心,唯恐失败,而根本不愿意去试着干任何事情。当然,如果他们做错了事,那就应该给他们纠正,这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但是批评应该与表扬并生,批评时最好面带微笑,并吻他一下。儿女再大,做父母的也是可以拥抱的。


        做父母的所欠儿女的是坚定不移的指导和始终如一的约束。使青少年害怕的是让他觉得他必须自己管自己,这好比一辆没有刹车的小汽车。当别人的父母说“行”而自己的父亲说“不行”时,这位父亲表达了两重意思,他同样在说:“我爱你,我不怕惹你发脾气,因为我不希望你出事。”


        做父母的有责任使儿女对他们身体的变化感到轻松自在,要教给他们足够的性知识,来纠正他会从朋友们那里得到的错误的观念。


        做父母的应允许儿女有个人的秘密,要尊重他们私人的物件。这就是说没得到他们的同意不要用他们的东西。不要看他们的日记和信件,不要搜他们的钱包、口袋和抽屉。如果一个做母亲的为了解她的女儿在干什么,而觉得非看她的日记不可,那她们之间的交流一定是够差的了。


        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儿女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这就是说要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的权利和意见,要尊敬师长,遵守法律。要使他们接受这样的准则,最好的办法是身教。你若对孩子撒谎,孩子就也会说谎。一个小孩要是看到自己的父母偷工厂的工具或旅店里的毛巾,就会认为偷窃是正当的行为。在家中听不到笑声、看不到爱的青少年会难得开口一笑,难得去爱别人。


        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你如果把一条生命带到了人间,就欠了这孩子一些东西。倘若你能把他应得的东西给他,他也就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传给你的孙儿孙女。

 

在家上学:美国教育新时尚

    莉萨·马佐尼每年要在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马丽娜-德尔雷伊和南部佛罗里达州的德尔雷海滩两地生活。这给她上学带来了麻烦。不过,马佐尼家并不着急,因为莉萨可以在自家游泳池边或公寓顶层边晒太阳边上代数课和历史课。


  莉萨属于美国日益壮大的在家上学一族。


  适应特殊人群


  “对于那些经常旅行,或者父母经常旅行又不愿与家人分开的家庭来说,这(在家上学)是个极好的选择,”莉萨的母亲特里什·马佐尼5日对《纽约时报》记者说。


  除适合于此类家庭之外,在家上学的方式也适用于生病的孩子、小演员,以及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群体,但其数量正在大幅增长,”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教育政策教授路易斯·许尔塔说。


  美国教育部最近一次针对在家上学所做的调查是在2003年。调查发现,从1999年至2003年,在家上学的孩子数量增加了29%,达到110万。其中21%的学生拥有导师。


  在美国的全部50个州,在家上学都属合法。到学生家里教书的教师不需要认证。


  家庭教师收费标准在每小时70美元至110美元之间。纽约市或洛杉矶市最好的私立学校学费最高可达3万美元。根据家庭教师上课时间以及聘请不同教师的数量,在家上学的费用可能与这些学校的学费相当,甚至更高。所以,在家上学仍只存在于少数富有家庭中。


  满足个性需求


  研究在家上学趋势的学者、提供家庭教育教师的公司都证实说,越来越多的家庭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在家上学。


  美国职业导师协会主席鲍勃·哈拉卡说,他的公司在14个州拥有6000名教师,但这甚至不能满足三分之一的订单需求。他说,每个家庭都提出不同需求,有的需要一名教孩子扔飞盘的教师,有的要缝扣子的老师,有的要拉丁文语法老师。有一个家庭需要教师陪他们在海上航行一年。


  家长们说,在家上学让孩子们精力集中于学业,而且在安排课程方面极为灵活。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增强家庭凝聚力,还能让家长对孩子学什么有更大发言权。


  师生都说满意


  现年17岁的莉萨·马佐尼说,在家上学不需要早上5时30分就起床,她早上可以睡到8时30分。“这让生活变得轻松多了,”莉萨说,“我不必担心错过考试,因为如果我真的想在佛罗里达看望爸爸的时候或参加快艇比赛时考试,我可以随身携带(考卷),它们都在电脑里存着呢。”
 

  担任家庭教师的导师们也说,这份工作非常理想。


  “我喜欢这份工作,这简直是梦想成真,”莉萨的导师罗布·考克斯说。考克斯曾是一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一名演员和得到认证的教师。


  “如果你想旅行,或有其他事,”他说,“(设在家里的)个人学校就会根据你的需要运转。”


  住在纽约曼哈顿的克丽丝特尔和蒂法妮·惠勒也是在家上学族。她们的母亲希望她们能享受个性化教育的好处,又觉得自己不适合作女儿的老师,于是通过“现场教育”公司,找到了退休教师南希·法龙。


  法龙在新泽西州的公立学校教书32年,几年前退休。她认为,担任蒂法妮的历史老师感觉好极了。“这才是纯粹的教书,”她说。


  而蒂法妮觉得上课“很有趣”。


  社交生活缺陷


  就算在家上学有万般好处,有一个缺点无法避免,那就是在家受教育的孩子缺乏正规学校的社交生活。


  纽约班克街教育学院院长乔恩·斯奈德说,他对在家上学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担忧就是学生和导师能否相处和谐,以及学生能否得到足够的人际交往。


  “从纯粹的学术角度看,这种教育方式历史悠久,”斯奈德说,“个人导师的概念是个古老的传统,特别是在精英阶层。”


  “公共教育有其社会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用我们纳税的钱办公共学校,”他说,“当苏格拉底给柏拉图上课时,他并不考虑教育希腊其他人。他只考虑教育柏拉图。”


  为克服在家上学的这一弊端,家长们普遍的解决办法是为孩子报名上各种课外兴趣班。


  克丽丝特尔和蒂法妮·惠勒参加了钢琴班和舞蹈班,并加入一个健身俱乐部。莉萨·马佐尼则在好莱坞学习表演和舞蹈课程。

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孩子暑假怎么过?

■暑期特别策划之三


    暑期生活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你是沉溺在繁重的功课学习中,还是告别书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你是否想知道其他地方的孩子怎样安排暑期生活?


    本期教育周刊暑期特别报道带您了解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孩子们如何过暑假,也许会给你怎样安排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暑期生活提供点小启发。


    美国篇


    暑期以社会实践为主


    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刘根平对美国教育很了解。据其介绍,美国学生的假期有很多,在东部的学生有3个假期,分别是近3个星期的圣诞节假、2—3个星期的春假以及2个多月的暑假。西部的学生则有圣诞节假及暑假两个假期。


    和中国的孩子在暑假往往报一些培训班进行正常学习的延续不同,美国的孩子更注重在暑假让孩子多做社会实践,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美国的教育价值理念不是追求分数,因此在暑期他们会特别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一些郊游、出去旅行,还会做一些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等,高年级的学生会做一些调查研究或者参加国际交流”,刘根平说。


    在美国,虽然学生暑假生活的主流是“活动”,但也有补习功课类型的,“一些学生在临近申请高中或大学时,会选择暑期学校,集中学习下文化课,暑期学校里的华人学生比较多。”


    美国每年也有很多的大型夏令营和暑期学校招收学员。记者了解到,学生们参加夏令营和暑期活动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增添生活色彩、学习新知识,也有的带有些许功利色彩,因为暑期活动是美国大学衡量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招生人员很看重学生有没有丰富的暑期活动。


    据刘根平介绍,美国的暑期活动主要以社会机构为主,“有很多的教会机构、非政府组织、俱乐部等机构会组织一些暑期活动,这些机构多是公益性的,很少以收费为目的。像美国的男孩女孩俱乐部就是由民间组织起来的,基本上不收费”,刘根平说。


    刘根平告诉记者,美国社会要求每个社区在几十个平方内必须有多少图书馆、网球场、博物馆、教堂等等,这一点为丰富学生的暑假生活提供了条件,有一些社区的社区学院还会开设很多免费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习一些技能。 在美国,父母陪伴学生成长方面也做的很好。“一些家庭会做出自己的安排,比如带孩子到那个国家旅游一下。”


    一些美国学生也会选择在暑假去打工,不一定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他们为了尽早地体验、了解社会。“总之,美国学生的暑假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选择性很多”刘根平说。


    许多学生选择做社区服务


    据刘根平介绍,在美国,政府直接出面组织暑期活动比较少,政府主要是提供一些支持,比如规划社区建设等等。美国属于学习型社会,其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非常完备,在社区可以免费借阅图书,社区还会提供公开讲座、报告、培训等等。


    社区提供的活动和学习条件可以免费享用,“政府认为这种投入非常合算,他们觉得举办活动请老师、提供场所所投入的成本,和一些人如果什么活动都参加不了,在社会上游荡带来的危害相比,成本小多了”,刘根平说。他还介绍称,这一点在香港也有所体现,香港的廉政公署、交通局都有公民养成教育的宣传中心,免费给学校提供宣传资料、学习读本、派出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他们认为这些教育是学校完成不了的,这种投入也是非常值得的。


    刘根平表示,这些表面现象背后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是,教育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全社会各种因素力量来共同促进,共同为其提供条件才可以完成得好。把教育孩子的成长放到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上去都是必然有问题的。


    选择在寒暑假做义工、做社区服务也是很多美国学生的选择。据刘根平介绍,美国的学校比较看重学生在社区服务,其4年需要做40—8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在社区的哪个机构服务后,对方会给出一个反馈,如果学生完不成规定的社区服务时间,其在申请大学时会受到影响。所以一些学生会选择在寒暑假多做一些社区服务。


    而在上学期间,也有很多学生去做社区服务。比如在学校图书馆义务整理图书,接待外来家长参观学校等等。“在美国,学校本身也是社区,学生在校内要为校内社区做出贡献,帮助同学老师、维护学校卫生等等。在他们的理念里,一个人生活在社区,就要为社区做贡献。”


    日本篇


    重视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东语系主任贾华曾在日本做过多年访问学者,对日本教育颇为了解。他告诉记者,日本中小学生每年暑假从7月底至9月初。孩子们的选择很丰富,既可以选择补习班、夏令营、旅游、也可以选择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一些非政府组织举办的一些社会活动。日本的暑期活动形式多样,但总体的宗旨是让孩子体验生活、适应社会,重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


    “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每年对每一层次的教育都会制定一些纲领性的东西,里面会包括暑假生活方面的”,贾华说。他介绍,日本政府对学生的暑期生活很重视,会组织很多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回收垃圾等环保活动,让孩子去乡下农民家庭参观或者种菜、插秧,让他们了解粮食是怎么来的,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科学馆等地方,进行社会现象和环境观察调查等等。


    贾华曾在日本参加过一个社区举办的模拟地震活动,该活动是为了教孩子学习一些防地震知识。“有专门的模拟地震设备弄到社区内,然后提前通知家长、学生该体验活动什么时候有,到时候孩子可以比较真实地体验地震的情景,并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很多知识。”除了这些活动外,为了磨练孩子们的意志,政府相关部门还会组织登山类的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从小知道什么事情需要耐力。据介绍,学生参加体验地震等活动都要适当交一些费用。


    日本园艺协会等机构也会开设一些暑期体验项目供孩子们选择。除了活动外,因为很多学生都想进入名校,竞争压力大,一部分日本学生也会选择补习班进行功课补习。


    日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日本中小学有各种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俱乐部,种类涉及足球、爬山、乐器等,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这些俱乐部在假期也会组织“合宿”,即集体去海边或山地旅行,成员吃住都会在一起。


    除了参加一些国内的活动,一些条件较好的日本家庭会在暑期带孩子去海外旅游,体验异国文化,“美欧、中国都是他们比较喜欢去的国家”,贾华说。


    另据一位对日本了解的中国学生介绍,在暑假,一些日本的高中生会选择兼职打工,“一方面是他们想提前接触社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赚零用钱。”


    中国台湾篇


    帮学生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台湾通过政策鼓励和经费补贴的办法让台湾的孩子可选择各种各样的夏令营,而博物馆和天文台也积极组织各项展览和互动吸引学生参加。


    在台湾土生土长的阿薰说各个地方政府都会帮助孩子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像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和台湾生态教育推广协会每年暑假都会举办各种夏令营。通过参加短短3-5天夏令营的孩子,学习戒指移位和心算骰子后变身成为小魔术师。参加武术剑道营的孩子学得有模有样,招式到位,架势十足。在生活工艺营的孩子会用锡铝制品制作饰物,夏日美术营在5天内教你彩绘玻璃和灯笼。


    在台南走马濑的自然环境中,和小朋友搭帐篷野营、爬山、学习野外求生技巧的经历让阿薰回忆起来也直呼十分过瘾。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教他学会大悲咒的佛教夏令营。台湾的很多寺庙会组织信徒的孩子到寺庙参观,于是阿薰就这么被爸爸送到寺庙中住了几天。早上随着师傅上早课,中午吃素菜,下午和和尚们聊天或是参观佛塔或是爬山。“每天我都要扫地,其实更像是做义工啦。”阿薰说自己会念心经和大悲咒就是因为和寺庙这几天短暂的缘分。


    除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夏令营,台湾的孩子大多时间还是会和内地孩子一样参加兴趣班或者补习班,像钢琴班和水彩绘画之类的兴趣班就较为普及。“暑假我还试过和爸妈一起去台东泡温泉。”除了台湾各大博物馆,天文台也向学生免费开放,孩子都会利用暑假来学习 宇 宙 知识、用天文望远镜寻找星座。

马总统催生双龙年拼生育率

马总统催生 双龙年拼生育率

马英九总统今天接见国家生技医疗品质奖得奖代表时笑着表示,去年台湾新生人口增加17.6%,是12年来人口第一次有这么高的成长,其中台北市人口成长达35%,让他对台北市长郝龙斌的“做人能力”高度肯定,期待“如何增进做人能力”也能列为医疗界未来的研究项目。

连任成功、龙年将至,谈及去年新生儿人数大增,马总统今天显得神态轻松,特别高兴。他强调,今年是龙年,预估新生儿增加数也不会差,但明年是蛇年,以一般民间习俗,出生率可能会受点影响,他因此特别吁请在座的医疗工作者,提到明年请改称“小龙年”,以维持生育率成长的热度。

马总统说,我国生育率世界最低,让他忧心不已,因为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人力,要靠自国外引进,情况就会变得更复杂,因此我们若能“自力耕生”更好,希望我们人口能回到和先进国家一样的成长率,生技界如能在此领域发挥作用,大家高度欢迎。

马总统表示,生技医疗产业是全球未来的明星产业,他上任后,2009年推出的六大新兴产业中即包括生物科技,政府推动的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已投入240亿经费结合产官学界推动,去年5月新竹生医园区落成,其他设施3年内也将陆续完成,且未来还将持续扩大。

美国:推广“父母辅导”

  美国幼儿教育是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PAT)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每月对每一个家庭进行一小时的家访。

 

  美国的另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IPPY计划: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的支持。HIPPY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在美国,老师认为交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他们不会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知识技能硬灌输给孩子,而是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更交互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美国健康专家:这些油才是健康食用油 从孩子的第一口辅食抓起

文|海小唠

美国健康专家西木博士,曾提出健康吃油的理念。

因为食用油是我们每天必接触的食物,而且自从孩子6个月之后添加辅食,孩子就可以开始少量吃油了。而有一些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血管方面的疾病,也和平常吃的油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健康吃油,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木博士指出,美国人没有炒菜的习惯,所以他推荐的食用油是可以生喝、凉拌的植物油。区别于我们国内的菜籽油,西木博士推荐的是冷榨的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这些油被称为“陆地鱼油”。我们都知道鱼油有降三高、补脑、护眼的作用,那么这两类油,无疑也会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这才是健康食用油。

不过亚麻籽油烹饪时的温度,要保持在60度以下,因为超过60度,亚麻酸就会被分解破坏,而且保存的时候要用深色瓶装,这种油补脑、通便,一般来说6-12个月的孩子,每天补充5-10克就行了,再大一点的儿童,每天20毫升就行了,可以直接把油淋在孩子的食物中,或调汤用,效果非常好。

在这里我们还要提一下橄榄油,橄榄油一直是比较健康的一种食用油,有天然的保健功效和美容功效,美国人大部分都是吃橄榄油。而且近段时间,这种油在我们国内也比较流行,很多人都知道橄榄油比较好,但是他们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烹饪橄榄油也不能高温,这种油在高温下容易变性,有些人用错了烹饪方式,就达不到以上所说的那种好的功效了。

接下来唠一唠我们经常吃的食用油。

我们经常吃的食用油是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很多是转基因的,不适合孩子和孕妈吃,孩子和孕妈最好吃花生油,因为花生油基本没有转基因。

另外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油叫调和油,调和油基本上都是浸出油,也含有转基因成分,同样不适合孩子和孕妈吃,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不适合吃。

并且孩子还应少吃人造黄油、起酥油、回锅油、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油中含有很多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一种有害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过高温加热处理的植物油容易产生这种反式脂肪酸。

当然,除了植物油,还有动物油,像猪油。这种油不建议食用,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而且动物身上的油脂一般都是不宜食用的。虽然这种油炒出来的菜很香,但是如果长期食用的话,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所以海小唠在此提醒,要从孩子的第一口辅食抓起,吃对了油,孩子才会更健康。

你家经常吃什么油?

-----------------------

孩子到底在哭什么?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该补钙了?孩子挑食不吃饭是什么原因?1岁真的必须断奶吗?宝宝怎样才能长高些?

如果你有这些育儿困惑,

请关注头条号:【育儿秘籍】。做心里“有底”的妈妈!




备孕帮:美国做试管婴儿的费用预估及流程

原标题:备孕帮:美国做试管婴儿的费用预估及流程


众所周知,美国试管婴儿技术世界领先,许多在国内多年尝试试管未果,或者有其他助孕需求的夫妻都会选择去美国做试管婴儿。一流的技术也意味着不菲的代价。那么如果要去美国做试管婴儿,需要准备多少费用?具体的行程安排是怎样的?


流程篇

试管前准备(2-6个月不等)


体检——在决定赴美做试管后,首先要做就是完成全套的试管婴儿预检,美国的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报告来制定你的试管方案。


赴美手续——确认了试管方案后,可以着手准备赴美的手续。包含签约,办理护照、签证,预定酒店和机票等。


用药——为了节省在境外的时间,美国医生可以通过服务机构指导你在国内开始用促排药,如果时间充裕的可以选择整个促排过程在美国境内完成。通过备孕帮去美国做试管,在国内都有妇科医生负责和国外医生专业上沟通,指导用药。

预约——和美国医院预约面诊时间。


由于每个月的情况不同,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


赴美取卵取精(7-10天)


移植前检查及用药——到美国医院后,医生还需要进行几项检查,包括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直到打破卵针。


取卵取精——打破卵针后36小时内安排取卵,男方取精安排在同一天。

取卵之后休息一两天即可返程,想要在美国境内游玩的可以延长在美国的停留时间。每次能在美国境内停留的最长时间由海关入境时批复的时间为准,一般在3-6个月。


胚胎培养及筛查(1个月)


取到卵子和精子后,会在实验室里面完成受精及胚胎培育的过程。在美国,将胚胎培育至第5天获得囊胚,并借助PGS/PGD基因技术选出健康的优质囊胚进行移植,排除染色体异常、有致病基因的胚胎。PGS一般需要3-4周时间。


赴美移植(5-7天)


第二次赴美,做完移植前的检查后进行移植。移植手术很快,快的十几分钟就能完成。移植后休息几个小时即可活动。

如果全程在美国,需要停留大约2-3个月。如果部分检查和用药在国内,分两次赴美,则总共在美国待的时间也不过15-20天。


费用篇


美国试管婴儿费用由三部分组成:国内的试管婴儿预检,美国的检查、试管婴儿药物费用、手术及实验室费用,以及出国的相关手续和出行、生活费用组成。


试管婴儿预检:做试管婴儿前男女双方都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在上海三甲医院收费在3000-4000元,只能部分项目走医保。备孕帮的客户会有专人陪同到指定医院做试管预检,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美国检查、药物、手术和实验室费用:大致在2.5-4万美金不等,这个金额会因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有所变动,年龄较长的女性药物费用相对较高。


护照及签证:夫妻双方3000元左右。


机票:夫妻双方从上海往返洛杉矶的经济舱机票含税价从1万多到2万多不等。


酒店:可以选择星级酒店也可以选择Airbnb,价格也不会差太多,一个晚上均价1000元。记得预定靠近医院的住所,方便往返医院。


当地交通:往返机场的交通可以提早在国内就预定好,往返医院可以使用Uber国际版,如果住的近可以考虑步行。


餐饮:丰俭由人,每餐从几美刀到几百美刀都有可能,加州消费较高,尤其是比弗利山庄附近。记得给小费哦~


其他:包含服务费、翻译费等。


至于去美国做试管婴儿是自由行还是选择服务机构代为办理和服务就见仁见智了,服务机构更了解流程,与美国医院和医生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因此更便利,就医体验更佳。备孕帮还是由医生进行国内外的服务沟通,更加有专业保障。





说说神一样的美国无痛分娩为何中国做不到?

原标题:说说神一样的美国无痛分娩 为何中国做不到?


说到生孩子,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疼”!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疼痛都是每个妈妈的必经之路。但是说到赴美生子,不得不说一说美国的无痛分娩。相信有很多妈妈赴美生子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被美国的无痛分娩技术所吸引。下面为您详细地介绍一下美国的无痛分娩技术。


前些天看到台湾女星隋棠在网上分享自己的顺产故事,里面提到来不及打无痛,就算是二胎半小时的超快顺产,也疼得泪流满面。分娩有多痛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传说中的“无痛分娩”。

我想起去年闺蜜生孩子的时候,凌晨送进医院,开1指就痛得哇哇叫,医生建议打无痛,可是闺蜜老公怕有后遗症不同意。虽然打了安定但是根本没法睡,同时进待产室的另一个准妈打了无痛,睡了几个小时,后半夜就生了。后来闺蜜真的痛到受不了才打的无痛,说痛感立马就减轻了许多,直到孩子生下来也是相对比较顺利的。


中国无痛分娩率只有10%!? 说起无痛分娩,其实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就是超长待机的现任英国女皇的奶奶↓



她在1853年生第七胎的时候吸入氯仿作为麻醉剂缓解疼痛,由于觉得效果很好,她也推荐给了不少上流社会的女性。这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使用无痛分娩的案例吧!(虽然氯仿有低毒性也有致癌的可能,用量控制不好后患无穷,可能当时的女王也不care)

对比起来,我国大概是到建国后2年“无痛分娩”才被提上议程,比英国人晚了100年,而进行大量的临床应用,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的。有数据显示欧美的无痛分娩率达到90%,中国才不到10%。


影响无痛分娩在我国落实的原因有很多,简单概括有以下几个,想必这也是你在纠结是否选择无痛分娩时担心的问题吧!


1、分娩疼痛是女人必经的过程


2、使用无痛分娩会延长产程


3、胎儿在用了麻药以后会有不良反应

4、无痛分娩对产妇会有后遗症


5、万一顺产失败还要顺转剖太麻烦不如直接剖腹


无痛分娩到底是个什么鬼?


无痛分娩是指用合理的医学手段让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这些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减痛药、麻醉剂、镇静药、全身麻醉、笑气等,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水中分娩、导乐等方式减轻分娩中的疼痛。


但上面提到的药物减痛,并不是指分娩的全过程都会实施,大部分只用在第一产程宫颈口开3-9厘米这段时间,缓解宫缩阵痛带来的不适,帮助产妇保留体力,为第二产程娩出胎儿做更好的准备。

时下最流行的分娩镇痛方式绝对要数硬膜外麻醉。也就是很多人常说的“无痛针”,属于局部麻醉的一种,需要麻醉师在开宫口的阶段(大概是3厘米时)把针置入脊髓下端的硬膜外隙内。



引入一根细管,去掉针头以后再注入适当剂量的麻醉药(如吗啡、芬太尼、利多卡因等)。一般情况下,注入药物后10分钟内腹部疼痛就会开始减轻,之后可以用设计好的泵来控制麻药供给。


上面的太复杂看不懂?没关系,简而言之硬膜外麻醉就是让产妇的下半身,包括子宫部分麻木,那么在宫缩阵痛时产生的疼痛就能被减轻。而且因为使用特殊的药物,只会对感觉神经麻醉,对运动神经没有影响。所以进行硬膜外麻醉后,产妇不仅意识清醒还能自由走动!

注意:无痛分娩并不是全程无痛!


很多人担心打了麻醉药以后生孩子时就没有力气了,其实无痛分娩是让产妇在时间最长、最需要休息的第一产程好好休养,这样进入第二产程娩出胎儿才会更有力。大部分镇痛泵在宫颈口开9厘米的时候就要撤掉,所以无需担心生孩子时感受不了那种“原始”的疼痛。


无痛分娩会有“后遗症”? 闺蜜的老公一开始不同意打无痛就是担心后遗症。而且很多人觉得以前的人都是这样生孩子的,也没有用无痛,现在的无痛分娩一个比一个贵,是不是医生要坑我?


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其实现在的麻醉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了,国内有很多研究都指出,无痛分娩可以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虽然可能令分娩中使用助产工具(产钳或吸引器)的几率提高,但这些对宝宝来说都是很安全的。


另外有些人指出无痛分娩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引起头痛腰痛等问题,暂时没有更多大样本的实验支持这些说法。


当然使用无痛分娩后产妇出现低血压、产后不能马上行走、增加分娩时发烧的可能这些消极影响也是有可能发生,但都因人而异。而且医生在对产妇使用无痛分娩前就会把这些不良反应都解释清楚。


总而言之,除去人为操作失误以及每个人对疼痛的感觉差异以外,硬膜外麻醉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无痛分娩方式。


打算无痛分娩这些都要做好 有些医院未必设有24小时的麻醉服务,所以如果需要硬膜外麻醉等无痛分娩手段,最好是提早跟主治医生约好,毕竟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适合无痛分娩。不过和剖腹产相比,硬膜外麻醉的禁忌症相对较少:


1、无麻醉药物过敏


2、没有特别的内脏器官疾病,比如心脏病、腰部外伤、产前出血、低血压、持续性宫缩乏力、胎位不正、羊水异常等


可以说硬膜外麻醉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适用的。提早申请有利于医生和麻醉师综合准妈妈的情况,决定用哪种减痛方式,并向准妈妈解释清楚不同减痛方式的利弊。



无痛分娩多少钱? 至于无痛分娩的费用取决于全国各地区的消费水平,以广州为例,三甲医院的无痛分娩收费约在1000-1500元左右,私立医院则可能更高一些。


最后提醒一下,在你因为怕痛而想去剖腹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无痛分娩。毕竟它的风险比剖腹产小,而且自然分娩对产后身体的恢复也会更好。不管怎样,别再等到宫缩阵痛无法忍受,才想着要无痛了。


到底要不要给儿子割包皮?看看美国妈妈是如何做的

原标题:到底要不要给儿子割包皮?看看美国妈妈是如何做的


这才是美国出品,ID:MIGUO-1,作者:Noah,编辑:荔枝。


割礼仪式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人类关于男性割礼最早的描写可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埃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大约有30%的男性做过包皮环切手术。其中大多数 (69%) 是生活在亚洲、中东和北非的穆斯林男性。有不到 1% 的是犹太男性。另有13% 是生活在美国的非穆斯林和非犹太教徒。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 (CDC) 的数据,美国80%的男性做过包皮环切手术。


这个比例看上去很高,可实际上,身为父母,要为年幼的儿子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今天,米叔就带大家来看一位年轻的美国妈妈Lee Rose Emery在这个问题上的心路历程。以下是作者叙述部分:


知识就是力量。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父母,我们迫切地想要抓住多到爆的所有知识。我们消息灵通、超级尽责。我们上网查资料、我们读书,我们咨询朋友。


但是,在接触新的知识时,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确定。目前为止,我和老公在养育子女上遇到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是否要给儿子割包皮。


我们不是犹太人,因此宗教传统对我们没有影响。我们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权衡了各方面的利弊,如美观、传统、卫生、孩子未来的性快感以及自尊心。儿子还在我腹中,连名字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未雨绸缪,开始深思熟虑这些高深的问题。


很快儿子5岁了。一天晚上,我正在给他洗泡泡浴。他突然低头看着自己的身体说:“我讨厌我的包皮。”我完全没想到儿子会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单是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个词,已经让我相当吃惊。看着儿子身上的泡泡,我不禁陷入沉思的迷雾中。


他把包皮向后拉起,让自己看起来好像割了包皮的样子。没有帮儿子及早割包皮,我们错了吗?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家庭会让儿子和爸爸保持一致。在我家,因为我老公的父亲是早产儿所以没有做过包皮环切,但我老公做过。我老公从来没有因为他和自己的父亲在这一点上不一样而觉得有什么不妥,因此,我们对儿子也是。


我和老公住在洛杉矶。我们非常尊重我家的儿科医生克劳斯纳 (Kimberly Klausner)。她对这个问题持中立的态度。她说在她负责的贝弗利山庄富人家庭的男孩子中,一半做过包皮环切。


她多次向我们提起美国儿科学会1999年的声明。声明中说:“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为新生男婴切除包皮从医学上讲有潜在的好处,然而,这些数据不足以推荐新生儿包皮环切常规化。”此外,不是所有医疗保险都可以报销常规的包皮环切手术费用。


因此,无论从宗教、美观还是医疗结果上看,我们都没有必须给儿子割包皮的理由。泡泡浴那一刻我真的不知所措,我没有“阴茎嫉妒情结”,我只是从来没有见过有包皮的阴茎(除了我儿子的外)。


但是,仅仅因为自己更熟悉无包皮的样子就为儿子割掉包皮,似乎对儿子并不公平。我的老公在权衡各方看法后,不断提起我们与另一位儿科医生福莱斯 (Paul Fleiss) 的会面。多年前我们在选择儿科医生时曾面试过他。

福莱斯写过一本书,叫《关于包皮环切,医生不愿告诉你的那些事(What Your Doctor May Not Tell You About Circumcision)》。他是美国非常知名的不鼓励包皮环切的儿科医生。他的著作强调包皮对于性快感的重要意义,指出“包皮是一个人体器官”,包含“大量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想到这个,我的脑海中闪现出我上文理学院时《女性研究》这门课的文献中关于女性割礼的描写。里面写到,一些国家使用女性割礼正是为了降低女性的性快感。既然我们绝不会考虑给女孩行割礼,那为什么要给儿子割包皮呢?我们选择不这么做。


我对这个决定很坦然,甚至私下里为自己感到骄傲,直到泡泡浴那一天。


早在2006年,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项关于艾滋病的研究。研究指出,包皮环切在非洲的艾滋病预防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私心里希望医学界对包皮环切的观点不要改变,因为那时我的儿子已经两岁了,他的包皮还是完整如初的。

儿子4岁时,我发现他经常向后拉自己的包皮,有次一边拉还一边对我说:“你看,妈妈。我和Sam一样了。”Sam是他的朋友,有次一起换衣服时他看到Sam割过包皮。我意识到儿子看过对方身体的男孩(堂兄弟、幼儿园朋友)大多和他看起来“不一样”。他们都割过包皮,包括他的爸爸。


我禁不住想,为什么这些男孩都割过包皮呢?我决定故作随意地问问其他几位妈妈,了解她们是怎样做出的决定。


Hilary是一名记者,在医院看过第一年入院的新手医生在做这个手术。她发誓说如果自己以后有了儿子,绝不给儿子做包皮手术。


几年后,她的犹太老公对她说“他希望儿子有机会做犹太人”。Hilary 听从了丈夫。她选了一名给1万个男孩切过包皮的犹太割礼执行人 (mohel) 做了手术。即使这样,割礼过程中她还是得走出家门才感到好受点。


Hilary 说,当她看到2006年国家卫生研究院那份关于艾滋病的研究报告时,她很开心切除包皮对公众健康还有如此的益处。


另一个妈妈Liza,告诉我她后悔给儿子割了包皮。她说:“尽管我和老公明白这样做有好处,但我们还是很难原谅自己的决定。”她儿子的手术失败了。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夹钳出了错,导致她只有3个月大的孩子不得不做了一次泌尿科手术,然后再重新做一次包皮环切。


还有一个朋友Alison说:“我一直说阴茎是他(我老公)的领域。他希望儿子看起来和他一样。但我个人很高兴我们给儿子割了包皮。教他自己洗澡太难了。如果再多一层东西要洗,对我来说是更难想像的事。”


最后,我又一次问我家的儿科医生克劳斯纳,因为我知道她最近刚生了儿子。她对我说:


我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在一个非常传统的仪式上给他行了割礼。我自己感到很不平安,但这是基于信仰做出的决定,不是一个理智的医学上的决定。如果不是信仰的缘故,我不会做。”


再说回到泡泡浴:那天儿子不再喊叫后,我告诉他,爸爸和妈妈为他的身体做出了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决定,因为他还太小,不知道自己要求的事情是好还是坏。


我解释说:“我们不希望有人在你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就把你身体的某一部分切掉。”说完,我有点担心,想到某天在游泳池更衣室里,儿子可能会问其他偶然遇到的割了包皮的孩子,为什么他们的父母这样做了。


一次次直面割包皮的问题真的让我们感到为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养育儿女方面,以及在人生中,很多事情没有明确的答案。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因着信仰做出的,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我们个人的“信仰”。


只要我们有这两种信仰中的一个,那么无论社会的主流认知如何,或者科学研究又有了怎样的新发现,我们至少都可以问心无愧,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决定。


美国人凭什么敢养一大串孩子?他们用这些方法催生

原标题:美国人凭什么敢养一大串孩子?他们用这些方法“催生”!



图片来源:网络


缴纳生育基金,不生二胎就要交税!从以前的“生二胎要罚款”变成了“不生二胎要罚款”引爆了大家的探讨。


对于很多人而言,“生还是不生”,心中都有一笔账,即使今天社会经济条件远远超越过去,现代人的生育意愿和理念却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实,在发达国家中,出生率下降并不少见,政府为了鼓励生育也是想尽办法。


那么,在美国政府为了鼓励民众多生孩子,提供了哪些福利政策:


01


生孩子能退税


每年的1月-4月都是报税季,很多人都会抱怨自己每年报的税太高,而实际上孩子生养开支也是可以抵税的,比如孩子上学产生的费用都能用来抵税,而这个抵税额度随着你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换句话说,越是穷的人,抵税的额度就越大,有些家庭一年能拿到的退税甚至有两三千美金。



图片来源:网络


02


妇幼营养计划

妇幼营养计划也称为WIC,是一项全国性的富有营养不住计划,隶属联邦农业部管理。您可以在上面申请特定的营养支票券,母婴、幼儿教育和个人营养咨询等等。


网址申请链接:http://www.moonbbs.com/thread-119245-1-1.html



图片来源:网络


03


生育医疗补助


如果你没有医疗保险,那么最普通的自然生产可能费用都在10000到15000美元之间 (不同地区费用会有所不同),这还不包括9个月怀孕过程中的各种检查,例如超声波检查,血检等等。


大部分的医疗保险都是保怀孕,生孩子,以及生孩子之后在医院母婴的护理的。


而且,从2014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规定所有的医保必须包含怀孕和生产部分,并且严禁保险公司把怀孕当成所谓的预先存在的症状(pre-existing condition), 所以即使你知道自己怀孕之后再去买保险,也有可能还来得及。


一般来说,医疗保险会包含以下的内容:

  • 怀孕期间的门诊,孕期糖尿病的检查,主要的超声波检查和血检,必要药物等;
  • 住院生产,如果需要剖腹产也会cover全部或一部分,生产医生的费用等;
  • 新生儿的护理;
  • 产妇产后检查;
  • 母乳喂养咨询以及泵奶器出租。

04


免费营养午餐


如果您家庭收入总额低于一定水平,或是家里有人使用医疗补助等政府补助项目,那么就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费早餐、午餐计划。


一般申请都会成功,但美国是一个注重信誉的国家,如果滥用福利一旦被查到的话信誉受损,后果很严重!


另外,美国每个州的产假福利也都有不同的政策,比如,加州、新泽西州以及罗德岛都有州政府资助的带薪产假待遇;纽约州与哥伦比亚特区的相关政策尚未落实。


不过,在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的推动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带薪产假政策方面有所突破。



图片来源:网络


以加州为例可以申请以下福利:


加州伤残保险(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

只要孕妇提前缴纳了足够的SDI,就能在产假期间享受SDI福利,也就是由州政府提供大约为正常工资的55%-60%的工资补助。


申请SDI的注意事项有:

  • SDI福利最早从预产期前四周就可以领取;
  • 申请后会有一周的等待期;
  • 产后领取可按生产当天计算 (自然生产6周,剖腹产8周);
  • 此福利不需要缴税,补助金额的上限为$1067;
  • 员工可自行在EDD网站完成申请,申请过程不太需要通过公司。

网站申请链接:http://www.edd.ca.gov/Disability/SDI_Online.htm


带薪家庭病假(California Paid Family Leave)


PEL是SDI的进阶版,此法律在2004年生效,指的是在SDI领取结束以后,还可以继续领取产期工资。


只要员工符合PFL的要求,就可以享有长达六周的带薪产假,员工可以收到正常工资的55%的产假工资。申请PEL的注意事项有:

  • 申请人必须是加州居民,且必须支付过SDI;
  • 必须和新生儿、领养小孩或患病家人有关;
  • PFL在申请前需要与雇主达成共识,因为它不对职位保留进行保护;
  • 它支持“分期”放假,而且准爸爸同样可以申请PFL假,爸妈可以同时放假,也可以轮休;
  • 在SDI快结束时会收到PFL申请表,填好寄回即可。

网站申请链接:http://www.edd.ca.gov/Disability/Paid_Family_Leave.htm


这么多的福利政策,也从另一方面鼓励了美国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少“懒人”就是靠生小孩领政府补贴、退税,不用工作也可以舒适的生活!

来源:美国华人资讯网/海外网/看米国的;编辑整理:掌中看米国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