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孩子爱发脾气? 恐是侵扰性情绪失调症作祟

发布于2019-11-26 12:51: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记者张朝福/嘉义报导小宝今年7岁,从幼稚园的时候就很爱发脾气,如果不给他手机,情绪就会大崩溃,大吼大叫。有时候甚至会在街上大闹,爸妈因觉得丢脸,只好又把手机给小宝。后来上了小学,发脾气的情形变得更严重
记者张朝福/嘉义报导



小宝今年7岁,从幼稚园的时候就很爱发脾气,如果不给他手机,情绪就会大崩溃,大吼大叫。有时候甚至会在街上大闹,爸妈因觉得丢脸,只好又把手机给小宝。后来上了小学,发脾气的情形变得更严重,有时候给了他想要的东西,也无法平复小宝情绪,有时候甚至会大哭大闹三十分钟以上,老师建议家长带去看医生。爸妈怕吃药会有副作用,所以自行尝试了坊间很多偏方,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台中荣总嘉义分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医师章秉纯表示,门诊中常见许多家长担忧,“我家的小孩子每天都在发脾气,动不动就生气,生气起来好吓人,该怎么办呢?是不是‘生病了’?”家长为宝贝孩子“发脾气”行为感到困扰,不知所措,却又害怕就诊后,孩子会不会莫名其妙被安上某一个病名?吃了药之后,会不会长不高?会不会上瘾?孩子会不会在学校或是亲朋好友之间被贴上“那个小孩有看精神科,脑子有问题,你不要跟他玩!”的沉重标签?无数的担忧,越想越困扰,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也就被无限期延宕下去,家长看着孩子不断生气,不仅心疼难受,家中也持续令人不舒服的氛围。

章秉纯医师说明,儿童的情绪问题,近30年来已有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其中,有关于儿童的“易怒”是否需要以医疗手段介入?及何种医疗手段对孩子是最有利的选择?的探讨愈来愈多;早年因缺乏一锤定音的共识结果,往往将孩子的情绪、易怒问题往成人的“躁郁症”“双极性情感疾患”方向去理解及治疗。也因如此,药物的使用也如同成人躁郁症之治疗,倾向为多重药物治疗。但情感性疾患,特别是成人躁郁症中的重要特色“片段式的病程(episodic)”,却往往不出现于孩子的易怒症状中。举例而言,成人躁郁症往往有很明显的“发病”时间,很多躁郁症患者的同事、家人会注意到“他最近不太对劲,做事很疯狂,说话停不下来,晚上好像也不太需要睡觉。”但在躁期结束后,患者又会明显换了一个人,这也就是“双极性疾患”名称中所说的现象,患者常在两个极端中摆荡,一下躁、一下郁、一下又如同一般人。

反观儿童的易怒症状,却不具“片段式的病程”的特色,而病程往往是持续的。研究儿童情绪的学者注意到此一现象,开始认为儿童的易怒,可能与成人的易怒是截然不同的脑部状况。于是对一群持续易怒的儿童,脑影像学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杏仁核、顶叶、枕叶与额叶在实验中会出现异常活动,挫折期间后扣带和顶叶皮质(Posterior cingulate and p arietal cortices )活动减少等。此类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此一说法,综合近年关于儿童情绪的研究结果,最新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DSM-5中,诞生了一个全新的诊断“侵扰性情绪失调症”。此诊断乃针对发现这群易怒的孩子具有持续的易怒情绪、夸张的情感反应、生理上的过度醒觉等共通特色,同时这些孩子皆有睡眠时间较少、常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差、对挫折忍受度较低等生理症状。

侵扰性情绪失调症的孩子看起来多以愤怒来表现,但孩子背后是忧郁、不快乐的。故章秉纯医师提醒家长在面对此类孩子时,尽量以关心代替责罚,让自己尽量有耐心,成为一个能包容的“容器”,让孩子一次次如沸水的愤怒,能在家长的包容“容器”之中渐渐平静,孩子也会一次次学习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中间药物亦扮演非常重要的协助角色。由于药物以“血清素回收抑制剂”为主,是一种非常温和的药物,但需要约二周稳定服用才有帮助,治疗过程中也需规律服药,才能有明显的效果。侵扰性情绪失调症在孩子、家长、医师的共同努力下,绝对是可以克服的。

章秉纯医师提醒,家长若观察到家中宝贝具上述症状,则建议由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医师进行完整全面之评估。若孩子诊断为“侵扰性情绪失调症”,表示日后有较高风险亦有忧郁症之诊断,也较有医疗介入、持续追踪之必要。但家长亦无须过度操心,目前“侵扰性情绪失调症”已有相当多具实证的研究结果,若配合医师治疗计划,家长与医师、孩子一同努力,这样的情绪失调将能有效改善的机会。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