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血色素高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血色素高】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血色素高】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血色素高】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血色素高】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血色素高】最新推荐阅读健康综合知识,近来【血色素高】的健康综合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血色素高】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血色素高】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糖友控糖有达标吗?仅1/3糖化血色素小于7

陈择颖医师表示,糖友吃对血糖药才能治疗有效果

糖尿病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导致许多糖友较不想服用药物去控制血糖。根据最新报告显示,台湾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到目标(糖化血色素小于7)的比率仅三分之一,表示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以为自己有在治疗,却仍持续暴露在糖尿病并发症高风险之下。花了钱和时间看诊,却没达到预期好处,非常不划算。

新型降血糖药物 减重又不低血糖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新陈代谢科陈择颖医师表示,这十年来,血糖用药发展突飞猛进,台湾陆续引进了三种新药,比起传统药物有不少优势。其中肠泌素分解酶抑制剂(DPP4 inhibitor)最早引进台湾,因其副作用很少与不易低血糖的特性,临床医师与糖友们使用经验相当良好,目前仍是主流之一。

最新引进的肠泌素类似物(GLP-1 agonist)及钠糖受器阻断剂(SGLT2 inhibitor,俗称排糖药),最大的特色是两者都有降体重的作用。其他好处包含降血压,甚至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和保护肾脏,俨然是糖尿病药物的明日之星。

控制血糖有效果 糖友有更多治疗选择

陈择颖表示,肠泌素类似物得透过针剂施打,民众接受度较低,现在也开发出一周施打一次的剂型,使用上方便许多。而钠糖受器阻断剂为口服剂型,接受度较高,不过得注意其一些副作用,譬如生殖泌尿道感染风险或利尿效果等。

药物新发展给予糖尿病患更多治疗选择,但并非所有新药都适合用在自己身上,也并非旧药就不好,而且健保给付上也有所限制。陈择颖医师提醒,若糖尿病患发现自己的血糖控制不佳、易发生低血糖或其他用药不适,建议能和自己的医师讨论或至新陈代谢科门诊详细讨论治疗方式。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是关键

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糖化血色素是关键

许多糖尿病患者平时在家里侧空腹血糖值都不高,以为控制良好,直到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后,才发现血糖长期不稳定;高雄市立大同医院糖尿病卫教师余珊娴指出,过去就曾有糖尿病患者明明早上量血糖才一百出头,但却被诊断血糖控制不佳,其实这都是忽略了糖化血色素。
 
糖化血色素过高 恐使慢性并发症提高
控制血糖一定要懂得血糖目标到底是什么,因为抽血检测血糖前,得空腹9至12小时,确保数值精准,促使许多患者都以为只有测量空腹血糖最重要;余珊娴卫教师表示,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含有的血色素,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血球,和血红素结合,就会形成糖化血色素,万一糖化血色素过高,就可能会使出现并发症概率提高。
 
糖化血色素须小于7% 确保血糖稳定
红血球平均寿命约为90至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能反映三至四个月的血糖浓度,最佳的范围必须小于7%,才能避免慢性并发症出现;余珊娴卫教师表示,因此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但一旦其他时间血糖偏高,造成糖化血素也跟着升高,患者就得多注意。
 
测量空腹血糖外 饭后血糖也是关键
因此看诊时,医师除了会参考患者给予的自我血糖监测数值,也会参考糖化血色素平均加权血糖值,若超过7%,就得提醒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余珊娴卫教师呼吁,要控制好血糖,除了早上需要测量空腹血糖外,其他像是饭前和饭后两小时血糖,尤其饭后血糖更需谨慎测量。

超过九成糖化血色素过高!当心“肉松人生”

透过数据进行饮食生活的调整

你有下列这些现象吗?霉菌感染,不易复原;视力退化;健忘;昏沉疲倦;肌肤皱纹增加,暗沉,失去弹性;手脚冰冷,容易抽筋等等。专家提醒,这些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糖化作用”所引发的症状,若不加以注意,长远以后有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糖尿病及并发症、阿兹海默症、白内障、黄斑部病变、甚至癌症等重大疾病。
 
终极糖化生成物造成蛋白质组织硬化,导致身体发炎
 
美兆集团研究发展处研发长刘婷婷博士说明,现代人的身体里面也经常出现“甜蜜的印记”,一旦形成便很难除去,这就是“糖化作用”,指葡萄糖与蛋白质之间产生的结合反应,形成“糖化蛋白质”,经过聚合作用后,则会出现“终极糖化生成物”。糖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自然反应,糖化蛋白质一旦生成就无法分解。刘婷婷博士表示FOPGHKFL;GKMNKM,平时常吃的肉松,就是一种典型的糖化作用,在高温的环境中,加入糖与肉类翻炒,制成深褐色的糖化蛋白质。而在人体中,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或急速上升,就会增加糖与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架接作用的机会。
 
刘婷婷博士进一步表示,糖化不仅会箝制蛋白质,使其无法发挥原来的功能,终极糖化生成物会造成蛋白质组织硬化,导致发炎现象。糖化发生于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譬如血管的胶原蛋白糖化,造成血管硬化发炎,血行不佳,氧气与养分补给低下;眼睛晶状体内晶状蛋白糖化,视力会减退甚至发生白内障;皮肤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糖化变硬,则会产生皱纹及暗沉等现象。
 
检测“糖化血色素”,监控体内糖化程度
 
刘婷婷博士指出,“糖化血色素(HbA1c)”是一个可以反映体内糖化现象的程度指标。血中葡萄糖会与红血球的血色素蛋白质结合成为糖化血色素,形成的量与血中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因此,糖化血色素不仅可做为过去二至三个月间血糖控制的指标,更可以用来评估身体糖化现象的程度。
 
根据“美兆二代健检”数据资料分析发现,将糖化血色素的理想值订定为4.2-4.5%,较一般医疗健检机构所使用的参考值更为严谨而具有健康促进之意义。同时也发现,超过九成的会员,糖化血色素过高(数值大于4.5%),男性较之女性,通常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糖化程度也高。
 
适度限糖,降低糖化现象
 
刘婷婷博士强调,避免血糖的急遽上升与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就是控制糖化现象最重要的方法。尽量减少糖类及甜食、含糖饮料的摄取,进食顺序先从蔬菜开始吃起(防止糖类的急速吸收),细嚼慢咽,加上戒烟、运动等生活习惯的调整,糖化现象就可以有效率地降低。更重要的是,定期监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色素等相关生化指标,透过数据进行饮食生活的调整,才能免于“肉松化的人生”!

最新研究:泵治疗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

林嘉鸿医师表示,胰岛素泵可改善病友的健康。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全球15岁以下孩童与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为0.02%,且罹病人数逐年增加。林口长庚医院内分泌暨新陈代谢科林嘉鸿医师和小儿内分泌科罗福松主任合作费时五年,针对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CSII)进行研究,并发表于2015年最新的国际生物医学研究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研究结果显示,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SII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不仅能让小患者的血糖稳定之外,也帮助减轻照护者的心理负担。
 
林嘉鸿医师表示,第1型糖尿病盛行率大约不到百分之一,在台湾,第1型糖尿病患者约有2万人,年龄平均约为10岁左右。目前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为自行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罹患此疾病的族群多为儿童、青少年,要自行施打胰岛素对病友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恐惧,在此情况下,常有剂量、施打时间不精准等问题衍生,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导致昏迷。
 
除了上述情况外,传统施打胰岛素的注射针剂最小单位是0.5为一单位,但是小病友对胰岛素的需求较为精密,若临床上有更精准的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法,对病友们来说是一大进步。有鉴于此,林嘉鸿医师开始研究胰岛素泵来帮助小病友们,突破施打胰岛素所产生的问题。林医师说,这些小病友们从确诊患有第1型糖尿病后,即必须终生施打胰岛素,生活不便性就提高,但若有了胰岛素泵,可有系统化的控制血糖,避免昏迷的状况产生,也可改善病友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临床上,第1型糖尿病会依坦纳氏(Tanner stages)分期治疗,林嘉鸿医师解释,因反应体内内分泌、发育的状况,胰岛素的给予也有差异,医师应以不同成长阶段调整胰岛素给予剂量,才能帮助这些在发育中的孩子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因为小病友的生长阶段并非停滞不前,胰岛素的需求量,也因日夜而有不同,像是日间活动量大,胰岛素分泌较敏感,低血糖的风险就会增加;夜间活动量低,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须给予病童剂量较多的胰岛素。但传统针剂给予胰岛素的方法较难突破此问题,而现在有了胰岛素泵,可依不同阶段来调整胰岛素剂量,而且比传统方法更精准,无疑是突破传统治疗的瓶颈。
 
研究并发现,胰岛素泵的施打剂量,比传统施打针剂来得低。林嘉鸿医师进一步说明,利用胰岛素泵精细打在皮下组织,以连续注射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以笔针一次性的注射,泵注射的吸收效果与生物利用率较高。简单的说,施打的总剂量下降,大致上可减少25%,同时也降低了低血糖而导致昏迷的风险,经济上也可减轻负担。
 
林嘉鸿医师提醒,若无降低剂量,可能会影响病友的发育、神经损伤;日常生活方面,仍应依糖尿病友的饮食与运动原则来作息,但目前胰岛素泵非全自动,病友需输入摄取糖类转换数值、设定运动基础率,泵在给予胰岛素数值才会趋于精准。

糖化血色素过高恐造成血糖慢性中毒

糖化血色素过高 恐造成血糖慢性中毒

糖化血色素就是血糖附着在血色素上,这时如果血液中葡萄糖越多,被糖化的血色素比例就会越高;彰化基督教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谢芳杰指出,正常血糖中,因为红血球寿命可达120天,因此糖化血色素比例应为6%以下。
 
临床上,1名30岁男性健康检查中被发现空腹血糖130mg/dL,糖化血色素7.2%,因此被转诊到糖尿病门诊治疗;谢芳杰指出,因抽血的糖化血色素为三个月的血糖加权平均值,这名男性的空腹血糖在126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6.5%以上,就属于糖尿病症。
 
医师谢芳杰进一步说明,若血糖持续超过300mg/dL以上,身体症状就会特别明显,严重甚至会急性中毒,且尽管血糖在200mg/dL以下,虽不会有任何症状,长期下来仍会使身体组织提早老化,主要是因全身器官组织充满大小血管,血糖中毒就会影响全身。
 
临床上,年轻糖尿病患若为低血糖,属于危险较小,多建议血糖控制到6.5%以下,避免未老先衰;谢芳杰提醒,糖化血色素可当作血糖慢性中毒的参考指标,只要血糖出现异常,就建议应尽快接受诊断治疗,才能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血糖失控!7成糖友糖化血色素超过7

血糖失控! 7成糖友糖化血色素超过7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控制与运动健康管理不易,常有大吃大喝,缺乏运动等状况,导致血糖失控。根据统计,在台湾,约有170万名的糖尿病患者,且当中将近七成因为没有正确的控制血糖值,导致糖化血色素未控制在7以下,而遭受到可怕的并发症威胁;可见血糖的控制,一直是患者与家属对抗糖尿病,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财团法人糖尿病关怀基金会、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连续五年举办“你7了没!”活动(www.areyou7.tw),今年特别提出“血糖特务7”主题,希望能够号召全民,让每个人一同关心我们周遭的亲朋好友,协助糖友们克服糖尿病所遇到的问题,透过活动征选作品,来传达正确控糖观念。
 
事实上,在我们周遭有许多的糖尿病友,有可能是您的家人、您的同事、您的朋友,甚至是您自己,有超过半数糖尿病患控制状况并不理想;三大主办单位借由活动的举办,以各种形式作品,如影片、多媒体动画及照片等,来分享心路历程或是控糖观念,来破除大众迷思,不只是糖尿病友本身要注意血糖的控制,身旁的亲友帮助更是重要。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但大多数人对于糖尿病还是存有许多的迷思,其实透过正确的药物治疗,加上健康饮食、血糖监测、适当的运动以及与医师的配合,就能够将糖化血色素控制于理想范围。依据临床大规模追踪调查,糖尿病患将糖化血色素(HbA1C)控制在“7”以下时,才能够有效减低并发症。
 
为了响应公益,今年度再次参与本次活动,拍摄宣导影片的金钟主持人Janet,特别化身成血糖特务7,以行动支持糖尿病友,一同呼吁民众,帮助别人,也提醒自己,以朋友、同事及家人的角度,帮助身边的糖友,将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分享控糖妙方,还有奖金十万等你来拿;一同与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努力,糖尿病友既能保持健康也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糖尿病定期追踪糖化血色素六成六获改善

糖尿病定期追踪 糖化血色素六成六获改善

糖尿病若是没有控制好,会有许多并发症;根据健保局统计,糖尿病人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方案,透过定期追踪,病人的糖化血色素有六成六获得改善。该局特别呼吁,糖尿病人可选择至有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照护方案的院所就医。
 
糖尿病是成人中非常盛行的慢性疾病之一,血糖若控制不好,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神经及肾脏相关并发症,严重者可能有失明、心脏病、截肢、洗肾或甚至死亡。
 
依据健保局资料显示,101年因糖尿病而就医民众高达96万人;而健保局为使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照护,在支付制度中特别设计“以病人为中心”的糖尿病照护方案,根据该局统计,101年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的糖尿病照护方案患者已达32.5万人。
 
经健保局统计,糖尿病人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方案,透过定期追踪,糖化血色素检验值有66%获得改善,且控制不良的人数比例,从29.8%逐年下降至12.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良好的人数,也从65.8%逐年上升至84.3%,洗肾发生率也较未参加者低4.33%。
 
由于糖尿病人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方案,可使疾病控制持续进步,减少后续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健保局特别呼吁糖尿病人,可选择至有参加“以病人为中心”照护方案的院所就医。该局网站并公布有糖尿病方案品质奖励措施得奖医师院所名单,供病患就医时选择参考。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