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敢填这科系给我试试看!如何在“自我实现”与“父母期待”中抉择?

2019-05-15 01:26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陈志恒 咨商心理师 高中教师都知道,每年3月到5月间,是同学们最常光临辅导室的时刻,烦恼的...

(图片来源:https://stocksnap.io/photo/MLZIHL9GLY)

选择更多、决定更难

自从一般大学或技职体系的多元入学制度开始实施,甄选入学成为高三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管道之一,这些孩子提早面临了生涯选择的十字路口。

过去的联考时代,往往接到成绩单选填志愿时,再来考虑未来念什么就可以了(事实上,分数到那里就填那里,也没多大选择机会)。

如今,学子们提早半年开始考量自己的机会与命运,他们必须利用申请入学管道中仅有的六个(或三个)机会为自己安排好未来的路,除了是否通过录取外,还得思考所选择的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科系。他们必须比过去的人想得更细致、更周延,也得考虑得更多、更复杂。

多元入学提供(或者是逼着)孩子一个思索自己兴趣、能力、人格特质与价值观的机会,要求孩子得向内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并为自己做出生涯决定。你若要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抉择,就得认真思考,马虎不得。

但这也让孩子们困住了,常常夹在自己的兴趣与现实考量中动弹不得。现实考量包括:景气不好,不得不考虑未来好找工作的科系,而最关键的还是父母的期待,加诸在孩子身上的生涯抉择压力。

夹在“自我实现”与“父母期待”间的煎熬

在我高中时,父母要我选读自然组。他们的理由是,医生的名声好、收入高,会念书的男生将来当医生最适合不过了。但我对数理或自然科一点兴趣也没有,坚决选择社会组。来到社会组,我对课业得心应手,向父母证明我是社会组的料。但焦虑的双亲又有意见了,要我考虑将来念法律、当律师。虽然我的生涯目标仍不明确,但唯一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我对法律没兴趣。

见我对法律兴趣缺缺,他们又要我考虑商管科系。还是高中生的我,对商管领域完全不了解,我到学校图书馆去搬了一堆商业经营、企业管理、财务、经济等厚厚一叠书,花了一个暑假认真地做了一番功课。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还是没兴趣。

就这样,父母的意见一一被我推翻。越接近高三,每当谈起大学的科系选择,父母的脸也越来越沈,亲子间似乎有一道隐形的墙,阻隔了彼此的内心交流。

我还记得,母亲用严肃的神情、担忧的口吻问我:“你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说:“我想当老师,我要学心理辅导,将来我要当个辅导老师。”

大学推荐甄试放榜后,当我告诉他们,我录取了大学的辅导与咨商学系时,我永远忘不了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你真的要去念吗?依你的实力可以读更好的科系。”那片刻间,我明白了,如果我坚持走我要的路,我将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艰困、冲突与对立的,直到我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能让他们放心为止。

我想,我还算是幸运的,即使父母亲的意见与我相左,但终究尊重我的选择。虽然我能感受到他们在情感上无法认同我、支持我,但仍然不会强硬地逼迫我照着他们的主张而行。

如今,我仍然确认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父母也不再对我的生涯担忧不已(他们改担忧别的事了……)。然而,这样的坚持却要冒着家庭革命的风险。当自己的理想与父母的期待相左时,势必彼此要有一番不断妥协的过程。我耗费大量心思与双亲争辩彼此的看法,即使争取到自己做决定的空间,仍然要不断透过各种表现证明自己的选择。这长期抗战的过程是痛苦的、孤独的、焦虑不堪的。

我常问自己,如果还能重来过,我会做出不同的决定吗?

生涯抉择中的机会成本考量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当作一种决策行为来看时,就会谈到成本与效益的问题。在经济学理论上,任何决策都涉及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追求某项利益而做出某个决定,牺牲了众多其他选择中可能带来利益的最高者,亦即“在众多放弃的选择之中,价值最高者”。

例如:你最喜欢吃的早餐依序是汉堡、蛋饼与烧饼,如果今天早上你选择吃汉堡做为早餐,蛋饼便是机会成本。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是理性的,会做出某项决策必定是经过审慎评估,而认为机会成本的损失是可以忍受的。

在商业上,机会成本包括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在人类行为上,机会成本牵涉的更为复杂,通常还包括人际关系成本。夹在自我理想与父母期待间挣扎的人,通常需要考量自我实现与亲子关系孰轻孰重。他们认为生涯是自己的,强烈渴望由自己决定走出自己的路;但又害怕挑战父母权威,与父母发生意见冲突,甚至失去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结。

追求自我实现的观念是由西方个人主义风潮传进华人世界的。传统以来,华人世界的子女多数继承父母的职业,世代相袭,父母在子女生涯决定上的权威自然不可撼动。华人重视家庭关系及长幼伦常的传统价值,在现代子女追寻自我与生涯统合的过程中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毕竟冒着家庭失和的风险与代价是相当大的。

不只“把书读好就好”还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这个困局中,还有一个让孩子们卡住的关键,就是面对承担责任的压力。追寻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这些从小由父母一路安排到大的学子们,被灌输的观念是“只要把书读好,其他的不用管”,使得他们对承担责任的能力相对不足。面对生涯抉择时,常见父母搁下狠话,“你自己选的自己负责,将来养不活自己不要回来找我!”

这些徬徨的子女内心是恐惧的,是担忧的:

“如果真的如父母所说的,将来没前途怎么办?会不会是我太天真了?”“到时候如果混不出名堂,我真的没脸见我的父母!”许多困惑的同学都这样告诉我。

在内心深处,他们渴望的其实是父母毫无条件的支持。

难道面对这种两难情境就只剩下二选一的零和游戏了吗?在这典型的双趋冲突中,是否还有其他观点来看待此事,帮助孩子们跳脱这个困局?

推荐阅读:分数之外的选择-无压力的升学路

现代人生涯规划的困局—生涯不确定

有个研究所的同学疑惑地问我:“他们真的那么急着做出生涯的最终决定吗?他们怎么知道现在选择的大学科系会是他们一辈子要走的路?”我好奇地看着他。

“你想一想,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上了研究所才真正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才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往前走。”在我辅导研究所的同学中,有一半以上大学是非相关科系毕业的(来自哲学、语文、商管、资讯甚至理工领域的都有)。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来,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困在一种过时的迷思中了!

生涯探索是一辈子的事,似乎不用急着在大学就做出唯一或最终的选择。有些人很幸运,大学阶段就能确立自己的目标,走上了人生的正确道路,这辈子从一而终,不再有太多生涯变动。但对于六、七年级以后的学子而言,在生涯中数度面临生涯抉择与转变,似乎是常态。生涯探索的时间拉长了,也必须因应与接纳生涯的各种不确定性。

“不确定”将会是现代人生涯选择过程中的常态,这是时代变动与局势潮流的产物。但这种不确定也为青年学子们换取更多生涯决策的弹性空间,包括面对与因应他们父母的期待。或许,他们可以不用陷入二选一或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了!

透过时间妥协自我实现与父母期待间的冲突

回到学校的咨商室中。我对着这位愁容满面的年轻高三女孩说:“我有个想法供你参考,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听听?”

“喔?”她抬起了头,好奇地看着我。

“你知道吗?从你现在到出社会开始工作,还有着好久的时间。”

“不是只剩四年吗?就大学四年。”

“看起来是四年,实际上可能六年、八年或更长。因为,这个年代的人,多数还会继续攻读研究所。而在这过程中,你还有不只一次重新做生涯决定的机会。”我停顿一会儿,见她点点头,继续说。

“卡在走自己的路和父母的期待之间,实在不好受。尤其是冒着闹家庭革命或亲子失和的风险,更是让人感到痛苦。如果坚持做自己和与父母的情感联系都是你重视的,或许你可以透过时间去妥协两者。”

推荐阅读:现实与梦想,你想要的是什么?

女孩的眼睛亮了起来。

“父母对你有所期待,甚至给你压力,是不放心你现在的决定。如果不是这么排斥父母的安排,或许在大学阶段可以先顺着父母的意。上大学后,依然可以透过双主修、修习辅系、跨校选课、参加社团、补习或自修等方式,继续钻研与探索自己的喜好。甚至可以慢慢累积成果,适时展现给父母看,不断让父母知道你在某个领域的努力与热情。借此逐渐争取做决定的空间,也获得父母亲的认同与支持。”

“四年后,你将是个更成熟、更具有自我决定与自我负责能力的人,你将能有更多的空间与权力为自己做生涯决定。父母的影响力也会相对变小,也会对你更放心。或许,那时就是在学术上转换跑道,真正能选你所爱的成熟时机了!”

我看着她脸上的表情渐渐柔和起来,我知道她心中的石头放下了。“老师,我知道了!谢谢您的意见,我会好好思考。”女孩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了。

【陈志恒咨商心理师】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跳脱生涯两难的零和游戏:生涯抉择中的现实妥协】

文章标签: 什么星座最顽固 2019年12星座大预言 2019年12星座大预言 什么是阴阳风水 八卦怎么看位置 星座元素组合 十二生肖中最诚实的生肖 什么生肖忠诚老实 金牛座喜欢养什么动物 12星座分别是什么元素 生肖龙与虎相配吗 家里放粗盐化煞吗 属龙人的感情弱点 什么生肖机灵敏锐 便秘怎么办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 低血压的症状 糖尿病预防 急性肠胃炎 眼部皱纹 双鱼理性工作狂

您可能敢兴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