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孩子“输不起”怎么办?亲子冲突后的省思

发布于2020-04-21 14:51:04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第二局,我刻意放慢了速度,并且告诉儿子如何寻找数字能更高效,比如从邻近数字入手来找目标数字。儿子找到了窍门,再加上我的“放水”,他在这一局取得了胜利,于是立刻从刚才的无精打采变成了兴高采烈,气焰也高涨

第二局,我刻意放慢了速度,并且告诉儿子如何寻找数字能更高效,比如从邻近数字入手来找目标数字。儿子找到了窍门,再加上我的“放水”,他在这一局取得了胜利,于是立刻从刚才的无精打采变成了兴高采烈,气焰也高涨起来。我看着他“嚣张”的样子,暗想不能让他这么轻易就膨胀起来。

第三局,我加快了速度,儿子立刻慌了神,有一个数字他找了很久没找到,紧张得不停地碎碎念。我提醒他找找邻近的数字,没想到这句好心的提醒成了一个导火线,引爆了儿子这颗“炸弹”。

他扔掉棋盘,俯身冲到我面前,额头抵住我的额头,鼻尖贴着我的鼻尖,压迫得我几乎呼吸不畅,他狂吼道:“我不玩了,以后再也不玩了!”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雨点一样的拳头砸向我的胸口。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力,有几秒钟,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直觉

等我反应过来,本能地抓住他的双手,厉声说:“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你要到客厅去冷静一下!”

儿子立刻挣脱,还用力反推我,边哭边说:“这是我的房间,我不去客厅,你才应该去客厅!”

我几乎使出全力才把他拽出去,但很快又被他挣脱。儿子跑回卧室,站在床上,一把抓起数字方块朝我扔过来,接着又开始扔枕头、被子,很快卧室里一片狼藉。

这时,电话响起!我从未如此感谢过快递小哥!这让我有了抽身离开的机会。我穿上外套准备出门,儿子突然也恢复了理智,停止了扔东西,不再歇斯底里,是用一种非同寻常的礼貌语气问我:“妈妈,请问你要去哪里?”

实话说,当时我心里非常吃惊!前一秒狂暴,后一秒软萌!孩子的情绪为什么能转变得如此快速和极端呢?

推荐阅读:孩子“低情商”的3种典型表现,常被父母忽视!

出门后,我的思维还是被各种情绪所挟持:

“自我质疑”。学习了那么多的育儿理论,为什么关键时刻都没有用呢?我对儿子的教育是不是失败的?

“愤怒”。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在和儿子的对阵中显得那么软弱,竟然还被他打了?!

“焦虑”。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儿子已经6岁了,还有打人的行为,今后会不会变成一个习惯用暴力来解决事情的成人呢?

“害怕”。儿子的脸已经狰狞扭曲了,从他的表情里,我丝毫无法看到那个每晚睡前都甜甜地跟我说最爱妈妈的男孩。

这些情绪如同开锅的水一样沸腾翻涌,过了很久才慢慢平息。情绪离开了,理智就慢慢地再次恢复。我一个人陷入了反思:

1.儿子为什么会暴怒?

他从小就是“性情中人”,敏感易怒,容易情绪波动和产生挫败感,但打人还是第一次。回想刚才儿子面目狰狞、撕心裂肺的吼叫,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个词“崩溃”。

这下我突然理解了儿子,这个游戏估计让他崩溃了,打人则是彻底无助的表现。这么想的时候,我的愤怒、伤心也得到了缓解。

2.儿子为什么会觉得无助?

在游戏过程中,他第一局输掉时,情绪出现了低落。我虽然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并没有采取疏导措施,而是第二局“放水”让他赢了,于是儿子的情绪又出现了向上的波动。但第三局因为怕他“膨胀”,我不再“放水”,眼看自己又要输了,他接受不了这样剧烈的情绪波动,就出现了崩溃。

想到这一点,我开始自责,是不是因为我给了他能赢的预期,让他希望落空,巨大的反差导致他不能接受,所以才崩溃了呢?想到可能是因为我的“不诚实”,导致了儿子的情绪崩溃,我被打的愤怒和伤心情绪彻底缓解了。

3.回家后我能怎么做?

回家之后,儿子还在自己的床上。当他看到我走进卧室,做出了一向在委屈生气之后会做的求抱抱动作,坐起来抱着自己的双膝,蜷缩在床头背向我。

我轻轻走过去,靠近他,平静地看了他一会儿。但他依旧拒绝和我做眼神交流,还噘著嘴发出哼哼声。看着他气鼓鼓的样子,我笑着说:你生气了,这次生的气可真多,看你脸和肚子都气鼓鼓的,妈妈来给你放一下气吧。

我伸出手指做出扎针的样子,在儿子的肚子和脸上轻轻戳著。不一会儿,儿子就笑起来,然后他突然伸出手紧紧地抱着我,脸贴着我的脸,虽然他没有说“对不起”,但我知道可爱的儿子又回来了。

儿子逐渐平静下来,就需要解决他生气后打人的不良行为了。我告诉他,我刚才被打得很痛。他立刻问:“哪里痛?我看看。”我抓着他的手,按著胸口说:“这里很痛!”你刚才很生气,生气时你可以大喊大叫,甚至扔东西,但不能打人,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妈妈觉得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能做到生气后不伤害任何人吗?儿子重重地点点头,一脸认真地说:“能。”

处理了情绪问题,表明了规则,下面就要承担不良行为的后果了!看着一片狼藉的卧室,我希望儿子明白扔东西一时爽,但是物归原位就要付出劳动,所以让他自己收拾。果然,儿子忍不住叹气道:“整理东西好烦啊!”

收拾好卧室后,儿子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样子,完全看不出几小时前曾经崩溃过。但我却心有余悸,很怕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再次情绪崩溃做出“疯狂”的事情。

4.如何避免未来的情绪失控?

对于6岁的小朋友,学习辨别、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很重要的。我打算教儿子在情绪不稳定、感到不适的时候,用打分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情绪强度处于哪个级别。比如以0-10分来判断,0分是完全ok,10分是马上要爆炸。我还做了一个图示,在一条尺子的0分处画了大笑的脸,10分处画了马上就要爆炸的炸弹。这样是不是很形象?

如果孩子能辨别、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自己做主的控制感,大发脾气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这是一种预防性的纪律手段,提前干预,让失控变得可控。

同时,对于成年人来说,暂停状态下的静一静是一种最普遍的平复情绪的行为。但对于孩子,多数情况下,暂停是一种惩罚。就像当我充满不良情绪使用暂停时,儿子并没有得到帮助去重新控制情绪,而是感觉到了威胁和命令,情绪强度进一步升级。

相较于这种惩罚式的暂停来说,我们可以考虑提醒孩子注意他们身体发出的情绪讯号,帮助他们了解,当他们的身体紧绷或感到心跳加快时,需要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休息和放松一会儿,让他们明白暂停是一种健康的缓解情绪压力的机会,而不是一种令人难受的惩罚(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会让孩子和我们不再敌对)。孩子一旦学会体会并回应自己身体发出的暗示,他们就可以自己使用暂停来平复情绪了。

亲子矛盾中的一体两面

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往往会陷入权力争斗中,而忽略掉很多的细节。生活由细节而构成,细节有时决定了一切。

在这次亲子矛盾事件里,我注意到的也是很多细节,情绪表现上有一体两面,得试着感受并解读。

这方面:

1.及时喊停,对于避免事态扩大化非常重要。

多亏了快递小哥的电话,让矛盾有了暂停的机会。妈妈被迫离开战场,同时迅速感受到自己的异常,做到了抽离。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进行下一步的反思、同理心等。

2.孩子拒绝抵触时,用肢体语言强化情感连接。

对于孩子来说,拥抱、幽默的肢体触碰其实都可以缓解压力。当很多孩子表现出“拒绝”的样子时,其实他们更希望家长抱住自己,给自己安全感。不仅如此,平时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对抗性、有身体接触的游戏,也能起到增进与孩子的情感连接的作用

3.未雨绸缪,避免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脑部额叶发育并不成熟的孩子来说,理解并且顺利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困难,也很有挑战,妈妈给了孩子形象量化情绪的方法,并且打算在之后帮助孩子反复练习,孩子对于情绪的理解和控制能力也就可以逐渐进步了。

另一方面:

1.我们对孩子的预期,其实是强烈的心理暗示。

一开始,妈妈玩游戏时就在自己心里强调孩子“输不起”,而我们来看事情的发展,孩子是非常配合地朝着“输不起”的方向表现的。

对孩子来说,家人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就是他的自我,只不过他并不能理解,这个自我会受到家人看法加工,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因此,家长怎么看这个孩子,孩子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2.避免出现亲子间的权力之争。

在这次事件里,其实广义上的“权力之争”出现了两次。

首先是在第二局的时候,儿子赢了,被妈妈判断为“嚣张”,不希望儿子“自我膨胀”,换句话说,妈妈在这个时候似乎已经开始考虑事情不在自己控制之内,想要把控制权抓回来。

其次是儿子打人的时候,妈妈纠结于儿子是在客厅“冷静”还是待在自己屋子里,且不允许儿子待在屋子里。此时,妈妈的诉求不是解决儿子当时的情绪,而是“你要听我的”。

在这两处,其实情绪都已经取代了理智,这也是为什么交流最后会失败、失控。

3.避免从自己的高度看问题的难度。

我跟石医生明确了一个非常非常细节的问题,那就是,在第三局的时候,她究竟是怎么提醒孩子的,我要求她把原话一字不漏地给我复述。

她的提醒是:“找不到37,你看这里是35,你往后数两个就是37了。”

的确,这个对于成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提醒,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真的需要如此吗?

对于我这种家有一年级新生,无数次因为写作业被气得差点做心脏支架的妈妈来说,我很清楚并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理解、整体操控、逻辑推理能力比我们要差很多,很多我们觉得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如果我们还用这种口吻去讲的话,孩子很容易生气。

脑补一下你高中的时候,一个数学奥赛全国金牌的学霸同学给你讲微积分的情景,你是不是能更理解孩子一点了?

因此,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并不是要求家长随时谨言慎行,而是希望大家能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都去想想,这个要求对孩子究竟是简单还是困难。

推荐阅读:别压抑孩子想“赢”的心,但请先从“输”中学习

4.去同理,而不是去操控。

同理心并不是我们操控孩子的工具,而是拉近我们和孩子距离的魔法。只有让孩子认识到你想要全身心地理解他们,他们才会柔软下来。

但是,如果你只是浮于表面的同理心,之后急不可耐地提出要求,那么同理心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妈妈回家后,明确了孩子很生气,也表达了孩子可以用一些不伤害到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但是,她并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去交流刚才孩子有多么难过,就急于开始给出要求、“立规矩”,其实这个同理心就是流于形式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心扉并没有完全打开,那么这次交流,也很难深入。

在立规矩之前,和孩子去聊一聊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听听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形容是不是更好?这样的话孩子也能有一次总结、分析自己情绪的机会。

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的流动。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整理、形容自己的情绪,比如给孩子做“脑力激荡”时,让孩子去想像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可以怎么办?拍打垫子,这是可行的;变成恐龙喷火,听起来很好玩,但是不可行,不过能让妈妈和孩子就这个念头哈哈大笑……我们来写各种可以或者不可以的方法,让氛围愉悦起来。同时,这是赋能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找到不同处理的方法。

同理心是什么?同理心不完全是手段,同理心是水,是空气,需要时时刻刻渗入我们生活,让生活变得柔和温暖。

养育孩子,永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裸机出厂,没有说明书,无保修期,耗电2小时充电5分钟,低能耗高噪音,时常开启自毁模式……是不是很令人崩溃?

但是,养育孩子是我们心甘情愿的选择,是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的一条道路,是我们要并肩同行的一段旅程。所以,请不停地思索,不断地成长,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敏锐、清醒,做到强大但柔软,温柔而坚定。

执行编辑:Hovis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