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讲粤语 习古文 拜名师……洋弟子在广东如何圆中医梦?

2018-04-24 02:3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打“飞的”回国看中医,为学中医关掉餐饮店……近些年,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兴起热潮,以及中医疗效的不断提升,愈来愈多华侨华人对中医药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打“飞的”回国看中医,为学中医关掉餐饮店……近些年,随着中医药文化在海外兴起热潮,以及中医疗效的不断提升,愈来愈多华侨华人对中医药产生兴趣,有的进入广东高校学习进修,有些人来粤求医问药。

业内人士提醒,“侨二代”“侨三代”研习中医中药应当有意识地提高粤语和古文功底,通过院校教育、传统师承等多种方式提升技能。

△执药师为病人准备中医药方。戴嘉信 摄

△近些年,广东中医药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图为王老吉凉茶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展现凉茶制作工艺。

1

“粤语问诊现在难不倒我!”

“90后”女孩王咏祈在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度过了8个年头。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泗水市出生长大的她,2010年经“两校联招”考试入学暨南大学,今年6月即将硕士毕业。她的同学不少是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的华人留学生。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王咏祈(左)畅谈学习心得。

“我从研一开始跟随导师在针灸科实习,粤语问诊现在已经难不倒我。”目前,王咏祈正在广州华侨医院实习。她介绍,有些病人用普通话描述病情时容易卡壳:“医生,我可以讲粤语吗?”

为此,王咏祈花了一些时间去适应粤式普通话。“来看诊的老人家不少都不习惯讲普通话。”如今,已能在病房独立扎针的她,可以一边帮病人做针灸按摩,一边和他们聊天。“伸条脷出来睇下!”一口流利的粤语给她的实习增色不少。

除了较好的粤语功底之外,古文功底同样是华侨华人进修中医学的基本素养。

△传说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图为“岐黄问对”雕塑。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古典名著都是用古文写的。虽然也有白话文版本,但其间经过他人翻译加工,难免存在曲解之处,用于指导临床就存在风险。”黄同学介绍,学院在入学之初便开设“医古文”选修课,讲解古代名医用文言文撰写的医案和行医心得,“即便是内招生也有些吃力,中文水平有限的外招生不少都觉得难度较大”。

2

中医师承教育亦受青睐

江绮茵来自新加坡的一个中医世家。从小见惯了外公为病人脉诊的她,对中医药充满好奇心,加上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毅然决定漂洋过海来粤求学。

△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岭南名医壁。

2015年9月,江绮茵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谈及学习中医药两年多的感受,她说:“小时候看着外公只通过‘摸手腕’就知道病人的病因,并开药方用中药将病人医好,觉得很神奇。来到广中医读书后,才真正了解中医的理论和知识。”

未来,这个“95后”女孩计划回到新加坡开办中医馆,一步步实现“中医梦”。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游江介绍,该院2017年毕业生中有120名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韩国、澳洲、新西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者。

记者采访获悉,除了院校教育之外,不少华侨华人留学生也青睐师承、家传等非学历教育方式。

去年8月,“80后”美籍华人任洪森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就读于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祖籍福建的他曾在美国军队服役多年,因伤痛经常光顾圣路易斯市的一家中医诊所。拔火罐、针灸、艾灸、耳穴等中医疗法的神奇效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任洪森瞻仰岭南中医外科名家黄耀燊的雕像。

“那位老中医曾任教于广州中医药大学,60岁退休后移居美国。我给他做了3年的义务翻译,他则教我中医的基本知识。不想,他突然去世了。”任洪森说,老中医的离世让他产生了继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念头,“是他把我带上了中医之路,也是我不远万里来到广中医求学的直接原因”。

任洪森计划完成学业后,继续在广州寻访名中医拜师求艺,待临床经验丰富后再回美国。

“对中医师而言,疗效是话语权。而只有临床经验丰富才能保证疗效。”任洪森指出,临床经验来源于长期的实践,这不是单凭课堂教育能学到的,“比如,跟患者有效沟通就是一门学问,我期待得到名家的指导”。

3

治未病中医中药优势大

近年来,不少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患上西医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时,会选择回到中国接受中医诊疗。在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患者。

而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2015年来自境外的患者为84人次,2016年增长至128人次,2017年接近1500人次,今年1月份即超过500人次,“华侨华人患者明显增多,且多数是为诊断慢性病”。

△张忠德(左一)正在给澳大利亚华侨雷淑銮坐诊。受访者供图

“西医讲究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考虑的是治病不损耗正气,使得五脏六腑达到一种相对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状态。”岭南甄氏杂病流派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指出,中医在诊疗疑难杂症和治未病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

前段时间,张忠德治疗了一个专程从澳洲打“飞的”回来的华侨病人。当时病人不仅发高烧,还上吐下泻。回中国之前,他吃了3天的退烧药仍没有好转,反而因为出汗太多,身体变得很虚弱,动一动就全身冒虚汗。张忠德开了两副药给他,下午5点吃了一副,晚上10点吃了一副,烧退下去了,身体不适的症状也明显缓解。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内的隋唐名医、“药王”孙思邈雕像。

江绮茵对此感同身受。“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在她看来,中医注重预防保健,固护正气,调理情志,有很多疾病都由于情志失调引起,中医根据情志所致辨证论治,是现代医学疗法的有益补充。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