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童年伤害造成的!父母这么做有效修复

发布于2020-11-17 09:51:18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这幅照片是震撼人心的。虽然妈妈的手搭在孩子身上,但那不是温暖的联结;虽然妈妈面带微笑,但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虽然没有打骂,但是画面直透着紧张和压抑;而孩子忧郁的眼神,被锁住的脚,含着的胸,拘谨的双

这幅照片是震撼人心的。

虽然妈妈的手搭在孩子身上,但那不是温暖的联结;虽然妈妈面带微笑,但那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权威;虽然没有打骂,但是画面直透着紧张和压抑;而孩子忧郁的眼神,被锁住的脚,含着的胸,拘谨的双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隐喻——都说父母爱孩子,但有时候,这种爱却“有毒”。

在一个父母个人成长课上,家长们分享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一个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家长,回忆良久,淡然地说:“那些被父母打骂的经历倒是记忆犹新,而开心的事,已经记不清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不被爱惜和珍视的伤痛,不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的麻木,甚至对被嫌弃,被拒绝的不屑。心理学研究发现,童年时期被父母伤害没有及时修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并且很可能会在他们的婚姻和亲子关系中重复这样的模式。

在知乎上看过关于因父母打骂而造成心理创伤的话题。

这些经历的相似之处在于:每次犯错被打骂时,整个人感到紧张、焦虑、绝望,因为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改变接下来被打的结局。而这些经历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两个倾向:

一个倾向是,反复的无助感,使人在未来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习惯性畏惧、拖延,因为被打骂得已经失去了行动的动力和勇气;遇到新的机会和挑战不敢去争取,因为“做什么都不可能让人满意”;哪怕想尝试,也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因为害怕“犯错误”带来伤害。

另一个倾向是,从伤害的经历中长大的孩子,如果没有找到修正的方法,行为方式常常会自动的成为父母的翻版。尤其是成家之后,虽然我们发誓“一定不能重蹈父母的覆辙,不会再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但现实往往以失败告终:潜移默化中,我们由“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

小轩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她分享道:

“结婚后,我也像个火药桶,不是被老公点燃,就是被孩子引爆。控制不住的抱怨、讽刺、指责,骂人……老公说,家里天天充斥着高八度的声音,直到我自己被累得说不出话了才能安静。这么做的时候没意识,做完后恨不得剁了自己,警告自己一百遍要改,可一到明天还这样。今天早上又是把孩子踢出门的,现在想想真是想抽自己一千遍一万遍。”

蒙特梭利说:“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

在这里写出这句话,并不是为了怨恨父母,而是提醒自己:知道这一点,就有机会改变,让这个恶性循环在孩子这一辈中断。我们很难做到完美,但我们可以在无意伤害孩子后,做到及时帮助孩子疗伤,不让它成为孩子性格缺陷的原因。

真正伤害一个人不是事情本身

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真正伤害一个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解释。就像你开车在路上,有人在你后面摁喇叭。如果你把它看成是有人催促你,你可能会愤怒地故意走得更慢,而如果你发现那是有人提醒你后备箱没有关好,你会很感动的朝对方致谢。

孩子亦是如此,当他们面对一个“错误事件”时,如果他把事情的后果认为“都是因为自己的错”,“我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就会很受伤。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重新定义这些“受伤的”经历。

下面是一位智慧妈妈的分享:

“有一次,我有事要忙,两个孩子正在玩耍。我告诉姐姐我这会儿忙,叮嘱她带着弟弟一起玩,照顾好弟弟。在两人玩的过程中,弟弟哭了几次,我在房间里喊了两声“好好玩”,我看看眼泪还没干,就又玩在一起了,也就没有出去干涉。

不到十分钟,外面传来了更大的哭声,听起来像是受伤的声音。我停下手头的事情,气急败坏地冲出去。一看,果然是弟弟倒在地上,被扭扭车卡住了。我抱起小宝一边安抚,一边生气地责问姐姐。为了尽快安抚弟弟,我没有听姐姐解释,转身就抱着弟弟走了。

冷静下来,我反思自己,虽然吼的话不多,但是责怪地表情和冷漠地离开,足以让孩子难受:她可能不理解我为了弟弟大声地吼她,也许她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也不理解我对她和弟弟的态度怎么差别这么大,也许她还会想我不爱她,只爱弟弟。”

虽然事后她又开心地玩起来,但不代表这件事情的影响消失了。

晚上,这位妈妈单独和孩子坐在床上聊这件事,帮助孩子“理清和再定义”这件可能让她难受和困惑的事情:当我表达了因为弟弟摔跤而对孩子大吼的歉意后,我请孩子给我讲述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孩子把玩耍的过程讲得很清楚,对于弟弟最后怎么摔倒的,她只是猜测自己离开车去拿玩具,让弟弟独自坐在车上的时候,可能弟弟想下来没扶住,就摔倒了。最后她说:“我也不知道弟弟怎么就卡在那里了,后来你就很生气地出来了。”

我问:“你还记得妈妈出来说了什么吗?”

姐姐说:你很凶地说,‘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弄得弟弟摔跤的?’妈妈,你当时为什么那么凶呢?

我问:妈妈回想一下当时确实是很凶。妈妈特别凶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姐姐说:就是两个眉毛凑在一起,眼珠往上翻,嘴巴是这个样子抿著的。我想一想,给你画出来。

孩子的观察力很敏锐,几笔就把的眉毛、眼珠子、嘴巴画出来,虽然只有脸部特征,但已经足够“凶神恶煞”了。我接着问:“当时妈妈这么凶,你是什么心情呢,是怎么想的呢?”

孩子一边说一边又画起来:“我当时生气,也很委屈,因为不是我弄弟弟摔跤的,你只是顾他,却没有听我说。你看我当时是这样的……”这次的画中,孩子这次她还加上了一只“指责的手”。孩子表现力很强,画得很形象,看着让人心疼。

我问:“你这幅画画得真形象,看起来妈妈真的很凶。你除了生气、委屈,会害怕吗?”孩子说:“有一点害怕。因为妈妈的眼神是那样的,好像是讨厌我。我画不出来,感觉就像一个怪物要吃了我。”

我搂着孩子说:“是吗,听着太可怕了。那个眼神好像妈妈讨厌你,不爱你是吗?”

孩子点点头。

我跟她解释:“妈妈肯定是爱你的。”

“那个眼神确实是有一些厌恶和责怪。妈妈是厌恶这件事情的发生,因为我被打断了工作;也有一些责怪你没有照顾好弟弟,看到弟弟摔跤卡在那里哭得厉害,我也担心他受伤。现在妈妈想来,这些大部分都不是你的错,妈妈要为自己被打断而烦躁负责,弟弟太小不能很好控制自己也不能怪你,妈妈不能要求你完全照顾弟弟。你帮妈妈照顾弟弟,我们都应该感谢你。只是以后和弟弟玩的时候,需要多注意一下他的安全。”

听完我的解释,孩子微笑着点点头,眼睛里透著喜悦,接着拿起笔接着画:“妈妈,我知道了。现在我很高兴,我也喜欢你现在的样子。我们在很愉快的聊天,我在把我们的故事画出来……”

结语

我看到孩子的画,想起心理学家西格尔说过:

“和成人只用语言叙述故事不同,借助玩具、画等辅助物跟孩子讲述和分析事件的经过,可以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自己当下的处境,去重新理解事件,而且利用和父母的关系,他们可以减少不安等负面情绪。”

当我们不可避免的伤害到了孩子,父母不要只是悔恨内疚,更重要的是及时为孩子疗愈——让孩子重新诠释经历的事情,改变对它的负面看法,重要的是重新感受到你的爱,感受到安全感。

只有父母成为孩子真正的安全港湾,孩子才有力量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妈妈在这4点上越懒,孩子未来越容易成功!
青春期像行走的炸弹?56%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与大脑发育有关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