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蔡迪支与金瓶梅漫画:没拍卖过一张画的版画家

2018-10-11 10:55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耕罢归来 筹建广东画院被骂得要流泪 蔡迪支成名较早,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迪支响应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手持刻刀创作了一批影响广泛的作品。蔡月迟回忆...

 

 

耕罢归来

筹建广东画院被骂得要流泪

蔡迪支成名较早,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迪支响应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手持刻刀创作了一批影响广泛的作品。蔡月迟回忆说,当时蔡迪支创作的《桂林紧急疏散》复印3000份,在他1937年的桂林个展上被争购一空。这幅画在抗战时期还传到了日本,引发了日本国内当时侵略派的反感、痛斥。

建国后,蔡迪支回到广东在《南方日报》做记者,“父亲当时背着一台黑白120相机到处采访,还做过《南方日报》美术编辑组的负责人。”蔡老大女儿蔡月迟说。

1954年,蔡迪支就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建国后广东美术界的开山级人物,1959年蔡迪支专门调入广东画院筹备办公室,一心投入到广东画院的筹建之中。

 

 

左:客家姐妹/右:澳洲黑天鹅

蔡月迟回忆说,为了筹建广东画院,父亲尝尽了辛酸。“文革后,为广东画院征地的工作提上日程,但是非常艰难,父亲天天都要去跑腿,让人家骂得他一个堂堂男子汉都要流泪了。当时还有人说,蔡迪支如果你能做成这件事,我就把脑袋取下来给你当凳子坐。可是父亲硬是咬着牙把广东画院建起来了!”

1982年,占地700平方米、高8层的广东画院大楼建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家吴作人、华君武、刘开渠、刘海粟、黄胄等人参加了落成典礼,广东画院由此进入最辉煌的黄金时期。

 

朝露

守着上千幅作品拒绝办回顾展

早年因版画成名后,蔡迪支逐渐转入国画的研习之中。1979年,他参与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的美术创作之中,与陈章绩、梁世雄、林丰俗等人合作了巨幅国画《广州农民讲习所》,和陈金章、陈章绩合作《枣园春色》,国画功力渐臻纯青之境,但蔡迪支一直非常低调,生前从未大张旗鼓办过展览,也从未拍卖过一张画。

“父亲一直不拍卖画,倒是许多人向他求得作品后马上拿到市场去卖。他一直认为,画是用来欣赏、用来表达艺术境界的,而不是卖来赚钱的。”蔡月迟回忆道,“父亲最后的遗愿是要儿女们把他的作品捐给广东美术馆收藏,把自己的艺术留给下一代欣赏。”由于生前绝少卖画,蔡迪支的画室里堆满了他从艺60年来的上千幅作品,成了老人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

 

 

左:但愿人长久/右:千岁银杏

蔡月迟说,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曾多次找到蔡迪支,希望能在美术馆筹划一次个人生平回顾展,但老人却推辞了。

尽管蔡迪支的许多后辈画家如今身价惊人,但蔡迪支晚年一直靠退休工资度日。至今一家三代仍挤在广东画院20年的老宿舍里,生活非常清贫。(李培、刘力勤、毛一竹)

 

 

桂林紧急疏散

扶老携幼的黑压压人群冲向那列已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似的火车,而那几节车厢虽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但还是给国破家亡的逃难者们带来了一丝生的希望。画家纵深场景的处理强化了逃难人群的混乱和仓皇,而近景对背朝火车的妇孺老弱凄苦、绝望表情的刻画,更加重了紧急疏散的悲剧色彩——这张版画就是已载入史册的《桂林紧急疏散》,它是国统区抗战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作品,也是整个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作,激昂悲愤,正气浩然,意义永存。然而,它的作者——我国著名版画家、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蔡迪支先生却于本月初驾鹤西去,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哀痛。

 

拥军爱民

紧急撤离前奔赴火车站打好经典版画稿

蔡迪支自幼习画。上世纪30年代,他受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开始接触版画创作。抗战期间,作为中华全国木刻抗敌协会会员,蔡迪支在粤湘桂等地参加抗战文艺工作,他把革命理想和革命艺术结合在一起,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为民族存亡呐喊。

抗战时期,云集桂林的全国各地文化人中,不乏美术工作者,而永载史册的《桂林紧急疏散》的作者蔡迪支即是其中之一。1944年8月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衡阳;9月8日,日军沿湘桂线向桂林逼近,桂林城防司令部于是日发布第二次紧急疏散令;12日,又发出限期三日疏散的强迫疏散令,所有市民必须在14日正午以前全部撤离。这时的桂林,真是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城中各机关、团体、学校争先恐后,抢夺各种交通工具,那种仓皇情景,令观者悲愤、心痛。数十万逃难群众潮涌桂林火车站,其状更是极为悲惨。

 

 

左:海南兴隆华侨农场住宅/右:油棕园

蔡迪支当时于欧阳予倩任馆长的广西艺术馆当研究员,在创作抗战木刻、漫画的同时,又兼职当美术教员。接到政府紧急疏散命令之后,欧阳予倩安排大家从水路撤离桂林。临走之前,蔡迪支特意去了火车站搜集创作素材。停在北站的火车,从车顶到车厢中的行李架以及车底下,都塞满了逃难的人,列车之外更是不断地继续挤来的涌涌人潮。见此情景,蔡迪支拿起画笔,勾了多幅速写,之后随艺术馆人员撤离至广西昭平县,着手进行《桂林紧急疏散》的构思、创作。

《桂林紧急疏散》完成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1946年元旦,《桂林紧急疏散》在桂林“新年木刻展”上展出时引起特别关注,并以其艺术表现力和历史真实感,成为国统区抗战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旧道与新途

画作如斯人以谦和真诚为艺术创作核心

除《桂林紧急疏散》外,蔡迪支还创作了《何处安家》、《野火》等版画名作。蔡迪支的木刻作品,秉承新兴木刻运动的宗旨,富于现实性和人民性,在真诚中展示澎湃的激情。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蔡迪支又把创作重点移向中国画,用创作版画的心态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画风朴实平和、清新高雅、意境深远,如《珠三角水乡》、《大江帆影》、《春江之边》、《南海之滨》等作品。在由版画转国画的探索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以中国文人画精神及笔墨传统为核心。这种坚持以中国文化精神及哲学思想为内涵、不失本体语言特征、坚守笔墨底线的探索努力,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仍有着深刻意义。

画如其人。据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介绍:蔡迪支有着老一辈画人所特有的优秀品格和治学作风——为人谦逊,治学真诚、探索不息。更为重要的是,蔡迪支骨子里还蕴藏着中国文化的中庸精神——含蓄内敛,不温不火柔中有刚……这无论对忠于传统还是力求创新的画人来说,都是有益的启迪。

 

为了国家建设

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

无愧于“开拓者”称谓

蔡迪支同志于抗战期间在粤北和东江地区以木刻刀作武器投身文艺工作,之后又在不同地区从事美术研究、教学等工作。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任广东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及广东画院的领导工作。他在战乱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致力于美术创作,其间创作了许多富有历史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如木刻版画《桂林紧急疏散》、《侵略者难逃的命运》、《难童的午餐》、《晒谷场上》和中国画《米店门前》、《转移》、《苦旱》等,揭露侵略者暴行,反映战时军民的斗争生活,真实而形象地重现了当年民族危难,深情地讴歌了军民齐心抗战的爱国情怀,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自己在艺术界的地位。

 

 

岷山雪

新中国成立后,蔡迪支同志长期从事美术界的行政领导工作,为我省美术界和广东画院的发展呕心沥血、任劳任怨,贡献了毕生心血,开拓了广阔的局面,建立了优良的传统。

蔡迪支更是一位谦和、开阔、大度的艺术家。我担任广东画院院长时,有些事情和已经退休的他商量,他都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在繁重的行政领导工作之余,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孜孜不倦,笔不辍耕,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无愧于“新中国美术的开拓者”这一称谓。

 

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

“老黄牛”精神值得颂扬

蔡迪支和黄新波、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廖冰兄等老一辈艺术家一样,为后人树立了品格铸画魂的光辉榜样,其真实的艺术人生和博大的胸怀永远值得后人颂扬、敬仰。

作为老一辈艺术家,蔡迪支的作品与他的为人一样,无论是版画还是国画,都用平实的创作手法、真诚的人格魅力打动观众,真诚而富有激情,在平实朴素中洋溢着真善美,丝毫无造作之意。蔡迪支对后人的扶持是倾尽全力的——“文革”后重新组建美术队伍时,他把一批有作为的年轻人,如林墉、陈衍宁、伍启中、汤集祥、许钦松等调进广东画院,假以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尽情发挥;在多次举办国内艺术交流的同时,还把我们的作品推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港澳地区展览,扩大了影响。

 

 

野塘白鹭

但是,蔡迪支一生可谓两袖清风,就算赶上了“好时代”也从没进行过市场操作,而是一直以泰然淡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艺术,始终认为历史是艺术的裁判,自己的作品应该留给后人评说,坚决杜绝人为放大。这和时下一些艺术家的浮躁心态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把名利等实际价值作为自己的追求,不仅仅是在追求温饱,更是追求富裕乃至出人头地。蔡迪支的精神与品格或许会让当下浮躁的美术界有所反思。

行政工作耗费了蔡迪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劳作着,一辈子都在做广东美术界的奠基工作,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没有他,就没有广东画院的这幢大楼;关山月是岭南美术界的学术领头人,而他是掌舵人,牢牢把握着广东美术之舟的正确方向。因此,他的离去让诸多人心痛。(吴聿立)

 

饮马林泉

蔡迪支:平和画面 气韵幽深

蔡迪支这位画坛老将在今日,似乎是默默无闻、悄无声息的。可是,纵观其画,不免会让人啧啧称赞:姜还是老的辣!其笔墨之厚重老练,其构图之严谨别致,其色彩之雅淡鲜明,其墨色之丰富光润,其线条之流畅有劲,别具一格。如果没有几十年的修炼,能行吗?在老画家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澈、静幽、秀美的世界,平和无声的画面传递着一种宁静致远的气韵。

蔡迪支生于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水乡——顺德。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顺德,明清时期出了不少文人画家。他从小耳濡目染,又经常到珠三角等地深入体验生活,让南国家乡的一草一木成为其山水画的主要素材。因此,其画中常见田园如镜,溪涌泊泊,榕荫如盖,舟庭悠悠,晨雾淡淡……

 

 

山清水秀

他的画以反映珠三角水乡风光的作品居多,以《水乡丽日》《水乡》等为代表,充满田园诗意。《起三更》以清新的色调、朴实的形象描绘了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农民在大忙时节,三更时分便踏着月光,穿过小桥去荷锄的情景。《原野晚归》则描绘了黄昏时分,树间透着金色的夕阳,农民赶着牛群沿着河边小路缓缓归来的情景。前者写农民“开工”,后者写“收工”,如同一首歌颂劳动的抒情诗,以优美的画面引起观众无限的遐想。

不能不提的是,他的艺术成长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分不开的。在鲁迅的影响下,蔡迪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从事木刻创作,期间创作了不少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如《桂林紧急疏散》《何处安家》《难童的午餐》等。

 

 

峰下板桥

蔡迪支还是一位热情的现实主义画家,几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几次到海南岛。为了体会南方山水的特色,他曾整年住在水乡,在田边、垄上、茅寮里画画;他曾在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一住就是半个月。因此,他的人物画有着某个特定地区和特定时代的气息,从他的山水画中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那个地区,那个时代的特有情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笔下,哪怕是北国风光,都没有别的画家那种风风火火、叱咤风云的“霸气”,也没有当今画坛不少画家常有的浮躁之气,乃至故弄玄虚之感。他强调的是自然平实,用笔上,藏头收尾,力量内聚;用色上,淡雅俊逸,总给人一种情真意切、实实在在的感觉。(张泽明、张莉岚)

蔡迪支(1918年~2008年),原名蔡迪基,广东顺德人,著名版画家、中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创办人之一,广东省文化艺术咨询委员,广东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1939 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4 年任教于广西艺专,任职于广西艺术馆,1950 年任华南文艺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广东画院党组书记、副主席、副院长。代表作品有《桂林紧急疏散》《南海渔人》《在河滩上》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美展,被送至英、法、美、加、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展览。出版有《蔡迪支抗战时期绘画与木刻选》、《田园新歌》诗画集、《蔡迪支画选》、《蔡迪支山水画集》等。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