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先兆流产怎么办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先兆流产怎么办】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先兆流产怎么办】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先兆流产怎么办】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先兆流产怎么办】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先兆流产怎么办】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先兆流产怎么办】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先兆流产怎么办】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先兆流产怎么办】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宝宝鼻塞怎么办?原来重点在预防

丢丢最近鼻子一直不舒服,说话也瓮声瓮气的,呼吸都不顺畅了,丢丢妈妈和奶奶为此很是着急,觉得丢丢鼻塞是感冒引起的,就给丢丢服用了婴幼儿感冒药,结果丢丢的鼻塞依旧没有好转,丢丢奶奶和妈妈就带着丢丢去医院检查了,结果医生说丢丢的鼻塞不是感冒引起的,那么丢丢为什么会鼻塞呢?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鼻腔很是狭窄,并且自身抵抗力不足,所以很容易被病原侵扰,所以宝宝一旦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时,家长一定要重视,因为这很可能会引起宝宝鼻塞,宝宝如果长期鼻塞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更严重的是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其实对付宝宝鼻塞,最关键的在于预防,那么到底要如何预防呢?

  1、勤给宝宝喂水、喂母乳: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来说,母乳既是主食,又是饮品,宝宝饿了要吃奶,渴了还要吃奶,所以六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选择纯母乳喂养,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水是人体的必须品,六个月后,可以选择少量多次的方法给宝宝喂水,身体水分充足后,宝宝鼻涕不粘稠不结痂,也不会堵塞鼻孔了。

  2、要保持室内湿润:干燥的空间会使宝宝身体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所以最好保持室内湿润,尤其在使用空调的夏季和使用暖气的冬季,都可以在室内弄一个加湿器,湿化空气。

  3、加强宝宝的抵抗力:宝宝因为身体各项机能还不成熟,所以抵抗力也比较弱,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母乳可以增强抵抗力,六个月后,就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所以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维生素丰富的辅食。

鼻塞是小宝宝们常遇到的问题,重点在预防,所以宝妈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鸽子医生


孩子发生意外怎么办?来听听儿科专家怎么说

误喝毒物不建议“催吐”排出毒物,误食异物应立即采用急救手法将异物排出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又好动的天性往往让他们招来意外伤害,这是最让爸妈担心又揪心的。与其意外发生时慌乱无措,不如未雨绸缪,来跟专家学习孩子误服毒液、异物卡喉、玩水淹溺、惊厥抽搐……这些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措施。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李佩青及副主任马文成,应邀主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一起来听一听。

问:孩子误喝毒物能催吐吗?

答:不是所有溶剂都适合

急性中毒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之一,毒物来源为市民常见的工业有机溶剂(如天那水)、生活化工用品(如洗发液、颜料)、药物和毒虫害药(如“毒鼠强”、蟑螂药)等。李佩青表示,孩子急性中毒后,突然发生的呕吐、昏迷、惊厥以及翻白眼等是常见症状。

她指出,中毒后,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中毒原因(可通过气味及溶剂容器进行判断),并将其与中毒源隔离;其次用清洁的流动水,对儿童皮肤、眼部或口腔中的有毒物进行约20分钟的清洗;再次,拨打120或送往就近医院求医;最后在就诊时,建议家长向接诊医生说明孩子中毒前先兆、活动区域、误服毒液和急救处理措施等,如条件允许建议向医生提供毒源,以便施救。

李佩青强调,不建议用“催吐”排出毒物,原因在于部分溶剂不适合催吐排出,另外在催吐时,异物可能会倒吸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堵塞。

问:误食异物怎么办?

答:堵塞气道需急救排出

婴儿及儿童误食异物导致的气道梗阻时有发生,果仁、果冻以及玩具小零件,是婴儿和儿童气道梗阻的主要异物。李佩青表示,患儿常见表现为剧烈咳嗽及呼吸困难,此时家长应用急救手法将异物排出。

具体怎么操作?

儿童篇

1.家长首先询问儿童是否被异物呛喉,确认儿童异物梗阻后,家长立刻朝患儿背部进行五次拍打,助其排出异物,若异物未排出,立刻实行“海克利姆急救法”。

2.首先将患儿双腿打开,家长双腿以弓字形支撑在患儿身后;其次双手环抱患儿腰部,左手成拳并将拇指侧对准患儿腹部,置于肚脐上方两横指高的位置;再次右手成掌握住握拳之手。

3.双手向上向内急速冲击地用力,快速向上向内挤压时,从而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

4.重复上述手法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篇

1.当婴儿发生气道梗阻时,施救者将婴儿的身体置于左手前臂上,左手手掌轻托婴儿下巴,使其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用右手掌击拍婴儿背部,5次后停止。

2.换另一只手,将婴儿仰躺在右手手臂上,保持头低脚高,用食指和中指对婴儿的胸部进行冲击性按压,5次后停止。

3.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婴儿的喉部、气道的异物排出。

网络配图

问:发生淹溺怎么办?

答:无呼吸脉搏立刻心肺复苏

淹溺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李佩青指出,假如发生淹溺,家长将孩子救上岸后,首先确认患儿是否有意识,儿童拍肩膀并喊其名字,婴儿则是拍打其足底并呼唤;若患儿无反应,可用面部凑近患儿鼻部,判断是否有呼吸,若无呼吸要打120;拨打电话后,家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患儿喉结,滑动至患儿颈部左边或右边的凹陷位置并施加压力,感受患儿是否有脉搏搏动,若5~10秒内无搏动,家长需立刻施行心肺复苏。

儿童心肺复苏

1.将患儿置于平坦位置,施救者一手掌的掌根放于患儿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另一手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注意手指不接触患儿胸壁。

2.施救者上身前倾,腕、肘及肩关节伸直,借助上半身体重和肩部肌肉力量,以每分钟100~120次速率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5厘米左右,每次按压后应使患儿胸廓完全回弹。

3.按压30次后,施救者抬起患儿下颚开放其气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子并给予2次呼气(每次呼气1秒钟)。

4.按照上述步骤重复5个循环,再判断患儿是否有脉搏和呼吸,若恢复脉搏则将患儿头部侧至一边,等待120到来。

婴幼儿心肺复苏

1.将患儿置于平坦位置,施救者一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放于患儿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以每分钟100~120次速率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4厘米左右。

2.按压30次后,施救者抬起患儿下颚开放其气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子并给予1次呼气(每次呼气1秒钟)。

3.按照上述步骤重复5个循环,再判断患儿是否有脉搏和呼吸,若恢复脉搏则将患儿头部侧至一边,等待120到来。

问:虫咬伤后要去医院吗?

答:出现过敏须送医

户外活动中,虫咬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一大隐患,家长应如何处理?李佩青以最常见的蜂类昆虫蛰咬为例,家长明确孩子被哪种蜂类昆虫蛰咬后,将残留在伤口中的毒刺拔出,用酸性溶液(如醋)或碱性溶液(如氨水)冲洗中和,最后让患儿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那么发生虫咬伤后是否应立刻去医院?李佩青表示,并非所有虫咬伤都必须去医院,但如果虫咬伤后发生伤口局部病变、心脏骤停、呼吸窘迫及皮肤过敏时,需送往就近医院处理。

问:热性惊厥后该按人中吗?

答:按人中是“技术活”

部分高烧患儿,在发烧时可能出现抽搐现象,这是发烧中常见的热性惊厥。马文成解释,发烧的患儿中,有4%~5%发生热性惊厥,其中30%~40%的患者会有复发,同时发生第一次惊厥后,患者有较大概率在24小时内发生二次惊厥。

马文成表示,应对惊厥主要措施是预防,患儿发烧期间,家长应做好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措施,理论上可降低惊厥发生概率;一旦患儿惊厥抽搐,家长应让孩子平躺,保持呼吸气道通畅,并将头部转向一侧让口中分泌物流出;切勿搂抱安抚患儿,强行打开患儿口腔;待症状结束后,立刻送医院,而多次惊厥发生者应进行医学影像检查。

“另有资料指出,惊厥发生后应按人中穴,但按人中是‘技术活’,家长未接受专业训练有可能造成继发伤害,因此应交由医护人员处理。”马文成说。


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12个小方法巧应对

  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相信这个问题一定困扰着很多妈妈们。宝宝脱离了妈妈的乳头,去适应一个没有妈妈温度的奶瓶,宝宝自然会有些“不开心”。那么究竟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呢?以下12个应对方法供妈妈们参考。


  1、挑选仿真的硅胶奶嘴,不防多准备几个,找到对宝宝来说,最接近母亲乳头的奶嘴;

  2、可以把母乳挤在奶瓶里试着让宝宝喝;

  3、用奶瓶喂水或奶粉时,适当地添加一些葡萄糖,以增加甜味,勾起宝宝吸吮的欲望。

  4、不要将瓶嘴放入宝宝的口中。而是把瓶嘴放在旁边,让宝宝自己找寻瓶嘴,主动含入嘴里。

  5、试着用不同的姿势给宝宝喂食。有些宝宝吃奶瓶时,喜欢喂他的人把脚抬高;有些则不喜欢看着保姆的脸,喜欢背向着保姆的胸前时较愿意吸奶瓶。

  6、试着抱抱他、摇摇他、走一走等,使他安静下来。

  7、在宝宝睡着的时候,把奶瓶放入他的嘴中。

  8、奶温要适当,如果一次不小心将宝宝烫伤,宝宝会产生吃奶惧怕的心理,以后都很难让他接受奶瓶了。

  9、在给宝宝吃奶前做好准备工作,先把尿,不要喂了一会,又去干别的事,总是这样折腾,宝宝也没什么心情吃奶了。

  10、及时添加辅食: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

  11、在她面前吃吃喝喝:到了一定阶段,宝宝会对外界很新奇,看到你在吃什么会很馋,也想要尝尝。

  12、将宝宝的进食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段。在中间的时段先进行尝试,这时的宝宝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先用奶瓶逗他,然后喂他吃几口,让他熟悉奶瓶。接着在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多用奶瓶给他喂食。

孩子发烧怎么办?

  

  人类有防病、愈病的本能。愿天下妈妈们认识人的这个本能。认识了防病、愈病的本能才能保护好孩子。如果不能认识这一点,孩子有病时,很少有不犯错误的妈妈。这是件使我们痛心疾首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感冒发烧、怕冷、头疼,体温39℃,怎么办?当然去医院了。在医院如果用冰袋物理降温,或用激素退热,十有八九发生肺炎。肺炎再用激素退热必会发生肺感染!之后,或死于肺感染或从医院抱出一个病孩子。此后会常来医院,与医院结下不解之缘。这个现象不在少数。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宝宝感冒是“排异本能系统“的反应


      这就是人类与生命同时有的本能。人有许多本能,其中有一个“排异本能系统”。这个排异本能系统会把侵入体内的病菌、病毒,以及其他一切的致病物排出体外。这便是我说的防病、愈病本能的一部分。


  我们感冒了,无论是病菌或病毒,我们的排异本能立即发生排异活动:提高体温,全身颤抖,头疼、身体疼、气喘……为什么要提高体温?提高体温是为了制造发汗的条件。全身肌肉颤抖是肌肉组织相互摩擦发生温度。头疼是血液循环增强,产生向外、向上的冲势。没有充足的血液是不能排汗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排汗;排汗是为了排异;排异是保护生命的本能。人的生命是由自己的本能系统保护的。如果有人说人的生命是由医生和药物保护的,这个人一定是傻子!不是傻子定是骗子!


  物理方法退烧会破坏排异系统,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我们说到感冒发烧是排异本能的活动。如果我用物理的方法,或用药物干扰的方法去退烧,那就是把排异活动破坏了!不许它去排异,让病菌、病毒等致病质留在身体里,那是什么结果?这是帮助病菌、病毒,伤害了生命,结果是病情向恶化发展!没有一个例外!我这不是给你出难题。


  让宝宝平稳度过感冒发热孩子发热的四种方法


      体温39℃以上,怎么办?我并没有说孩子发烧可以不管,我只是说不要用线性思维的对抗退热方法。我说必须治病,病好了,发烧自然退了。怎么样治病呢?这倒是个问题了。


  感冒,有许多种。不同的致病菌株、毒株发生不同的感冒。而中医的本能系统医学是根据人体本能的排异趋势而顺势利导,所以,对于不同的菌株、毒株都是用排异的方法。只是根据排异的趋势不同,有不同的方法而已。我们可以把常见的发热反应归纳为四种病,四种趋势,四种方法,以便于妈妈们认识它们,有能力用最好方法处理,使我们与孩子们平安。


  处理方法之一: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麻黄汤方


      流行性感冒也叫流感,是最常见的四种发烧之一,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这种感冒发热畏寒,体温较高,常升到40℃或以上。同时全身肌肉组织颤抖,这种感冒头疼、身疼、腰疼而喘,身上没有汗。这种表现是身体温度已经超过了排汗所需的温度,头疼是血循环向外、向上的趋势已明显升高,排汗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什么汗还不出来呢?这种情况是汗腺不分泌汗液,所以排异系统不能完成排异。这是一个趋势。根据这个趋势,用发汗法。发汗法用“麻黄汤”。


  麻黄汤方剂组成


  “麻黄汤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打碎、甘草6克。以水2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100毫升。再加水100毫升煮取50毫升。头汁二汁混为一杯。15岁至18岁每服75毫升,一日二次服。10岁至14岁每服40毫升,一日二次。6至9岁每服25毫升,一日二次。3至5岁每服15毫升,一日二次。3岁以下酌量减服。服药后出一点小汗,但不是一见有汗便可以止汗,必须是潮润润地延长10小时以上,病必然痊愈。如一见有汗便揭去衣被,汗即停止,病必不愈。”


  麻黄汤方的使用要诀:“发热畏寒,没有汗”
  
      这个方剂是发汗的方剂。麻黄是促进汗腺分泌汗液的。桂枝是温通血脉的。杏仁是促进肺组织中向外分泌痰液的,所以是肺中的排异药,因为排出肺组织中的异物所以杏仁治喘。吃了杏仁吐痰会滑利,容易咳出来。这个方剂总之,是向体表排出异物而结束排异反应。身体组织中的致病物随汗而排出来了。


  这个方剂最要紧的是必须是“发热畏寒,没有汗”。发热不畏寒不能吃,有汗不能吃。只要记住这两点,便不会发生错误。切记!


  处理方法之一:治疗普通感冒的桂枝汤方


      还有一种感冒:“发热,稍微畏寒,头疼不重,身酸软,身上时有汗时无汗。有汗时体温不过37℃至38℃之间,无汗时体温到38℃。”这个感冒与流感有不相同处,有相同处。两个相比较一下,我们就知道有分别了。流感是发热39℃以上,这个普通感冒是发热37℃以上。流感是发热畏寒颤抖身疼,普通感冒是微恶寒身不疼酸软。流感是身无汗,普通感冒是一时有汗一时无汗。二者虽然都是感冒,但排异的趋势不同。我们治法是顺势利导。排异趋势不同,治法当然不同了。因为我们是顺势利导啊!不同的趋势,就需要不同的顺导啊!流感是汗腺不分泌,用麻黄汤促进汗腺分泌,汗出来了,排异成功了,排异反应结束了。普通感冒因为汗时出时止,汗腺是分泌的。但为什么又自己止了汗呢?如果是身热退了,身不酸软头不疼,汗止了,是病癒了。不是,汗止了,头疼、发热、畏寒、身酸还没解除。这是排异活动还在继续,病没好。什么原因?是体液不足。增加身体的津液,汗出绵绵不绝,异物随汗排出,排异反应结束了,病癒了。这个趋势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剂组成


  “桂枝汤方: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大枣12枚切  生姜15克切。以上五味药用水6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渣再加水200毫升煮,取汁100毫升。两次汁混合一碗。18岁以上每次服150毫升,一日二次,分早晚各服一次。15至17岁每服130毫升,10至14岁每服100毫升,一日二次服。6至9岁每服80毫升,一日二次服。5岁以下酌情减量服。服药以后,喝热稀粥适量,温覆衣被取微似汗则病愈。”


  桂枝汤的使用要诀:“有汗而时无”


      这个病的排异趋势是向外排汗而体液不足,所以汗出时有时无。桂枝、白芍、甘草是通血脉,因为脉缓,循环缓慢,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循环加快,虽然血量并没增加,但循环流通加快,各种物质供应增加,相对等同血液增多。特别是姜枣热粥等物直接增加了血量。


  这个病最重要的是时有汗而时无。如无汗决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关键。


  以上两个常见病,都属发汗排异,但二者必须区别,不可稍有疏忽,切记!


  小编语录:顺势利导排异是治疗感冒,让宝宝不再被发烧反复困扰的要诀
  
      这两个病最可怕的是不认识生命的排异系统,不知顺势利导排异,用最简单、最无理的对抗方法——物理降温与激素退热或滥用抗生素退了发热,破坏了排异反应,使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异物不能排除,必会发生病情的恶性变化。如流感发热用对抗物理降温或激素退烧必发生肺炎。如普通感冒非法退烧必会造成“亚健康”或其它病。慎之!慎之!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

  妈妈说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做客,宝宝都不理人家,别人要玩他的玩具,他也是不肯;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特别“慢热”,和小朋友玩不起来,但又看得出他有想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欲望……通过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不合群。其实,这只是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

  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游戏的观察者与分享行为的萌芽阶段。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宝宝大多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在有别的孩子在一旁玩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而宝宝不愿意把玩具给其他孩子玩的表现在3岁以前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宝宝自发的分享行为还没有发展起来,需要妈妈的多多培养。所以妈妈不能简单地把宝宝的行为归结为“不合群”。

    孩子认知不成熟

  3到6岁的孩子处于友谊体系的“即时性游戏伙伴”阶段,他们把那些经常和他们玩的玩伴称为自己的朋友,这一年龄的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关心的是别的孩子能为自己做什么,甚至认为朋友也像他们那样思考。他们会忽视或拒绝其他孩子想要加入游戏的想法,尤其是在游戏开始过后,因为处于游戏中的孩子已经集中于眼前的游戏情节,他们想象不出新的成员加入游戏过后游戏进程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所以这个时候儿童拒绝其他孩子加入游戏的行为不是有意而为的“冷漠无情”的行为,这只是他们认知上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当我们感觉孩子“不合群”时,孩子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群。

     孩子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家庭这个小世界走向幼儿园乃至以后更大的世界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自己在不同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也是处于变化中的。在家里孩子一般都是处于中心的位置,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备受家人的呵护和保护。但是在幼儿园孩子的所处的地位会发生变化,孩子可能由于一些原因处于弱势的地位。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比同龄的孩子体质弱,在游戏中跑得不够快,跳的不够高;有的孩子缺乏某些小群体认可的素质等等。

     孩子缺少社会交往的技能

  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开始自己的旅程,外面的整个世界对于孩子而言都是充满未知的陌生。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要怎样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社会交往是一种需要精心培养的能力,爸爸妈妈需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交往的各种技能教给孩子。

     支招: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

  帮助孩子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妈妈可以这样做。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内向”、“不合群”的标签

        妈妈们一定都听说过“3岁定终生”的古训,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是人生的奠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拥有主动选择和吸收的能力,但是孩子最相信妈妈说的话。妈妈说孩子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棒;反之如果妈妈认为孩子“内向”,即使妈妈不说出来,这个信息也会通过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当孩子从妈妈那里接受到这样的信息,孩子就会把“内向”逐渐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中,当孩子面临需要鼓起勇气展现自我的机遇时,妈妈说 “内向”声音甚至含有不信任意味的眼神都会影响孩子,阻碍孩子抓住机遇表现自我。所以妈妈要相信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也不允许其他人给孩子乱贴“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可能影响孩子终生的发展。

     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孩子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交往的经验更是有限,与人交往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这是一些孩子到幼儿园出现孤僻、不能结交朋友的原因之一。妈妈需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在孩子还不能迈出主动的人际交往步伐时,妈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教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沟通,为他们友谊的发展创造条件与契机。如果孩子一开始还不能和同龄的孩子较好地相处时,妈妈可以先帮助孩子邀请比他更大或者更小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他可以从这种经历中感到自信和成就感;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时,大的孩子一般倾向于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因此孩子可以从这种经历体会到归属与保护。妈妈还可以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做客的礼仪;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妈妈事先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做一个小主人。妈妈还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公共场合,如超市、电影院、公园等等。通过去这些地方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妈妈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向人询问信息、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等小任务。

     教给孩子文明礼貌用语

  在生活中,妈妈需要有意识的教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些词语会让孩子的交往更加的顺畅。孩子想要加入其它孩子的游戏,如果孩子说:“请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明明,我能和你一起搭积木吗?”这比只是眼巴巴地站在一旁看着或者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更可能被接受。在游戏中,获得了同伴的帮助说声“谢谢你”,不小心伤到了同伴,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简单的语言能够促进孩子间友谊的发展,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通过角色扮演教给孩子发展友谊的技能

        妈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友谊的技能。首先确定一个小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比如两个布偶。然后选择一个孩子愿意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

  妈妈开始讲述:“木木(布偶)和薇薇(布偶)正在玩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宝宝是不是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呀?”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妈妈接着说:“那宝宝对木木和薇薇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等待宝宝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妈妈接着说:“咦,他们没有回答,是不是宝宝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没听到?宝宝大声说一次。”宝宝:“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妈妈:“他们这次听到了。(停顿)木木、薇薇,你们要和宝宝一起玩吗?(停顿)啊,不行呀?”然后妈妈告诉宝宝:“木木和薇薇说他们不和你一起玩。宝宝是不是有点难过?”如果宝宝说是,妈妈可以这样对宝宝说:“我刚刚又问了木木和薇薇,他们喜欢宝宝,只是这个游戏只需要两个人,我们下一次再和他们一起玩吧。”过一小会儿,妈妈:“木木和薇薇现在没有玩游戏了,宝宝要不要玩一个游戏,邀请他们和你一起玩呢?”如果得到宝宝肯定的回答,妈妈说:“好的,宝宝可以对木木和薇薇说‘你们想和我一起玩芭比娃娃吗?’” 然后让宝宝拿着芭比娃娃对木木和薇薇说说:“你们想和我一起玩芭比娃娃吗?”妈妈:“木木和薇薇非常想和你一起玩芭比娃娃,宝宝可以跟他们说‘我们一起来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吧!’”宝宝说:“我们一起来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吧。”……最后妈妈鼓励和表扬宝宝。妈妈可以使用类似的剧本发展宝宝的友谊技能。这些思考与交流方式有益于宝宝在现实的友谊情境中发展有同伴的友谊。

     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冷漠,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温暖的交流和联系,很难想象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热情外向的人。如果爸爸妈妈都是个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孩子就非常可能不善与人交往。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到你对其他人微笑,让孩子看到你与人热情真诚的交往。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沙门氏菌肠炎

  沙门氏菌约有2300种以上,其中“伤寒性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性沙门氏菌”分别会引起“伤寒”和“副伤寒”,这两种疾病皆为法定传染病,会引起高烧不退、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其他种的肠道沙门氏菌则以造成肠炎的症状为主,统称沙门氏菌肠炎。

  感染途径

  沙门氏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细菌性肠炎,感染途径为经口传入,感染源主要来自于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像是由于鸡蛋、鸭蛋常与粪便堆混杂,因此是感染源之一;未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未煮熟的肉类等,其他如家禽、家畜及其排泄物也是感染源。此外,鱼、虾、小乌龟等身上也可以见到沙门氏菌的身影。

  主要感染人群

  好发年龄以1岁内幼儿为主,尤以6~12个月宝宝发生率最高,潜伏期通常为1~3天。主要感染时间以6~11月最多。

  症状

  感染沙门氏菌后,主要表现症状为急性肠胃炎,常见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发烧、腹痛、伴随水泻,甚至腹胀、黏液血便、腹绞痛及高烧等。沙门氏菌主要侵犯小肠与大肠,因此其粪便常会呈绿色、恶臭,带有黏液,甚至血丝。

  一般在17~72小时后,患者会感到恶心、呕吐、腹绞痛,之后开始腹泻或伴随发烧现象。腹泻的症状通常在2~7天缓解,但在婴幼儿或其他疾病及抵抗力差的病人,则可能要持续数周或数月。约有30%的患者会高烧不退,8%的患者会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最可怕的是约有1%的患者会造成肠穿孔。

  感染后养护须知

  宝宝感染后,父母切忌因宝宝频繁呕吐而给予大量补充流质,因为那样只会使宝宝吐得更加厉害。建议先禁食4小时,待肠胃休息后,再尝试给予微量进食:可将奶粉浓度暂时稀释,若无改善或大便很酸,则改用无乳糖配方的奶粉。4~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吃米汤、停止添加甜的辅食,清淡饮食,避免油腻。一般病情轻微的宝宝,经过清淡的饮食调理以及适度的药物处理,4~7天即可痊愈。

  若情况较为严重,如高烧不退、血便严重、腹绞痛厉害,或有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则需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监控患童症状,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如何避免感染

  沙门氏菌的感染来自于粪口传染,发病后约4周内,患童的粪便会持续排出病菌,因此勤洗手和妥善处理食物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门。

  勤洗手

  照顾完宝宝的妈妈在为宝宝换好尿布之后及处理食物之前,一定要清洗双手,经常修剪指甲,并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妥善处理食物

  烹调食物时,只要在54.4℃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 或在6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15分钟,沙门氏菌就会被杀死。如蛋要煮熟才吃,尤其是茶叶蛋、奶瓶奶嘴要消毒等可避免感染。

  常见并发症 抵抗力较差的宝宝,可能发生一些较为可怕的并发症: 因为感染沙门氏菌会倾翻大肠黏膜,有时候会破坏肠壁,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比一般病毒性肠炎严重,因此急性期症状引发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机会较高,腹泻可能造成脱水和休克。除此之外还容易引发高烧不退、坏死性肠炎、肠出血,如果细菌由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还会引起败血症(8%),若宝宝抵抗力不足,病菌易侵入血液后导致菌血症、败血症,除此之外还可能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或造成肝脓疡、肌肉脓疡、骨髓炎等。通常年纪愈小,发生合并症机会愈多。

  轮状病毒肠胃炎

  轮状病毒是以它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观如轮子状而得名,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

  感染途径

  轮状病毒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感染力甚强,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可经由空气吸入或因触碰沾满了病毒的表面,经由手指从口腔进入体内感染。

  主要感染人群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的对象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6个月至2岁的宝宝因局部免疫力和倡导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是最常感染的年龄。

  症状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典型症状是先突然发烧同时合并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呕吐可能持续1~2天,而腹泻通常持续2~7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有部分孩子可能还有呼吸道症状。父母可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为辨识。

  感染后养护须知

  感染轮状病毒并没有特别治疗的药物,由于病程会持续1~2周,因此必须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注意宝宝是否已经出现脱水症状(乏尿、口干、活动力降低),并及早处理乳糖不耐的问题。

  因轮状病毒通常侵犯小肠前段,也就是主要进行消化的地方,当肠道受到感染时,会使得小肠绒毛上顶端含有大量乳糖酶的部分脱落,如果这时候再吃含有乳糖的食物,则会造成吸收不良和像蛋花汤一样的水泻,同时因为乳糖在肚子中发酵,就会让大便带有酸味。如果没有及早处理乳糖不耐的问题,宝宝就有可能变成慢性腹泻,影响生长发育。

  如何避免感染

  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较好的环境卫生,尽量少让宝宝到人流量大、空气不畅通的场所;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等食品。

  遇到天气变化时,要避免宝宝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

  妈妈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彻底洗净双手,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事后须再洗手。

  

宝宝厌食怎么办中医给你来支招

 

  说起小儿厌食,一般指孩子不爱吃饭,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很多见的。古书中也有记载,如果宝宝不吃饭,古人称之为“不食”或者“伤食”,如果宝宝不吃奶则称之为“不乳”。

  以三脏分型论治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有的医家将之于脏腑结合,以心、肺、脾三脏分型论治。在三脏中,脾开窍于口,所以,脾是占主要的。但孩子的厌食也可能是由于心气不足或者肺气不足造成的。因为舌为心之苗,如果心气不足,孩子味觉就会不太好、吃饭不香。如果是心气不足的孩子,同时也容易伴随有其他心气不足的表现,如面色不好、说话声音比较低、睡觉不踏实、爱哭。另外,肺开窍于鼻,如果肺气不足,孩子就容易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自然也吃得不香。肺气不足的孩子同时还有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以脾胃论治为主治疗厌食

  王彩凤大夫在临床上一般以脾胃论治为主,结合其他脏腑,将小儿厌食分为胃肠积滞、脾胃虚弱、脾虚肝旺、胃阴不足四种类型。有些孩子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王大夫没有将这部分患儿单独分型,而是采取结合其他类型辨证治疗的方法,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王大夫认为,“脾虚肝旺”型的孩子的肝、脾、肾多会出现一些问题。“胃肠积滞”型的孩子多是饮食伤脾胃。“胃阴不足”型的孩子则存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可能有素体脾阴不足,也就是说先天不足的情况,比方说,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有“地图舌”;另一方面,胃阴不足的孩子也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注意,吃油炸、辛辣的东西比较多,伤了脾阴。而“脾胃虚弱”型的孩子多是由于先天不足。临床上,先天脾胃虚弱的孩子比较少见, “胃肠积滞”和“脾虚肝旺”这两种类型则比较多见。

  Tips:地图舌

  中医认为,舌苔的有无、颜色、厚薄可以反映胃气和邪气的盛衰以及病情的轻重。地图舌表现为孩子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就好像地图一样。孩子舌苔上出现剥脱,说明孩子的脾胃之气衰弱,正气不足。舌苔上若出现地图舌,一般来说都有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的问题。

  胃肠积滞型:伤食的恶果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好,为什么还会出现厌食症呢?王大夫认为,临床上很多孩子得厌食症恰恰跟吃的东西太多有关。现在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让他们健康成长。可是,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吃得太多以后,反而伤了脾胃。现在真正临床上常见的就是这种吃得太多造成的这种伤食,也就是胃肠积滞型的厌食。

  幼儿的肠胃积滞:肉食太多容易产生食积导致伤食

       医案1:

  小文,4岁,发热,呕吐,血象两万多,食欲不好,大便干结。

  在王大夫的仔细询问之下了解到,小文的爸爸在国外,妈妈特别娇惯他,高兴了就带他去吃吃汉堡、鸡翅、鸡腿,吃了很多的肉食以后,小文就开始呕吐、不吃饭。小文妈妈反映,小文以前偶尔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小文吃得多了接着就吐、发烧,去看了西医,一查血,血象达到两万多,然后就打点滴。打了点滴之后,血象是下来了,但是隔些时候,小文还是会吐,食欲就一直不好了。

  后来经朋友介绍来王大夫这里调理。刚来的那次小文也是正在吐,血象中白细胞也是两万多,但是没有发烧,王大夫看小文中性粒细胞并不是很高,就决定暂时不给孩子打点滴,而是给孩子吃点消食导滞的中药。王大夫认为,胃里的积滞消了,白细胞自然就下去了。

  王大夫认为,虽然小文有呕吐的现象,血象也高,但是小文的厌食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他确实吃得比较少,脸色惨白,属于伤食之后体质变差。吃几剂消食导滞的药就会好。

    Tips:血象和中性粒细胞

  王大夫遇到像小文这种情况的孩子时,根据经验,她会暂时先不给孩子打点滴。因为,血象是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等。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血象高表示有炎症,中性粒细胞不高可能不是细菌感染。这样,有炎症也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所以,建议暂时不打点滴,以防消炎抗菌类的药物损伤孩子的身体。

  处方: 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莱菔子9克、砂仁3克、石斛9克、 炒谷芽/麦芽各6克、 法半夏6克、鸡内金9克、木瓜6克。  解释: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合为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胃肠积滞本身就伤脾胃之气,因此用此方可以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再用谷芽、麦芽、山药、鸡内金、砂仁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温脾化湿;加入石斛、木瓜,滋阴润肠;法夏止吐降逆,协同治疗胃肠积滞的不食。

  果然,小文一吃药就好了。再查血,血象也完全正常了。其实,人的脾胃有自愈的功能,对于胃肠积滞的孩子来说,稍微控制几天饮食,饿几天,或者稍微喝点白粥、米汤调整一下,脾胃的功能很快就能恢复,孩子厌食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善。可是如果妈妈没有注意对孩子的饮食做一些调整,继续让孩子吃很多,最后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厌食。中医认为,孩子饿一点为好,吃得多的孩子往往会产生积滞,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而且容易走气管。孩子反复发热其实就是喂养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以后,小文虽然偶尔也还会发烧感冒,不过用点药马上就好了,现在吃饭的状况挺好,大便也不那么干了。王大夫还教小文的妈妈常常观察孩子的舌苔。要是孩子的舌苔有点厚了,就是已经有积食了,要赶紧吃点消食导滞的药,不要等到孩子着凉后又感冒发烧。

  婴儿也有胃肠积滞的现象:辅食添加不当也会伤食而导致食积

       医案2:

  小童,8个月,拉的都是羊粪便,大便干得需要家长帮孩子用手去抠。孩子夜睡不宁,在床上翻来翻去。

  王大夫了解之后发现,小童本来食欲非常好,现在变得食欲很差,并不是因为先天脾虚,而是孩子的奶奶和保姆,喜欢给他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炖品、肉类、鸡蛋羹等,而蔬菜给孩子吃得很少。本来8个月的孩子主要以吃奶为主,添加少量辅食就可以了。可是,奶奶给小童添加的蛋白质和肉类太多,形成了典型的胃肠积滞型厌食。

  处方:莱菔子3克、橘红3克、炒麦芽6克、枳壳2克、连翘5克、玄参6克、三棱3克、莪术3克、鸡内金6克。   解释: 莱菔子、橘红能降逆化痰,炒麦芽、鸡内金健脾消食,枳壳行气导滞,玄参润肠通便,三棱、莪术行气消积,连翘清肠热,共起消食导滞,润肠通便的作用,便通则胃肠积滞消除,不食就迎刃而解了。

  王大夫给小童用了一点三棱、莪术,别看才8个月的孩子,还是给他用了这两味药,吃完药后,小童的大便真的就通了,食欲也慢慢恢复了,现在食欲也还挺好。

  脾虚肝旺型:任性、脾气大会造成厌食

      “脾虚肝旺”是临床上另外一种也很多见的厌食类型。肝主升发之气,孩子正好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肝气就容易偏旺,而小儿脾胃发育成熟较晚,相对不足,因此小儿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再加上小儿情绪不稳,饮食不知自调,因此外感内伤都很容易导致肝旺脾虚之证。脾虚肝旺的孩子除了食欲不振,吃啥都不香外,就是脾气比较急、脾气比较大,睡眠不好、面色也不好。

  医案3:

  小涵5岁,长得很瘦弱,脾气很大,脸色发青灰暗,舌红,食欲不振。除了厌食之外,小涵还很容易反复发烧、感冒,晚上还会盗汗、睡不踏实、翻来覆去,大便也很干结。

  小涵很爱发脾气,也很任性,而且瘦弱、胃口不好,是先天脾胃不足,肝气偏旺的类型。王大夫认为,脾虚肝旺的孩子比较多,跟社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多脾气大、任性。这种脾虚肝旺型的孩子,一般舌头也比较红,夜睡盗汗,大便干结,不像脾胃虚弱的孩子容易拉稀。因为肝脾是木和土的关系,肝木克脾土,先天脾胃不足再加上肝火偏旺,脾胃就更虚弱了。因此,王大夫就用了一个抑肝扶脾的经验方。

  处方: 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青黛3克(包煎),浮小麦15克,莱菔子10克,乌梅10克,石斛15克,莲子心3克,焦三仙各9克。  解释: 对于脾虚肝旺型的病人,既要健脾又要泻肝,肝克脾土,肝不平,脾气很难恢复,于是用生龙骨、生牡蛎平肝熄风,有时还可以用青黛泻肝热,同时用焦三仙健脾消食开胃;然后加上乌梅、石斛滋阴养肝润燥,最后用莲子心清心火,帮助消除小儿的心火,使他脾气不那么急。有些脾胃更为虚弱的孩子还有用白术、茯苓、砂仁健脾行气;有些食积特别严重的还要用上三棱、莪术;脾胃阴不足的,可以加点黄精;如有睡眠不好、容易翻来覆去的症状可以加上钩藤。

  小涵用了一个月的药,面色明显好转,食欲也增加了,不再那么挑食,脸上开始有红晕,不再那么发青灰暗,脾气也变好,说话也不那么急了。

  其他类型的厌食的治疗

  王大夫认为,单纯胃阴不足的孩子相对较少,自己也很少单独治疗胃阴不足证。一般来说,胃阴不足的孩子的舌苔常常是地图舌,并且这些孩子通常都有大便干结或者睡眠不好的症状,所以在治疗的时候,王大夫经常会考虑在治疗其他症型的基础上,加上玄参、石斛这些养阴的药。比如:肝火旺的、肠胃积滞的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胃阴不足,王大夫一般会在肝火旺型或者肠胃积滞型厌食的治疗基础上加一些养阴的药调理。而先天不足的脾胃虚弱型在临床上就更罕见了。

  王大夫建议,妈妈平常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来改善症状。胃肠积滞,有伤食的孩子,一般可以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比如保和丸;脾虚肝旺的孩子可以用四逆散加一些助消化的药;胃阴不足的可以用一些沙参、麦冬、石斛这些养胃阴的药再加上开胃的药,比如:鸡内金、焦三仙,再加上乌梅酸甘化阴;脾胃虚弱的孩子一般要健脾胃,可用香砂六君子,再加一些鸡内金、神曲来健脾胃。

  小儿厌食三大原因

  王大夫认为小儿厌食虽然存在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是临床上的大部分小儿厌食患儿还是由于家长的错误观念而导致错误喂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引起。王大夫总结了以下三方面原因。

  饮食不慎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往往不不注意孩子吃的东西是冷的还是热的,是不是适合孩子吃?很多孩子冷饮吃得比较多,煎炸吃得比较多,这就容易伤食、伤胃。现在生活条件好,什么好吃的都有,只要孩子要吃,家长都尽量去满足,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就会造成伤食、厌食。

  喂养不当

  母乳要注重质量,混合喂养易伤脾胃

       目前母乳质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很多母亲为了给孩子下奶,吃得太多,高蛋白、肉类啊,营养搭配不当,一些母亲的奶也开始变得很稠,造成现在的孩子吃母乳也有大便干结的现象。

  另外,很多上班族妈妈由于工作上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没有很充足的母乳喂养,于是要么选择是用奶粉,要么选择混合喂养。王大夫认为,混合喂养的孩子比较容易拉稀,因为孩子的脾胃娇弱,需要一方面适应妈妈的母乳,一方面适应奶粉,时间长了就会伤到娇弱的脾胃。

  王大夫建议母乳不足的妈妈,如果有条件,可以先放下一段时间的工作,在家里休息得好,压力也少,奶水就会好一些。一定要上班的妈妈,要尽量喂养母乳的时间长一点,并且尽量选择接近母乳的奶粉,而且要关注孩子的大便,如果孩子老是拉稀,最好用中药调理。

  如果妈妈的奶水特别不好,孩子吃了母乳反而拉稀、大便不好,最好停掉母乳,先给孩子喂养奶粉,否则,孩子吃了不好的奶,更易损害娇弱的肠胃。妈妈也可以先用食疗或者用中药调养自己的气血,母乳状况也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添加辅食太晚,孩子容易挑食厌食

       现在孩子普遍都说不爱吃米饭、不爱吃青菜,爱吃肉、吃汉堡,显然这些挑食、厌食的问题跟孩子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对于婴儿来说,辅食添加太晚容易导致孩子爱吃肉不爱吃菜。母乳比较充足的孩子当中,有很多孩子学习吃辅食比较晚,而且一旦断奶就很容易变成厌食。一般来说,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即便母乳质量很好,也要适当添加一点辅食。且不说母乳此时的营养是否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妈妈在这时也需要帮孩子慢慢建立对各种食物味觉。给点菜汁、烂米饭,搁到舌头上让孩子尝一下,建立味觉。如果孩子太大还不添加辅食,他就会什么都不想吃、不会吃,只愿意吃奶,就很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了。

  孩子病后需要给予适当的调理

  病后的喂养和调护也非常重要。热病之后,由于发烧时间比较长了,就会伤阴,脾胃会受到损伤,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善后调理。很多人以为退烧了,病就好了,不再管他,其实,很多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很可能就不愿意好好吃饭,这其实是病没有完全好的表现。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多吃增加抵抗力就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脾胃,导致孩子伤食。

  药物伤害

  孩子在发烧、感冒、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很可能用过一些消炎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生病都比较紧张,用药都比较充足。而消炎药多属寒凉药,药物的大量运用对于孩子的肠胃影响也很大,孩子的肠胃本来就很娇嫩,所以,在用药之后也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理。

  预防孩子厌食的四点建议

  起居有常:生活起居要规律

  现在很多孩子晚上十一二点不睡觉,这种坏习惯跟家庭习惯有很大关系,父母本身晚睡,造成孩子也跟着晚睡觉。应该养成早睡的习惯,该睡觉就睡觉,从妈妈怀孕期就要有规律。有些妈妈由于是意外怀孕,怀孕期心态没有及时调整,在很多方面不太注意,比如很晚了还在上网、不睡觉,没有节制。这样没有规律对孩子的影响就比较大。不但睡眠要规律,吃饭也要规律,定时、定量,有些孩子饥一顿饱一顿,也容易生病,出现厌食。

  饮食有节:少吃零食和冷饮,注意营养平衡

       首先,零食中的添加剂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其次,很多零食都是谷类,味道很重,孩子吃多了会影响味觉,导致正餐不爱吃、吃不下。

  孩子都喜欢吃冷饮。可是,脾胃是最怕寒凉的。俗语说,形寒饮冷伤脾胃,脾胃损伤,胃口就不好,自然容易出现厌食。

  在营养方面,中国人还是应该以谷类为主食,配以适量的肉、鱼、蔬菜、水果等。因为,中国人本身还是黄色人种,黄是土色,对应着脾色,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的脾是比较弱的,饮食上就更应该注意荤素搭配。一般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不能多,吃多了以后不容易运化。其实吃素的孩子,只要是植物蛋白摄入得足够,也可以很健康。但从营养学的角度,适当的加点肉食,补充一些动物蛋白质,对孩子的发育还是需要的,但是一定不要多吃,尤其是还在吃奶的小孩子,吃太多的肉食,很容易伤到脾胃。

  谨慎用药:不要用太多的抗生素

  很多疾病通过中医调理,效果也是很好的。过多依赖抗生素有时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脾胃,造成伤食,像小文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妈妈在就医的时候,选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想想,是不是只能用抗生素才能解决问题,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同样能够解决问题,看到孩子的病。中药虽然难入口一点,但是对于西药解决不了的情况,或者说孩子对西药敏感的就效果非常明显。

  减少心理压力

  厌食跟心理情绪也有关系。吃饭的时候妈妈切忌批评和训斥孩子。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和训斥孩子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继而对吃饭这件事情产生心理反感,从而造成孩子厌食。

  Tips:给小宝宝喂中药

  让小宝宝吃中药,其实没有妈妈想象的那么难。孩子自己本身也有个接受和习惯的过程,当然,医生一般也会考虑到药的口感问题,尽量对孩子不用难喝的药。实在是不行,也可以哄哄孩子,激励、奖励他,他就能喝进去。太小的小孩,可以采取喂的方式,选用陶瓷的勺子(不要用边缘很锋利的),勺子压着孩子舌头一勺一勺的喂。注意,勺子放进孩子的舌头上时一定不要着急拿出来,要等他吞进去再拿出来。每次喂药不要太多,一次两三勺,多喂几次就好了。掌握方法也不是很难的。很多小孩经过吊针、西药以后,看到医生就哭,但是经过两次后,慢慢也就不恐惧了,还会非常的配合。

         专家简介:

     王彩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临床二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多动症病毒性心肌炎等疑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擅长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脾胃不和等病的调理近年来重点研究未成年人心身疾病(如:情绪障碍、抽动症、多动症等)。


  

宝宝任性,爸妈要怎么办


  宝宝任性怎么办好呢?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会很任性,这可怎么办呢?有些缺乏耐心的家长会在孩子任性的时候打骂幼儿,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行为哦。想要化解孩子的任性就要找准原因,科学应对哦。


  宝宝任性的状况


  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哀告: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死缠烂打:"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那么,面对任性的宝宝,家长要怎么办呢?


  宝宝任性怎么办


  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宝宝如果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你无原则地迁就他,渐渐地,宝宝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蛮横。因此,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使宝宝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如果觉得宝宝的要求合理,再有条件地满足他。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 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宝宝的意见,同时给宝宝一些限制条件,例如,让他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 便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宝宝任性怎么办?家长不如就试试以上小妙招吧。


孩子烫伤怎么办


  昨天,小伶俐再次来到长春烧伤医院换药。这个只有16个月大的孩子,因为不小心坐进粥锅里,腰、腿和屁股都被烫伤了。


  孩子的脸上满是泪痕,嘴唇上方也有小块红红的,妈妈说是磕的。换完药,孩子的伤口又重新缠上了纱布。


  说起小伶俐的烫伤过程,妈妈眼圈又红了。5天前,妈妈用电饭锅做了一锅粥,就放在地上晾着。孩子来到了厨房,自己走着走着,不小心就跌进了锅里。


  “对于儿童来说,烫伤居多,能占到收治患者比例的20%~30%。”长春烧伤医院烧伤科主任吴华山说,最近一段时间,来治疗烫伤的孩子确实比较多。除了门诊,最近,由于意外烫伤而住院的就有1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从会爬的到学龄前的居多,烫伤部位则多集中在头部、脸部和四肢,而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厨房和餐厅。


  “看到孩子烫伤遭的罪,比自己烫伤还难受。”最近半个多月,赵女士一直都在医院照顾9岁的女儿美娇。


  女儿那几天想喝豆浆,赵女士就用豆浆机给女儿做好了,然后放在餐厅的餐桌上,没想到女儿经过的时候,不小心碰洒了,一侧大腿被烫伤。医生说,烫伤面积达到10%,属深二度烫伤。


  “最难受的就是孩子换药时,孩子疼得直哭,我看着特别心疼。”赵女士说,女儿被烫了,她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办好,赶紧去买了烫伤膏,给孩子涂上,才带孩子来的医院。


  相关提醒


  孩子一旦烫伤 涂酱油、大酱都没用


  小孩子一旦被烫了,家长要做怎样的紧急处理,才能减轻孩子的痛苦呢?


  “烫伤后立马冲清水,能有效缓解烫伤程度。”吴华山说,小孩子烫伤后,要第一时间脱离热源,用清水冲洗。如果在热源中持续的时间长,创伤就会越来越严重。一般创面的深度和热源的作用时间、温度成正比。


  用清水冲半个小时,是最有效缓解烫伤程度的方式,如果是身上有火,就先灭火,然后再用水冲。水流能带走聚积在皮肤上的热量,同时还可以减轻疼痛。有些人家给孩子涂酱油、大酱或者蚝油,这些都不好使,一定要赶紧用清水冲洗。


  “冬天孩子烫伤为什么创伤严重,就因为穿的衣服厚。”吴华山说,孩子一旦被烫伤,不要马上把衣物脱掉,如果脱衣服,应该浸在水里再用剪刀剪开衣物。


  如果烫出水泡,用清水冲的同时,千万不要戳破。冲一段时间后,最好用干净纱布或者毛巾保护好伤口后再送医院治疗。


  防止孩子意外烫伤 这些细节您要注意了


  吴华山说,孩子意外烫伤,有不少是和父母不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有关。下面我们将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一一罗列,您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1.厨房里,热锅、热水瓶尽量不要放在地上,很可能孩子碰倒、碰洒造成烫伤,更不要让孩子离灶台很近;2.餐厅有桌布的要当心。小孩子一旦撕扯桌布,就很可能把桌布上热菜、装热水杯子拉到他身上,造成烫伤;3.热水壶都有电源线,不要把线垂在桌子旁,小孩子很容易拉扯电线,把水壶拉倒,造成烫伤;4.家里有饮水机的,其热水阀要尽可能避免让孩子碰到;5.给孩子洗澡时,最好先放冷水,再放热水,家长要掌握好水温才开始洗。


孩子们总喜欢抢玩具怎么办


  在陪孩子玩的游戏当中,不是每一个都必须有治愈心理的“疗效”。游戏,有时候只是带来笑声。


  小朋友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亲密友好,一定还免不了小争执、小冲突。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你吼我一声,我再凶回去;看到同一件心爱的东西,“奋不顾身”地争抢一番……这些摩擦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正是在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中,孩子初尝了社交活动的甜蜜和苦涩,磨炼着以后会派上大用场的社交技巧。


  因此,对于孩子交往中的小矛盾,我们不必过于紧张,更不用以一种强势的姿态,事事介入。除非当势态升级,你可以明确预测出某一方或者双方都会受到伤害。或者,事情并不严重,但出于种种原因,你还是决定有所干预,那么游戏就是最恰当的方式,而在游戏中,你也必须卸掉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转而扮演一个笨笨的,甚至有点坏坏的,比孩子们强不到哪去的角色,然后“任性”在他们的冲突中“胡搅蛮缠”。


  游戏,打破孩子之间的对抗情绪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明自己的自主力,也就是“能不能自已说了算?”“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具体来说,当他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时,唯一想的就是把它抢到手,至于对方小朋友的感受,他还没有办法考虑和顾及。


  因此,面对这样的行为时,我们首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标尺,对它进行道德范畴的判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样不对,简单提及分享的概念也没有错。但是,不要上升到唠唠叨叨的说教,甚至用惩罚的办法,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我们想结束小朋友之间为了抢东西而引起的对抗时,游戏就是最好的办法。它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只是用滑稽的方式,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最激烈的情绪对抗中缓和下来。


  游戏,化紧张为欢乐


  当你变成一个笨笨的“坏蛋”,不但不劝孩子们停下争抢,反而还插一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你认为这会让孩子越抢越生气、越激烈,还是哈哈大笑,甚至俩人联手对付你,嘲笑你的“笨拙”呢?


  《游戏力》这本书里曾说,所有笑声都是好的。表面上看,问题并没有解决,孩子们没有学会分享、互让,你也做不到让他们以后就不争吵,但就这一刻来说,所有的紧张、恼火、挫败都化成了大家的一笑了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回报缓慢的“社交投资”


  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结论,社交观和人生观一样,到孩子15岁时,才能从“听得懂”的理念,内化为“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我们可以在孩子3岁时就告诉他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但这是为了让他在遇到问题时,能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分享玩具,等一下别人也不会给你玩具哦。”


  这只是一剂预防针,但不能指望3岁的孩子听到这话后马上自觉自愿地把玩具让出去,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完成这种成熟的社交行为。


  游戏方案:“妈妈也想要!”


  在两个孩子刚开始抢东西时,你可以跳进去,和她们一起“抢”,边“抢”边说:“我也想要!”


  你可以假装成一个笨笨的坏人的样子,抢着抢着自己坐了一个屁墩儿,然后爬起来还要接着抢。或者脑袋“撞到”抢的那个东西上,长出一个大包来,嘴里还抱怨着:“好疼啊!”


  两岁多的孩子,还接受不了分享、轮流玩的概念,而且们抢东西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个东西,而是看谁能抢赢。


  当大人插进去,假装和她们一起抢时,刚开始她们肯定有点愣,这样就达到了一个目的:打断了她们之间的直接对抗,分散了注意力,把俩人在激烈冲突中的情绪化解掉。她们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这很好玩,把你作为抢东西的最大“劲敌”了。


  这个游戏的时机选择很关键,一定要在孩子刚起争执时介入。当争抢升级为激烈的情绪对抗,甚至有一方已经哭的时候,游戏是起不了作用的。这时候,妈妈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慰哭的孩子。


  关于“抢东西游戏”,你可能有的疑问


  疑问一:妈妈也去跟孩子们一起抢东西,不会给她们做出坏榜样吗?会不会让她们有点晕:抢东西没有错?这可不可以是社交过程中的常态?


  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首先,孩子对社交规则的理解,以及社交技巧的获得,最早是在家庭里完成的。他会观察成人之间的互动是怎样进行的,是互相攻击,还是互相帮助?是互相斥责,还是互相理解?是合作多,还是对抗多?


  其次,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下面几种细分能力:


  1.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比如,遭遇社交冲突时控制住自己激烈的情绪。


  2.对轮流概念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可以耐心等待玩具轮到自己的时候。


  3.对他人情绪的积极关注。比如,知道赞赏对方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所以,不可能指望3岁的孩子做到这些。也就是说,他们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即使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也没法让他做到真正的分享,那么转移矛盾焦点就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你当然也可以告诉他:“和小朋友抢东西不对。”或者,通过和孩子玩一些有分享过程的游戏,加深孩子对分享的理解。当孩子和你的连接比较好,平时的自主性也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会愿意模仿这些行为的。


  疑问二:如果我们加入进去,孩子会不会很快放弃?或者导致在原本争抢过程中,本来就弱势、不敢坚持的那个孩子,更容易放弃?


  那就要看你的演技了!如果你放不下强势的姿态,孩子的确可能放弃,因为他知道肯定抢不过你啊。即使你是弱势孩子的妈妈,也不能用强势的方式来吓退强势的孩子,这样不仅不公平,而且会让你自己的孩子感觉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通常孩子们发生争执时,更焦虑的都是弱势孩子的妈妈。我们都可以理解这种心理:弱势通常意味着竞争力弱。但其实大部分这样孩子的妈妈都不用太担心。以大欺小,虽然是一种低级的自然法则,但它确实仍是社交活动中的规则之一。即使孩子因为力量或者能力弱小而处于下风,吃了亏,但他总有变得强大的时候。需要担心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退缩的倾向。比如在陌生环境里主动性很差,不敢参与活动,不敢表达主张,不敢坚持自己。偶尔的情况不算,当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时,我们就应该警惕了。


  3岁以内孩子的互动对象主要是成人,特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么,我们就要观察和反思:在与我们的互动中,我们的什么行为,让孩子总是感觉自己不行?或者自己是错的?或者即使是对的,坚持了也没用?在互动中,我们有没有过于强势呢?


  另外,孩子退缩的表现,有可能是一些我们没有留心的因素引起的,比如有的孩子一个人在教室玩得好好的,但一上课就死活不肯进去,这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密闭空间有感官上的不适应。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一些特别的声音、气味、触觉都会对他有压力。或者,之前上课时一些小小的细节给他留下了负面记忆,这些成人是很难全部留心到的。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你不确定的退缩时,你的态度就是尽量保护他、允许他,否则这会进一步成为他退缩的原因。


宝宝太在意老师的话怎么办


  宝宝好不容易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了,妈妈们的烦恼又来啦:天呐,宝宝太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了,不论老师提什么要求,宝宝都会当100%的“执行偏执狂”。当老师和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怎么办呢?


  当宝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时,妈妈照老师叮嘱的错一点儿,宝宝就会急得直掉眼泪,仿佛天要塌下来了。妈妈一抱怨老师要求得太细,宝宝就不惜与妈妈顶牛。妈妈们都担心,宝宝这样刻板地理解和执行老师的要求,不只性情上日趋胆小和急躁,在行为方式上是不是也丧失了灵活变通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过来人是怎么处理这一矛盾的。


  故事1 易拉罐的悲喜剧


  琳琳这天回来说,班级要办植物角,老师要每个宝宝带一个易拉罐去幼儿园栽种水养或土养的植物。琳琳妈就从阳台上找了一堆易拉罐的空罐子让琳琳挑。琳琳说不对,老师说了不要可乐罐也不要雪碧罐,要八宝粥的罐子,琳琳妈就找出两个八宝粥的罐子给她看,一个是银鹭桂圆八宝粥,一个是VC芦荟果纤粥的罐子,琳琳急得说,不对,不对!老师要亲亲八宝粥。琳琳妈只得摸黑去超市买,可巧,超市里也没有,跟琳琳商量说,别的八宝粥罐子也是一样的,琳琳很固执,说不行不行,老师手上拿的就是亲亲八宝粥罐子。害得琳琳妈只得驾车跑到仓储大超市去买,心里忍不住抱怨:不就拿个废罐子种植物嘛,至于要求得这么细?


  ● 真相:老师是要求过不要带碳酸饮料的罐子,这是因为这种易拉罐只能拉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口子,如果要“全开口”用来种植物,就要用剪刀剪去顶盖,而剪出来的敞口边缘锋利,容易划伤小朋友的手;而八宝粥的空罐子顶盖是一次性拉开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 妈妈经验:有些时候,与老师的电话沟通是必要的。


  故事2 让人为难的“复印计划”


  毛毛上大班之后,毛毛妈就有了一项额外的经济支出:为毛毛班上的全体同学免费复印数学题和小故事。但全班有40个同学,毛毛老是非常积极地将复印任务拿回来让妈妈执行,妈妈也受不了呀。妈妈曾经尝试在公司的作废资料背面复印;也曾尝试在一张A4纸上复印两份小讲义,这样,在外面文印社复印的费用就要少一些,结果毛毛又哭又闹,说这是不符合要求的,复印应该一人一张大白纸,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还说,他好不容易从其他同学那里把复印的任务抢了来,老师是看他表现好,才把这“光荣”任务交给他的,“就你小气,不就是花个二三十块钱吗?”毛毛还说:“人家爸妈复印都是不花钱的,怎么你连这点儿事也办不成呢?”很看轻毛毛妈在公司地位的样子。


  ● 真相:幼儿园老师其实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大班小朋友的这种教学任务,属于“自愿加料”,是没有文印方面的经费保证的,为了几次复印收钱的话,有些家长又会抱怨。所以老师让“有条件”的家长义务奉献一下。


  ● 妈妈经验:让宝宝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为班级做贡献”是不需要攀比的。


  故事3 假传圣旨与撒谎


  小明这两天跟爷爷闹脾气,妈妈一下班,爷爷就诉苦说,孙子嫌弃他了,嫌他老,嫌他记不全老师交代的功课,嫌他把老师要求带的东西给忘了……孙子一定要父母去接送他放学。小明妈妈一问儿子,才知道是老师对孩子的父母总不露面有意见,老人的记忆力不好,讲话比较啰嗦,与老师沟通不力,孩子第二天上课用的东西总是没有带齐,一来二去,老师对小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心生不满。小明的妈妈与老师商议,让老师费点事将每天交待的事用短信群发家长,或者在小明的“家园联系簿”上写上明日要带的东西,老师也同意了,可第二天,小明还是对爷爷去接他的事实心生不满,还说,“老师说的,要是妈妈不来接,以后宝宝就不要评小红花学员了!”


  妈妈避开儿子打电话给老师证实这一说法,老师很惊讶地说:“只有犯了严重错误的小朋友,才会在某一个阶段评不上小红花学员。谁来接送宝宝都可以,要看家长的时间安排。我哪有说过爷爷接送就不能评小红花学员?”小明妈妈一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原来儿子不仅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还学会“假传圣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这还了得?


  ● 真相:如果你问才4岁的小明,老师是不是说过“爷爷接送就不能评小红花学员?”小明一定极其真诚地、眼泪汪汪地点头!


  这说明孩子的“假传圣旨”与有意说谎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在哪里,他们往往将自己推理想象的东西,当作真的。我们不妨称之为“真真真相”;还有一些属于老师没做具体要求,但显而易见会讨老师欢心的选择,我们称之为“假假真相”。“爷爷接送就不能得小红花”就属于“假假真相”,完全是孩子从老师对谁来接送的态度上推断臆想出来的,最终,连孩子自己也认为,老师是做过这样的要求,讲过这样的话了!


  ● 妈妈经验:从孩子的角度讲,“假传圣旨”与说谎有着本质的不同,家长要理解孩子,必要时另开辟沟通渠道。

宝宝打疫苗有反应怎么办

  宝宝出生后,可能会接种不少疫苗,有的打完出现红肿,还有的发热、呕吐。接种前,父母应告知医师,孩子是否有免疫异常、过敏体质及急慢性疾病,提早预防反应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建议观察20~30分钟再离开。那么,到底哪些疫苗反应是正常的?

  宝宝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包括红肿、硬结、疼痛、发痒等,个别人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这些情况不必特殊处理,注意多喝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肿胀可逐渐消散。硬结和淋巴结肿大久不消退,可采取热敷和理疗。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红肿,逐渐形成浅表溃疡及直径1厘米内的腋下淋巴结肿大,也不必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8~12周结痂,脱痂后局部会形成稍凹陷的瘢痕。

  全身反应一般在接种后6~24小时出现,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一般也不必特殊处理,给宝宝多喝水,症状多在接种后48小时后消失,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体温在38.5℃以上,或腹泻较严重,超过3天,可进行物理退热,并及时就医。少数孩子在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内出现短暂的发热及一过性稀疏分布的红色皮疹,2~4天可自行缓解。接种风疹疫苗后少数人全身出疹子,不过会迅速消退。少数接种水痘疫苗后第2~3周内有短暂一过性的发热或轻微皮疹。接种甲肝疫苗,极个别出现类似肝炎症状,但肝功能损害轻微,预后良好。

  疫苗异常反应与宝宝体质有关,反应程度比较严重的如过敏反应等,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面色苍白、乏力、心跳加快或眩晕,但此种情况非常罕见。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时应平卧,并马上就医。

宝宝被蚊虫叮后怎么办


  近来天气逐渐炎热,招人烦的蚊子也随之多起来,不少人,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人,为了不被蚊子叮咬真可是使出了浑身招数,电蚊拍拍、蚊香熏、杀虫剂杀、贴驱蚊贴……可一到晚上,那“嗡嗡”的声音似乎又由远及近了,这蚊子简直比打不死的“小强”还顽强!郁闷的是哪怕就是打死了它,最后流的还是你的血。真的就没有什么方法来预防蚊子的叮咬了吗?其实不然,我们只要知道它们的一些习性,远离它们的叮咬,对付这小小的蚊子就不算什么难事了。


  蚊子为啥老赶不跑


  据资料显示,只有母蚊子才吸血,公蚊子是吸食植物的汁液的。母蚊子因繁殖需要才叮咬动物,吸食血液来促进体内卵发育成熟,以繁衍后代。母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所以你千万别想着能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母蚊子喜欢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屋内多在床下、衣柜后、房门后,窗帘的褶皱及缝隙更是它们的最爱。平日里,只要它们不叮你,你想找到它们还真有点难,更别提彻底把它们赶出去了。


  为啥一睡觉就挨蚊子叮


  这绝对不是蚊子大脑发达到能想出这种办法,更不是吃人血后变聪明了。这是由蚊子的一些习性决定的,蚊子其实很懒,因为它们只会飞不会走动,“认准”你后基本就会只缠着你,所以有时会出现,同一张床上的两个人,一个没有被叮一口,另一个往往被叮得浑身是包。那蚊子凭啥就会认准那个人了呢?这还真不是由此人倒霉不倒霉,运气好不好决定的,而是其身体的一些特征在起主要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哪些人容易招蚊子


  对于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可真是五花八门,似乎还各有各的道理。例如有爱叮女性的“男女性别说”,有爱叮皮肤白嫩的“皮肤好坏说”,更有爱叮某型号血液的“血液型号说”。可是,这些说法目前都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来证实。


  蚊子在选择叮咬人群上确实有它的偏好,蚊子爱叮什么人主要是看此人的某些特征对蚊子的吸引是否足够强烈,能够引导蚊子更快捷地找到他。于是,在同一环境中,某些人特别容易招蚊子,可对有些人,蚊子却“视而不见”。这就是蚊子的“趋食性”。


  蚊子的头上和腿上长着触角和刚毛,对湿度、温度及汗液都很敏感,所以它们常爱叮爱出汗、体味重的人。这些人汗腺发达、体温较高,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升高,对蚊子能产生直接的刺激与吸引。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呼出更多的潮湿气体与二氧化碳对蚊子同样有吸引力。儿童的皮肤娇嫩,新陈代谢活泼,皮肤上的毛孔挥发汗液更快,所以也常挨蚊子叮。


  同理,蚊子喜欢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是因为人在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寻迹而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傍晚去公园散步,头上老飞着一团恐怖的蚊子的直接原因。


  还有,蚊子喜欢弱光,偏好深色,黑色的衣服正好合适于蚊子的视觉习惯,其次是蓝、红、绿等色,但蚊子不爱白色。蚊子也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但是,蚊子对强气流很敏感,夏天当你摇扇或吹风扇乘凉时,蚊子就很难接近你。


  宝宝被叮后怎么办


  蚊子叮咬的地方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如果家里没有的话,可以用花露水、风油精、万金油等代替。如果蚊子叮咬的地方肿得比较厉害,可以用3%的硼酸水冷敷,家里没有的话,也可以用冷水或冰块冷敷。


  如果宝宝痒得很厉害,可以带宝宝去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过敏药物,比如扑尔敏等。激素类药膏具有很好的消炎止痒功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果叮咬的部位被宝宝挠破了,可以用百多邦或立思丁涂在患处,能起到防止伤口感染的作用。


  赶走蚊子招术多


  便携式驱蚊器:它采用电子振荡波,物理性驱蚊原理,电波驱蚊自动化,无烟、无刺激性气味,无毒、无化学物质,健康,环保,是较为安全的防蚊方式,对人体完全无害,适合婴儿、孕妇使用。


  维生素B1:服用维生素B1后人体会散发出特殊气味,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将3~5片维生素B1放在水中溶解,用卫生棉球蘸其溶液擦拭暴露在外的肢体,可以在两天内起到驱除蚊虫叮咬的作用。也可以将适量的维生素B1针液直接加于浴缸中用于沐浴。


  清凉油、风油精:在卧室内放几盒揭开盖的清凉油或风油精。点蚊香,气味呛人;挂蚊帐,空气沉闷。如果能在点蚊香前,在整盘蚊香上滴洒适量的风油精,则可使蚊香不呛人,而且满室清香,驱蚊效果好。如果能在进蚊帐之前,在蚊帐上洒几滴风油精,可以改善蚊帐内的空气状况,而且增加驱蚊效果。


  杀虫喷雾剂:用杀虫喷雾剂也是消灭蚊子的好方法。只要将家中的门窗紧闭,然后用喷雾剂在屋内喷上一通,离开屋子10分钟到半小时后,再回来把门窗全部打开,彻底透气,蚊子也会不见踪影。当然,纱窗、纱门可不要打开哦。只是喷雾剂的气味比较大,老人和宝宝最好离开屋子在外面待上比较长的时间后再进房间。


10岁男孩有140斤,怎么办?

  我是诸暨人,我哥哥的儿子,2005年出生,刚生出来,也不胖,粉嘟嘟的很可爱。可是孩子越长越大,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不挑食,什么都吃,现在的饭量基本和一个成人没多大差距,晚上还要加一顿夜宵。现在,侄子上小学三年级,1米52,但体重有140斤。


  不给他吃,他就经常喊饿,这么小的孩子不忍心不给吃呀。可是他越来越胖,家里人急死了。有一点倒是蛮欣慰的,侄子蛮聪明,智商不低。


  我哥哥是读大学之后长胖的,嫂子身材很标准,孩子怎么会这样?这该怎么办?难道要做割胃手术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险峰答


  根据斯先生的描述,小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了。小小年纪,体重已经超出很多大人的体重,家长该重视起来了。小孩子过分肥胖,容易引起肾上腺的毛病,还会影响性腺发育,后果很严重。


  首先要排除是疾病引起的肥胖,先到医院内分泌科接受检查,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了,需对症下药。如果检查没有问题的话,家长就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了,只要营养均衡,不要担心孩子饿着肚子。


  我也接诊过不少小胖墩,多数还是单纯性肥胖,家长溺爱,营养过剩,导致身材走样,为避免孩子成人之后疾病缠身,要控制孩子的饮食。

怀疑孩子肚里有虫怎么办?


  临床上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家长看自己的孩子吃得多,但不长肉,每隔三四个月就给自己孩子买不同的驱虫药吃。感觉没有效果,家长就带孩子去看医生,检查后却发现孩子体内并没有寄生虫。这种轻易给孩子吃驱虫药的做法不妥,并有一定的危险。


  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咪唑类和达唑类。咪唑类属于抗蠕虫中的抗线虫类药,常用的包括四咪唑(驱虫净)、左旋咪唑(驱虫清)、甲苯咪唑(安乐士)、丙硫咪唑(肠虫清)等。阿苯达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广谱驱虫药,可用来治疗蛔虫、钩虫、蛲虫等感染的治疗。


  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服用不当也会出现问题。很多种疾病可引起消瘦或者肚子痛,如果盲目服用驱虫药,可能让寄生虫产生抗药性,给以后驱虫增加难度。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家长如果怀疑2岁以上的孩子需要驱虫,应先到医院做大便常规检查,确定孩子的腹中有寄生虫,再根据医生的诊断适量给孩子服用驱虫药。一般情况下,每年驱虫一次即可。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因为此时驱虫药在肠道内的浓度会更高,可以提高杀虫效果。此外,左旋咪唑类驱虫药可遵医嘱用糖水送服,不仅能改善口感,还可以增加疗效。 

宝宝头痛怎么办?

  有些家长发现小孩经常会出现头痛的情况。头痛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头痛也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的头痛对小孩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同。小孩头痛不可忽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孩头痛产生的原因与类型,为小孩头痛的治疗找出解决方法。
 
  大部分的头痛都是出现在头骨之外的神经、血管和头部或颈部的肌肉处。这些肌肉或者血管可能是肿胀、收紧或者是受了某些刺激给神经施加了压力,这样神经就会向脑部发出痛的信息,从而形成了头痛。
 
  头痛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头痛的原因里面有很多都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但有些则是遗传的,所以如果你们夫妻都有遗传性头痛的话,孩子也会出现的。一般出现头痛的原因有:
 
  ·某些病症
 
  ·缺少睡眠或者睡眠习惯突然改变
 
  ·没有进餐
 
  ·脱水
 
  ·压力过大
 
  ·头部有轻微受伤
 
  ·看电脑或电视时间过长
 
  ·荷尔蒙水平出现变化
 
  ·长途坐车
 
  · 听到很吵的音乐
 
  ·抽烟
 
  ·闻到很强烈的气味,例如香水等
 
  ·摄取过多的咖啡因
 
  而有时,头痛则是由某些炎症引起的,例如中耳炎、流感、关节炎、尿道感染等的炎症。但大部分的头痛都不表示出现很大的问题,只有10%的头痛是有病症或炎症引起的。
 
  小孩子头疼的主要类型:
 
  紧张型头疼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头疼类型,症状是头一侧或两侧隐隐作痛(不是刺痛),有时候感觉像是头周围发紧或是受压了。这些症状常常是因为压力、焦虑或沮丧所致,不过,也可能和身体姿势不当有关。紧张型头疼通常在学校或家里的紧张环境下出现,等孩子玩耍或放松休息时就不疼了。
 
  偏头疼
 
  这种头疼往往是遗传性的,通常是在孩子5~8岁时第一次出现,不过,任何年龄都有出现偏头疼的可能。10岁孩子中大约有5%至少有过1次偏头疼,不过,其中大多数在青春期前就不会再犯了。偏头疼通常是头的一侧一阵一阵地疼,常常会因为使劲儿而加重。如果你的宝宝有偏头疼,他也许会出现情绪变化、皮肤苍白、疲倦、眩晕、视力模糊、偏食或没有胃口、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情况。有些孩子在头疼前,还会看到眼前有光环(通常被说成波浪线、闪光、盲点、管状视等),有些则对亮光和噪音敏感。
 
  脑膜炎
 
  头疼常常是患脑膜炎的孩子最主要的症状。当覆盖大脑表面的脑膜发炎,以及由于脑脊液的循环速度减缓,使大脑受到脑脊液的压迫,就会出现头疼。脑膜炎会导致高烧、反复呕吐、没有胃口、意识不清、犯困、对光敏感等症状,有时候还会长皮疹或脖子非常僵硬。斜靠着时,宝宝不能把头向胸前弯,因为那样会让他的头或脖子出现几乎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症状,一定要赶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刻带他去看急诊。
 
  脑瘤
 
  在宝宝头疼的原因中,长了脑瘤的可能性极小,只有1/40,000。不过,如果你的孩子头疼得越来越厉害,或者睡觉时疼醒或一大早就头疼,那你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医生,看看是否是脑瘤。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孩子出现头痛的话,父母很容易会担心。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头痛都并不以为这孩子患上严重的病症。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症状的话就要立刻找医生进行咨询找出原因了:
 
  ·一个月出现一次头痛或以上
 
  ·头痛很久都没有消退
 
  ·特别痛
 
  同时父母还要留意孩子头痛有没有伴随其他的症状,这样也有助于医生找出病因,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的症状的话也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忙:
 
  ·注意力减少
 
  ·呕吐
 
  ·孩子醒来的时候头痛,或者因为头痛而醒
 
  ·头部受伤后出现头痛
 
  ·出现麻刺的感觉
 
  ·行走或者站立出现困难
 
  ·虚弱
 
  ·颈部疼痛
 
  ·发烧或其他的感染
 
  ·头痛到不能参加日常的活动
 
  如何助孩子减缓痛苦?
 
  对付孩子的头痛要看医生判断的孩子头痛的原因。但孩子大部分的平常的头痛可以通过家庭的护理避免药物的治疗。
 
  要缓解孩子的头痛,你可以让他:
 
  ·在一个阴凉、暗而安静的房间里面躺下
 
  ·将一条冰凉的湿毛巾放在他的额头或眼睛
 
  ·放松
 
  ·慢慢地进行深呼吸
 
  ·你也可以使用一些非处方的镇痛剂,例如布洛芬或退热净等。但在使用药物之前,特别是2岁以下的孩子一定要留意用药,你也可以在使用药物之前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遇到小孩头痛的情况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

母乳喂养的孩子腹泻怎么办?

    母乳喂养的孩子腹泻怎么办?这令很多爸妈头疼的问题,宝宝的胃部很娇嫩,没有发育完全,吃多或吃陌生的食物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但也不要因此而断了母乳,要少量的喂,慢慢加量。
 
  食物能帮忙止泻
 
  焦米汤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糖,然后烧成糊状就可以了。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容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
 
  胡萝卜汤 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的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一种很好的止泻食物。将胡萝卜洗干净,对切开,去掉茎,然后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用纱布把渣过滤掉,最后加水(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烧开就可以了。
 
  婴幼儿胃肠功能差,喂养不当会发生腹泻。孩子腹泻,喂养时要注意调整喂奶时间。
 
  母乳喂养的孩子如果发生腹泻,不要轻易断母乳,最好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质之类的物质,而母乳的后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类的物质,不易消化,可把这部分乳汁挤出来。如果孩子是用牛奶喂养的,腹泻时就不宜喂全脂奶,应该喂脱脂奶。脱脂奶可自己做,牛奶烧开再冷却后,用筷子把表面一层奶皮挑起来扔掉,反复3次,就成了全脱脂牛奶。不过,等宝宝腹泻好转后就不宜再喂脱脂奶,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自控力差怎么办四款游戏锻炼孩子自控力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
 

1.父母对“我”溺爱的教养态度。虽然孩子偶尔出现控制力差的表现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孩子经常这样,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了。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全家人围着他团团转,要什么给什么,这就让孩子形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孩子做事只凭自己的喜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2.身心发展不成熟。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兴奋、难以抑制的情绪,抵制诱惑的能力差。这就是为什么家长能用一个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轻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认识能力有限,对是非分辨得不是特别清楚,所以出现一些冲动、控制能力差的表现是正常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
 

3.父母对“我”的影响。孩子正处于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喜欢“有样学样”。请家长想一下:带孩子出去玩,堵车的时候,你是否表现出焦躁的情绪?和孩子游戏时,你是否常常不耐烦?心情不好时,你是否常常发火并迁怒于孩子?你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和情绪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缺乏自我控制力,孩子在这方面也会表现不佳。
 

4.家庭成员对“我”教育方式不一致。现在的家庭,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
 

父母对“我”的忽视。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和管教,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亲子交流沟通,孩子难以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控制能力。
 

那么,哪些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么?
 

4款游戏锻炼儿童自控能力
 

娱乐类游戏:创设情境,使孩子通过角色模仿来感受情节乐趣,从而使他在遵守游戏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例如老鹰捉小鸡、摸瞎、捉迷藏等游戏。一般来说,孩子对动作的控制要优于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娱乐类游戏正是通过激发孩子兴奋情绪的过程和对动作的控制,让孩子逐渐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
 

操作类游戏:利用游戏材料发展幼儿小肌肉、以控制手部精细动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游戏,例如自制拼图、拆卸旧物件、种小植物等。在操作类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源泉。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所以在规则简单的情况下,幼儿的自控坚持度会有较好的表现。
 

智力类游戏:可以为宝宝选择一些逻辑推理游戏、注意力训练游戏和多元智能游戏,这样能初步锻炼宝宝理性面对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宝宝的情绪就能稍微稳定一些,而不是手足无措或在情急之下耍赖。
 

运动类游戏:以大肌肉活动为主,让幼儿在走、跑、跳、钻、投、攀、爬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竞赛要求来进行游戏,培养幼儿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宝宝误吞牙膏怎么办?

  3岁以下的儿,可能还不会吐出牙膏泡沫,或在刷牙时多多少少会吞下牙膏,因此,他们可以不必使用牙膏;
  大一点的孩子则可用少量,大约一粒豌豆大小的牙膏量就行,而且最好选择氟浓度较低的制品,以免孩子容易吞下过多的牙膏。
  至于含氟漱口水,由于担心容易被幼儿吞服,美国 FDA 建议6 岁以上方可使用,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0.2 % NaF ( 900 毫克/升 F )每周漱一次;或是 0.05 % NaF ( 225 毫克/升 F )每天一次,每次约5 毫升含 1 分钟,如此即可大幅降低牙齿邻接面的蛀牙率。
  如果孩子只是不小心吞入少量含氟的牙膏或漱口水,应该不至于有大碍,但若是一次大量误食氟化物,大约每千克体重吞入超过5 毫克氟时,就会造成急性中毒(相当于10 千克重的幼儿,吞服 500 毫克/升牙膏,一次吞下了100 克牙膏量以上),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使血钙浓度下降,造成痉挛,甚至导致心肺衰竭,必须紧急送医院处理。
  另外,长期过量的氟化物吞服,将可能造成牙齿的氟斑点。据研究指出,在恒牙的形成阶段,若有长期的氟化物过量,将可能导致牙釉质的缺损(轻则呈现白斑点,重则出现褐色凹陷)。

第一次乘机,晕机怎么办?

 飞机从起飞开始,在飞行过程中的颠簸、爬高、下降、转弯,直到着陆这一系列动作都可能导致宝宝晕机,而宝宝的身体不适和乘机前的疲劳也可能导致晕机。
  
  预防宝宝晕机并不复杂。在乘机前的头一天晚上,要保证宝宝的身体健康和充足的睡眠休息。如有可能为宝宝挑选距离发动机较远又靠近机窗的座位,以减少噪音和扩大视野。在飞行中应该尽量做一些吸引宝宝注意的事情,如逗宝宝说话,给宝宝读故事、听音乐等。在乘机前给宝宝饮用适量加醋的温开水,也可预防晕机。
  
  在宝宝晕机较轻的时候,可以继续做些吸引宝宝注意的事情或引导宝宝向窗外远眺。在宝宝额头放置凉的湿毛巾,有经验的妈妈也可以尝试用大拇指掐在宝宝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均可以减轻宝宝晕机症状。如果反应过于严重,应立即找机组医务人员处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