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被家人情绪勒索?

2019-05-17 11:5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吴姵莹咨商心理师 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存在情绪勒索的情形,但在家庭关系里,这是更普遍也更严...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吴姵莹咨商心理师

在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存在情绪勒索的情形,但在家庭关系里,这是更普遍也更严重的。

因为我们难以逃开或切断和家人的关系。

面对伴侣,可以分手;面对朋友,可以绝交。

虽然我们不想如此,但尚有这样的选择。

不过,面对父母长辈时,“血浓于水”令我们无法割舍和逃避。

我们之所以会界限不清,根源就在于,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情绪勒索。记得在第一章第五节曾经提到的吗?父母的毒性教条会影响我们的界限感,使得我们不能很好地区分自体和客体,因此无法独立。这其实就是情绪勒索。

因此你会发现,情绪勒索是关系状态的展现,当中有相互依存的课题,而既然是关系,就是两个人的事。但又究竟是什么,让关系中有勒索者跟被勒索者,你为什么会成为被勒索的人,一定是在这段关系中提供了某些东西,让你感觉你愿意被勒索。

推荐阅读:来自父母的情绪勒索,原来是因为不懂怎么爱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Cindy 跟姐姐的关系并不亲近。因为姐姐很受宠,但她却是差点被送养的孩子,两姐妹在家中的心理地位落差很大。三十多岁后彼此都结婚了,Cindy 才有机会跟姐姐畅谈。她问姐姐:“我从小就一直觉得家里很穷,因为妈妈一天到晚在哭穷,那你的感觉呢?”

结果,姐姐回她,妈就在演戏,你看不懂吗?由于妹妹从小就被妈妈穷困的情绪困住,为了妈妈,省吃俭用,住非常破烂的宿舍,为的是帮妈妈省钱。可是姐姐没有被困住,住好的,而家里不够钱,她就去打工。

但为什么妹妺被勒索,姐姐却不会被勒索?这当中最大的差别,就是她们的经历不同。妹妹基于差点被抛弃的经验,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所以仰赖妈妈的一言一行。但姐姐自小受宠让她拥有自我价值,便不容易被家人的行为牵制,这就是情绪勒索的共构状态。

如果你在家里也有这般情况,为什么你好像会一直顾虑妈妈,可哥哥好像完全无感,你可以重新思索你们在家中被对待的经验,所形塑出的自我状态;当你像Cindy 的姐姐一样,对自己有较多的肯定,对于别人的话语就不会轻易动摇。

Cindy 差点被送养这件事,其实是一道被遗弃的伤口,令有过这种经验的她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感,因此对母亲的话特别容易动摇、有罪恶感。只要妈妈说了什么,就会往心里去。可是轮到姐姐,受宠的经验让她对自己的想法和声音有着自我肯定,能为自己做决定,也不轻易被他人的话影响。

情绪勒索是关系的共构,越是自我否定或自我感不清晰的人,越容易受人影响。

但究竟为什么在这么痛苦纠结的关系里,他们还愿意一直被影响,这当中的关系利益或酬赏又是什么呢?

以下是几种共构与酬赏机制:

1.孩童时期“照顾者”就是你的全世界。而当孩子被全世界需要时,会感受到连结与归属。因此,越是被否定的孩子,越需要黏人,从别人身上获得肯定或认同,孩子需要“被需要”没错,但当他被需要的感觉是透过“情绪勒索”般强烈的情绪喂养时,就非常危险了。

这时,情绪勒索的存在,反而是一种深刻爱与归属的感觉。若失去这层连结否定的孩子将会感到失根。

2.拼接式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是片段片段拼接起来,从他人眼里建构自我。如果你经常会说:“我妈妈说我怎样怎样”那代表你内在母亲的组成很高,容易缺乏“自我价值”跟“自我意识”,会顺应母亲的思路走,享受被人决定人生的轻松感,无需真正长出自我意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反正好坏都是母亲决定。

若要摆脱情绪勒索,就要看懂共构与酬赏机制。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能够更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要做什么,并为自己负起责任,就能给出足够的支持与安全感,无须依附于他人的认可,而不断被控制。

推荐阅读:你容易妥协吗?最易被情绪勒索的五种人!

如何面对父母或长辈的情绪勒索呢?

首先,需要能分清楚彼此的责任。

那天我在演讲时,学员Kevin 发问,他在父亲仍在世时,很想到加拿大去念书,却被母亲阻止,说父亲身体不好,不知道还有多少时日可以陪伴他,Kevin 把话听进耳后就决定不出国了。父亲离开的几年后,Kevin 依旧想出国念书,母亲就开始说:

“有必要离家这么远吗?你就这么想摆脱我吗?”惹得Kevin 很苦恼,因为母亲一直强调,如果爱他就应该陪在他身边,但Kevin 一直有个无法实践的梦,不时感到无奈。

我相信,这个例子大家都不感陌生。当你想达成梦想时,父母成为你梦想的羁绊,还责难你的梦想不切实际与背叛亲族,但这些责备与恐惧背后,其实是父母满满的分离焦虑,他们无法预见孩子离开后的孤单,更不愿去承受孩子飞走后,两老需要大眼瞪小眼的生活。

因此,在所谓的“责任”议题上,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家庭历程任务”,另一是“个人成长任务”。

在家庭历程上,当孩子成年,就该成家立业,独立出去,拥有自己的家庭,或拥有自己的事业。家庭阶段也会从满巢期过渡到空巢期的阶段,也就是说,原本家中的孩子都在巢穴里受父母的哺育跟滋养,到了成年茁壮后,该具备能力飞出巢穴,成立自己的巢穴,家庭就到了没有小孩的空巢阶段。

空巢期的家庭任务,就是卸除父母的角色,好好回到夫妻生活上,重新回归两人生活,若夫妻中有一人离世,则是回归到自己身上,重新做自己。

然而,在华人家庭中,最难卸除的就是父母的职责,对成年子女过度干涉。同时,成年子女也会透过某些行为,允许父母持续干涉,例如:做决定时不断问父母的意见,三心二意,就像是邀请人来为自己决定一样,那么父母就会理所当然,进入干涉。

因此,在第一个“家庭历程任务”的原则,当我们与父母对话,就要提醒父母卸下父母角色里的担忧与恐惧,练习让亲子之间以两个成人的模式互动,尊重孩子的决定。要父母卸下角色,对父母而言的困难是,孩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而他对孩子的印象是否总停留在少不经事的阶段呢?如果是,身为成人,我们能否够独立自主,够信任自己的决定和行为呢?

你可以说:“妈,想到我出国念书,你一定很担心,觉得我还小会把事情搞砸,但我已经长大了,你可以不用这么辛苦,我会照顾好自己。我也希望,你为了我们在年轻时奉献出的时间,可以用接下来的人生好好弥补,去完成想做的事。你可以好好当自己,而不是只当妈妈。我看到这么当自己又开心的妈妈,也会为你感到开心!

在“责任”议题上,来到个人成长任务的部分。在Kevin 的例子里,其实母亲有情绪依赖还有分离焦虑,所以面对孩子的选择,总是有非常多的挑剔和批评。不允许孩子决定的背后,是担心孩子离自己远去。因此,无论Kevin 出国深造也好,或者前述提到的Lisa 与男友的例子,都是相似的心理因素──父母没有准备好跟孩子分开。同时,父母也需要孩子的陪伴,来对抗孤单寂寞等各种情绪。

但对于每个人的成长任务,“情绪独立”是很重要的一环。当情绪不够独立,就无法承受分离后的伤心和寂寞,孩子就要牺牲自己的成长,陪伴在侧。当孩子本身也想着“自己一个人会很孤单寂寞”,就成了父母一样陷入情绪依赖。

假如父母情绪不独立,而你也是,就成了心理学上常见的共依存现象,好比纠缠在一起的藤蔓,痛苦万分又难分难舍。

所以,在个人成长的任务的原则上,当我们要与父母对话,就要挑明去谈事情发生后父母的情绪,父母一定会伤心、也会想念孩子。那在思念时,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孩子又可以做到什么?

推荐阅读:无止尽需索的母亲,让儿女遍体鳞伤

我们都需要练习好好照顾自己

以Kevin 的例子,孩子可以说:“妈,想到我出国念书,你会不会很伤心?我知道这么爱我,一定会伤心的。但这对我的人生很重要,你这么爱我,也会希望我去做自己开心的事吧?如果你很想念我,那我教你怎么用视讯,我们每天都可以视讯,或者你太想念我的时候,你就去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把你对我的爱和想念放在那上面!你不是最喜欢花花草草吗?我帮你报名花艺课,也去逛花市,你觉得怎么样?”

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容易被情绪勒索的人,特别会观察别人的情绪跟感受,看见别人却忽略自己。所以,你需要练习照顾自己的需求。其实你很委屈、很疲倦,需要休息。可能昨天陪了妈妈一整晚,工作都无法完成且一身疲惫,这时你要回到自己身上去肯定正在经验的感受。现在身上的情绪,除了疲倦,还可能有很强烈的委屈,甚至是强烈的愤怒。

那愤怒的感觉是什么?是我都做了这么多,你都不满足!

这些感受都值得被你肯定。可是当自我的组成里有着许多否定时,你会跟着否定身上的情绪,会觉得“我怎么可以生气?他是我这么重要的人!他从小为我们牺牲了多少事!”

许多被家人安排人生的孩子,都活得无力,甚至抑郁。他们从小就习得的无助经验,使得他们不能反抗父母,压抑所有的感受,以至于连快乐都感受不到。

但我们身为人,就是会有感受、情绪与欲望,这些感受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警醒与保护我们,并非来捣乱。当我们错误认知感受的存在,终究会导致情绪上的疾病产生。

很多人罹上抑郁症后来看诊,才发现他们真正罹患的是“拒绝情绪症”。他在意识里一直想要拒绝家人的情绪勒索,但在理性上无法做到,所以不断拒绝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最后衍生疾病,他们也得以逃离家人的掌控。因为潜意识里,我们明白,当我成为病人,你就不能再要求我什么了。

我在演讲时对Kevin 说:“如果你的梦想一直没有实践,会不会有一天你在暴怒时,对着母亲冲出这句话:‘都是你阻碍我的人生,要不是为了要陪你,我早就在国外工作了!’这种伤人的话?”

Kevin 对我点点头,他已经有怨气了,要是持续压抑自身情绪,没有适时设限,依旧有可能导致家人之间决裂。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卸除角色责任,以及与父母谈分离的伤心。

爱,不需要指责,但需要被理解与说出口。当我们都能理解那份爱,以及背后的心理纠结,就能好好设立界限,摆脱父母的情绪勒索,往真正渴望的人生迈进,也帮助父母一起成长了。

【远流出版】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关系界限:解决人际、爱情、父母的情感纠结症】

执行编辑\choya 核稿编辑\Helen

本文为“驻站作家”自行上稿文章。
若您认为该文章涉及任何不当言论,请按此检举
检举关闭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