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你能尊重孩子的选择吗?

2018-02-10 00:41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中国传统中,婚嫁之事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身大事都要由父母替孩子选择,还有什么事是父母不能做主的呢?儒家的“父为子纲”也同样强调了父子血缘关系的秩序。...

      时至今日,虽然很多教育理念强调让孩子自由选择,但依然不乏替孩子大包大揽做主的父母。被剥夺了选择的自由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哪些影响?是什么让父母们这么爱替孩子做主?怎样才能让孩子获得选择的自由呢?


    没有选择权的孩子退缩而被动


  “妈妈,我要这个蜘蛛侠!”商店里,看到了蜘蛛侠的变形金刚,豆豆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蜘蛛侠有什么好的。我看还是大力水手好。”豆豆妈不以为然地说。“可是,我还是喜欢蜘蛛侠!”豆豆有点不开心。“小孩子,懂什么!”说着,豆豆妈不容分说,给儿子买了大力水手。豆豆拿着妈妈买的玩具,摆弄几下就放到了一边。


  豆豆妈自诩对儿子管教有方。儿子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一般都由她来做主。可是,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豆豆妈却发现,这孩子好像对什么都没兴趣,不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充满活力。特别是上了幼儿园,老师反应豆豆做事非常被动,退缩,常常比别的孩子慢半拍。豆豆妈非常着急,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像豆豆妈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于是,什么都替孩子做主。然而却忽略了孩子其实一直在长大。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她)连吃奶都需要妈妈抱起来喂,慢慢地,他(她)有了主动意识,学会自己找奶瓶,这时候,你把他(她)抱回来,他(她)肯定不高兴,因为他(她)的自我需要被尊重,他(她)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决定自己的事情。


  如果父母替孩子做决定,实际上是在向孩子表达这样一层意思, “你不行!如果我不替你思考,你一定会把事情搞砸。”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负面的暗示,他(她)没有机会证明自己行,慢慢地就会相信,自己真的不行。这就如同在一棵小树的顶上盖一座房子,小树框在了房子里,便没有空间再成长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像豆豆那样,退缩,被动的现象。


     父母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有关


       中国传统中,婚嫁之事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身大事都要由父母替孩子决定,还有什么事是父母不能做主的呢?儒家的“父为子纲”也同样强调了父子血缘关系的秩序。


  不过,诸如此类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受到过思想家的批判,具有代表性的要数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所强调的父子不存在隶属关系,家庭成员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年轻的父母也会比老一辈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但是,理性上的认识并不能代替潜意识中本能的控制欲。


  人性是复杂的,除了善良的部分,也包含自恋、自我、自私等自利的成分。如果这些成分不被约束,自然会膨胀、放大,形成能力强大的一方对弱小一方的控制。自有人类以来,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存在过人与人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亲与子的相处中体现也尤为明显。一个很“自我”的成年人,遇到一个同样“自我”的成年人,由于力量均衡,彼此对对方形成制约,也不容易轻易控制对方。但是,小孩子相对于成人来讲,太弱小了,于是,父母在心中会形成思维定势,即,我对你有绝对的支配权,替孩子做主似乎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会越来越趋近于人性化。17世纪,西方便奠定了民主思想的基础。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所以,相对于东方来讲,西方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与权利。这种差异,从这位美国妈妈与日本妈妈的不同教子观中可见一斑。一位日本妈妈到美国朋友家里坐客。清晨,美国妈妈将巧克力口味、原味、牛奶口味等各种口味的麦片放在餐桌上,让她1岁半的女儿选择喜欢的口味作为早餐。日本妈妈见到这一情景非常不解,“1岁多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你替她准备好了不就行了吗,何必让她自己选?”日本妈妈说,她在家里每天给她2岁多的儿子准备日式套餐。不过,美国妈妈并不同意日本妈妈的做法,在她看来,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但是,依然有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做法是对孩子的尊重。


  自由选择提高孩子综合素质


  是否让孩子自己选择,看起来只是生活小节,可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却起着关键作用。受到尊重的孩子在综合素质方面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孩子的承受力:假如一件事情是由孩子自己做主去办的,那么,他(她)对于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后果会有较高的承受力。比如,孩子买了一支冰激凌,尝了一口不好吃,但是,由于是他(她)自己选的,他(她)不会有太多抱怨,,如果这支冰激凌是别人替他(她)买的,如果偏要让他(她)吃,他(她)一定怨声载道。因此,自己做主可以增加孩子的承受力、意志力以及主动克服困难的动力。


  增加掌控力:盲人走路为什么非常缓慢,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见前方的路,心里没底。不能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孩子,做事情就如同盲人走路,内心茫然而恐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会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方向,因此,他们内心有一种掌控力,比较稳定安宁。


  懂得尊重他人:被尊重的人才能实现独立思考,反过来说,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是受到尊重的人。而只有被尊重的人才能够尊重别人,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尊重。这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


  激发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基础,。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而想象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自由,只有自由的头脑、不是按照规定路径行走的头脑,才可能产生想象。而独立思考就是自由的前提。


  父母如何给孩子更多选择的自由


  让孩子自由选择,可是,他们并没有是非判断的标准,难道父母不应该适时引导吗?在给孩子选择自由的同时,应该把握怎样的分寸呢?


  提到分寸,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一个崇尚自由的父母来讲,孩子走路只要不危害身体,就不会过多干预。可是,有些父母却会因为孩子的姿势不好看,气质不好而干涉。孩子吃饭,有些父母觉得只要他(她)喜欢就好,但是,有些父母却很在意孩子今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怎么吃的。所以,具体给孩子多少选择的自由,这个度终究要由父母具体把握,不过,有一些原则和方法父母是可以借鉴的。


  首先,分寸的底线是安全。一方面是身体的安全,比如父母要检查孩子活动的场所中是否有安全的隐患、一些垃圾食品尽量不让孩子选择,另外一方面是精神的安全,比如不适于孩子知道的暴力场景,以及会伤害孩子心理健康的事情。在安全的范围以内,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让他们尽情探索。


  其次,当父母的想法与孩子不一样的时候,先别急着替孩子做主。父母应该先有一个空杯心态。和孩子聊一聊,了解孩子究竟是怎么想的。他(她)做出了这个选择,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最后,如果父母真的觉得孩子需要引导,也不能强行否定孩子的自我选择,而应该设法通过吸引的方式,让孩子看到更好的选择。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