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不痴迷于古法偏方 也别将中医中药一棍子打死

2018-04-26 06:37 来源:laishu.com 作者:Laishu
导读: 前不久,“天方烨谈”栏目有位听众给我写了一段几千字的留言,大意是:生于医生家庭的他,不赞同中医的理念。理由是,中药的药效原理是中医说不清、道不明的...

前不久,“天方烨谈”栏目有位听众给我写了一段几千字的留言,大意是:生于医生家庭的他,不赞同中医的理念。理由是,中药的药效原理是中医说不清、道不明的,而且中医缺乏标准,缺乏自我进化的机制。“上医治未病”并非中医的专利,西医也注重对疾病的预防(比如疫苗的注射),也讲究从整体来治疗疾病。中医系统理论存在不足,痴迷于老祖宗的古法偏方,而且认为越老越好。中医只求大概,不求甚解,不追求细节。西医在不断进步,而中医固步自封,恐后继无人。

整体来看,他的评论比较客观,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中医和中药,正如我之前在“天方烨谈”节目中所言,要客观看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评价。今天,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把我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中西医之争一百多年了,70多年前,许多中国精英提出要废止中医。这种无休止的争论都是基于二元对立关系上看待彼此。中医或西医其实都是现代医学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来划分会更合理一些。

在起源上,二者没多大差别。现代医学其实也是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解剖、病理、分子、影像等多种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既然约定俗成,后面还是以中医、西医来探讨。

中医以预防为主,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过“上医治未病”,如今的医学界也是一致的看法。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无论从国家、社会、家庭还是个人,预防往往比治疗获益更大,从这一点来看,中西医其实是一致的。

中药是中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药是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是中医的实践载体。如前面这位听众所说,中药或天然药物其实在中国及至全球很多国家都在使用,也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从植物或动物甚至其他生命体发现有效药用成分,只是具体的使用依据不同。

中医理论本身是个哲学体系和实践指导体系,我们不可否定其存在先进性,如前面提到的‘治未病’还有辨证施治等理念。由于语言体系和语境的变迁和演化,中医理论中的有些描述和指向存在不同的解释和解读,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如果先有个价值预判再来看待中医理论描述的话,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如“金木水火土”,有些人看到的可能是形而上学的、机械的、模糊的描述,而有些人则认为其反映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时节、气候等环境的感知,只是用最简单、朴素的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已。

中医看病的方式是望闻问切,那是因为古代没有B超、CT、磁共振、显微镜等技术,也不知道分子、病理等知识和原理。其实中医药领域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也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我们走进现代的中医院可以看到,中医医生看病不止是望闻问切而已,也会使用先进的医学检测设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状况,而且也有人尝试利用现代技术来设计和制造仪器设备对患者的症候进行量化,如舌苔仪等,这至少是个有益尝试。

现在也有很多科学研究表明,针灸确实有其疗效,也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推广。我们相信,中医领域并非固步自封,也一直在接纳和吸引现代技术。华大基因的合作伙伴中就有很多来自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在利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大数据挖掘等技术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作用机制,更好地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诚然,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西方医学也一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古老的四元素到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再到现代的组织器官,再到细胞分子水平,技术和工具的发展推动了人们的认识升级,当人们了解得越深刻,疑惑也会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除了感染性疾病,真正能治愈的疾病有多少?

面对来势汹汹的癌症和越来越多的代谢慢性病,越来越多的医生跳出既定思维模式,采取更为系统地、整体地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如在肿瘤的治疗上,是采用药物和手术的对抗思维来消灭肿瘤细胞,还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带瘤生存?越来越多的人会做出理性思考和判断。

当然,中医药本身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里面有很多糟粕的东西。这是古人受当时科学技术条件所限的必然结果,中医理论发展也确实存在继承失力,创新发展不足的问题,中药在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允许“西医”不完美,也用应当理解“中医”的不完美。

中医药的标准化存在很大问题,但不是无法解决的,中医理论的研究探讨,中草药鉴定、种植、加工生产标准化,很多人在努力,很多人对中医的未来充满希望。对于中医药,我们要批判地加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相信,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医学结合起来,我们能够鉴定一些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阐述其科学内涵,让中医不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而是一门可以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描述,用现代研究方法进行验证的学科。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各界人士用开放的、包容、积极和理性的眼光和态度来看中医的发展。



声明: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mail@laishu.com

为您推荐

今日要闻

潮鞋品牌

风水知识

健康知识

母婴知识

膳食指南

星座解读

命理运势

养生保健

美食资讯

热点资讯

体育新闻

综合资讯