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美国要打贸易战 在中国这里讨不到什么甜头

2018-09-22 06:24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资料图。(图源:新华网)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明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

资料图。(图源:新华网)

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明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作为反制,中国政府随即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自9月24日12时01分起实施,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提高加征关税税率,中方将给予相应回应。这标志着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几天来,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放风要同中方围绕贸易问题进行磋商,并向中方发出举行新一轮贸易磋商的邀请,另一方面又一意孤行开启新一轮贸易摩擦,这是延续特朗普政府对华极限施压的手法,并向美国国内显示对华强硬、兑现竞选承诺的姿态。特朗普威胁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也经历了多次反复,从一开始的10%加码到25%,试图通过大规模、大幅度加征关税对中国施加强大心理压力,如今又分步骤、分时段加征关税,寄希望于一箭双雕:如果中国在今后几个月不屈从美方要价,将面临大幅度提高的关税,以此胁迫中国作出单方面让步;特朗普明知美国国内反对加征关税声言很大,在中期选举投票日以及美国两大节日---感恩节和圣诞节临近之际,靠第一步加征较低关税税率减少对美国民众消费成本的影响,要知道每年从感恩节到圣诞节是美国最重要的节日购物季,这段时间的社会消费占全年消费总额的大约四分之一,美国经销商往往在这个消费季来临之前,也就是最近几个月会从中国订购大批商品。

今年以来,特朗普扣动贸易战的扳机,对主要贸易伙伴一阵“扫射”,对中国接连打了几个“点射”,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特朗普曾宣称,贸易战是“好事”,美方可以“轻松获胜”,并在不久前迫不及待地发推特声称,加征关税“出乎意料地有成效”,已“重伤中国” ,美国“快赢了”。特朗普本人及其政府高官也一再散布所谓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好的言论,暗示美国有打贸易战的本钱,而中国奉陪不起。美国高官甚至多次明言,“中方不要低估特朗普总统在对华贸易上采取行动的能力”。例如,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最近一段时间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一再宣称中方不要低估特朗普的决心,并信口开河地渲染中国经济和货币疲软、投资者离场,意思是说中国快撑不住了,特朗普的施压策略正在取得成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日前声称,中国的“子弹”快打光了。

但是,美国许多经济学家、贸易问题专家并不同意特朗普的说法。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在贸易战并不占上风,“贸易战没有赢家”更是国际社会的广泛认知。中国官方也常常说“贸易战没有赢家”。同时中国主流意见是,中国有必胜的信心,胜利必将属于中国。

其实,谈论贸易战的输赢得失,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甚至因时而异,角度和立场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有些大家有共识,有些存在不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必胜”不是口号,是信念。说“贸易战没有赢家”,与说“中国必胜”,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并不对立。盘点一下可以发现,自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以来,美方贸易霸凌主义对中方不起作用。中方把握著反制的分寸和火候,当下应对与长远打算相结合,冷静、从容、坚毅又克制。

特朗普一手挑起贸易战很容易,但贸易战的结局就不是特朗普一家可以说了算的。贸易战的开场,靠固执己见就可以随心所欲;贸易战的收场,靠一厢情愿就难以左右大局。对中方来说,贸易战的输赢得失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个层面是经贸利益。

就具体的、短期的、局部的经贸利益而言,贸易战是把双刃剑。经贸上,中美之间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这种相互依存的经贸格局下,加征关税会引起成本的传导,造成产业链、价值链上各环节的成本增加、利润下降,一些企业可能因此不得不削减产量或停产歇业甚至关门大吉,消费者减少或推迟消费。

比如,在贸易战开始之后,中方的反制包括对美国产大豆加征关税。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大豆丢掉了中国这个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要寻找替代客户并非易事,美国豆农和有关企业受损是立竿见影的。特朗普紧急宣布要向本国农民提供120亿美元的补贴,以减轻中美贸易战对其影响,但很多美国农民表示宁要市场,不要补贴。同样,美国对钢铝进口加征关税,虽对个别钢铝生产企业有利,使个别企业起死回生,增加生产,扩大就业,但同时也冲击了使用钢铝作为中间产品进行生产的企业,反而造成更大损失,影响更多就业,从产业和就业总体来说得不偿失。美国加征关税涉及的商品从最初所谓针对“中国制造2025”,扩大到一般消费品,使美国消费者、生产者、经销者等各个环节受到的贸易战消极影响大幅度增加。美国企业因贸易战得不偿失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国家电制造商惠而浦公司曾呼吁并欢迎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洗衣机加征关税,但惠而浦生产洗衣机所需的钢铝也在加征关税之列,增加了惠而浦生产成本,反而盈利减少。惠而浦从最初自认为使贸易战的赢家,后来变成贸易战的输家。

当然,不论是美国加征关税还是中国进行反制,经贸摩擦对中国部分外向型企业产生冲击,某些消费品价格可能上升,实体投资、资本市场可能产生波动。这是贸易战带来的真真切切的损伤。贸易战的结果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甚至会“杀敌八百,自伤一千”,根本做不到伤人无数、自己毫发无损。这个比较容易衡量,也是最直观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贸易战没有赢家“的含义。正是这一点让参加美国官方加征关税听证会的绝大多数企业表达了反对意见。

中美经贸关系在本质上是互利双赢的。从两国建交算起,40年来,中美经贸合作得以持续快速增长,双方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在经济学上,那种贸易顺差就好、就是赢,贸易逆差不好、就是输的观念根本站不住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不仅相互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联系格局,而且还同很多其他国家一起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提高了经济效率和收益。过去10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速度远超对其他经济体出口增长速度,许多产品和投资在中国市场获得越来越大的份额。来自中国的进口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也降低了生产者的成本。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也在快速增加。美国挑起贸易战,对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冲击,使得中美以及其他很多国家的经贸利益同时受损。

对中国而言,目前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期内对部分企业、产品、投资、消费、出口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冲击有限、影响可控。中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尽量减少贸易摩擦对中国具体经贸利益的消极影响,同时做好六个“稳”的工作: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国企业也在采取各种应对手段,未雨绸缪,在进出口多元化、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正取得实效。例如,中美贸易冲突发生以来,中粮、中储粮等中国粮食企业通过近年来开辟的大豆进口多元化渠道,将采购重点纷纷转向巴西等国家,有效分散了美国大豆进口减少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从长期趋势看,南美、黑海等地区耕地资源还有较大潜力,美国大豆的供应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解决。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不少企业正抓紧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一些企业将市场从欧美转回国内。

正是看到贸易战对经贸利益的危害,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中国政府的态度一直是“不愿打”,并屡屡展示出对话和磋商解决分歧的诚意,同时也“不怕打”,做好了种种准备。涉及具体的经贸利益时,中美双方只要本着对等、平等和诚信的原则来谈,是完全可以找到共同点,谈出好的结果的。

第二个层面是国家尊严。

特朗普政府自恃美国超强经济实力,凭借特朗普的所谓“交易的艺术”,企图通过极限施压与讹诈的方式迫使中国做出美国想要的单方面让步。这一点从今年5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美磋商就可以看出。美方向中方提出了磋商要价清单,凸显美方不顾事实,漫天要价。即便不少西方媒体都能看出,这一要价是无理的,简直就是要求中方向美方“投降”,把中国的经济贸易主权拱手相让,中方不可能接受美方这种要挟。

中国站在正义一边,占据道义高地。美国夸大和歪曲中美贸易分歧,肆意抹黑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美国挥舞贸易战大棒,没有任何国际法律依据。美方主动挑起争端,出尔反尔,极限施压,先打第一枪,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是对国际法基本精神和原则的公然践踏。面对美方一再升级的挑衅和讹诈,中国要么迎合、退让,给美方留下软弱可欺的形象;要么坚决应战,以战促谈,树立正义大国的形象。中国不可能容忍美方在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来损害中国利益。现在早已不是鸦片战争时期,如今中国外交字典里没有“投降”一词。美国欺软怕硬,欺弱服强,面对美方一再升级的挑衅和讹诈,中方坚持“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一立场体现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国家尊严不仅是简单的“面子”问题,是涉及国家主权、发展等核心利益的问题。美方挑起贸易战,不单单是要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还包藏着遏制中国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祸心,甚至还有让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经济“脱钩”的用心。在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上,中国没有理由妥协。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但这种改革开放一直并将继续是自主的改革开放,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由中国自己说了算,不是别人强迫的、强加的。用贸易战的“枪”顶着中国,是达不到美国的目的的。

此外,特朗普把中美贸易当成了一桩普通生意,其对华贸易战打法明显沿用了其《交易的艺术》一书中的“生意秘笈”。特朗普曾把做交易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一是提出惊人目标,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无从下手;二是大肆宣传,通过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施加压力;三是决策反复摇摆,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急于接受了事;四是获得直观的结果,即达到最初想要的结果。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摩擦,既是贸易战、科技战、经济战,也是心理战、舆论战、政治战。特朗普把其作为商人的精明与狡诈带入对华贸易战中,“交易的艺术”变成了“讹诈的艺术”。

对美国打贸易自卫反击战,中国既算经济账,更算政治账。几十年来,中方同包括特朗普政府在内的任何一届美国政府打交道,都会抱着善良的愿望,往最好处努力,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做最坏打算。作为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大国,中国不会迎合美方的无理要求,不会给美方留下软弱可欺的形象,绝不给美国得寸进尺的机会和幻想。可以谈判,但绝不是签“城下之盟”。

特朗普政府罔顾现有国际经贸规则,甚至撕毁即成共识和协议,屡搞极限施压,反复无常,以“美国优先”与零和游戏对待和处理经贸问题,严重损害了美国的信用和声誉。一个不讲诚信的超级大国,在世人面前的道德感召力会大打折扣。美国“失信”,反衬出中国的诚信和尊严。

第三个层面是长远发展。

对贸易战结局的评估,中方不会简单地喊口号。的确,从中美两国的经济体量、结构和形势来说,贸易战都不会使两国经济伤筋动骨,两国都经得起贸易战的短期负面影响。两国拼的是经济增长的韧性、社会的承受力、国家的发展前景。

对两国而言,最好的结局是经过“不打不相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互利共赢的“休战方案”。迄今,美方仍然以一种零和思维衡量贸易战,既要从中方攫取实际的经贸利益,更要打压中国发展的势头。不久前特朗普在西弗吉尼亚州的演讲中称,“我刚就任时,大趋势是中国会在短时间内超过美国。而现在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这种言论符合特朗普政府认定中国是“战略竞争者”的逻辑,恰恰印证了中方对中美贸易战实质的判断。特朗普政府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其动机与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的贸易战不完全相同。打压中国的崛起势头,让中国经济一蹶不振,才是美国一些政治势力的对华终极目标。

鉴于对华贸易战动机不纯,中国早已认识到,仅仅通过磋商谈判解决不了战略性问题,更不能通过单方面让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关键在于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强身健体,取得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孙子兵法》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应对贸易战,最根本的一条是,中国做好自己的事,特别是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改革开放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这已成为中国舆论场的高度共识。这样的社会共识将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场贸易战让广大中国民众进一步认清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憋著一股劲儿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的更好。只要中国维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大局,维持社会安定团结,不断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网,中国就能在中美贸易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目标是打败美国或者削弱美国。能打败美国的,只能是美国自己,是美国的自作自受。在处理中美关系时,中国没有零和心态,仍然希望与美国实现合作共赢。综观美国政治图谱,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还是占有很大分量的。特朗普要靠美国的主导地位、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迫使其他国家按美国的条件办,屈从于美国,这样美国就能继续保持霸主地位,雄踞世界经济金融顶端。不过,美国的贸易霸凌只是一厢情愿,特朗普能决定采取什么手段,却不能完全决定其后果,包括对美国的消极影响。

美国对中国等国打压越多,反弹就越大,会迫使其他国家寻找新的途径,摆脱美国的高压,包括相互抱团取暖,另辟蹊径,这样反而削弱美国的影响力,造成美国的自我孤立。美国挑起贸易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会受到冲击,也早晚会在这种冲击下作出调整,形成新的、美国影响有所减弱的产业链、价值链,这种新局面恐怕不是美国乐见的,不是其预想的。比如,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动用“长臂管辖”威胁制裁同伊朗保持经贸合作的国家,迫使欧盟等各方酝酿建立新的、独立于美元的支付体系,从而绕开美国。这样的步骤虽不大,暂时不会撼动美元的国际金融主导地位,但其方向、趋势却是明显的,将会向国际社会表明,美国不再是国际贸易的仲裁者,美元不再是国际贸易的唯一选择。特朗普政府奉行零和的贸易政策,反而促进了这种趋势。同样,美国试图打击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地位,反而会促使中国不断加深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美国越是阻挠中国的科技进步,中国越可能自主发展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特朗普政府将通过贸易战“帮助”中国用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复兴不可阻挡。美国贸易霸凌主义是逆时代潮流的,在中国这里讨不到甜头。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外网智库专家)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