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媒体”是教养的阻力or助力?

2018-02-19 06:4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什么是媒体识读(medialiteracy)?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媒体识读的能力?电视会让孩子变得暴力、注意力不集中?!真的不该让学龄前孩子看电视吗?媒体识读是什么?媒体识读由英文medialiteracy翻译而来,从字面上解释为“认识、解读媒体讯息的基本能力”。换句话说,“媒体识读”是媒介教育的...
“媒体”是教养的阻力or助力?

“媒体”是教养的阻力or助力?

什么是媒体识读(media literacy)?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媒体识读的能力?电视会让孩子变得暴力、注意力不集中?!真的不该让学龄前孩子看电视吗?

媒体识读是什么?
媒体识读由英文media literacy翻译而来,从字面上解释为“认识、解读媒体讯息的基本能力”。换句话说,“媒体识读”是媒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减少阅听人(包括儿童、青年,以及成人)任由媒体操控,进而知道与善用自己能够主动近用媒体的权利与力量。
 
英、美开启媒体识读运动
英国应是最早发展媒体教育的国家,早在在90年代初期,英国就巳经有超过1/3的学校实施进阶媒体研究课程,对英国人而言,了解媒体运作机制是公民终生学习的课目。
 
美国也在1989年成立“媒体识读中心”(The 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关注媒介暴力、儿童收视媒介等议题,并展开有系统地推广活动,1998年美国国家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unication Association,简称NCA)提出幼稚园到高中说、听、与媒体素养标准及应具备的能力标准说明(K-12 Speaking, Listening,and Media Literacy Standards and Competency Statement),实施传播教育方向等。

阅听人解读媒体讯息4层次能力
政大新闻系副教授江静之指出,阅听人解读媒体讯息的能力分为以下四种层次:
 
第一层:知道最表层文字、语言、画面所传达的意义

第二层:了解弦外之音
除了表面文字或语言所传达的意涵,还有藏在下面的意涵,例如,媒体“标签”、“反讽”某特定族群,对七年级生的评价用语不脱“抗压性低”,更进一步将这群新生代的工作者定名为“草莓族”,让人一听到七年级生或草莓族,就认定所有七年级生都是为外表光鲜、内在脆弱的一群人。

第三层:阅听人对媒体内容进行反抗
当阅听人看到媒体内容的时候,会有自己不同的感觉与意见,并且思考着自己是否认同该内容,就是所谓的对内容进行反抗。
 
例如,当看到电视剧中正在演(讲述)一个婆婆欺负着媳妇,电视机前面的妈妈们可能会认为婆婆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媳妇,实在太不应该了;换句话说,人们并非对于看到的所有媒体内容都照单全收。

第四层:主动的力量
儿童及少年福利团体、女性社团与其他社会团体一再批评媒体恶质表现,也出现一波又一波“关机运动”,主张关掉电视救台湾。
 
所谓主动的力量指的是阅听人除了“被动地”不看、不听、不接受之外,以更多主动的行动来做些什么,例如,早期主动的行动力量之一是利用报纸的读者投书,让媒体了解阅听众对他们内容有所质疑或有不同的见解,然而,进入到网络时代,每个人更容易取得自己的发声平台,进而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与媒体不同的意见与想法,进而发挥影响力。

真的不该让学龄前孩子看电视吗?
电视的魅力:形声组合,容易投入
《媒体识读》一书提到,英国作家奥威尔(George Orwell)曾出版了一本名为《一九八四》的小说,文中预测1984年之后,独裁者可以利用电视完全控制人们的行为。虽然至今电视的功能并未被政治独裁者所垄断,但他的预言精神是存在的;那就是电视的功能不容小觑!
 
电视兼具了听觉与视觉的作用,是文字、声音、影像的综合,无论是什么内容都容易给人身历其境的感觉,情感投入深,形成一种情感的替代,这也说明了无论韩剧、本土剧都可以引人入胜,让人随着剧中人的情绪高低起伏。

婴幼儿看电视,影响注意力发展?!
此外,电视最大的特色是能够突破空间的障碍,由于电视无法如印刷媒体般可让人短时间内重复浏览,观看电视时必须聚精会神,注意发展,并且立即做出反应,因此,也有人提出长期观看电视会影响到思考、注意能力
 
美国《小儿医学期刊》(Pediatrics)2004年4月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婴幼儿看电视可能会导致学龄前出现注意力不足问题,这项研究针对1岁与3岁这两个族群,就每日看电视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看电视时间与注意力受影响成正比,每多看1小时的节目,学龄前就多出10%的概率出现注意力的问题。
 
以1岁族群为例,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1岁孩童当中,有36%不看电视,37%每天看12小时电视的孩童,多了1020%的概率注意力会出现问题;14%每天看34小时电视的1岁孩童,比不看电视的孩童多了3040%的注意力问题发生率。
 
研究人员表示,幼童注意力出现问题与节目内容无关;电视上快速闪动的影像,可能才是影响脑部正常发育的元凶。
 
新闻短波:每天只看1.5小时电视 小孩睡眠就会受影响
美国、西班牙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学龄前幼儿、学龄儿童每天就算只看1.5小时电视,也会影响睡眠时间,让睡眠时间缩短。这项研究已发表于线上版“美国医学会儿科医学期刊”(JAMA Pediatrics)。
 
研究首席作者西班牙巴塞罗那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Marcella Marinelli表示,电视会更改孩童的睡眠量。这篇针对超过1千7百位小孩所做的研究发现,睡眠减少是肥胖与行为问题(例如:注意力缺乏过动症)的风险因子!
 
这项研究显示,父母应该要限制看电视时间。美国儿科医学会则建议,未满2岁的小孩不宜接触任何电子屏幕。2岁以上的孩子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一天只能控制在1、2小时以内。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资讯,学龄儿童每天晚上睡眠时间多半为1113小时,多数小孩在5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睡午觉的习惯。512岁儿童每天晚上睡眠时间则需要1011小时。(资料来源/联合晚报)

幼儿看电视,越看越暴力?
别忘了手机游戏、网络卡通、户外广告也是媒体
江静之副教授认为,爸爸妈妈不妨先想一下,自己不想让学龄前孩子看电视的最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孩子是不可能完全不接触媒体,电视只是众多媒体之一,看看孩子身边的手机游戏、网络卡通,甚至出门,走在路上看到的广告看板等,这些全都是媒体,这些媒体当中也有可能大量充斥着影响孩子的内容。

爸妈可以怎么做?
慎选优质内容
孩子不见得一定是自己透过电视才会知道最近媒体在说什么(流行什么),就算在家刻意不让孩子看电视,当孩子进入到幼儿园之后,也很容易就会透过别的小朋友知道媒体在说什么(流行什么),因此,江静之教授认为,与其从小禁止孩子看电视,不如在孩子最早开始接触电视这个媒体时,先帮孩子选择优质节目内容。
 
首先,可以善用电视“分级制度”:限制级(未满18岁不宜观赏)、辅导级(未满12岁之儿童不宜观赏,12岁以上未满18岁之少年需父母或师长辅导观赏)、保护级(未满6岁之儿童不宜观赏,6岁以上未满12岁之儿童需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普遍级(一般观众皆可观赏)的四级观赏规范。
 
此外,心理学者蓝三印对于如何选择电视节目,也提供2项指标,做为参考:
 
●是否合乎教育性
对于身心还未成熟、判断力不足的孩子来说,有些电视节目内容确实是有害无益,例如:怪力乱神、色情暴力等节目,可能会为孩子们带来错误的示范,产生负面影响。
 
反之,教导孩子如何爱护自然和动物、如何敦亲睦邻、如何生活自理、激发创意和思考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内容,对于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社会适应、生活知识吸收和运动也都有正面意义。
 
●是否具知识性与启发性
能够提供生活、艺文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方面常识的节目可以增广见闻,拓展孩子的视野,培养国际观,比较典型的节目像是Discovery、Knowledge、国家地理频道等。

勿把媒体当保母,爸妈陪伴在旁最重要
江静之副教授强调,爸妈不要等到孩子有负面行为出现的时候才将责任推给媒体,而是平时除了注意不要将媒体当保母、为孩子选择媒体内容之外,还应该陪伴着孩子一起观看。
 
例如,许多卡通片的情节在打打杀杀后,主角们还可以笑嘻嘻地活着,孩子可能还会觉得有人被打飞出去、墙壁被打凹一个洞,很有趣好笑,孩子的认知能力也许不见得能够理解:“随便欺负别人、抢别人东西、动手打别人是不对的行为。”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模仿的行为。
 
如果爸妈能够陪伴孩子一起观看,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协助孩子进行理解、传递适当的价值观,当孩子有疑问,主动询问时,也能够立即给予回应。

江静之
现职:政大新闻系副教授
学历:政治大学新闻学系博士
研究领域:论述分析、机构谈话研究、叙事与多媒材研究

采访撰文/敖庭纶
咨询/政大新闻系副教授  江静之
参考资料/《批判的媒体识读》(正中书局)、媒体识读教育月刊第40期、《媒体识读》(扬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学生媒体素养调查研究
摄影/2026儿童拍拍
化妆/小敏
演出/漂亮妈咪:、帅气宝贝:西打

 
*更多内容请参考:【BabyLife育儿生活】2014年7月号。http://www.mababy.com/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