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下颌角手术危险吗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下颌角手术危险吗】最新推荐阅读健康养生知识,近来【下颌角手术危险吗】的健康养生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下颌角手术危险吗】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下颌角手术危险吗】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下颌角手术危险吗】最新推荐阅读健康养生知识,近来【下颌角手术危险吗】的健康养生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下颌角手术危险吗】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下颌角手术危险吗】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睡好养生午觉的6个窍门!3类人睡午觉危险

  午睡是不错的养生方式!正确有效的午睡可以明显缓解日间紧张情绪,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而人体的血压、心率、血糖、消化道功能均与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相关,这两种功能可使身体机能更加优化,进而减少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午睡还能提高下午和晚上的工作效率,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

  如何睡午觉有讲究

  午睡时间最好在1小时内

  午睡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1小时以内。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睡眠分浅睡眠与深睡眠两个阶段。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入睡80~100分钟后,便逐渐由浅睡眠转入深睡眠。

  在深睡眠的过程中,大脑各中枢的抑制过程明显加强,脑组织中许多毛细血管网会暂时关闭,脑血流量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明显降低。如果人们在深睡眠阶段中突然醒来,由于大脑皮层中较深的抑制过程不能马上解除,关闭的毛细血管网也不能立即开放,势必造成大脑出现一过性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暂时性紊乱,人体就会感觉非常难受。

  而这种迷迷糊糊的不适感大约要持续30分钟左右,才会逐渐消失。因此会出现午睡时间越长,醒来感觉越疲劳的现象。所以,午睡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应以1小时以内为宜,这样既能有效消除疲劳,又不至于睡得过沉而不易醒来。

  睡眠姿势要讲究

  每天中午时分,在写字楼、办公室里,经常可见有人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儿,有些人干脆趴在桌子上睡。张斌指出,这些睡法都不科学。

  人体在睡眠状态下,肌肉放松,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尤其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进入胃肠,此时若再坐着睡,时间久了大脑就会缺氧,使人产生头重、乏力、腿软等不适感觉。而趴在桌子上睡,会压迫胸部、妨碍呼吸,增加心肺负担。

  一般认为睡觉姿势以右侧卧位为好,因为这样可使心脏负担减轻,肝脏血流量加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代谢。不过,由于午睡时间较短,可以不必强求卧睡的偏左、偏右、平卧等姿势,只要能躺着,迅速入睡就行。

  不宜饭后立即午睡

  午饭后,胃内充满尚未消化的食物,此时立即卧倒睡觉,会使人产生饱胀感。正确的做法是,吃过午饭后,先做些轻微的活动,比如散步、轻揉腹部等,然后再午睡,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提高午睡质量。

  你真的会“午睡”吗?

  餐后半小时开始休息

  午睡的开始时间也有讲究,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在餐后半小时开始休息。因为此时胃内的食物已经部分排空,入睡可缓解消化道压力,同时也能减少胃内食物反流至食道。部分选择卧位睡眠的人群,如还存在食道反流的情况,可适当增加枕头高度,或尽量减少午餐用量、延长午餐至午睡间的时间间隔。

  别再“以手代枕”优选卧位

  午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这是大家应该重视的问题。其实,如果条件允许,优选卧位睡眠。卧位睡眠质量较高,可使全身关节、肌肉及消化道放松,并且不会造成局部压迫。短期卧位睡眠的话,侧卧或平卧都无太大区别。

  职场人由于工作场地有限,无法保证卧位睡眠,不少人都趴在办公桌上午睡。不料趴着午睡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压迫眼睛,其短期危害为睡醒后视物模糊及变形,长期危害为视力受损及青光眼等;如挤压肠胃,使肠蠕动变慢或受阻,长期可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肠胀气等。趴着睡还会影响上肢的血液回流,部分上肢神经如尺神经、桡神经等受挤压或血液供应不畅,可导致神经受损。轻者有胳膊麻木、刺痛感,重者出现胳膊抬不起来等神经麻痹情况。

  趴着午睡 垫松软颈枕或抱枕

  趴着午睡的人群,垫松软颈枕或抱枕,以避免对上肢和面部的直接压迫。选择坐位午睡的人,建议佩戴环形颈椎枕,以固定头位。人在入睡后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若直接靠在椅背上午睡,头部会不自主地侧屈或前垂,易出现颈部肌肉劳损即“落枕”,部分压迫气道导致呼吸不畅、睡眠中低氧情况。严重时会压迫颈内静脉导致头颈部静脉回流不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颈椎病。

  三类人睡午觉很险!

  体重超标20%、血压低以及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三类人群午睡反而有弊无利。午睡的关键是因人而异,找对正确休息时间。

  对于超重的人而言,午睡易使肥胖加剧,不妨改在午饭前睡20~30分钟。

  对于低血压的人而言,午睡时,血流速度缓慢,本身黏稠度高的血液易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诱发中风危险。低血压的患者午睡时间不宜长,最好以半小时为宜。

  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特别是因脑血管问题而经常头晕的人群也不宜午睡,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道,皮肤、消化道纷纷与大脑争血,此时便有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所以最好在餐前或餐后半小时后,喝杯白开水再午睡。这种午睡能减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不是人人都需要午睡

  一些人知道午睡的好处,却苦恼于自己没有午睡的习惯。这个问题倒也不必太过纠结。因为午睡虽好,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午睡。

  人体对环境和规律的适应非常智能。对于长期无午睡习惯,也无明显疲乏感的人群,偶尔强迫性的午睡反而会增加午后嗜睡感,甚至影响午后正常工作。对于某些夜间容易失眠的人群,日间睡眠也会影响夜间正常睡眠。所以,像上述这部分身体条件好、夜间睡眠充足或需要保证质量的人群,不午睡也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可以适当减少午睡或不午睡。

  还有很多人的午睡习惯具有季节性。比如,有的人在炎热夏季习惯午睡,效果也是不错的。一方面可不必在中午外出活动,减少中暑机会;另一方面夏季日照时间延长,午睡后有更充足的精力应对日间活动。但总体来说,在不同季节的午睡,对人体获益并无差异性,什么季节选择午睡,可根据自身习惯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人民健康网综合健康时报、北京日报、广州日报)

中国人的第一致死病因居然是它满足1项就危险

  有一种病每延迟1分钟援救,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它就是中风(又叫“卒中”)。

  中国卒中学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数达200万~250万,死于脑卒中的人高达150万,致残率高达80%。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致死病因,约占总死亡疾病谱的22.4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教你快速识别中风,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彭斌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教授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5种危险因素引发中风

  从临床上看,高血压、高钠饮食、肥胖、吸烟、糖尿病是我国中风率高发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至少可以预防90%以上的中风病例。

  1

  高血压

  临床数据显示,我国71%的脑卒中死亡都和高血压有关。

  血压高时,血流对血管的冲击力增大,使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且不少人天然存在动脉扩张或动脉瘤,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动脉瘤破裂,就会引起脑出血。

  2

  高钠饮食

  钠主要的作用是调节身体的体液平衡,过多的钠可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造成中风、冠状动脉硬化甚至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除了盐以外,“高钠”还潜藏在面包、汉堡、腌肉、零食、咸菜、辣椒酱等食品中。因此,建议日常饮食一定要“管住嘴”,少吃以上食物。

  每人每日食盐量应少于6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还应减量。

  3

  身体质量指数高

  国际上公认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是BMI(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²)。

  成人如果BMI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28则是肥胖。普通人最好将其控制在24以下;心脑血管患者更要严格要求,BMI以20~22之间为宜。

  同时日常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每周至少保持3~5次运动。

  4

  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并刺激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心率加快,末梢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此外,吸烟还可导致机体凝血机制紊乱,血小板聚集,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病事件。因此,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同时远离二手烟甚至三手烟。

  5

  糖尿病

  相关数据显示,约20%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诱发中风的一大危险因素。

  在高血糖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脑梗塞等问题。

  日常多吃低能量、高纤维素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同时少吃甜食及高脂、高动物蛋白食物。

  中风前有些器官会“报警”

  >>>>

  眼底小血管有变化

  有研究发现,眼底小血管有变化的人,比正常的人中风风险高70%。通过查眼底可以提示脑动脉是否硬化,动脉硬化越重,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外,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

  患者也有可能两只眼失去相同视野,例如,两只眼睛都无法向左看。

  >>>>

  出现语言障碍

  人体的舌神经连接着大脑,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

  脑供血不足时,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肌麻痹,无力收缩,稍一伸长,舌体就两侧不均而偏歪,表现为说话、吹口哨漏风。

  >>>>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

  在大脑的神经功能解剖上,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比下肢区域要广,因此脑部血栓形成后,手比腿受到影响的机会更大。

  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手臂发麻,甚至无力抬起,应及时就诊。

  >>>>

  下肢无力、走不动路

  临床上有些病人莫名其妙地出现下肢无力、走不动路的情况,很多人不当回事,总觉得歇歇就好了。

  事实上,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表明血栓堵在了大脑的“运动区”或“感觉区”。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可能是一过性的,但情况严重的1~2天内发展成完全不能动,单双侧肢体都有可能。

  中风急救3大陷阱

  陷阱一:把中风发作当成累了

  口角歪斜、半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楚,是中风的典型症状,且往往是一过性的。可出现这些症状时,很多人识别不了,往往以为是自己累了、没休息好,觉得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就好了,因此失去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陷阱二:打各种电话咨询

  中风是急症,一经发现必须马上就医。如果能赶在中风后3~4.5小时内完成溶栓,将大大降低中风的致残率、致死率。

  可惜很多人出现症状后,没有第一时间就医,而是给各种亲戚好友打电话咨询应对之策,导致最佳抢救时间流失。

  陷阱三:坐私家车或出租车就医

  出现中风症状时,错误地乘坐私家车或出租车,很可能因舍近求远、堵车等耽误了抢救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呼叫120急救系统,它们对所在城市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了如指掌,而且还能提前通知接收医院,直接进入抢救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溶栓,赢得时间,赢得生命。▲

医生告诫男性:3种喝酒方式很危险,劝你不要试!

在爱饮酒的人眼中,开心要喝酒,不开心更要喝酒,可以说是非常“百搭”的行为。喝酒伤身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就是戒不掉怎么办呢?专家提醒,为了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下面几种喝酒方法请避开。

指导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周永健

三种危险的喝酒方式

如果你不可避免地要喝“应酬酒”,以下三种危险的喝酒方式建议“敬而远之”。

1、空腹喝

“酒落饥肠容易醉”,人最好别在空腹时喝酒。

当胃里没有任何食物时,酒在胃内的停留时间非常短,饮酒后5分钟,酒精已经进入人体的血液,当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0~400mg时,就会出现明显中毒。

2、喝杂酒

也就是几种白酒混在一起喝,还有人会把白酒、红酒、啤酒混着喝。

医生介绍,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酒混喝不但容易醉,还可能出现“协同作用”,对人体造成更大伤害。

比如将白酒和啤酒混着喝,因为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和水分,会促使白酒中高浓度的酒精渗透于全身,更容易损伤脑、胃、肝、肾等器官。

而且二者混饮更容易使醉感提前到来,难受程度明显大于单喝。

此外,不同度数、不同香型的白酒也不建议混着喝,原料不一样的酒也不要混喝。

这么做还是容易醉得快,而且更易伤害肝细胞,损害肝脏代谢功能。

3、喝猛酒

喝酒要掌握节奏,小口慢饮,不要一下喝得太猛,切忌“一口闷”。

只有慢慢喝,让身体吸收速度减缓,配着菜喝,这样身体才有时间分解乙醇,而不至于“上头”。

防醉酒学三招

一旦喝醉,就可能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损害身体各个器官。虽然大部分人喝醉后,睡几个小时或稍微吃点药,就可以恢复,但这种损害完全可以避免。

所以周医师建议,最好别喝醉,防醉酒,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喝酒前吃一点食物,或服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这样做的目的和喝牛奶一样,都是为了让酒精没那么容易渗透入胃,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时间,但药物的作用相对明显。

2、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喝酒时饮用西红柿汁可以避免体内酒精浓度急剧上升,减缓醉酒,还能让醒酒时间提前到来。

3、也可事先找医生开点药物,以提高乙醛脱氢酶活性,加速酒精代谢,而且醉酒后,药物可以加速血浆及尿中乙醇、乙醛清除,缩短醒酒时间。

不管怎样,喝酒虽然能助兴,但酒既伤身又伤神,这一点要谨记。

什么菜隔夜最危险?这4种隔夜菜堪比毒药!

关于“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可以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这个还需要我们一同来验证一下了。

关于“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可以说是被炒得沸沸扬扬,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这个还需要我们一同来验证一下了。

资料图(供图/视觉中国)

什么是隔夜菜?

隔夜菜可不单单指放了一宿的菜,只要是放置时间超过8-10小时,都可以算作是隔夜菜了。一般我们所说的食物中毒只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菜放变质了,产生了有毒的成分,如亚硝酸盐,导致了食物中毒;第二种就是菜已经做好,但一时间没办法吃完,导致每次吃一点,菜就会被一次次的放置,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细菌污染,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尤其是以下几种菜是最不能长时间放置的。

最危险的隔夜菜——绿叶菜

如果把绿叶蔬菜按硝酸盐含量高低来排序的话,那茎叶类蔬菜应该是首当其冲,其次是根茎类和花菜类居中,瓜类蔬菜垫底。因此,若你同时购买了大量蔬菜,应先吃叶菜类的,如大白菜、菠菜等。若是比较犯懒,打算多做出一些菜第二天热着吃,那应尽量少做茎叶类蔬菜,而选择瓜类蔬菜。

最损肝肾的隔夜菜——海鲜

海鲜,如螃蟹、鱼类、虾类等,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若真是一次性买得太多,可以把生海鲜用保鲜袋或保鲜盒装好,放入冰箱冷冻,下次再烹调。

久放鸡蛋很危险

很多人都爱吃蛋黄软软的半熟蛋,他们管这个叫做“糖心鸡蛋”,可实际上这种蛋杀菌不彻底,再加上鸡蛋本身就营养丰富,格外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很可能会发生危险。如果蛋已熟透,而且低温密封保存得当,隔夜再吃是没有问题的。

银耳蘑菇要当心

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银耳、蘑菇等,都容易残留很多硝酸盐。如果放的时间实在有点久,就只能忍痛扔掉了。

莫名久咳不愈要警惕危险动脉瘤

  莫名久咳不愈,胸闷气喘,53岁陈先生到医院一查,体内竟暗藏“血管炸弹”,咳嗽一声都可能被“引爆”,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通过一站式“杂交手术”,成功解除了危机。

  陈先生6年前查出高血压,每天仍然烟酒不离手。半个月前,他突然开始咳个不停,到医院检查竟发现问题出在主动脉——主动脉弓处的血管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瘤体最宽处直径6厘米,且压迫到肺部主要气管,导致患者咳嗽不止。

  身藏危险的“瘤弹”,随时有生命危险,可做手术又要开胸劈骨,风险极大,两难之际,陈先生找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尚玉强教授求助。

  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为其设计了“搭桥+支架”一站式杂交手术,手术无需开胸,全程微创。

  一周前,手术顺利进行。尚主任主刀先在其胸部开个小切口,借助一段人工血管将供应头部和上肢的重要血管“嫁接”到升主动脉,保证脑部和上肢供血。随后,在大腿根部开一个2厘米的小切口,将一枚覆膜支架置入病变处,这样如同给大血管安上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网,隔绝了高压血流对动脉瘤的冲击。术后一周,陈先生就康复出院了。

  尚玉强主任介绍,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药物可直接缩小或控制主动脉瘤的大小,手术是主动脉瘤治疗的唯一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瘤,单纯的腔内治疗有时难以处理;而传统开放手术往往要进行深低温体外循环,创伤大、并发症多,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难以耐受。“杂交手术的妙处在于,不仅将内、外科治疗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降低了二者各自的不利影响,可一站式微创解决复杂大血管病变问题。”

  专家提醒,由于动脉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一旦确诊为动脉瘤,尤其是直径超过5厘米,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瘤体破裂,死亡率高达90%。出现不明原因的久咳、吞咽困难等,要警惕可能是动脉瘤压迫脏器出现的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排查。(记者 伍伟 通讯员 李蓓 刘姗姗)

小心成人安全带成儿童“危险绳”

  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昨日通报,10月20日傍晚,广清高速新华路段发生一起儿童被汽车安全带绕住脖子,呼吸困难的警情。交警及时赶到现场,帮助剪断安全带,小女孩被解困脱险。警方提醒,汽车自带的安全带是按成人体型设计,不适合儿童使用,儿童乘车务必使用合适的儿童安全座椅。

  据通报,10月20日17时25分许,正在广清高速北行新华路段巡逻的广州交警高速一大队执勤民警谢警官和辅警接到指挥中心转来的求助信息,称有小朋友被锁死的安全带勒住了脖子,呼吸困难,情况十分紧急。

  谢警官带着辅警在5分钟后赶至求助地点。“远远地就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应急车道,车旁一女子万分焦急,大喊救命。”谢警官走近后发现,小车内一个小女孩被后座安全带缠绕住脖子,表情痛苦,情绪焦躁。原来,该女子独自一人驾车带着女儿出门,因孩子不愿坐安全座椅,便让其直接坐在后座。小女孩在后排玩耍时不小心将安全带缠绕在脖子上。当妈妈听到小孩哭声后将车靠边停下,却发现安全带已经牢牢地卡在孩子脖子上,怎么也无法解开。

  谢警官见状赶紧上前帮忙。为了防止孩子窒息,他一边用左手反向扯住安全带,防止安全带进一步缩紧,一边试图慢慢解开缠绕在脖子上的带子。可安全带的自动锁已经锁死,无法拉长,小女孩越挣扎,其脖子上的“枷锁”就越紧。一时间,大家都束手无策,眼看小孩呼吸越来越困难,一旁的妈妈心急如焚。

  “必须把安全带剪断!”可去哪找剪刀?危急关头,同行的辅警从路边捡来一块小铁条,在民警的协助下用铁条把安全带“锯”断。“啪”一声,安全带终于断开,小女孩成功获救。

  这时,松了口气的女子对民警的及时相助感激不已,小女孩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小妹妹不哭,听妈妈的话,不用害怕。”临别时,民警轻声安慰小姑娘,并叮嘱孩子的母亲,小朋友乘坐汽车时必须乘坐在安全座椅上,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乘车安全。该女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这么粗心大意地带孩子了。帮孩子在安全座椅上坐好、系好安全带后,她才驾车离去。

  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有讲究

  警方资深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儿童乘车时,车内的安全气囊、安全带、车窗、天窗、甚至是车饰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受伤。据介绍,目前儿童乘车安全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就是儿童安全座椅。有权威数据显示,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能降低婴儿死亡率达70%,降低4至7岁儿童死亡率达59%。

  “不少家长喜欢给年幼的孩子绑上成人专用的安全带,但汽车上的安全带是按成人标准来设计的,不适合儿童体型。”专家说,安全带绑得太紧或太松,都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正确做法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不同年龄段适用安全座椅类型

  婴儿期、学步期:

  最安全的乘车方式是安置在后向式婴儿座椅或较大的面朝后儿童固定装置上。

  3岁~10岁:

  换成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10岁以上:

  当年龄大一些的儿童无法使用儿童座椅时,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儿童被垫高后,可以使用正常的车载安全带。(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交宣摄影报道)

血压高自行买感冒药吃,很危险!

  最近降温,感冒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是自行去药店买点药来治,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提醒,这种行为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感冒本身就会导致人们出汗多,相当于产生了利尿剂的作用,本身会有降压的效果,而且有的感冒药也会和一些降压药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了降压疗效,可能会使一些患者的重要脏器发生低灌注,个别老年人可能导致缺血性中风。

  所以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如果还服用感冒药的话,药物剂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适量吃感冒药,不同药物的服药时间也需要错开。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要特别当心,擅自增加药的话可能会对血压造成明显影响,对这类患者来说,一般的上热感冒,最好先用物理疗法治疗。感冒后,心率快本身也是发烧的表现,所以,患者不要因为一过性的心率快和血压高而擅自加药,这样很危险。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场“小感冒”也可诱发心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品明教授表示,寒冷容易刺激血压波动,导致心肌缺血,心衰病人还容易因着凉引发肺部感染或急性心肌炎,进而加重病情,甚至有人得了一次感冒,一到医院就已出现心衰。因此,往往每一次降温,在理论上都可能成为有心衰危险因素的人难以迈过去的一道“坎”。很多心衰病人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可引发心肌肥厚,肾功能损害和脑卒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在冬季要严格遵照医嘱控制血压,不要因为觉得“近期血压平稳”就自动停药。(综合自广州日报、健康时报)

六件危险品要挪出家,否则易伤害孩子

  生活中一些看似无害的东西却可能对孩子构成潜在危险。近日,美国多位急诊专家总结出“不宜放在家中的六大物品”,提醒家长们注意。

  纽扣电池。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地区医疗主管、儿科急诊专家大卫 西森博士提醒,很多汽车遥控器、便携式LED灯等装置都以纽扣电池为动力。纽扣电池极易被小家伙当作吃的东西往嘴里塞,一旦卡在食道,电池中的酸性物质就容易灼伤食道,导致终身伤害。因此,尽量别买带纽扣电池的玩具。家里的纽扣电池要收拾好,别让孩子随意把玩。

  高压水枪和伸缩梯。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急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赛思 波多尔斯基博士提醒,高压水枪射出的水柱极容易误伤孩子。大多数孩子都爱攀爬,对梯子极感兴趣。然而,如果没有大人在场或保护措施不当,孩子很可能从高处坠落跌伤,特别容易导致头部外伤和小儿肺脏塌陷等严重意外伤。

  过期止痛药。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费迪南多 米拉奇博士提醒,过期止痛药(尤其是麻醉止痛药)应及时丢弃处理。一旦被小儿误食就容易导致氢可酮和氧可酮过量,导致意外,甚至伤亡。一片缓释止痛药片就有可能夺去一个孩子的性命。

  仿真玩具枪。美国亚特兰大儿童保健医院儿科急诊专家艾米 巴克斯特表示,很多孩子,尤其男孩特别喜欢舞刀弄枪,对玩具枪爱不释手。然而,一些高仿真玩具枪存在极大危险。玩具枪射出的橡皮子弹或弹珠具有一定杀伤力,容易伤及自己或他人。

  碗装拉面。大卫 西森博士指出,碗装拉面经微波炉加热后,其发泡胶容器非常烫手,这也是临床上儿童烫伤的一大常见原因。有时候,父母将碗装拉面摆放到饭桌上的时候,没有意识到拉面有多烫,一旦蹒跚学步的孩子乱碰乱摸就很容易烫伤。

  高脚椅。美国杜佩奇中心医院急诊专家布赖恩 福德博士指出,孩子坐在椅子上,喜欢用脚踢东西,一旦用力过猛,高脚椅就很容易向后翻倒,极可能导致儿童颅骨骨折,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陈 希)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