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气血足 人长寿 气血不足 百病缠身 快来灸我们的命根子吧

2018-05-15 21:3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即可快速添加本公众号同时置顶生命短暂。时间宝贵,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质量的养生《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即可快速添加本公众号同时置顶

生命短暂。时间宝贵,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质量的养生

《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我在前几期分享的高血压;乳腺;颈腰椎;膝盖关节问题,以及之后更多病症调理方案;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调足气血后,疏通气血,传导气血;帮助病灶处输入更多气血达到愈合修复效果;但是,如果一个人本来就缺气血;就像打仗一样;需要弹药;我的战略战术要想得到实施;没有弹药作为我的前提,是无法打胜仗的。所以,我今天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通过艾灸补足大家的气血。因为气血就是我们的命根子。

今天的分享开始了

中医中药里面;是有很多味中药本草是补气补血的,相必大家略知一点;比如当归;紫河车;红枣;桂圆这都是属于补血类的本草;补气的有黄芪;参类;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主题,我今天分享一下在人体里面哪些穴位通过艾灸可以补气补血,这个是非常的重要,请大家记下来。同时告诫一下;艾灸偏补,刮痧偏泻;所以不足的要补;多余的要泻;好好领悟一下。

气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

一是推动作用,所谓“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气足则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是温煦作用,调节人体的正常体温。气不足,则会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的情况。

三是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并可与外邪斗争,将之驱除出去,所以如果气虚则外邪易于侵袭。

在人体经络的穴位里面,补气穴位依次从五脏角度补气的角度来做推荐

这些穴位可以悬灸;刮灸;温灸,回旋灸;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调整

1、百会穴;补阳气不足

2、大椎穴;补阳气不足

3、太渊穴;补肺气不足

4、厥阴俞穴;膻中穴;内关穴:补心气不足

作业:把内关穴和厥阴俞穴的位置找出来。

5、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神阙穴;

补元气补中气

5、足三里穴:补脾胃气

6、太溪穴;涌泉穴:补肾气不足

中医认为气是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必须平衡;否则气过血不足或血足而气不足的都不行;气血也是互为阴阳。(所以补气的同时,一定要补足血;否则就会气血不均衡)血,即血液。《黄帝内经》有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意思就是因为有了血的濡养,眼睛才能够看见、腿足能行走、手掌能握物、手指能摄取,血供养著全身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活动。

血液运行不正常最常见的有三大表现:出血、血瘀和血虚。血液疾病带来的危害,大家可想而知了。

补血穴位我推荐这几个:

1、膈俞穴:于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约与肩胛下角相平

活血行血,补血养血,被称为穴位里面的“阿胶” 经常按揉膈俞穴,不但能纠正贫血,治疗血虚导致的皮肤瘙痒,缓解阴血亏虚导致的潮热、盗汗,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人体保健不可多得的一个好穴位

2、血海: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誉为血的大海,因为足太阴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祛淤血、生新血。经常艾灸补血不足;刮痧祛血热,比如皮肤瘙痒等问题;

3、三阴交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气血物质之交会处,脾统血、肾生血、肝藏血,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常灸三阴交穴,能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禁忌:孕妇不可灸或按摩三阴交穴。有文献记载,合按三阴交与合穴,会导致流产,故慎用。

4、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艾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调经统血,健脾宁神。主治月经过多、崩漏、腹胀、便血、中风、昏迷。

5、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常灸天枢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禁忌:《千金》提到孕妇不可灸。

6、章门穴:把一只手向上手心贴在脸上,下边肘尖的位子就是章门穴大概的位置,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所以可以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7、期门穴: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养肝血,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或艾灸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