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健康母婴知识最新推荐阅读,有关【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的健康母婴知识最近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包含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吗】一起来看下最新详情内容。

为何儿童水痘疫苗从打一针改为两针?

近日,广东省卫计委下发通知,今后全省儿童水痘疫苗预防接种方案由原来的“一针”改为“两针”,由家长自愿自费给儿童接种。

  不少家长已经接到由学校代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知,通知中称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学校集中补打第二针水痘疫苗。不少家长疑惑:孩子以前已经打过水痘疫苗,为何需要再补打第二针?就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郑慧贞。

  只接种一针的保护效果仅70%左右

  省卫计委的这一通知表示,水痘疫苗预防接种新方案为自愿自费接种2剂次,其中12至24月龄接种第1剂,4至6周岁接种第2剂。

  郑慧贞表示,其实,我国大多数的疾控机构都是推荐水痘疫苗接种2剂次,这一建议是总结国内外的水痘疫苗保护效果的经验得来的,国内外不同地区针对不同人群的研究表明,接种1剂次的保护效果在20%-90%之间,平均水平在70%,而接种2剂次的保护效果接近100%。

  为了给水痘防控和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2014至2015年,广东省疾控中心就联合广州、河源、佛山等地的疾控中心,在发生水痘疫情暴发的4所学校对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所学校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分别为48%、31%、50%和61%,总体保护效果仅36%。而接种了2剂次水痘疫苗的十几个孩子,均未感染水痘,保护效果达100%。

  “调查发现,学校里的水痘聚集性病例仍然较多。在综合考虑了防护效果、疫苗成本、安全性以及水痘的疾病负担之后,广东决定调整水痘疫苗接种的剂次。”郑慧贞表示。

  专家称水痘疫苗值得自费打两针

  由于水痘疫苗在我国仍然属于二类疫苗,需家长自费自愿接种。不少家长想知道,这个疫苗值得自费打吗?郑慧贞的回答是肯定的:值得打!

  她表示,虽然大部分健康儿童感染了水痘都属于自限性疾病,但也有一些抵抗力低或免疫缺陷儿童感染水痘后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后果。相比较而言,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比自然感染水痘病毒安全很多,而且更经济、便捷。

  郑慧贞建议,4至6岁的孩子,尤其是在读幼儿园的孩子推荐补打第二针。如果孩子此前从没接种过水痘疫苗,推荐连续接种两针,中间至少间隔3个月。

  对于1岁以下还不能接种水痘疫苗的孩子,郑慧贞建议,经常接触照顾孩子的家人可以接种水痘疫苗,给孩子打造一个“防疫屏障”。(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梁宁)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孩子接种疫苗后发热勿使用抗生素


有部分妈妈反映,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热,注射局部硬结等问题。而新闻报道、网上流传的种种对疫苗事故的描述,给很多新妈妈造成了心理阴影,孩子打这么多疫苗好不好?孩子打疫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二类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疫苗反应1-2天好转

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高静介绍,宝宝打疫苗的确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因为宝宝有免疫缺陷症,或是某种疾病引起的。“打疫苗是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手段,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非常低,家长不应以此为由,不让宝宝打疫苗。”

一般儿童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全身反应,如轻微发热、一过性皮疹。

高静表示,这些反应都是疫苗接种的正常反应,只要多喝开水,避免着凉,反应会在1-2天内好转。这些反应并不会伤害宝宝身体,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偶合了其他疾病,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接种后高热可服退烧药

著名儿科专家、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介绍,任何疫苗接种后都可能出现发热、注射局部硬结等反应,但不会留有后遗问题。

崔玉涛特别表示,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即使是高热,也不能使用抗生素,否则疫苗就白接种了。由于疫苗本身是细菌、病毒的灭活体或部分成分,进入人体后会引起类似病毒、细菌的感染过程,但不会引起真正的疾病,而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或病毒。对于这种发热只需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度加服退热药物。

推荐接种3个二类疫苗

有些妈妈表示,以前孩子打免费的一类疫苗一直没事,但打自费疫苗HIB时,有两天比较闹腾,还起了些疹子,是不是自费的二类疫苗比较容易有不良反应呢?

高静介绍,HIB疫苗轻微发热反应比较多,一般症状24小时内消失。但不管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不良反应都是因人而异的,根据个人体质反应不同。不过,绝大部分人接种疫苗都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高静还表示,对于非强制接种的二类疫苗,有3种比较推荐孩子接种,分别是:HIB疫苗、1岁半打的水痘和2岁打的肺炎。

“以肺炎球菌性疾病为例,它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成本高,如果打了疫苗能预防这种疾病,为什么不打呢?”高静说,还比如附近小区的幼儿园,前段时间暴发了水痘,很多家长到了这个时候才抱五六岁孩子来打水痘疫苗,这时打效果已经没那么好了。如果孩子早已打过疫苗,家长就不必忧心忡忡了。

■ 答疑解惑

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注射不能混用

Q网上有一种说法,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口服型和注射型不能混用,事实如何?

著名儿科专家、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对于脊髓灰质炎疫苗来说,口服的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型的死疫苗(IPV),其效果完全相同,不能在口服OPV后换为IPV注射。对牛奶过敏者,对服OPV后出现严重腹泻等不良反应者,应接受IPV。当然,所有的婴儿都可以接受IPV。目前,OPV是免费疫苗,而IPV为自费疫苗。

接种不一定能100%预防

Q打了轮状病毒疫苗,但依然得了秋季腹泻,为什么?

崔玉涛:轮状病毒疫苗是口服制剂,服后可刺激体内产生抗体以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实际上接种后不一定能获得100%预防效果,但接种后再次受轮状病毒感染时,症状会较轻。

另外,轮状病毒胃肠炎时,的确易并发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儿无需为此停母乳,换成无乳糖配方,只需添加乳糖酶即可。

卡介苗可刺激淋巴结肿大

Q宝宝3个月零20天,发现左腋下旁有一个摸上去硬硬的包。宝宝不疼不痒,经查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这是怎么回事?

崔玉涛:对于几个月婴儿出现左腋下无痛包块,首先应该考虑是否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由于卡介苗常规接种于左上臂,通过免疫刺激可能造成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建议先做B超确定包块性质,再接受PPD(结核菌素皮试)检测。若确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多为保守治疗,可在结核科随诊。

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

Q流感疫苗是否每年都需接种?

崔玉涛: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是由A和B两组流感病毒引发,其中包括禽流感(H1N1)。普通感冒主要影响上呼吸道,而流感易侵袭全身,甚至引起肺炎、脑炎等。接触流感病毒(自然感染或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短,且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也不尽相同,所以每年都需接种流感疫苗。

全家人都应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因为大人往往是流感的带菌者,会传染给孩子。接种时间最好在十一长假后,千万不要等到流感流行时再来接种,接种疫苗后至少2周体内才会产生有效抗体。8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相同,只需接种一剂;6个月以下婴儿不需接种;鸡蛋过敏者不能接种。


本文来源:新京报

刚出生的宝宝感冒了能不能打疫苗?

新生儿感冒不能打疫苗

新生儿一出生的时候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去接种一次疫苗,如果新生儿感冒了还能打疫苗吗?

一般新生儿感冒、流鼻涕、长痘痘,都是不可以接受疫苗接种的,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是在生病期间进行疫苗接种,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因此,每次接种疫苗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看新生儿有没有感冒发烧,如果感冒发烧了,要积极治疗,并且在没有用药的情况下去再去接种。一般疫苗只可以推后不可以提前的,可以等新生儿痊愈之后在接种也是来得及的,不用担心会不会过期。

如果妈妈们还是不确定新生儿是否可以打疫苗,可以咨询给新生儿打针的保健部门,看是否还能打疫苗。如果他们也不能确定,那最好带新生儿到儿科医生那里看一看。此外,给新生儿打疫苗时,要确保宝宝身体的免疫系统没有在抵抗其他感染。


新生儿在如下情况均不能打疫苗

1、对于过敏体质的小儿,如患荨麻疹、支气管哮喘、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等,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2、对有免疫缺陷的孩子,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接种疫苗后会导致严重后果。

3、当孩子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暂不宜接种疫苗,待潜伏期过后可以进行补种疫苗。

4、对于患有各种急性病的孩子,如流行性感冒、急性肠炎、小儿肠炎等,接种疫苗可能使疾病加重,还可能使疫苗反应加重,故应暂时停止接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好的时候进行,或待孩子病愈后再进行补种。

5、对患有结核病、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在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前也暂时不做预防接种。遇有低热或者高热者,应先查明原因,积极治疗,烧退后再补种。

6、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如激素治疗,或需要放疗治疗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因为此时孩子的免疫功能差。


新生儿打疫苗后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后,孩子不要立即离开接种地点,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回家。这样做,便于医生及时处理迟发的过敏反应。

2、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体育活动和运动,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用手搔抓接种部位,以免加重反应。

3、接种部位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衬衣要勤换、勤洗,但暂时不要给孩子洗澡。

4、当反应强烈或出现异常反应时,如注射局部反应加重,发生感染、化脓现象,高烧持续不退;皮疹有增无减;精神委靡不振,甚至出现惊厥时,要考虑并非是预防接种的正常反应,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打疫苗温馨提示

1、有些新生儿不宜接种某种疫苗,如当新生儿患有湿疹、化脓性皮肤病和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时,不能接种牛痘,否则可以引起湿疹痘和全身性牛痘;

2、有癫痫史、抽风史不能接种百日咳菌苗、流脑菌苗和乙脑疫苗。因为这类疫苗可能引起抽风,易使旧病复发;

3、与结核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或结咳菌素试验强阳性的孩子不可以括种卡介苗;

4、对青霉素过敏的孩子不能播种乙肝疫苗等。


妈妈宝宝网

肺炎球菌危害的不仅是宝宝呼吸道

网络配图

可入侵身体多个不同部位,导致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等

  刚满6个月的聪聪前几天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窜到40℃。退烧之后,聪聪的耳朵流出大量黄色的液体,家长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就医,被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聪聪感染了肺炎球菌,并由此引发了中耳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提醒广大家长,初生至2岁间的儿童因缺乏相应抗体,身体免疫力较低,很容易遭受各类病菌的侵袭,当中最需要警惕的就是肺炎球菌。“这种病菌不仅侵袭婴幼儿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引起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严重的会进入血液引起侵袭性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甚至多脏器合并感染。”

  肺炎球菌

  侵犯的不仅是肺部

  据介绍,肺炎球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率高达27%~85%,而儿童又恰恰是肺炎球菌最主要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曾光介绍,肺炎球菌主要依靠飞沫传播,“一个喷嚏、几声咳嗽都能传播肺炎球菌,使婴幼儿成为细菌携带者。如果遇上季节变化,婴幼儿容易感冒,抵抗力降低,就更容易使细菌携带者变为感染者,引发一系列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肺炎球菌虽然有“肺炎”两字,但它祸害的并不仅仅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而是包括人体的多个不同部位,导致支气管炎、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胸膜炎等等。

  5岁以下儿童死亡

  肺炎球菌是重大推手

  曾光指出,肺炎球菌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的“无处不在”,更因为它是一种可以进入血液,并导致死亡的疾病。“在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当中,中耳炎、鼻窦炎、多数肺炎等是属于非侵袭性的;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肺炎球菌感染是侵袭性的,病菌会进入人体的血液,突破血脑屏障,引起严重的肺炎,甚至是败血症和脑膜炎,并由此导致儿童的死亡。”曾光说。

  据了解,在目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WHO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47.6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脓毒症和脑膜炎的病死率可高达20%和50%。“我国每年大约有3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曾光说。

  肺炎球菌疾病抗生素

  多重耐药比例高达83.3%

  曾光介绍,平均而言,约有75%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感染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身上。美国的数据显示,6~23月龄的儿童中发生肺炎球菌侵袭性疾病的病例最多。“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与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有关,婴儿出生时会从母体带来抗体保护自己,但到3~5个月左右,与生俱来的母传抗体几乎消失殆尽,而此时,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因此3~5个月之间的宝宝,抵抗力是最差的。”

  在不少家长的认识里,孩子发生了细菌感染,抗生素一上就能“药到病除”。然而,随着如今抗生素耐药问题的愈发严重,抗生素在不少病菌面前已“无能为力”。

  “肺炎球菌就是其中一种抗生素耐药严重的病菌。”曾光说,研究表明,目前肺炎球菌已对一些常用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及青霉素产生了耐药。2012年亚太耐药监测网显示,我国肺炎球菌的多重耐药(对三类以上抗生素耐药)比例高达83.3%。

  “因此,寄望于孩子感染了肺炎球菌性疾病后用抗生素治疗实在是下策,正确的做法是预防这种感染的发生。”曾光指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6周龄即可接种,可以保护更多宝宝。


男女童有无必要“错龄入学”

“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建议“错龄入学”,男孩比女孩晚入学。此微博被迅速转发,引发社会热议。——新华社

  ■支持,我就想让儿子晚一年入学。

  ■不赞成,根据自己读书的经历,当时班里年龄小的孩子,无论男女普遍比年龄大的孩子成绩要好很多。

  ■晚入学不可取,不过可以试验一下男女分校。

  ■男女分班但同校怎样?

  ■其实家长可以把关,如果孩子还不适合上学,可以晚一年呀!

  ■这种现象很普遍啊,反正好多中学生里男生是考不过女生的,好多大学录取分数也是女生高。

  ■对,很多学校都人为设置分数线,女生的比男生高不少,争议很大。

  ■女孩可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并获得奖励,而男孩可能显得更淘气和具有个性,所以女生成绩好。

  ■什么建议嘛,专家就不能研究点有用的,说什么尊重科学规律。

■故弄玄虚之说也!人的智力发展各自不同,本来就有差异,上学年龄也是一个平均值,除了极少数特聪明的儿童之外,也就如此而已。

  ■现在的家长恨不得让自己孩子早上学,越早越好,谁会搭理什么错龄啊!

  ■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赶上入学年度,每年8月份都有提前剖宫产的,数量还不少。

  ■不仅望子成龙,而且是望子早成龙,越早越好,背后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由于智力发育较女生晚,一部分男生学习跟不上,在小学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心理压力大。

  ■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专家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俺是男滴,我记忆中,身边女生好像都不太强,而且我还比大部分同学都小。

  ■个例当然是有了,专家谈的是总体现象,适合于大部分,未必适合于每个人的情况。

  ■这也算是“男孩危机”吗?

  ■“错龄入学”的意义或许在于提醒我们适当放宽6周岁入学的硬性要求。


打了疫苗就不会再出水痘?错!

“孩子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再出水痘了?”“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要好吧?” “大人应该不要紧,不会被传染吧?”……眼下正是水痘高发季,市民心中也存在各种疑问。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这些都是市民认识上的误区,水痘的真正面目是这样的:

  误区1:打了疫苗就不会再出水痘。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并非有了“金钟罩”, 任何疫苗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病,况且疫苗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和保护率,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会慢慢减弱。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孩子们最好接种2次水痘疫苗。也就是1岁接种后,在4-6岁再接种一次,这样它的保护效果就能达到95%以上。

  误区2: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好。

  在接种水痘疫苗时,很多家长会纠结是打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实际上,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在预防效果上没有差别。

我国每种疫苗在上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来确保其安全性和效果,盲目相信“进口比国产好”没有必要。

  误区3:只有孩子才会得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2-10岁儿童。

但它并非儿童“专利”,成人一旦感染,高烧、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比儿童更严重,病程也要比儿童长一些。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对水痘病毒的反应性较强有关。而从接诊的成人患者来看,绝大多数都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熬夜、压力大等影响身体抵抗力的多个因素。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定是因为免疫力低下,才会让病毒有机可乘。


感冒如何变成肺炎

   
  小儿感冒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肺系疾病


  孩子患感冒发烧厌恶寒冷,如果不知道这是排异本能的活动反应,不知道用发点汗的方法排出致病物,反而用物理退热,常常会转发肺炎:发热不甚高,有汗,热不退,咳嗽频,吐稀痰,气喘。这个肺炎病如继续用激素退热、止喘,不知排异,有两个转化:一是更加恶化转为肺感染。如果仍不知道排异,仍用对抗的方法治疗,那是很危险了,预后难料。如果小儿肺炎不排异而用对抗疗法,没造成肺感染,退热了,但是会留下咳嗽、多痰、气喘。止咳、止喘,一周二周的治疗,仍是对抗的方法,即使孩子的症状轻了,但是很难痊愈。今后便时常感冒,感冒便是咳喘发热。从此,每年不知进多少次医院,孩子总不健康,或总是离健康差一点儿!


  这种情况,愁坏了天下多少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但爱的方法却是不相同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孩子,要爱心,要能力。什么是能力?是智慧。什么是智慧?是知识。我希望天下父母多一些爱孩子的智慧,使儿女无灾无病享健康。


  强迫退热等误治感冒会破坏皮肤汗腺排异反应而导致肺炎


       如果感冒了,无论误治或失治,发生了肺炎怎么办?我说一下,“误治”是指治疗的错误,如强迫退热。“失治”是指延误了治疗的时机。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感冒转为肺炎。为什么感冒会转成肺炎?


  肺是个什么器官?肺是呼吸器官,把空气吸进去到肺泡里,由血把氧气吸收,再把废气呼出来。所以,肺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如果张开来的面积要比身体表面积大几十倍。因为肺的表面与身体皮肤一样时时接触空气,向空气吸收一些东西,也向空气中排出一些东西,所以肺与皮肤在人体本能排异系统中有很多相同、相关联的密切关系。比如,感冒了,“发热畏寒、身疼、头疼、无汗、气喘”,这是个什么趋势呢?这是我们上一篇说的向外排异的反应。因为无汗不能排出异物,所以发热畏寒、气喘。只要一出汗,病理物排了出来,排异反应结束了,症状都没有了,病愈了。但有的人不知道人的排异本能,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样的线性思维方式、对抗方法,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强迫退热,把排异反应破坏了。本能排异系统被堵塞了身体表面皮肤的排异通路,本能排异系统便转移到肺,向体外排异,肺组织中发生了排异反应。这便是感冒向皮肤汗腺排异反应被破坏以后,发生肺炎的原因。


  了解肺部的排异反应和排异趋势才能顺势利导治好肺炎


       宝宝转成了肺炎的症状是:体温升高而自己出汗,虽出汗而体温不退,气喘而咳嗽。不要怕,如果宝宝患了肺炎,只要顺势利导,很快一二天即可痊愈。


  发汗不是肺炎的排异方法


  肺炎发生以后的身热是不畏寒的。这个身热是本能系统用身体与外界的温差散热的表现,不是排异反应。只发热汗出而不畏寒。发热是温差散热,汗出也是调节体温。所以汗出身热也不会退去。再看气急喘促、咳嗽、痰涎,明显地看出来是肺的排异反应。


  肺的排异反应趋势是如何呢?肺炎的气急喘促是身热、汗出、多痰,急促呼吸既不足以散热,更不能排异。因为肺不能发汗,只能泌痰。痰多更加缺氧,使排异发生障碍。


  肺炎可用通肠利尿的方法排异


  在排异本能系统中,汗来自于血,尿也来自于血;尿多则汗少,汗多则尿少;血汗同源。凡身有热,排异趋向体表的用发汗排异,特征是“发热畏寒”。没畏寒的发热不能用发汗排异。身热不畏寒、汗出热不解的证明排异本能不是体表排汗。“发热汗出而喘”明显是在肺发生排异反应。肺与体表关联,汗与尿都是血中泌出,不能排汗便利尿,这是同一个源头,两个支流。所以肺炎可以用通肠利尿的方法来排异物。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气管肺炎宝宝的饮食调护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可由细菌感染,也可由病毒所致,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数日后急性发病。婴幼儿支气管较短,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诱发本病。并且,小儿肺脏娇嫩,感染后容易反复发作,故家长对小儿的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此时,配合治疗,给予宝宝恰当的食疗,能够帮助宝宝减缓症状、加速恢复。

  支气管肺炎的饮食三原则

  一.要注意给予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所以饮食需要清淡易消化,忌一切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香脆油炸等食物。

  二.要增加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并注意补充水分。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还需多补充开水和果汁、菜汁等饮料,为了有利于清热解毒,帮助炎症消退。

  三.要禁忌刺激、辛辣、海鲜发物的摄入。患病期间减少刺激,忌食海腥发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宜儿食疗坊

  一.肺炎初起发热

  1.原料:鲜芦根30克、金银花30克、冰糖10克。

  原料采购市场、药店均有售。

  制作方法:鲜芦根、金银花洗净,加水500毫升,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冰糖拌匀,候凉。

  服用方法:分2次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表。

  2.原料:蒲公英30克、生甘草5克、粳米50克。

  原料采购蒲公英,生甘草药店有售。

  制作方法:蒲公英30克和生甘草5克,加水500ml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粳米50克,煮稀粥。

  服用方法:等粥温热时服食。

  功效:清热化痰。

  二.肺炎发热咳嗽

  原料:芦根30克、鲜竹沥30克、粳米50克、冰糖10克。

  原料采购芦根药店有售。

  制作方法:芦根、鲜竹沥加水500ml煎20分钟,去渣取汁,放粳米50克,煮粥,再加冰糖,拌匀,等粥温热服用。

  服用方法:分2次服完。(适宜能食粥的患儿食用功效:清热宣肺。

  三.恢复期

  1.适用于肺炎恢复期低热口渴,烦躁不安的宝宝。

  原料:马蹄200克、大雪梨2个(500克左右)、鲜藕2节、鲜芦根100克、鲜麦冬50克。

  原料采购市场、药店有售。

  制作方法:马蹄、大雪梨、鲜藕、鲜芦根、鲜麦冬洗净,切碎捣汁,装瓶。

  服用方法: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解表润肺,消渴化痰。

  2. 适用于肺炎恢复期体质虚弱的宝宝。

  原料:鲜百合50克、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冰糖25克。

  原料采购市场有售。

  制作方法:鲜百合50克、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加水500-800适量,煮酥烂,加冰糖拌匀,候凉分次做点心食用。

  服用方法:分次服食,每三日1剂。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Tips:支气管肺炎妈妈知多少

  早期支气管肺炎的宝宝会呈不规则的持续性高热,多在38~39℃,也可高达40℃,宝宝咳嗽气急,喉中有痰声,呼吸浅促(每分钟可达40一80次),也有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周或指甲青紫,烦躁不安或嗜睡的症状。肺部听诊,早期仅有呼吸音变粗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或捻发音。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与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有哭声无力、呛奶、呕吐、拒哺,呼吸浅表或阵发性憋气。呛奶有时很明显,每次喂奶时可由鼻孔溢出。若见上述症状,速应入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对于本病的预防,除了适当的食疗养护之外,应加强小儿的体质锻炼,多做户外活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平时衣着不宜过暖,以免活动后出汗受凉而感冒。

  

小儿肺炎如何医治

  小儿肺炎

  上期郭老给妈妈们介绍了感冒的“失治”“误治”容易导致肺炎, 那么,小儿肺炎该如何医治?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让郭老一一为我们揭晓。

  利尿:肺炎的排异趋势

  这就是:肺炎没有了向体表排异的趋势了,排异本能是可以由内向下,通过肠与泌尿排异的。肺组织的异物,可以由血循环在肾小球泌尿中排出体外。所以中医说:“肺为水之化源”。

  利尿是可以排除肺中异物的。

  麻杏石甘汤:利尿排异 将肺部病理物排出体外治疗肺炎的方剂是“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方”如下:

  麻黄10 克,杏仁20 克捣,生石膏30 克碎,甘草15 克,银花20 克,连翘20 克,牛蒡子20 克捣。

  以上七味药以水500 毫升,与麻黄分别浸10 分钟,先煮麻黄,煮沸去沫,入其余六味共煮30 分钟滤汁。剩余药渣再加入150 毫升水煮10 分钟,取汁。二次汁相合一碗。18 岁以上孩子将药汁分二次服。12 至17 岁孩子每次服药汁的三分之一,日二服。7 至12 岁每次四分之一,日二服。3 至6 岁每次服六分之一,日二服。

  方中麻黄与石膏同用是利尿的作用,肺组织中的病理物从小便排出,银花、连翘、牛蒡子是透表的排异药。透表不是发汗,也不是轻微发汗,有通活微循环的效用。麻、杏、石、甘佐以银、翘、牛蒡,有辅助麻黄、石膏肺组织利尿排异的功效。

  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1927年生,出身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四世祖承,6岁学医,40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70岁作《阴阳五行新解》,79岁著《本能论》。打成右派20多年,《伤寒六经求真》,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题写书名、签署出版。1989年受聘饶阳卫生学校讲授伤寒病杂论、医古文。2003年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2006年受聘浙江大学医院中医专家门诊。2008年任郭生白中医研究院院长职。著作《解密中医》、《阴阳五行新解》、《论中医的衰落与复兴》,同时应“神州民俗杂志社”撰写《家庭·健康》专栏。同年为《国际阴阳科学会》访问团在浙大演讲“东方智慧与中华医学”。著作《中医生命科学:本能系统论》、《认识中医》、《思考治未病》、《思考全民健康》等多篇论文。

  这个方剂治肺炎疗效是准确的。病情轻的,吃一两剂就会痊愈,重的不过服三四剂则痊愈。千万不要一听说肺炎便恐慌没主见了。一定不要在治疗上犯错误。

  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小心肺感染

  如果小儿肺炎处理不当,很可能发生肺感染。肺感染比肺炎要严重得多,但不要怕。为什么不用怕呢?

  如果你的心与眼睛老是盯在病菌上、体温高度上、抗生素没什么作用上等等,当然就恐慌了。如果你知道人体有排异本能,我们会顺势利导把病菌排出去,就不会那么惊慌了。

  肺感染的直观表现有:体温高达39℃以上,不畏寒,大喘,咳嗽有泡沫稀痰;时有汗出热不退;不大便二三日,或一二日,大便形态有些硬;小便短赤。

  因为汗出不畏寒身热不退,这不是向体表排异的趋向。

  汗出多,体液丧失得多,所以大便一二日不下或三四日不下,小便短少,色赤。大、小便二个主要排异通路不畅,身体表面汗腺虽排汗,但只是调节过高的体温,排异本能没有向体表排异的趋势。气喘是因多痰而对氧的吸收困难。稀痰是肺组织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也是本能排异系统的排异活动。这个病势很明白:

  排异系统对肺组织的排异活动不向体表而是向里,向体表是通过用汗来排异,而向里当然是通过大小便来排异。所以我们要用通大便、利小便的方法把肺组织中的病理物质排出来,这样排异完成,排异反应结束,病就痊愈了。

  肺感染这个病的核心是排异。如果不知道排异,滥用退热的化学药,误用物理降温,或中医一味用寒凉药,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切记。

  肺感染用“栝娄汤”,治疗核心是通过大小便排异

  肺感染,原发病较少,多见于肺炎误治、流行性感冒误治,或原有气管炎的感冒后发生肺感染。肺感染的症状表现,根于发病前因,表现体温升高到39℃以上,汗出不畏寒,气喘,多稀痰,有泡沫,大便秘,小便短赤。用“栝娄汤”主治。

  栝娄汤方:栝娄50 克,杏仁炒 研20 克,桔梗20克,知母20 克,茯苓40 克,银花30 克,连翘30 克,牛蒡子30 克研,甘草13 克。

  以上九味药以水700 毫升浸泡20 分钟。水煮,沸后文火煮30 分钟,滤汁。药渣加水200 毫升再煮30分钟滤汁。两次煮好的药汁相混合。成年人温分二次服,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服。一周岁每服1/10,二至三周岁1.5/10,四至六周岁每服1/4,七至十周岁每服1/3,十一至十六周岁每服2/5,十七周岁以上每服1/2。以上都是早晚各一服,病重者可以每天早、午、晚各一服。

  服后,一日内大便一二次或二三次,一剂服下,体温降,二三剂体温正常。汗、喘可止。

  咳而多痰,再服“栝娄茯苓汤”:栝娄30 克,茯苓40 克,桔梗20 克,杏仁20 克,半夏20 克,陈皮20 克,生姜10 克切,甘草13 克”。

  以上八味药以水600 毫升煮沸,文火煮30 分钟,滤汁。渣再加水200 毫升煮30 分钟,取汁。两次汁相合。

  每服量如“栝娄汤”服法。

  “栝娄茯苓汤”的其他适用情况及服药

  禁忌

  如果肺炎后留下咳嗽、有痰;或感冒后,肺感染身热退去,别无全身症状,只留下咳嗽吐痰;都可以用“栝娄茯苓汤”治疗。

  另外一种情况:孩子感冒发烧,用物理方法退热,或用激素、抗生素治疗,留下咳嗽多痰不愈,也可用“栝娄茯苓汤”。服法都如上述“栝娄茯苓汤”法服用。

  无论是感冒、肺炎、肺感染后留下的咳嗽,服“栝娄茯苓汤”期间,切忌不要吃肉、吃咸、油炸等饭菜食品,又切忌呼吸冷风,如有所犯,必会加重。慎之,慎之!

  愿天下儿女与母亲无病无灾,一生幸福!

孩子被兔子咬伤要打疫苗吗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今年是兔年,宠物兔成了市场上的新宠。据武汉市疾控中心统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因被兔子咬伤前来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人数就相当于以往全年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是学龄前儿童(最小的患者不到1岁)。


  被兔咬伤不需要接种疫苗


  2004年《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中关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暴露于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也就是说,被兔咬伤后通常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据笔者多年收集的资料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适用于中国。兔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很小,特别是在非疫区被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事实上,迄今全世界(包括中国)尚无一例有确切证据因被兔咬伤而引发人患狂犬病的病例报告。


  兔对狂犬病病毒高度敏感。世界上最早的狂犬病疫苗就是用人工感染兔的脑组织制成的。国外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包括兔类)持续多年的监测表明,极少发生兔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现象。在美洲偶然从极少数兔中可检测到狂犬病病毒,随后的基因鉴定证明其来源是浣熊,说明兔不是狂犬病病毒的宿主。


  兔不易传播狂犬病


  传播狂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是野生食肉动物(也包括家犬和猫)。当兔被患狂犬病的大型食肉动物攻击时,通常会被吃掉,能受伤又存活下来并发病的可能性很小。兔群之间没有肉食动物那样撕咬打斗的习惯,因此不会经唾液传播狂犬病。


  兔在人工实验中感染狂犬病病毒后,通常发展成麻痹型狂犬病。受感染的兔通常在3~4天死亡。兔的麻痹型狂犬病主要表现为头部震颤、后肢动作不协调、逐渐瘫痪等,它的攻击性反而降低,所以不易将狂犬病传播给人。


  正确养兔小贴士


  兔应尽量在室内饲养。如在户外饲养,则应使笼子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兔笼底部不要采用金属丝网。兔在户外活动时应随时处于饲养者的监护之中,确保不与可疑动物接触。


解密为啥孩子疫苗越打越多


  疑惑1 一年须打十多针疫苗种类为何翻倍?


  1月9日,早上8时40分。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注射室里,两个解开厚实冬衣的宝宝正被爸爸妈妈哄着接种疫苗。注射器里的药液渐渐减少,宝宝的眼泪却淌个不停。响亮的哭声此起彼伏,给“候种室”里的其他宝宝带来不小的压力,几个正摇摇晃晃转圈踱步的宝宝表情很是“凝重”。


  陪着宝宝的家长们也不轻松,韦女士的小女儿刚满一岁,今天要打乙脑疫苗。此前,女儿已经先后打了六种疫苗共13针,半岁之前经常得一个月打两次。


  由于预防接种门诊的开放时间只有周二和周五,所以韦女士和丈夫每次都必须跟单位请假。赶上人多的时候,大人抱着宝宝的队伍能排满整个走廊。


  虽然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但这位怕听孩子哭的妈妈,并不想让自己的宝宝总“挨扎”。韦女士今年三十出头,小时候只种过卡介苗、糖丸等四五种疫苗,她不明白为什么现在要给宝宝打这么多疫苗?难道是病毒越来越猖獗了?


  韦女士属于最早享受国家计划免疫的一代人,这是我国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


  我国从1978年开始正式实施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2年,增加了新生儿乙肝疫苗。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乙脑、流脑、乙肝等疫苗。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疫苗种类翻了一倍。7岁之前,孩子需要接种的一类疫苗一共22针次。


  事实上,免疫规划中疫苗种类的成倍增长,与病毒的活动变化没有什么关系。


  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受国家经济实力和疫苗生产能力的限制,纳入规划的疫苗种类较少。而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和疫苗的开发应用,允许中国扩大免费接种疫苗的种类和数量。以前主要由省级财政支持的免疫规划经费,现在基本已改为中央财政拨付。2007年,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的保障经费为27.2亿元,是前一年的10倍左右。


  2008年4月25日,温家宝总理参加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时表示:“要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这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当年,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的保障经费增加到了29.2亿元。


  不过,现在仍有些可预防的流行病因为不能实施免费接种,接种率不高,处在高流行状态,比如水痘。


  疑惑2 几近“灭绝”病毒继续接种是否多余?


  抱着半岁女儿的“新晋”爸爸杨先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有些疾病现在已经基本灭绝,还有继续给宝宝打疫苗的必要吗?比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天花病毒消灭之后,牛痘的接种也随后取消。“我们国家现在已


  经没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了,还非得继续吃糖丸吗?”


  “说疾病灭绝是不准确的,即使是天花也在实验室保存着病毒,不排除复发的危险”,中关村医院保健科的主任医师张晓萍说:“如果没有天花疫苗,人体内就没有抗体。”


  出于对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天花病毒发动生物武器袭击的准备,2002年底,美国在停止天花疫苗常规接种30年后,重新开始接种天花疫苗。因为近一半美国人已经没有了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


  尽管中国在2000年完成了无“脊灰”证实,但直到2008年,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与我国陆地接壤的邻国仍然不断有“脊灰”病例出现。截至2008年11月15日,印度发现“脊灰”病例524例。


  尼日利亚和印尼在停止“脊灰”疫苗接种和强化免疫之后,均再次发生了“脊灰”流行。为了防止无“脊灰”国家重新发生输入性脊灰野毒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中国继续开展“脊灰”疫苗的接种。


  因此,糖丸仍然是中国宝宝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疑惑3 一类疫苗必须打二类疫苗不重要?


  “我们家宝宝不经常出去,流感疫苗能不能不打?”当大夫回答说可以后,抱着一岁儿子的徐女士舒了口气。在《免疫预防接种证》上,流感等疫苗属于非强制的第二类自费疫苗;可是,每次医生都会直接给宝宝预约上,从来不征求她的意见。


  第二类疫苗究竟该不该打?也许是家长们在疫苗接种上分歧最大的问题。拒绝了一针流感疫苗的徐女士,心里总有些打鼓。从不给宝宝接种第二类疫苗的韦女士觉得,既然国家不强制接种这些疫苗,就说明这些疫苗并不重要。而坐在她对面的杨先生则表示,国家列出第二类疫苗肯定有一定道理,对孩子好的就应该全给孩子打上。


  “第二类疫苗不重要的想法应当纠正”,张晓萍说。目前我国第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有些是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二类疫苗有防水痘和肝炎的,这些都应当接种。”


  梁晓峰也赞同这一观点:“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主要是针对负担较重、经济损失较大的疾病”。如麻疹2006年的发病数超过9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同年,腮腺炎的发病率达到27万,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此外,某些疫苗国内生产力不足,进口成本过高也导致其现在无法列入一类疫苗。目前,美国免疫计划中,每名儿童免费接种疫苗费用超过2000元人民币,而中国则从20元增加到200元左右。现在仍有些可预防的流行病因为不能实施免费接种,接种率不高,处在高流行状态,比如水痘。


  疑惑4 国产疫苗VS进口疫苗“跨国”宝宝怎么办?


  除了对第二类疫苗心存疑虑,很多家长也在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之间犹豫不决。


  在中关村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带宝宝打针的许先生,就常给孩子选进口疫苗。这样一来,原本免费的一类疫苗也需要自费了。不过,许先生自有道理:听医生把副作用一讲,家长通常都会选择进口疫苗。虽然进口疫苗几乎每针都要花费一两百甚至更多,“但是想想如果孩子发烧了还要再花钱治病,得不偿失。”


  那么,进口疫苗真的比国产疫苗更安全吗?


  梁晓峰认为,国内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差别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进口疫苗安全性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异,有的进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对上中国的病。”


  因此,“在为孩子选择疫苗时不要盲目,而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仔细跟儿科大夫咨询,作出适合宝宝的判断”,梁晓峰建议。


  更为难的还有“跨国”宝宝们的家长。现在,国际间的人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少小宝宝在疫苗接种期也得跟着爸爸妈妈漂洋过海。一位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的妈妈发现,在中国需要注射三针的乙肝疫苗在美国只需要一针。这些“跨国”宝宝到底该怎么打疫苗呢?


  梁晓峰表示,各国根据本国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来确定相应的预防接种策略,所接种疫苗的种类不尽相同,同种疫苗的产品也有所不同。


  如果要到国外旅行或生活,最好先了解到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策略,或到相关机构咨询,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接种。接种最好在出境前两周左右完成,这样才能让肌体有足够时间产生免疫力。


  20世纪50年代


  全国范围普种牛痘疫苗


  20世纪60年代


  积极推行卡介苗、麻疹、乙脑、百日咳等疫苗接种(主要在城市地区利用冬春季节开展群众运动性的接种)


  1978年


  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2002年


  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2007年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


疫苗使传染病发病率下降99%以上


  不久前部分媒体集中报道的康泰乙肝疫苗事件,虽经调查核实疫苗不存在安全问题,但仍导致一些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降30%,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下降15%。“疫苗接种率下降,传染病疫情就会卷土重来。疫苗针对的疾病一天没有消灭,预防接种就一天不能松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24日说,“接种疫苗是公民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对群体防控传染病的应尽义务。”据估算,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30多年来,全国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降幅达99%以上。


  每年百万婴儿面临乙肝风险


  我国每年有1600余万孕妇分娩。按16至49岁育龄妇女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6.6%进行估算,每年仍有100多万名婴儿面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如果不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每年将会有40万至5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副主任王华庆介绍,婴儿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将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终生携带乙肝病毒,其中约1/3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和肝癌。


  “需要尽早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以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同时预防后期感染乙肝病毒。越早接种,效果越好。”王华庆说。


  接种率低将打破免疫屏障


  王宇说,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一些传染病已成为少数散发病例,让人们渐渐丧失警惕。而预防接种可能带来的异常反应,令公众对疫苗安全性的关注度增高,对接种疫苗的信心下降。


  王宇指出:“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个体,并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预防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如果不接种疫苗或接种率较低,不仅个体会患病,而且达不到群体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


  疫苗监管系统符合国际标准


  疫苗的使用者是健康人群,重点是儿童。对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和处置,以确保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和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2012年全国AEFI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内。


  2010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管体系(NRA)进行了系统评估,AEFI监测板块中8项大指标全部通过,25项亚指标总评分为96%,以优异成绩达到了WHO的NRA评估目标。201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评估验证,中国疫苗监管系统符合国际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免疫规划分委会主任委员赵铠说:“和使用其他药物一样,接种疫苗也存在风险。但是,经大量临床验证,疫苗的风险与其所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相比微乎其微。”


宝宝打疫苗有反应怎么办

  宝宝出生后,可能会接种不少疫苗,有的打完出现红肿,还有的发热、呕吐。接种前,父母应告知医师,孩子是否有免疫异常、过敏体质及急慢性疾病,提早预防反应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建议观察20~30分钟再离开。那么,到底哪些疫苗反应是正常的?

  宝宝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包括红肿、硬结、疼痛、发痒等,个别人注射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这些情况不必特殊处理,注意多喝水,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肿胀可逐渐消散。硬结和淋巴结肿大久不消退,可采取热敷和理疗。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红肿,逐渐形成浅表溃疡及直径1厘米内的腋下淋巴结肿大,也不必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洁,8~12周结痂,脱痂后局部会形成稍凹陷的瘢痕。

  全身反应一般在接种后6~24小时出现,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倦怠、嗜睡、烦躁不安等。一般也不必特殊处理,给宝宝多喝水,症状多在接种后48小时后消失,很少持续3天以上。如果体温在38.5℃以上,或腹泻较严重,超过3天,可进行物理退热,并及时就医。少数孩子在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内出现短暂的发热及一过性稀疏分布的红色皮疹,2~4天可自行缓解。接种风疹疫苗后少数人全身出疹子,不过会迅速消退。少数接种水痘疫苗后第2~3周内有短暂一过性的发热或轻微皮疹。接种甲肝疫苗,极个别出现类似肝炎症状,但肝功能损害轻微,预后良好。

  疫苗异常反应与宝宝体质有关,反应程度比较严重的如过敏反应等,可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面色苍白、乏力、心跳加快或眩晕,但此种情况非常罕见。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时应平卧,并马上就医。

宝宝频繁得“肺炎”原因是吐奶?

  昨日,记者从常州市儿童医院获悉,儿童医院十一病区近一个月内已收治了6名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引起胃扭转而致肺炎的小婴儿。据了解,婴儿尤其是5个月以内的宝宝,如果反复发作肺炎,家长们需提高警惕,在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生活细节的同时带宝宝及时就医。

  未满2个月的小婴儿半个月内连患两次肺炎!51天大的田田,前两天因为呼吸急促,哭闹不停又住院了。医生诊断还是肺炎。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患上肺炎了。

  询问小家伙的病史后,拾景梅主任疑惑了,为什么孩子频繁得“肺炎”呢?经过仔细询问田田的日常生活,拾主任发现了一个细节——“吐奶”!

  田田奶奶说孩子有吐奶情况,每次量不多,特别是吃饱了拍背后仍有发生。但爸爸妈妈和奶奶认为孩子吐奶是常有的事,也没有重视。拾主任结合这些情况,再根据田田的症状,怀疑孩子存在“胃食管返流”,可能正是返流的少量奶汁误吸入气道,导致田田肺炎反复发作且治疗过程中恢复缓慢。拾主任立刻为田田联系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而检查结果证实田田存在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导致了胃扭转,这也是未满2个月的小田田半个月内连患两次肺炎的元凶。

  拾主任介绍:胃扭转是因为先天性胃韧带松弛导致胃移位,使胃本身沿不同轴向发生全胃或部分胃异常扭转。这是导致婴儿呕吐、奶汁返流的常见原因之一。有的孩子症状明显,家长早期就能发现,大部分经过改变体位、饮食调整可康复,但有部分孩子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而这部分孩子因有奶汁返流,误吸入气道而易患肺炎。

  那么如何避免胃扭转产生的影响?拾主任说,妈妈喂奶前应避免孩子哭闹,喂奶过程中奶头始终充满奶液,以防吸入空气。喂奶后可竖起宝宝,轻拍其背部半小时(或宝宝打嗝即可),以助其胃内空气排出。睡眠时将患儿上半身抬高呈半卧位,向右侧卧,这种体位能使乳汁流入胃体和幽门窦部,气体留在胃底,以使胃中空气排出。

专家支招如何科学接种疫苗

    专家指出,接种疫苗可以有效保护儿童健康,避免患传染病和并发症,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掌握必要的疫苗接种知识,对家长来说非常必要。
 
  疫苗接种禁忌
 
  儿童接种疫苗前,家长必须看清各种疫苗的禁忌症。
 
  乙肝疫苗禁忌: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对酵母成分过敏者禁止使用。
 
  卡介苗禁忌: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患免疫缺陷症者。
 
  脊灰疫苗禁忌:发烧、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及孕妇忌服。
 
  百白破疫苗禁忌: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麻疹疫苗禁忌: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发热或对鸡蛋有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流脑疫苗禁忌:有癫痫、惊厥及过敏史者,患脑部疾患、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者。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乙脑减毒活疫苗禁忌:
 
  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或心脏、肾脏及肝脏等疾病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史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妇女。庆大霉素过敏者。
 
  甲肝减毒活疫苗禁忌:
 
  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者。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过敏体质者。
 
  疫苗接种反应
 
  接种疫苗后,儿童通常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发烧等。
 
  对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儿童多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儿童腹泻严重,并持续3天以上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有的儿童在接种灭活疫苗后6-24小时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其中大多数在37.5℃以下,仅有少数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引起38.5℃左右的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有3天以上者。疫苗不同,接种疫苗后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也不同,轻微发热一般不需处理,只需要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体温较高者,应该去医院作对症处理,必要时要补液。
 
  在接种疫苗后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当中,以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于接种后5-7天出现稀疏皮疹,一般7-10天消退。
 
  接种卡介苗后,如果局部淋巴结肿大软化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接种百白破疫苗,注射第1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2针。接种麻疹疫苗后,如果持续高烧,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10种情况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宝宝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学龄时要注射N多种疫苗,可是妈妈们要注意,疫苗的作用再好,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宝宝接种的!接种疫苗你要知,10种情况宝宝不能打!
 
  10种情况 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1. 有过敏史的宝宝一律不得接种疫苗(除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外)。
 
  2. 患有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以及结核病的宝宝,也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 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 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小编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 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 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 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小儿肺炎要一测二听三看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比较低,一些免疫力较差的幼儿容易受凉,从而诱发肺炎。据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儿科主任赵华贤介绍,家长可以了解一些肺炎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主要鉴别手段可归纳为“一测、二听、三看”。

  测即测体温。勤测体温,如果多在38℃以上,并持续3天以上不退,且退热药作用很短需要警惕。听即听孩子胸部。由于小儿胸壁薄,家长可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仔细倾听,吸气末期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是肺炎的重要体征。看即看咳嗽呼吸、看精神状态、看饮食睡眠。

  赵华贤主任提醒,饮食上要吃易消化、高热量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孩子要适当地饮水,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的排出。另外,肺炎痊愈后,也不要掉以轻心,否则极易反复感染。注意加强锻炼,可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宝宝生病期勿接种疫苗

 新华网合肥12月20日电(记者鲍晓菁)最近,湖南3名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婴幼儿一般要接种包括卡介苗、B型乙肝疫苗、脑炎疫苗等多种疫苗,但是一旦孩子在接种前有身体不适或其他症状,可能影响疫苗的功效,或者加重不适反应。
点击查看原图
  安徽省立医院计划免疫室医师张卫平介绍,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禁忌症,家长在孩子接种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如果孩子有不适情况要及时反馈给防疫医生。
  
  专家介绍,如婴幼儿有高烧、低体温、免疫不全、先天性疾病、严重湿疹等症状或疾病时不能注射卡介苗;而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过敏体质的婴幼儿都不能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有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的孩子也要暂缓接种。如果家长粗心大意让正在生病或出于疾病潜伏期的孩子接种疫苗,可能会导致孩子病情加重、不良反应加剧,即疫苗偶合反应。
  
  “疫苗其实是一种病原体,虽然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但依然对孩子有一定刺激性,而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善,因此接种疫苗前一定要多加留心。”张卫平说。

下午打疫苗更有效?

 疫苗含有无害的死病菌或者是由无害的死病菌中提炼的物质,能使身体产生天然的防御能力对抗病菌。孩子注射后,身体仿佛受到病菌入侵一样,开始产生杀死病菌的抗体;身体又会制造有保护性的白血球,能够抵抗某类传染病。日后如果真的遇上同类病菌,身体便能立刻消灭病菌,就不会生病了。

  据美国“健康日”网11月30日报道,《儿科学》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小儿接种疫苗的时间会影响到睡眠和免疫反应情况,下午接种效果更好。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进行了这一研究。新研究涉及70名婴儿,从他们2个月开始接受系列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后,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体温上升的情况,这表明疫苗正发挥作用。监测显示,下午一点半之后接种疫苗的孩子,疫苗发挥的效果更好。这一区别与小儿体重、年龄以及是否服药无关联。

  新研究负责人,儿科专家琳达·弗兰克博士表示,第一轮接种疫苗后,婴儿往往出现体温上升,这是正常现象,父母不必惊慌。

发霉蚕沙枕导致宝宝肺炎

  据媒体报道,郑州小豆豆的爸爸黄先生介绍说,小豆豆入院时高烧39℃,已经持续高烧6天了,在很多医院治疗都没有退烧迹象,毫无效果。这才迅速将孩子送到郑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经查被确诊为真菌性肺炎。
 

  接诊的医生根据其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出,一般细菌感染通常不会高烧不退,需要尽快找出病原体。于是迅速联合医院血液科、胸科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了会诊,确诊为曲霉菌感染。医院又对孩子日常用品、衣物进行化验检查,最终在小豆豆的蚕沙枕中发现有曲霉菌。
 

  小豆豆的医生介绍说:“曲霉菌是腐生真菌,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动物的排泄物及动物尸体为营养源。蚕沙枕里面装的是蚕的便便,一旦遭受潮热,极易导致霉变滋生病菌,危害健康。而宝宝肺部真菌感染,与其枕的蚕沙枕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蚕沙枕一直深受家有宝宝的家庭欢迎。原来传统观念认为,婴幼儿肺火旺盛,使用蚕沙枕可醒脑,凉爽止汗,祛暑退火。另外还有益于婴幼儿枕出健康周正的头型、聪耳明目、预防起痱子等。蚕沙枕固然对婴儿有一定的益处,但是夏季高温,天气炎热,容易滋生细菌,反倒不利于婴儿的成长。家长们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追逐潮流,最后却苦了孩子。 整理/陈辉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