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中医五行与阿育吠陀医学

2018-04-10 20:39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中医阿育吠陀医学...

中医

阿育吠陀医学

中国五行学说与古印度五元素理论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孔子家语·五帝》

水、火、金、木、土,为构成万物的五种元素,分时化育为行,五行指五种物质元素的运动,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於哲学、中医学和占卜。

早在大约5000年前,神秘而久远的古印度,就已经产生了与五行学说相近的五元素理论。五元素(Panchamahabhutas),土、水、火、风、空组成宇宙的基础并塑造了所有生物的形态,这是阿育吠陀(Ayurveda)的核心内容。阿育吠陀被包含在印度最古老的文本经典《吠陀经》之中,意为生命的科学。

与中国五行学说相同,阿育吠陀五元素理论同样被应用于古印度的吠陀哲学、阿育吠陀医学与吠陀占学术当中。

人体中的五行与五元素

“且人也,同得阴阳五行之气成形也。”——清 厉鹗《东城杂记·备万斋》

五行学说指出,人体由阴阳与五行之气构成。在传承千年的中医系统中,五行与身体息息相关。

在阿育吠陀中,同样认为五元素帮助构建了我们的身体,萨瑞卡奥义书(Sharirikopanishad)中优美地描述了所有元素和它们在身体里的表现。

土元素 | 构建了骨骼,骨骼的坚实和力量来源于土元素;水元素 | 构建了肌肉和肌肉的运动;火元素 | 构建了骨骼,神经系统。饥饿与口渴源自火元素,当火元素强烈,我们将感到饥渴;风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体的运动,内部器官的运动和代谢运行。扩张和挤压也源自风元素;空元素 | 构建了我们心意的欲望、愤怒、占有、迷恋、恐惧等情绪;

五元素作用于身体和心意的构建,在人体内体现为三种不同的能量(Dosha),称为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帕(Kapha),这三种能量组合决定我们的体质。

身体健康还是得病取决于整个身体系统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包括体内各部分是否相互平衡。内在和外来的因素都可能破坏人体内的自然平衡,进而导致疾病。

人体中三种能量(Dosha)的比例应该是:

1份Vata(风、空) 1/2份Pitta(火) 1/4份Kapha(水、土)

这意味着一个健康的身体。

中医与阿育吠陀医学

中医诊断中,存在把脉这一关。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把脉”这一词也常常被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指了解、分析情况的意思。

阿育吠陀诊断法中,存在与“把脉”类似的方法,传统阿育吠陀医师感受脉搏,就可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状况和精神相关的症状,与中医学不同的是,阿育吠陀的脉象通过手指来观察。

Vata的脉搏在拇指神经

Pitta的脉搏在食指神经

Kapha的脉搏在中指神经

手指的指甲也可以显示能量(Dosha)的平衡状况,Vata过多指甲会呈现黑色阴影,Pitta过多指甲呈黄色,Kapha过多指甲的血色变淡。富有经验的阿育吠陀医师通过观察眼睛虹膜就能判断患者的先天体质,这都与中医诊断法中望闻问切的“望”相似。

根据阿育吠陀原则,宇宙的一切都可作为药用,一切处于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是一体的存在,阿育吠陀医师就是调节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存在。与中医使用的中药类似,阿育吠陀医学使用的药物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而其中的矿物药使用是其特点,比如汞(水银)就被用于治疗癌症。

在《阿提耶集》(Atreya Samhita)中,阿育吠陀医学被系统分为八个分支:

1. Kayachikitsa(内科学)

2. Shalakya Tantra(头颈外科学及治疗、眼科学和耳鼻喉科学)

3. Shalya Tantra(外科学)

4. Agada Tantra(毒物学)

5. Bhuta Vidya(精神病学)

6. Kaumarabhritya(儿科学)

7. Rasayana(延缓身体老化的老年学)

8. Vajikarana(生育学)

这八大分支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例如其中的精神病学。在西方医学中,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认为,心灵已置于睡眠状态,所以应该给患者注射镇静剂和安眠药,在阿育吠陀医学里,观点则相反:意识是清醒的,因此可以治愈。阿育吠陀医学认为,Vataunmada(精神病),即现代科学所称的精神分裂症,是因为思想和心灵被透支以及受到折磨导致Vata失衡引起的症状。

传统的阿育吠陀医师,一般同时也是瑜伽师,因为阿育吠陀的自然药物疗法通常会配合瑜伽锻炼来进行。瑜伽的体式和冥想对于人体治愈同样有着显著效果。

几千年的医学传承,阿育吠陀医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是医病,我是医人”,从中就体现出阿育吠陀医学对于人的关切,中医常言:“医者仁心”,阿育吠陀医师亦会教给自己的继承者:“应有同情和谦卑,不应有贪婪和自我”。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