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浙派中医:浙江的中医学术流派

2018-04-16 18:5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浙江中医药大学焦阳浙江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学术流派众多。7000年前,河姆渡古人已开始使用药物;2000年前,“药祖”桐君在富春江畔,留下了《桐君采药录》...

浙江中医药大学 焦阳

浙江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学术流派众多。7000年前,河姆渡古人已开始使用药物;2000年前,“药祖”桐君在富春江畔,留下了《桐君采药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药专书,开创浙江本草之研究;1000年前,陈无铎温州创立了永嘉医派,是浙江最早的医学流派;300年前的张志聪在杭州设立侣山堂,在吴山讲学30载,史称钱塘医派。。。。。。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主要有永嘉医派、丹溪学派、钱塘医派、绍派伤寒、针灸学派、本草学派等,统称浙派中医,为浙江中医代言。

一、永嘉医派,崇尚“易简”

永嘉医派是南宋时期温州永嘉地区形成的一个主要医学流派,以陈无铎为代表,以其《三因方》为理论基石。陈无铎,名言,字无铎,医德高尚,医术超群,所著《三因方》继承张仲景“三因说”基础上,重点发挥创新,强调分析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不同的致病原因,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诊治时由脉相和临床表现入手,根据发病原因来判断疾病,方药简单精要。南宋时期王硕继承他的思想,追求易简,编成《易简方》。该书在选方用药上,以简单有效为首要原则,收录了30个首验方,并加以变化,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学派代表人物还有孙志宁、施发、卢祖常、王暐等人。永嘉医派(约1174~1244年)是南宋时期江南医学的代表,与河北河间、易水学派三足鼎立,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学术著作有陈无铎《三因方》,王硕《易简方》,孙志宁《增修易简方》,施发的《续易简方论》,卢祖常的《易简方纠谬》,王暐的《续易简方脉论》等。

二、丹溪学派,主张滋阴降火的“王道医学”

丹溪学派以养阴为宗旨,强调保存阴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元代义乌朱丹溪为学派之倡导者。朱丹溪,名震亨,因居丹溪,故称丹溪翁。他通儒精医,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倡导“王道医学”,提出“相火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等,主张滋阴降火。朱丹溪指出:“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后人也称其为“养阴派”。丹溪学派弟子众多,其代表人物有赵道震、戴思恭、楼英、王履等;私淑代表弟子有王纶、汪机、薛己、孙一奎等。该学派著作丰富,撰写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丹溪学派学术影响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医学,后世各个医学流派之源都与丹溪有关。

三、绍派伤寒,底定“通俗论”

绍派伤寒萌芽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中的学术观点,至清乾隆、嘉庆年间,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一书奠定了绍派伤寒的学术理论体系,在《通俗伤寒论》有云“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该学派上朔明清,下逮民国,三百多年来,不断发展与创新,医家众多。张景岳、俞根初、高学山、任沨波、何秀山等医家,在绍派伤寒论奠基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提出寒温一统,六经与三焦相结合的创见。俞氏诊断重望目、腹诊,首创六经主脉舌法。治疗重视祛邪,强调透达。用药轻灵稳验,并重瘥后调理。《通俗伤寒论》被后世誉为“四时感证之诊疗全书”,为绍派伤寒理论的奠基之作。其间,以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为代表的“绍派医林三杰”,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非处方药”,制定了第一部格式化的新医案,诞生了最早的“中西医汇讲沙龙”,撰写了诸多书籍。该学派根据绍地卑湿、温热多挟湿邪为患的特点,其辨治感证理论既别于一般伤寒学派,又异于吴门温病学派,与前代医家无明显的师承关系,却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因而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图1绍兴古城

四、钱塘医派,“尊经崇古”成一体

钱塘医派是明末至清代,浙江钱塘(杭州)的医家形成的源于医家卢复、卢之颐,以张卿子为开山人物,张志聪、张锡驹、高世栻、仲学辂为传承代表。该学派开创中医教育讲学模式之先河,以设在吴山脚下的侣山堂为主要活动场所,集讲学、研经与诊疗活动为一体,以维护旧论为学术主张,重视研究古代医学经典,前后延续达20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杰出医学人才,其中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被后世称为“钱塘三张”。学派主要代表作有张志聪和高世栻所著的《伤寒论集注》与《本草崇原》等。

图2杭州侣山堂旧址纪念碑

五、本草学派,确立“十剂”分类之法

本草学派是指浙江的医家,以研究中药性味、功效、炮制、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学术流派。浙派中医本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为桐君,中国上古时期的药学家。相传他曾结庐炼丹于富春江畔桐君山,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著有《桐君采药录》。 桐庐桐君山也被称之为“药祖圣地”。学派代表人物还有东汉时期上虞人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中国早期炼丹术的代表作,他也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最早的制药化学家。到了唐代,中药著作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和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等。明清时期也有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草著作,如浙江四明日华子的《大明本草》;清代钱塘人赵学敏作《本草纲目拾遗》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是陈器藏的《本草拾遗》,书中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10类: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仍在中医界应用。明代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高度肯定了他在医药学上取得的突出贡献。

图3 桐庐桐君山

六、针灸学派,硕果累累

浙江针灸学术流派源远流长,东晋以来,名医辈出。宋代以后出现了王执中、闻人耆年、滑寿、王国瑞、朱丹溪、楼英、凌云、高武、杨继洲、张景岳等著名针灸医家,代表著作有宋代瑞安人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是首部针灸临证专著;嘉兴人闻人耆年著《备急灸法》中讨论了常见急病的灸法疗法。元末余姚人滑寿将任督二脉归入十二正经,始有十四经之称。针灸著作还有明代四明人高武所著得《针灸聚英》、衢州人杨继洲著《针灸大成》等。这一时期产生的各种学术思想,使得浙江的针灸学术水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巅峰状态,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针灸学术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浙派中医还有嘉兴的秀水医派,浙南的利济医派,衢州雷氏医学等,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浙派中医医派数量之多,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这些学派,学术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极大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留下了宝贵了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