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中成药与“药引子”配伍应用

2018-02-19 00: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子”又称引药,因为多数方剂没有药引的记载,即使有药引也不一定在方中开出,所以药引仅仅靠口耳相传,加上“药引子”药味少、药量小,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但事实是,如果药引与中成药配合适当,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子”又称引药,因为多数方剂没有药引的记载,即使有药引也不一定在方中开出,所以药引仅仅靠口耳相传,加上“药引子”药味少、药量小,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但事实是,如果药引与中成药配合适当,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药引子的作用


        1.引经作用:药引可使各种药物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如治疗肾阴亏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这是因为咸能入肾,可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2.增强疗效: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中,常加入生姜、葱白为引,如此可增强发汗解表的疗效。


       3.解毒作用:有些生药有毒,加入某种药引可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生姜能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


        4.矫味作用:有些中药苦涩难咽或有异味,如治疗孩子百日咳的“鸡苦胆”,但若以红糖或冰糖为引,可减低其苦涩性味。


        5.保护胃肠道作用:有些药物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如清热解暑的白虎汤,苦寒败胃,但若常加粳米、大枣为引,可以护胃扶正。


    几种常用药引


        1.大枣:性味甘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宁神的功效,能补脾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指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及机体的防卫免疫体系),和解药毒。内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黏液质、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物质。凡脾胃气虚,产后血虚,营卫不和,心悸怔忡等虚弱症者,均宜以此为引。一般用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治疗脾虚腹泻时可用大枣汤送服“人参健脾丸”或“理中丸”。


        2.生姜: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暖肠胃,和胃止吐,温中散寒的功效。风寒感冒、风寒束肺咳嗽、阴寒胃痛和吐泻腹痛的方中常以此为引。一般用3~5片生姜水煎取汤,即为姜汤引,以送服相应中成药。


        3.大枣加生姜:常常同时做药引,可补益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物吸收,从而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4.红糖:即赤砂糖,性味甘温。有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常用于妇科血虚、血寒,产后恶露未净,乳汁稀少,口干呕哕,虚弱血痢等症。常取红糖10~30克开水送服中成药即可。如治产后乳汁不下时,用红糖水送服中成药即可。


        5.藕汁、藕节:藕汁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中成药治疗血热出血时常用藕汁为药引,以增强疗效,用生藕捣汁,或藕节5~10个煎水即可。


        6.芦根: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口渴咽干及孩子麻疹初起时。一般用量为10~30克,煎汤送服中成药,如用芦根汤为药引,送服“羚翘解毒丸”治疗感冒。


        7.黄酒:酒性辛热,有温通经络,发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同服,可缓其寒,与热性药同服,可舒筋活络。服用时,一般取黄酒15~50毫升,温服,如用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可用黄酒或白酒送服“活络丹”;用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七厘散”。


        8.米汤:米汤能补脾益胃,顾护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内含米油,即浮于汤面上的稠油状液体。脾胃虚弱及肠道疾患的病人服用中成药时都宜以此为引,特别是对有苦寒之性的药物,用之能制其药性之偏。米汤以小米为最好,大米也佳,取煮好的粥上部的汤汁,不拘浓度及用量。如可用米汤送服“启脾丸”、“小儿健脾丸”。


         9.竹叶,灯心草:二药均有清心火,利小便,除下焦湿热之功效。适用于热淋及心火移热于小肠所致小便淋漓涩痛等。一般用3~5克煎水送服中成药。


        10.葱白: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及格阳于外的寒凝症,一般用葱白2~3段,切碎煎汤即成。


        11.食盐:因咸走肾,可引药人肾经,适用于肾阴亏损的肾脏病症,如虚弱乏力,阳痿遗精,腰痛发稀者,一般取食盐1~2克,加水溶化即可为引。如常用淡盐水送服“大补阴丸”。


        12.蜂蜜:味甘平,含多种营养成分,主补虚,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治疗肺燥咳嗽,阴虚久咳,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时,常以此为引。因其稠厚,用时先用开水冲调呈稀汤,一般一杯水冲1~2汤匙即可为蜜引。


        13.食醋:味酸,可散淤止痛、解毒、杀虫、矫味。常用于妇人赤白带下、血崩便血、服通等症。用时取食醋两汤匙左右,冲开水半杯即可作引,送服“失笑散”可增强散症止痛的作用。


        除上述外,还有薄荷、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用作药引,不胜枚举。


        临床选用药引,一般可根据中成药功能,主治病情、病位,患病时间、季节、地区等不同情况,酌定选用一种或几种。


        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病情,调好药引,给孩子服用后,其功效比单用白水研开送服,效果更会理想。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