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生吃河鲜海鲜易患肝胆结石

2018-03-26 13:43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无论是海鲜还是河鲜,都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食用后可引起胆道感染及寄生虫病,为肝胆结石埋下隐患●远离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在于预防。因为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与饮食、胆道...

  

  ●无论是海鲜还是河鲜,都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食用后可引起胆道感染及寄生虫病,为肝胆结石埋下隐患

  ●远离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在于预防。因为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与饮食、胆道感染及胆道寄生虫密切相关

  时下正是各种水产品的消费旺季,生鱼片、醉虾、醉蟹、生蚝等成了不少餐厅的主打招牌菜,有不少好尝鲜的食客热衷追捧。专家提醒,无论是海鲜还是河鲜,都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生吃前简单加工的过程也可带来病菌、病毒污染,食用后可引起胆道感染及寄生虫病,为肝胆结石埋下隐患。

  病例

  20年4次“开刀取石”

  陈姨今年67岁,一向好吃鱼生和醉虾。自从1989年查出胆囊结石至今,她已先后动过4次手术,第一次是切除了胆囊,后来查出肝内外胆管结石又开了一次刀;近几年病情再度复发,由于结石长期刺激肝脏引发炎症,2008年又不得不再次“开刀取石”。

  今年3月,她再次出现了上腹部疼痛、寒战发热等症状,到医院一查,肝内外胆道中果真又“长出”了很多结石,第4次开刀已在所难免。家人看着陈姨饱受病痛折磨,既心痛又担忧“揪”出来吗?

  治疗

  肝胆管残石率高达30%~40%

  “人体肝脏内存在四套管道结构,十分复杂。其中,胆道系统就像一棵大树,从毛细胆管逐级汇合到一级胆管分支再到肝总管,如果胆汁流出肝脏的任何环节受阻或存在胆管狭窄因素,都可致结石形成或复发。”珠江医院肝胆一科主任方驰华教授分析说,目前肝胆管结石的检查诊断主要手段都存在着缺陷。比如,B超分辨率较低,易出现“伪影重”;PTCD是有创检查,易致出血等并发症;而ERCP 则只显影结石以下平面的胆管;MRCP费用昂贵分辨率不及CT;胆道镜则属于手术检查,病人承受痛苦还需花高额费用;CT虽能“看清”结石和扩张的胆管,但只显示二维横截面,难辨清胆管狭窄的位置……

  正因为术前的检查往往难以准确提供肝胆管结石的大小、形态、分布以及肝胆管狭窄部位、程度、长度等,使医生在术前难以制定详细手术方案,造成许多肝胆管结石手术往往“治标不治本”,术后结石残石率高达30%~40%。

  近两三年来,方驰华和他的同事探索在肝胆管结石的诊治中引入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利用64排CT数据把原先开腹以后都无法看到的肝脏内部隐藏的结石、胆管、血管结构真实再现到电脑屏幕上,在电脑上将胆道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设计“歼石”方案,并多次在电脑上进行仿真手术演练后再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定下个性化手术方案。超过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相关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直接胆道造影检查,发现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至1%以下。

  提醒

  生吃水产品或患肝胆管结石

  “远离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在于预防。因为绝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因与饮食、胆道感染及胆道寄生虫密切相关,复发率高更与患者长期不变的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方驰华提醒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不少人喜欢吃鱼生,曾有报道指出,这一地区无症状体检人群中肝吸虫病的感染率竟高达 7.16%,是肝胆管结石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时下正是多种水产品的消费旺季,生鱼片、醉虾、醉蟹、生蚝等成了不少餐厅的主打招牌菜,有不少好尝鲜的食客热衷追捧。方驰华指出,无论海鲜还是河鲜,都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生吃前简单加工的过程也可带来病菌、病毒污染,食用后可引起胆道感染及寄生虫病,虽一时半会儿症状并不明显,但长期可产生肝胆结石的隐患。因此,奉劝各位热衷生吃水产品的人士,在举筷之前还是要为自己的健康想一想。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