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孩子顶嘴、黏妈妈怎么办?儿童5大心理行为解答

发布于2020-03-09 11:51:0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与叛逆孩子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听话。2.榜样:父母情绪稳定,理性表达。3.氛围: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4.倾听:专注而耐心。5.换位思考:孩子有没有道理?6.效果

与叛逆孩子的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一味听话。
2.榜样:父母情绪稳定,理性表达。
3.氛围: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4.倾听:专注而耐心。
5.换位思考:孩子有没有道理?
6.效果:重要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接收到了什么。

孩子偶尔的顶嘴是我们了解他内心世界的契机,如果我们可以耐下心来,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听听他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会慢慢知道,他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和父母沟通,就不必使用激烈的态度来反抗了。

推荐阅读:黑幼龙谈“叛逆期”:家长此时的态度,决定孩子未来有没有前途

3.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经常听到有妈妈们询问:我的孩子一发起脾气来,就是“我偏不!”“我就要!”不管怎么讲道理都没有用啊。或者“我的孩子动不动就哭,一点小事也要哭半天,无论怎么说都不行。””这些妈妈们的描述都在指向同一个问题:当孩子情绪激动或不稳定时,要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最常使用的大概就是讲道理了。给孩子分析、说教,希望他能够明白我们的一片苦心。然而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孩子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道理?为了平复事态,于是就妥协,或者转移注意力,赶紧息事宁人最重要。

看起来似乎孩子忘记了这件事,也不哭不闹了,但妈妈们会发现,当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孩子的情绪会更加激烈。那是因为,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他的内心有着许多强烈的感受,这些感受需要得到自由地表达。可是我们习惯性地否定孩子的感受,认为他无理取闹。耐心的时候还能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不耐烦的时候可能直接就是斥责,或强行打断。

比如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坏了,半夜哭着让你现在就给他买个新的。这时候很多父母通常会说:“谁让你自己不好好爱惜啊!”这么晚商店早关门了,我上哪儿给你买去?或者“不就是个玩具嘛,有什么好哭的,明天给你买个更好的。”可是有经验的父母们就会知道,这么说根本没有用,我们绞尽脑汁去安慰、说教、想办法,可是孩子并不会因此就好起来,反而哭得更大声了。这是因为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推荐阅读:不能发脾气的孩子最可怜!找出发脾气的原因与应对方式

我们的大脑在平衡状态的时候,一半是情绪,一半是理智。当我们的情绪激动时,就会把另一半理智挤得只剩下一点点,这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好好思考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会发现,平时和孩子讲道理,孩子都答应得好好的,但是一遇到事情,就什么道理都没用了。

那是因为孩子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在那个当下他做不到。因为情绪上来的时候,没有理性思考的空间。所以,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承认孩子的感受,这就是在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让大脑恢复平衡状态,让理智回来。

要注意的是!承认孩子的感受,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因为玩具坏了发脾气,我们可以说:“玩具坏了,你很伤心。”很想马上出去买个新的,可惜天黑了商店关门了,买不到,这让你很难过。或者“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对你来说很重要,你一定非常伤心。”

不必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去理解孩子,并帮助他表达感受。当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感受得以自由地流动时,他就会慢慢平复下来,也能够接受现实,学会去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了。

4.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都知道,如果做游戏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下去。同样,生活中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就会乱套。

尤其是当孩子进入社会之后,不守规则会寸步难行。所以,规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时候,父母们并没有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如果给孩子制定的全部都是限制性规则,他们就只会认为规则是在剥夺自己的权益,那自然会心生抵触,不愿执行了。

通过规则让孩子学会自律,这本身并没有错,然而自律并不是靠我们单方面的规定就能形成的。如果孩子只能服从规则,做不到就要惩罚,那就会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不被抓到的层面上,这样形成的只能叫做“他律”。自律,是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在心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显然不是仅仅通过服从规则就能达到的。

如果规则带给双方的是更多的对抗、更多的情绪、更多的烦恼,父母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在控制上,那这种规则就是需要去质疑的。以强硬对抗强硬,你也将感受更大的反对力量。即便是约束孩子,也不是去跟孩子较劲。一旦陷入和孩子争输赢的局面,无论最后结果是什么,都是你输。

规则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顺利进行,是为了维护双方的感受和满足大家的需求,这样的规则才是合理的、人性化的、容易执行的。

我们不是去规定“不可以打人”,而是让孩子知道,打了别人对方会疼,同样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侵犯你的身体;不是规定“不可以抢玩具”,而是玩具被抢了,小朋友会伤心,同样你的玩具你也拥有所有权;不是规定“不可以大声喧哗”,而是帮助孩子明白,过大的声音会影响别人休息。

这样孩子会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也同样重要。孩子通过自发地调整行为来满足双方的需求,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遵守规则,我们可能要首先质疑一下规则的合理性,以及制定方式和执行难度。

若规则太过僵化,或者只是父母单方面的规定和压制,那孩子自然不愿意遵守。孩子会更乐于遵守那些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并且真正顾及到自己需求的规则。

对于家庭来说,规则就是一个大框架,是为了维护所有人的感受和需求的。当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时,他们会自发自觉地遵守规则,甚至自己制定规则。

5.如何让孩子信任父母?

其实孩子生下来,对父母就是有天然的信任的。只是后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慢慢的会和父母出现一些隔阂。

孩子是否信任我们,取决于他是否认为我们理解他。所谓理解,并不是同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是指我们能不能明白孩子需要什么,能不能懂他。可是作为父母,我们很多时候会习惯性地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评判、指责孩子,比如认为他不懂事,无理取闹,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比如孩子有时候对我们说:“妈妈我要你陪我。”、“妈妈我好害怕。”可是我们给孩子的回应往往是拒绝和评判:“这么大了还要人陪?你又不是小孩子。”、“这有什么好怕的?太胆小了,男子汉勇敢一点!”慢慢的,孩子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

也许他还会谈想法:“妈妈,周末我想去同学家玩。”但有时候我们连他的想法也要否定:“玩什么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作业写完了吗?”“下周就要考试了复习了吗?”

如果孩子的想法经常被否定,他慢慢就会知道,和父母谈想法是不安全的,是会被批评的。于是他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想法,把父母关在了心门之外,父母不再有机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根本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很多父母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和我沟通呢?”那是因为在孩子小时候缠着我们叽叽喳喳的时候,被我们一点一点推开了。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那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愿不愿意和你说话,不在于你爱不爱他,而在于和你说话是不是安全,会不会遭到否定、批判、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在家庭里感受不到价值和归属,就会封闭自己,不再信任父母。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去倾听他、理解他,去体会孩子的感受。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永远不如我的孩子对我来说更重要。

即便是孩子可能会犯错,我们也可以带着满满的爱,去看看他需要什么帮助,而不是指责他、否定他、教训他。这样才能让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将更无比坚固。

执行编辑:Hovis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