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想理解日本好设计 从你身边的一粒米开始

2018-09-22 10:14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在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如何把米包装成故事。食物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核心,把人与土地、人与人紧紧相连。日本的自然风土孕育了农耕生产方式,米食文化一直延续...

在习以为常的生活里,如何把米包装成故事。

食物是一个人身份认同的核心,把人与土地、人与人紧紧相连。

日本的自然风土孕育了农耕生产方式,米食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日本人的舌根仍然执著于米饭的香气与触感。 米饭配拉面、配煎饺、配猪排……这样奇怪的主食套餐在日本是司空见惯的组合。无论吃什么总得配一碗米饭,双手合十说一句 “ 我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放下碗筷说一句 “多谢款待(ごちそさまでした)”,才算是一餐结束。

这便是 “ 领受(いただきます)”,对 “食” 的感恩之心。在日本,人们仰慕与敬畏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海,也感恩自然的馈赠、将 “ 食 ” 这件事看得尤为珍重。餐具讲究美,进食讲究礼。

2016 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包装设计协会(Japan Package Design Association,简称 JPDA )举办了 “包裹日本” 作品征集,从八个带有日式美感的词语剖析日本包装设计的美感,其中包括日本人用餐前常说的问候语 “领受”。展出的作品是由上西伸一设计的一粒包装的米,一个碗状的容器中共有 3305 袋的米,每粒米单独包装,设计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包装,引人思考一粒米的价值,以此来诠释日本文化中对厨师和食物的感恩。

2009 年越后妻有艺术祭推出了一粒米的形象的包装 “妻有米”,作为“可以带回家的作品” 在美术馆的纪念品商店中贩卖。在越后山脉周围,昼夜温差大,冬季降雪量大,甚至夏季仍有清澈而富含矿物质的冰雪融水滋润土壤,土壤非常肥沃。这里培育出的“越光米” 在当地被称为 “天水米”,香味与透明度很高。礼盒中共有 3 个米粒形状的容器,每个米粒包装中装有 300 克的米,纯白的造型、侧边贴以草绿色的细条。

日本新澙县也是特 A 级 “越光米” 的重要产地,受自然恩惠的环境滋养了农作物,也滋养出一批逐渐壮大的本土设计师,2007 年,新澙仿照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Tokyo Art Direction Club,TADC)成立了新澙艺术指导俱乐部(Niigata Art Direction Club,NADC),鼓励当地年轻设计师激发创意,并每年评选 NADC 奖。

“妻有米”,粟饭原典央设计,2009 年。 图片来源 | tsumari-shop.jp

感恩之外,日本人讲究时令,不断调整自身,维持生活与自然脉动合一。

“季节感” 是影响着日本人生活与思考的底层哲学,分明的四季中有各异的自然景观、变化流转着的风土人情。日本人对季节非常敏感,而作物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最好吃的食物永远是随着季节不断变化的,这便是日本所讲究的 “旬”,也就是中国人说的 “不时不食”,顺应食材最好的季节。

东京百年老铺隅田屋并不是一间大米直销店。过去我们习惯以米的产地作为品质的认知,但隅田屋却将季节与品牌、特性与目的结合考量,提出米在每一年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是不同的,最高气温、风向、日夜温差、水温等各种因素都将影响米的质地。因此隅田屋以香味、甜味、外貌、光泽、食感五个指标来判定当年全国大米的口感,严选出优质的米,依各自的优势调配成黄金比例,再采用比一般精制大米手法多花 7 倍时间的日本传统制法,保留大米原有的甘甜香味和口感,并以主食、饭团、醋饭这三种不同料理分类贩售小包装,店内还贩卖最适合煮饭用的天然水。目前提供的米,是 70% 富山县的 “越光米” 与 30 % 宫城市登米搭配而成。

设计师采用半透明的纸,瓶子的造型加之细线捆绑,轻盈而精致。除了 3 合、6 合、12 合三种纸包装款(1 合约等于150克,一般可当作一人份的食量),最特别的是 Weck 玻璃密封罐的 5 合装,买回家后可以直接放入冰箱,保存考究而方便。

“隅田屋米”,加藤智启设计,2012 年。图片来源 | ed-ing-post.com

日本 CTC 公司曾在 2012 年开发了一款应对家庭防震储备物资需求的易拉罐封装大米 “旬米新缶”,委托来自福冈的设计工作室 Tetusin Design 操刀视觉设计,传达品牌致力于保存期限最大化的同时不丢掉对 “旬” 的讲究。

包装每罐 300 克,大小与普通可乐无异,经过严格的密封包装,内部注有惰性气体,可保存五年的时间,就算长期飘在水面也不受侵蚀,经受外力敲击也不会凹陷或破裂。

“旬米新缶”,Tetusin Design 设计,2012 年。 图片来源 | tetusin.com

对自然的信仰不但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形态,也影响着日本的审美观。这种自然观氤氲化育为日本人的敏锐与纤细,自然意味着美的根源。这样的文化精髓内化到设计之中,追求原料的天然性成为最重要特性,从最简单的自然素材中创造美的能力。

“包装设计” 便是发端于食粮运输与保存。

在手、材料、用途和形状间的微妙关系中,发展出了功能与感性兼备的包装系统。从农耕时代以前的陶壶陶瓶、兽皮口袋、竹筒,到多片式和一片式的桶,逐渐发展为现代液体容器。从各种形态的竹编容器、木盒与纸盒,逐渐发展为现代固体容器。而米、纳豆等粒状、粉状的保存容器,则经历了从布包,稻草、麦秆等草编包到袋的转变过程。

包装中可以看尽民间的智慧和日本各地的风土与自然。上个世纪的设计师、摄影家冈秀行(Hikeyuki Oka,1905 -1995)一生致力于收集日本传统包装,用竹筒包装的寿司,用秸秆包装 5 个鸡蛋的 “卵苞”、包装纳豆的 “藁苞”、包装大米的 “米俵” 等,通过一张张黑白摄影,传达日本融入生活中的美学共鸣。

“卵苞”。 图片来源 |《How to wrap five eggs: traditional japanese packaging》

“米俵” 是表面裹了一层秸秆的木桶,用于运输和储存大米。圆筒的形状方便搬运,而再利用吸水性较好的秸秆,使之覆盖桶身,加强密闭性,保障了桶内米的干燥,延长了存放时间。

“米俵”。图片来源 | https://wikipedia.org

稻最初是用手收采的,镰刀的出现提高了效率,产生了大量干燥不易腐烂、纤细却带有强度的秸秆。这些秸秆除了被用于饲料、燃料,也被编织成为各式各样的草制品。包括《万叶集》中便有记载的榻榻米、草席,到蓑笠、草鞋,到与神灵有关的注连绳。

注连绳是悬挂在神域前的稻草绳。日本人最初直接崇拜自然物本身,渐渐地在物件中感受到神圣之意,便在造型奇异的树木或石块上绑上稻草绳提示神灵的存在。原始的自然崇拜与泛神崇拜结合,衍生了在日本占据重要地位的本土神道教,以祭祀等活动,不断重复著对自然祈求与表达感谢的历史。神道教信仰神灵可以附着在一切物体上,日语中 “依代”(よりしろ)一词,指的便是被神灵依附之物。日本有八百万神,单是 “一粒米里就有 7 个神灵”,曾听闻一位日本老师讲述的经历,他曾在一位艺术家的展览上见到了铺满白米的地板,“当时我感觉就像做错了事,脚无法踏上那片地板,因为在认知中,米和神是一体的……”

绳结之处有神灵,即使现在秸秆已更多地作为肥料被用在现代农业中,日本人依然能从稻草中感受到乡愁。而草编与结绳状的包装元素,一直沿用至今,尤其在赠礼艺术中。

赠礼在日本是独特的包装。答谢时要做足诚意,在日本有一套自己的赠礼艺术的包装规则。包括根据内容物改变包装方式,在包装的上方或下方稍微显露出内容物的样子,使用上等的和纸并贴上干鲍鱼状的礼签( “熨斗” )、结上花纸绳( “水引” ),以此表达送礼人的诚意。喜事礼品结剪刀状金银、红白或金色的绳结,预示好运愈来愈广;丧事礼品则结钳状黑白或银白绳结,表示凶丧不再降临。

在 NHK 的少儿设计节目《啊!设计(デザインあ)》中,有一段关于 “水引”的介绍视频。

可复制在网页中查看《贺喜(めでたい)》:http://www.nhk.or.jp/design-ah/vol107/

视频来源 | NHK

“农之舞” 包装中的米和越后妻有另一款“妻有米”相同,但这是一款纸包装,白色背景,结合太阳、水滴、米形象的简明图形,红色与绿色区分精米(除糠后的玄米,颜色较白)与玄米(稻米脱壳后的糙米,颜色较深)。这款包装获 2010 年纽约 “One Show” 包装大赛 “Merit” 奖,入选 2010 年东京 TDC 赏,2011 年日本包装设计奖。

“农之舞”,松本建一设计,2010 年。 图片来源 | tsumari-shop.jp

“岩舟米”,原研哉设计,1999 年。 图片来源 | sumally.com

新澙本地设计师石川龙太,将委托公司的名字 “白熊” 与米的形象结合,运用插画的形式传达温暖、柔软的感觉。除包装外,石川龙太还完成了 Line 的插画贴纸。这款包装在 2013 年、2014 年、2017 年入选 NADC, 2017 年、2018 年连续获得 Pent awards 包装设计奖食品类白金奖。

“白熊的米”,石川龙太设计,2012 年。 图片来源 | frame-d.jp

设计师西村隆行为位于新澙县的农场 Tsuyoshi Farm 做了整套农作物包装的视觉形象设计。他将农场名称的第一个假名“つ” 抽象为图形,结合在包装的视觉元素里。作品入选 2016 年 NADC。

“Tsuyoshi Farm”农产品系列设计,西村隆行设计,白色袋子的那张是大米外包装设计。2016 年。 图片来源 | nishimuradesign.com

“Enishi - Chan” 这个品牌希望人们可以体验日本更多的大米,精选 27 款不同产地的大米,以二合米体积的小包装的形式,可以单买,也可以搭配成为 2 个、3 个、5 个为一组的礼盒包装。白底的包装上,解读每一款大米的特性,将日本传统家纹符号与表情结合,例如新澙县鱼沼产的“越光米” 因其来自山地,便使用山为图形的家纹与表情结合。

“全国二合米:Enishi-chan”。 图片来源 | echigotawara.com

为了振兴东北部大米生产,位于东京的小池精米店推出东北六县大米组合套装,每个县选出一款特色大米,并将大米名字首字组合而成 “A?Sa?Hi?Ma?Tsu?Hikari” 。包装中运用代表光辉的彩虹渐变色,每一款大米包装上印有相应地区的地图外轮廓。这款包装获 2014 年 “One Show” 包装大赛 “Merit” 奖、2013 年 Pent awards 包装设计奖铜奖、2014 年 IF 设计奖。

A?Sa?Hi?Ma?Tsu?Hikari,樱设计,2013 年。 图片来源 | sakura-tokyo.net

传统日本人还会用一块方巾包裹礼品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这款包装的设计团队来自新澙本地,整个包装是饭团的样子,日式纹样的手绢包裹三角形的米盒,黑色的标签模拟海苔,标签上写有 “谢谢” 等送礼时的问候语。

“新澙的缘”,hickory03travelers 设计。 图片来源 | wikipedia.org

伊丹米系列已经成为包装设计经典之作。2009 年底,伊丹产业完成了三个精米工厂的建设,并取得了国际标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委托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更新包装与品牌形象。这款系列包括 “越光米”、“一见钟情” 等全日本 11 个不同产地的代表性大米和一款混合米。

佐藤可士和加入后,与公司一道,以问卷的形式,对百货商店、大卖场等零售店的经销商、消费者和员工对米袋期待的元素做了问卷调查,将近千件调查结果纳入设计考量。包装袋采用混有秸秆的环保材料,右下角的位置有一个不同质地的透明圆孔,从中可以看到里面大米的样子。包装图案以日本传统红白二色作为主色调,根据大米的不同产地变换图形和字体的设计。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米袋左侧有适合手提的圆孔,而米袋上方有食品收纳用的密封条,减少将米从包装中取出保存在专门的木质米柜里的麻烦,更适应现代生活。这款包装入选 2010 年日本优良设计大奖(Good Design Award)及 2011 年 JPDA 食品类包装金奖。

物质与素材、气候与风土,以及人们的信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建构出独特的审美。投射到包装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对包装的重视,甚至在某些时候,包装本身的意义甚至要大过于其中的内容,对材料的精心运用、层层叠叠的包裹方式、一丝不苟的几何图形、在某个不对称的位置折一下、打个结,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与艺术。包装不再只是移动物品的暂时陪衬,外壳本身就独立成为贵重之物。但在某些时刻,也可能变为 “过度包装”。

总的来说,日本各地的饮食,共性远比个性多,也因此更需要通过包装设计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就此产生更多独特包装的大米,更多的造型、更多的颜色,但为北海道大米做过十年品牌形象的设计师佐藤卓却提出,目前市面上的大米包装越来越色彩艳丽,却忽略了设计的本质。

日本稻米传统主产区是北陆和东北地区,其中享誉盛名的 “越光米” 圆润饱满,光泽度高,黏性高,香甜度高,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很快在日本各地普及开来。一直是日本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大米品种,还发展出了自己的产品链条,“一见钟情(ひとめぼれ)”、“日之光(ヒノヒカリ)” 等都是 “越光米(コシヒカリ)” 发展而来。

2018 年日本稻米种植面积前 10 位品种与产地。 | 数据来源 | komenet.jp

日本谷物检定协会每年会发布 “稻米食味排名”,对米的外观、香气、味道、黏度、硬度、综合评价 6 个方面进行打分,由高到低分为特 A、A、A’ 等 5 个等级。因为这个排名很有公信力,排名结果对稻米品种的市场价格和消费者购买意愿都会有很大影响。生产者与消费者一度都只认准 “越光米”,它的产品链条在日本种植面积中占比越来越大,这可能导致稻米的遗传背景狭窄、生态体系脆弱。近年来的气候变暖,影响稻米产量,随着饮食多元化,日本大米消费量也逐年减少。所以最近人们也意识到,有必要推动稻米品种的多样化,开发耐高温的新品种。

北海道米过去曾一度是 “难吃”、“廉价”的代名词 ,但在不断的技术革新后, 2000 年开始,北海道迎来了更多新品种稻米,开发出 “梦美人” 等高品质的稻米品种。北部农业协会 Hokuren 邀请佐藤卓操刀一系列大米的视觉形象设计,并于 2014 年开始邀请现今已连续三年蝉联《日经娱乐》年度 “明星影响力排行榜” 榜首的松子参与广告宣传。

改良后的北海道米,纷纷通过设计成功扭转过去的负面形象。说过“包装就是图案、logo、颜色,很单纯的东西。颜色变味道变,太花哨反而没效果”的设计师佐藤卓,在这个系列的包装中,可以看出其对品牌的判断与对设计的控制力。

佐藤卓最开始提案将这款大米取名为 “八十八”,因为“米”字可以拆成 “八十八”,日本人也常说 “米的制成需要八十八道工序”,未料却被人注册了,于是顺势改为 “八十九”,多一道工序意为更优良的品质。佐藤卓希望设计出安静却引人注目的包装,而 “八十九” 这个名字本身已传达出很强的信息,所以他采用相当简单的设计,将标题文字放大,只使用两种颜色,希望即使从远处看,也能看清包装中传达的信息。

“梦美人” 被认为是可以媲美 “越光米” 的特 A 级品种。这个名字是从 3000 余件募集的提案中票选出来的,将北海道农民们 “希望培育出日本第一的米” 的 “梦”,与北海道当地阿伊努语中 “美” 的发音结合。包装设计中佐藤卓修饰了大米的名字的字体,并在名字后叠加一个 “粹” 字,意为纯粹的改良技术、生产者纯粹的愿望、大米纯粹的品质等。

“八十九”,佐藤卓设计,2005 年。 图片来源 | tsdo.jp

“梦美人”,佐藤卓设计,2005 年。图片来源 | tsdo.jp

为 Hokuren 做了 10 年品牌形象设计后,佐藤卓对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4 年,佐藤卓和文化人类学家竹村真一在东京 21_21 Design Insight 美术馆策划了 “米展”,以设计的角度传达米食文化的多个方面,试图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重新审视以大米为基础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错综复杂的自然风土中,大米将生命与文化联系起来,给予了我们很多接近设计的本质提示。”

——“米展” 展览导览语 佐藤卓 | 来源:tsdo.jp

“米展”,佐藤卓策划,2014 年。 图片来源 | tsdo.jp

文:唐雅怡 | 视觉设计:王方宏 | 编辑:赵慧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