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亲子沟通方式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亲子沟通方式】最新推荐阅读母婴知识,近来【亲子沟通方式】的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亲子沟通方式】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亲子沟通方式】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亲子沟通方式】最新推荐阅读母婴知识,近来【亲子沟通方式】的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亲子沟通方式】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亲子沟通方式】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宝宝掉下床不能马上抱起,紧急处理方式应该是……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磕磕碰碰,从椅子上摔倒、从床上摔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曾经是新手妈妈的我,每次看到孩子摔倒后都心疼得要死,立马冲上去抱起哄她。

后来,一位当儿科医生的长辈告诉我,即使再心疼,也不能马上冲过去抱住孩子,因为父母不懂得伤害处理的方式,急匆匆地抱起宝宝,这样容易造成宝宝的二次伤害。

宝宝掉下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这样子的: 

1不要马上抱起宝宝,确认是否骨折

如果宝宝掉床了,爸爸妈妈不要马上将宝宝抱起来,一定要先静观10秒钟。

※宝宝的手脚不愿动,一碰就疼得哭起来:此时应该仔细检查是不是骨折或脱臼。如果是,家长可以先用冷水或冰块敷于受伤部位,再将宝宝送到医院进行检查。(假如你和家人不会固定受伤部分,那就不要移动宝宝,必须等急救人员来操作,以免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跌落后剧烈哭闹或失去意识,且手脚不能活动:有可能是颈椎受到伤害或脑震荡及颅内出血的情况,应将宝宝的身体保持平躺不动,拨打急救电话。

2观察宝宝是否有出血

一般来说,最简单有效的止血方式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妈妈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如果宝宝流鼻血,千万不要把宝宝的头仰起,以免血液返流到胃部引起刺激性呕吐,应该用手压住其鼻子上方(鼻根的地方)以帮助止血。

3如果没事,继续观察24小时

不能让宝宝立即睡觉,先逗逗他,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观察有没有后续的变化。另外,宝宝掉床后至少观察24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神志、有无呕吐,是什么样子的呕吐。在此期间宝宝如果没有异常表现,方可安心。

另外,如果宝宝有颅内损伤,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哭闹、萎靡不振、激惹(一惊一乍)甚至惊厥等症状,并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此时,为了安全着想,妈妈应马上抱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

4持续观察宝宝

就算一开始宝宝表现得很正常,也不要掉以轻心,最好能密切观察3天,防止孩子颅内有进行性病变。


亲子阅读带领人晋阶计划


【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

亲子阅读带领人分阶培训章程

   绘本教育   培字[2016]第[003]号

 

绘阅读亲子阅读带领人培训计划

 为推动全民阅读进程,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致力于向全社会亲子家庭输送积极健康,丰富有趣的阅读指导,努力为亲子家庭、亲子社区等培养热爱绘本、热爱孩子、热爱阅读推广的带领人,组建有热情、有爱心、有技巧、有内涵的“四有”的亲子阅读带领人团队。

基于此,【绘阅读】开展亲子阅读带领人培训计划正式启动,帮助带领人提升讲故事技巧,掌握故事会流程节奏,加强亲子互动模式,走进学校、社区,以及各类机构,开展亲子故事会活动,并通过进阶培训,向亲子阅读推广人的方向发展。

一.亲子阅读带领人晋阶规划

【绘阅读】亲子阅读带领人共分为三个级别:家庭阅读带领人、社区阅读带领人、深度阅读带领人。

家庭阅读带领人(初阶)——由经验丰富的亲子阅读推广人和实践人进行线上指导,针对亲子家庭,指导父母正确选书、学习亲子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开展家庭亲子阅读百本计划。

社区阅读带领人(中阶)——由台湾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进行中阶培训,针对绘本创意活动、创意写作、创意服务等进行培训指导,并进入各大社区、机构进行实践演练,开展社区百场阅读活动计划。

深度阅读带领人(高阶)——由两岸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作家组成的导师团进行高阶培训,针对绘本历史、阅读理念、社会责任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课程的学习,并跟随导师进行演讲实战演练,从社区、学校开始进行阅读理念的传播与推广。

 

二、亲子阅读带领人培训计划

1.家庭阅读带领人培训

培训对象:热爱阅读,有给孩子讲故事兴趣的爸爸、妈妈,以及想要从事绘本行业的人士。

培训目的:让更多的父母学会讲故事,将亲子阅读延伸到更多的亲子家庭中。

培训导师:亲子阅读推广人和亲子阅读达人

培训课时和费用:1月2次,免费

培训流程:

第一课时:家庭阅读带领人的观念与创意

了解儿童故事会价值与意义,形成观念上的认同,了解家庭阅读带领人需要具备的特质。 

第二课时:故事妈妈的演绎技巧学习

掌握亲子阅读过程中的主要流程与细节安排,重点掌握朗读式演绎的技巧,迈出优秀阅读带领人的第一步。

2.社区阅读带领人培训

培训对象:热爱绘本阅读,有一定亲子阅读或绘本认知能力和经验,并有意走出家庭,为更多亲子家庭服务的人士。

培训目的:培养社区种子阅读带领人,带动更多亲子家庭热爱阅读,协助社区、机构推广儿童阅读理念,筹划丰富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培训导师: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实践人

培训课时和费用:2天4课时,480元/人

课程简介:

第一课时:社区阅读带领人的观念和职责

    让学员对社区故事志工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理念有清晰的了解。     

第二课时:社区阅读带领人的绘本选择与创意

    有一定规模的亲子故事会,要进行绘本的细致选择,同时根据不同绘本进行剖析,细化流程。

第三课时:社区阅读带领人的组织流程和创意

    掌握一场故事会的主要流程与细节安排,保证能独立策划儿童故事会,同时进行故事会的创意。

第四课时:实践设计故事会

    根据不同绘本的特点,进行社区故事会的流程设计,并进入社区进行实践演练和现场指导。

 

3.深度阅读带领人培训

培训对象:有丰富的绘本阅读和亲子故事会组织经验,热爱绘本推广工作,有志向为更多亲子家庭和社会机构进行阅读普及培训的人士。

培训目的:培养阅读推广种子志工,带动更多亲子家庭、社会群体热爱阅读,开展专业科学的阅读讲座,协助社区、机构推广儿童阅读理念。

培训导师:两岸著名亲子阅读推广人、作者——方素珍、余治莹、赵靖夏、张大光、梅子涵、各大出版人等

培训课时和费用:3天6课时,980元/人

课程简介:

第一课时:深度阅读带领人的观念和职责

    让学员对深度阅读带领人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理念有清晰的了解。     

第二课时:阅读推广的主题和演讲技巧

    阅读推广讲座的主题分类,以及讲座的技巧和内容规划。

第三课时:阅读推广活动的规划与执行

    如何打破枯燥的讲座形式,让阅读推广活动更富趣味和到达性,做好。

第四课时:实践设计推广讲座流程

根据不同受众,设计不同的推广讲座形式,并进行演练,专家进行现场指导。

第五课时:阅读讲座后续跟进活动

    讲座之后如何让听众将阅读延展到家庭生活当中,跟进方式的主题讲座。

第六课时:阅读讲座实践阶段

配合指导专家做阅读讲座的准备与安排,可在亲子阅读论坛中做任务的分配,有实践机会。

 

三、亲子阅读带领人职责和福利

1.家庭阅读带领人职责与福利

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和《心理育儿》杂志社颁发【亲子阅读带领人】证书

参与到家庭阅读百本计划中,每天在朋友圈中上传亲子阅读的记录,根据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连续坚持7天,获得签名绘本一册,如连续坚持14天,获得亲子活动一次等。

参与【绘阅读】网组织的亲子故事美拍活动,表现优异者将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

参与【绘阅读】网组织的亲子阅读成长征文活动,表现优异者将成为《心理育儿》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分享亲子阅读经验。

在家庭阅读百本计划中表现优异者,将得到优先优惠获得【绘阅读】社区阅读带领人培训机会。

2.社区阅读带领人职责与福利

培训后,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和《心理育儿》杂志社颁发【社区故事志工】上岗证书

【绘阅读】提供实践机会,在馆内、社区、学校等地进行5次社区故事志工服务,并接受现场观众的评分。

实践期间评分均在90分以上,可签约成为【绘阅读】社区阅读带领人团队固定成员,将根据服务次数提供每次100~200元不等的活动报酬。

经专业评估,优秀社区阅读带领人将优先优惠获得【绘阅读】深度阅读推广人培训机会。

优秀社区阅读推广人将成为《心理育儿》杂志、绘阅读网特约撰稿人,分享阅读经验。

社区实践中表现优异的社区阅读推广人,有机会受邀参与绘本BOX微创业计划。

3.深度阅读带领人职责与福利

培训后,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和《心理育儿》杂志社颁发深度阅读带领人】上岗证书

【绘阅读】提供实践机会,在馆内、社区等小范围区域进行5次阅读推广沙龙,并接受现场观众的评分。

实践期间评分均在90分以上,可签约成为【绘阅读】深度阅读带领人团队固定成员,将根据服务次数提供每次300~500元不等的活动报酬。

表现优异的深度阅读带领人,将有机会得到免费参与专业绘本阅读培训的机会。

优秀的深度阅读带领人将成为《心理育儿》杂志、绘阅读网特约撰稿人,分享亲子阅读经验,推广全民阅读理念。

社区实践中表现优异的深度阅读带领人,有机会受邀参与绘本BOX微创业计划,并成为绘阅读品牌形象推广人。

 

【绘阅读】亲子阅读推广中心

2016年8月

亲子阅读选对方法很重要

      
     亲子阅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阅读误区,下面随小编看看,到底有哪些误区!
  
      一、亲子阅读常见误区

    1、阅读环境营造不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今的家庭的条件比较优越,家里的客厅、卧房都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潢,却舍不得用少许的费用布置实用的书房,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

  此外,很多家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就会将坏情绪带回家中,也容易让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阅读: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

  如果一个家庭无法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给孩子,是难以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也难以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

  2、家长对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

  有家长认为,由于小孩子年纪小,对某些事情理解不够,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会认字念书了,就让孩子独立阅读,家长不再参与。

  在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关注亲子阅读,一旦孩子上了小学,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导致亲子阅读在作用也没有延续。

  3、阅读材料选择不到位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据调查发现,70%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的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选择范围较窄。

  有近30%的家长还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

     4、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阅读,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5、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

  很多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上网,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此外,很多家长宁愿长时间陪孩子一起学奥数,学艺术,却不愿意投入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看了上面的误区,爸爸妈妈记住了吗?亲子阅读好处多多,更需要的是父母花时间和宝贝一起阅读!

“不处理”就是最好的方式

  婴儿时: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孩子

  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坐在小推车里,我带着长他三岁的女儿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儿子手里拿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摆弄着,爱不释手。这时一个小朋友路过,看到玩具,一把抢过去,在那个瞬间,我一下愣住了,竟想不到该怎么办。还是女儿眼疾手快,健步上前,一把抢回玩具,还给还没来得及哭出来的弟弟,抚慰了不知所措的我。当时觉得女儿太棒了--其实现在也是这么觉得的--在最恰当的时间,做了最恰当的事。孩子在所谓的被欺负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两个选择,其中包括讨伐那个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被漂亮玩具吸引的孩子,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保护好自己。

  幼儿时:接纳事实,相信孩子的能力

  儿子上幼儿园了,和小朋友的互动也越来越多。一天晚上,准备睡觉,躺在床上聊天,儿子低声说:“妈妈,今天xx把我推进厕所了,为什么他总是欺负我?”我一时语塞,觉察到的是自己的担心、对这份担心的不认可、想快点消灭这份担心--进而,我开始接纳,接纳不能随时随地的让他快乐,他的性格中没有的攻击成分,接纳那个小朋友给他的影响。之后,脑子里便映现了一个意思。我开始顺着表达:“妈妈也觉得很不舒服。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可以选择请老师帮助,选择保护自己,离开,或者干脆跟他较量下。”“可是,我没有那个力量。”我爬起来,看着他的眼睛:“妈妈知道也许你现在没有,而且相信迟早有一天,你会有的。当有了,你一定第一个知道。”他听到后,眼中亮着光彩。

  上小学:孩子的事,让孩子去解决

  儿子上小学了,有一天回来,手上又有几条血道,鼓起来,还有血干了凝在旁边。看了很心疼,忙问怎么了。“小朋友抓的。”捧着他的小手,亲了亲:“疼不疼?”“嗯,疼。”“……” 我无语,赶忙走开。想着他的手,脑子里虽然有太多理论的支持,知道我现在的感受都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但当时心中有一份真实的对那个小朋友的不接纳。甚至在想,要不打个电话给他妈妈,表达一下吧,替儿子。就在那个当下,心中由然升起一个微笑:噢,对,其实不是替儿子,是替自己。先生回来,跟他说了,他看了看,半开玩笑的说了半句话:“孩子的事……” 没错,这的确是件孩子的事,它只是触发了我的情绪。我的事是处理我自己的情绪。

  又过了几天,和儿子聊天。无意中再次提起那个小朋友,他说:“我已经不跟他玩了,因为他抓我。”心中有分释然。他自然有最适合自己的保护方式。又有点不赞同,仿佛还期待着更美好的方式。于是,抱持着对自己和对儿子的好奇,继续观察。紧接着的一个周末,儿子和好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包括那个抓他的孩子,我看到他们几个又好成一团了,打着,闹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孩子被欺负了,如果不处理也可以是一种选择的话,这将是我唯一的答案。孩子,作为一个人,同样有权利独立面对问题,感受过程,并发展自己的解决之道。我,能做的,只是支持。能给的,除了信任,只有祝福。

拓展身心平衡的简单亲子律动

  律动前准备

  进行亲子律动前,妈妈要先了解,“与宝宝互动的过程是愉悦的,随时都可进行的”,不需困难的动作和特殊的道具。举凡帮宝宝洗澡的过程、喂宝宝喝牛奶、宝宝睡觉前等,只要在宝宝心情愉快、安全的前提下,随手可得的毛巾、小球,甚至是不用工具,直接利用身体接触,都可以马上跟宝宝来个游戏、律动。

  不过,妈妈应将亲子律动运用至生活中,不要想起来才跟宝宝游戏、律动。不熟悉的活动方式,不但效果会降低,因为生疏,也会让律动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对的提高。

  准备工具

  亲子律动,没有人数限制,爸爸妈妈可以同时宝宝一起进行。因此,在工具的准备上,以2份为基础,再视人数多寡增加。应准备的工具如下:小球、中球、大球、跳球、圆柱球、被单(床单)、大小丝巾、毛巾、浴巾等。

  环境布置

  气氛营造:律动开始与结束,一定要先记得告知宝宝,对他的情绪稳定有帮助。

  场所选择:场所选择最着重“安全与否”。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之下,再依据不同的场所选择适合的工具。

  不用工具类~身体律动

  过山洞

  游戏方式:妈妈四肢着地,将身体弯曲拱成山洞样,让宝宝身体底下形成的洞口爬过。

  适合年龄:只要开始会爬的小宝宝,就可以让他尝试这个游戏。

  小叮咛:因为爬行会运用到四肢,要注意地上是否平整;另外,爬行的动线中,不可以有障碍物的阻碍。

  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

  1岁以下:较小的宝宝,建议妈妈先示范爬过山洞,或是往前行的动作,让宝宝练习爬行。

  老师小建议:7~8个月大的小宝宝正在练习爬行,可以强制要求他一定要爬过山洞,试着在地上铺设上软垫,让他练习爬行的动作即可。为减轻宝宝刚学爬的恐惧感,妈妈可以先示范动作给宝宝看,再让他慢慢习惯爬行的动作。

  2岁以上:对于较大的宝宝,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小建议:若父母可同时参与,则爸爸可以先做一座大山,再请妈妈在旁边另外做一座小山,不再是单一个山洞,让宝宝的爬行变成连续动作。

  踩脚ㄚ

  游戏方式:让宝宝脚踩在妈妈的脚上,然后,妈妈牵着宝宝的双手,一起行动。

  适合年龄:不会站的宝宝不适合。

  摇晃游戏

  游戏方式:较小的宝宝,需妈妈抓紧他的身体做摇晃的动作;较大的宝宝则必须抱着或抓着妈妈的手臂来做摇晃的动作。

  适合年龄:视宝宝的抓握能力发展,以及手臂的力量,来评估他是否适合此游戏。

  小叮咛:1岁以下的宝宝较不适合。若宝宝手的力量不够,可以让宝宝用挂在妈妈的手臂上,而不是用抓握的方式,来做这个律动。

  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

  1岁以下: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安全性。

  2岁以上:若宝宝臂力足够的状况下,可以让宝宝由外挂在妈妈的手臂上。

  小提醒:另外,摇晃游戏也可以衍生另外一种游戏——吊单杠。二者游戏方式几乎雷同,只是将摇晃的动作改成妈妈定点不动,施力及游戏方式与摇晃游戏相同。

  搭飞机

  游戏方式:妈妈平躺,身体微弯,让宝宝身体靠在妈妈的小腿上,接着,藉由上、下、左、右的移动方式,来做出坐飞机的感觉。

  适合年龄:无年龄限制。

  1岁以下:完全依靠妈妈的小腿,妈妈采主动,要注意固定宝宝的位置。

  小建议:这是个适合亲子三人一起律动的游戏。爸爸可以在底下当飞机,而妈妈则负责抓紧宝宝。但是年龄越小的宝宝,全身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全,要特别留意他的颈部。

  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

  1岁以上~2岁以下:妈妈要抓住宝宝的手,让他可以固定在小腿位置上。

  2岁以上:宝宝已经不像之前完全不懂意思,已经可以理解妈妈口里所说的“起飞”之意。另外,因为年龄较大,不需抓住他的手,可以让宝宝自然将手放开,做飞翔状。

  溜滑梯

  游戏方式:妈妈坐在椅子上,将脚打直,让宝宝顺着妈妈的身体往下滑。

  适合年龄:不会走的宝宝并不适合。

  小叮咛:很多宝宝喜欢在妈妈身上蠕动,这个时候可以趁机做这个律动。部分妈妈会利用脚踝来将宝宝举高低,若是真要使用这个方式,建议妈妈要让宝宝的身体跟自己面对面较安全。

  大树爬

  游戏方式:妈妈将自己想象成一棵大树,做出树木的样子。把四肢当做枝干,让宝宝可以顺着自己的身体曲线向上爬。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下的宝宝不适合。

  小叮咛:要注意一定要有可以让宝宝攀爬的地方,另外,要考虑宝宝的能力及年龄,来设计躯干的高度。

  爬山

  游戏方式:与大树爬有意曲同工之妙,不同处在于,妈妈要将身体弯曲成山状,一脚往前,一脚往后,让宝宝可以顺着脚做成的阶梯向上爬。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下的宝宝较不适合。

  小叮咛:山的形状较滑,也要特别留意,一定要有可以让宝宝攀爬的地方。另外,因为游戏相似,在形状的呈现上就需要相当清楚、鲜明,让宝宝可以一看就会分辨。另外,要注意若是较小的宝宝,所建构的阶梯(妈妈的大小腿),可以斜放,让宝宝容易攀爬。

  骑马

  游戏方式:妈妈身体弯曲,让宝宝坐或抱在身体上面。依据年龄做马背的高低,以及坐在上面的宝宝,也可以随之调整身体的挺直程度。

  适合年龄:无年龄限制。

  小叮咛:若是1岁以下的宝宝,主要让宝宝整个抱住妈妈的肚子或胸部;又或者让妈妈抓着小宝宝,骑在当马的爸爸身体上。

  

动一动,游戏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小脚踩大脚

  适合年龄:1岁以上

  游戏:让宝宝光脚或者只穿袜子,让宝宝背对你,然后让宝宝将两只小脚分别踩在你的脚上。站好后,开始喊“左”、“右”、“左”的口号,然后按秩序迈开左右脚前进。

  功能:增加亲子感情,同时锻炼宝宝的合作能力,也帮助宝宝学习分辨方向。

  小心陷阱

  适合年龄:2岁左右

  游戏:准备两个一次性纸杯,牙签或者棉花棒一盒。和宝宝一人一个空纸杯,然后将棉签或者牙签横放在纸杯口上,但不能掉入纸杯里(可规定掉入3根或5根就要被淘汰)。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堆放棉签或牙签更多的一方获胜。

  功能:在游戏中拉近亲子感情,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考验宝宝的细心和耐心。

  猎人捕鸟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游戏:一家三口,玩具娃娃几个。在家中清理出一片比较开阔的地方,随意将几只玩具分开摆放。妈妈和宝宝扮演小鸟飞行(可边“飞”边唱儿歌哦),爸爸扮作猎人躲在一边。当爸爸从旁边突然“扑”出来的时候,“小鸟”只要立即跑到任意玩具旁边就算安全了,可互换角色。

  功能: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增进亲子感情交流。促进宝宝大运动技能的发展,锻炼他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小猫钓鱼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游戏:准备一些可以浮在水中的小的圆球状物体,筷子两双。将小球放在一个宽口容器中,装入半盆水。然后和孩子比赛用筷子夹起小球,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钓”起的鱼更多,获胜方可以有小奖励。

  功能:享受亲子游戏的乐趣,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了解一些日常现象。

  小小运输队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游戏:准备一些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都可以,容器两个。将两个容器并排放在桌子上,然后妈妈和宝宝站在距离桌子一定距离的地方,在规定时间内将水果一个个运进容器中,数量多的一方为优胜者。

  功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锻炼宝宝的大动作能力,让宝宝在室内也能得到适度的运动。

  我是小鼓手

  适合年龄:2岁以上的宝贝

  游戏:将易拉罐当小鼓(也可将铁盆反扣着当小鼓),用筷子或小勺当鼓槌。妈妈先敲出几个节奏,然后让宝宝模仿。或者让宝宝敲几个节奏妈妈来模仿。如果模仿错了,可以挂鼻子当惩罚。对年龄稍大的宝宝,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功能:在节奏中让母子感情的得到升华。锻炼宝宝手部肌肉,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音乐节奏感的好方法。

  捉害虫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游戏:将一些垫子或者几张报纸分别隔一定的间距铺在地上,当做“苹果”,在上面各自摆上一个小玩具或者小物品,当做“害虫”。然后说:“苹果长害虫了,需要帮助。”然后让宝宝双脚或单脚从一张报纸跳到另一张报纸上,拿起小玩具给妈妈。当“害虫”全部捉完后,表扬宝宝,还可以奖励他一颗大苹果。

  功能:让亲子间的气氛更融洽,锻炼宝宝的大运动能力,培养宝宝的爱心。

  小鸡出壳

  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游戏:准备一些旧报纸,让孩子发指令说:“开始孵小鸡。”然和妈妈和宝宝赶快拿起报纸,小心地从中间撕破一个洞,将脑袋、肩膀、身体依次从洞中钻出来,表示一只小鸡出世啦!如果将报纸撕破了,就算失败。在规定时间内看妈妈和宝宝谁“孵”出的小鸡多。

  功能:让亲子间充满快乐,促进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细心、耐心和自信心。

  二人三足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游戏:可找有孩子的朋友家庭一起玩。在场地的两端分别画一条起跑线和一条终点线,妈妈们协助将爸爸和宝宝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等裁判员一声令下后,爸爸和宝宝一起努力跑向终点,最先到达的家庭获胜。

  功能: 学习两人相互配合用三条腿跑步,增进亲子情感的交流,培养宝宝团结、合作的理念,增强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小小魔术家

  适合年龄:3岁以上

  游戏:爸爸、妈妈、宝宝各自把手放在身体的背后。然后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念:“小手小手在哪里?小手小手变!”然后迅速把手拿出来,每次拿出来都做出不一样的形状,如数字、兔子耳朵、剪刀等等。

  功能:调节家庭气氛,锻炼宝宝小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宝宝的想象力与思维反应能力。

  

亲子关系怎样亲密不对抗?

  案例一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还顶嘴?
 
  以这么一个家庭为例,有两个孩子,一个大女儿和一个小儿子,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很少管家,一切家务都落在了母亲身上。家里的事,无论大小,母亲都一定要亲自过问。母亲很认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儿子和女儿也要求“事情要不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女儿很争气,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就是很不听话,总是不断地和母亲顶嘴,母亲为此烦透了。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摆错自己的角色
 
  凌康桐跟踪案例分析发现,原来在这个家庭里,由于父亲长期不在家照顾,母亲一个人死撑,太辛苦太累时常常会独自难过流泪,这时总是女儿在一旁安慰母亲,帮助母亲,逗母亲开心。在长期的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地,女儿在家庭中已经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因此母亲原本的权威相对减弱,她就不听母亲的话。
 
  凌康桐建议,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首先每个人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孩子就要做孩子,不要做父亲的事情。
 
  驯服的孩子性格扭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凌康桐建议,应该再加上一句,解放儿童的心理。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一切听我的。凌康桐提出:“孩子经您而来但并不属于您,我们养的是人而不是狗,被驯服的孩子,有问题提不出来、或不敢提出来,说东他往东,说西就向西,就算心里不满意,也会适应、服从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孩子,性格已经被扭曲,被父母教育出了一种‘奴性’心理。在以后的社会中,也不会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
 
  对于比较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凌康桐建议,尊重孩子,孩子会更合作。他举例:有一个宝宝,每天早上都不想上幼儿园,妈妈送去了也总迟到,很费心。一天,宝宝又不想去,妈妈这回没有批评,反而问宝宝想干什么,宝宝说想堆积木,妈妈也答应了并问宝宝:“我们堆5分钟就去上学好不好?”宝宝也答应了。五分钟后,宝宝乖乖上学了,那天还没迟到。
 
  宠坏其实是忽视孩子
 
  凌康桐说,在被问到梦想时,有一个孩子说:“我希望成为家里的电视机,爸爸妈妈一回家就看着我,一有空就看着我,很认真地听我说话,很爱我,高兴时围着我,不高兴时也围着我,天天陪着我。”
 
  对此,凌康桐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孩子,也不接纳孩子,从来不听听孩子说什么,很少主动亲热孩子,当孩子不被了解又不被接纳,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情绪的爆发。实际上,身体的接触以及对孩子的拥抱是表达和传递对孩子关爱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小孩就凭你抱不抱他来直接定义你对他的爱。“说话好像军训,亲子间身体接触又少,孩子会得出‘妈妈不爱我’的结论”。其实我们常常说把一个孩子给宠坏了,但实际上宠坏是指我们对孩子的忽视。比如孩子要什么买什么,不管对不对,这就是对孩子需求的忽视,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案例二

  严父慈母能培养好孩子吗?
 
  在不少家庭中,儿子、女儿是和妈妈贴在一起的,父亲永远是一个被孤立的人。凌康桐举例,假期时,在父亲回家之前,儿子在打游戏机,一听到父亲上楼的脚步,立即就在家找地方躲起来,一整天儿子也不会和父亲说一句话。母亲感觉管不住孩子,会把孩子犯的错告诉父亲,于是父亲打了孩子,母亲又很自责。由于对孩子的焦虑与担心,同时又无法与丈夫很好地沟通,母亲得了抑郁症。这样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型,到底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父母立场要保持一致
 
  凌康桐表示,在案例中的家庭里,虽然父亲和儿子接触不多,但基本上,父亲是怎么样,儿子就是怎么样。父亲在家打儿子,儿子回学校就打同学;父亲不认账,儿子也会不认账。凌康桐先生认为,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所以我们想教好子女,首先要调整好自己,不能一边打孩子一边叫孩子不要在外面打架。
 
  此外,严父慈母有意无意将父亲的地位抬高到子女的头上,把母亲的位置贬低到子女的脚下,结果一些孩子对父亲抱有畏惧的心理,而对母亲则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爸爸在家,老实听话,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宝宝;爸爸一走,一些不大合理的要求便扔向妈妈,不是打滚撒泼,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甘休,一些孩子变得任性,顽皮,缺乏健康的人格。
 
  凌康桐说,在一个公司里面,如果有两个不一致的老板,员工必然两个都不听,玩弄两个老板。同样,在家里,一个说行,一个说不行,孩子必然也是不听话的。不管是严父慈母还是慈父严母,夫妻一定要保持一致。
 
  夫妻感情好有利孩子
 
  凌康桐还介绍,在这个家庭中,儿子和父亲一直在争论到底父亲有没有夸过儿子。凌康桐说,很多时候,当家长夸奖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真的会变成父母夸奖的样子了。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孩子的健康、独立。健康包括自尊,常被贬低的孩子常常是没有自尊的,所以千万不要贬低孩子。
 
  我们常说孩子小不懂事,其实孩子虽小,但对父母很敏感,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他也能十分敏感地分辨出家里父母的感情。夫妻的感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国外的研究机构已经发现,任何一个夫妻感情不和睦的家庭,孩子必然有一些心理问题。“孩子就像是一条鱼,如果家庭、父母这个水不清,鱼就活不好。”凌康桐指出,夫妻首先要感情和睦,相互照顾好对方,妈妈不要光顾着自己的子女而忽视了爸爸的感受,爸爸也不要光知道上班而忽视了妈妈的需要。

4种错误喂养方式导致宝宝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也许是家长的喂养方式所造成了幼儿偏食哦。小编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就要详细告诉你哪些错误的喂养方式易导致孩子偏食,快来一起看看,别错过啦。

  4种错误喂养方式易致偏食

  不吃或过食杂粮:精细食物也未必好。食物太过于精细,往往容易造成孩子便秘,所以孩子的膳食结构中应该保留杂粮。有的妈妈则相反,将杂粮作为每餐必备食物,让孩子吃了不少,其实难以消化的杂粮对于肠胃还很淡薄的宝宝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一下子喂养这么多粗粮,孩子消化不良,自然胃口难开。

  调味料下重了:过早地在饭菜中加糖、盐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口味,孩子以后容易形成重口味,甚至可能出现大人觉得味道刚好的饭菜,孩子会因为太淡而不喜欢吃。

  菜式单一重复: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下厨时间非常有限,或许是因为烹饪技术有限,有的妈妈端到宝宝的菜式好像永远都是那么一两种。将心比心,不要说是孩子,就是大人餐餐吃差不多的菜式也真够烦的,想让孩子多吃饭,妈妈们真要花点心思才行了。

  父母没做好榜样:当爸妈在说孩子饭前吃零食影响正餐时,要检讨自己是否在不恰当的时间“诱惑了”孩子,当妈妈苦于追着孩子吃饭时,是否想过正是自己的纵容导致的。当孩子在饭桌前盯着电视,完全忘了手中的饭菜时,爸爸妈妈们是否可以关掉电视,陪孩子认认真真的吃饭。

  最后,小编还为大家总结了幼儿喂养的注意事项哦。

  幼儿喂养的注意事项

  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吃饭时孩子应该是平静的,精神应该是完全放松的。

  不应该让孩子养成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

  请记住:1岁以后孩子的食欲会出现生理性的下降,进食减少,是正常的,这时孩子会继续正常成长。

  不要让孩子养成餐外吃零食的习惯,或小吃不断(干果、点心、冰淇淋、甜食、糖果),这样的习惯会造成孩子肥胖,而且甜食会引起龋齿。

  要让孩子吃淡味菜,这是预防长大患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的最好方法。

  如果孩子生病:发烧、进食少,这时应给予足够的水,只有在孩子想吃东西时才进食。

  健康科学的喂养才是幼儿成长发育的保障哦。

一次亲子冲突的反思

    端午节那天,一位妈妈和三岁的宝宝一起去白云观。玩了一天,要回去时,孩子说想去投十元钱铜板。(观里面有一个钟,游客们可以把钱换成铜板去投。)妈妈说,想投就投吧,妈妈累了,我在这等你,你自己去买了铜板投吧。说完,递给孩子20块钱。
 
  孩子没说话,拿着钱去了,到买铜板的窗口,喊了两声,结果没有人理。孩子受不了了,就气呼呼的回来,叫妈妈和她一起去买,妈妈不去,说,是你想玩,自己想玩自己买。宝宝“哇”的一声哭了,不答应,妈妈也着急,说,妈妈这是想锻炼你,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孩子说,我不会!我不会!妈妈说,有什么不会的,锻炼锻炼就会了。
 
  孩子就是哭,越哭越凶,越哭声音越大,很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聚焦过来,妈妈又累,有急,又气,又难堪(后来对我说自己都快哭了,只是哭不出来)。越来越有情绪,于是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孩子听完哭得更伤心了,一边哭一边说,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妈妈听了更生气,然后说,再这样,妈妈自己回家了!于是宝宝的哭声更加震天……
 
  事情的结局是,妈妈还是带孩子去买了铜板,礼貌的问那位卖铜板的阿姨当时怎么没理孩子,阿姨连忙说,对不起,小朋友,刚才阿姨没听见。然后,妈妈带孩子回家,一路上气氛很僵,两个人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妈妈还是有点生气,想起孩子那句话(没见过你这样的妈妈)还是很难过。孩子则说自己的眼睛都哭肿了,晚上梦见自己找不到妈妈了。
 
  这位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在委屈和郁闷中,她专门约了我谈这件事。她说,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哭过,也从来没有让自己这么生气和无助过。
 
  我问她,观里的工作人员态度好吗?她说:有一个好,有一个不好。
 
  孩子有找零钱的经验吗?她说:好像没有。
 
  那说明孩子自己去买换铜板,还是有点让她发怵。她说,可能。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这既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责任心更加自立,也可能让孩子感到你不近人情,公事公办。这两者的分别在于孩子能否感到爱和支持。什么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什么事情大人最好帮点忙,取决于事情对于孩子的难度。当然,如果当时你心平气和的鼓励孩子克服困难,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个人当时都有点急,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这个时候,孩子的直觉就是妈妈不近人情,孩子又是那么想玩,妈妈又是那么不耐烦,孩子就会感到忿怨和伤心。尤其是你平时对她很好很有耐心,让她对你产生了高期望的习惯的时候。
 
  听到这,妈妈难为情地笑了。
 
  然后,我又说:孩子是很弱小的,这个世界对于她来讲还是太庞大、太不可知了,所以她就有成年人不易体会的不安全感,尤其是独自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一点点怠慢和误会,他们可能就会受挫和害怕。这时候,他们就只有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和安全。
 
  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绝大部分情况下孩子的愿望和需要都要依靠大人尤其是父母来满足,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不能摆脱的依赖,如果大人不能体会他的心事,她就会很无助。
 
  亲子之间需要互相体谅,孩子也应该体谅大人,但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大人的体谅,有赖于大人的引导。而她的表达能力则更弱,很多东西她强烈的感到,可她的语言能力远远表达不出来。甚至,他们有时候会想,该不该表达,说出来大人会不会不高兴。
 

增进亲子关系7种kiss不能要

     妈妈的吻是传达母爱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母亲和宝宝之间沟通的最佳语言,然而这种亲昵带来的未必全都是甜蜜和温馨,也可能酿成致命悲剧。
 

  疾控专家提醒,新生儿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母亲携带病菌,很可能通过口唇的亲密接触,把病菌传染给宝宝。妈妈们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下列七种情况下,不宜亲吻宝宝。

 

  NO.1—出现水疱
 

  妈妈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几个或十几个连在一片,并且伴有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因为上述症状正是“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好发年龄在1~4岁,以出生后第二年为发病高峰。
 

  防护措施:出现疱疹性口炎等“单纯疱疹病毒”症状表现的妈妈应在痊愈前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并切忌亲吻宝宝。
 

  NO.2—浓妆淡抹
 

  爱美的妈妈们,总免不了浓妆淡抹。而化妆品不少都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如果妈妈不卸妆就亲吻宝宝,或让宝宝亲吻妈妈,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美国就曾报道过婴儿因与母亲脸贴脸,误舔食了母亲脸上的粉脂,而发生铅中毒的病例。
 

  防护措施:妈妈平时应尽量减少浓妆,亲吻宝宝前唇部应彻底卸妆。
 

  NO.3—伤风感冒
 

  并不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等明显感冒症状,才值得妈妈们警惕。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因此妈妈应对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视,即使自己只是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比如轻微的头疼、咽痛,也应避免相互亲吻等亲昵之举。
 

  防护措施:出现感冒症状的妈妈和宝宝接触时最好戴上口罩。
 

  NO.4—口腔疾病
 

  亲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触,如果妈妈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中就会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过亲吻宝宝,这些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宝宝的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防护措施:妈妈在口腔疾病痊愈前不要亲吻宝宝。
 

  NO.5—出现皮疹
 

  妈妈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星星点点的皮疹,就应警惕是否是麻疹发作。
 

  因为许多年轻妈妈小时候没有得过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发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能通过口腔飞沫传播。而儿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母子间的亲吻很容易传染此病。
 

  防护措施:一旦妈妈有得此病的嫌疑,应立即母婴隔离,并积极治疗。
 

  NO.6—拉肚子
 

  拉肚子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致病的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传染源。妈妈亲吻宝宝,或者给宝宝喂饭前,用舌头尝冷热等动作,都可能增加宝宝得痢疾的几率。
 

  防护措施:如果妈妈最近肠胃不太好,应尽量避免亲吻宝宝。
 

  NO.7—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妈妈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携带肝炎病毒的妈妈如果经过化验表明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采取其他方式来呵护宝宝。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传递母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亲吻,眼神、语言、表情、拥抱等等,都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既能表达爱意,又能确保健康安全,才是积极而稳妥的。
 

亲子游戏之大年初三

   年初三:一大家子集中在一块儿,免不了有一串小朋友,东奔西跑,上窜下跳,话说“小芽儿”的聚会才是最闹忙、最快乐的。
 
 
运动智能
 
 
   宝宝从出生前的胎动到爬、到坐、到走、到跳,俨然一个天生的运动员。这是一个比拼智力和体力的时代,不要让你的宝宝输在起跑线上噢。
 
 
   有运动智能优势的宝宝有望成为运动员、教练、舞蹈家、模特儿。
 
 
NO.1 骑马(适合0—1岁宝宝)
 
 
   让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你从腋下支撑他,像骑马那样上下抖动,在抖动时,可以伴唱着儿歌:“小跳蚤,身体小,不会跑,只会跳,常常说,我最好,小跳蚤,用力跳,哎呀呀,摔一跤。”掉下来的时候,让他掉在你的双膝之间。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喜欢骑在你的脚背上,你得通过抖动支撑来使他一起一落。(注意:只有在宝宝能够支撑起头部,并且背部已经比较硬挺的时候才可以玩这个游戏。)
 
 
NO.2 抢垫子(适合1—2岁宝宝)
 
 
   音乐起,大家绕着垫子(比游戏的人数少一个)跑,音乐停时去坐垫子,此时,总有一个人抢不着垫子。音乐开始,大家继续绕圈跑,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互相闪躲、碰撞、不住地大笑。
 
 
NO.3. 蚂蚁搬家(适合2-3岁)
 
 
   游戏时,两个孩子举手组成拱门,其他小朋友依次穿过拱门,当音乐突然停止的时候,一个孩子就正好被夹在中间。可以配着儿歌来玩: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摇摇晃晃费力气。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一抬进洞里。
 

亲子游戏之大年初二

   年初二:从这天开始,繁忙的拜年活动拉开了序幕,爷爷、姥姥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叔叔、婶婶……宝宝在收罗大量红包的同时,也能收罗大量朋友!
 
 
人际关系智能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处在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圈子里了。不过年幼的他常以哭、闹来表达不满,想要孩子了解人际的重要,父母可要多花心思才是。
 
 
   有人际关系智能优势的宝宝有望成为政治家、外交家、广告人或心理咨询师。
 
 
NO.1  找伴儿(适合0—1岁宝宝)
 
 
   婴儿喜欢有孩子作伴,父母一定要满足他。新年趁着表哥表姐都在,妈妈可以领着宝宝认识他们。宝宝喜欢的哥哥姐姐,有时甚至比父母更能引导宝宝做出反应,他会用咯咯笑和咿咿呀呀的话语与他们交流。
 
 
  通过观察哥哥姐姐玩游戏,妈妈也可以抱着宝宝加入他们的行列,这样,能快速发展宝宝的交往技能。
 
 
NO.2  传帽子(适合1—2岁宝宝)
 
 
   准备一顶绅士帽,几个人围成圈坐在地板上。播放音乐,大家开始传帽子,这个过程已足以使他们咯咯笑了。当音乐暂停时,帽子在谁的头上,谁就站起来向大家鞠个躬,要很绅士很淑女的那种哦!
 
 
NO.3 扮家家(适合2岁以上宝宝)
 
 
   有一套扮家家的玩具,几个孩子在一起就有事干了,他们自己会自己想像角色,自己想像故事情节,在游戏中体验生活。不过,既然是过家家,就难免有矛盾产生,这时,你可千万不要干涉“内政”哦,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吧,要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嘛!
 

每天亲子阅读10分钟

    对于爱书的孩子来说,他们可以把书上所描述的文字,在脑海中转换成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影像。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而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则尚未具备这种能力。因此,文字对他们而言就只是单纯的文字而已,所以只要一直坐着不动看书,立刻就会感觉到疲累不堪。

家长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懂得享受阅读的乐趣呢?

比起一个星期集中一次阅读,还不如采用每天积少成多、持续进行的方式来得有效。

如果孩子平常就没有看书习惯,就突然要他在星期天阅读一个小时,不但很难办到,而且也无法持续下去。

对于那些原本就不爱看书的孩子,每天只要让他们花十分钟阅读就行了。

此外,阅读还有一项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学习的动力。通常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语文能力也会比较好。而语文能力可以说是各学科的基础。

成绩的好坏,跟阅读文章时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只有能够迅速地理解问题,才能够迅速作出解答。

从书上认识新的词汇,可以增加运用词汇的能力。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升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发展思考的能力。

因此,务必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十分钟的阅读习惯,相信您的孩子一定也可以成为一位爱读书的孩子。

职场妈妈的亲子质量

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
  
  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各种活动、训练、游戏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我从没有陪孩子搭过积木!”
  
  “这些家庭游戏,我们似乎都没有玩过!”
  
  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好像父母不给孩子读故事、不训练孩子、不与孩子做游戏,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响某种"商"(如"智商"、"情商")的发展。于是,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错交流",无所适从。结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楼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充分调动家庭资源。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围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包括“说”与“听”,都会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总之,有质量的亲子时间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时间!

好心办坏事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办坏事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那么,父母要警惕自己哪些方面会“好心办坏事“呢?

“好心办坏事”1:害怕孩子之间的小争抢

案例:陈规带着妻儿回老家,当大人们一起聊天叙旧时,儿子也和小伙伴们玩成一片了。可不一会儿,院子外就传来儿子的哭声。出去一看,才知道小家伙是因为和别人争玩具给闹的。陈规妻子边哄边说:“他们是野惯了的孩子,你怎么能和人家抢东西呢?”

点评: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一方面则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实际上,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好心办坏事”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案例:有个朋友的妻子,为了方便给楼顶上的花草浇水,她在楼台旁边搭了个五寸多高的小木凳,每天她就站在这个小木凳上浇水。一次,她刚提上水准备上凳子浇花,却发现4岁的女儿早就爬上了凳子玩了,这可吓坏了母亲:“哇,孩子快下来!”

点评: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好心办坏事”3: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案例:星期天上午,徐航和3岁多的儿子一块下跳棋。徐航不经意的一步棋,让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候,儿子可不乐意了,看到小家伙哭丧着脸,徐航才回过神来:“哦哦,我下错了应该是放这里的。”随着他的悔棋,战局马上改观,儿子又重新露出笑容。

点评: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得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好心办坏事”4: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案例:清晨,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兵兵。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一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色的。”“兵兵,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点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好心办坏事”5:“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案例:刘君的儿子和一个小弟弟在玩,妻子走出来说,家里只有一个苹果了,给谁吃?按照刘君的意思,小弟弟既是客,又比儿子小,这苹果应该让给小弟弟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刘君的儿子却说,把苹果分成两半,我要小半儿的,弟弟要大半的。这真让所有大人大跌眼镜。

点评: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但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好心办坏事”6:随意泄露孩子的个人隐私

案例:徐蕾和邻居街坊聊天时,妈妈们都说着各自小孩子的乐事趣闻。徐蕾也无意中说道:“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佳佳的把柄,让佳佳好长时间都闷闷不乐。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洗澡的乐趣亲子小游戏

  洗澡时间是玩游戏的绝好时机,宝宝可以在此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一旦宝宝可以坐在澡盆里,就可以自己玩水,这样他就可以真正地玩洗澡玩具。这个年龄段并不需要太多洗澡玩具,宝宝会对塑料鸭之类的玩具感兴趣,教他如何让塑料鸭前进,如何将它推到澡盆的另一边以及按到水下。任何洗澡玩具都可以这样,如果没有洗澡玩具,就临时做一个。选择那些不怕水、不锋利的、不危险的、能够漂浮起来的物体就可以。你也可以用一些日常物品来替代,比如,塑料杯子。如果碰巧没有那种可以漂浮的塑料玩具,可以把塑料杯子扔到水中让他玩。

  你需要什么

  以下任何一个:
 

  •能漂浮的玩具
 

  •海绵
 

  •能倒水的物体
 

  •有拉链的塑料夹层包
 

  倒水是洗澡时另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滴水的杯子还可以被用来制作喷泉,还有玩具浇水容器以及专门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洗澡玩具。在洗澡之前,先盛满温水,如果可能最好用饮用水,因为宝宝很有可能喝洗澡水,用温水也可以避免他在向自己倒水时受惊。你也可以向宝宝倒水:可以倒在他的腿上,当他越来越自信的时候,你就可以倒在他的头上,假装下雨。
 

  安全第一
 

  宝宝洗澡时,一定要有人在旁边照看。
 

  一定看管好宝宝身边的塑料袋子。你还可以给宝宝一个海绵来玩。他可能吮吸海绵,所以一定要保持海绵干净并定期更换。还要确保宝宝在洗澡之前不会感觉口渴,否则就会增加他喝洗澡水的可能性。让宝宝看看你如何把海绵里的水挤压出来,然后再吸满水。
 

  你也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洗澡玩具:带拉链的塑料夹层包,装上一半水和玩具。宝宝就会对挤出里面的玩具和水非常感兴趣。
 

  你还可以给宝宝一个海绵来玩。他可能吮吸海绵,所以一定要保持海绵干净并定期更换。还要确保宝宝在洗澡之前不会感觉口渴,否则就会增加他喝洗澡水的可能性。让宝宝看看你如何把海绵里的水挤压出来,然后再吸满水。你也可以制作一些简易的洗澡玩具:带拉链的塑料夹层包,装上一半水和玩具。宝宝就会对挤出里面的玩具和水非常感兴趣。
 

  优点
 

  引入科学的概念
 

  观看漂浮在澡盆里的物体、倒水以及挤压装水的夹层包将教会宝宝有关水的一些特性。海绵演示出水有多重。在澡盆里玩水能让宝宝熟悉水,并因此增强对水的了解。
 

  培养对水的信心
 

  宝宝在澡盆里玩得越开心越好。不要为他的头和手变得湿漉漉而担忧,因为洗澡时的喧闹有助于提高他对水的信心。爸爸更适合参与洗澡时间的游戏,因为爸爸不仅比妈妈更愿意溅起水花,而且很少注意地上溅出的水,从而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是教会宝宝喜欢上水的最好的办法之一。

 

新生儿的表达方式:哭闹

  孩子不会说话时,哭是他表达自己意愿的唯一方式。细心的妈妈会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通过对孩子不同的哭声来分析判断他是饿了、困了、渴了、不舒服了,还是需要爱抚了。

  (1)、新生儿的哭多半是表达饿了。根据按需哺喂的原则,当他哭时可先给他喂奶,如果他吃奶后很快就睡了,说明我们的判断正确。

  (2)、有时孩子因尿布湿了不舒服而哭,这时仅需换块干净的尿布即可中止哭声。

  (3)、孩子闹觉时一般会撒娇似的哼哼唧唧地哭,我们只要给他提供适宜睡眠的环境即可。

  (4)、当然必须学会分辨孩子生病时的哭闹。生病时除哭以外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蜷曲双腿、尖叫或呻吟等,此时一定要去医院请医生诊治。

  ● 对新生儿来说适当的哭一哭是没坏处的,一方面可作为他的一种运动形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加大肺活量,对孩子是有益的。

  ● 哭过几次后,新生儿会用哭来要抱,家长往往被他左右。要知道孩子虽小也是惯什么毛病就有什么毛病,只要我们判断他没生病,不饿也没尿湿,在这种情况下哄哄他就行了,不要养成一哭就抱的习惯。

  ● 较难判断的哭声是孩子渴了。尤其在天热时或腹泻时,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适当补充一些水分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对哭闹的孩子切忌不理他,长时间的忽略会对他造成心灵伤害。我们应根据孩子哭时的声调高低、音量大小、时间长短和伴随症状判断他的需求,及时给予帮助。家长不可用不耐烦的态度对待新生儿,你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孩子使他烦躁不安甚至哭闹不止。用你的爱去照料他是减少新生儿哭闹的最佳方法。

亲子赏鸟益处多体验自然生态奥妙

文/宋依玲 采访咨询/财团法人台北市野鸟学会冠羽期刊编辑冯双

学龄前的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于台湾经常可见的鸟类,家长不妨以细心、耐心的态度引导孩子认识与观察,让他们从学龄前就对自然美学增添一份欣赏的角度,从生活的每个街角开始,一起来遇见飞行过客的惊喜,并借此拥有亲子美好互动的回忆!

图片

许多家长常觉得住在都市中,似乎很难带孩子接触到大自然,何况是赏鸟。其实只要带孩子出外细心观察,在住家周边的公园、动物园、甚至只是巷口的大树、有水池的地方,或是隔壁住家的花草树木,都可能成为鸟类栖息与生活的环境。赏鸟过程中,也能促进孩子学习到以下收获:

1.多元感官刺激

有时对大人来说只是一个看似无聊的小公园,都能开启孩子无限的想像、创意与户外探索;尤其年龄越小的孩子反而较不怕动物,也不需要另外上课,只要来到户外,就会对他们感官有所刺激与影响,因此,家长应多多带孩子留意身边的大自然,当孩子最好的引导者。当看到鸟时,不只是告诉孩子鸟类名称、特性,也能引导孩子观察,从生活、环境中进行教育。

2.从大自然主动发掘再验证

较少在户外的孩子对于鸟类的认知有限,家长可先带领孩子从百科图鉴或绘本去认识鸟类,从中先了解鸳鸯、竹鸡、小白鹭、翠鸟等的特征、特性,当到了户外实际探索时,孩子就会知道小水鸭吃什么、小白鹭和夜鹭有什么不同。若看到不认识的鸟类,他可能更加好奇,想要去了解:这只鸟要飞去哪?它都吃什么等等,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主动发掘问题和观察,而不是马上翻书找答案。

图片

3.从赏鸟活动学习保护生态

家长想带孩子认识鸟类,最方便的莫过于和孩子共同参加台湾北、中、南不同地区野鸟学会所定期举办的各项赏鸟活动,经由学会内资深鸟友规划出有趣的赏鸟路线,让家长与孩子们能透过活动,从中学习、体会以下各种亲近大自然鸟类的观念:

了解基本赏鸟伦理

参与野鸟学会所举行的赏鸟活动,除了有解说员从旁解说,趣味横生的介绍鸟类生态,让孩子体会鸟类观察的乐趣,更教导基本的赏鸟伦理,从活动中培养孩子尊重自然的态度,学习欣赏而不打扰的好习惯。

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存

透过赏鸟活动的专业教学志工,带领孩子在活动中以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用心感受与脑力思考等方式来进行户外探索与观察,可让孩子慢慢因接触而了解,进而关怀与珍惜环境,与自然一同成长,重新学习生命的意义。

※原文刊载于2017年6月号364期《妈妈宝宝杂志》随书附赠《bobo小天才》别册。

※相关文章连结: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preview-10364-0.html

※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观察.增进亲子关系

摄影/陈炫丞.班尼顿广告风格写真 演出/妈咪妮妮&bobo倪瑀晴.舅舅陈启泰&bobo詹承叡

文/周滋静 采访咨询/《让孩子在情绪里学会爱》作者暨专业亲职教育讲师泽爸(魏玮志).手做指导/台北乡土教育中心教育推广组周妙龄协力场地/台北乡土教育中心 摄影/陈炫丞.班尼顿广告风格写真 演出/妈咪妮妮&bobo倪瑀晴.舅舅陈启泰&bobo詹承叡
 
真正的陪伴是爸爸妈妈与孩子共同做一件事。借此,家长才能透过观察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亲子间可以玩什么或聊什么,拉近亲子的距离,并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从“无到有”对孩子的帮助
不同时代背景有不同的玩具,而童玩便指儿时的玩具,过去,孩子会利用竹子、木头、铁罐、橡皮筋等垂手可得的材料做成玩具,甚至摘取酢酱草玩勾勾乐、拿石头在水泥地上画格子玩跳房子等,台北乡土教育中心教育推广组周妙龄指出,民俗童玩中,“轮轴车”是孩子拿取用完的缝线轴心所制成;“麦芽鼓”则是麦芽糖叫卖招揽顾客的道具,形形色色的民俗童玩,不但是历史的痕迹,也是难以忘怀的儿时记忆。
《让孩子在情绪里学会爱》作者暨专业亲职教育讲师泽爸(魏玮志)表示,回想自己小时候非常喜欢模型车,从内部零件的组装、如何让车子跑得更好、车壳上色的涂料要用哪种等繁琐制程,都是因为兴趣而让他自主性地全神灌注投入。
 
亲子共玩避免造成孩子压力
亲子共玩是促进亲子关系的互动方式之一,泽爸则表示,除了孩子的逻辑能力、手指细部动作、认知等行为能力发展尚未成熟之外,爸爸妈妈在亲子共玩的过程中,若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思维去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觉得孩子不会做或是紧盯着他要依照一定的步骤完成作品,如此一来,不但会影响他从手做过程中所能获得的经验值,也可能在无形之中造成压力,以下3点为容易造成孩子压力的做法,父母应尽量避免。
 
1.直接伸手帮孩子做完
若孩子还小,可能还不会使用剪刀、不会绑线、不会折纸等动作,建议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将孩子能完成的步骤留到最后,让孩子有自己完成作品的感受。但是,当孩子的行为能力是可以做到的,但爸妈却急着在他做到一半时抢著做,孩子可能会将这样的行为解读为“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所以爸爸不让我做”。因此,亲子共做过程中,直接伸手帮孩子做完,不一定是在帮助他。
 
2.用自己的观点指挥孩子去做
手做过程中也相当忌讳爸妈直接命令孩子怎么做,且当孩子一做不好就急着批评他,泽爸提醒,家长在亲子共做中应该是扮演“提醒”的角色,而不是总指挥,就算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而失败了,也是迈向成功前的经验累积。
 
3.全程紧盯制作顺序
当专心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一旁紧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时,无形之中会倍感压力。更何况孩子对环境觉察能力相当敏锐,若在制作过程中,爸爸妈妈总是在一旁叮咛下一步该做什么,什么时候该怎么做,让孩子完全无法自主操作、饱受限制时,自然会在无形之中造成孩子的压力。
 
泽爸表示,无论是经过设计而成的玩具,或是从无到有的手做玩具,有目的的游戏或玩具,能培养孩子体验挫折与自我挑战的态度。
 
※原文刊载于2017年4月号362期《妈妈宝宝杂志》随书附赠《bobo小天才》别册。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妈妈宝宝怀孕生活网】(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妈妈宝宝杂志》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根据宝宝气质类型选养育方式

  当宝宝不再只是用哭声表达自己时,也就意味着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渐渐开始有了双向的沟通,都说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沟通来巩固,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叫做沟通。有时候亲子沟通不到位,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会构成影响。各位爸爸妈妈,你真的做到亲子沟通了吗?来听听专家是如何解读这一问题的。

  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如果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会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若持续错误的沟通方式则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你家宝宝是什么气质类型?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哪些?
 

  宝宝成长中的差异性,不仅仅通过体型的高矮胖瘦体现也不只是智力上的差异,还会在心理特征方面有所区别。而气质就是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心理特征。据汪医生介绍,孩子的气质类型可分为四类,妈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号入座。
 

  易养型宝宝:易养型的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都比较容易形成规律,同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在交际能力方面易养型的宝宝待人主动大方,见人爱笑,还会表现得很友好。而这类宝宝的情绪多为积极正面的,同时反应中等,适应能力较强。如果宝宝符合这一气质类型,会比较容易抚养,同时不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难养型宝宝:相对于易养型的宝贝,难养型宝宝在睡眠、进食、大小便等问题上较难养成规律,看见陌生人容易感到害怕和胆怯,同时拒绝接受新鲜事物。这类宝宝的适应能力较弱,例如,刚上幼儿园时,有些宝宝只会哭闹一两天,难养型的宝宝则可能将哭闹演变成一场持久战。这类宝宝较难抚养,他们的消极情绪较多,而且好哭、好动,遇到困难后容易大声哭叫。
 

  启动缓慢型宝宝: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起初的时候对新鲜事物和陌生人会有退缩、适应慢的表现,但经过反复的接触,他们能够慢慢适应新环境或新鲜事物。他们的反应不会太强烈、活动水平也相对较低,总体来说,这类宝宝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显得很温和。
 

  中间型宝宝:有些宝宝的表现,并不能清晰地归类为难养或易养,这些宝宝根据特点不同又分中间偏易养型,表现特点与易养型接近;中间偏难养型,表现特点与难养型接近。
 

  气质类型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并不可以简单地界定这类宝宝是好是坏,爸爸妈妈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的气质类型来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从而改善宝宝气质类型中不够完善的表现。

           
 

  养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 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在爸爸妈妈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养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孩子的性格出现偏差时,爸爸妈妈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下面,就来看看父母的养育方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影响。

  粗暴型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出现反抗、情绪不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此外,在爸妈的粗暴教导下,孩子会变得大胆、冷酷和执拗。
 

  专制型的养育方式,这样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一味地服从,失去主动性。另外还会有消极、依赖、软弱和固执的表现。
 

  过度保护型的养育方式,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同时会出现责任心淡漠、自我为中心的状况。
 

  冷淡型的养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缺乏同情心,并且不擅长与人交往。
 

  要求完美型的养育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让孩子容易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这种养育方式下的孩子多数会自卑、敏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宽容型的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孩子十分宽容,有时候宽容得没有原则,这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幼稚,同时依赖性强、自控能力差。
 

  养育孩子需要民主权威的父母
 

  权威民主型的养育方式,这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养育方式。权威,是指爸爸妈妈在对待孩子时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又要给孩子一些选择,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比较活泼、快乐、自信,并且自控能力较强。
 

  想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反省一下自己的养育方式,看是否是自己的行为先出现了问题。
 

  孩子不听话,换种说话方式看看
 

  父母用不同的说话方式也会引起孩子不同的反应。例如,同样是希望孩子去做某件事,“妈妈相信你能做好”听起来就比“你能不能做好?”更让孩子乐于接受,因为孩子能感觉到自己的能力被认可了。
 

  在跟孩子沟通时要减少发问、批评、命令、嘲笑等负性行为,更不能使用标签性质的话语。因为这些负性行为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真的不行,从而自暴自弃。此外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