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的性格

2018-02-24 09: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现象一:静静是个很爱“静”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有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宁可在旁边看着大家玩也不参加;班级中轮到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同学之间相处时,静静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

        现象一:静静是个很爱“静”的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有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宁可在旁边看着大家玩也不参加;班级中轮到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同学之间相处时,静静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


        现象二:英英妈对孩子可谓关怀备至,除了上学以外,几乎不离左右。结果现在英英对妈妈很依赖,在家里,妈妈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在学校,除了老师安排之外,英英从来不去与别的同学主动接触;有时在楼下,别的小朋友约她一块玩,她都不情愿


    专家分靳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但是,有很多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却不合群、不爱交朋友。其实,这是孩子性格孤僻的一种表现。这种性格的形成除了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之外,很大程度上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有关。


    飞飞和龙龙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斗,结果飞飞被推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飞飞妈见了非常生气,把飞飞拉回家,从此限制其与同伴来往。


    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吃点小亏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妈妈因为怕孩子“吃亏”、“受气”,而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很不理智的做法。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慢慢形成内向、懦弱、孤僻的性格。


    有时,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也是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就像现象二中的英英一样,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过度参与和保护,只会使孩子对家长过于依恋——家长在身边就没事,一旦离开其视野范围,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苦,不能独立处事,甚至是排斥与其他人接触。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疼爱只会让孩子出现交往心理缺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症状愈发明显,孩子也会因此而变成一个性格孤僻的人。


    另外,有时家长无意识的一个习惯就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


    小龙的父母都是医生,平日里都很爱干净。因此,小龙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教导孩子:“不要去草地里去玩”、“不要玩沙子”、“不要玩水”;小龙上小学了,他们就这样教育孩子:“不要和那些脏孩子们出去‘野”’、“不要带你的那些同学来家里玩,这些孩子都不懂事,会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因此,现在小龙变得特别孤独,而且还特别不喜欢与别人接触。


    也许小龙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小小的“洁癖”会让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人际交往的需求,当他们慢慢地长大,直到上幼儿园、上小学,孩子的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交往需求受到压抑,他们不仅会因此而感到孤独,而且还有可能形成怨恨、苦恼、焦虑等消极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因此,做妈妈的一定要把握好孩子们的心理,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融入属于他们的世界。


    给妈妈的建议


    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说过:“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


    孩子交朋友看起来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研究表明,不管孩子的性格活泼还是沉闷,他们往往是在成人的引导下,才渐渐学会了正确地与小伙伴相处,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在引导孩子正确交际方面,妈妈的责任重大。


    如果你的孩子有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愿意与同龄人交朋友的问题,做妈妈的也不必紧张。通过妈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变得活泼又善于交际。


    方法一:多给孩子提供与人接触的机会


    一位妈妈曾这样写道:


    儿子东东的性格有点孤僻,不喜欢与同学们玩,而且从来不会主动与别人交朋友。为了让孩子能够变得活泼一点,我经常邀请别的小朋友或他们的家长来我家做客


    一个周六,我邀请了一位同事和他的儿子来家里做客。周五晚上,我便对儿子进行“培训”:“明天王阿姨要带她的儿子来咱们家做客。他们家儿子比你大,你多和那位小哥哥聊聊天,好吗?”


    “可是,我不知道聊什么。”儿子有点不情愿。


    “你可以问问他的学习方法呀,问问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呀:问问他有什么别的爱好呀。”我引导儿子。


    “可是他比我大,我怕他欺负我。”儿子在找理由。


    “不会的,小哥哥很有爱心,他还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呢!”


    “那好吧!”费了好多口舌,我才说服儿子招待明天的小客人。


    十一点左右,客人到了。见到客人,儿子的脸红了,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儿子,儿子小声地向同事问好,同时对那位小客人一笑,算是打招呼了。


    这时,我开玩笑地说:“请允许我隆重地介绍一个今天的小主人东东,就是这位小帅哥,今天两位客人将由他来招待。”大家都被我的玩笑逗乐了,儿子也放松了很多。


    饭后,我与同事聊天,让儿子带着小客人去他的房间玩。幸亏这位小客人比较善谈,儿子今天也跟着说了很多话。


    送完客人,我对儿子说:“今天王阿姨夸你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说你很会招待客人,以后家里再来客人,还是你招待,好吗?”


    “好的。”在我的夸奖和鼓励下,儿子爽快地答应了。


    在我想改变儿子性格的那段时间,每到周末,不是有客人来家里,就是我带儿子去别人家做客,我总是想尽办法让儿子多与别人接触。渐渐地,儿子接触的人多了,锻炼的机会多了,儿子也就开始变得爱说话了、爱参加集体活动了。


    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妈妈不妨试试这一招,让他多接触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家里来了小客人,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人际互助的乐趣。


    另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事情,如让其去买东西,到邻居家借东西、送东西等。孩子过生日时,还可以让他请一些同学到家里来为他庆祝生日等等。


    方法二:妈妈要引导孩子多说话


    餐桌上是妈妈同孩子交流的好地方,妈妈可以讲些随意的话题,引导孩子多说话,如“这个周末我们去哪玩?”如果孩子没有提议,你可以提出建议。不过,最好还是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意愿,不要把他放在旁观者或附和者的位置上。


    另外,睡前也是妈妈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期。每天入睡前,妈妈可以和孩子共同读一则故事,然后和孩子比赛看谁能把故事内容复述得最好,好的可得到奖励。同时,妈妈还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吗?…‘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些什么?”让孩子慢慢地讲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三:教孩子不要害羞


    妈妈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害羞现象,这是他们交朋友的巨大障碍。研究表明,约有11—15%的孩子有过份害羞的倾向。


    严肃的妈妈常常使害羞的孩子更加胆怯,并且还会出现说话结巴的现象。这时,妈妈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结巴会愈演愈烈。事实证明,任何威胁行为,如责骂、讽刺、挖苦或唠叨不仅不会对孩子有丝毫帮助,而且会使他更加退缩,使他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


    怎样才能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一位妈妈教育她的孩子不要害  羞时说:“有当众发言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如果你害羞的话,就把台下所有的人都看作是你的玩具娃娃,面对着你的玩具娃娃说话,你还害羞吗?”


    事实证明,第一次当众讲话时,孩子会害羞和胆怯,但是,锻炼的机会多了,孩子往往会忘掉害羞。当孩子不再害羞时,他往往会主动与别人接触。


    方法四:教孩子一些交友的技巧


    只有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交友技巧,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才能体会到与朋友相处的乐趣,才会变得活泼起来。


    1.让孩子保持一颗愉快的心


    在孩子的世界里,愉快的态度就好像对周围人说“我喜欢你!”因此,妈妈可以告诉孩子,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是能够交到朋友的秘诀。


    2.教孩子乐于助人


       喜欢助人为乐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朋友。当一个孩子帮助他人时,这一切都好像在对那个说:“让我们做朋友吧!”


    3.教孩子学会机智


    一位妈妈讲道:


       一天,儿子来到学校,看到好朋友的脸上有一处污渍,便当着很多同学的面对朋友说:“你的脸好脏,赶快去洗一洗吧!”当时,儿子朋友的脸就红了,从此以后就不理儿子了。


       当儿子把这件事讲我听时,我就告诉他:“你虽然是为朋友好,但是你的做法让朋友很没面子。遇到这种事情,聪明的孩子会偷偷地把朋友叫到一边,然后悄悄地告诉他,他脸上有脏东西。朋友会很感激他,而且会认为他很够意思。儿子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向朋友道了歉,两个人又重归于好了。


       简单来说,教孩子学会机智就是教他体会别人的感受,教他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他的朋友就会重视他、喜爱他。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