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新生儿吐奶怎么办】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新生儿吐奶怎么办】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新生儿吐奶怎么办】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新生儿吐奶怎么办】最新推荐阅读健康母婴知识,近来【新生儿吐奶怎么办】的健康母婴知识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新生儿吐奶怎么办】与它有关的最新内容是什么【新生儿吐奶怎么办】可以学习到哪些知识。

新手爸妈一定要学的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脐带护理三大原则

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只要遵循脐带护理的三大原则,您就可以轻松照顾宝宝了。

第一,要保持干燥。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第二,要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第三,要避免闷热。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脐带护理五个细节

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第一,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第二,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带上防水贴。

第三,脐带及其周围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特别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

第四,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酒精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第五,每天要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酒精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这时候要注意,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本文来源:妈妈网

新生儿胎粪检出抗生素专家称抗生素耐药祸首是口服

近日,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主任朱军教授指出:近十年来,环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问题日趋严重,而我国出生缺陷的研究热点仍然专注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例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遗传性耳聋等领域;对环境污染、食源性污染物对生命体早期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亟待在这些领域加强防范策略研究。

  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复旦大学特聘兼职教授王华博士则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

  有益菌携带耐药基因?

  朱军教授指出,食源性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觑。国内专家从3000多例临床孕妇血清样本、新生儿胎粪样本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在上述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胎粪标本中均检出不同种类的食源性抗生素残留。孕妇在日常饮食中,通过肉、鱼、蔬菜等摄入的食源性抗生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同样构成不利影响。

  朱军教授呼吁在国内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扩大样本量和覆盖面。对于食源性污染物的影响评估、干预方案应当组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探讨,从环境、食品安全等不同视角入手关注出生缺陷的源头。

  王华教授介绍,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经耐药的细菌,但并不是过去关注的市场上直接买来的肉类,家禽中的致病菌导致的。因为本身这种致病菌数量极少,食品加工如合理烹饪又能有效杀灭细菌;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发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认为是有益的细菌也可以成为耐药基因的载体,尤其是在那些不再经过加工直接食用的食品里检测到的耐药菌,才是真正直接摄入的危险因子。这些耐药细菌被摄入人体后,进一步在消化系统扎根、繁殖、扩散,排出后再通过粪便,污水污染环境基因库,并再次通过农作物进入食品链。所以即使人不直接吃药,抗药细菌也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到人和动物的体内。此外,抗药基因还可以在各种细菌之间传播。所以,控制摄入食品中的大量耐药菌问题是第一要务。

  美国微生物学会从2005年起就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目标明确,欧美食品中最大的耐药基因库(发酵乳品及益生菌)很快得到控制解决,有问题的菌种已经被剔除。王华教授强调,虽然目前还无法彻底剔除食材中的耐药菌,但合理加工,烹饪可以有效杀灭各类细菌包括耐药菌。所以合理操作,食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长期持续跟进,但人们在生活中对抗生素的“矫枉过正”则需尽快纠正。

  能口服不输液?未必

  曾经,发烧打点滴是标配,进医院不给输液还觉得奇怪。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滥用”科普后,尤其是婴幼儿的抗生素使用变得异常“艰难”起来。医生如果想给孩子输液,家长就要多加阻拦。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也让临床医生倍感压力。对于抗生素,王华教授认为,不能“神化”,更不能“妖魔化”。抗生素该用还得用,而且必须用,那都是人命关天的事。

  以婴幼儿发烧为例,如果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不给抗生素,那意味着孩子就可能感染肺炎,一旦变成重症肺炎,必然危及生命。如果是细菌性中耳炎,也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病菌附着在组织和器官上形成细菌膜,就会变成很难彻底治愈的慢性病,抗生素也没有用。“抗生素滥用问题需要关注,但并非一刀切,从滥用变成不给用。”王华教授说。

  实际上,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何用大有讲究。

  抗生素耐药的“罪魁祸首”就是口服,肠道则是耐药菌的温床。王华教授的实验室已经证实:把一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从口服改为注射,就可以把相应肠道耐药基因库减少多达10万倍,直至几乎检测不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结论,要知道如今大部分都提倡“能口服不打针”。对于这种情况,王华认为必须纠正。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出生几天的婴儿肠道中就有大量耐药菌,这是怎么来的?”王华教授指出,婴儿肠道菌群的形成和母亲有很强的关系。通过研究婴儿肠道菌群,王教授团队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肠道是耐药菌繁衍的温床。口服抗生素,药物会经过整个消化道,一部分会被人体吸收对抗细菌,还有一部分则会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成为另一个循环。这个过程,将大量肠道菌群暴露在不必要的大剂量抗生素环境里,杀灭正常菌群, 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同时给了耐药菌机会富集,“扎根”在肠道中,成为肠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员。正常肠道菌群的破话,则是很多现代病的诱因。

  那不要口服,是否就只剩输液了?并非如此。王华教授强调,她并非支持细菌感染就要立即输液,只是认为不要以口服抗生素为优先。实际上,除了输液,还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给药等其他方式。抗生素直接进入血液,减少不必要的消化道暴露,不仅保护了肠道菌群,大规模减少肠道和粪便中的耐药菌,而且由于人体可以更直接地吸收,从而可以减少用药量,同时减少药残的排出。


宝宝鼻塞怎么办?原来重点在预防

丢丢最近鼻子一直不舒服,说话也瓮声瓮气的,呼吸都不顺畅了,丢丢妈妈和奶奶为此很是着急,觉得丢丢鼻塞是感冒引起的,就给丢丢服用了婴幼儿感冒药,结果丢丢的鼻塞依旧没有好转,丢丢奶奶和妈妈就带着丢丢去医院检查了,结果医生说丢丢的鼻塞不是感冒引起的,那么丢丢为什么会鼻塞呢?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鼻腔很是狭窄,并且自身抵抗力不足,所以很容易被病原侵扰,所以宝宝一旦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时,家长一定要重视,因为这很可能会引起宝宝鼻塞,宝宝如果长期鼻塞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更严重的是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其实对付宝宝鼻塞,最关键的在于预防,那么到底要如何预防呢?

  1、勤给宝宝喂水、喂母乳: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来说,母乳既是主食,又是饮品,宝宝饿了要吃奶,渴了还要吃奶,所以六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选择纯母乳喂养,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水是人体的必须品,六个月后,可以选择少量多次的方法给宝宝喂水,身体水分充足后,宝宝鼻涕不粘稠不结痂,也不会堵塞鼻孔了。

  2、要保持室内湿润:干燥的空间会使宝宝身体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所以最好保持室内湿润,尤其在使用空调的夏季和使用暖气的冬季,都可以在室内弄一个加湿器,湿化空气。

  3、加强宝宝的抵抗力:宝宝因为身体各项机能还不成熟,所以抵抗力也比较弱,六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母乳可以增强抵抗力,六个月后,就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所以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维生素丰富的辅食。

鼻塞是小宝宝们常遇到的问题,重点在预防,所以宝妈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鸽子医生


新生儿不排胎便警惕先天性巨结肠


小婴儿刚出生的一两天内会开始排便,称之为“胎便”。如果出生后两至三天,胎便迟迟不来,或者宝宝的肚子鼓起来,难以排便。家长们就要警惕了,这未必是便秘,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

新生儿排便不畅未必是便秘

“小宝宝通常会在出生后十个小时内首次排出粪便,即胎便。”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乐盛麟指出,一般胎便2-3天可以排干净。但也有一些宝宝,出生两三天了都还没拉第一次“粑粑”或拉出很少,之后也是好几天甚至一两周才排便一次。“家长一开始以为孩子是便秘,直到孩子肚子鼓得像个小圆球似的时,才到医院求助。”他说,结果发现孩子并不是普通的便秘,而是先天性巨结肠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

先天性巨结肠可致小儿发育迟缓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是由于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无法往下推进而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先天发育畸形,多见于新生儿。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2000-1/5000。

“一旦确诊是巨结肠时,通常需要尽快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以恢复正常肠蠕动来恢复排便。”乐盛麟提醒,孩子长期腹胀厉害时,也会影响食欲,胃口差了,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小儿发育迟缓、消瘦。

吃奶好、腹部不胀则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分辨先天性巨结肠与便秘?乐盛麟说,一般,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或出生后有顽固性便秘,3-7天甚至一两周才排便一次,严重的甚至不灌肠就无法自主排便;体检可见腹胀如蛙腹,腹部可触及质硬粪块,则有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爸妈们也不必因为孩子两三天没拉“粑粑”就紧张得不得了。有些孩子,尤其是母乳喂养,有时也会两三天不解大便,如果孩子吃奶好,腹部不胀,大便性状无异常,则不必过分担心。

另外,除了留意孩子的排便频率,也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其他情况:如第一次排便的情况,大便的性状,是否伴有腹胀、呕吐、胃纳差等情况,并将这些情况尽可能详细地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孩子发生意外怎么办?来听听儿科专家怎么说

误喝毒物不建议“催吐”排出毒物,误食异物应立即采用急救手法将异物排出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又好动的天性往往让他们招来意外伤害,这是最让爸妈担心又揪心的。与其意外发生时慌乱无措,不如未雨绸缪,来跟专家学习孩子误服毒液、异物卡喉、玩水淹溺、惊厥抽搐……这些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应急处理措施。近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李佩青及副主任马文成,应邀主讲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一起来听一听。

问:孩子误喝毒物能催吐吗?

答:不是所有溶剂都适合

急性中毒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之一,毒物来源为市民常见的工业有机溶剂(如天那水)、生活化工用品(如洗发液、颜料)、药物和毒虫害药(如“毒鼠强”、蟑螂药)等。李佩青表示,孩子急性中毒后,突然发生的呕吐、昏迷、惊厥以及翻白眼等是常见症状。

她指出,中毒后,家长首先要明确孩子中毒原因(可通过气味及溶剂容器进行判断),并将其与中毒源隔离;其次用清洁的流动水,对儿童皮肤、眼部或口腔中的有毒物进行约20分钟的清洗;再次,拨打120或送往就近医院求医;最后在就诊时,建议家长向接诊医生说明孩子中毒前先兆、活动区域、误服毒液和急救处理措施等,如条件允许建议向医生提供毒源,以便施救。

李佩青强调,不建议用“催吐”排出毒物,原因在于部分溶剂不适合催吐排出,另外在催吐时,异物可能会倒吸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道堵塞。

问:误食异物怎么办?

答:堵塞气道需急救排出

婴儿及儿童误食异物导致的气道梗阻时有发生,果仁、果冻以及玩具小零件,是婴儿和儿童气道梗阻的主要异物。李佩青表示,患儿常见表现为剧烈咳嗽及呼吸困难,此时家长应用急救手法将异物排出。

具体怎么操作?

儿童篇

1.家长首先询问儿童是否被异物呛喉,确认儿童异物梗阻后,家长立刻朝患儿背部进行五次拍打,助其排出异物,若异物未排出,立刻实行“海克利姆急救法”。

2.首先将患儿双腿打开,家长双腿以弓字形支撑在患儿身后;其次双手环抱患儿腰部,左手成拳并将拇指侧对准患儿腹部,置于肚脐上方两横指高的位置;再次右手成掌握住握拳之手。

3.双手向上向内急速冲击地用力,快速向上向内挤压时,从而形成一股冲击性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冲出。

4.重复上述手法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篇

1.当婴儿发生气道梗阻时,施救者将婴儿的身体置于左手前臂上,左手手掌轻托婴儿下巴,使其保持头低脚高的体位,用右手掌击拍婴儿背部,5次后停止。

2.换另一只手,将婴儿仰躺在右手手臂上,保持头低脚高,用食指和中指对婴儿的胸部进行冲击性按压,5次后停止。

3.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婴儿的喉部、气道的异物排出。

网络配图

问:发生淹溺怎么办?

答:无呼吸脉搏立刻心肺复苏

淹溺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李佩青指出,假如发生淹溺,家长将孩子救上岸后,首先确认患儿是否有意识,儿童拍肩膀并喊其名字,婴儿则是拍打其足底并呼唤;若患儿无反应,可用面部凑近患儿鼻部,判断是否有呼吸,若无呼吸要打120;拨打电话后,家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患儿喉结,滑动至患儿颈部左边或右边的凹陷位置并施加压力,感受患儿是否有脉搏搏动,若5~10秒内无搏动,家长需立刻施行心肺复苏。

儿童心肺复苏

1.将患儿置于平坦位置,施救者一手掌的掌根放于患儿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另一手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注意手指不接触患儿胸壁。

2.施救者上身前倾,腕、肘及肩关节伸直,借助上半身体重和肩部肌肉力量,以每分钟100~120次速率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5厘米左右,每次按压后应使患儿胸廓完全回弹。

3.按压30次后,施救者抬起患儿下颚开放其气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子并给予2次呼气(每次呼气1秒钟)。

4.按照上述步骤重复5个循环,再判断患儿是否有脉搏和呼吸,若恢复脉搏则将患儿头部侧至一边,等待120到来。

婴幼儿心肺复苏

1.将患儿置于平坦位置,施救者一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放于患儿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以每分钟100~120次速率进行按压,按压深度为4厘米左右。

2.按压30次后,施救者抬起患儿下颚开放其气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其鼻子并给予1次呼气(每次呼气1秒钟)。

3.按照上述步骤重复5个循环,再判断患儿是否有脉搏和呼吸,若恢复脉搏则将患儿头部侧至一边,等待120到来。

问:虫咬伤后要去医院吗?

答:出现过敏须送医

户外活动中,虫咬伤是儿童意外伤害的一大隐患,家长应如何处理?李佩青以最常见的蜂类昆虫蛰咬为例,家长明确孩子被哪种蜂类昆虫蛰咬后,将残留在伤口中的毒刺拔出,用酸性溶液(如醋)或碱性溶液(如氨水)冲洗中和,最后让患儿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那么发生虫咬伤后是否应立刻去医院?李佩青表示,并非所有虫咬伤都必须去医院,但如果虫咬伤后发生伤口局部病变、心脏骤停、呼吸窘迫及皮肤过敏时,需送往就近医院处理。

问:热性惊厥后该按人中吗?

答:按人中是“技术活”

部分高烧患儿,在发烧时可能出现抽搐现象,这是发烧中常见的热性惊厥。马文成解释,发烧的患儿中,有4%~5%发生热性惊厥,其中30%~40%的患者会有复发,同时发生第一次惊厥后,患者有较大概率在24小时内发生二次惊厥。

马文成表示,应对惊厥主要措施是预防,患儿发烧期间,家长应做好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措施,理论上可降低惊厥发生概率;一旦患儿惊厥抽搐,家长应让孩子平躺,保持呼吸气道通畅,并将头部转向一侧让口中分泌物流出;切勿搂抱安抚患儿,强行打开患儿口腔;待症状结束后,立刻送医院,而多次惊厥发生者应进行医学影像检查。

“另有资料指出,惊厥发生后应按人中穴,但按人中是‘技术活’,家长未接受专业训练有可能造成继发伤害,因此应交由医护人员处理。”马文成说。


新生儿肾积水多可自行改善

新生儿肾积水是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而引起的。宝宝发生肾积水主要因为肾脏和输尿管的连接处梗阻或输尿管和膀胱之间发生梗阻。

新生儿肾积水85%是生理性的,仅有15%需要手术治疗。新生儿单侧肾积水是良性疾病,而真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发生率低于15%。新生儿单侧肾积水有自行改善的可能,85%以上的新生儿单侧肾积水保留了35%以上的肾功能,而且肾积水不继续加重,肾功能不继续受损,因此绝大多数患儿不需要手术治疗。

  即使少数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在手术后肾积水也会明显改善或者消失,肾功能也会明显恢复甚至正常。一旦梗阻解除,对侧肾脏将不再受刺激而出现代偿性肥大。

  不过,肾积水患儿在发生症状之前完全没有预兆,也不会有疼痛的感觉,等到有症状出现的时候,肾脏可能已经被感染了;而发生感染的年龄,从几个月大到十几岁的都有。宝宝肾脏的破坏并不是有感染才被破坏,即使没有出现感染,肾脏还是有可能被破坏了。这些被破坏过的肾功能不会再恢复,所以家长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如能在新生儿期解除轻度肾积水的梗阻,则肾功能及形态可完全恢复正常。

  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周会群


你知道吗?这些新生儿不适宜吃母乳

对宝宝来说,母乳无疑是最好的不可替代的营养品,但是,你可知道有些婴儿是不适合用母乳喂养的吗?

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是宝宝智力发育落后的重要原因。据估计,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约10%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已经发现的病种达到70种以上。苯酮尿症就是其中的一种,是这70多种氨基酸代谢异常中比较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疾病。

苯酮尿症(PKU)

PKU是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以致这类患儿生后常表现为智能障碍。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征患儿,由于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临床常表现为婴儿吃了母乳或牛乳后出现腹泻。由于长期腹泻不仅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可造成免疫力的低下,引发反复感染。应暂停母乳或其他奶制品的喂养,而代之以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或大豆配方奶。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只是短期间的,一般是48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再次加重,可再停喂1~2天。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眼病筛查“少人问津”

4年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要求健康儿童应当在生后28~30天进行首次眼病筛查,此后分别在3、6、12月龄和2、3、4、5、6岁健康检查的同时,再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眼病筛查不算贵,仅需几十元钱。遗憾的是,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规范发布4年来,除部分早产儿家长知晓并执行外,几乎所有出生健康的新生儿家长并不在意,满月主动带孩子筛查者更是寥寥无几。

  2.3万新生儿仅千人筛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眼科统计显示,2014年有851名新生儿筛查眼病,2015年为847名,2016年为1032人;其中,2014、2015年筛查者全部是早产儿,2016年虽有12个足月宝宝,但并非家长主动筛查,而是孩子出现了红肿、炎症等症状后前来就诊。

  2016年省妇幼保健院分娩量超过23000人,尽管眼科向前来产检的孕妇发放了数万份的宣传资料,从筛查数量来看,绝大多数家长并不买账,很多家长表示孩子能睁眼,眼睛就没问题。

  他们本应有明亮的眼睛

去年11月29日上午,该院眼科主任胡燕妮接连接诊了3名重度眼疾患儿:2岁半的黄冈女童患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需摘除眼球;1岁男童眼底出血,影响视网膜发育,导致左眼视力异常;6个月大宝宝却有1000度远视。胡燕妮很痛心:如果父母早点带他们来筛查,或能拥有一双明亮正常的眼睛。

  2016年,该院眼科发表题为《武汉市1060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的论文,认为新生儿眼病患病率较高,及时筛查能尽早发现新生儿眼病,有利于针对性治疗,进而降低后续眼部重症疾病的发生。

  这些疾病都可早期筛查

  胡燕妮介绍,眼部病情隐匿,普通家长难以觉察出异样,等发现明显症状后才就医,不仅救治耗时耗力,效果也远不如早期。一些患眼部恶性肿瘤的孩子,不仅失去视力,甚至可能失去生命。

  据了解,新生儿眼病筛查是针对出生28天到30天的新生儿进行的眼部检查,重点筛查是否存在分娩时损伤如眼底出血以及炎症等,可早期诊断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病。


新生儿浑身“脏”,竟是天然保护膜

小锦家姑娘出生的时候,一层奶白油腻的东西在孩子身上附着,皱巴巴脏兮兮的一个“小老头”,给小锦嫌弃的直呼:“快走开,这才不是我生的,丑死啦!”听得一旁医生无奈又好笑,现在的产妇真是了不得了,自己生的孩子都嫌弃。

  

孩子刚出生时确实是皱巴巴脏兮兮的,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这副德行都忍不住皱眉,恨不得立刻下床把这小娃娃好好清洗一下。妈妈们可别莽撞操作哦,宝宝身上这层脏乎乎的东西,是一层纯纯的天然保护膜呢!

  孩子刚出生时,身上都会不均匀地附着一层白色油腻物,有些部位多一点,有些部位少一点,这是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临床上把这层东西叫做“胎脂”。

  胎脂就是妈妈眼里那层脏乎乎的东西,它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对孩子的保护力还是很大的。

  保护一:在娘胎里时,孩子每日被羊水浸泡,如果不是这层保护膜,孩子的皮肤早被羊水浸泡溃烂了!

  保护二:孩子刚出生,根本不具备调节自身体温的能力,周围环境骤然变低,孩子身体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最终导致受凉生病;而胎脂可以起到有效减少热量散发的作用,进而维持宝宝恒定体温。

  保护三:新生儿皮肤娇嫩,胎脂可以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有效减小衣物对孩子皮肤的摩擦,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身上附有胎脂,都会忍不住手动给宝宝擦掉,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也不赞成的。如果宝宝身上胎脂比较少,出生一两天以后它就会自动被宝宝吸收消失,完全不需要人为的去解决它。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不能清理,当孩子身上胎脂较厚,尤其是头颈、腋下、四肢褶皱处,如果存留时间太长,对孩子也是没有好处的。时间久了,它会分解成脂肪酸,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引起皮肤溃烂。所以,在孩子脐带脱落以后,家长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用消毒过的纱布包裹着植物油,轻轻给孩子擦去这些胎脂

  在清理的时候,妈妈需要特别注意孩子头皮上的胎脂,在囱门没有闭合之前,我们是不建议家长清理的。因为一旦力度不当,就会很容易伤害宝宝头部。等囱门闭合以后,洗澡时先用植物油把孩子头皮头垢浸软,然后再轻轻揉搓,用水冲净即可。

  当孩子头垢很厚的时候,1、2次很可能根本无法浸软,妈妈也不要急慌一次完成。可以分几次操作,直到头垢软化后再去清理。

另外,很多妈妈都很好奇为什么有的孩子胎脂厚有的却很薄?

  这是2个因素导致的,其一是孩子身体好,新陈代谢的快,皮脂分泌物自然就多,出生后胎脂也多;反之,代谢缓慢分泌物少,胎脂就很少;其二是因为孕妈在怀孕期间身体营养充足,营养充沛,胎儿生长没有阻碍,新陈代谢就很旺盛,皮脂分泌物就多,胎脂自然也多啦!


新生儿听力筛查须知

宝宝出生,新爸新妈要面临许多医学问题,一般来说,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较早遇到的问题。听力筛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关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问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卢连军给大家来解疑。

  什么是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查手段,对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的新生儿进行客观、快速和无创的听力学检查。目的就是对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进而减少听力障碍对患儿说话、语言及认知发育的影响。

  什么时候进行筛查?

  根据筛查时间可分为初次筛查和第二次筛查,通常简称为初筛和复筛。新生儿筛查对象可分为正常新生儿和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尤为重要。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3-5天要接受初筛;未通过初筛者,42 天左右接受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及时到医院的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对于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即使初筛和复筛通过,也应定期追踪随访,每年至少1次,直至3周岁,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何谓听力诊断性检查?

  即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听力检测机构进行的听力学评估,必要时还需要其它医学和影像学评估,最终做出诊断。测试时间在出生后3个月至6个月。客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ASSR和骨导ABR等。主观听力检测项目包括小儿行为测听、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表。

  如何对患儿进行干预?

  卢连军主任介绍,主要分三种情况。一种是病因治疗,主要针对传导性耳聋的患儿,如分泌性中耳炎、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先天性中耳畸形等,进行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另一种是听力补偿或重建,对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听觉障碍患儿,应首选配带助听器,验配时间可在6月龄左右。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儿,则建议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第三种是听觉言语训练,患儿经助听器选配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后,需要在医生、听力学家、言语-语言治疗师、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学家指导下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


爸妈别担心新生儿俯趴更健康

小玉产后坐月子期间,社区医生来家里探视,指导小玉平时要多让宝宝俯趴,有利于成长发育。站一旁听的婆婆着急了,说让这么小的孩子趴着,不压坏心脏身体吗?

社区医生笑笑解释道:孩子的身体很有力量的,你看他能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所以俯趴不会伤害到宝宝的,而且对于宝宝来说,还有很多好处呢!

宝宝俯趴 原来好处这么多

促进成长

俯趴能够让宝宝练习抬头、转头,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和四肢的肌肉和力量,而且有利于全身肌肉协调性的发展,使宝宝更快地学会翻身、爬。

有利于塑造完美头型

如果宝宝整天躺着,后脑勺就会慢慢变得扁扁的、平平的,趴着可以防止宝宝头形后部过扁和部分偏头,让宝宝的头形看起来更完美。

提升感知

和整天躺着的宝宝相比,趴着会让孩子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时间,有利于宝宝更好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锻炼体能

俯趴还能够让宝宝得到运动的机会,锻炼宝宝的体能,运动后也更容易入睡。

俯趴练习从一周大开始

足月出生的健康宝宝,一般一周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趴着了,0-6个月是宝宝的俯趴的黄金时期,6个月以后也要尽量让宝宝多趴。可以在宝宝清醒、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进行,如果宝宝困了、饿了或者刚刚吃完奶,都不是锻炼的好时机。

但要注意,不满3个月的宝宝不建议趴着睡觉,以免造成窒息。

宝宝刚开始俯趴的时候,一次可能只有几秒钟,但只要你每天多次尝试,一般3个月的宝宝都可以趴10分钟以上。

123动起来 俯趴姿势要做对

1、宝宝俯趴时,小手要放在胸口支撑头和胸部,如果他的手是攥着的,尽量帮他把手掌打开。

2、宝宝俯趴时,小脚要着地,如果宝宝的小腿高高翘起的话,会不利于后面的爬行和行走。

3、 如果宝宝哭闹,情绪不好,就不要再坚持让他趴了,否则他下次可能就不爱趴了。

4、也不要让宝宝单独度过趴趴时间,妈妈要在旁边看护。


新生儿脐疝是哭出来的?

小李的孩子刚刚出生月余,一次她和婆婆给宝宝洗澡,宝宝一直哭闹,随后她发现孩子的肚脐高出腹部向外突出,她有些担心这是疾病症状,婆婆发现后说没什么关系,这是孩子哭导致的。真的是这样吗?

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有部分新生儿的脐部会有高出腹部向外突出的现象,而且在新生儿哭吵及咳嗽时加剧。很多家长认为这个现象是因为新生儿哭吵引起的。其实,这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脐疝,属于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民间俗称为“气肚脐”。

  新生儿脐疝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的发育,脐环关闭不全或薄弱,而腹腔内脏器由脐环处向外突出到皮下而形成。因为新生儿在安静或者平卧时,突出的肠子基本返回入腹腔,肿块消失,但是在哭吵、咳嗽时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使脐环突出明显,而让家长们认为是因为哭吵而引起的脐疝。

  如果发现宝宝得了脐疝,不必过分紧张,因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1岁半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肌肉发育完善,疝孔也会逐渐缩小,不需要任何治疗;也有部分婴幼儿不能自愈时,需手术治疗。

  照料时,家长们需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大声哭吵、咳嗽,防止便秘等。疝气内容物有突出者,可用手轻柔突出部位,尽量柔进去,防止内容物嵌顿而引起肠坏死,如果内容物无法进入腹腔,应立即医院就诊。


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巨婴"大胖小子"不是好事

为生九斤重巨大儿 受了两茬罪

近日,看着怀里已经八个月大的儿子,德州27岁的张昕(化名)几乎忘了分娩时经历的痛苦。为了生下这个9斤重的巨大儿,张昕受了顺产和剖宫产两茬罪。

怀孕时,张昕并没有孕吐之类的特殊反应,胃口一直特别好。因为一直喜欢吃零食,身高1.63米的她怀孕前体重就已达130多斤,而怀孕后体重更是一路增长。“其实怀孕早期时,体重增长得缓慢一些。几次产检B超检查还显示,胎儿发育偏慢。后来担心让孩子受苦,婆婆每天都想办法做很多有营养的饭菜,并且一直劝说再多吃一点。”张昕说,到孕37周零4天的时候,她挺着巨大的肚子去产检,宫高已经达到了40厘米。而她的体重已经接近180斤,医生直接为她开出了住院通知单,表示胎儿过大,必须剖宫产。

不过,张昕打心眼里不愿意手术。“为了能自然分娩,从那时开始我就拼命控制饮食,正常三餐都不敢多吃,饿了就吃番茄黄瓜玉米之类的,体重还是长了好多。”

一直坚持到孕期38周以后,再检查时发现胎儿已经入盆,但是因为体型巨大,依然牢牢占据在张昕胃部。“每天睡觉时都遭受着烧心的折磨,只要坐下来就能感觉到宝宝的屁股顶着我的肋骨,真是苦不堪言。”张昕说,由于饮食控制得太晚,体重并没减下来。

到孕期40周时,张昕终于等来了阵痛,这时她体重已经增加了接近60斤。一心想顺产的她,忍着阵痛坚持了两天两夜。“中途医生给注射了好几次催产素,都没有太大的反应,当宫口开到九分时,胎心监测发现胎儿心跳已经高达280,再不剖宫产就危险了,最后孩子整整9斤。”张昕说,要不是孩子太大不好生,或许她就不用受这两茬罪了。

去年济南超级宝宝 或高达上万人

“巨大儿在医学角度上来讲是高危儿。”山东省交通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磌表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巨大儿发生率仅为3%左右,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生儿的出生平均体重开始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到本世纪初已经达到7%-8%。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10%,个别医院甚至能达到12 。5%。

在产科从业20多年来,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多晓玲就眼见着新生儿体重逐年增大。她说,“以前出生的孩子多在五六斤,七斤以上的都很少见,现在超过八斤的孩子越来越多见。”省千佛山医院超声诊疗科主任医师曲素慧也发现,“偏大儿”要比“偏小儿”更常见,可占到所有胎儿的两成左右。“十个里能有两三个是偏大的,至少偏大一两周,有的甚至偏大3周。”

9日,记者从济南市卫计委了解到,2016年济南市共出生12 。6万人。而按照巨大儿发生率10%来算的话,巨大儿数量高达1.26万人。

巨大儿分娩时 容易造成“肩难产”

“一般情况来说,如果胎儿大于9斤,我们不建议产妇自然分娩,患孕期合并糖尿病时,超过8斤通常就会进行剖宫产。”济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韩爱卿表示,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就要承担可能的伤口感染、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等手术风险。而剖宫产的新生儿因未经产道挤压,身体抵抗力相对偏低,肺部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者。

“正常体重的胎儿,整个身体中头围最大,自然分娩时,一旦头部娩出,身体也就跟着自然分娩出来。”韩爱卿解释道,但是巨大儿躯干增长往往比头部更快,分娩时肩部容易卡住,造成“肩难产”。韩爱卿表示,如果肩难产处理不当,对于产妇来说,一方面,胎儿过大会导致分娩过程中阴道过度伸张或撕裂,从而造成子宫脱垂,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子宫和膀胱破裂。另一方面,产程的延长、子宫收缩不良还可能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死亡。

“对于新生儿来说,肩难产时肩部容易卡住,常常需要手术助产,容易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新生儿宫内窘迫、颅内出血等并发症。”韩爱卿说道,严重的会导致终生残疾、脑瘫,甚至死亡。此外,多晓玲也强调,“巨大儿还会出现一些胎源性疾病,例如孩子遗传了肥胖基因,会导致过早出现代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和性功能。”

孕期体重增加25斤 是最理想状态

韩爱卿表示,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孕妇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父母身材高大、高龄产妇、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因为营养过剩导致巨大胎儿的孕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预防巨大儿的最佳办法就是控制孕期体重。韩爱卿认为,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加25斤左右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身材瘦小或肥胖的女性可更少。

同时,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血糖没有很好地控制,胎儿始终处于高糖的环境中,也会使胎儿过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血糖控制稳定以后再怀孕。此外,专家表示,孕妇应适度参加活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可以做些简单的家务、散步等轻松的运动,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不要整天坐着和躺着。

齐鲁晚报记者 陈晓丽 王小蒙


新生儿喝稀奶配米汤"降火"不到一周患低钠血症

为了给出生不足28天的逸逸“降火”,年轻的父亲给她喂稀奶和米汤,结果不到一周,逸逸就出现严重低钠血症,被送进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幸经过治疗,逸逸已脱离危险,日前被顺利转到了普通新生儿病房。

今年1月下旬,出生不到20天的逸逸总有眼屎,逸逸的父亲听村里的老人说,是因为奶粉泡多了,太浓了,逸逸上火了才眼屎不断,建议奶要稀释些喝。

“老人经验丰富,村里不少人孩子不舒服都找这位老人看。”逸逸的父亲林先生对老人的说法深信不疑。为了给逸逸降火,于是1勺奶粉兑120毫升的水给逸逸喝,还给逸逸喝些米汤。然而按照该品牌的奶粉用量说明,1勺奶粉只需兑43毫升的水。逸逸的父亲怎么也没想到,他的降火办法把逸逸“降”进了医院。

2月初,也就是“降火”一周,逸逸开始出现异常。“醒了后哭闹不已,我给她换了尿布,准备喂些牛奶和米汤,但她小手推开,不愿意吃,脸色也变得有些异常。”林先生回忆,当时他赶紧请村里的老人来看,老人一看,直摆手,说她看不了,建议赶紧送到医院。

120急救中心医生赶到时,逸逸开始出现抽搐,四肢如中风般直抖动。“当时医生一边给打镇静剂一边就往附近的医院送。”逸逸的父亲林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120车将逸逸送到附近医院。“问题严重,赶紧送到上级医院。” 该院的医生建议。于是,逸逸紧接着就被转运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在转运到我院的途中,负责转运的郑青青博士发现逸逸又出现了抽搐,因此我们立即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王礼周主任医师表示。

急诊血电解质回报为血钠110mmol/l,血镁也低于正常值。“逸逸电解质出现严重紊乱,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尤其血钠值已是危急值。由于奶粉量少导致氯化钠摄入不足而水份摄入正常,从而引起细胞外液过多的低钠血症发生脑水肿,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情况。”王礼周主任表示,“当然由于摄入不足出现的低镁血症也是引起抽搐的原因之一。”

通过静脉补充钠和镁等支持治疗,逸逸的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很快得到了缓解和恢复,未再出现抽搐,精神也变得活泼可爱,2月4日顺利从新生儿重症病房转到了普通新生儿病房。

“1勺奶粉兑120毫升的水配比过稀,钠、镁等摄入量明显不够。而米汤主要是淀粉,未满4个月的宝宝由于消化系统缺少相应的淀粉酶,特别是胰淀粉酶发育差,3个月后活性才逐渐增高,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婴儿没有办法消化淀粉类食物,长期喂养米糊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王礼周主任分析说。

王礼周主任建议,婴儿至少要4个月之后才可添加米糊含淀粉食物。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实在无法母乳喂养的婴儿吃奶粉也应该按配方奶粉说明的比例配置奶粉,按需喂养。为防止上火可以另外多喂些水而不是把奶稀释,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营养不良等可以避免的病症。


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12个小方法巧应对

  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相信这个问题一定困扰着很多妈妈们。宝宝脱离了妈妈的乳头,去适应一个没有妈妈温度的奶瓶,宝宝自然会有些“不开心”。那么究竟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呢?以下12个应对方法供妈妈们参考。


  1、挑选仿真的硅胶奶嘴,不防多准备几个,找到对宝宝来说,最接近母亲乳头的奶嘴;

  2、可以把母乳挤在奶瓶里试着让宝宝喝;

  3、用奶瓶喂水或奶粉时,适当地添加一些葡萄糖,以增加甜味,勾起宝宝吸吮的欲望。

  4、不要将瓶嘴放入宝宝的口中。而是把瓶嘴放在旁边,让宝宝自己找寻瓶嘴,主动含入嘴里。

  5、试着用不同的姿势给宝宝喂食。有些宝宝吃奶瓶时,喜欢喂他的人把脚抬高;有些则不喜欢看着保姆的脸,喜欢背向着保姆的胸前时较愿意吸奶瓶。

  6、试着抱抱他、摇摇他、走一走等,使他安静下来。

  7、在宝宝睡着的时候,把奶瓶放入他的嘴中。

  8、奶温要适当,如果一次不小心将宝宝烫伤,宝宝会产生吃奶惧怕的心理,以后都很难让他接受奶瓶了。

  9、在给宝宝吃奶前做好准备工作,先把尿,不要喂了一会,又去干别的事,总是这样折腾,宝宝也没什么心情吃奶了。

  10、及时添加辅食: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

  11、在她面前吃吃喝喝:到了一定阶段,宝宝会对外界很新奇,看到你在吃什么会很馋,也想要尝尝。

  12、将宝宝的进食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段。在中间的时段先进行尝试,这时的宝宝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先用奶瓶逗他,然后喂他吃几口,让他熟悉奶瓶。接着在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多用奶瓶给他喂食。

孩子发烧怎么办?

  

  人类有防病、愈病的本能。愿天下妈妈们认识人的这个本能。认识了防病、愈病的本能才能保护好孩子。如果不能认识这一点,孩子有病时,很少有不犯错误的妈妈。这是件使我们痛心疾首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感冒发烧、怕冷、头疼,体温39℃,怎么办?当然去医院了。在医院如果用冰袋物理降温,或用激素退热,十有八九发生肺炎。肺炎再用激素退热必会发生肺感染!之后,或死于肺感染或从医院抱出一个病孩子。此后会常来医院,与医院结下不解之缘。这个现象不在少数。这是为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宝宝感冒是“排异本能系统“的反应


      这就是人类与生命同时有的本能。人有许多本能,其中有一个“排异本能系统”。这个排异本能系统会把侵入体内的病菌、病毒,以及其他一切的致病物排出体外。这便是我说的防病、愈病本能的一部分。


  我们感冒了,无论是病菌或病毒,我们的排异本能立即发生排异活动:提高体温,全身颤抖,头疼、身体疼、气喘……为什么要提高体温?提高体温是为了制造发汗的条件。全身肌肉颤抖是肌肉组织相互摩擦发生温度。头疼是血液循环增强,产生向外、向上的冲势。没有充足的血液是不能排汗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排汗;排汗是为了排异;排异是保护生命的本能。人的生命是由自己的本能系统保护的。如果有人说人的生命是由医生和药物保护的,这个人一定是傻子!不是傻子定是骗子!


  物理方法退烧会破坏排异系统,可能引起病情恶化


      我们说到感冒发烧是排异本能的活动。如果我用物理的方法,或用药物干扰的方法去退烧,那就是把排异活动破坏了!不许它去排异,让病菌、病毒等致病质留在身体里,那是什么结果?这是帮助病菌、病毒,伤害了生命,结果是病情向恶化发展!没有一个例外!我这不是给你出难题。


  让宝宝平稳度过感冒发热孩子发热的四种方法


      体温39℃以上,怎么办?我并没有说孩子发烧可以不管,我只是说不要用线性思维的对抗退热方法。我说必须治病,病好了,发烧自然退了。怎么样治病呢?这倒是个问题了。


  感冒,有许多种。不同的致病菌株、毒株发生不同的感冒。而中医的本能系统医学是根据人体本能的排异趋势而顺势利导,所以,对于不同的菌株、毒株都是用排异的方法。只是根据排异的趋势不同,有不同的方法而已。我们可以把常见的发热反应归纳为四种病,四种趋势,四种方法,以便于妈妈们认识它们,有能力用最好方法处理,使我们与孩子们平安。


  处理方法之一: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麻黄汤方


      流行性感冒也叫流感,是最常见的四种发烧之一,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这种感冒发热畏寒,体温较高,常升到40℃或以上。同时全身肌肉组织颤抖,这种感冒头疼、身疼、腰疼而喘,身上没有汗。这种表现是身体温度已经超过了排汗所需的温度,头疼是血循环向外、向上的趋势已明显升高,排汗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什么汗还不出来呢?这种情况是汗腺不分泌汗液,所以排异系统不能完成排异。这是一个趋势。根据这个趋势,用发汗法。发汗法用“麻黄汤”。


  麻黄汤方剂组成


  “麻黄汤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打碎、甘草6克。以水2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100毫升。再加水100毫升煮取50毫升。头汁二汁混为一杯。15岁至18岁每服75毫升,一日二次服。10岁至14岁每服40毫升,一日二次。6至9岁每服25毫升,一日二次。3至5岁每服15毫升,一日二次。3岁以下酌量减服。服药后出一点小汗,但不是一见有汗便可以止汗,必须是潮润润地延长10小时以上,病必然痊愈。如一见有汗便揭去衣被,汗即停止,病必不愈。”


  麻黄汤方的使用要诀:“发热畏寒,没有汗”
  
      这个方剂是发汗的方剂。麻黄是促进汗腺分泌汗液的。桂枝是温通血脉的。杏仁是促进肺组织中向外分泌痰液的,所以是肺中的排异药,因为排出肺组织中的异物所以杏仁治喘。吃了杏仁吐痰会滑利,容易咳出来。这个方剂总之,是向体表排出异物而结束排异反应。身体组织中的致病物随汗而排出来了。


  这个方剂最要紧的是必须是“发热畏寒,没有汗”。发热不畏寒不能吃,有汗不能吃。只要记住这两点,便不会发生错误。切记!


  处理方法之一:治疗普通感冒的桂枝汤方


      还有一种感冒:“发热,稍微畏寒,头疼不重,身酸软,身上时有汗时无汗。有汗时体温不过37℃至38℃之间,无汗时体温到38℃。”这个感冒与流感有不相同处,有相同处。两个相比较一下,我们就知道有分别了。流感是发热39℃以上,这个普通感冒是发热37℃以上。流感是发热畏寒颤抖身疼,普通感冒是微恶寒身不疼酸软。流感是身无汗,普通感冒是一时有汗一时无汗。二者虽然都是感冒,但排异的趋势不同。我们治法是顺势利导。排异趋势不同,治法当然不同了。因为我们是顺势利导啊!不同的趋势,就需要不同的顺导啊!流感是汗腺不分泌,用麻黄汤促进汗腺分泌,汗出来了,排异成功了,排异反应结束了。普通感冒因为汗时出时止,汗腺是分泌的。但为什么又自己止了汗呢?如果是身热退了,身不酸软头不疼,汗止了,是病癒了。不是,汗止了,头疼、发热、畏寒、身酸还没解除。这是排异活动还在继续,病没好。什么原因?是体液不足。增加身体的津液,汗出绵绵不绝,异物随汗排出,排异反应结束了,病癒了。这个趋势用“桂枝汤”。


  桂枝汤方剂组成


  “桂枝汤方: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大枣12枚切  生姜15克切。以上五味药用水6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200毫升。渣再加水200毫升煮,取汁100毫升。两次汁混合一碗。18岁以上每次服150毫升,一日二次,分早晚各服一次。15至17岁每服130毫升,10至14岁每服100毫升,一日二次服。6至9岁每服80毫升,一日二次服。5岁以下酌情减量服。服药以后,喝热稀粥适量,温覆衣被取微似汗则病愈。”


  桂枝汤的使用要诀:“有汗而时无”


      这个病的排异趋势是向外排汗而体液不足,所以汗出时有时无。桂枝、白芍、甘草是通血脉,因为脉缓,循环缓慢,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循环加快,虽然血量并没增加,但循环流通加快,各种物质供应增加,相对等同血液增多。特别是姜枣热粥等物直接增加了血量。


  这个病最重要的是时有汗而时无。如无汗决不可用桂枝汤。这是关键。


  以上两个常见病,都属发汗排异,但二者必须区别,不可稍有疏忽,切记!


  小编语录:顺势利导排异是治疗感冒,让宝宝不再被发烧反复困扰的要诀
  
      这两个病最可怕的是不认识生命的排异系统,不知顺势利导排异,用最简单、最无理的对抗方法——物理降温与激素退热或滥用抗生素退了发热,破坏了排异反应,使体内的病菌、病毒及其异物不能排除,必会发生病情的恶性变化。如流感发热用对抗物理降温或激素退烧必发生肺炎。如普通感冒非法退烧必会造成“亚健康”或其它病。慎之!慎之!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

  妈妈说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做客,宝宝都不理人家,别人要玩他的玩具,他也是不肯;有妈妈说自己的孩子特别“慢热”,和小朋友玩不起来,但又看得出他有想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欲望……通过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不是不合群。其实,这只是孩子正常的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

  3岁以前的宝宝处于游戏的观察者与分享行为的萌芽阶段。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宝宝大多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在有别的孩子在一旁玩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而宝宝不愿意把玩具给其他孩子玩的表现在3岁以前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宝宝自发的分享行为还没有发展起来,需要妈妈的多多培养。所以妈妈不能简单地把宝宝的行为归结为“不合群”。

    孩子认知不成熟

  3到6岁的孩子处于友谊体系的“即时性游戏伙伴”阶段,他们把那些经常和他们玩的玩伴称为自己的朋友,这一年龄的孩子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关心的是别的孩子能为自己做什么,甚至认为朋友也像他们那样思考。他们会忽视或拒绝其他孩子想要加入游戏的想法,尤其是在游戏开始过后,因为处于游戏中的孩子已经集中于眼前的游戏情节,他们想象不出新的成员加入游戏过后游戏进程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所以这个时候儿童拒绝其他孩子加入游戏的行为不是有意而为的“冷漠无情”的行为,这只是他们认知上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当我们感觉孩子“不合群”时,孩子不一定是真的不合群。

     孩子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从家庭这个小世界走向幼儿园乃至以后更大的世界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自己在不同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也是处于变化中的。在家里孩子一般都是处于中心的位置,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备受家人的呵护和保护。但是在幼儿园孩子的所处的地位会发生变化,孩子可能由于一些原因处于弱势的地位。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比同龄的孩子体质弱,在游戏中跑得不够快,跳的不够高;有的孩子缺乏某些小群体认可的素质等等。

     孩子缺少社会交往的技能

  孩子离开妈妈的怀抱开始自己的旅程,外面的整个世界对于孩子而言都是充满未知的陌生。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要怎样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社会交往是一种需要精心培养的能力,爸爸妈妈需要有意识地把社会交往的各种技能教给孩子。

     支招: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

  帮助孩子发展与人交往的能力,妈妈可以这样做。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内向”、“不合群”的标签

        妈妈们一定都听说过“3岁定终生”的古训,孩子生命的前几年是人生的奠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拥有主动选择和吸收的能力,但是孩子最相信妈妈说的话。妈妈说孩子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棒;反之如果妈妈认为孩子“内向”,即使妈妈不说出来,这个信息也会通过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传递给孩子。当孩子从妈妈那里接受到这样的信息,孩子就会把“内向”逐渐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在以后的人生中,当孩子面临需要鼓起勇气展现自我的机遇时,妈妈说 “内向”声音甚至含有不信任意味的眼神都会影响孩子,阻碍孩子抓住机遇表现自我。所以妈妈要相信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也不允许其他人给孩子乱贴“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可能影响孩子终生的发展。

     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孩子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交往的经验更是有限,与人交往的能力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这是一些孩子到幼儿园出现孤僻、不能结交朋友的原因之一。妈妈需要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在孩子还不能迈出主动的人际交往步伐时,妈妈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指导,教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沟通,为他们友谊的发展创造条件与契机。如果孩子一开始还不能和同龄的孩子较好地相处时,妈妈可以先帮助孩子邀请比他更大或者更小的小朋友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他可以从这种经历中感到自信和成就感;孩子和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时,大的孩子一般倾向于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因此孩子可以从这种经历体会到归属与保护。妈妈还可以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在去别人家做客前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做客的礼仪;如果有人来家里做客,妈妈事先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做一个小主人。妈妈还可以带孩子去各种公共场合,如超市、电影院、公园等等。通过去这些地方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妈妈可以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向人询问信息、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等小任务。

     教给孩子文明礼貌用语

  在生活中,妈妈需要有意识的教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这些词语会让孩子的交往更加的顺畅。孩子想要加入其它孩子的游戏,如果孩子说:“请问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明明,我能和你一起搭积木吗?”这比只是眼巴巴地站在一旁看着或者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玩”更可能被接受。在游戏中,获得了同伴的帮助说声“谢谢你”,不小心伤到了同伴,真诚地说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简单的语言能够促进孩子间友谊的发展,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通过角色扮演教给孩子发展友谊的技能

        妈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发展友谊的技能。首先确定一个小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比如两个布偶。然后选择一个孩子愿意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

  妈妈开始讲述:“木木(布偶)和薇薇(布偶)正在玩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宝宝是不是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呀?”如果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妈妈接着说:“那宝宝对木木和薇薇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等待宝宝说:“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妈妈接着说:“咦,他们没有回答,是不是宝宝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没听到?宝宝大声说一次。”宝宝:“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妈妈:“他们这次听到了。(停顿)木木、薇薇,你们要和宝宝一起玩吗?(停顿)啊,不行呀?”然后妈妈告诉宝宝:“木木和薇薇说他们不和你一起玩。宝宝是不是有点难过?”如果宝宝说是,妈妈可以这样对宝宝说:“我刚刚又问了木木和薇薇,他们喜欢宝宝,只是这个游戏只需要两个人,我们下一次再和他们一起玩吧。”过一小会儿,妈妈:“木木和薇薇现在没有玩游戏了,宝宝要不要玩一个游戏,邀请他们和你一起玩呢?”如果得到宝宝肯定的回答,妈妈说:“好的,宝宝可以对木木和薇薇说‘你们想和我一起玩芭比娃娃吗?’” 然后让宝宝拿着芭比娃娃对木木和薇薇说说:“你们想和我一起玩芭比娃娃吗?”妈妈:“木木和薇薇非常想和你一起玩芭比娃娃,宝宝可以跟他们说‘我们一起来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吧!’”宝宝说:“我们一起来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吧。”……最后妈妈鼓励和表扬宝宝。妈妈可以使用类似的剧本发展宝宝的友谊技能。这些思考与交流方式有益于宝宝在现实的友谊情境中发展有同伴的友谊。

     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冷漠,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温暖的交流和联系,很难想象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会成为一个热情外向的人。如果爸爸妈妈都是个不善与人交往的人,孩子就非常可能不善与人交往。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看到你对其他人微笑,让孩子看到你与人热情真诚的交往。


  (本文源于中国育婴网团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宝宝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沙门氏菌肠炎

  沙门氏菌约有2300种以上,其中“伤寒性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性沙门氏菌”分别会引起“伤寒”和“副伤寒”,这两种疾病皆为法定传染病,会引起高烧不退、腹痛、肝脾肿大等症状。其他种的肠道沙门氏菌则以造成肠炎的症状为主,统称沙门氏菌肠炎。

  感染途径

  沙门氏菌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细菌性肠炎,感染途径为经口传入,感染源主要来自于受污染的水或食物,像是由于鸡蛋、鸭蛋常与粪便堆混杂,因此是感染源之一;未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未煮熟的肉类等,其他如家禽、家畜及其排泄物也是感染源。此外,鱼、虾、小乌龟等身上也可以见到沙门氏菌的身影。

  主要感染人群

  好发年龄以1岁内幼儿为主,尤以6~12个月宝宝发生率最高,潜伏期通常为1~3天。主要感染时间以6~11月最多。

  症状

  感染沙门氏菌后,主要表现症状为急性肠胃炎,常见典型的临床症状有发烧、腹痛、伴随水泻,甚至腹胀、黏液血便、腹绞痛及高烧等。沙门氏菌主要侵犯小肠与大肠,因此其粪便常会呈绿色、恶臭,带有黏液,甚至血丝。

  一般在17~72小时后,患者会感到恶心、呕吐、腹绞痛,之后开始腹泻或伴随发烧现象。腹泻的症状通常在2~7天缓解,但在婴幼儿或其他疾病及抵抗力差的病人,则可能要持续数周或数月。约有30%的患者会高烧不退,8%的患者会有菌血症或败血症,最可怕的是约有1%的患者会造成肠穿孔。

  感染后养护须知

  宝宝感染后,父母切忌因宝宝频繁呕吐而给予大量补充流质,因为那样只会使宝宝吐得更加厉害。建议先禁食4小时,待肠胃休息后,再尝试给予微量进食:可将奶粉浓度暂时稀释,若无改善或大便很酸,则改用无乳糖配方的奶粉。4~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吃米汤、停止添加甜的辅食,清淡饮食,避免油腻。一般病情轻微的宝宝,经过清淡的饮食调理以及适度的药物处理,4~7天即可痊愈。

  若情况较为严重,如高烧不退、血便严重、腹绞痛厉害,或有脱水和电解质不平衡的现象,则需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监控患童症状,及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如何避免感染

  沙门氏菌的感染来自于粪口传染,发病后约4周内,患童的粪便会持续排出病菌,因此勤洗手和妥善处理食物是避免感染的不二法门。

  勤洗手

  照顾完宝宝的妈妈在为宝宝换好尿布之后及处理食物之前,一定要清洗双手,经常修剪指甲,并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妥善处理食物

  烹调食物时,只要在54.4℃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 或在6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15分钟,沙门氏菌就会被杀死。如蛋要煮熟才吃,尤其是茶叶蛋、奶瓶奶嘴要消毒等可避免感染。

  常见并发症 抵抗力较差的宝宝,可能发生一些较为可怕的并发症: 因为感染沙门氏菌会倾翻大肠黏膜,有时候会破坏肠壁,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比一般病毒性肠炎严重,因此急性期症状引发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的机会较高,腹泻可能造成脱水和休克。除此之外还容易引发高烧不退、坏死性肠炎、肠出血,如果细菌由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还会引起败血症(8%),若宝宝抵抗力不足,病菌易侵入血液后导致菌血症、败血症,除此之外还可能侵入脑膜引起脑膜炎,或造成肝脓疡、肌肉脓疡、骨髓炎等。通常年纪愈小,发生合并症机会愈多。

  轮状病毒肠胃炎

  轮状病毒是以它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观如轮子状而得名,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

  感染途径

  轮状病毒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感染力甚强,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可经由空气吸入或因触碰沾满了病毒的表面,经由手指从口腔进入体内感染。

  主要感染人群

  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的对象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6个月至2岁的宝宝因局部免疫力和倡导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是最常感染的年龄。

  症状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典型症状是先突然发烧同时合并呕吐,体温在38℃~39℃之间,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呕吐可能持续1~2天,而腹泻通常持续2~7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有部分孩子可能还有呼吸道症状。父母可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为辨识。

  感染后养护须知

  感染轮状病毒并没有特别治疗的药物,由于病程会持续1~2周,因此必须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注意宝宝是否已经出现脱水症状(乏尿、口干、活动力降低),并及早处理乳糖不耐的问题。

  因轮状病毒通常侵犯小肠前段,也就是主要进行消化的地方,当肠道受到感染时,会使得小肠绒毛上顶端含有大量乳糖酶的部分脱落,如果这时候再吃含有乳糖的食物,则会造成吸收不良和像蛋花汤一样的水泻,同时因为乳糖在肚子中发酵,就会让大便带有酸味。如果没有及早处理乳糖不耐的问题,宝宝就有可能变成慢性腹泻,影响生长发育。

  如何避免感染

  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较好的环境卫生,尽量少让宝宝到人流量大、空气不畅通的场所;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的定期消毒;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等食品。

  遇到天气变化时,要避免宝宝过热或受凉,居室要通风。

  妈妈在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彻底洗净双手,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事后须再洗手。

  

宝宝厌食怎么办中医给你来支招

 

  说起小儿厌食,一般指孩子不爱吃饭,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很多见的。古书中也有记载,如果宝宝不吃饭,古人称之为“不食”或者“伤食”,如果宝宝不吃奶则称之为“不乳”。

  以三脏分型论治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有的医家将之于脏腑结合,以心、肺、脾三脏分型论治。在三脏中,脾开窍于口,所以,脾是占主要的。但孩子的厌食也可能是由于心气不足或者肺气不足造成的。因为舌为心之苗,如果心气不足,孩子味觉就会不太好、吃饭不香。如果是心气不足的孩子,同时也容易伴随有其他心气不足的表现,如面色不好、说话声音比较低、睡觉不踏实、爱哭。另外,肺开窍于鼻,如果肺气不足,孩子就容易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自然也吃得不香。肺气不足的孩子同时还有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以脾胃论治为主治疗厌食

  王彩凤大夫在临床上一般以脾胃论治为主,结合其他脏腑,将小儿厌食分为胃肠积滞、脾胃虚弱、脾虚肝旺、胃阴不足四种类型。有些孩子吃得不好,睡得也不好,王大夫没有将这部分患儿单独分型,而是采取结合其他类型辨证治疗的方法,也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王大夫认为,“脾虚肝旺”型的孩子的肝、脾、肾多会出现一些问题。“胃肠积滞”型的孩子多是饮食伤脾胃。“胃阴不足”型的孩子则存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可能有素体脾阴不足,也就是说先天不足的情况,比方说,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有“地图舌”;另一方面,胃阴不足的孩子也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注意,吃油炸、辛辣的东西比较多,伤了脾阴。而“脾胃虚弱”型的孩子多是由于先天不足。临床上,先天脾胃虚弱的孩子比较少见, “胃肠积滞”和“脾虚肝旺”这两种类型则比较多见。

  Tips:地图舌

  中医认为,舌苔的有无、颜色、厚薄可以反映胃气和邪气的盛衰以及病情的轻重。地图舌表现为孩子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就好像地图一样。孩子舌苔上出现剥脱,说明孩子的脾胃之气衰弱,正气不足。舌苔上若出现地图舌,一般来说都有脾胃阴虚或脾胃气虚的问题。

  胃肠积滞型:伤食的恶果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很好,为什么还会出现厌食症呢?王大夫认为,临床上很多孩子得厌食症恰恰跟吃的东西太多有关。现在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让他们健康成长。可是,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吃得太多以后,反而伤了脾胃。现在真正临床上常见的就是这种吃得太多造成的这种伤食,也就是胃肠积滞型的厌食。

  幼儿的肠胃积滞:肉食太多容易产生食积导致伤食

       医案1:

  小文,4岁,发热,呕吐,血象两万多,食欲不好,大便干结。

  在王大夫的仔细询问之下了解到,小文的爸爸在国外,妈妈特别娇惯他,高兴了就带他去吃吃汉堡、鸡翅、鸡腿,吃了很多的肉食以后,小文就开始呕吐、不吃饭。小文妈妈反映,小文以前偶尔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小文吃得多了接着就吐、发烧,去看了西医,一查血,血象达到两万多,然后就打点滴。打了点滴之后,血象是下来了,但是隔些时候,小文还是会吐,食欲就一直不好了。

  后来经朋友介绍来王大夫这里调理。刚来的那次小文也是正在吐,血象中白细胞也是两万多,但是没有发烧,王大夫看小文中性粒细胞并不是很高,就决定暂时不给孩子打点滴,而是给孩子吃点消食导滞的中药。王大夫认为,胃里的积滞消了,白细胞自然就下去了。

  王大夫认为,虽然小文有呕吐的现象,血象也高,但是小文的厌食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他确实吃得比较少,脸色惨白,属于伤食之后体质变差。吃几剂消食导滞的药就会好。

    Tips:血象和中性粒细胞

  王大夫遇到像小文这种情况的孩子时,根据经验,她会暂时先不给孩子打点滴。因为,血象是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血象高一般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超出正常范围,很多原因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如感染、外伤等。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血象高表示有炎症,中性粒细胞不高可能不是细菌感染。这样,有炎症也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所以,建议暂时不打点滴,以防消炎抗菌类的药物损伤孩子的身体。

  处方: 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莱菔子9克、砂仁3克、石斛9克、 炒谷芽/麦芽各6克、 法半夏6克、鸡内金9克、木瓜6克。  解释: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合为四君子汤,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胃肠积滞本身就伤脾胃之气,因此用此方可以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功能,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再用谷芽、麦芽、山药、鸡内金、砂仁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温脾化湿;加入石斛、木瓜,滋阴润肠;法夏止吐降逆,协同治疗胃肠积滞的不食。

  果然,小文一吃药就好了。再查血,血象也完全正常了。其实,人的脾胃有自愈的功能,对于胃肠积滞的孩子来说,稍微控制几天饮食,饿几天,或者稍微喝点白粥、米汤调整一下,脾胃的功能很快就能恢复,孩子厌食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善。可是如果妈妈没有注意对孩子的饮食做一些调整,继续让孩子吃很多,最后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厌食。中医认为,孩子饿一点为好,吃得多的孩子往往会产生积滞,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而且容易走气管。孩子反复发热其实就是喂养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以后,小文虽然偶尔也还会发烧感冒,不过用点药马上就好了,现在吃饭的状况挺好,大便也不那么干了。王大夫还教小文的妈妈常常观察孩子的舌苔。要是孩子的舌苔有点厚了,就是已经有积食了,要赶紧吃点消食导滞的药,不要等到孩子着凉后又感冒发烧。

  婴儿也有胃肠积滞的现象:辅食添加不当也会伤食而导致食积

       医案2:

  小童,8个月,拉的都是羊粪便,大便干得需要家长帮孩子用手去抠。孩子夜睡不宁,在床上翻来翻去。

  王大夫了解之后发现,小童本来食欲非常好,现在变得食欲很差,并不是因为先天脾虚,而是孩子的奶奶和保姆,喜欢给他吃高蛋白的食物,如炖品、肉类、鸡蛋羹等,而蔬菜给孩子吃得很少。本来8个月的孩子主要以吃奶为主,添加少量辅食就可以了。可是,奶奶给小童添加的蛋白质和肉类太多,形成了典型的胃肠积滞型厌食。

  处方:莱菔子3克、橘红3克、炒麦芽6克、枳壳2克、连翘5克、玄参6克、三棱3克、莪术3克、鸡内金6克。   解释: 莱菔子、橘红能降逆化痰,炒麦芽、鸡内金健脾消食,枳壳行气导滞,玄参润肠通便,三棱、莪术行气消积,连翘清肠热,共起消食导滞,润肠通便的作用,便通则胃肠积滞消除,不食就迎刃而解了。

  王大夫给小童用了一点三棱、莪术,别看才8个月的孩子,还是给他用了这两味药,吃完药后,小童的大便真的就通了,食欲也慢慢恢复了,现在食欲也还挺好。

  脾虚肝旺型:任性、脾气大会造成厌食

      “脾虚肝旺”是临床上另外一种也很多见的厌食类型。肝主升发之气,孩子正好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肝气就容易偏旺,而小儿脾胃发育成熟较晚,相对不足,因此小儿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再加上小儿情绪不稳,饮食不知自调,因此外感内伤都很容易导致肝旺脾虚之证。脾虚肝旺的孩子除了食欲不振,吃啥都不香外,就是脾气比较急、脾气比较大,睡眠不好、面色也不好。

  医案3:

  小涵5岁,长得很瘦弱,脾气很大,脸色发青灰暗,舌红,食欲不振。除了厌食之外,小涵还很容易反复发烧、感冒,晚上还会盗汗、睡不踏实、翻来覆去,大便也很干结。

  小涵很爱发脾气,也很任性,而且瘦弱、胃口不好,是先天脾胃不足,肝气偏旺的类型。王大夫认为,脾虚肝旺的孩子比较多,跟社会大环境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多脾气大、任性。这种脾虚肝旺型的孩子,一般舌头也比较红,夜睡盗汗,大便干结,不像脾胃虚弱的孩子容易拉稀。因为肝脾是木和土的关系,肝木克脾土,先天脾胃不足再加上肝火偏旺,脾胃就更虚弱了。因此,王大夫就用了一个抑肝扶脾的经验方。

  处方: 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青黛3克(包煎),浮小麦15克,莱菔子10克,乌梅10克,石斛15克,莲子心3克,焦三仙各9克。  解释: 对于脾虚肝旺型的病人,既要健脾又要泻肝,肝克脾土,肝不平,脾气很难恢复,于是用生龙骨、生牡蛎平肝熄风,有时还可以用青黛泻肝热,同时用焦三仙健脾消食开胃;然后加上乌梅、石斛滋阴养肝润燥,最后用莲子心清心火,帮助消除小儿的心火,使他脾气不那么急。有些脾胃更为虚弱的孩子还有用白术、茯苓、砂仁健脾行气;有些食积特别严重的还要用上三棱、莪术;脾胃阴不足的,可以加点黄精;如有睡眠不好、容易翻来覆去的症状可以加上钩藤。

  小涵用了一个月的药,面色明显好转,食欲也增加了,不再那么挑食,脸上开始有红晕,不再那么发青灰暗,脾气也变好,说话也不那么急了。

  其他类型的厌食的治疗

  王大夫认为,单纯胃阴不足的孩子相对较少,自己也很少单独治疗胃阴不足证。一般来说,胃阴不足的孩子的舌苔常常是地图舌,并且这些孩子通常都有大便干结或者睡眠不好的症状,所以在治疗的时候,王大夫经常会考虑在治疗其他症型的基础上,加上玄参、石斛这些养阴的药。比如:肝火旺的、肠胃积滞的孩子,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胃阴不足,王大夫一般会在肝火旺型或者肠胃积滞型厌食的治疗基础上加一些养阴的药调理。而先天不足的脾胃虚弱型在临床上就更罕见了。

  王大夫建议,妈妈平常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来改善症状。胃肠积滞,有伤食的孩子,一般可以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比如保和丸;脾虚肝旺的孩子可以用四逆散加一些助消化的药;胃阴不足的可以用一些沙参、麦冬、石斛这些养胃阴的药再加上开胃的药,比如:鸡内金、焦三仙,再加上乌梅酸甘化阴;脾胃虚弱的孩子一般要健脾胃,可用香砂六君子,再加一些鸡内金、神曲来健脾胃。

  小儿厌食三大原因

  王大夫认为小儿厌食虽然存在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是临床上的大部分小儿厌食患儿还是由于家长的错误观念而导致错误喂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引起。王大夫总结了以下三方面原因。

  饮食不慎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往往不不注意孩子吃的东西是冷的还是热的,是不是适合孩子吃?很多孩子冷饮吃得比较多,煎炸吃得比较多,这就容易伤食、伤胃。现在生活条件好,什么好吃的都有,只要孩子要吃,家长都尽量去满足,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就会造成伤食、厌食。

  喂养不当

  母乳要注重质量,混合喂养易伤脾胃

       目前母乳质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很多母亲为了给孩子下奶,吃得太多,高蛋白、肉类啊,营养搭配不当,一些母亲的奶也开始变得很稠,造成现在的孩子吃母乳也有大便干结的现象。

  另外,很多上班族妈妈由于工作上的压力和情绪的变化,没有很充足的母乳喂养,于是要么选择是用奶粉,要么选择混合喂养。王大夫认为,混合喂养的孩子比较容易拉稀,因为孩子的脾胃娇弱,需要一方面适应妈妈的母乳,一方面适应奶粉,时间长了就会伤到娇弱的脾胃。

  王大夫建议母乳不足的妈妈,如果有条件,可以先放下一段时间的工作,在家里休息得好,压力也少,奶水就会好一些。一定要上班的妈妈,要尽量喂养母乳的时间长一点,并且尽量选择接近母乳的奶粉,而且要关注孩子的大便,如果孩子老是拉稀,最好用中药调理。

  如果妈妈的奶水特别不好,孩子吃了母乳反而拉稀、大便不好,最好停掉母乳,先给孩子喂养奶粉,否则,孩子吃了不好的奶,更易损害娇弱的肠胃。妈妈也可以先用食疗或者用中药调养自己的气血,母乳状况也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添加辅食太晚,孩子容易挑食厌食

       现在孩子普遍都说不爱吃米饭、不爱吃青菜,爱吃肉、吃汉堡,显然这些挑食、厌食的问题跟孩子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对于婴儿来说,辅食添加太晚容易导致孩子爱吃肉不爱吃菜。母乳比较充足的孩子当中,有很多孩子学习吃辅食比较晚,而且一旦断奶就很容易变成厌食。一般来说,孩子4个月的时候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即便母乳质量很好,也要适当添加一点辅食。且不说母乳此时的营养是否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妈妈在这时也需要帮孩子慢慢建立对各种食物味觉。给点菜汁、烂米饭,搁到舌头上让孩子尝一下,建立味觉。如果孩子太大还不添加辅食,他就会什么都不想吃、不会吃,只愿意吃奶,就很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了。

  孩子病后需要给予适当的调理

  病后的喂养和调护也非常重要。热病之后,由于发烧时间比较长了,就会伤阴,脾胃会受到损伤,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善后调理。很多人以为退烧了,病就好了,不再管他,其实,很多孩子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很可能就不愿意好好吃饭,这其实是病没有完全好的表现。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多吃增加抵抗力就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脾胃,导致孩子伤食。

  药物伤害

  孩子在发烧、感冒、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很可能用过一些消炎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生病都比较紧张,用药都比较充足。而消炎药多属寒凉药,药物的大量运用对于孩子的肠胃影响也很大,孩子的肠胃本来就很娇嫩,所以,在用药之后也应该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理。

  预防孩子厌食的四点建议

  起居有常:生活起居要规律

  现在很多孩子晚上十一二点不睡觉,这种坏习惯跟家庭习惯有很大关系,父母本身晚睡,造成孩子也跟着晚睡觉。应该养成早睡的习惯,该睡觉就睡觉,从妈妈怀孕期就要有规律。有些妈妈由于是意外怀孕,怀孕期心态没有及时调整,在很多方面不太注意,比如很晚了还在上网、不睡觉,没有节制。这样没有规律对孩子的影响就比较大。不但睡眠要规律,吃饭也要规律,定时、定量,有些孩子饥一顿饱一顿,也容易生病,出现厌食。

  饮食有节:少吃零食和冷饮,注意营养平衡

       首先,零食中的添加剂多,对孩子健康有影响。其次,很多零食都是谷类,味道很重,孩子吃多了会影响味觉,导致正餐不爱吃、吃不下。

  孩子都喜欢吃冷饮。可是,脾胃是最怕寒凉的。俗语说,形寒饮冷伤脾胃,脾胃损伤,胃口就不好,自然容易出现厌食。

  在营养方面,中国人还是应该以谷类为主食,配以适量的肉、鱼、蔬菜、水果等。因为,中国人本身还是黄色人种,黄是土色,对应着脾色,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国人的脾是比较弱的,饮食上就更应该注意荤素搭配。一般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不能多,吃多了以后不容易运化。其实吃素的孩子,只要是植物蛋白摄入得足够,也可以很健康。但从营养学的角度,适当的加点肉食,补充一些动物蛋白质,对孩子的发育还是需要的,但是一定不要多吃,尤其是还在吃奶的小孩子,吃太多的肉食,很容易伤到脾胃。

  谨慎用药:不要用太多的抗生素

  很多疾病通过中医调理,效果也是很好的。过多依赖抗生素有时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脾胃,造成伤食,像小文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妈妈在就医的时候,选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想想,是不是只能用抗生素才能解决问题,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同样能够解决问题,看到孩子的病。中药虽然难入口一点,但是对于西药解决不了的情况,或者说孩子对西药敏感的就效果非常明显。

  减少心理压力

  厌食跟心理情绪也有关系。吃饭的时候妈妈切忌批评和训斥孩子。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和训斥孩子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继而对吃饭这件事情产生心理反感,从而造成孩子厌食。

  Tips:给小宝宝喂中药

  让小宝宝吃中药,其实没有妈妈想象的那么难。孩子自己本身也有个接受和习惯的过程,当然,医生一般也会考虑到药的口感问题,尽量对孩子不用难喝的药。实在是不行,也可以哄哄孩子,激励、奖励他,他就能喝进去。太小的小孩,可以采取喂的方式,选用陶瓷的勺子(不要用边缘很锋利的),勺子压着孩子舌头一勺一勺的喂。注意,勺子放进孩子的舌头上时一定不要着急拿出来,要等他吞进去再拿出来。每次喂药不要太多,一次两三勺,多喂几次就好了。掌握方法也不是很难的。很多小孩经过吊针、西药以后,看到医生就哭,但是经过两次后,慢慢也就不恐惧了,还会非常的配合。

         专家简介:

     王彩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临床二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多动症病毒性心肌炎等疑难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擅长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厌食、脾胃不和等病的调理近年来重点研究未成年人心身疾病(如:情绪障碍、抽动症、多动症等)。


  

新生儿护理最为关键的48小时

  宝宝出生后的10分钟

  1、剪脐带

  脐带通常在宝宝出生后几分钟内就会被剪掉。如果爸爸被允许进产房,那么爸爸一定要争取这一光荣的使命哦。

  2、哭

  刚刚出生的宝宝,他的第一声啼哭很重要。第一声啼哭是肺脏建立功能的开始,是由胎儿转变为婴儿的信号。

  3、检查

  婴儿出生后第1分钟以及5分钟之后需要分别接受一次新生儿评分,即对新生儿的肤色、心率、反射应激性、肌张力及呼吸力等5项进行评分,以此来检查新生儿是否适应了生活环境从子宫到外部世界的转变。然后,护士会给宝宝称体重、量身长,并且检查有无疾病症状。

  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

  1、护理

  宝宝出生后,嘴巴和鼻腔还残留着黏液和羊水,产科医生会用器械吸,从而确保宝宝鼻孔完全打开畅通地呼吸。

  2、喂奶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喂母乳,从乳汁的生成和分泌过程看,一位健康的妈妈自然分娩后半小时内是完全可以喂奶的。

  众所周知,初乳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泌乳不好的妈妈,也会有初乳,尽可能给宝宝喂母乳,还可促进妈妈乳汁分泌和子宫恢复,妈妈们可别偷懒哟。

  3、体格检查

  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之内,儿科医生会对他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会把对宝宝的各种测量结果与妈妈怀孕头几周内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它们是否吻合。此外,还会检查宝宝的眼睛、生殖器、胎记、髋部脱臼等情况。

  4、疫苗

  新生儿接种的第一种疫苗就是卡介苗,接种后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是每一个健康的新生儿必须接种的疫苗,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在新生儿的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出进行皮内接种。接种后2-3天仅可见在接种部位有小红点样的针眼,几天后也很快消退,似正常皮肤。

  5、排胎便

  新生儿会在出生后的12个小时内,首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这是胎儿在子宫内形成的排泄物,称为胎便。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就要及时看医生,排除肠道畸形的可能。正常的新生儿大便,呈金黄色,黏稠、均匀,颗粒小,无特殊臭味。

  宝宝出生后的48小时

  1、洗澡

  对于健康的新生儿,只要条件许可,从出生后的第二天起就可以每日洗一次澡,新生儿洗澡不但能清洁皮肤,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给新生儿洗澡,妈妈的动作要一定要轻柔敏捷,如果弄伤弄痛了小宝宝,你又该心疼了。

  2、脐带护理

  给新生宝宝洗完澡,要马上擦干肚脐。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轻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

  Tips: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脸部基础清洁

  给宝宝做清洁主要是对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的脸部清洁。眼睛是容易感染细菌的地方,在清洁脸部时,可以先进行眼睛的清洁。由于自净作用的关系,耳垢会自行排出体外,因此没有必要每次都清洁。不过,新生宝宝有时会囤积湿润型的耳垢。并且因为分泌物很多,最好要勤于替宝宝做清洁。

  洗澡后给新生儿做脸部基础清洁会特别容易,因为耳垢会变膨松、鼻屎也会变柔软。另外,洗完澡之后指甲也会变软,所以新手爸妈也会容易上手。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今日要闻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