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小儿食欲不振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小儿食欲不振】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小儿食欲不振】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儿食欲不振】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小儿食欲不振】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小儿食欲不振】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小儿食欲不振】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儿食欲不振】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小儿食欲不振】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宝妈注意:又到小儿腹泻高发季

网络配图

“孩子前两天有点发热,还吐了几次,我以为是有点感冒,没想到今天又拉肚。”李女士抱着一岁半的孩子焦急地跟医生诉说。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德广介绍说,秋季腹泻临床上叫“轮状病毒肠炎”,每年的9月份,是高发季。幼儿耐受力差,脾胃敏感,秋天气候忽冷忽热很容易导致孩子患病毒性肠炎,6个月至3岁的幼儿最易受此侵害。小儿如何预防秋季腹泻,吴德广提出五点建议。

  合理喂养增免疫

  正确合理的喂养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吴德广说,合理喂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特有的活性物质,能提高宝宝免疫力。按时添加辅食。应按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渐增加的原则。

  讲究卫生防病毒

  秋季腹泻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因此要注重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小儿使用的玩具、食具都要定期消毒;孩子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婴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大人外出归来换掉外衣,洗手后再亲密接触孩子。另外,秋季腹泻也经过呼吸道传播,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减少感染机会,要避免接触病儿。

  户外运动强体质

  “不要把小儿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吴德广建议,应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婴儿过了新生儿期就可抱到户外,要选择无风、气候较好、室内外温差相对较小的天气,每天1次,每次在户外呆几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每次十几分钟。3~4个月时,每天到户外1~2次,每次呆0.5~1小时。6~7个月后,每天2次,每次活动1小时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应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外出活动时要根据季节气候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接种疫苗先预防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疫苗能够防止98%的宝宝患上严重腹泻,74%的宝宝则能够因此避免轮状病毒腹泻,即秋季腹泻。因此,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尤其是6个月~3岁小儿,都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腹泻。

  推拿药贴调脾胃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小儿推拿,如补脾经、运八卦、揉板门、平大肠、顺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手法都可以起到健脾助运、消食化积的作用。另外,中药敷脐,如吴茱萸、炒苍术等量以醋调和敷脐可起到温肾调脾、理气止痛的功效。无痛苦、不良反应极少,可缩短病程,儿童易接受,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措施。

  吴德广提醒,秋季腹泻不是仅发生在秋天的腹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只是秋季为高发。各位家长要注意,天冷时孩子腹部的保暖很重要,如果出现腹泻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辨清病因再对症治疗,切不可自行买药服用,以免延误病情。


更多资讯,请关注绘阅读

小儿胃肠型感冒应多休息少活动


胃肠型感冒乱服止泻药,可能遮掩病情,延误治疗

广州目前正值炎热季节,很多儿童被胃肠型感冒侵袭而上吐下泻,往往被当成胃肠炎,结果吃了止泻药后也不见好。医学专家表示,胃肠型感冒无需采取过多的药物治疗,建议患病的孩子多喝水多休息,让胃肠“歇歇气”便可。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

近日,家住广州天河天平架的肖女士很苦恼:家里两岁的儿子佳佳突然闹肚子疼,还有腹泻、呕吐出现,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据佳佳描述,他在最近一周内饮食均十分正常,没有吃过路边摊和冷饮,所以医生判断其无缘无故出现呕吐、拉肚子,很大可能为胃肠型感冒在作祟。

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胡宝春介绍,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症状主要包括胃胀、腹痛、呕吐、腹泻、全身乏力等,有的患者呕吐、腹泻不止,在临床上很容易将被误诊为急型肠胃炎。如随意乱服止泻药,则可能遮掩病情,延误治疗。一般而言,急性肠胃炎患者近期有不洁饮食史,而且呕吐非常剧烈,大多不会有发热现象。

儿童胃肠型感冒当普通感冒治疗即可

胡宝春表示,儿童较成人更易患胃肠型感冒,这时无需采取过多的药物治疗,只需当作普通感冒治疗即可。若过度呕吐、腹泻,则需要进行对症处理。他建议患者只要多休息、少活动,就能很快康复,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能量消耗,让胃肠“歇歇气”。在预防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果蔬,保持房间通风,减少去人多聚集地。


警惕小儿夏季“冰箱病”

  天气越热,家庭中与冰箱的接触也就越密切。但是冰箱长期储存食物若不定期清洁会有各类细菌滋生,且宝宝过多进食冷饮或食物很容易造成胃粘膜损伤,同时也会受到病菌等的侵害,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因而“冰箱病”需要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

宝宝“冰箱病”一般包括: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过低导致宝宝头部及胃部血管痉挛,进而产生头痛、胃炎等症状;冰箱中存在的病菌等侵害宝宝肺部及肠部,导致肺炎、腹痛、腹泻等症状。那么,怎样让宝宝快乐过夏季,远离“冰箱病”呢?

  首先,冰箱内熟食和生食不要混放,最好用塑料袋进行封装,一般熟食要放在有盖子的容器中防止交叉感染;同时食物在放入冰箱前应尽量清洗彻底并将水沥干。

  其次,要常保持冰箱内食物的新鲜,存放时间过长甚至腐败变质的食物应尽快清理,若继续放在冰箱中将污染其他新鲜食物。此外,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洗,夏季应尽量保持每周一次。

  其三,在冰箱中冷冻或温度过低的食物拿出来后,不要让宝宝立即食用,应稍微放置一段时间等温度上升后再食用,避免低温伤害到宝宝食道或肠胃。

  最后,冰箱内的食物不应放置过满、过紧,要保留足够的空隙以便于冷空气对流让食物保持新鲜,并注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避免细菌等进入冰箱。

  湖南省儿童医院 董林


这些小儿退烧偏方,真的科学吗?

发烧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是父母最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害怕打针吃药会给宝宝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很多时候都优先考虑在家处理。于是,网上五花八门的退烧偏方就有了市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提醒,发烧不是说在家处理不行,只是方法一定要科学得当。否则,可能烧没退下去,还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网络配图

偏方1:藿香正气水敷肚脐

网上流传着“藿香正气水抹肚脐退热”的帖子,称发烧的儿童不用吃药、打针,仅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即可退烧。帖子还举例说:“朋友的孩子昨天晚上高烧39℃,手脚冰凉,浑身疼痛,用棉球蘸满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后,半小时体温降至38℃,早晨起来之后,完全恢复正常。”

鉴定:缺乏科学依据

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对于风热感冒是无效的。将某些药物通过肚脐给药,是中医给药途径之一。但是藿香正气水通过肚脐给药,疗效并不明确。藿香正气水的生产厂家不止一家,有些厂家配方中含有乙醇,对乙醇过敏者需要慎用。

偏方2:热捂囟门

囟门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门位于前顶,呈菱形,约在出生后2岁以内闭合,后囟门位于枕上,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三个月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

大部分宝宝的前囟门在1岁半之前都还未完全闭合,在宝宝安静或者睡着后状态下用大人的手心捂在前囟门处,最好是男士捂,因为男士的热量比较大,在捂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让宝宝出汗。宝宝出汗后呼吸均匀了,温度也在捂的过程中慢慢下降了。

鉴定:缺乏科学依据

热捂囟门出汗降温缺乏科学依据,这只是人为加外热的做法,与穿衣捂热一样不提倡。婴儿前囟门的作用,一是在婴儿骨骼发育不完善时保护大脑组织的发育,二是在婴儿摔跤时起到缓冲作用。而囟门在小儿退烧方面的作用,目前中西医都未发现相关说法。

偏方3:鸡蛋清涂抹额头

碰到孩子发烧的情况,家长们可以打个鸡蛋,把鸡蛋清弄出来,然后找块餐巾纸或是纱布,把鸡蛋清涂在上面或浸透纱布,然后贴到孩子额头上,过一会儿换一下。也可以弄一个小小的酒杯或是器具之类的,就是杯口小点,把鸡蛋清倒在里面,用纱布把酒杯包起来,然后用杯口对着幼儿的额头慢慢打圈涂抹,基本上一个蛋清差不多涂抹完了时,烧也就退下来了。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内就能退烧。

鉴定:缺乏科学根据

鸡蛋清涂抹额头退烧缺乏科学依据,鸡蛋清顶多能让小孩感觉凉爽舒服一些。而且,应注意部分人可能对蛋白过敏。总之,物理降温法还是推荐使用温水擦拭。也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额头,如果孩子出现寒颤的情况,则不建议使用。

偏方4:搓脚心四肢

使用揉搓法降温。顺序是先搓脚心,小腿,再搓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孩子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不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

鉴定:有一定效果,但“退六腑”更佳

搓脚心四肢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液流通,对宝宝出汗降温有一定作用。推荐中医的小儿推拿退烧,专业按摩能起到与用药相当的效果。常用穴位有六腑穴、关元穴、天河水穴等。在孩子发烧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退六腑”“拿关元”“推天河水”能起到较好的退烧效果。如果小孩持续高烧不退,则应放弃推拿这种辅助治疗方法,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

偏方5:香菜煮冰糖

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4根,白萝卜2-3片,生姜1-2片,加冰糖和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后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便会出汗退热。

鉴定:仅适合风寒症小儿

香菜性味辛温,能帮助发汗,此偏方适合风寒感冒的小孩食用。但对风热症的小孩则不推荐,因为风热感冒需疏风清热,食用加生姜的香菜冰糖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偏方6:煮食马蹄

马蹄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丰富,但热量却不是很高。中医认为,马蹄是寒性食物,既可清热泻火,又可补充营养,对于发烧初期的病人有非常好的退烧作用,每次10个左右即可。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鉴定:可行,能补水

马蹄性凉,热症病人食用虽不能直接起到退烧作用,但可补充水分。小孩也推荐食用,特别是针对不愿意喝水的小孩,家长可以煮胡萝卜马蹄水为小孩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

小儿发烧怎么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

体温未稳定时避免大量运动

发烧是一个过程,一般而言体温要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才能算痊愈。如果小孩在病情没有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运动,出了一身汗后再吹风,就很容易再次感染,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部分孩子甚至会出现心肌炎的情况。

因此,感冒期间不主张孩子进行大量运动,应注意多休息。

酒精擦身降温并不适合婴儿

酒精擦身降温的方法对于婴儿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有些婴儿甚至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情况。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用酒精擦拭手心、足心则没有问题。

因此,针对物理降温法,推荐使用低于体温的温水,而不主张冷水降温。擦拭部位为大血管走行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中药煮水擦身也是不错的选择,寒症可尝试香菜煮水擦身,热症可以选用银花、蝉蜕等。

晚上服用退烧药后应多补水

不少家长反映,晚上小孩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反而越烧越高。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晚上睡觉时身体活动量少,补充的水分也不足,而且家长通常没有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发汗降温的。所以,如果晚上单纯吃退烧药,体温下降会比较缓慢,退烧效果往往并不显著。


感冒痊愈后咳嗽老不好:警惕小儿哮喘病

不到3岁的亚亚(化名)总是一感冒就咳嗽,每次感冒症状好了,还会咳嗽半个月,熟睡时,亚亚喉咙里还发出奇怪的声音。一次,跟小伙伴在花园奔跑玩耍时,亚亚突然脸发白、喘不上气,妈妈这才将其带到医院检查,医院确诊亚亚患的是小儿哮喘。

  据中国哮喘联盟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000万哮喘患者,发病率约为1.3%。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以儿童多发。长沙市第三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欧元香提醒,儿童表达能力差,家长需仔细观察孩子哮喘征兆,及时发现尽早就医。

  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哮喘

  欧元香介绍,哮喘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常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很多,家长只要多个心眼就能及时发现。”欧元香表示,哮喘的临床征兆包括:每次感冒后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咳嗽;夜间睡觉时出现喘鸣,出气时有类似高调鸣笛声或咝咝的发尖的声音;运动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甚至喘鸣。

  此外,春季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欧元香表示,春季百花盛开,花粉是一大致敏原,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另外,换季时,气温变化剧烈,也容易诱发哮喘;冬季气温低,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也是哮喘病的高发期。哮喘容易在夜间发作,症状更明显。家族成员中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人群更易患哮喘。

  治疗儿童哮喘

  家长常犯错

  孩子患了哮喘,每个家长都会倾心照顾,希望孩子早愈。治疗过程中,却常常不自觉地步入一些误区。欧元香介绍,在治疗孩子哮喘的过程中,家长们要警惕以下几种最易犯的错。

  误区一:将哮喘误当成感冒或气管炎。感冒、气管炎与哮喘患儿早期都会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极易混淆误诊。家长要引起重视,不能擅自用药,要到医院确诊后,谨遵医嘱给孩子用药。

  误区二:有喘息就治疗,不喘就停药。哮喘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病,即使没有症状,但炎症还在,并没有痊愈,这时候停药,稍有不慎,又会诱发哮喘,长时间的慢性炎症会使气管壁增厚,造成呼吸道狭窄,这种损害与哮喘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有直接关系。

误区三:哮喘长大了自然会好,所以不用治疗。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的增强,部分孩子哮喘发作次数会减少,症状减轻,但这种几率较小。若在青春发育期前将哮喘控制到两年不发作,就有望在青春发育期将哮喘治愈。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有明显过敏体质以及肺功能下降的哮喘儿,又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就很难治愈。将持续至成人,很可能需要终生用药控制。

  治疗小儿哮喘躲开过敏原

  对付过敏性哮喘最关键的就是控制哮喘诱因。欧元香提醒,儿童哮喘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之一就是避免接触和远离哮喘触发因素。患者应避免与猫、狗以及其他一些家养宠物接触;感冒和流感都会引起哮喘复发,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防感冒;避免吸入树木花草等的花粉及灰尘;防细菌感染、螨或霉菌等;不要闻有刺激性气味的东西,例如有浓烈气味的香水、喷雾剂、油漆;避免吸二手烟,直接吸更不行,远离燃烧产生的烟雾;温差过大或过冷的空气,甚至大哭大笑或大声叫喊等,也会引发哮喘;家长和患者应分辨以上哪项会触发哮喘症状,查出后就应避免接触,或远离或控制,达到预防目的。


小儿使用抗菌药注意这些问题

A、慎用或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使其显“双硫仑样”反应。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有耳毒性,肾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如病情需要使用应减量,疗程不超过7天。

四环素类 

该类药物肝肾损害大,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俗称“四环素牙”。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磺胺类 

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疽、粒细胞减少等。对体内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还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因易引起结晶尿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

大环内酯类 

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红霉素。万古霉素主要用于耐药的金葡菌感染,但有肾毒性、耳毒性,肾功能不全及年幼儿慎用。喹诺酮类药物,动物实验可引起动物软骨损害,建议18岁以下儿童不使用。其他类如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B、可以使用的抗菌药物

临床共识,能用于儿童的抗菌药物只有青霉素二/三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等寥寥几种,而且急症期间使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使用剂量必须严格按照儿童剂量计算,并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而磷霉素是一新型的广谱抗菌药物,属快速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使其合成受阻而杀菌,对于儿童相对安全

小儿在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用药反应,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切记,儿童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小儿便秘谁之过



  故事一:随意增加配方奶浓度,让囡囡“恩恩”不出来了


      我六个多月了,妈妈已经上班两个多月了,奶奶在家照顾我。告别了妈妈的乳汁,我开始每天喝奶粉,现在我对奶粉的味道很适应,只是自从喝了奶粉以后,好像“拉臭臭”有些费劲,肚子里不舒服。


  昨天,妈妈下班回来,正巧听到我在哭,一问奶奶原因,奶奶说:“囡囡饿了正在为冲奶粉,小囡囡等得着急就开始抗议了!”妈妈边哄我边等着奶奶冲调奶粉,只见奶奶往奶瓶里加奶粉,加了不少,妈妈有点好奇,就问奶奶:“给囡囡放几勺奶粉?”奶奶解释说: “宝宝现在大了,长得快,奶粉多搁点,浓度大,跟上长身体的需要。”


  是呢,有时候,奶奶怕我饿,还直接用勺子喂我吃奶粉呢!奶奶常常说:“来,给囡囡来点儿‘干货’,呵呵,这下不会喊饿了吧!”哎,奶奶不搞清楚配方奶的比例,随意增加浓度可真是让我受罪不少。


  奶奶之看到我喝进了高质量的奶粉,不再喊饿了!可是,奶奶却不知道奶粉中营养的吸收是需要我身体里多个器官帮忙、来参与工作。才能将吃进的食物吸收利用。而我弱小的身体,好多部位都发育不完善,有的工作做起来还吃力,甚至是费了很大的力气都不能做好呢。


  比如说,现在我的肚子就很不舒服。因为奶奶给我的吃的、喝的搭配得不均衡,我每天的“重要任务”——拉臭臭都完成得不太好,我恩恩半天,臭臭都不出来,肚子憋得好难受啊,拉起臭臭太费劲!


  这样下去,可能真的要影响我长身体了。


  点评:冲调奶粉浓度要精确


  冲调婴儿奶粉浓度要精确,因为婴儿发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谢与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浓度要尽可能接近人乳。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先加水,后加奶粉,会涨出一些,浓度合宜。婴儿吃过浓的奶,胃肠道和肾脏难以负荷,因而会发生一些疾病,便秘就是其中之一。奶粉浓度高,消化得慢,在胃内停留时间长,与胃酸结合成不易分解的皂钙,引起便秘。


  喜欢给宝宝吃浓奶粉的妈妈,要调整一下认识,严格按照配方比例冲调奶粉。那个浓度是最利于宝宝吸收,最符合宝宝脏腑承受力的。否则会加重宝宝“稚嫩”脏腑的负担。影响其生长发育。


  对于以奶粉为主喂养的宝宝出现便秘时,应当增加饮水量,适当添加菜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在通过肠道时,速度缓慢,可以使残渣吸水充分,排便会轻松顺畅。


  故事二:心急妈妈帮倒忙,让小小养成药物排便依赖


      前两周,我发烧了。妈妈着实急了一阵。从那次起,妈妈总结了一条:小小两天没大便,有内热,所以会引起发烧。从那以后,妈妈每天盯紧我的拉“臭臭”情况,只要有一天我没有拉臭臭,她一定会想办法帮我“搞定。”


  妈妈的办法就是在我的肛门里滴几滴白白亮亮的水水,妈妈管这个东西叫“开塞露”。开始的时候,妈妈的办法果然不错,滴进去没有多长时间,我就有便便的感觉,不一会儿 “臭臭”呼里哗啦就能出来。


  可是现在用这个办法没有以前见效快了,而我自己好像也变得懒惰,总是等着妈妈想办法。如果妈妈没帮我,我自己想拉出臭来,就变得很困难了。我也不想这样子啊,哎!尽管有时候肚子胀得确实比较难受,我也想自己试着拉臭,可是一用力气,屁屁就痛,一点儿也不畅快,多么想念呼里哗啦的日子啊!哎,渐渐地,不舒服我就拉不出来了。


  妈妈,要是以前你多给我一些耐心,帮我养成自己拉臭臭的习惯就好了。


  点评:不要随意用药,鼓励宝宝自己排便


  用清凉油在宝宝肚脐周围薄薄的抹一层,再在肚脐相对应的后背也抹一层,稍加按摩,这样过1-2个小时,宝宝就会开始放屁了,慢慢就会排便啦。如果一次没效,可以重复2-3次。在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宝宝自己排便的习惯,父母可以让宝宝在排便姿势安静等待10分钟,并在旁边鼓励或发出一些与大便有关的如“臭臭”、“拉拉”等语号来诱导他大便。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爱上排便的感觉,从而最终形成自己排便的习惯。


  故事三:高蛋白的食物让桐桐害怕拉便便


  刚刚吃完美味的蛋黄泥,喝了一大瓶奶,好舒服。忽然,肚子有点点痛,好像是要拉臭臭了。我刚想使劲儿,想起了前天拉臭臭的可怕感觉,呜呜,肛门火辣辣一样的,好痛!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难受劲儿,就特别害怕。还是不要拉的好。这样一想,拉臭臭的感觉好像真的不那么明显了。


  爷爷和奶奶正在商量,中午给我吃些什么,我是比较喜欢吃肉肉的。果然,我听见爷爷说:“牛肉营养好,我去给他买,一会儿给他蒸肉泥吃。”我往门口看去,爷爷给我打招呼:“桐桐,爷爷给你买好吃的去喽。”呵呵,爷爷特别疼我,总觉得不给我吃肉吃,就好像亏待了我似的。


  其实我虽然喜欢吃肉肉,但是我也愿意试着吃吃菜泥呢!可能是我第一次吃蔬菜泥时的感觉,让爷爷心疼了。第一次吃菜泥,口感确实不好,没有一点香味儿,舌头上还有一种不太光滑的感觉,反正是没有肉肉好吃,吃起来也不方便。可是我第一次不喜欢,不代表我以后就不喜欢了呀。或许,我再吃一次就能喜欢了。


  我还发现,吃了菜泥之后,拉便便好像快了很多,没有那种火辣辣的感觉呢!真想告诉爷爷,我其实也想再试试菜泥的味道呢!


  点评:注意饮食均衡有助于改善宝宝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导致的便秘


      尽量采用饮食疗法对宝宝的健康更好。吃奶的婴儿便秘时,可增加一些果汁。如橘子汁、红枣汁、白菜汁等。正在断奶期内的婴儿便秘时,可增加辅食。除了高营养的蛋类、瘦肉、肝和鱼类外,还要增加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类,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大些的孩子便秘时,可增加一些五谷杂粮,如标准粉、薯类、玉米、大麦等煮成烂粥,让宝宝喝,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宝宝饮食的多样性,还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油脂类食物、凉开水也都有助于便秘改善。


  故事四:善解人意的妈妈干扰了雯雯排便,让雯雯便秘了


    “雯雯又三天没大便了。”妈妈不无焦虑地说,“来,妈妈把把!”说着,妈妈抱我到了凉台,说是那里空气好,奶奶赶忙拿过便桶,坐在一边,让我使劲。我很配合,使劲在妈妈怀里挺。


  妈妈温柔地劝我:“别太使劲,慢慢来。”好吧,舒服地靠在妈妈怀里,看着窗外飞过的小燕子,天上飘散的朵朵白云,真好玩儿。忽然,我的小肚子真的有点胀,好像要拉臭臭了!我正要使劲,全神贯注时,妈妈以为我在发呆,不拉臭,就开始给我说歌谣,“小小子,坐门墩……”


  看着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也跟着咯咯地笑出了声,把“拉臭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妈妈胳膊累了,有些不耐烦地把我放回到小床,这次“拉臭”行动就这样结束了。


  妈妈,我还没有完成任务呀。没有办法,只好等待下一次“便意”来袭。


  躺在床上,我觉得有点委曲,为什么我拉臭臭都不能自己做主啊,总是妈妈认为在哪里方便,就在哪里,我都被搞糊涂了。每次,我拉臭臭都是一件天大的事,妈妈都会陪在一旁,如果我拉了,就帮我洗耳恭听屁股,收拾“战场”;如果我没有拉出来,妈妈总怕我烦,在一旁逗我。其实,妈妈这样“善解人意”的做法,恰好干扰了我的“正常工作”。哎,多希望我拉臭臭不要被打扰啊,那样我就不会老拉不出臭臭了!


  专家点评:让宝宝自己做主拉臭臭


  宝宝的良好排便习惯的形成需要妈妈的关心而不是干涉。妈妈可以依据宝宝的饮食规律,注意观察宝宝自然的排便信号出现。依据这个时间加以引导,当宝宝便秘或者排便困难时,宝宝拉出臭臭了,妈妈可以适当给予鼓励。但妈妈不要过多干涉宝宝排便,在宝宝自己建立自己的排便规律之前,做到尽量少把便便,让宝宝自己拉臭臭自己做主。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儿贫血对症食疗

       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的发展速度;一般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食欲减退、皮肤黏膜苍白,指甲变形(反甲)等表现;较大的患儿可述说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慌气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肢体浮肿。心力衰竭等症状。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在于脾胃,同时又受心、肝、肾等脏器的影响。所以脾胃及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理基础,也是进行辨证论治的根据所在。饮食疗法是缺铁性贫血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症状较轻的宝宝采取食疗即可加速康复,又能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且食物多为美味可口,便于食用,宝宝较易于接受。


  根据中医分型,小儿贫血可分为四型:脾虚气弱型、心血亏虚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各有其症状和不同的食疗方式。


  脾虚气弱型


  症状:表现为面色发白,唇舌色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软,脉虚而软。


  对应食材:补气健脾。党参、当归、茯苓、陈皮、山楂、鸡内金等


       麦芽鸡内金粥


  原料:鸡内金6克,麦芽60克,粳米适量。


  制作:


  鸡内金与麦芽一起放入锅内,加入粳米与水熬煮成粥即可。


  心血亏虚型


  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倦怠无力,皮肤干燥,心慌气短,睡眠不实,舌淡脉细。


  对应食材:补虚益血、养心安神。酸枣仁、龙眼肉、鸭血等。


  鸭血豆腐汤


  原料:鸭血250克,豆腐300克,盐、香油、大葱等适量。


  制作:


  先将鸭血用清水洗净,切成1.7厘米见方的血块。


  豆腐切成同样的方块,分别放入开水同焯,捞出控净水。


  汤锅置上火,倒入高汤750克烧开。


  放鸭血块、豆腐块,煮至豆腐漂起。


  加入细盐、葱末等调味。


  待汤再开,起锅装入汤碗内,最后淋入香油即可。


  食谱营养 豆腐: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此外,豆腐对病后调养、减肥、细腻肌肤亦很有好处。 饮食宜忌 豆腐:豆腐不宜与菠菜、香葱一起烹调,会生成容易形成结石的草酸钙;豆腐忌于蜂蜜、茭白、竹笋、猪肝同食。


  牛肉桂圆汤


  原料:桂圆150克,牛肉200克,精盐适量。


  制作:


  将牛肉洗净切块。


  桂圆去壳、洗净。


  将牛肉与桂圆放入砂锅同煮,注入清水,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气血两虚型


  症状:表现为脾虚气弱型、心血亏虚型两型症状相兼。


  对应食材:补气养血。茯苓、龙眼肉、红枣、猪肝。


  桂圆炖鹌鹑蛋


  原料:桂圆肉50克,鹌鹑蛋150克,白砂糖10克。


  制作:


  锅置于火上,放入适量清水烧沸。


  锅内磕入鹌鹑蛋,加入桂圆肉和白糖炖至熟透即可。


  肝肾不足型


  症状:多见贫血时间较长,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其表情呆滞、智力低下,手足颤动,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舌淡脉弦细。


  对应食材:滋补肝肾。枸杞子、紫米、黑芝麻、猪肝。


  枸杞猪肝汤


  原料:枸杞50克,猪肝400克,生姜2片,盐少许。


  制作:


  清水洗净枸杞。


  将猪肝、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猪肝切片,生姜去皮切2片。


  将枸杞、生姜加适量清水,猛火煲30分钟左右,改用中火煲45分钟,再放入猪肝。


  待猪肝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健康饮食调理小儿肥胖


  小儿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肥胖影响儿童的健康,儿童期肥胖可延续至成人,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脾虚湿阻型

  症状:表现为宝宝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最为多见。

  症因:由于幼儿脾脏功能低下,导致营养不能按正常代谢过程分配到全身,从而造成脂肪堆积于身体的局部,特别是腹部,腰腿处;即中医认为的脾失健运,痰湿内聚。

  食疗原则:健脾化湿

  赤小豆鲤鱼汤

  原料:赤小豆100克,鲤鱼250克

  制作:

  赤小豆洗净,用清水稍加浸泡。

  洗净宰好的鲤鱼,沥干水分。

  将泡好的赤小豆和洗净的鲤鱼,同放瓷罐内,加水500毫升,武火隔水炖烂。

  冬瓜瓤汤

  原料:鲜冬瓜瓤250克。

  制作:冬瓜瓤(去皮与子之瓜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淡饮。

  白菜粉丝汤

  原料:白菜100克,粉丝50克,葱末5克,盐5克,香油适量,味精少许。

  制作:

  将白菜择去老叶,洗净,切丝;粉丝剪成10厘米长的段,用温水泡软。

  锅置火上,放油烧热,放入葱末煸炒出香味,加入白菜丝稍加翻炒。

  放入足量水、粉丝、盐煮开,最后淋香油、放味精即可。

  脾肾两虚型

  症状:表现为宝宝形体肥胖、虚浮肿胀、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动而喘息、头晕畏寒、食少纳差、腰膝冷痛、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症因:由于幼儿脾肾阳虚,肾气不足,气化失职,不能化气降浊排毒 ,则导致肾气不足之虚胖。

  食疗原则:温阳化气利水

  雀肉粥

  原料:麻雀5只,栗米100g,葱白、生姜、素油、食盐、黄酒各适量制作:

  麻雀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切块备用。

  素油倒入烧锅,烧热,放入雀肉、黄酒、食盐、葱白、生姜炒熟。

  加入清水和淘洗干净的栗米,煮至粥成。

  羊乳羹

  原料:羊乳250克,羊脂60克。

  制作:羊乳、羊脂放入锅内,煮作羹食。

  素拌豇豆

  原料:豇豆 200 克,胡萝卜 50 克,精盐 1 5 克,酱油 15 毫克,香油5 毫克,芝麻酱 5 克。

  制作:

  豇豆洗净,用开水焯熟。

  将焯熟的豇豆放入凉水中浸后拿出,切成段,装在盘中。

  在豇豆上面放入芝麻酱,酱油、盐及香油即可。

  胡椒羊肉汤

  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作:

  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

  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

  胃热湿阻型

  症状:表现为宝宝形体肥胖、宁食肥甘或消谷善饥、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在体壮的中青年中较为常见。

  症因:由于邪肝火犯胃,腐熟水谷机能亢进,故消谷善饥,生火津亏,大便秘结,亦就是肠胃功能亢进,消化吸收功能过于新陈代谢功能,从而造成营养过剩,形成脂肪堆积。

  食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

  五汁饮

  原料:梨汁30克,荸荠汁、藕汁各20克,麦冬汁10克,鲜芦根汁25克。

  制作: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

  鸡蛋炒马齿苋

  原料:马齿苋30克,鸡蛋250克,盐35克,料酒5克,花生油15克,味精2克,酱油3克。

  制作:

  先将马齿苋择去杂物,用温水泡10分钟,清水洗净,用刀切成段,备用。

  把鸡蛋打散,加入马齿苋调匀,加入盐、料酒、味精、酱油少许,调味。

  炒锅刷洗干净,下入花生油,烧热,将马齿苋和鸡蛋倒入锅内炒熟,趁热食用。

  猪肉炒苦瓜

  原料:苦瓜200克,猪里脊肉200克,葱未2克,姜片2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制作:

  苦瓜洗净切丝,里脊肉洗净切丝,用蛋清湿淀粉抓匀。

  锅置于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里脊丝翻炒至八成熟后取出。

  锅内放花生油,油热后放葱、姜末翻炒爆香;放入苦瓜翻炒二分钟,再将猪肉丝放入,加精盐、白糖合并翻炒,最后放味精少许出锅。

  气滞血瘀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症因:少动,气血滞涩,代谢缓慢,体内脂肪堆积。

  食疗原则: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凉拌佛手

  原料:佛手瓜300克,柿子椒30克,青椒20克,酱油10克,白砂糖15克,味精2克。

  制作:

  佛手瓜洗净、切丝。

  将佛手瓜丝放入沸水中焯烫,捞起备用。

  在容器中放入酱油、白糖、味精与佛手瓜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蒜泥茄子

  原料:茄子750克,大蒜1头,酱油1汤匙,香油1茶匙,盐、味精适量。

  制作:

  将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块,放入蒸锅蒸大约15分钟,放盘中晾凉待用。

  大蒜剥皮,剁成茸,放入碗中,加入酱油、香油、盐、味精拌匀。

  将调味汁倒在茄子上即可。

  小儿肥胖按摩方法

      1.调五脏     一手托小儿手腕,另一手拇指依次推脾经穴、肝经穴、心经穴、肺经穴、肾经穴100次,并揉捻五指末节3~5遍。

    2.补脾经,不肺经     旋推拇指、无名指指腹各100次。

    3.运内八卦,推三关、六腑     以掌心为圆心,运内八卦100次。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腕横纹向肘横纹,推前臂桡侧100次。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向腕推前臂尺侧100次。

    4.开璇玑,摩腹,揉天枢     以单掌从心窝向下,直推至耻骨,共10次。以双手全掌,沿着患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交替摩动10~20次。以右手大拇指、中指顺时针揉双侧天枢穴100次。

  5.拿捏腹部     以双手的大拇指,食、中指,稍用力同时提拿脐上、脐下部位的肌肉组织,拿起时可加捻压动作,放下时动作应缓慢,反复操作10~20次。

  6.揉足三里、丰隆、合谷     按揉足三里,点按丰隆穴、合谷穴各1~3分钟,并按揉四肢部肌肉,操作10分钟。

  7.拿肩并,拍脊     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10次。以全掌沿脊柱两侧从上向下拍击,反复操作10~15遍。按揉睥俞、胃俞各50次。

  8.推下七节骨,横擦腰骶部 从腰椎向骶尾椎方向推下七节骨50次,并以全掌横擦腰骶部100次,以透热为度。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盛夏防暑莫贪凉小儿体稚要护阳

   
  一、孩子要少吃冷饮

  在酷热夏日,冷饮确有防暑降温的作用,能够提供一些热量,但凡事都有个度,冷饮吃多了,就会问题了。

  多吃冷饮会伤害孩子娇弱的脾胃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各脏器发育不完全,脾胃比较娇嫩,过食寒凉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造成脾胃虚弱、寒凝气滞,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现呕吐、腹泻、甚至出现厌食、乏力、记忆力减退、发育迟缓等。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冰镇啤酒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以防止阳气受损。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肉类食物,红枣、枸杞、当归等。

  猛吃冷饮会伤害孩子娇弱的肺脏

  电视广告常常会误导家长和孩子。有一则广告播放的是:一个球星或者歌星,大汗淋漓,一头撞破冰,然后痛饮冰镇的饮料。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夏天, 给从地里干活回来的大牲口(指马、牛、骡子等)喝水,要往水槽里撒几把碎秸秆或碎草,目的就是要让牲口喝慢一些,不然就“炸了肺”。因为喉管、食管、胃急剧收缩,就会出现胃部痉挛、绞痛,胸部、心肺很快会感到不适。肺是通天水道,肺要是不能正常运转,表面好像是肠胃受凉受到了损害,而其实是肺受伤了。

  牲口都讲究,何况是人。白大夫2008年秋天,诊治过一个男孩的哮喘病,发病的起因是在奥运期间,观看比赛时,喝了冰镇的冷饮,哮喘就马上发作了。这就是阴冷引起的,根子是肾阳不足,受寒了,从而表现在肺和呼吸上。白大夫说,其实这些冰冷的水喝入胃里,身体的反应是来抵御这个“寒冷”,而不是将暑热通达皮表,不能真的解渴。解热。这种透心凉的感觉,有时候会将热冰伏在脏腑里,有害无益。所以,夏季可以适量的吃点西瓜(天然白虎汤)、喝点绿豆汤,适量喝一些温茶,尽量少吃冷饮或者不吃。

  夏天食姜能帮助宝宝通达阳气

  姜,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夏季,借生姜辛温,周身毛窍通达,排泄体内寒邪,洁净肌体,透出自然的体香。为什么讲生姜可以通神明呢?姜可以温中,这个中,不光指脾胃,而是把心口下面到肚脐之间任脉和冲脉也畅通了,人体就会自觉神清气爽。

  东南亚的一位朋友曾做了一道菜“炸姜片”。把大块的生姜,切成薄片过油,金黄焦脆,吃起来真是津津有味。据说,当地华人,产妇坐月子,要吃几公斤生姜炸的姜片。姜,味辛,能温中回阳。一般我们可以在早饭嚼服几片生姜,简单易行。晨间,妈妈可以给宝宝和家人食用适量的生姜。大人可以食用生姜三片,宝宝可以食用生姜一两片,可直接食用,咀嚼、体味生姜辛辣的甘美,如果宝宝不能适应生姜的辛辣,也可以滴入陈醋、麻油少许,又多一番滋味,或者用姜红糖隔三差五帮宝宝冲一杯热饮。近年,市场有姜茶出售,或晨间或午后,饮半杯姜茶,也算是夏季上好的饮料。

  二、保暖避寒,谨防冷气病

  有些妈妈害怕宝宝长痱子,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但过于贪凉,寒凉之气就会从人体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入侵。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儿童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和调节的功能还不健全,而且儿童一般位于最凉的低层,在有冷气的室内,离地面越近温度越低,儿童最容易受凉。所以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有冷气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儿童尤其注意腹部的保暖。

  三、起居养护要得宜

  适当运动、晒太阳

  白大夫认为,酷暑难耐,难耐的过程就是个通的过程,与坐禅相似,虽然非常痛苦,但这样可以提高人的身心素质。针对现在人们总是贪吃冷饮、进冷气室等,白大夫认为,其实,这些只是一时舒服,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挺大的,从而提出要适当避暑。因为夏天阳气最旺,白大夫建议要陪着孩子适当地到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吸收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从而养护阳气。不要怕热、怕阳光,要适当晒晒太阳。但是也要避免运动过度而大量出汗,从而损伤阳气。

  保证良好的睡眠

  经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很多妈妈喜欢熬夜,导致宝宝也跟着熬夜,长久熬夜或玩通宵者,当睡不睡阳气不藏,必然会损伤阳气。所以,夏天时妈妈尽量保证宝宝的良好睡眠,最好晚上11时前入睡,次日早晨6、7时起床。

  四、治疗疾病,妈妈们不要急于选择抗生素

  抗生素是从寒凉植物中萃取出的,对治疗一些实热症效果显著。抗生素按中医的性味分析,大多属苦寒,而且多通过静脉直接进入人体,用得对症、适量,可以化解体内的热邪,多用、乱用则易攻伐人体的阳气。

  很多妈妈一看宝宝患炎症,动辄就给宝宝吃抗生素或输液,此类治疗当时或有效果,但有太多的阳气损伤病例而不为人知。一些中医大夫也很容易也不去辩治治疗而随波逐流,一遇炎症、一见苔黄、一听口渴,立予苦寒之品清热消炎,医者自得,病家乐意。可惜人身那一线生阳,损之又损。白大夫说,曾经遇到一个在医院查出黄疸、胆囊管闭锁的六个月宝宝,宝宝用了很多的寒凉的药物,非常严重,这就是很明显的药毒。

  治疗宝宝的疾病,白大夫认为,培固宝宝的元气才是根本。如果宝宝以前用抗生素过多,现在可以适量做一下艾灸或者给宝宝用艾草泡澡,既消毒保健,又能培护宝宝的阳气。小儿娇嫩,妈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做艾灸,每天灸15分钟,配合揉腹45分钟。还可以在脚心涌泉、手心劳宫,都可以给幼儿轻灸,灸三五分钟作为日常保健。

  五、宝宝养阳,父母的阳光情绪很重要

  《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所以心态柔和、宁静致远亦为扶阳的保养法。很多妈妈认为,从出生到5、6岁,父母不要只管孩子吃、喝就好了,可是中医认为人的精气神是一体的,父母的心理和行动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如果父母或带宝宝的爷爷奶奶很大度、很宽容,那么这就是“阳”的东西,是利于宝宝的成长生发的。如果爸爸妈妈自私、狭隘、保守,这就属于“阴”的东西,这就会抑制孩子的生机。

  妈妈和宝宝都能用的固阳妙招

  按摩涌泉穴,振奋一身阳气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人体重要穴位——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顾名思义,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白大夫建议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按摩涌泉穴15分钟左右,对健康都大有裨益。

  走路壮阳

  走路的确也可壮阳,实际上,走路和足浴的保健功效,主要是通过涌泉穴起作用。路况不需特别讲究,也不必非要挑鹅卵石路,一般的路面即可,每天走半个小时的路,也可以固护阳气。

  艾灸关元,阳气通达心胸

  关元,在肚脐正下方3寸。三寸,大约等于自身四个手指宽。灸法,有艾条温和灸,手拿艾条在关元悬灸;有艾盒固定在关元用灸;或用姜片钻许多小孔,上面放艾绒隔姜灸。心包经和小肠经的经气在胸腹是汇集在膻中和关元,通过它们,可以直接影响心神、心气,心中打开两扇门,人体会顿觉敞亮。当艾的热力透入关元,慢慢人体的腰部、腹部温热,能上达心胸、头脑,下到下肢、脚心。用艾之时,从手心、脚心会有寒邪排除。此时,你会真切体会到深藏体内寒邪的冰凉和粘腻,体会阳气透达心胸的敞亮和愉悦。

  Tips:应该如何吃冷饮孩子解馋又不伤脾胃

  儿科专家们提醒父母们,应给孩子“辨‘证’吃冷饮”。

  一辨季节:在一年四季当中,夏季可以吃一些,其他季节少吃甚至不吃;二辨天气:尽管夏季炎热,但是夏天里并非每天都很热,也有刮风下雨、阴冷凉快的时候,,所以,天热的时候可吃点,不热的时候就尽量不吃;三辨年龄:孩子年龄越小,脾胃越娇嫩,承受寒凉的能力越弱。所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大小确定一个较适宜的量和频率;四辨体质:身体强健的可以吃点,身体虚弱的就要控制甚至远离冷饮;五辨性别:比较起来,在吃冷饮方面,女孩子比男孩子应该更有节制。因为女孩子有一个月经的问题,过食寒凉,可致寒凝气滞、血瘀腹痛、闭经等;六辨疾病:平时容易感冒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孩子应禁食寒凉。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意思是说,身体受寒、过食寒凉会伤及肺脏。从临床上看, 因食生冷而致咳嗽加重、缠绵难愈的例子比比皆是。脾胃虚弱、面黄肌瘦或患有厌食症、消化不良、经常腹痛( 肠痉挛) 的儿童,也应禁食寒凉,以免加重病情;七辨冷饮品质:应吃含乳分多一点、水分少一点的冷饮,以降低“冰凉”度;八辨冷饮的量:一次食用冰激凌以不超过1 0 0 克为宜,超过10 0 克时,家长最好监督孩子分几次吃,以免伤了脾胃。

  Tips:寒邪也会影响心神

  寒邪,侵袭肌体,无形中伤及心神,却为之忽略。英国科学家戴维·温格特2000年发现,神经元细胞除集中在大脑外,还大量汇聚在肠胃,称之为第二大脑。伤了肠胃,就影响了神明,也丢掉了愉悦的心情。

    《摄生消息论》说:“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现代人,星月之下露卧的机会不多。暑热中,身体自我调节,毛孔开放,汗液疏泄,熟睡之时,或空调温度太低,或电扇大吹,都易贼风外袭。

    《素问·四季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段话的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4招助改善夏季宝宝食欲不振

     宝宝在夏季往往食欲不振、厌食或食量减少,这是因为机体为了调节体温,较多血液流向体表,内脏器官供应相对减少,以致影响胃酸分泌,导致消化功能降低;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大量饮水,使胃液被冲淡,以至于食欲大减。这些多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不过,妈妈们仍要注意观察宝宝,宝宝身体不舒服、口腔疾病、缺乏微量元素等也会导致食欲不振。如果宝宝长期胃口不佳,妈妈们就该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了。 

       以下四个方法妈妈要牢记:

  1、夏季要想让宝宝胃口大开,医生指出,首先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抑制丘脑的进食中枢,使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明显减少。

  2、妈妈们要学会有技巧地让宝宝进食,不要强迫宝宝。孩子有时吃得多些,有时吃得少一点,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或者硬要他吃完这份饭菜。有时硬塞反而引起恶心、呕吐。有的甚至产生反感、拒食,日久形成厌食。

  3、让宝宝按时吃饭,有助于消化道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经常变换烹调方法,可以提高孩子进食的兴趣,从而改善食欲。

  4、餐后给宝宝做上几分钟的肠胃按摩,不仅能促进食物消化,也能帮助孩子摆脱厌食的困扰。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防治小儿鼻炎我教你

  张大夫认为,小儿鼻炎病标在上,病本在下,是由于肝胆二经之热郁于脑而引发的常见病症。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多由阳明胃经湿热郁积引起,另一为内伤积热而成,多见于肝胆二经不协调,导致在肝经受病后,人体元阳受损,外寒内热蓄积。所以,预防小儿鼻炎,妈妈们一定要知其发生病变的原因,才能防患于未然。

  小儿鼻炎的常见原因

  喂养食物不当会蓄积内热  导致小儿鼻炎


  张大夫认为,现在很多小儿鼻病是因为母亲给宝宝补充过量的营养,而导致脾胃痰浊瘀阻,肝经湿热,上行头脑,蓄积而成。孩子目前普遍存在矿物质的摄入、粗粮摄入不足的情况,而粮食吃得过于精细,则很容易产生湿热。营养品、甜食代谢产生的热量太高,加之小儿营养摄入过早过多,乳积或辅食添加不当,这些情况加上小儿本身脏腑精气相对较弱的生理特点,就很容易导致蓄积内热或者阳明实热的病症。

  情绪宣泄失利  容易导致肺气不宣变生热毒

  除饮食所伤外,张大夫强调,小儿鼻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绪。情绪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

  小儿哭闹即是一种情绪宣泄。肺气通鼻,气为阳,头为诸阳之汇,所有阳气上于头面,如果肺窍不通,时间久了会导致肺气不宣利,加上如果这时候,宝宝偶受外界的风寒邪气,就会形成疫疠之气入于头脑,停滞于鼻间。如此,则气不宣利,结聚不通,于热毒结而变生,在此基础上会化生多种鼻病(如鼻漏、鼻渊、鼻疮等)。所以,小儿哭闹时不要怕惯坏宝宝而置之不理,时间久了,宝宝容易有罹患鼻炎的隐患。

  另外,小儿受惊吓,也会导致肝胆经湿热郁结,甚至有的孩子受惊而导致高烧,临床上这些病较多见,时间久了后可导致小儿元阴、元阳亏损,从而变生鼻病。

  喂养姿势不当容易引发宝宝过敏性鼻炎

  还有一些宝宝患鼻炎是由于喂奶的姿势不当造成的。现在提倡45度斜角喂奶,一般的解释是宝宝胃的贲门部分比较松弛,没有锁闭能力,会造成漾奶、吐奶。张大夫认为,呛奶也会引起鼻炎。小儿的后槽牙部位凹陷,有时起到缓流作用,所有的奶和水不是直接下胃腔,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喂奶几分钟了,有的宝宝还会吐出很多,甚至从耳朵里流出奶来,奶汁停附在鼻腔内壁上,而乳酸菌较多,并在此基础上发酵,引起局部刺激,继而引发过敏导致鼻炎。所以,喂完宝宝,一定要竖起来拍拍宝宝的背,让奶汁流下去。

  小儿鼻炎治疗原则:宜以辛凉之药为主

  张大夫认为,时下很多大夫治此病症多用苍耳子、辛夷之类的辛温之品,这明显与《黄帝内经》的经旨是相违背的。《黄帝内经》明言这个病多为阳明腑实或者肝胆湿热,肝胆湿热郁结上行博结于鼻窍而成。前贤经旨有云:明言为胆之移热,且不宜治以温药。

  张大夫认为,小儿鼻炎初期以外感邪气为主,早期多表现为过敏性鼻炎或者流清涕、打喷嚏,应投以解表药,且药宜辛凉而不宜辛温也,治法以辛凉解表为主。小儿鼻炎早期一般多在风关、气关有青紫,脉象上多洪而有力,这往往是由于脾胃积热引起,临床上大的方则是以石膏、知母适当加入薄荷、连翘、菊花等引经药为主。

  胆经之热则多因内伤积热引起。这样的孩子脉象一般弦而有力,治疗以清其肝胆之热为主,临床大部分以龙胆草、白芍这些药物为主,适当加入连翘、菊花、薄荷、藁本这些引经上行之药,宣肝胆二经淤积于肺之热,并在此基础上注意防止防止孩子反复感冒。

  医案1:阳明腑实证

  娜娜,女, 6岁。

  症状:流脓涕,嗅觉基本上是香臭不闻。头痛,严重的时候整个耳朵都受影响。西医诊断是鼻甲肥大,鼻粘膜充血特别厉害,而且辅有息肉。兼有阴虚,嗓子干痛,烦躁,体温有时会低烧,在37.8-37.9度之间,脉象弦而有力,兼有濡数,纳差,舍质暗,胃脘脾闷,苔薄黄腻,兼有便秘。临床辨证是阳明腑实证。

  方解:

  “久病从瘀论治”,方用张锡纯的清震汤加减。这里的脓涕是由于病程比较长,鼻炎的脓涕多因为肝胆二经、脾胃经的邪热移于肺,加上外界的风湿之气,趁虚克于脑户,居于鼻腔,由此而入血脉,博于津液,随着脓涕的化聚。但是不是说所有鼻涕稠就是病程长,有时在重感冒的时候,鼻涕也是黄稠的,这时候是病情要去的一个迹象。鼻炎发展严重的时候会腺样体增生,有的孩子晚上睡觉打呼噜,血氧低,而且记忆力差,一般用嘴呼吸,鼻腔容易燥热干痛。这种,一般都是阳明经有热。临床上用滋阴、清热、凉血、散瘀、通腑、泻热。清涕一般表明病位不长,多有外感风寒,病程浅,也容易治疗。

  医案2:过敏性鼻炎

  蓉蓉  女  5岁

  症状:因外寒中感,吐泻腹痛,胸憋头痛,每日清晨必连打数十个喷嚏,眼泪不绝,精神不振,身体渐衰,面色不华,三关青紫纹,纳差。经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求治诸医,效不甚理想,病无大进,遂来我处求治于愈。

  病机:临床综上诸症,均由外感风寒之邪气闭塞,气不宣畅,卫外功能减弱,加之年深日久,邪入血络博结瘀滞于头窍鼻咽之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方解:故方中用桃仁、红花、当归、生熟地、川芎 、赤白芍、枳壳、柴胡,调肝理气,化瘀行血,配以桔梗之升,引药上行,佐枳壳、柴胡、辛夷、苍耳子、麻黄、杏仁、苏子、天虫、连翘,行胸中头鼻瘀滞之闭塞,再用川、怀牛膝之降性,从下而循诸药合用,治疗积于头鼻清窍瘀阻闭塞之症。

  鼻为肺之窍,其病多始于肺气虚,复感外邪,或秽浊之气闭塞肺窍,致使肺气不宣,卫外功能减弱,而致临床诸如鼻塞、多泪、流涕、喷嚏、头痛等症。主要病机为外感风寒秽浊之气,壅闭肺窍,痰瘀互结,博滞于鼻间,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而愈。

  专家释疑: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分两类:常年发作者称常年性(或持续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也称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发作者称季节性 (或间歇性 )变态反应性鼻炎,也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常常突然发作,出现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进而造成恶心感、咳嗽,眼鼻痒、喉咙痒。这些过敏症状令宝宝极不舒服,感觉全身疲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张大夫强调,鼻炎早期不适合用激素。用激素只能让鼻腔粘膜的抗敏能力更弱。

  为什么过敏性鼻炎导致经常打喷嚏?

  过敏性鼻炎的鼻腔内膜和后穹窿部粘膜体表分泌一种类似于酶的物质,这种酶是增强免疫力的,患病时鼻粘膜分泌的酶处于疲乏状态,一有空气(即使空气纯度高,无过敏原,但温度低,空气冷)刺激,即可引起鼻腔内部的痉挛,引起剧烈喷嚏。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强。

  除了注意饮食和情绪外,还有注意什么?

  除了饮食和情绪的原因之外,空气污染,包括妈妈怀孕时的饮食起居和家里的小环境也是原因之一。现在居家都喜欢摆放鲜花,鲜花的香味一定不要有刺激性。淡淡香味的花儿家里可以摆放一些,像浓重香味的如夜来香之类的就不建议摆放,孕妇和宝宝的呼吸道各方面的薄膜都是很薄弱的,如麝香之类的气体都可以对宝宝的呼吸系统产生间接的影响。

  小儿鼻炎的防治小方法?

  小儿鼻炎多肝胆郁热,而现在的人多用辛燥的药居多。《黄帝内经》讲鼻气通天,鼻粘膜应该以润为主,而不是以辛燥以夺其水为主,辛燥药会把鼻腔粘膜的水分以非显性形式给蒸发掉。张大夫推荐了一个鼻腔保护的小方法:

  先做几个绵长的深呼吸,呼吸几次后,腹式呼吸的方法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两手夹住鼻子,用力往外顶气,顶到压力相当大的时候突然放松,鼻腔里会有很多东西喷出去,这个方法能将整个鼻腔粘膜清洗一遍。浑浑噩噩、头脑不清楚时,用这个方法也特别管用。


  治疗小儿鼻病的实用外治法推荐:

  早期鼻炎外治法:


  用龙脑香1.5克,用赤小豆30粒,甜瓜蒂14个,鸡爪黄连一枚,研成末,晚上入睡时用,取适量吹到鼻腔里,鼻子里会流很多清水,若病程不长,流一会儿之后,病去。如果病程不长不短,则需要多用几次,每次鼻腔会流出清水好几杯(小酒盅)。病亦能去。如果配以中药散剂内服,则效果更好。

  用此外治法饮食上要注意:忌煎炸烧烤腌制的食品,如鸡腿、烧烤和虾条、薯片、酸奶等。张大夫认为,太小的孩子不适合吃酸奶,酸奶里面的乳酸菌太多会导致泻肚子,有肠炎的孩子会勾起旧病。在治疗食积时,他也不强调使用酸奶、乳酸菌,认为其消食的方法会有可能使人体的自身系统形成依赖性。

  鼻炎严重时嗓子干痛,耳朵疼痒的食疗小方法:

  选用川贝适量,射干、牛蒡子、玄参、白果、木蝴蝶、藏青果,以1:1的比例研成细末,每次取适量。若兼肝经有寒,易受惊吓,脾气躁的宝宝,雪花梨则去核不去皮,放三四片生姜,七八粒花椒,1勺枇杷蜜,加适量的水,水沸后蒸15-20分钟,药渣去掉,吃梨喝汤。适合于一般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炎兼有息肉、咳嗽、咽痛的宝宝。

  鼻炎孩子呼吸上不来,体温高的刺络放血法:

  如果宝宝鼻炎发作,流脓鼻涕,早期兼有咽痛、嗓子痛、吃东西呛喝水呛,甚至呼吸困难时,可发现此类孩子的腿窝,即委中穴部位附近的一段静脉又粗又鼓,此时用三棱针在上面点刺放血,有时有暗褐色的瘀血流出,有时有紫黑色粘稠瘀血流出来,等颜色变成淡红色时,可以压迫止血。有的孩子有呼吸道疾病,嗓子哑、发烧时也可以用此法,当时就会好转开声,退烧,鼻腔也不燥痛了,这种刺络放血法可作为急症处理方法。

  鼻窍不利的食疗小方法:

  取用生白萝卜汁,生冬瓜汁、西瓜皮和西瓜瓤之间的白色瓜皮部分用1;1;1的比例搅汁服用,可避免鼻部干燥。

  鼻腔及四周溃疡外治法:

  有的人鼻腔有溃疡,很疼,甚至流黄水,中医上有很好的外治方法,将少量的鹿肉和艾粉,放在长年的瓦片上,瓦片底下用柴禾,鹿肉和明矾在瓦片上烤干,煅成淡黄色研成末;把血余炭(头发洗干净放到瓷器里,用火烧形成头发灰)研成末。以上两种粉末混合,取绿豆大小的量。用花椒水把鼻周围擦干净,把药吹到鼻腔上去,鼻表可用小棉签蘸上药末涂拭。一般三四次就好了。很多人涂四环素,效果都不好。

  腺样体增生,鼻息肉的外治法:

  可用白矾、老砂(硼砂的一种)的混合粉末吹至息肉上,息肉几次就掉了。现在很多人有鼻息肉会开刀或者穿刺,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人开刀前鼻子是胀痛、闷痛,开刀之后变成刺痛、干痛,时间久了有的人还会影响到视力。

  Tips:什么是小儿鼻炎?

  小儿鼻炎亦称鼻衄,多由热邪伤肺,风湿之气乘虚入于皮毛,侵于血脉,博于津液,遂致脓涕化聚,皆由肺气通鼻,而气为阻,诸阳不得上荣头面,其气不宣利,受风冷邪气,入于头脑,停滞于鼻间,气不宣利,结聚不通,瘀热毒结而变生诸种鼻病。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儿腿部问题大详解


  由于在妈妈的肚子里,宝宝的全身卷屈成球状,因此出生后腿型多半是弯弯的O型。而人体会有自动矫正的机制,因此2岁左右,腿型就会慢慢拉直,宝宝的腿型约到5岁左右才会变直,而定型大概要到8岁,因此,在5岁之前出现的问题腿型,妈妈都不用过分担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腿型异常,让妈妈们懂得明确分辨,及早发现宝宝腿型的问题。

  型腿 (又称膝内翻)

  所谓的O型腿,是指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宝宝的小腿通常较短胖,所以其骨弓的幅度会看起来更明显。而这种膝内翻的程度,在宝宝走路时会更觉得像O型腿。

  大部分刚出生的婴儿小腿都呈内弯(这与宝宝在子宫内的姿势有关),等到宝宝开始学站或走路时,O型腿的情况就更加明显,随后逐渐好转,到2岁左右时都会变直,这是“生理性O型腿”,是渐进式且对称性的弯曲,且弯曲角度不会过大。

  一般而言,O型腿依据其成因可分为下列几类:

  生理性O型腿

  不对称生长所导致O型腿

  代谢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

  骨骼发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

  大部分O型腿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不对称性生长、代谢异常或骨骼发育不良较为少见。

  若宝宝腿部弯曲的角度没有变大,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出现其他的问题,如七坐八爬比一般正常宝宝要落后许多,或是到了2岁走路还是常跌倒等现象,可能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是在粗大动作上的发展较为落后了。

  How to treat?

       “生理性O型腿”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 如果发现宝宝超过2岁仍有O型腿、突然两腿有不对称的弯曲,或弯曲的角度过大,甚至合并出现胸部肋骨隆起、骨骼异常疼痛等情况,就需要就医。 少部分有O型腿的宝宝是因为家族遗传的因素所致。如果爸爸妈妈自己本身的腿型就有点内八或O型腿的现象,若宝宝有出现类似的状况,属于正常状况,无需过于惊慌。 当然,若真的要知道宝宝的O型腿是否严重到需要治疗的程度,可以带至医院做一些检测,如利用X光检查他的膝盖角度弯曲的角度是否过大,否则只需持续观察即可。

  型腿 (又称膝外翻)

  所谓X型腿, 是指两下肢完全暴露并伸直,使处于中立位置,两膝关节的股骨内髁能靠拢,而两踝关节内踝仍有一定距离,整个腿型似”X”,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

  在骨骼发育的过程中,2岁以后的宝宝,膝部就开始往外翻,膝内部的骨头显得格外隆起,3~4岁时,这种X型腿会达到最明显的程度,站立时若膝盖靠着,脚就会合不拢,厉害的不仅跑起来难看,而且常会绊倒自己。这种情况在5~8岁会好转,随着成长而呈现如同成人略微向外弯曲的状态。

  大部分的X型腿是由于生理性原因,其他原因如外伤、代谢异常、骨骼发育不良、先天异常、脑性麻痹、脊椎发育不良等较少见。需要注意的是,X型腿是佝偻病的重要体征,它的出现多提示孩子严重缺钙。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骨骼发育不良,软骨不能很好的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弯曲变形。同时,一些不良的走路姿势也会造成X型腿的形成。所以,若要治疗X型腿,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骨畸形也会随之改善。

  医生Q&A

  了解宝宝的整体发展及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腿型异常及疾病,对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只是一个过渡期,重要的是,家长是否可以了解宝宝应有的发展及变化。

  Q: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以防止宝宝的腿型发生问题?

  A:注意正确的坐姿:一些正在学爬或是学走路的宝宝,可能会爬一爬就坐起来,宝宝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这时妈妈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但是最好能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建议盘膝而坐。

  尽量避免趴睡:虽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证明会对宝宝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宝宝趴睡时,会让宝宝的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长时间下来,也可能影响他的腿型。

  Q:宝宝已经O型腿了怎么办?

  A:稍微改变一下站立姿态,便可运用腿部肌肉不同的部位,这是下蹲运动的最大特点。下蹲时膝盖和大腿靠拢,对于矫正O型腿很有效。尽可能的下腰深蹲效果会更好。可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进行矫正。

  直立,两脚并拢,两手扶膝做两膝向正前方的下蹲起立运动,做20~30次。

  弯腰,两手扶膝做向左的和向右的绕环运动,做20~30次。

  两脚开立稍大,弯腰,两手扶膝做两膝向内相靠停耗练习,每次停耗10秒钟,做5~10次。

  两脚平行站立。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再以脚尖为轴,做脚跟外展和内旋运动,各做20~30次。

  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做15~20次。

  

让宝宝远离“小儿肥胖”


  溯因

  小儿肥胖在医院临床也越来越多见,我们走访了一些医院,采访了一些妈妈,妈妈们对自己宝宝患上了小儿肥胖都开始积极的反思和追因了!让我们来看看妈妈们的说法……

      Q :您觉得云云现在得了小儿肥胖,原因是什么?

  云云妈妈A:云云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还挺好的,自从爷爷奶奶来了之后,越吃越胖,长成了现在的小胖墩。他们总以为多吃营养好,好吃的使劲往云云小嘴里面喂,我们说不能这样,老人家都不肯相信,奶奶说:“没事的,这才吃了多少啊,明明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肉。” 爷爷说:“胖点没啥,胖又不是病,小孩子有胃口就要多吃点肉,吃肉才有营养嘛。”多说几句就成了家庭矛盾了。一年下来,6岁的明明由20公斤增至32公斤。我们也后悔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Q :您觉得贝贝现在得了小儿肥胖,原因是什么?

  贝贝妈妈A: 贝贝奶奶非常宠爱贝贝,经常用巧克力、冰激淋这样的东西来让贝贝听话。每次我让贝贝背背唐诗,帮我做点小事情锻炼一下的时候,奶奶总是用巧克力来诱惑贝贝。本来贝贝是很愿意帮我做点小事情,会很开心的,可是,在奶奶的带动下,贝贝开始讲条件了。比方说,我会去催促她:“快点背唐诗,背完了,妈妈带你去散步。”“妈妈,动画片就要开始了。”贝贝撅着嘴巴说道。本来我要给贝贝讲道理的,可是奶奶却不紧不慢的摇着蒲扇说:“贝贝,唐诗背完,奶奶给你巧克力吃,放动画片看。”这样,贝贝的散步时间就变成了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着巧克力,奶奶在旁边为其摇着蒲扇。后来我也觉得,好像交换食物比我讲道理费尽唇舌要灵,很好用,所以,也用奶奶的办法,谁知道,贝贝变成了一个小胖墩不说,现在胃口越来越大,条件也越来越多了。哎……

       Q  :您觉得奇奇现在得了小儿肥胖,原因是什么?

  奇奇妈妈A:奇奇一直长得细细弱弱的。邻居都说奇奇苗条,不会长胖,因为我和她爸爸都不胖。所以我们对奇奇的饮食也不太在意,他爱吃什么,我们觉得多吃两口没有关系,汉堡鸡腿,吃两个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和她爸爸都瘦,大概奇奇也不会特别胖吧。谁知道,一年后,奇奇的体重飙升到让我们发愁,都不能停下来。现在我也很后悔。

  观点

  小儿肥胖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走访了多位专家,专家如是说……

       专家1:“小儿肥胖”  妈妈须警惕

  很多妈妈认为,孩子活蹦乱跳的,能吃能喝,根本不需要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孩子营养不够,才是大问题。其实如果妈妈对小儿肥胖认识不足,便会造成更多的疾病隐患,比如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性早熟等等。

  很多妈妈庆幸自己家的宝宝体重正常,觉得小儿肥胖离他们很遥远。拥有瘦弱小儿的家长更是觉得高枕无忧。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可能导致宝宝在短时期内体重增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小儿的肥胖是随年龄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的,因为,随着小孩生理功能的完善,小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比以前要好。此时,容易造成营养富集,乃至营养过剩而发生肥胖。

  小儿肥胖正在逐渐侵蚀着宝宝的健康,它就像埋伏在宝宝身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在一定的时候就会引爆。只是小儿肥胖的病程非常有特点,极其具有麻痹性。妈妈们一定要警惕,小儿肥胖的前期是超重阶段,这一阶段指小儿的体重与同龄同身高的小孩的平均体重相比,超出不到20%。孩子在超重阶段显得非常隐匿,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我们姑且将它理解为肥胖症的“潜伏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爸爸妈妈忽略了其潜在危险的存在,甚至发展到肥胖阶段,还不以为然呢。

  专家2:不良生活习惯渐渐成为小儿肥胖的“元凶”

  很多妈妈用美食甜点诱惑孩子或者与孩子交换,或者奖励孩子。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妞妞奶奶对妞妞的迎合顺从,让妞妞过多食用巧克力等甜食,极大危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正是这些,加速了小儿肥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到双休日,有的妈妈就给孩子许愿:“上完兴趣班,就带你出去吃麦当劳。”这种“口福”的奖励,使孩子的胃口越调越高,嘴巴也越吃越刁,吃厌了主食吃副食,吃腻了中餐吃洋餐,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更是助长了小儿肥胖的发生。从饮食习惯来看,高热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逐渐成为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儿童中,尤其在大城市,近3成的学龄儿童几乎每周都会吃一次西式快餐,其中炸鸡、汉堡、可乐等热量、油脂高的食物是他们的最爱。

  此外,由于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通常家长为了尊重孩子的口味,总是依孩子的口味烹饪,放任孩子吃自己爱吃的食物。但是孩子缺少营养意识,总是想吃就吃、喜欢吃什么就使劲吃,导致营养失衡,并且胃口越来越大,体型也越来越胖。

  中医认为,小儿肥胖的发生与饮食不节,不喜欢运动,造成痰湿内蕴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造成孩子脾胃消化功能虚弱,脾胃受损,脾不散精,或脾肾不足,水道不利,变生膏脂痰湿,郁积体内而成肥胖。

  实践之预防篇

  预防一:合理控制饮食  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避免损伤宝宝脾胃

       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膳食结构,少给孩子吃肥甘油腻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妈妈在家做饭,尽量清淡,保存食物原有的清香和甘甜,不要多放调味料,不要多用油,养成一个良好的家庭饮食习惯,给宝宝一个健康脾胃,是宝宝身体健康基础。妈妈少带孩子外出就餐,如果外出就餐尽量不要选择洋快餐,控制孩子吃零食的数量,不要总认为多吃一两口没有关系。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对预防肥胖具有重要作用。妈妈们应该尽量让小孩做到:避免晚餐吃得过晚、过饱;改变餐间吃零食和吃夜宵的习惯;坚持少食多餐;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培养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有研究称,限制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将减少他们肥胖的可能性。有人指出,电视不仅影响儿童吃什么,而且影响他们吃多少和在哪里吃。因此,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可以减少儿童饮食过量的机会。

  中医认为,孩子吃饭要注意力集中,专心的吃法。这样所有的气血会集中到脾胃来帮助脾胃的运化。现在许多孩子都有边看电视边吃东西的习惯,这样一心二用,气血就会有一部分分散到大脑,而集中到脾胃的气血就会不足,从而影响孩子脾胃的运化能力,造成肥胖。另外一方面,看电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宝宝就会囫囵吞枣,无法做到细嚼慢咽,再加上宝宝的脾胃本来就比较柔弱,当然也会影响宝宝的脾胃运化了。

  预防二:作息规律  适当运动  帮助脾胃的健运

       运动之所以具有减肥的效果,是因为脾主四肢,反过来,四肢经常运动,也会帮助脾胃的运化功能。另外,运动还能有帮助打通心包经的作用。运动需要消耗人体的能量,大量的体力消耗会使人产生疲倦感,进而增加睡眠的时间,改善睡眠的品质,增加了人体造血的时间,血气水平因而提高。精微物质转化成为血气,多余的脂肪自然就得到释放。

  妈妈在陪宝宝运动时,要尽量陪伴宝宝一起游戏,运动不能过于激烈,时间可以长一些,以消耗多余的能量。妈妈和宝宝经常做一些亲子游戏,既能增加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感情,也能帮助宝宝在运动中增加脾胃运化的能力,让宝宝充分吸收食物的营养而不至于造成肥胖。

  妈妈自己也要和宝宝一起建立良好规律的作息时间。因为妈妈的作息时间规律了,宝宝的作息时间才有可能规律,如每天要早起晚睡,清晨要跑步、做操,多参加家务劳动,少睡觉、少看电视等。妈妈一定要严于自律。

  预防三:拥有良好的心情  能够让宝宝气机顺畅保持良好的代谢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哭闹的宝宝会呕吐出食物,怒、喜、忧、思、悲、恐、惊,中医称之为“七情”,《黄帝内经》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任何一种情志的异常会造成气血在体内的紊乱,从而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因为气血运行的紊乱则不能正常输送营养精微物质,造成精微物质的堆积,从而造成肥胖。因此,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也能起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绪抑郁,会使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小,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积。

  让宝宝气机通畅是预防小胖墩出现的另外一个方法。据相关资料显示,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家庭关系不和睦、溺爱孩子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所以,妈妈们一定得让宝宝多参与社交,培养广泛的兴趣,解除宝宝的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紧张情绪,让宝宝气机通畅。所以,让宝宝气机通畅是预防小胖墩出现的另外一个方法。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及时疏导宝宝的情绪。宝宝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就不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了。

  Tips:小儿脾常不足,如果不注意饮食的食量很容易造成小儿肥胖胃的运化不足胃是人体的受纳器官,脾是人体的运化器官,运化包含“运”和“化”两层含义。“化”是将胃肠中的饮食化成营养精微物质。“运”是将这些营养精微运输到全身各处,成为人体的气血。

  中医有个名词叫做“胃强脾弱”,其含义就是能吃而不能消化。不能被消化的这部分物质就不能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转化人体的气血被身体使用,但又无法完全正常排泄出体外,就会逐步占据我们身体的空间,大多表现为赘肉,占据正常肌肉的位置,并生成痰浊和瘀血,占据新鲜气血的空间,使人体的气血能量无法正常生成,这样会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的问题。

  实践之对策篇

  中医对小儿肥胖有着独特的认识,并能针对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用不同手段来应对儿童肥胖症。

  对策一:中药疗法

  众所周知,汤药是中草药最普遍的剂型。俗话说,“草根树皮治大病”,中药治疗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效。中医的灵魂是“辩证论治”。

  和胃消脂法能消除脂垢 健运宝宝的脾胃

  和胃消脂法主要是针对肥胖的起因入手,来治疗小儿肥胖。一般来说,宝宝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所以一般及早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效果就非常明显。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场所售的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都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宽胸化痰法可以和中理气  改善宝宝脾胃的运化功能

      宽胸化痰从改善脏腑功能入手,来治疗小儿肥胖。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常用药物如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是化痰湿的主要方剂。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以防不时之需。

  Tips:改善脾胃功能消除脂肪的小验方

  很多中医在临床上推荐了一个验方是:枸杞20克,山楂15克,沸水泡服,每日2次,15天为一个疗程,连用四个疗程,此方具有消除脂肪,改善脾胃功能的作用,临床效果非常好。

  对策二:按摩疗法

  在经络研究中,发现经络是人体血管系统外的另外一个体液流场,这个体液流场负责将营养运送到细胞周围供细胞吸收,同时也将细胞所产生的垃圾带走。因此,经络不通是垃圾堆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按摩法在小儿肥胖的治疗中就有如“扫地”,过度的脂肪是人体中的垃圾,用“手”这个“扫帚”在体表适当的扫动,从而清楚机体中的“垃圾”。妈妈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揉等手法在宝宝的肥胖部位进行“清扫”,从而达到祛除膏脂等体内垃圾的目的。

  推荐一种家庭常用的腹部按摩减肥法,妈妈可以为宝宝每天进行,具体方法是:

  1 宝宝取仰卧位。

  2 妈妈以双手全掌着力于脐部,由内向外顺时针团摩腹部3至5分钟,按摩后,局部有温热感。

  3 妈妈用两手拇指与余四指指腹相对合,从上腹部至下腹部将腹肌提起,轻轻揉捏3~5分钟。

  4 妈妈右手四指并拢,用指端置于宝宝脐部,适当用力下压,左右各旋转揉动10次;再用四指向下点按至中极穴。

  5 宝宝一手拇指端点揉上脘、中脘、下脘及天枢、关元、气海诸穴,点压时左右各揉转10圈。

  6 宝宝右手掌面置于右肋下缘,斜下推到左下腹的归来穴、气冲穴,然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进行,反复推摩3~5分钟,推摩用力适中。

  Tips:按摩减肥须知

  1,按摩减肥法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中断;

  2,饭后1小时内不要按摩;过度饥饿,过度疲劳时禁做按摩;,按摩的同时,应该鼓励宝宝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加强锻炼,可增加减肥效果。

  对策三:食疗的方法

  饮食疗法是在中医比较提倡的治疗方法。减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妈妈注意了以下的原则就能帮助宝宝轻松减肥。

  食物选择要点:

  慎吃肉  进食重在补气血

  我们要选择那些既能快速增加气血又不会产生赘肉的食品,也就是健脾养血的食品。比方说,山药、薏米、芡实,健脾养血,不可小视;还有牛肉、羊肉、大虾、海鱼、蛋类都可尽情享用,但是一定要限量。如果宝宝喜欢吃肉,也不必太过刻意限制,因为宝宝的身体急需肉里的营养来补充气血,但是,要注意摄入适量,并在饭后服一两粒“大山楂丸”,便可把肉食迅速消化,变成对身体有益的气血了。当气血补充足了,宝宝这种嗜好肉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但是,要注意,晚上一餐宝宝进食的数量一定要控制适度。

  蔬菜的选择重在利水通便

  妈妈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等。比方说,萝卜排气,冬瓜利水,大枣养血通便,这些都是减肥的佳品。像鲜萝卜生拌着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不吃伤害脾胃、寒凉滋腻的食品

  妈妈要少给宝宝吃猪肉、肥鸭、肉鸡、河鱼,并尽量不给宝宝吃糖果、糕饼等甜点,因为这些甜点过于甜腻,过食甜味则会让脾胃滋腻,运化不开。另外,“寒凉伤脾胃”,像冰镇寒凉的食品不要给宝宝吃。有些食品则因人而异,如牛奶不适宜腹胀的人、螃蟹不利于胃寒的人等。

  当宝宝在外面玩,非常饥饿的时候,不要用饼干和糖来解决问题。因为这时宝宝的身体需要的是气血,而不是糖。所以,妈妈在宝宝外出的时候给宝宝准备一些补气血的红枣、水果、牛肉、坚果等,比吃饼干和糖果对身体要好!

  山楂类食品是宝宝必带的健胃消食的小零嘴

  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食疗药物有和胃助消化的作用,减肥的效果较好,中医典籍对这些药物早有消除脂垢的记载。如果宝宝外出就餐有吃多了状况,妈妈可以经常带点山楂果、山楂糕、山楂包等,这些东西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

  Tips:减肥的食疗小方

  临床上我们通常推荐家长的一个饮食方:带皮冬瓜100克,粳米30克、薏苡仁30克。煮粥,每日1次。这里我要强调一点的是冬瓜皮具有利水去脂的作用,因此冬瓜一定要带皮同煮。

  儿童减肥食谱推荐

  虾米白菜

  原料:干虾米10克,白菜200克,植物油10克,酱油10克,食盐3克,味精少许。

  制法:先将干虾米用温水浸泡发好,再将白菜洗净,切成约3厘米的段。将油锅烧热,放入白菜炒至半熟,将发好的虾米、食盐、味精放入,稍加清水,盖上锅盖烧透即可。

  功效:虾米白菜具有补肾、利肠胃等功效,适合肥胖儿童经常食用。

  黄瓜拌肉丝

  原料:鲜嫩黄瓜750克,猪瘦肉100克,当归3克,白糖50克,醋30克,食盐2克,生姜10克,菜油50克。

  制法:黄瓜切段,生姜切丝,当归切片;猪肉用开水烫熟后切丝。在肉丝、黄瓜段里加入糖、醋、盐、姜丝拌匀;油锅烧至八成熟,放当归片,待浸出香味弃用当归,淋油拌匀即可。

  功效:具有滋阴润燥、清热利湿之功效,不仅帮助肥胖儿减肥,亦可红润肌肤。

  蜜饯山楂

  原料: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制法:先去除山楂的果柄及果核,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烂时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煎煮至熟透,收汁即可。待冷却后放入瓶内贮存备用,每日服数次。

  功效:能消除脂肪,并具有补虚、活血化瘀等功效,对肥胖病有一定疗效。

  对策四:刮痧减肥

  体内的水湿运化过程是肺、脾、肾三脏共同参与完成的,刮拭背部膀胱经的有关俞穴及膻中、中脘、关元、丰隆穴可健脾益肾,宣肺化痰,益气活血,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等功能,消除体内多余的水湿和脂肪,达到减肥效果。

  妈妈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在家中自行给宝宝经行刮痧减肥,在刮痧中可以选用的部位有: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脾俞、肾俞。

  胸腹部:任脉——膻中、中脘、关元。

  上肢:肺经——双侧孔最至列缺。大肠经——双侧曲池。

  下肢:胃经——双侧梁丘、足三里、丰隆。脾经—双侧三阴交。

  如果是局部的肥胖,比如说是小肚子肥胖,可以直接刮拭肥胖的局部,使按压力传导到皮下组织,促其被动运动,有利于加强新陈代谢,消除局部的水分和脂肪,达到减肥目的。

  Tips:刮痧须知

  妈妈需要注意,刮痧力度要适中,若按力大、刮拭时间长,必须涂刮痧润滑剂保护皮肤,每天刮1至2次。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坚持,绝对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正确食疗调理小儿厌食

 
    是什么导致小儿厌食?如何调理?妈妈们不妨看看本文。

  小儿厌食症是指宝宝(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小儿厌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暑湿当令,因脾阳易受困遏,可使症状加重。宝宝厌食的发生以饮食不节制、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有些家长不讲饮食科学,一味让孩子过食肥甘、黏腻食品或零食不断,冷饮过度,或进食不定时,生活没有规律,时间一长,损伤脾胃,形成厌食。还有少数孩子是由于疾病耗伤脾气,或伤及脾阴造成厌食。

  应当注意的是,如发现宝宝较长期食欲不振,应去医院仔细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才能诊为厌食症。缺锌也能导致味觉减退,食欲降低,形成厌食、偏食。如果是缺锌导致的厌食,适量的补锌可以改善宝宝厌食症状。

  小儿厌食中医分型

  由于病因不同,病程长短、体质强弱不同,中医上将宝宝厌食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类型。其中以脾失健运导致的厌食最为多见。

  脾失健运

  宝宝症状

  宝宝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嗳气、恶心、胸闷、大便不畅,若强迫进食或偶然多食则腹部胀满,苔白腻或微黄。

  症因 宝宝饮食没有规律;夏天湿热之邪侵袭,首犯脾胃;抵抗能力差,患病后,造成久病伤脾。脾胃受到损伤后,它的吸收运输营养的功能降低,导致食物留在胃部或是积在大肠,使宝宝感觉看到食物就反胃。

  食疗原理:以调脾助运为主。此类型主要是脾的运输功能受到限制,所以帮助脾恢复其“运”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运脾的食物相对来说比较多且性平,宝宝可以常常食用,特别是炎热的夏天,父母应该给宝宝多吃一些清淡且运脾的食物,如鸡内金、麦芽山药、扁豆、香菇、番茄、山楂都是比较适宜的健脾食物,可以经常食用。

  麦芽鸡内金粥

  原料:鸡内金6克,麦芽60克,粳米适量。

  制作:

  将鸡内金与麦芽一起放入锅内,加入粳米与适量水,熬煮成粥即可。

  健脾消食蛋羹

  原料: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4克,鸡内金6克,槟榔3克,鸡蛋1个。

  制作:

  1.将山药、麦芽、茯苓、山楂、莲子肉、鸡内金以及槟榔一起研成粉末;

       2.搅拌鸡蛋,取5克药粉末调匀,蒸熟,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每日1~2次。

  山药茯苓糕

  原料:茯苓30克,黄精20克,陈皮5克,鲜山药500克,白砂糖150克,盐5克。

  制作:

  1.山药洗净,去皮蒸熟,捣成细泥;

  2.黄精、茯苓烘干,研成粉末备用;

  3.陈皮洗净切丝;

  4.在锅内加水、糖、盐,用大火烧开,转小火熬化成糖水;.将山药泥、黄精粉、茯苓粉、陈皮丝依次倒入糖水中搅拌;.将制成的山药糊倒入糕饼模抹平,晾凉后切块,即可食用。

  温馨提醒: 以上每份含有5付健胃山药糕配料,每付适用于烹饪500克鲜山药。阴虚者慎用。

  脾胃气虚

  宝宝症状

  宝宝不思饮食,体型偏瘦为主,常伴有面色少华,精神不振,食少便多,大便如水易散、夹有未消化物,舌体胖,舌质淡,苔薄白。

  症因 这类宝宝通常偏瘦,因先天的脾胃的功能虚弱或长期生病,久病累及周围脏器的生长发育,导致脾胃的功能下降。

  食疗原理:以补脾益气为主。但宝宝的运化能力比较弱,过多的滋补会影响脾功能的恢复,所以在补脾的时候需要注意适度。只有恰当的补益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要选择补脾而不滋腻的食物,比如山药、粟米,鸡肉、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健脾为主,也有补益作用,但是不滋腻,过于滋腻的食物对宝宝的消化功能反而不利。

  胡萝卜炒瘦肉

  原料:胡萝卜250克,猪腿瘦肉100克,植物油、细盐、黄酒、香葱适量。

  制作:

     1.将胡萝卜洗净、切片;

  2.猪肉洗净、切片,用刀背将肉片拍松,加入细盐、黄酒适量拌匀,备用;

       3.大火烧红锅,不放油,待锅热后,倒入胡萝卜块干炒,炒约10~15分钟,至八成熟,装盘;

       4.起油锅,倒入3匙植物油,大火烧热后,倒入肉片,翻炒3分钟,加入胡萝卜、细盐、黄酒少许。待烧出酒香味时,加水焖煮约2分钟,再加水、焖煮,反复3~4次(每次加水2匙)。焖煮7~8分钟后,撒入葱花。装盘。

  温馨提醒:制作此方,忌用醋,因醋酸对胡萝卜素有破坏作用;新鲜胡萝卜先起红锅干炒,不放油、盐、水,可大大降低胡萝卜的特殊气味,食时可口。

  脾胃阴虚

  宝宝症状

  宝宝胃口不佳,食少,饮水多,常兼有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色黄,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

  症因 宝宝的体质天生是阴虚的,导致机体各脏器是阴虚为主;在热病之后,容易损伤了胃的阴分,导致出现胃阴虚;若宝宝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时间长了也会造成阴虚。

  食疗原理:养阴益胃为主。胃阴以养为主,如番茄、鸭梨、乌梅、银耳、百合等有养阴益胃作用。

  鸭梨粥

  原料:鸭梨1个,水250毫升,大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

  1.将鸭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薄片;

    2.将梨片放入砂锅,加水烧开;

  3.放入洗净的大米,熬至八成熟;

  4.加入冰糖,熬熟即可。

  鸡汤银耳

  原料:银耳12克,鲜莲子30克,鸡汤1500克,盐、味精、料酒等适量。

  制作:

  1.银耳泡涨;

  2.鸡汤入锅,加盐、料酒等烧开;

  3.加入银耳,用大火蒸,待银耳烧软、入味,加入鸡精即可。

  养护注意事项

      1.家长要按照科学进食原则来调节宝宝的饮食,这是防治宝宝厌食的重要方法。要纠正宝宝的偏食习惯,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在用餐前15分钟要让孩 子把活动逐渐停下来,以便专心进食。还要注意食物的烹调,如色、香、味要经常有变化,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促进食欲。 

      2.避免精神刺激,家长在吃饭时不要批评或责打孩子,以免影响小儿的食欲。

      3.生活有序,起居有常,定时进食。

      4.如果是疾病后出现厌食,要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作针对性治疗。如宝宝因长期厌食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及体征时,则需适当补充赖氨酸及维生素B1,以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

  

小儿肺炎如何医治

  小儿肺炎

  上期郭老给妈妈们介绍了感冒的“失治”“误治”容易导致肺炎, 那么,小儿肺炎该如何医治?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让郭老一一为我们揭晓。

  利尿:肺炎的排异趋势

  这就是:肺炎没有了向体表排异的趋势了,排异本能是可以由内向下,通过肠与泌尿排异的。肺组织的异物,可以由血循环在肾小球泌尿中排出体外。所以中医说:“肺为水之化源”。

  利尿是可以排除肺中异物的。

  麻杏石甘汤:利尿排异 将肺部病理物排出体外治疗肺炎的方剂是“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方”如下:

  麻黄10 克,杏仁20 克捣,生石膏30 克碎,甘草15 克,银花20 克,连翘20 克,牛蒡子20 克捣。

  以上七味药以水500 毫升,与麻黄分别浸10 分钟,先煮麻黄,煮沸去沫,入其余六味共煮30 分钟滤汁。剩余药渣再加入150 毫升水煮10 分钟,取汁。二次汁相合一碗。18 岁以上孩子将药汁分二次服。12 至17 岁孩子每次服药汁的三分之一,日二服。7 至12 岁每次四分之一,日二服。3 至6 岁每次服六分之一,日二服。

  方中麻黄与石膏同用是利尿的作用,肺组织中的病理物从小便排出,银花、连翘、牛蒡子是透表的排异药。透表不是发汗,也不是轻微发汗,有通活微循环的效用。麻、杏、石、甘佐以银、翘、牛蒡,有辅助麻黄、石膏肺组织利尿排异的功效。

  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1927年生,出身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四世祖承,6岁学医,40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70岁作《阴阳五行新解》,79岁著《本能论》。打成右派20多年,《伤寒六经求真》,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题写书名、签署出版。1989年受聘饶阳卫生学校讲授伤寒病杂论、医古文。2003年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2006年受聘浙江大学医院中医专家门诊。2008年任郭生白中医研究院院长职。著作《解密中医》、《阴阳五行新解》、《论中医的衰落与复兴》,同时应“神州民俗杂志社”撰写《家庭·健康》专栏。同年为《国际阴阳科学会》访问团在浙大演讲“东方智慧与中华医学”。著作《中医生命科学:本能系统论》、《认识中医》、《思考治未病》、《思考全民健康》等多篇论文。

  这个方剂治肺炎疗效是准确的。病情轻的,吃一两剂就会痊愈,重的不过服三四剂则痊愈。千万不要一听说肺炎便恐慌没主见了。一定不要在治疗上犯错误。

  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小心肺感染

  如果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很可能发生肺感染。肺感染比肺炎要严重得多,但不要怕。为什么不用怕呢?

  如果你的心与眼睛老是盯在病菌上、体温高度上、抗生素没什么作用上等等,当然就恐慌了。如果你知道人体有排异本能,我们会顺势利导把病菌排出去,就不会那么惊慌了。

  肺感染的直观表现有:体温高达39℃以上,不畏寒,大喘,咳嗽有泡沫稀痰;时有汗出热不退;不大便二三日,或一二日,大便形态有些硬;小便短赤。

  因为汗出不畏寒身热不退,这不是向体表排异的趋向。

  汗出多,体液丧失得多,所以大便一二日不下或三四日不下,小便短少,色赤。大、小便二个主要排异通路不畅,身体表面汗腺虽排汗,但只是调节过高的体温,排异本能没有向体表排异的趋势。气喘是因多痰而对氧的吸收困难。稀痰是肺组织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也是本能排异系统的排异活动。这个病势很明白:

  排异系统对肺组织的排异活动不向体表而是向里,向体表是通过用汗来排异,而向里当然是通过大小便来排异。所以我们要用通大便、利小便的方法把肺组织中的病理物质排出来,这样排异完成,排异反应结束,病就痊愈了。

  肺感染这个病的核心是排异。如果不知道排异,滥用退热的化学药,误用物理降温,或中医一味用寒凉药,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切记。

  肺感染用“栝娄汤”,治疗核心是通过大小便排异

  肺感染,原发病较少,多见于肺炎误治、流行性感冒误治,或原有气管炎的感冒后发生肺感染。肺感染的症状表现,根于发病前因,表现体温升高到39℃以上,汗出不畏寒,气喘,多稀痰,有泡沫,大便秘,小便短赤。用“栝娄汤”主治。

  栝娄汤方:栝娄50 克,杏仁炒 研20 克,桔梗20克,知母20 克,茯苓40 克,银花30 克,连翘30 克,牛蒡子30 克研,甘草13 克。

  以上九味药以水700 毫升浸泡20 分钟。水煮,沸后文火煮30 分钟,滤汁。药渣加水200 毫升再煮30分钟滤汁。两次煮好的药汁相混合。成年人温分二次服,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服。一周岁每服1/10,二至三周岁1.5/10,四至六周岁每服1/4,七至十周岁每服1/3,十一至十六周岁每服2/5,十七周岁以上每服1/2。以上都是早晚各一服,病重者可以每天早、午、晚各一服。

  服后,一日内大便一二次或二三次,一剂服下,体温降,二三剂体温正常。汗、喘可止。

  咳而多痰,再服“栝娄茯苓汤”:栝娄30 克,茯苓40 克,桔梗20 克,杏仁20 克,半夏20 克,陈皮20 克,生姜10 克切,甘草13 克”。

  以上八味药以水600 毫升煮沸,文火煮30 分钟,滤汁。渣再加水200 毫升煮30 分钟,取汁。两次汁相合。

  每服量如“栝娄汤”服法。

  “栝娄茯苓汤”的其他适用情况及服药

  禁忌

  如果肺炎后留下咳嗽、有痰;或感冒后,肺感染身热退去,别无全身症状,只留下咳嗽吐痰;都可以用“栝娄茯苓汤”治疗。

  另外一种情况:孩子感冒发烧,用物理方法退热,或用激素、抗生素治疗,留下咳嗽多痰不愈,也可用“栝娄茯苓汤”。服法都如上述“栝娄茯苓汤”法服用。

  无论是感冒、肺炎、肺感染后留下的咳嗽,服“栝娄茯苓汤”期间,切忌不要吃肉、吃咸、油炸等饭菜食品,又切忌呼吸冷风,如有所犯,必会加重。慎之,慎之!

  愿天下儿女与母亲无病无灾,一生幸福!

小儿多动症食疗方

  根据中医分型,宝宝多动症的原因可分为心脾两虚、痰火扰心、肾虚肝亢三种类型。

  心脾两虚

  宝宝症状

  深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动作行为杂乱无目的性,气短,神疲乏力,常自汗出,记忆力差,纳食不佳,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

  症因 心主神明,脾主思,小儿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脑失养,故神思涣散,多动不安,动作笨拙,情绪不稳,头晕健忘,思维缓慢;气血两虚,肌肤失养,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脾失健运则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象。

  食疗原理:补益心脾

  龙眼山药粥

  原料:龙眼肉15克,山药30克,大米100克。

  制作

  大米洗净。

  与山药、龙眼肉一起入锅,加水炖煮成粥。

  山药保存需知 新鲜山药跟空气中的氧或金属接触容易变成褐色,虽然不影响营养价值,但为了美观,切山药时最好用竹刀或塑料刀。没用完的生山药切口处容易氧化,可以先在酒中浸一下,然后用吹风机吹干,使切口愈合,再用餐巾纸包好,外围包几层报纸,放在阴性凉墙角处存放即可。

  痰火扰心

  宝宝症状

  多动难静,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胸中烦热,睡眠不安,胃口不佳,尿赤,口渴,大便燥结或稀薄而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化痰、清热。

  症因 小儿湿热内蕴,痰火内扰,心失所主,故神思涣散,多语哭闹,任性多动,易于激动;肝火偏旺,故夜寐不安,目赤口苦;痰热内蕴,则胸闷脘痞,喉间痰多,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

  食疗原理:补益养心

  桂圆莲子粥

  原料:桂圆肉30克,莲子30克,糯米30~60克,大枣10枚,白糖适量。

  制作

  先将莲子洗净,红枣去核,圆糯米洗净,浸泡在水中。

  莲子与圆糯米加600毫升的水,小火煮40分钟,加入桂圆肉、红枣再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莲子猪心粥

  原料:普通大米100克,猪心1个,莲子60克,圆肉10克,姜1小片,金钟菇少量。

  制作

  先将猪心切薄片,放入清水中浸漂,以去除血污;将大米、莲子、圆肉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将成粥时,放入金针菇、姜片煮5分钟,再放入猪心,煮约2分钟,调味供用。

  温馨提醒: 1.可以用粳米代替普通大米。 2.可加入太子参30克同煮(此时不放金针菇)

       肾虚肝亢

  宝宝症状

  手足多动,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无心烦热,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夜间多汗,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

  症因 小儿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神思涣散,烦躁多动,冲动任性,睡眠不安,遇事善忘;阴精不足,肌体失养则形体消瘦;虚热内蒸,耗津伤液,而见五心烦热,口干唇红,颧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脉弦细数为阴虚之象。

  食疗原理:滋肾平肝

  芹菜百合

  原料:芹菜 250克、鲜百合 1头

  制作

  芹菜摘去叶子,用水焯一下,破丝,切段。

  百合一瓣瓣剥开,除去百合老衣。

  炒锅放橄榄油烧至七成热,放入焯好的芹菜,略翻,放百合。

  待百合边缘变透明,加盐和鸡精,迅速翻炒至匀,淋少许香油,就可以出锅了。

  

小儿夜啼夜惊食疗

  小儿夜啼夜惊按中医分型可分为脾脏虚寒、心经积热、暴受惊恐以及脾虚肝旺四型,各有其产生的原因,在治疗时,以调理脏腑的寒热虚实、使脏气安和、血脉调匀为治疗原则。

  脾脏虚寒型

  宝宝症状

  宝宝入夜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兼面色皓白,怕冷,四肢不温,胃口不佳,大便稀薄,肠鸣,腹部胀气,喜温熨抚摩,口唇淡白。舌淡红,苔薄白。

  症因 脾脏虚寒是宝宝夜啼最常见的原因。多由于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寒伤中阳,凝滞气机,不通则痛。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之脏,阴盛则脾寒愈甚,寒滞气机,因此入夜腹中作痛。

  食疗原理:温阳散寒、健脾和胃。

  葱白粥

  原料:粳米100克,葱白100克,醋5克

  制作:

  1、葱白去外皮,洗净,切细。

  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

  3、在锅内加入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旺火烧沸,加入切好的葱白、醋,改小火熬煮成粥。

  山药蔬菜饼

  原料:山药150克,圆白菜30克,金针菇40克,故萝卜30克,豌豆苗40克,鸡蛋2个,奶粉10克,盐1/4茶匙,面粉1杯,水1杯制作:

  1、将圆白菜、金针菇、胡萝卜、豌豆苗洗净,切丝;将鸡蛋打散;山药去皮,入锅蒸软,压成泥备用。

  2、将面粉过筛,加水搅拌后加入山药泥拌匀。

  3、将山药泥面盖上湿布,在室温下静置1~2小时。

  4、将平底锅加热,放奶油,倒入山药泥面糊成饼状,在上面加上蔬菜丝、鸡蛋液及盐,待底部凝固后翻面,以小火煎至两面金黄。

  心经积热型

  宝宝症状

  宝宝入夜而啼,哭声洪亮,见灯尤甚,烦躁不宁,面红唇赤,大便干结,小便浑浊。舌尖红,苔薄黄。

  症因 由于妈妈在怀孕期间脾气急躁,或平时吃较多辛燥炙热食物、过服温热药物,蕴蓄之热遗于胎儿;出生后将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蒸,均令宝宝体内积热,心火上炎,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

  食疗原理:清心热、健脾胃。

  小麦大枣茶

  原料:绿茶1克,浮小麦200克,大枣30克,莲子25克,生甘草10克制作:

  1、浮小麦、大枣、莲子及生甘草加水,煎至浮小麦熟。

  2、加入绿茶

  百合莲子粥

  原料:新鲜百合60克,新鲜莲子50克,糯米适量,红糖少量制作:

  1、鲜百合摘开,洗净;莲子洗净;将两者浸泡15分钟。

  2、将莲肉与糯米加水煮至八分熟,加入百合。

  3、粥煮熟后加入红糖少许即可。

  4、买不到新鲜莲子与百合,可使用干百合与干莲子,浸泡时间要加长。 2、百合、莲子与糯米都要煮烂,使粥细腻软烂。

  暴受惊恐型

  宝宝症状

  主要症状有入夜而啼,啼声较尖,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舌苔正常,指纹青。

  症因 心藏神而主惊,小儿神气怯懦,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常致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因惊而啼。

  食疗原理:镇惊安神法。

  莲子猪心粥

  原料:粳米100克,猪心1个,莲子60克,圆肉10克,姜1片,金针菇少量,鸡精、盐、食用油少许制作:

  1、将猪心切薄片,放入清水浸漂去除血污。

  2、将粳米、莲子、圆肉放入开水锅中煮至快成粥时,放入金针菇、姜片煮5分钟,再放入猪心,煮约2分钟。

  3、调味食用。

  芦笋百合炒虾仁

  原料:虾仁250克,鲜百合1头,芦笋4根,蛋清一份,盐1/3小匙,料酒1匙,淀粉2小匙制作:

  1、虾仁去泥肠、洗净,沥干水分,用蛋清、盐、料酒、淀粉混合的拌虾料抓匀,腌制10分钟。

  2、芦笋削去根部老皮,洗净、焯烫后用冷水冲凉,切成3~4厘米长的段块。

  3、百合剥下、洗净备用。

  4、起锅,油至七八分热时,倒入拌好的虾仁,虾肉颜色发白时盛出,控油。

  5、锅中留少许底油,放入百合、芦笋,翻炒1分钟左右,放入盐、虾仁,炒片刻即可。

  脾虚肝旺型

  宝宝症状

  主要症状有入夜啼哭,哭声无力,烦躁叫扰,辗转不安,胃口不佳,肚腹膨大,面黄发稀,夜间睡时出汗,大便色清。舌质淡红,苔薄白。

  症因 宝宝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外感风寒就会影响到肺或导致脾虚而失去正常功能。

  食疗原理:清肝健脾。

  木耳山药

  原料:山药、黑木耳、青红柿子椒、花椒、大蒜、葱、干淀粉、盐、蚝油制作:

  1、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2、将山药裹上干淀粉,在油里炸至淡金黄色,捞出。

  3、将青红柿子椒切丝。

  4、在锅里稍微留一点油,煸香花椒、大蒜片,放入泡好的黑木耳,加水和蚝油、盐,待油滚后放入柿子椒丝,加一点水淀粉。

  5、放入山药,翻炒,装盘

  水果山药

  原料:山药500克,鸭梨、苹果、橘子、圣女果、猕猴桃等适量制作:

  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段,用沸水焯一下,捞出过凉置入碗内。

  2、将苹果、梨、猕猴桃等水果切小丁。

  3、起锅放入清水和冰糖,等冰糖化开后勾芡,放入水果丁、桂花酱翻炒片刻,倒入圣女果即可出锅。

  4、倒在山药上即可食用。

  

过敏及感染,皆可引发小儿荨麻疹


  潮湿、高温,皮肤科门诊的患者增多,其中不少是荨麻疹患儿。荨麻疹俗称“风团”,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小儿由于皮肤薄嫩,“风团”的红斑、水肿反应更明显,瘙痒感也更重。不少患儿多次复发,急得家长心烦意乱。


  过敏,是小儿荨麻疹主因


  小儿急性荨麻疹通常发病突然,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疹块;有的为环状,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约10分钟到几小时内消退。皮疹发生部位不定,多数患儿除皮肤奇痒外,没其他不适感。但少数患儿内脏受累,出现发烧、头疼、气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休克表现。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荨麻疹的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席丽艳教授表示,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复杂,药物、食物(食物添加剂)、吸入物、细菌或病毒感染、昆虫叮咬等都可能是荨麻疹的病因。与小儿荨麻疹有关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类:过敏及感染。


  A、过敏


  1、最多见的过敏原是食物。不同年龄阶段,引起荨麻疹的饮食种类不同——


  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有关。随着年龄增大,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其中鸡蛋、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而较大儿童的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更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药物也是引起小儿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退烧药等,无论内服、静脉或肌肉注射,均可诱发荨麻疹。


  3、各类植物(如花粉)、动物毛发皮屑及虫咬等因素也容易引起小儿荨麻疹。小孩常到室外玩耍,往往易被虫咬,或接触花粉、粉尘、螨及猫狗的皮毛,并因此引发荨麻疹。


  B、感染


  感染也是小儿荨麻疹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感染源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如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这些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小儿荨麻疹,护理很重要


  荨麻疹有急性、慢性之分,小儿荨麻疹多为急性荨麻疹,发作大多数是短暂性的,但也有的会持续反复发作,逐渐由急性荨麻疹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持续复发超过六周)。对于这类患儿,应积极治疗。


  治疗首先要查明过敏原(主要通过小儿血清过敏原测试)或感染原因,积极避免过敏原或消除感染。抗过敏治疗一般为口服抗组胺药,或外用抗过敏止痒药膏,严重者需要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除了重视治疗外,护理也非常重要。不能让孩子用手抓挠患处,以免越抓越痒;注重营养均衡,患儿要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类食物;注意卫生,防虫防螨,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下、草丛等处玩耍;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流口水


  2岁后还流口水需治疗

  小儿流口水也就是流涎,一般来讲,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宝宝4-6个月后,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唾液明显增多。长牙期是宝宝口水流最频繁的时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同时宝宝吞咽反射不灵敏,导致唾液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半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宝还在流口水,就需要治疗了。

  宝宝常流口水或是疾病表现

  宝宝流口水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母乳喂养时间过长会影响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腮腺机械性损伤:捏压孩子的面颊部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增加。口腔炎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如CO中毒、脑瘫、脑炎等。周围性神经系统疾病:局部神经功能减退或消失,如面神经麻痹。

  4种方法帮宝宝做按摩

  基本手法

  ★患儿仰卧,以掌心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团摩5分钟。

  ★以两手大拇指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20-50次。

  ★清、补脾经:拇指桡侧罗纹面100次。

  ★揉板门:手掌面大鱼际顶面300次。

  ★患儿俯卧,以中指指腹按揉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各1分钟。 ⑥按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各1分钟。随症加减。

  脾胃虚寒型

  症见流涎不止,涎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

  ★基本手法中减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离心为清,向心为补)

  ★掐揉四横纹(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100次。

  ★揉外劳宫(此穴在手背侧,与手掌侧的劳宫穴相对)100次。

  ★揉小天心(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200次。

  脾胃气虚型

  症见流涎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

  ★基本手法去清脾经100次加补脾经至300次。

  ★补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300次。

  ★推三关(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300次。

  ★运内八卦(以掌心为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100次。

  脾胃积热型

  症见小儿流涎,涎热而粘,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胃经(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200次。

  ★退六腑(前臂尺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200次。

  ★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100次。

  心脾郁热型

  症见小儿口涎外流,涎液粘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

  ★基本手法去补脾经100次加清小肠(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300次。

  ★退六腑200次。

  ★清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200次。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