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创造力的5个重要能力

  创造力包括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流畅力。


  当父母变换了孩子的房间布置,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改变的地方,丝毫不差,就表示孩子的“敏觉力”十分高。


  当老师问:“茶杯有什么用途?”在限定时间内,能够想出最“多”答案的人,就有着较佳的“流畅力”。


  变通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看问题。例如有人问:“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么?”如果甲孩子回答“开水”、“汽水”、“咖啡”;乙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则乙孩子要比甲孩子有“变通力”。


  独创力,是指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看法,而且有实际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高度“独创力”。


  至于精进力,是指能从更精致、更细密的角度思考。例如懂得在纸船上涂一层蜡,防止被水浸坏;这“多一层蜡”的思考,就是精进力。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亲子阅读选对方法很重要

      
     亲子阅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存在着阅读误区,下面随小编看看,到底有哪些误区!
  
      一、亲子阅读常见误区

    1、阅读环境营造不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今的家庭的条件比较优越,家里的客厅、卧房都愿意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装潢,却舍不得用少许的费用布置实用的书房,致使孩子无法拥有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

  此外,很多家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就会将坏情绪带回家中,也容易让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阅读:兴致高、情绪好时陪孩子看看书;不高兴、没兴致时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

  如果一个家庭无法提供温馨宁静的读书环境给孩子,是难以做好完善的家庭亲子阅读活动,也难以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

  2、家长对亲子阅读理解不到位

  有家长认为,由于小孩子年纪小,对某些事情理解不够,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家长认为孩子自己会认字念书了,就让孩子独立阅读,家长不再参与。

  在自己孩子上幼儿园时,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关注亲子阅读,一旦孩子上了小学,亲子阅读的热情与参与意识就逐渐消失或荡然无存,导致亲子阅读在作用也没有延续。

  3、阅读材料选择不到位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阅读材料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据调查发现,70%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选书,较少考虑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为孩子选择图书时,更多的是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选择范围较窄。

  有近30%的家长还说不清为孩子选择图书的依据,或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购买欲望。

     4、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父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考虑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亲子阅读,也无法有效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5、阅读时间投入不到位

  很多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上网,与书本的距离越来越远。此外,很多家长宁愿长时间陪孩子一起学奥数,学艺术,却不愿意投入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

     看了上面的误区,爸爸妈妈记住了吗?亲子阅读好处多多,更需要的是父母花时间和宝贝一起阅读!

行为习惯比培优重要


  “育下面是一个‘月’字,指的就是母亲的子宫,所以孩子的教育追求的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培育孩子犹如侍弄花草,过度浇水,花草未必就能长得更好。”朱校长说,人生是一场慢跑,不能操之过急。


  朱校长说,每个孩子都有优秀的一面,入学前培优多的孩子走在别人前面一点,但进入学校后慢慢就会和其他孩子同步。


  东方红小学校长瞿莉玲:


  更看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盲目报培优班,这种心态不够理性、客观,长期这样‘高压’孩子,只会给孩子造成负担,遏制其全方面的发展。”瞿校长 说,学校招收辖区范围内的孩子,入学前没有笔试或面试,入学后根据男女性别比例分班。学校更看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的孩子可塑性更强,建议家长与其像“着急妈妈”那样给伢报众多培优班,不如放平心态,陪孩子一起玩中学,寓教于乐。


  广埠屯小学校长王淑芳:


  我希望学生是张白纸


  “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张白纸,他要对学校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每天怀着愉快和期待的心情来上学,用饱满的热情来迎接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已经被培优磨灭兴趣的学生。”王校长说,小学最看重的也是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潜力,而不是机械的知识。


  王校长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确实需要衔接,但绝不是学科知识方面的衔接。幼儿时期,牺牲孩子的快乐和天性,用来培优,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婴儿床对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孩子在出生以后,最好有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婴儿床。一个设计合理的婴儿床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父母们提供了种种便利,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婴儿床婴儿床有用吗?


  婴儿床的好处一:婴儿每天需要睡觉的时间比较长,大约在18小时左右。换句话说,婴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之中,为了让宝宝具有更好的睡眠质量,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是特别重要的,而婴儿床则刚好可以做到这一点。


  好处二:婴儿如果跟大人一起睡,那么大人呼吸时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将不利于宝宝的成长。然而当其睡在属于自己的婴儿床上时,其空气的流通性会比较好,因此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会相对提高。


  好处三:某此大人在睡眠的时候不是特别老实,如果宝宝跟大人睡在一起,可能会导致大人因不注意而压到宝宝的情况出现。而此宝宝放在独立的婴儿床上睡时,则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婴儿床尺寸


  婴儿床是一款特地为婴幼儿设计的床。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婴儿摇篮便属于婴儿床的范畴。说起婴儿床尺寸,那么朋友们必须知道如下知识:高度是婴儿床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婴儿床不能太高,否则就不易于放宝宝;也不能太低,否则将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因此婴儿床高度以35-50cm这一范围为宜。婴儿床的长度最好在1.2m以内,而其宽度则最好在75cm之内,如此大人便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婴儿床进行移动。


  其实婴儿床是否实用,关键是要看父母的态度。


  比如,我家宝宝从小就睡在小床里,所以利用率还挺高的。特别因为有护栏,所以白天睡在里面,大人也可以忙一些其他事,暂时走开也比较放心;晚上睡觉也不怕压到他。


  至于有些父母觉得宝宝一个人睡比较冷或都喂奶不方便等原因把他抱到身边睡,时间久了,小家伙就不愿意一个人睡小床了。这样的话,那个小床就实用价值不多了。


  不过,还是买一个好。小孩子还是自己睡,从小培养独立性比较好。


  专家建议:孩子在出生以后,最好有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婴儿床。一个设计合理的婴儿床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父母们提供了种种便利,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良好的睡眠对于婴儿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确保他的睡觉环境不但安全而且舒适,婴儿床的选择和安排格外重要。

能力培养比智力开发更重要

       我们了解到,一部分知识丰富,看似“小神童”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成为适应能力最差的孩子。

  现象:吃饭一直不肯上桌

  某幼儿园的陈老师介绍,今年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子进入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 甬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 说话。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 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 呆在幼儿园里。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开 端。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着重开发 孩子的智力潜能。

  观点:好习惯胜于苦读书

  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分析,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误区。

  首先,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0—6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 造成孩子能力低下。长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 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学前儿童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而眼下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 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 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就好像砍柴有了一把锋利的斧子一样。所以,你以后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写作业,不能拖拖拉拉的哦!要不你的斧头就不锋利了!”奶奶对朵朵说。

  “奶奶我知道了,我要写作业了,您是不是也应该做自己的事情了,不要陪我!”朵朵一本正经地说。

  “对对,独自完成作业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朵朵真棒!”奶奶鼓励道。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家长一定要在了解孩子年龄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努力采取科学措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学习好,学习习惯必须好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它的形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孩子的分数更可靠,比名次更重要,是孩子能学好知识的真正保证。

  事实上,凡是学习成绩持续好的孩子,都会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则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把注意力从分数和名次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习惯上来。

  相关研究表明,12 岁以前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形成习惯已经比较稳固,新习惯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下面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针对已上小学的孩子),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1.主动学习。学习积极主动,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并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认真

  投入不走神,高效率利用学习时间。当然,这种学习状态是一种后续结果,之前需要家长一定时间的引导和约束。

  2.认真听讲。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

  眼神与学生交流。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要求孩子在听老师传授知识时,认真、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情绪饱满,精力集中;能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

  3.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能够计划各个时间段的学习内容,并按计划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4.全面发展,不偏科。各学科发展均衡全面,不偏科。对某些不喜欢的学科,努力培养兴趣,多花时间和功夫。

  5.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结合。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的预习有助于提高课上学 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课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认真回顾、归纳、总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复习是巩固已有知识的最好办法,也是学习新知 识的基础。

  6.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以促进理解,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回答时,声音要宏亮,表述要清楚。

  7.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多思,就是认真思考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所学知识逐渐形成体系。善问,是多问几个“为什 么”,以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大胆质疑,就是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敢提出问题,进而认真研究问题,敢于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敢于挑战权威。

  8.上课记笔记。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的记录或记号,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要记下来;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则应当进行“圈、点、勾、画”,重点复习。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得建立在改掉坏习惯的基础上。下面这些坏习惯家长一定要留心并帮孩子慢慢纠正:

  1. 消极审题、惰性十足,只看题不思考;

  2. 书写潦草混乱,草稿纸成为出错的场地;

  3. 只重理解,忽视动手整理;

  4. 不做笔记,不标重点,过后就忘;

  5. 问题还是问题,放着不解决,只求答案,不求解题过程;

  6. 对老师有依赖性,主动性不够。

宝宝首饰安全很重要

 戴上“长命锁”出现皮肤过敏症
  
  门诊病例:上周五,小梦梦出生一百天,奶奶给她戴上了一个长命金锁,金链子、金锁片看上去非常漂亮。按传统,奶奶特意将金锁塞进了小梦梦的襁褓,让她贴身戴着。不料,下午的时候,小梦梦的脖子周围出现了很多小红疙瘩,到医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佩戴“金首饰”引起的过敏。
 
  释疑:“一般情况下,纯金银首饰对人体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需要警惕的是,不纯的金饰中含有镍或铬等金属,这些成分都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尤其是对皮肤娇嫩的婴儿来说,过久接触这些东西,会增加患上过敏性皮炎的几率。”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主任医师吴桂芳说。
  
  吴桂芳表示,不提倡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佩戴饰品。
  
  银镯“小铃铛”钻进了宝宝鼻孔
  
   门诊病例:关于孩子是否佩戴饰品的问题,济源的谢女士提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原来,两个月前,谢女士家的贝贝1周岁生日时,谢女士给孩子买了一副挂满铃铛的银镯子。贝贝戴上银镯子没事就喜欢用小手扒拉着玩,其中一个小铃铛“脱轨”后,贝贝不知怎么地就将其塞进了鼻孔里,随之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谢女士急忙将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释疑:“带有小部件的饰品,很容易被宝宝误吞到体内或卡在喉咙里,造成窒息。很多首饰原料都属于重金属,如金、银等,若孩子将其含在嘴里,可能会造成重金属中毒。”郑州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刘磊说。
  
  刘磊表示,一些质地较硬的手镯等饰品,长期在小孩手腕上磨来磨去,还容易擦破皮肤,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发炎等。
  
  给宝宝佩戴饰品要以健康为主
  
  吴桂芳表示,如果有些父母坚持让宝宝佩戴首饰,要尽量选择无害并利于宝宝健康成长的首饰。购买金属首饰时,要到质检合格商店购买有信誉的产品,如果是含金量较高或宝石类饰品,要放置半年至一年后,待放射性强度降低后再佩戴。她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来源不明的金银饰品,避免劣质饰品中的某种元素对皮肤造成伤害。如果孩子长期佩戴,一定要定期去正规珠宝店清洁首饰,避免细菌滋生。
  
  刘磊建议,选择首饰不宜过小,以免孩子误食卡在喉咙而窒息。选购时还要注意镶石、焊接是否牢固,不要选择造型上有尖、爪以及做工粗糙、毛坯打磨不光滑的饰品,避免刮伤孩子皮肤。请别伤了宝宝

小孩啃指甲,心理因素很重要

    孩子爱啃指甲许多是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表现,比如父母关心不够、学习过于紧张等。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也会啃指甲,这个时候就要做微量元素检测。

  “小孩玩了玩具,或者用过蜡笔等,没洗手开始啃指甲,会把铅吃进去,更易导致体内铅含量超标,降低免疫力。”郎亚琴说,发现孩子啃指甲最好尽早来医院看,找出原因。

  如何让孩子慢慢不啃手指?郎亚琴教了几招:

  买一个放大镜,对着孩子指甲,给他们看指甲里到底有多脏。

  或者买些中药材黄连,煎成黄连水,涂在孩子手指上。黄连水对身体没什么副作用,又能让孩子对这种味道产生厌恶,从而不啃手指;

  多和孩子聊天,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饮食上,多吃含钙、铁、锌丰富的食物,比如牛奶等,可以减少铅的吸收。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体内铅的排出。因为维生素C可与铅结合成难溶于水而无毒的盐类,随粪便排出体外。

父母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不久前,一对夫妻带着上小学6年级的儿子来找我。孩子的妈妈生气地数落孩子的“劣迹”: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沓、学习成绩下降——孩子在一旁一言不发。我让孩子给自己画张“自画像”,画好后,我发现画中的他没有嘴巴,问其原因,孩子说:“在家里,我只需要耳朵,不需要嘴巴。”孩子的妈妈尴尬地承认:“在家里,我是理所当然的教育者,很少听孩子说话。”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提供精神上的支持,而倾听孩子的心声,正是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应该说,面对孩子,父母的耳朵比嘴巴更重要。

  孩子在学校生活了一天,回到家中,快乐需要有人分享,困惑需要请人解答,烦恼需要找人倾诉,愤怒需要向人宣泄,这个人是谁呢?当然是孩子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只要妈妈(或爸爸)认真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在爸爸妈妈心中是重要的,从而增强了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倾听孩子的心声,还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越来越深,敢于向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父母清楚地了解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感觉,为父母的引领和教育做了向导。

  当孩子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时,父母的倾听与表达的关爱之心,能够化解孩子心中的积存的不快和紧张情绪,恢复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挑战。

  可以说,倾听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法宝。但是,要爸爸、妈妈们把过去用嘴巴的习惯改为用耳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倾听不是听见就行了,而是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放下手里的一切活儿计,不要看电视,不要接电话,让这段时间完全属于孩子,充满爱心地与孩子在一起。对年幼的孩子,最好有身体的接触,拥抱或搂着孩子,与孩子的目光相接,表达父母内心的爱。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用表情或简单词语如“嗯”、“后来呢”等作回馈,表达你的关注和重视。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如果你认为孩子所说的事情或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轻易地批评和评价,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在以后适当的时机再与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愿那些没有倾听孩子讲话习惯的家长们,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倾听孩子,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亲子教育的一个原则就是关系大于教育。其实,家长不必说很多的教育理念,更不必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良好的关系不是过度的亲密,而是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父母与孩子建立了这种关系,就会发现,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变,孩子就会怎么变,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倾听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我将倾听的意义和方法,告诉了那位6年级男孩的父母亲,建议他们每天倾听孩子10分钟。一个月后,那位母亲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有了可喜的变化。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简单,倾听,倾听,再倾听!你想做一个好家长吗,不妨试试这种方法。

延长婴儿车使用时间,选择很重要!

 在婴儿出生之后,很多家长就会开率给宝宝买婴儿车了,以便在带宝宝出门的时候方便又实用。宝宝的婴儿车是有年龄段划分的。一类是坐卧两用婴儿车,一类是是外出用的便携式折叠婴儿车。这两类车各有用途,适用于不同场合。
  
坐卧两用多功能婴儿车

  
  坐卧两用多功能婴儿车:在宝宝1岁以前非常实用,市场价格在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这种车虽然也可以折叠,一般来说体积还是较大,但是它功能较多。车厢可以按不同角度调节靠背,既可以给宝宝当床、当摇篮,也可以把靠背扶起,让会坐的宝宝靠坐玩耍。
  
  它还带有较大车篷和遮阳纱罩,宝宝小的时候,可以把车推到屋外,让宝宝在室外小睡一会儿,晒晒太阳。
  
  有的车还可以把卧垫掀起,下面有一个小三角座垫,宝宝学走路时可以跨坐在上面,扶着前面的护栏,大人在后面轻推,帮助宝宝学习走路。
  
  这种车往往还备有杂物筐,外出时可以盛放一些宝宝用品。
  
  但是这种车不便于带宝宝远途外出,如果中途需要乘坐公共汽车就更不方便了。而且如果家住楼层较高,用这种车带宝宝出来玩也不很方便,搬上搬下太吃力。
  
便携式折叠婴儿手推车
  
  还有一种是便携式折叠婴儿手推车:更适合于带1岁以后的宝宝外出游玩。价格较便宜,常见的在一二百元。
  
  这类车中有一款用铝合金管制成的伞柄式婴儿手推车就很好。它打开后是一个帆布座椅,下面有四个车轱辘,两个前轮可万向调节,自由改变方向,有的还带有一个小巧的遮阳篷,避免宝宝挨晒,折叠起来后就像一把大伞,非常轻便。
  
  爸爸妈妈带宝宝外出时,有了这样一辆婴儿车,可以省不少力气,也可以去更多过去不便去的场所。可以带宝宝去逛商店、逛公园,去餐厅吃饭,也可以带宝宝方便地搭乘公共汽车和地铁。宝宝既可以下地自己走走,累了也可以坐上小车让爸爸妈妈推着,父母和宝宝都会感到很轻松愉快。去的地方多了,宝宝也可以见识更多的人和周围事物,促进智力发展。
  
  在选择童车时,一要选择外观质量,除了选择车的颜色图案是否满意外,更要看看车架表面有无油漆脱落、划伤及各种瑕疵;再检查车身结构各接合处是否牢靠,有无螺丝松脱现象;还应该把宝宝放进小车中,试着推动小车走一走,看车身有无变形,车轮旋转是否轻松自如。使用前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事故,给宝宝带来危险。

感冒排痰很重要

 排痰有助预防肺炎
  
  不少感冒患者喉咙有痰,痰跟肺炎的关系非常密切。李增青提醒家长,痰存在于呼吸道中的危害性较大,喉咙有痰的人比没痰的人感染肺炎的几率更高,因为病原体会在痰里滋生。此外,在肺炎的治疗上,化痰也很重要,呼吸道有痰还会加重肺炎的症状,延缓肺炎好转的速度。
  
  拍背除痰
  
  痰是身体的废物,对身体有害,最好能排出来。大人肌肉的力量比较强,通常自己可以把痰咳出来。婴幼儿肌肉力量较弱,比较难自主排痰,家长可以学一下“拍背除痰法”,辅助宝宝将痰咳出。具体方法是让孩子俯卧于床上,家长拱起手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拍打孩子的背部,利用振动使痰更容易沿着气管排出来。李增青提醒家长要注意拍打的手法,不能用手掌实心地拍打,要用空心掌拍,否则排痰效果不佳。如不懂操作就不妨请教专业护理师,此外,也可以上医院做理疗辅助除痰。
  
  别吃甜食和冷饮
  
  家长也需注意患儿的饮食。有些家长认为“咳嗽有痰时不能吃水果,因为水果是生冷的”李增青认为这是错误的观念,营养摄入对身体的康复极为重要,患儿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帮助身体康复。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吃甜食,喝冷饮,吃薯片等垃圾食品会加重咳嗽,增加痰量,才是真正不适宜吃的。如果天气寒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
  
  民间有很多止咳化痰的方子,化痰药物的种类也非常多,医师一般会根据痰的特征,患者的病况等对症选择,家长也不宜私自给药。

带宝外出就餐卫生很重要

你知道吗?餐具共用易致BB脾虚

  最近不知为何宝宝常流口水呢,几天才便便一次。朋友说宝宝有可能脾虚,还问平时我们是怎么吃饭的,是否餐具公用,喂宝宝的时候是否有沾染自己的唾液。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餐具公用容易导致宝宝脾虚!
——鱼妈

  专家提示:

  餐具公用容易导致宝宝脾虚,这并不是没有医学根据的。我们的唾液,其实是带有很多细菌的,别人吃过的食物也带有别人唾液里的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使用公共餐具,很容易就将别人的细菌吃进体内了。根据相关统计,平均一个成人的口腔中有600多种细菌,这些细菌如果进入宝宝的体内,有一部分将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

  有些细菌吃进体内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的脾脏来与之对抗。身体的免疫系统是由脾脏管理的,因为细菌进入人体后就会大量繁殖,所以脾脏必须使用很多身体的能量来与这些细菌对抗。因为宝宝尚小,更方面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如果脾脏长期与细菌作战很容易造成脾脏的疲累,形成脾虚。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脾虚?一般来说,脾虚的宝宝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还有经常出现发作性脐周疼痛,时轻时重。脾虚严重时,宝宝容易流口水。长期脾虚可能使宝宝下唇肥厚,而且由于身体长期与细菌对抗,使得身体排除垃圾的能力降低,造成肥胖。

讲究餐桌卫生 公筷母匙护脾脏

  我们中国人一般来说都不习惯用公筷,使用公筷的确是挺卫生的,不过有点麻烦,而且显得见外。最近听说使用公筷母匙能够保护脾脏,不知道是真是假呢?如果是真的,那就要重新考虑是否用公筷了,毕竟健康是最重要的。
——小夏天的妈咪

  专家提示:

  很多人的确没有使用公筷母匙的意识,在一些中小酒楼,工作人员也没有分餐、准备公筷公勺的意识,只有在一些高级餐厅、酒楼才看到这方面的摆设。另外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家族意识是很强的,很多人意识中都有着一种观念,认为一家人、亲戚朋友间不分你我,如果使用公筷,那就实在太见外了。

  有句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其实,不然。所谓病从口入,如果平时饮食不卫生,身体就会收到细菌的伤害。使用公筷母匙,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菌传染。所谓公筷母匙就是在大家吃饭时,准备一副专门用来夹菜的餐具。这副餐具是大家共用的,但只用来将菜夹到自己的碗里。

  别人吃过的东西都是沾有他们的唾液的,也就带有了一定的细菌。如果想要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首先要避免吃别人吃过的食物,在家或在外吃饭的时候都使用公筷母匙。这样,我们体内管理免疫系统的脾脏就不会工作得那么累,能够较好地保护我们的脾脏,不容易导致脾虚。

宝宝脾虚应该如何护理?

  我家的东东就有点脾虚,我婆婆常常买玉米给他吃,因为听说玉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以提高宝宝的胃肠功能。
—— 东东枪

  专家提示:

  1、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脾虚的现象,首要我们要立即实行公筷母匙,停止新的细菌感染。

  2、为了提高脾脏的能力,我们要早睡。最好能够每天晚上九点就上床睡觉。早睡能够提升气血,气血是改善脾虚的最重要能量来源。

  3、常常按摩心包经。用大拇指压住手臂上的天泉穴,沿着心包经往中衡穴的方向滑动,每天推10次即可。

  4、饮食调理方面,除了给他吃玉米外,也可以多给薏米,因为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作用,其含蛋白质高,且易消化。烹调采用汤、粥、羹、膏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要注意食有节制,防止过饱伤及脾胃。宝宝要多吃些五谷杂粮,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适合脾胃虚热有反胃的宝宝。

  另外,还要多吃一些豆类或豆类制品,如黄豆也有健脾益气作用,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的宝宝颇有益。赤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兼有贫血的宝宝。给脾虚宝宝吃杂粮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黄豆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使宝宝容易接受。

辅食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吃奶吃到半岁,就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吃什么好?怎么吃?对于这两个新手妈妈们经常感到发愁的问题,儿童保健专家却认为不须太过关注。“现在城市里一家一个孩子,要说只可能吃得太多,绝不会吃不饱。”辅食添加中比“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吃”的能力。“让‘吃’变成一种功能训练和心理引导,让孩子觉得‘吃’是愉快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不能总由家长代劳

  8个月的丁丁很喜欢抓东西。可每次吃饭时,丁丁伸出去的小手总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挡回来。偶尔小手抓到了碗筷,也会立即被大人拉开。“孩子还太小,让他自己吃就是一团糟,身上弄脏了不说,搞不好还会把手上的细菌吃到肚子里去,引起腹泻就麻烦了。”丁丁父母的想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家长们总觉得宝宝需要照顾,凡事代劳,吃东西更是手把手地喂,这么做反倒忽视了宝宝学习和探索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吃不仅要满足营养需求,也要起到功能训练的作用。林穗方介绍,满月之后便可用小软勺给宝宝喂奶或喂水,6个月添加辅食后更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使用杯、碗、勺等餐具,以便锻炼吞咽和咀嚼功能。“有的父母总拿奶瓶来喂米糊,孩子只会吸吮,不会咀嚼,等到吃面条、青菜时,也是一整条吸进嘴里,结果导致孩子呛到甚至窒息,这是相当危险的。”林穗方说,给孩子喂食不如教会他们自己吃。7个月可以抱着奶瓶吃奶,10个月练习用杯喝水,12个月用小勺盛食物,并且从中体会饥饿和饱腹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孩子“主动吃”的能力。
 

  “不吃”不勉强,也别放弃
 

  小波半岁时味觉已经很灵敏了。他特别喜欢香甜的水果,稍微有些酸味的都不肯吃,第一次吃苹果更是吐了出来。家里人吓得从此不再买苹果给小波吃,选水果也是尽量选很甜的。长到两岁时,小波不但拒绝苹果,连番茄、橙子、酸奶这些营养价值很高却略有酸味的食物也不愿吃,家里人这时才意识到孩子已经养成了偏食的习惯。
 

  是不是宝宝对食物说不就意味着他真的不爱吃呢?林穗方认为,有的宝宝初次接触一种新食物可能只是舔一舔就不愿意再吃,或者吃一点就作呕,这只是先天本能的防护机制在起作用,是一种“拒新”反射,并不是真的反感。随着慢慢长大,味觉逐渐发育,以前不喜欢吃的食物很可能一下子又喜欢吃了,家长对此要正确认识。“现在不吃也不要紧,过一两个星期再给他尝尝,或者变换一下花样,譬如把水果换成果汁或者做成沙拉。这样最多尝试10-15次,孩子一般都能接受新食物”。
 

  一味跟随孩子的喜好来选食物会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硬是勉强孩子吃东西会导致反感,同样也会造成偏食、挑食,所以面对孩子“不吃”,最好的做法是不勉强,但也不放弃。
 

  吃和玩绝不能混在一起
 

  怎样才能让红红好好吃饭,是红红妈每天最头疼的问题。不会走路时,红红是一边吃饭一边低头玩玩具,妈妈总是等着她间或抬头时喂一口。等到会走路了,红红嘴里嚼着饭,却瞬间跑到一边去玩,妈妈只好端着饭碗紧随其后给她喂饭。对红红来说,吃饭同时也是玩耍。她享受着一心二意的快乐,红红妈却得为此耗上一个甚至两个小时。与其说这是一种无奈,不如说这是一种纵容。
 

  专心吃饭的习惯从婴儿期就要开始培养,原则是吃和玩绝对不能混在一起。那么,首先要营造进食的氛围,例如时间、地点、环境都要固定,或者让孩子做一些餐前的准备活动,如洗手、拿碗、叫大家吃饭等。吃的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说话,而不是用玩具或电视替代自己的语言。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吃,家长应该亲身示范和引导。在孩子学习和模仿时,要多鼓励和表扬,切忌批评。
 

  “只有让孩子觉得‘吃’是愉快的体验,才能引起他的兴趣,从而愿意在饭桌上坐下来专心地进食。不过,也要控制吃饭的时间,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半小时还没有吃完,宁愿撤掉碗筷,下一顿提早一点吃”。
 

  ■链接
 

  添加辅食的几项原则
 

  一、满6个月必须添加辅食,同时母乳喂养至孩子2岁。一岁以内,奶类食品仍是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6个月到1岁的孩子每天奶量为500-600ml,1岁到2岁的孩子每天奶量为300-500ml。断母乳后最好终身饮奶,有条件的在3岁以前最好都喝配方奶,2岁后每天奶量250-300ml已经足够。
 

  二、添加辅食先强化铁的食物如米糊,之后逐渐添加果泥、菜泥、肉泥、鱼泥、肝泥等。由少量开始,浓度从稀到稠,从泥糊状到颗粒状再到丁状食物。一次只给予宝宝一种新食物,等他适应了之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新食物的适应期一般在3到5天。
 

  三、辅食最好选用新鲜食物。如果职业妇女没有时间准备这些食物,选择市面上进口的婴儿食品也可以,只不过要注意保存期限,开封后48小时即要放进冰箱。
 

  四、一岁之前尽量不要在食物中添加盐、味精或刺激性的调味品。麻油、调和油、橄榄油等则可少量使用。
 

  五、果汁太甜且膳食纤维少,喝得多会养成对甜饮料的偏好,不如吃果肉更好。
 

 

宝宝智力发育8个重要时期

  宝宝是父母心中的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长得健康聪明伶俐,把握宝宝智力发育的过程,有助于父母培养高智商宝宝哦。

  第一次在第5周左右时,机体器官迅速成熟,所有感官都开始工作。例如,他开始在哭的时候流眼泪,或者用微笑来表示高兴,他还不时地对周围发生的一切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作出明显的反应。

  第二次在第8周左右时,婴儿发现周围环境原来并非统一和固定不变,而是由活动的具体的东西组成。这种眼花缭乱的变化,让他感到恐惧。不过,要是能经常躺在母亲的怀里,同母亲保持亲密的接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消除恐惧感的出现。
 

  第三次在第12周左右时,婴儿发现了动作,还认识了某些活动的过程。于是,他过去呆板的动作变得灵活起来,而且懂得了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证实自己拥有的“本领”,他发出了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学语,并且不断地试图跟母亲或其他人“交谈”。
 

  第四次在第19周时,婴儿懂得抓东西,会转动或翻动可以拿到的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一番——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送。
 

  第五次在第26周时,婴儿逐渐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按一下按钮就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同时,他已懂得:某件东西可以放在另一件东西里面,也可以放在第三件东西的外面;东西可以在近处,也可以在远处。因此,他最感兴趣的游戏是把东西拿出来搬进去,把什么都弄得乱七八糟。
 

  第六次在第37周时,婴儿懂得对各种事物进行抽象地分类,例如他懂得,狗总是“汪汪”地叫,大狗小狗、黑狗白狗都不例外。这表明,他已经开始像成人那样运用逻辑思维了。
 

  第七次在第46周时,婴儿意识到,做任何事情都有先后顺序,所以,他最喜欢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即按照先后顺序来完成某项工作。他正是通过这一游戏来学习“办事”,而且加深对顺序的印象。不过,他又以为这一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第八次在第55周时,婴儿终于发现,原来顺序的先后可以由自己来决定随意地变动。这时,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制定计划”,明确表示自己想要什么。

 

 

预防中耳炎孩子喂奶姿势重要

  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这些都可能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首先要做到喂乳姿势正确,婴儿应该抱起不喂乳,人工喂乳时不要太多、太急。

  喂奶姿势也会致宝宝中耳炎


  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家长要引起注意。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小儿常会感觉到耳深部搏动时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所以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儿童会说耳朵痛,但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摇头或用手揉耳等。


  喂奶姿势不当为何会引起中耳炎呢?先得从耳朵的解剖结构说起。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预防中耳炎的正确喂奶姿势


  因此,为预防喂奶引起的中耳炎,母亲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正确的喂奶姿势是:若是坐着喂奶,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腿上,孩子上半身靠的那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采用卧位喂奶,应净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肘或枕头将其上身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如果是人工喂养,奶瓶口不宜开得过大,举得过高,一般与口成45度角即可。喂完奶,再将孩子竖直抱起,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隔排出,以免溢奶使乳汁流入中耳。


  宝宝擤鼻涕方法与中耳炎密切相关


  据了解,65%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至少会受到一次中耳炎或其他听觉器官疾病侵袭。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间啼哭、摩擦单耳朵、部分听力丧失或耳朵出现排泄物等症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患了小儿中耳炎。严重的情况下,耳内渗出的积液如果留存达3个月,患儿就可能丧失部分听力。喂奶、擤鼻涕方式不对致孩子患上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但孙主任提醒说,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


  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孩子运动跟吃饭一样重要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在家长眼里,“动”就意味着麻烦、危险、细菌和疾病,于是很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被安静的“智力活动”所取代,智能玩具、电子产品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全身性运动渐渐缩减为眼球、手指的微动。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运动、玩耍才是最重要的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周念丽老师指出,对孩子来说,运动跟吃饭一样重要。运动量小、运动能力下降,是如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运动的益处远不止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在运动玩耍中,要完成许多与大脑和思维相关的活动:掌握平衡、控制情绪、协调争议、组织安排等,这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加深对事物的感知认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与想象创造力。儿童必须先学会自由地使用身体,生命力才能得以释放,进而发展智能。如果身体上受到束缚,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畏缩,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孩子过盛的精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泄,还会出现好动、淘气等行为,甚至升入小学,在课堂上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动作过多,被家长老师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现在的孩子运动得越来越少。现在,照顾和教育孩子的多为女性,而且孩子平时大多在家庭、幼儿园、早教中心度过,很少户外活动,“安静地待着别乱跑”是孩子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尤其男孩天生爱动,规矩、安静的生活对于女孩来说或许还较容易,对于男孩来说,就是成长的桎梏了。


  因为从原始社会开始,男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猎、耕种,男孩的基因中遗留了老祖宗善于使用身体的特征。一个正在操场踢足球的男孩,可以忍受口干舌燥,可以不顾刚刚磕破的膝盖,甚至可以忘却饥饿与疲劳,却完全无法忍受让他们每天安安静静地坐着。男孩在运动中全情投入,通过运动培养耐力和自信心,建立独立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运动为男孩提供了一个接近父亲、接近其他男孩和男人的机会,它可以培养男孩的归属感,塑造他们坚毅果敢的性格。这一点,是规矩安静的生活不能给予的。


  所以,对孩子来说,运动玩耍就是学习,玩不好,就学不好,家长应该像对待孩子一日三餐那样认真带孩子一起玩乐游戏。当然,鼓励男孩多运动,并不是说女孩就要文静乖巧。有研究证实,那些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成功。所以,家长也应打破对女孩的刻板印象,多鼓励女孩在运动中发展自己。相比安静的活动,让孩子撒欢儿地玩的确会给家长制造一定的“麻烦”,但就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来说,这些“麻烦”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早教不怕早家庭最重要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指出,幼稚期即7岁之前,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时期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将影响一生。陈鹤琴先生提到的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早教。


        近十年,中国的早期教育发展迅猛,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父母们每到周末就送孩子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大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入早教班就是对孩子进行了早教,自己也尽到了父母的责任,殊不知父母们其实忽视了早教的最佳氛围——家庭。专家认为,6岁之前的早期干预教育都应该以家庭为核心,即以父母陪伴为主导的家庭亲子教育,绝不是以送到早教培训班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而家庭早教则可以适当借助辅助工具进行。


  为什么要送到早教班,记者采访到一些家长,大部分家长以忙没有时间为借口,无法在家里开展早教。尤其是4+2+1的家庭组成模式,很多情况基本是老人带孩子,父母不放心老人的早教干预,觉得早教班较为科学系统,有理念有老师教,比在家做早教要有效果。然而送孩子上了一年早教班的王女士却告诉记者,其实学了这么久,也没见孩子有什么改变。她认为早教班和幼儿园一样,孩子很多,老师无法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


  早教专家提醒,早期教育的特性是因材施教,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做早教才是最有效的早教方式。


       在家做早教,科学系统性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仅仅是亲子互动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借助辅助工具全面地教育好孩子,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据记者了解,目前早教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叫小天才的早教机,定位为家庭早教的好帮手。它通过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孩子自身进行益智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早教。一上市就很受妈妈们欢迎,最让妈妈们推荐的就是小天才早教内容分龄分段,从智力开发到习惯养成,还有现代社会备受重视的情商培养。在小天才售点,记者看到很多孩子玩的非常投入,除了过来咨询早教机的家长,还有专门过来买新增内容卡片的妈妈,可见妈妈们对家庭早教产品的迫切需要以及对小天才早教机的认可。


  专家呼吁: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应趁早,家庭最重要。父母的亲子陪伴,游戏互动才是最好最好的方式,回归家庭的早教,才是真正的早教。

“老公老婆”成称谓小学生“成人话”惹人忧

      “老婆,等等我。”1月22日上午,河南郑州通泰路小学的校门刚一打开,这句雷翻四周的稚嫩的称呼不禁让很多接孩子的家长开始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

  但随即,“老婆”的声音也被不断涌出来的孩子所淹没。就在家长们才刚稳一下神的时候,一群女生一边玩一个小游戏,一边以奇快无比的速度来了段顺口溜:“挑兵挑将,骑马打仗,有钱喝酒没钱就走。挑到谁,谁倒霉,谁是我的小草莓,白雪公主嫁给谁……”

  “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这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几位接孩子的家长边看他们玩游戏边叹道,现在多数热播的动画片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蜡笔小新》中,都会大量出现爱慕情感的台词。如灰太狼张口闭口“老婆”,孩子看多了,听多了,自然就有了模仿甚至是尝试的念头。

  对于此说法,该学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年级语文老师也很认同。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在金鹰卡通正在播出的动画片《八颗牙齿晒太阳》讲述的就是女主角怎样找到白马王子的故事,其中第七集的标题就是“田七追女孩”。该老师称,里面的很多台词都让他不得不为看到该动画片的孩子担忧——男主角田七喊道:“我烦恼啊,爱情啊你啥时候才来到我身边啊”;女主角茄子说:“行了吧,田七,孙悟空500岁才去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呢,你急什么啊……”

  事实上,不只是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很厉害,记者随后在走访郑州多所小学后发现,学校周围不纯净的销售环境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童真。

  “我爱你”、“最大的幸运是遇见了你”、“给我当老婆吧”……在郑州市东区几所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这些带有肉麻文字的贴纸随处可见,每张5毛到两元的售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小学生买来都爱贴在文具盒内或笔记本、书本封面上。

  记者在聚源路小学门口的一家文具店内站了不足5分钟,就有四五个学生前来选购这些贴纸。当被问及为何偏爱这种贴纸时,两名二年级女生回答说“好玩呗。”而两名男生则笑嘻嘻地说,他们班好几个人都买印有“我喜欢你”的贴纸,然后送给自己喜欢的女生了。

  对于这种“偏爱”,多名小学生都坦称,买这种“有意思”的贴纸送喜欢的同学是常事。四年级的一男生还“爆料”称,他们班很多同学都有“老公老婆”,该男生说,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学生敢这样叫,后来就普遍叫开了。

  随后,有近十名的四年级学生向记者印证了这一说法。其中4名男生承认自己有“老婆”;五名女生则笑称,自己只是对“合得来”的男生开玩笑时才称呼他们为“老公”。至于“老公老婆”的含义,这些学生表示并不清楚,只是觉得这样称呼很“流行”。

  长期从事教育报刊编辑工作的卢丽君也有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她说,儿子一年级时,就曾害羞地告诉她,班里某个女孩叫他老公,“可是她在班里有三个老公!”

  卢丽君认为,其实孩子并不明白老公、老婆的真正含义,家长也不必急着严肃地解释给他们听。孩子之间的这种称呼,除了觉得好玩之外,只是代表了一种彼此的好感,更多的是因为经常听大人这么称呼。模仿成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只是在说着自己不懂的话。

  “当然,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当代儿童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很大,是无孔不入的社会文化导致了孩子们的‘早熟’,说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符合的话。”卢丽君称,从这个角度说,这种现象是令人悲哀的,应该引起社会各方重视。“社会给孩子留下了多少可以保持天性的空间?这是值得成人们思考的社会问题。”

  孩子们互称“老公老婆”,是不是在提醒我们的社会:要守护童年,守护童心。(完)
 

政府叫停为山区孩子捐助面子比孩子挨冻重要?

  近日,“最冷寒冬”里广西山区小学生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引起了各方关注,吉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的爱心人士纷纷捐资捐物,然而就在大家传递感动、聚沙成塔时,一直声称没有物资来源的当地有关部门却拒绝设立物资接收账户,并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理由是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还有人甚至抱怨爱心人士电话太多,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惊喜”。(1月20日《今日早报》)

  质疑

  面子大过民生里子

  领导为了面子,连民生的里子都不顾了?难道领导的面子比民生的里子还重要?

  这年头,要面子的领导可不少,有的领导为了面子,建造豪华办公楼,购买超标专车,穿名装戴名表吃美食;有的领导为了面子,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领导为了面子,居然置冬天穿凉鞋睡凉席的孩子于不顾,拒绝爱心捐助。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领导要面子,受罪的却不是领导,而是其治下的民众。有的地方为了搞形象工程,将纳税人的钱“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甚至寅吃卯粮,收过头税;有的地方为了政绩工程,强拆强占民众的房屋土地,置民众的利益于不顾;而广西的这些领导尤其过分,为了面子,居然置穿凉鞋睡凉席孩子于不顾,干出为了面子拒绝爱心的事情来。

  领导为了面子,竟然损害民众利益,甚至置民众的生死于不顾,这就不是要面子,而是不要脸了。正如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一文中说:“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那些只顾面子,不顾民生里子的领导,根本就不可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更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用的是公权,谋的是私利,这样的领导要他何用!

  拒绝爱心援助的“有关部门”竟然是哪个部门,不想戴上“灾区”帽子的领导又是谁?这样的不作为甚至是乱作为的领导,要他何用?

  陈强

  建议

  改革政绩考评体制

  孩子的鞋子、灾区的帽子与政府的面子,这三者之间,哪一个更实在,哪一个更虚假,相信不辩自明。孩子的鞋子,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内容,是最接地气的,也是有切肤之痛的。至于灾区的帽子和政府的面子,其实都是官场之中的“厚黑学”内容,一个比一个虚,一个比一个假。但在官员心目中,却正好与此相反,孩子的鞋子远远比不上政府的面子。这些官员,就如同那些得了病却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病人而拒绝医治的讳疾忌医者。

  灾区的帽子,谁都不想戴。这和“百强县不强,贫困县不贫”的道理完全是一个样。没有一个地方官员希望自己在任期间,政绩不明显,或是政绩出现倒退,更没有一位政府官员愿意把自己的辖区定义成“灾区”——除非天灾发生,又无法隐瞒。而那些真正的百强县,为了争取来年的政策、补贴,都想尽办法去“实现贫困”。为升职计,为上级的评价计,地方政府出现黑白颠倒式的笑话,不在话下。

  孩子的鞋子不敌政府的面子,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两个:一是,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民生工程,在官员那里并非是最重要的东西,相比于官员的仕途与政府的形象,根本不值一提;二是,当下体制之中的考评体制,太过简单肤浅,以至于虚假之风肆虐,导致地方政府讳疾忌医。这个时候,我想到了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去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一行时说的那句话,“窥一斑知全豹,到这里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真实贫困状态,如能看到真贫,从北京3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值了!”

  在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建立之前,社会性的善举,只能依赖于地方政府“不捂盖子”的虚心之举。这要求地方政府,以一颗坦诚之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也要求官员抛弃家长作风,把百姓不再当成棋子和工具,真心实意地去关心孩子的鞋子,而非自己的面子和所谓的前程。

  王传涛

  析因

  权力取向失位

  自己不愿解决,无力解决,却又拒绝别人帮助,权力的伦理你或许不懂。政府好面子,学生多受凉,这几乎成了无法忽视的现实。山区孩子在寒冬中瑟瑟发抖时无人相问,当爱心汇集却又可能无福消受。在“不想戴上‘灾区’帽子”的理由下,爱心有可能被生硬地阻断。民生需求与权力伦理何以反身而行?

  在权力者看来,因为接受捐赠,就意味着自己属于“灾区”,这在外人特别是上级面前挺丢脸。这就跟很多地方明明十分贫困,却又偏偏要通过数据造假,或者“跑部钱进”做工作,也要摆脱贫困的帽子。这是因为,脱贫是一种政绩考核,对权力者能带来巨大的好处。反之,当“争贫”能成为一种政绩后,相反的一幕又会重复上演。讳疾忌医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捐赠避而远之,一则受冻的不是自己,与自己没有什么利益联系;二则,顾及民生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若其与自己的利益诉求相背离,自然也就无以引起重视。如此欲盖弥彰的做法,背后是权力取向的失位。权谁而行,利为谁所谋才是问题的关键。当政绩思维成了当权者挥之不去的指向之后,一切不利于其利益的东西都有可能遭受扼杀。民生福祉若不能为其带来好处,那么一切有利的东西都很难获得重视和放行。山区孩子受冻如此,拒绝爱心捐助同样如此。

  这样的现象并非孤立地存在,类似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据“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介绍,有些地方政府害怕被关注而拒绝免费午餐。2012年崔永元发起的乡村教师培训第六期没有获得湖南教育的支持,引起了崔永元在微博中的怒斥湖南省教育厅。从学生自带课桌无以解决,到很多地方的民间捐助无人受理,再到“为面子”而拒捐。种种事例说明,“官本位”的思维已经让一些人失去了基本的操守。若连爱心都无以承受与接纳,还谈什么服务为民的宗旨?

  唐伟

  怕丢官帽没有爱心

  在如此严寒的冬天里,五六岁的娃娃竟然穿着凉鞋、睡凉席过冬,如此赤贫超出了人们想像力的极限,这甚至比一般意义上的“灾区”更像灾区,称之为“灾区”有何不可?可是,当地有关部门为何会对一顶“灾区”的帽子如此忌讳、如此反感,以至于宁愿让孩子们穿凉鞋和睡凉席过冬,也不愿意接受爱心人士的捐助呢?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当地政府从来就没有为接受外来的爱心做过准备,没有接受爱心的习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爱心,他们不知道应该对生活困难的人群实施救济,不知道这社会上还有一些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拥有热心肠的人。所以,当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的时候,他们竟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其实,“惊喜”一说显然是矫饰之词——“惊”倒是有的(没想到当然要吃惊了),但“喜”却未必,哪有将“喜”拒之门外的?

  还是新华社的点评一针见血:保位子比做实事重要。事实上,当地政府之所以对“灾区”的帽子如此忌讳,之所以要求记者停止呼吁爱心人士的捐助,无非是因为,孩子们在寒冬里穿凉鞋睡凉席的消息实在太令人震撼,而爱心人士的捐助又让这个信息一再升温,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而与此同时,听闻这种消息的人们自然会生出对当地政府救济乏力、行政不作为的责问,进而会引发上级部门的关注,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相关官员的“官帽”。他们拒绝捐助的目的,就是想抑制事件的持续升温,降低事件的影响,别让孩子们寒冬里穿凉鞋睡凉席的惊人一幕引发公众对他们的批评。因此,与其说是当地政府官员不想戴上“灾区”的帽子,不如说是他们怕拿掉头上的“官帽”呢。

  李先梓

  -三言两语

  ●为官不仁、粉饰太平的行为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新华视点

  ●天寒比不上心寒。

  ——陈荣洪

  ●苍天何在?功利之心掩盖寒冬的感动,真不知道说出这种话的人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柴玉竹

  ●“政绩”乌纱帽时刻在心中。

  ——鲁青

  ●令人啼笑皆非的弱智和人道立场。

  ——王胜军

  ●不承认自己的弱点,也无法被别人承认你的强处。我们究竟和什么人一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尹利君

  ●敢于亮家丑才能实事求是,正确面对困境和挑战。

  ——钱广荣

  ●让这些领导穿上凉鞋。

  ——费影

  ●监管部门应当立即向地方官员直接问责!这种行为,还配做官吗?

  ——岳月

  ●面子?头上的帽子才是关键 。

  ——李靖

  ●既想当父母官,又不想尽父母责,这样的政府官员还要他干啥?

  ——王格

  ●这样的地方政府应该被一个个示众!为了臭面子,宁可委屈百姓?有本事少盖办公大厦少买几辆豪华公车,无耻。

  ——薛蛮子

郎亚琴倡导:婴幼儿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2012年5月12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郎亚琴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医院红楼二楼给市民上了一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健康的完整含义包括身体(生理上)的健康和人格层面(心理上)的健康。


婴儿动作发展的好坏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婴儿通过感知获得认识,动作发展促进认识的发展,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手的抓握,通常从4、5个月开始宝宝出现拇指与其他的分化和手眼的协调;独立行走,这是重要的一步,意义在于主动的接触外周世界,扩大认识范围。


了解宝宝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
 

      1、触觉交流最初的形式是授乳和抚摸,拥抱婴儿。
 

      2、视觉交流,婴儿出生一月左右,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母亲在授乳时,会发现婴儿有眼睛对视的情况。


       3、嗅觉交流,婴儿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表现出对母亲气味的偏爱。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学者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
 

       4、听觉交流,婴儿自出生起,出生第一天已有听觉反应,对响声会有惊跳反应。对母亲的声音尤其偏爱,也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6个月会用身体动作表达愉快心情。


婴儿吮手应制止吗?


        对婴儿的吮手行为,应当给予理解,这是婴儿本能。如果1岁以后,还是吃手的话 要寻找原因,可能原因是1、发育迟缓,2、缺乏父母关爱,3、环境因素。解决的方法是1、发育评估,2、父母要多陪孩子,到户外做游戏,用有趣的活动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分散他吮手的兴趣。
 

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积极对待婴儿


        在气质上,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可将婴儿气质类型分为三类: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婴儿(易抚养型),生活有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物、景) 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看到生人常微笑。醒后很愉快,不爱哭闹,能接受新事物。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困难型婴儿(抚育困难型):生物活动无规律,成人难以掌握他们的饥饿和尿便规律。对新刺激的反应消极、退缩、回避,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醒后未睁眼就哭闹,遇到困难后大声哭叫,心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婴儿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孩子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迟缓型婴儿(缓动型):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经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 ,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麻烦型不同的是,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因而父母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父母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他们会认为孩子“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婴儿心理多方面的发展。
 

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


       艾斯沃斯将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分为两大类:安全型和非安全依恋。


1、安全依恋:婴儿立刻跑向母亲,当母亲抱起后很快安静,一会儿要求放下,去玩玩具。这类儿童发展了基本信任。
 

2、非安全依恋,分为2类:回避型和反抗型
 

A) 回避型婴儿:这些婴儿在陌生环境下对再聚的特征反应是对母亲没有欢迎,有的很淡漠。他们不愿被抱。他们时常把母亲的注意转移到玩具。
 

B) 反抗型婴儿:这部分婴儿会因分离而表现强烈的不安,母亲回来后会非常矛盾,即想接近母亲,但又想发怒,因此很难平静。


        简言之,有安全感的婴儿的母亲是敏感易接近;回避型婴儿的母亲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拒绝的,反抗型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照看方式经常会变化,或非常热烈或冷漠,更多的是满足她们自己的需要而非婴儿的需要,这会让婴儿无所适从。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


        婴儿期作为人生的最初阶段,如果抚养不当,就会带来各种心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1、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性依恋。3、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婴儿,积极对待婴儿。4、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玩具、音乐、活动空间)。


幼儿期心理发展之游戏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是有重要作用,游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幼儿期游戏特点有:象征性游戏,用替代物进行游戏,如用竹竿子当马,动机在于过程,不在于结果,具有模仿想象的特点。
 

        游戏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促进儿童认识发展;2参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4、培养健全的人格;5、增强体质。


幼儿期的社会化发展中会出现的心理问题
 

       自控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三岁小班的自控能力的20%不到,5-6岁80%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攻击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语言的侵犯,对他人的名利的侵犯。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时可采取的措施有:1、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2、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3、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4、发挥榜样的作用。


      要注重宝宝同伴关系的发展,这关系到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能满足儿童归宿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所以父母多鼓励宝宝多与伙伴玩。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