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染色体异常的原因】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染色体异常的原因】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两岁女童咳嗽不止原因是误吞游戏币

直径2.5厘米的游戏币,卡在食管

“医生,你快看看我家孩子,都咳嗽喘息两天了,而最近一个多月呼吸总是不顺畅,一点儿好转也没有啊!”10月19日上午11点,一名来自潞城市的两岁女童在父母的带领下到长治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就诊。经检查,该患儿是因游戏币卡在食管已月余,导致其呼吸困难。随后,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紧急会诊,齐心协力,于当日下午为孩子成功进行了手术,使女童转危为安。

当日,女童来到医院后,医生看其咳嗽不止,初步诊断应该是气管异物造成的。医院连忙安排做CT精确诊断,发现原来是食管异物,一枚2.5厘米直径的金属硬物卡在了食管,因为压迫到了旁边的气管,这才造成了孩子咳嗽。家长回忆,一个月前,他们曾带孩子到游戏厅玩,应该是当时没注意,孩子误吞了游戏币。

两岁儿童的食管直径只有1.5厘米,金属硬物直径却有2.5厘米。异物留置食管时间一长,与食管的黏连情况可能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长在食管处,造成堵塞。如果要强行拿掉异物,可能会造成大出血和破裂的风险,这种黏连情况也会使止血困难。而且,女童是RH阴性血(熊猫血),供血稀少,加上儿童年龄较小,异物大等等,各种困难摆在该院医护人员的面前。面对女童危急的病情,医护人员立即上报了院方,请求全院会诊。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忠理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医务科协调各科室主任立刻组织开展术前大讨论。麻醉科、手术室、小儿外科、放射科、化验室、儿内科、胃镜室齐上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终于对手术方案进行了确定,对于手术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做好了应急预案。

麻醉科要做好麻醉工作,血站要确保RH阴性血的供血,放射科要及时确定金属异物的性质,手术过程一旦发生穿孔,要立即转儿外科进行手术……有了这么多科室保驾护航,主治医生郝旭东携同麻醉科医生及内镜室护士于下午5点10分进入了手术室。5点20分,无痛胃镜食管异物取出术开始,而手术室外孩子父母在焦急地等待着。30分钟后,手术终于结束了,郝旭东医生从女童食管顺利取出了这枚游戏币,医护人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是一名儿科医生,面对每一位患儿,我都会尽全力抢救,看到他们平安无事后,我感觉所付出的一切辛苦都值了!当然,每一次手术的成功也都是我们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主治医生郝旭东说道。

近年来,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已接诊了多名吞硬币、药片、纽扣、牙签、电池等小物品的患者,其中大部分是2-6岁患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口腔敏感期,什么东西都喜欢通过用嘴巴来感受,这就容易造成儿童不小心吞咽异物的情况。医护人员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家中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定要把家中的小物件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早送医院,避免意外发生。


本文来源:山西晚报

一岁孩子吃饼干后发高烧原因家长都没想到

一块小小的饼干,竟能引发孩子一连串的高热。近日,一名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高热不退,咳嗽不止,起初孩子的父母以为只是单纯的感冒发烧。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导致孩子高热的元凶,竟是孩子无意中呛入气管的饼干。

妇儿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总宋慧芸提醒,五岁以下儿童容易将异物呛入呼吸道,父母要尤为留心。

孩子呛入异物,引发高热不退

9月6日,一名一岁八个月大的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玩耍,孩子一边玩一边吃饼干,不小心将一块饼干呛入气管。“当时孩子就咳了两声,再没有其他异常。”孩子的父母表示,由于孩子咳嗽不明显,并没有留心。回家后,孩子咳嗽加重,父母误以为孩子患了感冒,给孩子服用感冒药却一直不见好。

孩子咳嗽越来越重,9月8日,孩子开始发烧,而且温度越来越高,9日晚,孩子出现憋气现象,父母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救治。通过胸部CT图片发现,孩子左侧的胸部支气管竟全部被堵。经过手术后,如今孩子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

呼吸道异物病例几乎天天有

宋慧芸告诉记者,这位患儿呛入异物后的表现比较特别,“一般人在呼吸道进入异物时,都会伴随剧烈咳嗽、呼吸道痉挛等现象,由于异物导致呼吸道不畅缺氧,面部会呈现青紫色,但是这位患儿情况并不明显,所以父母难以发现。”据了解,在记者采访期间,短短一上午时间,妇儿医院耳鼻喉科就有三名因呛入异物前来就诊的患儿。医生表示,进入九月以来,这种病例几乎天天有。

五岁以下儿童是呼吸道异物呛入的高发年龄段,如何才能预防孩子呼吸道呛入异物呢?

宋慧芸给广大家长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将容易吞食的异物放到孩子能触及到的地方,小物件以及尖锐的东西要远离孩子。

其次,在孩子进食时,不要逗孩子哭笑。

最后,在孩子玩耍,跑闹过程中,容易摔倒,一定要留心孩子是否呛入异物。


更多资讯,请关注绘阅读

4岁小男孩突发心梗!血管像80岁老人!知道原因后,妈妈后悔死了…......

男孩锦锦(化名)今年4岁,

长得活泼可爱,

可就在前天,

他像往常一样玩耍时,

却突然晕倒了!



在送到医院后,

他竟被诊断为心肌梗塞!

而且医生还说,

锦锦的血管长得像80岁老人的血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4岁的男孩心梗了!


锦锦家住在荆州,23日,他在玩耍时突然晕倒,爸爸妈妈赶紧把他送到了当地医院。医生经检查发现他的心电图异常,于是建议他立即转院。


当他被转到武汉儿童医院后,锦锦被诊断为心肌梗塞。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他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大多被血栓堵死,看起来像七、八十岁人的血管!


医生立即对他进行介入溶栓,孩子这才转危为安。而当锦锦的父母得知这一切后也无法置信:小朋友怎么会得“老人病”?


原来家长忽略了这件事!


医生经询问病史得知,一年前,锦锦曾高烧不退,身上出疹子,眼睛发红、嘴巴红肿脱皮,还手脚肿胀,被确诊为川崎病。


在当地治疗后,孩子明显好转,出院时医生曾叮嘱要定期复查,但出院后家长觉得孩子一切正常,并没有回去复查。


“这就是孩子突然发作心梗的原因。该院心血管内科张主任介绍,一般来讲,孩子初次川崎病发后,如果能坚持用药物治疗,定期回诊,一年内冠状动脉疾病的恢复率高达90%。


但是,如果从不复查,孩子的心血管就犹如被埋下“不定时炸弹”!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可能会累及脑、胆、肝肾等,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病因尚不清楚,存在先天易感因素,目前认为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有关。如不及时治疗,会损害冠状动脉,严重影响心血管功能,甚至发生心梗、死亡。


武汉儿童医院一年接收川崎病患儿约500例,其中1/4-1/5可能会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出现冠脉病变的患儿中1/10可能会有严重冠状动脉扩张。定期复查,则是将险情控制在萌芽状态的最有力屏障。如果当时治疗后没有发生冠状动脉病变,需随访2-3年,如有病变,则要终生随诊。


先天因素暂且不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不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也让心血管疾病向低龄化逐渐伸手。


这些坏习惯,你有没有呢?赶紧自查一下吧!



高油、盐、脂饮食

长期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饮食,饮食搭配不合理,容易增加血管中的血脂浓度,增高脂类物质胆固醇的浓度,血管壁上逐渐形成小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血流受阻。这种三高饮食也更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加快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熬夜

熬夜会打乱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黏稠度增加。


运动缺乏

很多上班族坐得多,动得少。长期不运动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好,血管里面的垃圾无法排出,在血管壁上逐渐堆积起来,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烟不离手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保护动脉免于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同时使血压升高,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喝酒过度

大量饮酒不但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还可损害肝脏影响脂质代谢。脂代谢影响着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类代谢异常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楚天都市报、健康时报


可怕!宁波5岁女孩差点被切了卵巢,原因竟是…这东西6岁以下不能玩!...

切除卵巢是一种妇科手术。

但是,记者从宁波妇儿医院却听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5岁的小女孩,差点被切了卵巢! 

这名5岁的宁波小女孩叫苗苗(化名),近日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看到蹦床,小孩子很新奇,就一直央求妈妈玩。苗苗妈妈看孩子这么喜欢,就答应了。


网络配图

蹦床的上下反复冲击弹动,让苗苗十分兴奋,第二天晚饭过后,苗苗忽然瘫倒在地,说肚子痛,随后就开始恶心、呕吐。苗苗妈妈说:“当时我以为孩子是吃坏东西,得了肠胃炎而吐的。”


抱着孩子休息片刻后,依然没有恢复,苗苗妈妈将孩子送到了当地的医院的儿科就诊。经过一夜的诊治,苗苗依然没有好转。苗苗的父母心急如焚,天没亮就将孩子转到了市妇儿医院急诊儿科。

网络配图

经检查,苗苗被发现患了卵巢囊肿。由于苗苗在蹦床时体位改变、活动剧烈,卵巢囊肿发生了急性扭转,导致下腹部持续腹痛,并引起了恶心、呕吐,苗苗被立即转到妇科,随即住院。


市妇儿医院病区的孙莹医生立即为苗苗实施了手术。“如果发现再晚一些,不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小女孩的卵巢很可能坏死无法保留,这肯定会影响到她今后的生活、生育,甚至可能会影响将来的心理。”

网络图片

目前,经过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苗苗已康复出院。


很多人认为小女孩与妇科肿瘤是“绝缘”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但是像苗苗这样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患上卵巢囊肿,医学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遗传有关。

医生建议,小女孩(尤其10岁左右的)在剧烈活动、体位改变后出现的非转移性下腹部剧烈疼痛,排除阑尾炎及其他儿科疾病的,应进一步到妇科就诊。如果恰好是卵巢肿瘤,一旦发生扭转或破裂,往往会面临单侧卵巢切除。这对于尚未成年的女孩来说,将会对其未来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小的影响。 










蹦蹦床的意外杀伤力有多厉害?美国家长Kait Ellen最近在Facebook上向大家讲述了令她痛心疾首的一次经历。照片中的小男孩名叫Colton,看上去非常痛苦。


Kait在Facebook上说,Colton在玩蹦蹦床时摔了下来,股骨(人的身体里最强壮的那根骨头)摔断了。



正是因为发生了这件事情,Kait才注意到,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外科整形协会建议说,“6岁以下的孩子绝不允许玩蹦蹦床。”


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孩子都在蹦床上蹦,难免会有大一点的孩子用力过猛或者踩到小一点孩子的情况。


而且,有的小孩子就喜欢模仿大一点的孩子,也会尝试一些根本不适合他们的动作,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一定不要让6岁以下的孩子待在蹦床附近的区域,而且大人和孩子不能同时出现在蹦床上面。


还有一组骇人数据:美国每年的急诊病例中有多达9.2万例是因玩蹦蹦床而受伤的孩子。专家表示,因为跳蹦蹦床而受伤的孩子通常是骨折、脊椎损伤,有些则是严重的头部受伤。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受伤的原因并非因为在蹦床上蹦跳,而是因为被其他孩子碰撞或是在蹦床上做一些不该做的事。孩子只能在有大人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在蹦床上玩耍。在蹦床上玩的孩子越多,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有一两个孩子一起跳起,那对于正在下降的孩子来说,蹦蹦床就像水泥地一样坚硬。这种情况下,孩子着陆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胳膊或腿骨折。

蹦床有危险,家长需注意哦!



来源 宁波晚报综合甬派、微家长、网络等


全班小学生9人漏做同样3题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路校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郑凌波是个才工作一年的老师,昨天,她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

郑老师班上,一共有9个孩子漏做了这三道题。

  她给班里学生做了一张课堂练习,39个学生中竟然有9个漏做了一模一样的3道题。看了郑老师发来的图片,记者也如这位新手老师一般的惊讶

  “这也太神奇了吧,像约好的一样,大家一起漏做了同样的3道题。”郑老师有些抓狂。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她也说不明白。

  钱报记者在教育圈问了一遍,发现“漏做同一道题”现象竟然十分普遍。是学生不够仔细,还是试卷排版不科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记者寻找到的答案,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

  孩子眼中“消失的题目”

  不只在一个班级发生

  昨天上午,郑老师对记者详细讲述了这个让她觉得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

  “20日那天,我给学生布置了随堂练习,批改时,一连发现好几个学生都漏做了第4题第1小题的第三竖排,一共三道题。感觉这3道题在这些学生眼中好像是隐身了一样,消失了,他们都看不见。”

  郑老师跑到班上,问大家为什么不做那几道题,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那里有题目吗?我没看到啊!”她分析,可能是这个原因:题目编排有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从上往下做,第2小题只有三列,做着做着就把第1小题的第三列给漏掉了,直接做第四列了。

  杭州明珠实验学校一年级数学老师邵亦冰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昨天晚上我在批改数学练习卷,发现班上41个学生,有11个孩子集体漏做了第8题。”

杭州明珠实验学校一年级一个班,41个学生,有11个漏做了第8题。

  从邵老师发给记者的微信图片可以看到,这张数学卷的第二部分中,排在最上面的就是第8题,学生只需在括号里填写答案就可以了。邵老师数了数,班上一共有11个孩子没有做这道题。

  她把这个情况发到朋友圈,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试卷排版有问题,第8题与第9题之间没有空行,导致这些学生忽视了第8题。

  邵老师开始也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排版对学生做题有影响,但她随即又对此产生了怀疑,“这张卷子下面还有一道九宫格的题目,也有不少学生漏做,我数了一下,11个漏做第8题的学生,有6个漏做了这一道题,班上另外30个孩子漏做这一题的只有3人。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排版的问题。”

  记者问了一圈,发现在小学高年级段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只是没有那么普遍罢了。

  专家答疑

  小学低段15~30%的学生,存在视知觉障碍

  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漏做了题目?而且漏做的还是同样的题目?

  钱江晚报学能拓展中心教学主管吕敏,常年参与多所学校的小学新生入学能力评估。她认为,这是一种能力障碍。不少让老师家长头痛的“熊孩子”,他们很多“出格”的表现,其实也都和自身视知觉能力发育不好有关。

  这里有必要科普一下。所谓的视知觉能力,不仅仅是指视力。视知觉包含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部分。视觉发育比较慢的孩子,上学后会碰到哪些难题呢?这样的孩子容易在上学后认拼音或字母、认数字、认字速度缓慢,不肯写作业或者做作业很拖拉,不太爱看书,或者读书、背书的时候添字漏字,常常会写错别字。

  吕敏说,视觉发育慢的孩子学习比较吃亏,经常漏题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种现象。

  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玉燕说,漏题、看错这些现象,是低段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有的是因为粗心,有的可能是视知觉出现了问题。

  “学生漏题,可能是题目编排的位置容易被忽略,在一次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平时也经常发生,家长就要多留心了。”

  吕敏说,在日常评估中发现,小学低段孩子,15~30%有潜在的视知觉障碍问题。

  陈玉燕说,视知觉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比如有的认字慢,有的作业慢,有的错别字特别多,还有的空间感不好,写字不整齐,字体大小不一等。

  “读书后,孩子学习80%左右需要通过视觉能力获得。”浙江省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专家朱晓华告诉记者,“视觉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孩子视觉发育不好,一部分和母亲孕产期出血、保胎、早产、缺氧等有关,若孕产期有这些现象,孩子出生后医生都会建议早期干预。”

  “与其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不如一家三口多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草地上多滚滚。与其过早学习写字、练跆拳道,不如在家陪孩子走迷宫,玩连连看。”朱晓华说,有目的的运动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滚动、手眼协调性的游戏,对孩子今后学习的注意力非常有帮助。

  重要提醒

  孩子书写慢、经常写错字、结构乱,可能并不是因为粗心

  钱江晚报学能拓展中心教学主管吕敏说,在日常学习中,尤其是小学低段,如果孩子做作业频繁出现类似问题,家长要引起重视,最好能去医院的专业科室(发育行为科或儿童心理科)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情况进行评估。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孩子粗心或笨,错过矫正时机。

  1、书写速度:慢得出奇

部分学生的书写速度非常慢,而且需要不断有人监督提醒。因为动作慢,功课越落越多,尽管牺牲了课间玩耍的时间,却还是补不完,课业负担也越来越重。

  2、汉字结构:间架不明

  部分学生书写,老师家长严格要求,孩子也很努力,却依然把握不好字的间架结构,很难把汉字写在田字格中间,经常写到格子外,字也显得很不均匀,笔画过轻过重,字体时大时小。

  3、错字别字:层出不穷

  总有一批学生作业,书写极不规范,不能按照正确的笔顺笔画书写,错别字层出不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汉字反写、笔画增减、字态混淆和同音词混用等。

  4、添字漏字:屡禁不止

  学生在写句子或者写一段话时,会不知不觉多写几个字,或漏写几个字,反复检查仍查不出来,老师多次提醒依旧犯错。

  5、形近符号、文字辨别困难易错

  如b、d,p、q,t、f易读错,猪、猎,土、士易写错等。


孩子任性行为的原因

  惠茜为女儿的不听话伤透了脑筋。她认为7岁的贝贝太过任性,这种任性几乎触及了她的忍耐临界。

  放学后,贝贝想去公园荡秋千,惠茜央求着:“咱们回家吧,妈妈爸爸还没吃饭呢。”贝贝好像根本听不见妈妈的话,直奔公园里空荡荡的秋千。惠茜看着贝贝疯玩的样子,心里很矛盾,想着孩子一天了都束缚在学校里,好不容易能自由一会儿,还是多让她玩会儿吧,然而自己工作一天也是很累很饿了。在这种矛盾中,她会不时地喊上几句,催贝贝赶紧回家,但是妈妈的催促在贝贝那里似乎都是没有结果的。天都黑了,贝贝还是不肯走,惠茜觉得女儿实在太任性了,就跑上去一把拽过玩得正尽兴的贝贝,要强行带她回家。贝贝被妈妈这突变的态度吓坏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看到公园里的其他人都向这边看,赶紧安慰贝贝,答应让贝贝多玩一会儿。

  虽然当天贝贝答应爸爸妈妈今后放学,一定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直接回家,但是这种承诺只维持了一天就又无效了。因为有些时候,连惠茜自己也觉得贝贝可以趁大家都回家的时候,玩一会儿人人争抢的秋千,所以也就不再坚持直接回家的要求。于是,孩子那边拖延着时间不回家,妈妈这边不停无效地喊着“该回家了”的情景常常会在小区公园里上演。

  临床诊断:教育的模糊和混乱是孩子任性的温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的行为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巩固下来的,而行为被巩固的条件就是强化。通俗的说,强化是因为鼓励而发挥作用的,例如某种要求被满足就是一种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所获得的鼓励,有些时候并非出自家长的本意。


  妈妈内心的矛盾让孩子的行为获得鼓励

  惠茜对贝贝的教育总在一种模糊和混乱当中,一方面她很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且自己还会有意地给孩子找出各种理由,纵容孩子去满足这些需求;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应该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比如离开幼儿园后迟迟不回家的问题,惠茜觉得孩子多在外面玩一会儿是有好处的,同时又认为孩子应该顺从家长,先陪爸爸妈妈吃过饭再出来。在这种矛盾中,她向孩子传达的指令是不坚决的,贝贝在妈妈的犹豫当中,不断地尝试抗拒权威。这种抗拒一旦成功了,就会成为一种鼓励,下一次她依然会使用这种方式,以满足自己贪玩的需求。一旦失败了,还会有爸爸对妈妈的批评,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援助。

  孩子会试探性控制父母


  聪明的贝贝虽然年龄小,却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父母的行为。她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从妈妈与贝贝之间的较量中就能够看到贝贝的法宝。

  孩子当众哭闹是令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尴尬的情景,虽然孩子并不懂得家长的这种尴尬心理,但是通过哭闹的方式,他们却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看到在公园里,虽然妈妈希望贝贝能回家,最终贝贝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得到了玩耍时间。从行为建立的角度来看,妈妈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哭闹方式的奖励,虽然父母并不想产生这样的后果,但是下一次贝贝还是会尝试用这种曾经成功过的方法去控制自己的家长,以满足其它需求。其实,孩子对家长的这种控制,往往是试探性的,全然是在考验成人的耐性。

  情绪化育子令孩子无法预测行为结果


  很显然,因为自己的矛盾心理,惠茜时而纵容而是严厉的教育方式令贝贝无所适从。当贝贝挑战妈妈提出的要求时,惠茜往往是无可奈何。可惜,惠茜没有看到自己教育失误背后的根源所在,相反她常常会被自己的焦虑情绪所左右,于是在情绪的唆使下,惠茜常常会突然发脾气,并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倾泻在孩子的身上,令贝贝感到害怕。贝贝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时候妈妈是允许自己多在外面玩一会儿的,有些时候却有会因为自己多玩儿了一会儿而大发雷霆。年幼的贝贝无法预知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果,唯有由着性子试探着玩。

  育儿建议:让教育不再忽左忽右


  要知道,家长和孩子之间是互为影响的。父母自身在教育上的不确定性,就会造成孩子学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左右家长。那些被孩子所控制的教育行为往往会以溺爱与纵容的方式出现。

  家长先要学会自我控制

  在儿童成长的依赖期内,家长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这种控制直接体现在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准则上。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家长不能接受的,孩子们则以这种方式学会了遵守规则,掌握人际之间健康而稳定关系的建立法则。

  那些没有能够建立起规则的孩子,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规则的存在,而是因为父母本身对这些规则具有模糊性。如果某种行为爸爸妈妈即接受又排斥,那么孩子就有可能会无所适从,或者是钻了教育的空子任性发展。由此可见,家长自身首先应该清晰对孩子的指令,并控制自己的教育行为,采用严格而耐心的方式,让所传达的要求一以贯之,帮助孩子接受规则,使规则融入到他们的日常习惯当中。

  用强化原理建立互动模式


  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其实很简单,他们总是趋向于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当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时,这些反应都会或多或少地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奖惩。

  记得一位来访者曾经这样描述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当时她正与姐姐在房间里玩,姐姐因为手指被玩具刺破而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妈妈很快从厨房跑了过来,握着姐姐的手轻轻的吹。妈妈走后,她虽然继续与姐姐玩却心中总是想着妈妈搂着姐姐的情景,于是她也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妈妈推门看到没有事情就离开了。不久她再次哭了起来,妈妈这一次却只是问了一句“怎么了”并没有出现在门口。在这个故事中,我的来访者显然是被姐姐用哭换来妈妈的事情所鼓励了,她也希望妈妈这样搂着自己,于是哭的行为便在她的身上反复发生,这就是一种强化。

  由此可见,成人如果想要孩子自发地建立某种行为,用鼓励的方式去强化它是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孩子做出了我们想要的行为之后,我们可以采用夸奖、爱抚等等任何有效的奖励方式去强化这种行为,这是一种帮助孩子增加行为的方式。同理,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无意义的、不可以建立的,我们也可以用忽略、撤销奖励的方式矫正这些不良行为。孩子们会因为得到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这是一种帮助孩子消减行为的方式。

  教会孩子体会行为的后果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父母行为对他的影响,而是具有积极主动性,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双向的、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他们会通过与父母之间的互动结果,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坚持还是放弃。这种判断主要源自对行为后果的体会。

  在亲子教育中,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承担应该承担的结果,而不是替代他们。贝贝的迟迟不回家,导致了母亲对她的惩罚,但是回到家中这种惩罚却转到了母亲的身上,爸爸妈妈最终将事情归因到母亲不良的教育方式上,这就会让体会到迟归之事自己没有责任。那么下一次她依然会我行我素。所以作为家长,不管事件背后有着怎样复杂的根源,都要让孩子体会行为之后最直接的结果,只有孩子自己去感受这些,他才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预判,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与家长之间的配合。

  理论支持:

  1.行为强化: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例如,获得某种满足)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

  2.结果体验:对行为、事物发生结果的一种感受。儿童对行为、事物结果的直接感受决定其对该行为重复性的判断。

孩子粗心,两原因易忽视


  作家任溶溶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想必许多人都看过。一个聪明但做事毛糙的小男孩“没头脑”建了一座99层高的楼房,却忘了设计一部电梯,于 是,大伙儿背着铺盖卷、带着干粮爬到99层去看《武松打虎》……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孩子也是这样,学习上常常粗枝大叶。


  其实,这些孩子大多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但是考试起来总是错那么一点点,偏偏把“69”写成“96”,把“大”看成“太”。很多家长拿到试卷 后会指责:“考试时为什么不认真?为什么不检查?”其实考试时,谁不认真呢?都是左检查右检查才交卷的呀。问题在哪里呢?我认为孩子粗心的原因可以从“视 知觉能力”和“学习习惯”两方面去找找原因。


  一、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否不足?


  视知觉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和写作业离不开视知觉能力的发展。如果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发展不足,即使他有健全的视觉器官,能做到专心致志,而面对这个年龄的学习任务,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平,他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视知觉能力落后和粗心有着紧密的联 系。对于视知觉能力差的孩子,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从视知觉的这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比如:练习记忆电话号码;寻找两幅图的不同之处等。


  二、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良好?


  孩子考试时的粗心更多的来自于学习上的敷衍了事。这些孩子平时缺少踏实的学习态度,做作业总是毛毛糙糙。有的是对家长太依赖了,认为不管做成什 么样,反正有家长帮助检查。有的则是缺少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粗心,会罚孩子抄十遍课文,做20道口算题等。这种过度单调的重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达。其实,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寓学习于日常生活之中,从而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以帮助孩子增加兴趣。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可以请孩子帮忙到超市、菜场购物;帮爸爸妈妈记录、整理一个星期、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开支……让孩子感觉责任重大,千万不能出错。通过培养孩子生活上的责任心,来培养孩子学习上的责任心。


  3.不做孩子的拐棍。不要什么事都是家长大包大揽,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适当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事。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家长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4.给孩子以具体指导。提醒孩子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比较长时,更要慢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 下来;不要等一张试卷全做完后再检查,而要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让孩子每做完一题,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把作业当成考 试。不少孩子重视考试而写作业却马马虎虎。告诉孩子,其实这都是巩固知识的手段,都要认真对待;准备一本“错题集”。引导孩子重视对错误的分析,也就为正 确奠定了基础;认真写草稿。草稿纸要保持整洁,在草稿纸上的书写要按顺序,甚至可以标一下题号。解答数学题目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上进行。


  5.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 。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接受这种负面暗示,认为自己真的粗心,从而真的形成粗心的不良习 惯。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细心上,在孩子心里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


孩子爱撒谎、不诚实的原因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面对问题,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都应该坦诚相待。但是,说归说,在我们生活当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是会有不诚实的时候。

 

有些谎言是善意的,并不会伤及他人。但是当家长发现孩子爱撒谎时,就特别着急了。生怕这个习惯变成自然,到时候想改也改不了。为此,如何让孩子改掉撒谎的习惯,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便成了很多家长的难题。其实要让孩子诚实起来,首先要了解孩子爱撒谎的原因,通常下面五个主要原因导致孩子爱撒谎。

 

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健康。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宝贝厌食的原因&对策


  孩子厌食已经成了最让妈妈们头疼的事情之一,有的孩子吃一顿饭得全家总动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轮番上阵,连哄带骗,又逗又演,结果还是不理想。有的妈妈因为孩子不肯吃饭,心里着急,自己也食欲大减,甚至弄得妈妈、孩子一起哭,家里鸡犬不宁。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妈妈们对孩子的喂养饮食亦更加精挑细选,精益求精。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按理说孩子应该胃口大开,不应该再有厌食的烦恼,可现实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孩子的厌食仍是妈妈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呢?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面对这些食欲减退甚至“面黄肌瘦”的孩子们,爸爸妈妈们需要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的无心饮食、食不知味?


  1. 喂养不当是最突出的原因。随着家庭经济改善、市场上儿童食品供应增多,家长往往缺乏科学喂养的知识,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有求必应,乱给“营养食品”,例如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接连不断,使胃始终保持一个半充盈状态,使孩子对吃饭的愿望大大降低。


  2. 孩子自身运动及睡眠时间的减少也对食欲影响很大。尤其是目前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是活动的空间却很有限。居住在高楼之中的孩子们往往懒得下楼玩耍,足不出户。爸爸妈妈们宠溺孩子,只要出门就抱着或选择坐车。同时,这些孩子们的小伙伴也不多,没有运动的动力和欲望,长此以往,胃蠕动减慢,最终导致吃过的东西得不到及时消化,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再加上目前电子娱乐设备流行,孩子贪恋游戏及动画,到了深夜也迟迟不入睡,睡眠不足除影响生长发育外,还影响机体免疫力和体力的恢复,进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3. 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也常常表现为厌食的症状。如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导致食欲不振。锌元素参与体内很多酶的代谢活动,也参与味觉素的形成,缺锌时,食物不知味,以致影响食欲。


  4. 疾病可导致孩子食欲下降。例如急性病时,发热会引起胃纳欠佳的现象,多在体温正常后三五天才渐渐恢复正常食欲。而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的过量摄入亦会影响食欲。


  5. 外界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有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表现为进食后胃肠不适、烦躁胸闷,有的儿童甚至见到颜色、形状、味道相近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比如牛奶等。


  6. 儿童的心理因素也是发生厌食的重大原因。性急的爸爸妈妈见到孩子吃饭较慢,往往会猛催孩子进食,殊不知,正是爸爸妈妈的焦虑、催逼让孩子缺少食欲。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愿吃饭时,就吹胡子瞪眼,凶神恶煞般地命令孩子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吃完,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拒绝进食。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过高,甚至喜欢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严重影响儿童的情绪和食欲。


  如何改变儿童的厌食,爸爸妈妈首先需要弄清原因,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方案,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定时、定量给孩子进食,减少两餐间的零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就餐环境,不断地变换饭菜品种,调整烹调口味,注意荤素搭配,并以清淡食物为主;不要在饭桌上对孩子大声训斥或打骂,也不要听之任之;适当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这样能促进儿童的新陈代谢,孩子有饥饿感,才会“饥不择食”。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注意以上事项,正确看待厌食这一不良习惯,对孩子进行巧妙的表扬或批评,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饮食,小儿厌食是不难克服的。

宝宝频繁得“肺炎”原因是吐奶?

  昨日,记者从常州市儿童医院获悉,儿童医院十一病区近一个月内已收治了6名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引起胃扭转而致肺炎的小婴儿。据了解,婴儿尤其是5个月以内的宝宝,如果反复发作肺炎,家长们需提高警惕,在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生活细节的同时带宝宝及时就医。

  未满2个月的小婴儿半个月内连患两次肺炎!51天大的田田,前两天因为呼吸急促,哭闹不停又住院了。医生诊断还是肺炎。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患上肺炎了。

  询问小家伙的病史后,拾景梅主任疑惑了,为什么孩子频繁得“肺炎”呢?经过仔细询问田田的日常生活,拾主任发现了一个细节——“吐奶”!

  田田奶奶说孩子有吐奶情况,每次量不多,特别是吃饱了拍背后仍有发生。但爸爸妈妈和奶奶认为孩子吐奶是常有的事,也没有重视。拾主任结合这些情况,再根据田田的症状,怀疑孩子存在“胃食管返流”,可能正是返流的少量奶汁误吸入气道,导致田田肺炎反复发作且治疗过程中恢复缓慢。拾主任立刻为田田联系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而检查结果证实田田存在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导致了胃扭转,这也是未满2个月的小田田半个月内连患两次肺炎的元凶。

  拾主任介绍:胃扭转是因为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导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轴向发生全胃或部分胃异常扭转。这是导致婴儿呕吐、奶汁返流的常见原因之一。有的孩子症状明显,家长早期就能发现,大部分经过改变体位、饮食调整可康复,但有部分孩子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而这部分孩子因有奶汁返流,误吸入气道而易患肺炎。

  那么如何避免胃扭转产生的影响?拾主任说,妈妈喂奶前应避免孩子哭闹,喂奶过程中奶头始终充满奶液,以防吸入空气。喂奶后可竖起宝宝,轻拍其背部半小时(或宝宝打嗝即可),以助其胃内空气排出。睡眠时将患儿上半身抬高呈半卧位,向右侧卧,这种体位能使乳汁流入胃体和幽门窦部,气体留在胃底,以使胃中空气排出。

找到宝宝口臭的原因

 宝贝口臭排行榜—
  
  1.最腐败口臭:口腔不洁
  
  提问妈妈:宝宝每天早晚刷牙吗?
  
  没有给宝宝建立漱口、刷牙的良好习惯、或者宝宝有龋齿了,才经常会发生口臭。其原因是口腔内有积奶或积存的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洗净,或嵌塞于牙间隙和龋洞中的食物发酵腐败,从而发出异味或臭味。
  
  2.最干巴口臭:唾液减少
  
  提问妈妈:你保证宝宝每天喝5杯水了吗?
  
  平时宝宝喝水少,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或疾病因素,唾液流速下降,水和唾液在口腔中可润滑粘膜、清除微生物,维持口内环境.如果口腔中的水和唾液减少,口腔干燥,细菌分解释放、挥发性产物增多,口腔就会发生臭味。
  
  3.最火辣口臭:炎症
  
  提问妈妈:孩子最近病了?
  
  口腔炎是口腔粘膜的炎症,是发生口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引起口腔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如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细菌性口腔炎等,这些病症可单独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
  
  4.最饱腹口臭:消化不良
  
  提问妈妈:你是否给了他太多的零食?
  
  当孩子吃零食过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用了不洁净的食物时,加重了胃肠负担,损伤了脾胃,造成胃肠道疾病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厌食、口臭、便秘等症状。
  
  5.最上火口臭:口腔溃疡
  
  提问妈妈:宝宝有偏食的习惯吗?
  
  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很多人一旦患此病就认为是上火,就会盲目服用抗生素和维生素,造成许多治疗上的误区。口腔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口腔粘膜及舌的边缘,常是白色溃疡,周围有红晕,十分疼痛,特别是遇酸、咸、辣的食物时,疼痛更加厉害,口腔溃疡的小儿更易发生口臭,并常伴有血涎。小儿口腔溃疡多与偏食有关。
  
  6.最疼痛口臭:龋病
  
  提问妈妈:宝宝有偏食的习惯吗?
  
  龋病,俗称“虫牙”.在正常情况下,牙尖之间有许多沟隙和小窝,称之为窝沟,当小孩刚长出“大牙”时,这些窝沟裂隙就比较深,容易积聚致龋的细菌而引起龋病,食物长期嵌入洞内与细菌代谢产物等混合存在会产生臭味。因此,将这些窝沟封闭起来,以阻止细菌的侵入,就可以有效的预防龋病的发生,进行窝沟封闭治疗可以封闭这些窝沟来预防龋齿,这个预防性治疗可以在正规医院的口腔科进行。
  
  TIPS“乳臭未干”&“辛辣刺激”
  
  以乳类食品为主食、或爱吃肉不爱吃菜的小孩,因为食物都是蛋白质,所以胃肠道产生的氨气增多,也特别容易口臭,所以人们才常说"乳臭未干"。尚不属于不健康的范畴。
  
  另外,有时吃了某些食物也会发生口臭:如吃了葱、蒜、韭菜、鱼虾、羊肉等食物后,常可发生食物性口臭。停用这些食物,口臭l~2天会自然消失。用茶叶、枣肉放在口里细嚼一些时间,口臭也会减轻。但建议不要给孩子多吃这样的刺激性食物。

宝宝腹胀是什么原因?

宝宝腹胀的原因
  
  一般来说,小宝宝的肚子本来就会比成人大,看起来鼓鼓胀胀的,那是因为孩子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却要容纳和成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造成的。在腹肌没有足够力量承担的情况下,腹部会因此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腹部会显得突突下垂。此外,婴儿的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大人那样略呈扁平状,这也是让肚子看起来胀胀的原因之一。
  
  除了前述的原因以外,另一个造成宝宝腹胀的常见因素,是婴儿比大人更容易胀气,胀气的原因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宝宝进食、吸吮地太急促而使腹中吸入了空气,尤其是当宝宝饿得太久才喂牛奶的时候。
  
  2、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适当,造成空气通过奶嘴的缝隙而进入宝宝体内。
  
  3、宝宝过度哭闹。
  
  4、吸入的奶水或其他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
  
  消气方法
  
  其实,婴儿也有一些消散气体的方式,例如:
  
  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来促进打嗝,使肠胃的气体由食道排出;
  
  有些宝宝很会排气,可以通过肛门将气体排出;
  
  另外,依靠胃肠壁的吸收,也可以缓解腹胀的现象。
  
  如何预防胀气
  
  1、当宝宝哭的时候很容易胀气。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多给予安慰,或是拥抱他,通过调整他的情绪来避免胀气的加重程度。
  
  2、不要让宝宝饿得太久后才喂奶。宝宝饿的时间太长,吸吮时就会过于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气。所以要按时给宝宝喂奶,并且在喂食后促使宝宝适当排气。
  
  3、多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这样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
  
  4、喂奶时,应当注意让奶水充满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
  
  5、暂时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内发酵并产生气体的食物,例如;甘薯、甜瓜等。
  
  需要治疗吗
  
  至于胀气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原则上要以宝宝的临床症状为判断标准。如果宝宝能吃、能拉、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摸起来软软的、活动力良好、排气正常、体重正常增加,那么这一类的腹胀大多属于功能性腹胀,无须特别治疗。

  如果宝宝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肠炎或便秘,也容易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变差,进而产生胀气,甚至影响食欲。若有这些症状出现,那么就应该让医生加以治疗。
  
  危险的身体警讯
  
  在什么情况下的腹胀应该特别注意并就医治疗呢?
  
  1、腹胀合并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状况,甚至有发烧、解血便的情形。
  
  2、肚子有压痛感。
  
  3、肚子鼓胀有绷紧感。
  
  4、合并呼吸急促。
  
  5、在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的东西。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那么有可能是病理性因素造成的,包括:腹部长肿瘤、腹部实质器官(例如:肝、脾、肾)肿大、腹水、泌尿系统出问题等。如果这样,必须立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宝宝长牙过慢4大原因

     “你家小孩长几颗牙啦?” 有了孩子之后,难免经常被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问到这些问题。一旦发觉自家孩子有发育缓慢的迹象,就显得特别紧张。
 

    宝宝明明已经到了长牙的年龄,为何迟迟不见牙齿冒出呢?父母不禁焦虑起来:“是不是发育有问题?”“要不要补充钙片?”其实,牙齿生长缓慢并非缺乏营养那么简单,以下4大因素均有可能与长牙过慢有关。
 


    先天遗传


    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后天环境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外伤与感染


    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沾黏),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幼儿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TIPS:定期检查,放松心态


    如果父母不是医生,那么通常都无法正确判断幼儿长牙缓慢的真正原因,因此,从幼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到满1岁之前,建议定期前往牙科诊所做检查,请专业医师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争取尽快改善长牙状况。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幼儿的长牙周期都不尽相同,虽说应在约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就乳牙而言,出牙的时间差距在半年之内都算正常,而恒牙萌出时间的合理差距甚至可延长至1年。所以,一般无需过度担心,通常只是长牙时间的快慢不同,并不会影响到牙齿的功能。

宝宝搞破坏,有原因!

 虽然文文只有7个月大,但是两只肉嘟嘟的小手就已经初具杀伤力——图画书分家,面巾纸解体,翻云覆雨,辣手摧花。面对惨不忍睹的“犯罪”现场,爸爸妈妈只能欣慰地告诉自己:女儿又长本事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有一千个破坏的理由。

  理由一:“那是什么?”

  冰箱里的东西已经全部翻出来,2岁的晨晨觉得这个大白家伙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于是他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爸爸的电脑。雄心勃勃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枚硬币接近那台放在写字台上机器。哈哈,他在地板上的铁盒子表面发现了一个小缝,把硬币塞了进去!

  新奇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动力,在他们的“研究合同”上只有一句话:掌握全世界的秘密——他们要检查所有的他们还弄不明白的东西。而在他们的检查清单上,排列着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和妈妈的各种物品。探索不是什么坏事情,只不过它们总是伴随着一些其他的结果。比如,现在晨晨的那枚硬币就已经躺在电脑的软驱当中了……

  无论是需要维修的电脑,还是被倒空的结婚纪念日香水,对于父母的忍耐力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并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明白结婚纪念日对妈妈的意义,而修理电脑要花上多少枚棒棒糖的钱呢?

  好了,既然我们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就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对于计算机或音响这种很难藏起来的东西,就只能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他们吸引到更新鲜有趣、也更加合适他们的领域里去。

  理由二:“我生气了!”

  妈妈说:“不行,你不能再吃糖了!”

  爸爸说:“不可以,你现在不能再玩了,我们要回家了!”

  不、不、不,就连那个讨厌的玩具小人儿也说它不愿意站在高塔上面,所以总是从积木上掉下来。

  “讨厌!”4岁的铭铭气急败坏地把玩具小人儿摔在地上,然后自己也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孩子对现实中的事情都有自己的底线,因此让他承受过多的拒绝,对他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发脾气是他们表达失望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孩子在发脾气之后最希望得到关爱,因为他们需要确认“我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所以我们不能以暴制暴。但是,我们还必须让他们明白:发脾气不是搞破坏的通行证,所以在他们平静之后,必须乖乖地去把自己摔出去的玩具拣回来并且收拾好。

  孩子所得到的自由空间越小,他发脾气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不妨先考虑一下是否一定要拒绝孩子。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一些折中的解决方式,多给孩子一些安慰,可以阻止孩子怒气冲冲。

  理由三:“我做不到……”

  早上,妈妈让璐璐把袋装牛奶从冰箱拿到餐桌上。牛奶袋有些湿滑并且比小姑娘想像中的重,所以璐璐还没走到餐桌边,手中最淘气的一袋就掉在地上摔破了,牛奶四处飞溅。妈妈愣在当场,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用什么来洗地毯。但是她严肃的表情让2岁的璐璐不知所措,于是便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妈妈突然意识到女儿的心里很难受——现在这个小倒霉蛋正需要安慰,于是先不去管什么昂贵的地毯了,还是把洒落在女儿心上的牛奶清理干净吧。

  这样的意外事故经常在幼儿身上发生,因为他们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此有帮助:我的孩子究竟已经会做什么?还不能做什么?如果她喜欢帮助妈妈做事的话,面包是否比牛奶更适合她?

  而在失误发生以后,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打击小家伙,我们不要说“看,你又把事情弄砸了”或者“哎呀,你根本做不了这个”,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沮丧。

  理由四:“大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啊!……”妈妈的尖叫声从浴室传来,听上去像是遭遇了一个加强连的“小强”。爸爸赶快跑过去,却看见3岁的儿子满脸无辜地站在浴缸里,手里握着一块滴滴答答的抹布。再仔细看看,那块抹布好象是老婆心爱的真丝内衣……原来,儿子洗完澡后,满怀热心地用妈妈的“软抹布”擦起浴缸来。

  孩子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爸爸那样做很多事情,又像妈妈那样心灵手巧,娴熟地倒果汁、推购物车、把钥匙插到锁眼里等等。小家伙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乐于给爸爸妈妈提供帮助。虽然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并不一定总能给父母带来快乐,比如当3岁的孩子分不清楚真丝内衣与抹布之间区别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你想大哭或者大叫,但是最好克制住自己并且给孩子一个友善的表情。然后拿出块抹布演示给孩子看,告诉他什么才是专业的清洁工具以及如何清洗浴缸。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乐趣,它满足了孩子的模仿需求,同时慢慢熄灭了妈妈心头的怒火。当你在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的过程中,教会了他们如何不把破坏东西之后,可以再尝试跟老公沟通,送你一件新的内衣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礼物。

  理由五:“太简单了!”

  1岁半的桐桐实在不想再听“哞哞”声了,那头电动玩具牛已经这样叫了几百遍。她想尝试新鲜的玩法,于是抱着可怜的小牛进了厨房,思考着不知道这个家伙进到水池里面会什么样?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电动小牛没有学会游泳,反而变哑巴了……

  “天哪,完全坏了!”当桐桐妈妈把那头湿漉漉的玩具牛从墩布池里捞出来的时候心里很生气,因为这个玩具是很贵的。但是她也明白,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科技含量和操作技术,显然是种过分的要求,于是小湿牛进了垃圾箱。

  给孩子提供的玩具,需要与他们的年龄相匹配,既能引起他们的幻想,又要足够结实。而我们在送他们玩具的时候,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叫爱惜。比如,当2岁的孩子想试一试小木偶能从多高的地方跳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让他们知道,如果这个玩具摔坏了,是不会有新的在等着他的。

  有时候,孩子的玩具太多了,以至于他无法在一个玩具上集中精力去探寻这个玩具应该怎么玩。即便玩坏了,他也觉得也没有关系,反正还有很多后备军呢。所以,玩具被破坏也就不稀奇了。

  理由六:“我在这里!”

  佳佳乖乖地在地板上搭火车轨道,今天他突破口了自己的纪录,居然完成了3个隧道和2处立交。佳佳很兴奋:“妈妈!妈妈!快来看我的火车轨道!”但是,坐在电脑前的妈妈却总是不转过身来看自己。

  “妈妈,妈妈!”佳佳又叫了两声,妈妈还是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佳佳迅速在屋子里环视了一圈,看到身后伸手能及的发财树,一把就抓了过去——他知道这下子妈妈就该着急了,因为她说了很多次绝对不许把树叶弄掉。

  对于幼儿来说,对他的关注同吃喝一样重要。如果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就会采取反抗措施。这时候,孩子哪怕承受责骂,也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当最终妈妈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并且以满地的树叶为代价,来看孩子搭建的火车轨道模型并且大声称赞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他足够的注意。

孩子爱打人,原因在家长

 徐女士的女儿晶晶今年快三岁了,为了让孩子提早接受良好教育,徐女士将晶晶送入小托班学习。可半年不到,晶晶就被托儿所要求退园,原因是晶晶经常莫名其妙地抓、打别的小朋友,慢慢地被小朋友们孤立开来,行为却越发恶劣,老师根本没法管教,又有家长时常投诉,现在只能让晶晶退园,交由徐女士管教。

  徐女士和丈夫早年为事业奋斗,人到中年才考虑生儿育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宝贝疙瘩,晶晶是有点“公主病”,但这种爱打人的习惯,徐女士怎么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促成的。为了这事儿自己也打骂教育过,孩子没改正就算了,还变本加厉,现在是彻底没辙儿了,只能请儿童心理专家帮忙分析。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池霞主任则认为,多数孩子都有某种程度的侵犯意识,常会表现出对其他孩子身体的攻击,尤其是年龄比他们小,力量比他们弱的孩子。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其实,侵犯行为、恃强凌弱行为以及破坏行为都是希望得到帮助的信号。这些行为常常是由于父母的忽视造成。比如把孩子留下不管,惩罚过度,娇惯纵容,以及太多的打骂,那么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如何规避?“最好在孩子开始显示出侵犯的苗头时,在萌芽状态就消灭掉,但不要惩罚和打骂孩子,那只会导致更严重的侵犯行为。”池霞解释道,家长应清楚地声明你不能容忍它,如果孩子坚持不改的话,那么除了家长的不赞成他将一无所获。当然,也应该表示,若是他能改的话,你会给予奖励和赞扬他的努力的。若是这种侵犯行为严重扰乱了孩子的生活,或者周边人也被他的行为弄得焦头烂额,那么就必须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与此同时,池霞建议家长多检讨自己,可能正是因为你对孩子简单粗暴,才导致孩子的性格乖张,让他学会了打骂别人。而家长的行为映射在孩子头脑中,若想恢复孩子对你的信任,也许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所以,即便孩子犯错,也不要动不动责备孩子,多些耐心,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以赞美和鼓励教育为主,这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孩子变得无礼的原因

  五岁时的小可爱怎么会变成这样?她小时候经常对你说:“你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好的妈妈。”来取悦你的小女孩怎么了?有人在晚上把她调换了吗?她怎么变成漠不关心、蛮横暴躁,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了?她说:“显然你一点都不了解我……也不了解其他一切事情。”她还说:“我在这个家一天都待不下去了!”其实这些都不是针对你的。她是在用一种不熟悉、笨拙的方式来离开你。还有她的各种无礼行为,都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甚至是她成长中的一种本能。
 

  (1)以自我为中心
 

  “去自我中心化”,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个体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基本上,这种能力大概从六七岁时开始形成,大概十二岁时才能发展成熟。但当青少年感到有压力、疲倦或者焦虑时,他的想法
 

  和做法就会变得不成熟。去自我中心化是他们第一个认知技能。当你的青少年说类似于下面这些话时,他们没有去自我中心化。
 

  拜托不要自愿充当学校旅游的女伴,特别是如果你打算扎个马尾辫去的话。我不吃这个,看上去跟狗粮一样。
 

  别看我,也别和我说话。
 

  他们没有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以及他们语言可能对家长产生的影响。比如家长对自己的发型、厨艺、价值的自我意识。他们说的都是自己——他们容易感受到的窘迫,他们挑剔善变的品味,他们当时的低落心情。根据他们成熟度和冒犯强度,你可以暂且不管它,但是,要以一种平和语气,告诉他们这超过了文明社会所制定的一个度。“你这样很不好,梅根。”“你这样对我说话可不好。”我觉得这种句子也能派上用场:“你把‘晚饭’和‘狗粮’放在同一个句子里,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辛辛苦苦准备了饭菜,而且希望你会喜欢。”“你侮辱我的外表,我觉得很惊讶而且很伤心。”然后迅速转换到另一个话题,或者去另一个房间。
 

  (2)把无礼行为当成发泄
 

  青少年会利用无礼行为来发泄情感。还记得孩子们小的时候去幼儿园,循规蹈矩,到了围坐时间就围坐成一个圈,低声说话,把午餐盒放进小橱柜里,说话前先举手,整天都绷得紧紧的,当家长去接他们回家时就完全崩溃了。到了青少年时期也会这样。他们要对最讨人厌、最无聊的老师谦恭礼貌。如果他们没有跑完多少圈,体育老师就冲着他们喊叫。如果他们开始上初中或高中,他们又会变成新生。就像失意的上班族不能拿上司出气一样,他们回到家就踢小猫——家长,一个安全的目标,因为他们知道你爱他们,并且他们相信你不会报复。一个四岁小孩尖叫发怒和一个十四岁青少年激烈辱骂,不同之处在于一个听着刺耳,一个听着伤心。父母有时需要下很大决心才能不去反击孩子。
 

  家长确实不能反击孩子,特别是如果你想让孩子觉得你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话。如果你的孩子对你大喊:“闭嘴!”然后跑进自己的房间,锁上房门,你可能会想跑过去,重重地砸门,大声地说:“不许你用这种语气对我说话!”
 

  对孩子的挑衅感情用事,家长就会失去自己权威地位。相反,家长应该冷静地对待。如果孩子无礼行为击中了你的痛处,比如小时候被呼来唤去和受人欺负的童年记忆,家长可以先停歇一下,做几个在瑜伽课上学到的深呼吸,试着说:“你用那种口气说话时,我很难跟你谈。我们重新开始。”即使孩子气冲冲地走开,家长也已经设定了交流的最低限度。当然家长也可以在面对青少年挑衅行为时走开。这要看情况而定,家长可以稍后接近孩子,然后说:“你今天下午放学回到家看上去很不高兴,今天有什么新进展吗?”你可能无法得到一个本质性回答,但至少你作为家长,已经建立了愿意倾听孩子在无礼行为下试图掩盖问题的形象。
 

  (3)把无礼行为当成耍小聪明的花招
 

  家长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按自己意愿来安排。而孩子的选择则非常少,即使是在他们有很多特权的情况下。他们就像是囚犯,不能选择住的房子,不能选择住的城市,也不能选择共同生活的父母。由于他们对时间观念跟家长不同,他们仿佛觉得自己会被永远奴役下去。学习成绩好、体育能力强、领导能力强等等,除了这些家长允许的强大感觉之外,青少年觉得最容易测试自己力量的方式就是恶作剧、吵闹和反叛。当他们跟你说自己在奥利维亚家过夜,其实却在杰克家时,他们是在以一种捷径去寻求自由。如果他们被抓到说谎,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叫喊,说出让家长无言以对的讽刺话语,或者侮辱家长来转移责任。
 

  由于青少年了解家长,他们知道如何巧妙地瞄准你的弱点。他们的话会刺痛你。看看下面这三个例子,一个比一个强词夺理,每个例子都是由十四岁女生家长告诉我的。
 

  女儿:妈,我今晚在夏洛特家里过夜。
 

  母亲:不行,你今晚要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还有比赛。女儿:你知道吗?我在夏洛特家睡得比在家里还好。我讨厌你,你是个坏妈妈。爸,你之所以不让我跟朋友去逛街,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你高中时候没有女孩子喜欢你。但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我单独监禁。妈,你对我这么严格,搞出这么多荒诞的规矩,是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有一大堆问题。(停顿)而且每一个我们认识的人都知道你的这些问题。(再次停顿)而且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讨论。
 

  注意两个孩子如何用“大家都知道”。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扰乱和削弱家长威信的花招,这样他们才能达到目的。
 

  如果你的孩子用无礼行为攻击你的规则,而你激烈地反应,这会显得好像你已经拔出自己的利剑进行决斗,并且挑衅他们也拔出自己的利剑。
 

  随便,去夏洛特家睡吧。你要是想的话就住在夏洛特家。
 

  当初是你自己要加入队伍的。好啊,不要去比赛。我也能睡晚一点,也不用费那么大精力,一早爬起来开车送你去城市的另一边。
 

  当家长升级战争的时候,谁才是赢家?是孩子。因为家长已经成功地被孩子从真正的问题上分散了注意力,而真正的问题正是家长正在制定和执行规则。如果家长选择无视孩子进攻,专注在执行规则的任务上,反而会更加成功。
 

  用以下这些词作为你要说的话的开头或结尾,或者直接用这些句子。
 

  虽然如此……
 

  不管怎样……
 

  这不是重点。
 

  我已经做出决定了。
 

  我考虑过了,而且答案是不行。
 

  我记得我说过不行。
 

  我不打算改变主意。
 

  我还没准备好看这种电影……一起过夜……在你的房间里放电脑。
 

  注意要强调你的意愿,而不是孩子的,这样说明你不希望争论。
 

  无视孩子的侮辱可能会让家长感觉不负责任,甚至是危险,但这个方法很有效。充分利用这个方法,孩子会发现无礼并不是避开规则的有效途径。如果家长能让孩子执行自己制定的规则,并且不用通过挣扎的方式达成共识,或者不会困在反复的斗争中,那么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你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和他们朋友相处的榜样。比如,你的孩子可以说:“不,我不想留在这个派对了,我要打电话给我爸,叫他来接我。而且,我不想继续解释原因。”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有八原因

  按照正常的情况,新生儿的睡眠时间是最长的,每天除了吃奶,换尿片,几乎整天都在睡觉。有些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是什么原因?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怎么办呢?
 

  有的宝宝睡着以后,只要有一点点响声就会醒来,往往大哭不止需要哄很久才能重新入睡,搅得爸妈也无法安睡。
 

  排除病理原因
 

  如果宝宝睡觉易惊醒,先要排除病理上的原因。如果宝宝在易惊的同时出现枕秃或盗汗的情况,就要怀疑是否缺钙,应该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缺乏安全感
 

  小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缺乏安全感也是宝宝惊醒的重要原凶之一。
 

  对于这样的宝宝,爸妈可以让他睡在比较小的空间里,比如摇篮、婴儿车,也可以在小床周围布置上床围、幔帐、靠垫等物。还应该注意一下睡眠环境,比如让宝宝睡固定的床、使用固定的寝具、听固定的音乐等。
 

  白天受过惊吓
 

  宝宝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白天受了惊吓、被爸妈打骂过等,会导致晚上睡不安稳。轻度的话爸妈只需要在宝宝惊醒时抱起来柔声安慰即可,通常1~2天会自愈。情况严重的话,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吃一些小儿安神的中药。
 

  养护不当
 

  其实更多易惊醒的宝宝是由于家人养护不当造成的。
 

  玩得太疯
 

  宝宝在睡觉之前看了很紧张的影片或玩得太疯,晚上易惊醒和尿床。
 

  过分安静
 

  一些家庭非常担心宝宝的睡眠被打扰,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相互交流都要打手势和传纸条。这样就造成宝宝在睡觉时非常敏感,一有响声就醒。往往越是小心,宝宝越是容易被很细微的声音惊醒。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不要刻意安排宝宝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里睡觉。
 

  抱得太多
 

  好不容易哄睡着了,一放到床上就哭,其根本原因就是,长期抱得太多,使宝宝对成人的怀抱产生过度的依赖。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放下来令他安睡。可以用几天时间狠狠心,给宝宝“断抱”,也可以坚持抱到宝宝自动改正的那一天。
 

  关注太多
 

  宝宝生来就有某种感应能力,在似醒非醒的时候能感知他人注视的目光。如果有人看着,他可能就醒来,如果没有人注视,宝宝就会继续睡。新手爸妈刚刚升级的时候,总觉得宝宝怎么看也看不够,往往站在床头良久不离开。另外,一些爸妈总是担心宝宝会怕黑,或者害怕对宝宝照顾有闪失,往往晚上睡觉时不关灯。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宝宝建立一个比较正常的睡眠节律。
 

  乳头依恋
 

  不论是采取哪种喂养方式,宝宝都可能会产生乳头依恋,区别只是在于恋妈妈的乳头还是奶嘴。这些宝宝经常是含着乳头入睡,一旦发现乳头不见了即大哭起来,一定要含着乳头才能重新入睡。如果能断了宝宝这一习惯是最好,也可以考虑使用安抚奶嘴。

孩子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

   小玲马上要读一年级了,但小学入学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爸妈急坏了,带着她辗转各大医院看病。奇怪的是,小玲做过甲、乙、丙、丁、戊等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肝脏寄生虫等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腹部B超也显示肝脏正常,多家医院都下不了诊断。最后,儿童神经内分泌科医生发现,除了转氨酶升高外,小玲的肌酸激酶(CK)也显著升高。经过详细系统检查,小玲最终确诊为“肌营养不良”,属于一种小儿肌肉疾病。

  很多肌肉疾病都会出现转氨酶升高


  肝功能作为重要的常规体检项目之一,常贯穿在各种体检中。其中,转氨酶被认为是检查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常做的转氨酶检查项目有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但是,转氨酶除了来源于肝脏,还可来源于肌肉、心脏、肾脏、红细胞等。由于转氨酶大量存在于肌肉组织中,因此,转氨酶升高可见于很多肌肉疾病,而且在疾病早期即可升高。


  “如果孩子没有任何肝功能异常的症状,比如胃口差、厌油腻、黄疸、消瘦,其他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也正常,只是转氨酶升高,家长应该带孩子前往小儿神经肌肉门诊,进行常规的肌肉疾病的检查,如肌酸激酶等,看是否是肌肉出了问题。”罗教授表示。


  不同年龄患儿表现不同,极易漏诊误诊


  罗教授介绍,由于骨骼肌肉病变引起的小儿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统称为小儿肌肉疾病。它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发病率约为1/3000),由遗传、代谢、内分泌或各种感染、中毒、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等因素引起。


  患了小儿肌肉疾病的宝宝往往会出现四肢肌肉无力、肌肉疲劳、萎缩,也可有麻木、肌肉不自主运动、肌肉疼痛等症状。“不同年龄的宝宝表现不同,有的症状轻微不易察觉,有的在胎儿时期便有胎动减少、宫内发育延迟等表现;出生后宝宝生长受限、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运动发育延迟,小部分孩子还会出现运动倒退现象;有的宝宝还会眼肌、咽喉肌无力,出现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眼球活动障碍、发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无法吞咽,甚至可能因呼吸肌无力或合并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及时确诊,大部分小儿肌肉病可治愈


  “家长们无须恐慌,大部分小儿重症肌无力、感染性肌病、内分泌性肌肉病、周期性瘫痪、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肌肉疾病,若能及时诊治,都可治好。”但罗教授也表示,仍有部分小儿肌肉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如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病等,但如果得到确诊,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防止家庭中再有患病儿出生。


  他还称,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基因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试验研究,日后可能应用于小儿肌肉疾病临床治疗上,使其得到治愈机会。
 
baobao.sohu.com false 财经网 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3-09-02/113245981.html report 1480 小玲马上要读一年级了,但小学入学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爸妈急坏了,带着她辗转各大医院看病。奇怪的是,小玲做过甲、乙、丙、丁、戊等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
 

BB流鼻血的常见原因

  造成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幼儿流鼻血多是良性反应,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可怕。且流血状况会自行停止,爸妈可适当按压,帮孩子止血。若按压后仍大量持续出血,则有可能是鼻内血管病变或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疾病、鼻内异物造成发炎出血等,必须赶快就医。

     孩子流鼻血的6个常见原因

  原因1 鼻黏膜脆弱
 

  幼儿的鼻黏膜较脆弱,在干燥的天气下,需要更多血液流经鼻腔以提高温度与湿度,因此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而导致出血。
 

  原因2 外伤所致
 

  孩子活动力旺盛,跑跳间容易碰撞或受重击,致使脆弱的鼻子出血。玩耍时将异物塞入鼻腔,也容易造成流鼻血。
 

  原因3 手抠鼻子
 

  患有过敏性鼻炎或罹患感冒的幼儿,会因为流鼻水、鼻塞而使鼻子发痒,造成打喷嚏或用手指抠鼻孔,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
 

  原因4 生活作息不正常
 

  许多孩子因为作息不正常,睡眠时间比较少,身体虚弱,容易引发流鼻血。通常因作息不正常导致流鼻血的孩子,也会有眼屎多、鼻屎多及口气有臭味的情形。
 

  原因5 过敏引起
 

  鼻子的过敏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也易因鼻黏膜的脆弱及冬天干燥的冷空气,引发流鼻血。容易流鼻血的宝宝,大部分有过敏性鼻炎的病状,因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常会有糜烂症状,且会因瘙痒感而常搓揉鼻部,造成鼻黏膜受伤流血。
 

  原因6 其他疾病所致
 

  临床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凝血因子异常或鼻腔内肿瘤,在早期也会以“流鼻血”的方式表现出来。若宝宝常常没原因地流鼻血,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应该带他去耳鼻喉科检查,找出真正原因。某些药物中含有抗凝血功能,服用期间也会造成易流鼻血的情形。

 

宝宝便血需辨明原因

  宝宝大便带血会吓到妈妈。宝宝便血有疾病因素,但也有可能是肠道淋巴滤泡增生所致,若是后者,家长无需担心;若是疾病因素,就要及时就医治疗了。

  幼儿园体检时,小班的亮亮的妈妈告诉我:刚才,她在为孩子便后擦屁股时,发现卫生纸带有新鲜血迹。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毕竟是出血,再说也不止一次了。

  我向她了解详细情况。她说自己仔细观察过,孩子身上没有出血点。粪便不稀也不干,排便一天一次,很有规律,平时也没叫肚子痛或肛门痛。胃口不错,和其他孩子相比,精神、生长发育也没异样。有几次,想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看,可是这便血似乎有意和人捉迷藏,没做任何处理,既没吃药,也没打针,突然间就消失了,症状不留一点踪迹。“这次终于逮住它了。请你好好看看,这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要紧不要紧?”亮亮妈妈的语气很是急切。

  我安慰了她几句,领她和亮亮到保健室。我拉下亮亮的裤子,轻轻扒开肛门观察。肛门外表很正常,没有肛裂(肛裂是因便秘引起肛门附近皮肤开裂,多引起疼痛及粪便表面带血症状)。随后我戴上手套,在食指上涂上润滑油,慢慢探入肛门内,手指在里面仔细触摸探查,可没有摸到任何异常的东西。此时,我心里明白了几分。
 

  “医生,摸到什么了?”亮亮妈妈在一旁焦急地问。
 

  我告诉她:“什么东西也没有摸到。”
 

  “没有东西,孩子大便怎么带血呢?”亮亮妈妈显得有些焦急,还有些不高兴。
 

  我赶紧向她解释,像亮亮这样的事,幼儿园有好几个孩子也发生过。根据其便血特点和检查结果来看,不一定是病。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为了抵抗外界细菌和病毒侵袭,全身淋巴组织增生活跃,其中直肠、结肠甚至小肠下段的淋巴组织积聚成团,医学上称之为淋巴滤泡。淋巴滤泡整齐紧密地排列在肠黏膜下,向肠腔凸出。在靠近肛门口的肠道,这些凸出的滤泡表面受到粪便摩擦,或肠道收缩挤压,常会少量出血,沾在粪便上,甚至流到肛门口,引起便血症状。这种损伤很轻微,通常不须做任何处理就会自然愈合。
 

  听我说到这里,亮亮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说:“原来如此,怪不得很难逮住它。可是,该怎样预防、治疗呢?老这样也不是办法呀。”
 

  我告诉她:“肠道淋巴滤泡增生是幼儿免疫功能逐渐成熟的一种表现,由此发生轻微便血不必担忧。随着免疫功能成熟,淋巴滤泡增生逐渐减少,症状也会消失。况且这类出血量很小,机体可以自行补偿,一般不会引起贫血。如果有贫血,只要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也就足够了。贫血严重者可加服补血药物。”
 

  “谢谢医生!今天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亮亮,我们走吧。”妈妈的情绪很快好起来,准备带孩子离开。
 

  “哦!先别走,还有几句话要告诉你。”我喊住她,“为了安全起见,你今后还要多注意观察。小儿大便带血,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肛瘘、肛门湿疹、蛲虫性肛门炎等,这些病多伴有痒痛。此外,慢性肠炎、直肠血管瘤、肠淋巴瘤以及某些血液病等都可以引起便血。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或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有些孩子肠道增生的淋巴滤泡被擦破,除了出血,还可能发生感染,长出肉芽。过度增生的肉芽形成小肉球,突入肠腔,称为息肉。息肉更容易受到挤压,发生损伤出血。”
 

  “哎呀,这可怎么才好,亮亮是不是也有息肉了?”亮亮妈听我一说,又紧张起来。
 

  我说:“通常,幼儿偶尔粪便表面带血,大多数是淋巴滤泡增生所致。如果每次都带血,常常是息肉导致。我刚才摸过了,在手指所及的地方并没有摸到息肉。至于手指够不到的,通过直肠镜检查,或先向肛门内灌些钡剂,再摄X线片,也可以发现。必要时还可做纤维结肠镜检查。不过,这些检查有些痛苦,也比较麻烦,小儿不能很好配合检查,还须全身麻醉。因此,不到必要时,不随便做这些检查。”
 

  经过这一番解释,亮亮妈妈心中疑云全消,高高兴兴地与我道别,将孩子送回教室,放心地走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