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为何我活得比别人更快乐?因为 我懂得怎样死……

2018-04-08 12:3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1作为一个经历过几场生死变故的80后,我先跟你讲个小事。过年后坐飞机回广州,遭遇了一场连续颠簸超过15分钟的气流,大概就像,开破车跑山路,夜晚机舱一片黑...

1

作为一个经历过几场生死变故的80后,我先跟你讲个小事。

过年后坐飞机回广州,遭遇了一场连续颠簸超过15分钟的气流,大概就像,开破车跑山路,夜晚机舱一片黑暗寂静,广播都吓哑了。

那15分钟我在想,家里好多事没安排好,还有,总得给某某和某某留两句遗言吧,颤巍巍摸起手机,擦,才想起没wifi。

着陆后那几天,对人特别温柔,感觉无论遇到什么事,对比那晚,都是小事。

2

我们大多数人,都只会在临终那一刻珍惜生命,并生起后悔之心。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从小到大,学校和社会没教过这些。他们兴致勃勃地恭喜每一个上车的人,“你获得了游览人间的机会”;他们苦口婆心传授经验,“这样考上大学、这样买房投资”;他们还给每一个经过的站点起了吉祥的名字——金榜题名站、洞房花烛站、平步青云站。

但总有一个终点的对不对?大家默契闭口不谈。

如果谁竟不知趣,喊一声“终点站几时到咧?”他们要不就呵斥一声,“问这个干嘛”,或干脆把那人赶到车尾去,切,问这么扫兴的问题。

可是,车总是会到站啊。如果你事先没做好准备,下车了会很懵逼。

因为这个站点风景格外不同。下车后的体验和以前迥异,就像从前习惯穿鞋走路,突然没有鞋了,只能光着脚——你的心识变得赤裸,抛弃了沉重肉身,不再使用眼耳鼻舌身体,这个境界带来全新体验。

3

很多人有过自由行,比如你要去日本看樱花,那么得查攻略、收拾行李,还要预定终点下榻酒店。

一生也许策划过很多这样的行程,你那么认真,文档都做了几百页,有的地方甚至最后都没去成。

但对于人生这趟旅行,那必然要到达的终点,你却避而不谈,拒绝做终点站攻略,这不是很奇怪吗?它比你要去的北海道重要多了。

很久之前,有个求道者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圣地,他乞求仁波切给予他最珍贵的开示。仁波切握着他的手,说了三句话:我们都会死的!我们都会死的!!我们都会死的!!!

没错,所有的掩耳盗铃都是自欺欺人,我们何不接受事实,大大方方谈死。

(其实,仅仅是有时候讨论一下死亡必定会发生、而且不知道几时会来这个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觉知,它直接影响到你的态度,包括购物、买房乃至要不要和这个可恶的女人吵一架等。)

4

死亡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不幸的事情,一部分是因为我们不想失去所拥有的,另外一个很大原因是根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我了解到的是,那些平时就思考死亡、知道死亡来临时如何应对的人,和那些逃避思考这个结局的人,他们的遭遇会有很大区别。

在藏地,不少老人家走得很安详,他们平静地感受到了死亡时刻的来临,有的在睡梦中安然离开,有的在亲友和上师的祝祷中合上眼睛。

弘一大师临终前3天,写了“悲欣交集”四字并自注“见观经”,然后安详圆寂福建泉州养老院。

释迦牟尼在入灭前三个月,告知了阿难陀和众弟子,他在这三个月内继续传法、乞食,当最后时刻来临,他的遗言是:“一切法无常。如果有生,必然有死。你们要精进修行,以证得解脱。”

这些人,是因为他们在死亡之前,已经为这趟行程做了详细的攻略,积累了很多的资粮,这种资粮不是我们常见的大米油盐,而是使心智清醒而坚毅的一种训练。

因为死亡那个时刻,各种状态有很大变动,非心智坚毅者不能把握。

打个比方,我们做梦,有时候太投入,完全当真,所以摔下摩天大楼时你大喊,以为自己真的要完蛋了。但有那么几次,你也曾模糊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于是不如挥挥翅膀飞起来,反正梦里怎样都行——你飞了起来,你控制了自己的意识。

我的亲身经验是,可以控制自己几时醒过来,飞腻了是吧,用拇指和食指使劲撑开自己的眼皮,没错,这时候就醒过来了。下次你试试。

同样,我也能感觉到自己是如何从真实中慢慢坠入梦乡,坠入自己想要的那个场景的。(自己都觉得自己牛掰)

因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将在两种状态下切换,所以不会慌张。

生死转换的关头,不也是这样吗?只是它的剧烈程度,比梦回梦醒,强烈了千万倍。

因为对死亡早有准备,也知道自己将要去哪里,所以能清楚地感知自己的意识正在脱离身体,那个时候你就不会太慌张。

至于意识脱离身体之后往哪里去了?不同宗教哲学有不同的说法,如果你对释迦牟尼的理念感兴趣,可以看看《西藏生死书》。它会传授你如何控制意识走向的窍门。

其实,绝大多数的流派都认为,人死并不如灯灭,它必然有下一阶段。有人会说这不科学嘛,好吧,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也不过是变化、活动和过程而已——一种整体流动的改变: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生灭,质量变成能量。稍纵即逝的形状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了,创造一种永无尽期、永远创新的实体。

所以你看,科学家也说了,死了不是完蛋,还会继续有戏。

5

回到开头的比喻,就像我们坐车到了终点站,好了,应该要坐船啦,而且即将潜水,所以请你把衣服、鞋子、手表、书籍都抛下吧,我们要换一种模式前行。

这种模式,还进一步要求你抛下记忆,抛下那些你爱的人和恨的人。

如果我们常常思索死亡和无常的存在——死亡必定发生,无常则说明它随时可能发生——那么,你的生活会比现在快乐和有意义很多:

你会比以前更加敏感地感受到身边的美好,从今年春天一树一树的花开,到小区保安主动为你开门,都是不会再重来的经验;

你会珍惜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亲密关系的人,虽然身为妻子她刚刚抱怨过生养孩子是多么辛苦而且她变胖了呃,而身为丈夫那个说甜言蜜语的人已经消失几百年了,现在下班了他只想打机,但是这有什么所谓呢,想想你们可能还会生活几十年,也可能只会再活一天;

而那些操蛋的加班任务、不可理喻的老板、总是买不了的豪宅,都也算什么大事啊?

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

时时刻刻都能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

我对死亡和无常的认识,

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求证悟?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

你将拥有精彩的人生旅程,

以及下一程。

- END -

注:文章来源于固生堂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