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如何化解孩子童年阴影?

2018-02-27 13:00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小文(化名),男孩,13岁,初一学生。在家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一不顺心就摔东西,不满足他的需要,就用刀威胁。在班级跟同学也容易耍态度,甚至动手。

小文(化名),男孩,13岁,初一学生。在家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一不顺心就摔东西,不满足他的需要,就用刀威胁。在班级跟同学也容易耍态度,甚至动手。


  小文的妈妈说,小文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主要由奶奶照顾,感情特别好。小文善良,讨人喜欢,也很讲道理。平时也很有同情心,还领养了一只流浪狗。他告诉家人,“我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小狗!”如果别人对小狗不太友善,他会非常气愤。


  可是,小文自从4岁半发生了一件事后,脾气变得暴躁,有暴力倾向。


  事情是这样的:小文4岁多那年,妈妈有事需要频繁地往来于广州和深圳。那时,奶奶已80多岁,于是妈妈请了一个保姆姐姐。


  一天,奶奶在客厅不小心踩到球,摔倒,骨折了。


  叔叔从医院打电话来了解当时情况,保姆姐姐为推卸责任,含糊其辞,最后叔叔认定是小文的责任。于是,在小文去看望奶奶时,叔叔和婶婶逼问并让小文承认奶奶是被他推倒的。


  小文回家后说:自己要与叔婶断绝关系。但是,他并没有告诉父母发生了什么。令小文伤心的是,奶奶痊愈后再也没有住到自己家里。为此,小文变得非常伤心,经常哭泣,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从此,稍有不满,就拿刀威胁父母。


  最近,老师要求小文所在班级学生写一件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小文在作文里透露了这件事,他说:“4岁那年,叔叔婶婶三番五次追问,是不是我把奶奶推倒的。我很冤枉。因为不是我做的。愤怒之下,我把他家的花瓶摔了,他们就不敢再问我了。为什么大人不相信小孩的话呢?”


  从此,小文产生了以下的判断:


  1、只要我摔东西,他们就怕我,就不再冤枉我——这个想法成为了他以后处理问题的信念;


  2、大人不会听(相信)孩子说什么——所以有什么情绪和想法也不用跟大人说。


  家长这才知道孩子4岁那年发生的事情。

 

  心理治疗

 

  一、重新建立信任关系

 

  小文在母亲的陪伴下前来接受心理老师的咨询。


  心理老师首先告诉小文,本次谈话是保密的;其次,如果个人愿意,老师很高兴倾听他分享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第三,老师了解他的一些事情,是希望帮助他分析成长中一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以便他更快乐地成长。小文表示明白。


  心理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然后,分析小时候父母的行为为自己形成现在的性格留下了哪些好的品质又带来哪些阴影。


  小文认真地听着,欲言又止。终于,他开口问老师:“小时候的事情真的会对现在有很大影响吗?”老师回答:“不管事情发生的程度怎样,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克服!”


  经过思想斗争后,小文主动说起了自己4岁那年,他是怎样被叔婶逼问、冤枉,又是怎样成功地通过摔花瓶阻止了他们的追问,奶奶又是怎样不能和他一起生活的。说着说着,他哭了,大声地说:“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我?他们为什么要冤枉我?为什么不听我说?”


  老师静静地扶着他的肩膀,然后告诉他:“老师相信你,理解你的感受,这不是你的错。”


  一连串“为什么”的背后隐藏着多年来幼小心灵的压抑、悲观和愤怒,此时在眼泪中得到了释放。小文的心扉慢慢地被打开了,可是,他怎样才能走出多年积压的情绪和反复建立的不合理信念呢?

 

  二、注重沟通方式

 

  1、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多理解孩子的感受,多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孩子改变原有的“大人总是不听孩子说话”的信念。


  2、多跟学校老师沟通和交流,使老师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心灵轨迹,多介绍孩子不被发现的优点和长处,请老师配合并有效地辅导和帮助孩子,淡化孩子有暴力倾向的事实,帮助孩子在与同学交往时认识情绪并且合理表达情绪,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3、在应对孩子暴力倾向时,严禁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冲动情绪是由来已久的,不能过于责怪孩子。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以暴力应对暴力。


  4、在对待孩子一些不合理需求时,家长观点要一致,该坚持原则的一定要坚持,当孩子有冲动情绪时,可以用转移注意、讲条件等方法缓和矛盾,继而让他懂得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谈话和协商更有利于事情向自己期待的结果发展。


  5、经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或者可以在家里设置沙袋,引导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深圳博伦技术学校 马亚丽


  辅助方法跟进:

 

  让我暂时成为你


  此外,还可以教会孩子通过角色互换法,让自己暂时成为别人,帮助孩子通过调节认知改变行为,学会自我控制。


  比如,让孩子明白:别人与我们争辩或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们或者他们小心眼儿、刻薄,他们这么想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不同的情景,他们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


  学会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告诉对方,不要认为别人都会知道你的情绪和感受,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了解一下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周后,心理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得知,小文最近情绪比较稳定,没有那么容易暴躁和发火,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会说,“我不开心,我很生气,我烦着呢”,父母也尽量平心静气地去倾听他的声音,对于偶尔的小性子也尽量的去引导、转移注意,不会像以前那样简单粗暴。当对家长有什么不满也会讲出来,他们心里踏实多了。


  心理老师感到很欣慰,由此,也得出一个感受:1、一个暴力倾向的孩子背后,不仅仅有一个暴力家长,更多是有一连串让他产生“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信念的事件。2、在家庭教育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都是大事,家长的一时疏忽大意、简单处理都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埋下心理隐患。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