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家长们请善待孩子的提问

2018-02-15 07: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苹果为什么是圆的?”“女孩为什么不长胡子?”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大人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面对这些提问,父母要正确对待。

  “苹果为什么是圆的?”“女孩为什么不长胡子?”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甚至大人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面对这些提问,父母要正确对待。


   3~6岁的孩子正处于“询问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有很多的问题。皮亚杰认为,孩子的提问行为与思维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问行为反映了他们思维的过程,不但可以促进注意力、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学习动机、社会性交往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问题应答得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长远发展。


  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不敷衍、斥责


  镜头回放1: 妈妈从幼儿园接小羽回家,路上小羽望着天上,冒出一大堆的问题,“天上的云为什么是灰色的?”“云能飘在天上是不是因为它很轻?”“那飞机很重为什么也能飞在天上?”……到家以后,小羽还是不消停,跟在妈妈屁股后面问东问西。妈妈急着做饭,忍不住呵斥小羽:“怎么那么多问题?去,去,妈妈要做饭,看动画片去。”


  分析与建议:父母上班累了一天,回来还要料理家务,十分辛劳,这种烦扰的心绪往往会影响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当孩子问东问西、没完没了的时候,父母往往会很不耐烦,或是斥责孩子“自己玩去,别来捣乱!”或者随便敷衍几句,应付了事。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及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拖延


  镜头回放2: 6岁的小波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妈妈付钱的时候,他问道:“钱是怎么来的?”妈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只好说自己也不太清楚。此后的几天妈妈一直在琢磨该怎么给儿子一个合适的回答,当他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几天过去了,儿子正着迷于新买的游戏机,怎么也不肯听爸爸讲有关钱的历史了。


  分析与建议: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具体情境表现出的不解。而且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可能转眼就会忘记自己问过什么,父母如果过了很久才回答孩子问题,所起的作用就不会很理想。父母如果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看书或上网查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再给予,给孩子释放情绪的机会回答


  镜头回放3:丫丫从幼儿园回来,抱着她的泰迪熊不停问妈妈:“熊熊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呢?”“熊熊为什么不说话,是不是因为他的朋友们不喜欢它?”……妈妈只是“啊”“嗯”地应着,并没有在意,可丫丫越来越焦躁,最后竟然哭起来让妈妈不知所以。后来才知道那天几个小朋友故意不跟她一起玩,丫丫很难过。


  分析与建议:有的时候,孩子会以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安、不满、紧张或恐惧。如果孩子有异常的表现,父母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为什么忽然会提出这个问题,尽量抚慰儿童的情绪,而不必直接回答问题:“熊熊当然有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小朋友,他们都非常喜欢它……”


  有的问题,不是要父母回答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要重视他的感知。“狗为什么生小狗,而不生小猫?”像这样的一些发问,需要的是与孩子对话,而不是真的从遗传学角度去解答问题,这时,家长可以反问孩子:“狗与猫是一种动物吗?”“不是。”“不是同一种动物,狗怎么能生小猫呢?”

 
  用简单概括的解释启发儿童的独立思考


  镜头回放4:小昊宇问妈妈:“妈妈,风从哪里来?”“是空气的流动。”妈妈又想了想,向小昊宇吹了一口气,说“瞧,这不是有风了?”小昊宇似懂非懂地走开了,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小昊宇在颇有兴致地翻看一本有关自然科学的读物。


  分析与建议:孩子提问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不同,有关基本信息的问题在减少,有关事务关系的问题在增加对这类问题,父母不必讲述大道理和高深的科学知识,用一两句简洁而概括的回答不仅能扩展知识,还能启发孩子进一步思考。


  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实验,促进兴趣的持续发展


  镜头回放5:乐乐指着书上的图片问:“妈妈,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真的是七个颜色吗?”妈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对他说:“我们做个实验吧。”妈妈带着乐乐准备好材料,然后开始实验。后来爸爸发现,乐乐遇到一些问题,特别喜欢动手做实验。


  分析与建议:孩子总是会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感兴趣,父母除了口头简要给以解答外,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大自然里,让孩子仔细观察,这样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直觉形象思维能力,并增长实际知识。对能简单动手操作得到答案的问题,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准备实验材料,和孩子一起动手寻求答案,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还能促进孩子学习的兴趣。


  重点文字: 有的时候,孩子会以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安、不满、紧张或恐惧;有的问题,不是要父母回答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要重视他的感知。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